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四年級數學教案7篇 四年級數學教案:巧學數學,輕鬆成長

本文主題為“四年級數學教案”,旨在為教師提供一份有效的教案指導。教案中包含了四年級數學教學的相關內容,涵蓋了基本概念、運算技巧以及解題方法等。通過這份教案,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系統的數學知識體系,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與應用數學知識。

四年級數學教案7篇 四年級數學教案:巧學數學,輕鬆成長

第1篇

1、通過收集資訊、操作實驗、討論交流等探究活動,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驗1億的大小,培養數感。

2、在探索中學習“猜想、實驗、類推和對照”的方法,初步滲透選用小基數類推解決問題的數學思想。

3、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並在活動中增強主動參與和樂於合作的意識,培養勤儉節約的優良品格。

師:同學們,在第一單元我們學習了“大數的認識”,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大數,誰能說一說我們生活中的大數。

師:恩,同學們都說的非常好。老師也收集了幾條,請看。

在茫茫宇宙中,銀河系約有20xx多億顆恆星,我們用最大的天文望遠鏡至少可以看到10億顆星。地球是宇宙中一個年輕的星球,她的年齡大約是46億歲。在地球上,生活著近70億人,而我國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有13多億人。其中在校國小生約有1億人,如果讓這1億個國小生手拉手,可以繞地球赤道3圈半。(指名學生朗讀)

師:你找的真準,看來“億”在我們生活中應用十分廣泛,那,1億到底有多大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

師:同學們,想一想,我們身邊熟悉的物品,如果有1億個會有多高呢?多重呢?多長呢?(課件出示:1億 _____有______?)

生:我覺得1億本書摞起來可能會有一座山那麼高吧!

師:同學們從自己的想象中提出了這麼多具體的好問題,非常好。那大家的猜想到底對不對呢?接下來,我們怎麼辦?

生:我們組選擇的問題是1億張紙有多高?我們準備先測量100張紙有多高,然後推算出1億張紙有多高。

師:還有研究紙的嗎?你們的方案跟他們有什麼不同嗎?

生:我們準備先測量100張紙的高度,再推測出10000張紙的高度,這樣慢慢推算到1億張紙的高度。

生1:你們為什麼想到先測量100張或1000張紙的高度呢?

生2:因為1張紙太薄了,我們用直尺測不出來,而我們也不可能找來1億張紙,所以選擇100張或1000張紙來測量比較合適。

師:真是有理有據,能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分析,真棒!

生:我們研究的'是1億粒米有多重?我們準備先測量100粒米有多重,因為1億裡面有一百萬個100,所以用稱出的結果直接乘以一百萬就行了。

師:大家聽明白了嗎?同學們觀察一下(指板書),你發現大家採用的方法有什麼共同點?

生:我發現大家都是先選擇其中的一部分進行測量的。

師:你觀察的真仔細,大家都是用推理的方法,有部分推算到整體,將複雜的問題簡單化。在這裡大家想到測量的小數目分別是10、100、1000,為什麼會想到這些數字呢?

生:因為這些數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便於計算。

師:看來我們選擇的小數目,既要便於測量,也要便於推算。

師:明確了方案,我們就可以做實驗了。請同學們小組分工並完成活動記錄單,最後推薦代表,準備彙報。

生:大家好,下面由我代表我們組進行彙報。我們組研究的問題是1億張紙有多高。我們組先測量出了100張紙的高度是1釐米。然後進行推算,1000張紙就是1分米;10000張紙就是1米;照這樣推算下去,100000000張紙就是1萬米。我們的結論與感受是1億張紙比珠穆朗瑪峰還高啊!

師:好,剛才這組同學給我們分享了它們的研究成果。同學們聽了之後,有什麼想說的?

生:我覺得他們組的推算的很清楚,結果進行了轉換,一目瞭然,就是說話聲音小了點。

師:你真善於學習,既能發現別人的優點,又能提出合理化建議,謝謝你!

生:我們組先測量的1000張紙是10釐米,最後的結論也是1億張紙有10000米高。

師:好的,讓我們和身邊的是我進行對照,一起來感受一下10000米到底有多高?你們看,這是我們學校旁邊的儒苑佳園的樓房,同學們覺得他高嗎?它的高度是90米,那麼1億張紙的高度相當於幾棟這樣的大樓疊加起來那麼高?

師:再來看看,這是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瑪峰,它的海拔高度約是8844米,1億張紙摞起來竟然比珠穆朗瑪峰還有高出1000多米。

師:接下來,我們有請研究1億粒米的小組,帶來它們的研究成果。

生:我們組先測量100粒米有2.4克,1000粒米就有24克,10000粒米就有240克,這樣推算下去1000000000粒米,就有2400千克。1億粒米真重啊!

生:老師,我們組也是研究1億粒米有多重,不過我們的結論是20xx千克。

師:為什麼這兩組都是研究1億粒米有多重,可他們的結論不一樣呢?

生:因為米粒的大小不一樣,所以在稱的時候不一樣。

師:看來小數目的測量很重要,會直接影響實驗的結果。

師:如果1億粒米是20xx千克,把這1億粒米,每50千克裝一袋,這些大米可以裝40袋。你們知道這些大米,老師要吃多久才能吃完嗎?請看,如果我一天400克,那麼大約要14年才能吃完1億粒大米。看到這,說說你有什麼感受?

師:確實,想一想我們國家大約有13億人,如果每人每天少浪費1粒米,那麼會怎樣?

生:我們先測量出10步是500釐米,通過計算得出1億步是50億釐米。

生:他們組用列式計算的方法很簡便,如果把單位進行轉換姐更好了。

師:通過對比,我們一起感受一下1億步到底有多長?(課件出示)地球的赤道周長大約是40000千米,人走1億步可以繞地球赤道1周多:如果一個人每天徒步行走20千米,那麼走完這1億步大約需要7年。

師:通過動手實驗我們獲得了結論,請同學們想想為什麼我們的結論與之前的猜想相差這麼遠?

生:因為我們認為紙很薄,摞起來不可能會有那麼高。

師:確實,我們沒有想到這薄薄的紙、小小的米、短短的1步,當它們積少成多達到1億時,竟然如此之高、如此之重、如此之遠。

師:(小結)剛才,同學們運用部分推算整體的方法,藉助具體的事物紙、米、步真切的感受到了1億有多大。

師: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有關1億的資訊,下面讓我們一起看一看。

每天早關燈1小時,全國是3億人可節約1億度電,可供40萬戶農村家庭使用1年。

每人節約1滴水,1億滴水月課匯成3333升水,能供1個人和6年。

生:1億滴水真多啊!我們不能浪費水資源,因為人類課利用的淡水資源是很少的。

師:是的,節約無小事,希望我們都能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中。剛才我們都是從巨集觀上認識1億,下面我們走進微觀世界,看看那裡的1億又是怎樣的?

四年級數學教案7篇 四年級數學教案:巧學數學,輕鬆成長 第2張

第2篇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

1,創設情景,引入新課教師出示亂砍伐破壞環境的片段,讓學生說一說給人們帶來了什麼嚴重的後果,提問學生到前邊說說,教師歸納,然後問學生們應該怎樣保護環境呢?學生回答植樹造林從我作起,從現在作起。

教師出示主題圖和例3,讓學生分小組編一道完整的題。此題是,一共有25個小組,每組裡4人負責挖坑,種樹,兩人負責抬水,澆樹。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參加了這次植樹活動?

師:你用什麼方法算出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參加了這次植樹活動?(分小組討論,用多種方法去解,比一比,誰聰明,每位同學把自己的想法做法說給你的同學聽,教師巡視,參與小組討論)

生1、我先算出每一組植樹的人數,就是一共植樹的人數。

生1:只有打括號才能先算。(教師肯定,大家鼓掌鼓勵)

生2:我分別算出25個小組挖坑,種樹的人數和25個小組挖坑種樹的人數加在一起,就是一共植樹的人數,即;

師:真奇怪,兩個不同的算式,得數怎麼相同啊!大家再檢查一下他們做得對嗎?

生2:我發現根據左邊的算式就能推出右邊的算式,既:

你們能推出右邊的算式嗎?(提問兩個同學上黑板推理,其他同學在練習本上做。)

師:你能給你的同桌出兩道這樣的.題嗎?(學生出題,同桌互算。)

師:你能用語言敘述這樣的公式規律嗎?分小組或同桌互相敘述,教師問,學生說,教師再歸納:

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先把他們與這個數分別相乘,再相加。這叫做乘法分配率。

(1)做一做,下面那個算式是對的,正確的畫√,錯的畫×。

(教師以開火車的形式提問,學生回答以上問題,如果是錯的請說出原因。)

1、師:學了這麼多的運算定律,你能將它們區分開嗎?給你的同桌說一說什麼是加法交換率和乘法交換率,什麼是加法結合率和乘法結合率?什麼是乘法分配率?可用語言描述,也可以列公式。

2、說一說你學了這一單元或這節課有什麼收穫?評一評本節課哪些同學哪些組表現的,掌聲鼓勵他(她)們

第3篇

本冊教材的安排是通過一個生活中的常見的數學問題,先教學交換律,再教學結合律;先教學運算律的含義,再教學運算律的應用。這樣安排有三個好處:首先是由易到難,便於教學。交換律的內容比結合律簡單,學生對交換律的感性認識比結合律豐富,先教學比較容易的交換律,有利於引起學生探索的興趣。其次是能提高教學效率。交換律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活動可以遷移到結合律,遷移能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再次是符合認識規律。先理解運算律的含義,再應用運算律使一些計算簡便,體現了發現規律是為了掌握和利用規律。學好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不僅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也為以後學生學好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乘法分配律打下堅實的學習基礎。

本節課的學習之前,學生對加法的交換律已有了一些感性認識。例如:在10以內的加法中,學生看一個圖可以列出兩道加法算式。在以前的教學中,教材對加法結合律也作了一些於孕伏。例如:通過100以內加法中出現小括號的學習,對加法結合律也有了一些感性的認識。這些都是學習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的基礎。對於四年級的國小生來說,運算定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好在學生通過第一學段的學習,對加法和乘法的一些運算規律已經有所瞭解,這是搞好本單元教學的有利條件。在此基礎上,本單元的教學應著重幫助學生把這些零散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1、使學生理解並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並能夠用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2、使學生經歷探索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過程,進行舉例、觀察、發現、驗證並概括出運算定律。

3、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習慣。

理解、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能用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習慣。

一、教師講述故事《朝三暮四》,引導學生髮現故事中的數學問題,初步感知加法交換律。

利用充滿童趣的數學故事激發學生感知到加法交換律,併產生探究規律的興趣。結合對加法交換律的初步感知,利用例題再次驗證對交換律的猜想,並共同總結出加法交換律的字母表達方式。學生從自己所發現的一個數學現象中大膽猜想可能存在的規律,讓學生經歷由一般到特殊的研究過程。在尊重學生的認知的基礎上為學生的自主探究創造機會。鞏固學生對加法交換律理解,並學會靈活運用加法交換律解決問題。在探究加法交換律後,讓學生根據探究經驗和方法,自主發現、探究加法結合律並總結加法結合律的字母表示法。通過練習,整合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能正確的判斷兩種運算定律並會靈活運用。(課件呈現)《朝三暮四》故事主題圖師:同學們想聽故事嗎?老師今天給大家講個《朝三暮四》的故事。古時候,有個老人養了一群猴子,這一天,老人對猴子說:“現在糧食不多了,要省著點吃。以後每天早上吃3顆栗子,晚上吃4顆栗子,怎麼樣?”猴子一聽,怎麼早上吃的比晚上還要少,不幹,抗議!老人眼珠一轉計上心頭,馬上改口說:“那麼早上4顆,晚上3顆,好不好?”猴子一聽早上多了一顆,自己佔便宜了,這才開心的答應了。師:猴子佔到便宜了嗎?為什麼?也就是什麼沒變,只是什麼變了?

2、引出等式:師:早上吃3顆,板書3,晚上吃4顆,板書4,一共吃了3+4顆,也就是7顆。早上吃4顆,晚上吃3顆,一共吃4+3顆也是7顆,所以3+4=4+3。猴子佔到便宜了嗎?

3、猜想規律,引出課題師:觀察等號兩邊的算式,你發現什麼?(數不變,符號不變,和不變,位置交換)師:是不是任意兩數相加,交換位置,和都不變呢?這只是我們的猜想,很多著名的理論、定律、公式最初都是由猜想開始的,猜想怎樣才能變成真理呢,需要驗證。怎樣來驗證呢?下面我們跟著李叔叔一起出去旅行一趟,相信不但可以鍛鍊身體,開闊視野,還能找到其中的奧祕呢。(課件演示:李叔叔騎車旅行的場景。)1、獲得資訊。師:從中你可以得到哪些資訊?(學生同桌交流,然後全班彙報。)2、解決問題。師:能列式計算解決這個問題嗎?(學生自己列式並口答。)根據學生回答板書:40+56=96(千米)56+40=96(千米)3、觀察發現觀察這兩個算式,說說它們有什麼聯絡?(兩個加數相同,只是加數位置發生了變化,和不變,因此兩個算式應該是相等的)根據學生回答板書:40+56=56+404、舉例驗證我們可以用舉例子的方式來驗證一下。你還能再舉出幾個這樣的例子嗎?自己在本上寫幾個。(學生在練習本上舉例,教師巡視。指名板演)5、揭示定律。師:像這樣各種型別的例子越多,驗證的猜想也就越可靠。比如,我們還可以用生活中的事例來證明。同學們真聰明,想到了這麼多的驗證方法。給自己發現的規律起個名字,這句話中有“交換”兩個字,我們就把這個定律叫做加法交換律。(板書)6、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定律數學的魅力在於它的簡潔和有效,數學簡化了思維過程並使之更可靠!你能不能用最簡單的字母或者符號表示加法交換律呢?(指名板演)a+b=b+a☆+○=○+☆同學們所寫的公式都可以很好的表示加法交換律,我們比較常用的是a+b=b+a。1、運用加法交換律填上合適的數300+600=__+______+65=____+35b+_=_+_2、計算並驗算325+5621、多媒體展示:李叔叔三天騎車的路程統計。

學生獨立完成後交流。88+104+96=192+96=288(千米)88+(104+96)=88+200=288(千米)師:第二道算式為什麼要先算104+96呢?(後兩個加數先相加,正好能湊成整百數。)

問:觀察、比較這些算式,說一說你發現了什麼祕密?(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

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加,和不變,這就是加法結合律。

(5)問:①用語言表達與用字母表示,哪一種更一目瞭然?

②這裡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數?1、連一連83+31587+42+5864+(73+37)315+8364+73+3787+(42+58)

2、觀察每組中的兩個算式,從中選擇一道快速算出得數並說說你的理由。(1)(56+88)+1256+(88+12)(2)48+(75+25)(48+75)+25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第4篇

掌握整數比較大小的方法與小數比較大小的方法的異同。 教學準備:課件、正方形紙、彩筆。

2.小數點後面的第一位是 ( )位,它的計數單位是()或()。

3.小數點後面的第二位是 ( )位,它的計數單位是 ( )或()。

4.0.307的3在( )位上,表示 ( );7在( )位上,表示( )。

(一) 比較整數部分相同的小數的大小。

1、在一次跳高比賽中,先出場的兩位選手的得分如圖所示。兩人的得分哪一個高?你是怎麼想的?在小組內交流。0.69 ○ 0.8

2、引導:運用轉化法和畫圖法可以比較小數的大小,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來比較大小呢?(運用計數單位的有關知識比較大小)

(二)比較整數部分不同的小數的大小。

1、三位選手跳遠的得分評委也打出來了。你能說說誰跳的遠嗎?小組內說說你的方法。

2、引導:因為2.97比3.13和3.08都小,我們知道:整數部分小的那個數就小,那3.13和3.08如何比較呢?

(1)、根據上面我們比較的`過程,你能說明小數大小比較的方法嗎?在小組內試一試,看誰說得好。

(2)、結合在小組成員的比較方法,完成下面的填空。

(3)、比較小數的大小,先比較 部分的大小, 部分大的這個數就大;如果部分相同,就從部分的 位比起, 位上大的數就大;如果 位也相同,就從下一位比起。

比較小數的大小:先看整數部分,整數部分大的數就大;整數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數大的小數就大;十分位上的數相同,再比較百分位上的數,依次類推。

第5篇

1.在讀統計表、交流資訊、自主計算的教學活動中,經歷進一步認識“平均數的”過程。

2.通過具體例項,進一步瞭解“平均數”的意義,會解決求平均數的簡單問題。

3.在用平均數描述具體事物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重、難點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解決求平均數的簡單問題。

教具學具兩個隊員身高的表格和兩次問題的小黑板。多媒體課件板書設計平均數教學程式教師指導學生活動一、問題情境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姚明嗎?他是幹什麼的?誰知道姚明的身高是多少?如果學生答不出,教師可以介紹:姚明的身高是米,並找個參照物比一比有多高,如和門比還高出半米多等。

師:打籃球的運動員,身體都比較高。在20xx年,某市舉辦了一次國小生籃球友誼賽,我教學程式教師指導學生活動二、求平均身高們來看一下進入決賽的兩支球隊隊員身高和體重的情況。貼出兩個隊的身高表格。師:讀上面的統計表,你瞭解到哪些資訊?師:估計一下那個隊隊員的平均身高高一些?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師:到底那個隊隊員的平均身高高一些呢?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實際計算一下吧!教師進行巡視,關注學生的計算過程是否正確。

學生可能會從不同角度發現資訊,除了教材上的.資訊,學生可能還會說出:

●誰最高,誰最矮……學生可能有不同的估計思路和答案。如:

●銀河國小有一個隊員身高超過170釐米,這個隊隊員的平均身高可能會高一些。

●銀河國小隊有兩個隊員的身高是140釐米,這個隊隊員的平均身高可能低一些。

●紅星國小隊有一個隊員身高才138釐米,這個隊的平均身高可能低一些。

教後感教學程式教師指導學生活動三、求平均體重師:誰願意把你計算的方法和結果與同學們交流。

對於第二種情況,教師要特別給與表揚,若學生沒有出現第二種情況,教師可作為參與者提出來。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計算出了每個隊隊員的平均升高。現在有兩個問題,請大家思考一下。

師:剛才我們求出了兩個隊隊員的平均身高,那麼兩個隊隊員的平均體重又是多少呢?請同學們自己算一算。

師:誰來說說你是怎樣計算的?結果是多少?學生交流中,教師給予啟發交談。

師:誰還有其他方法?師:剛才我們計算出兩個隊隊員的平均體重,現在我們再來討論兩個問題。

●用身高和÷人數●身高後兩位數的和÷人數教學程式教師指導學生活動四.擴充套件應用師:就這兩個問題,誰來說一說你的看法。知道“本隊”意思嗎?師:先來說說第一個問題,你是怎樣考慮的?師:兩個隊的平均體重和平均身高有關係嗎?學生可能回答:

第三種情況,學生沒有說到,教師可作為參與者指出。

師:剛才,我們解決了兩個籃求隊隊員的平均身高、體重的問題,下面再來看新華國小四(1)班兩個小組同學的體重情況。(出示體重表)你瞭解到了什麼?師:如果要比較那個組同學的平均體重重一些,該怎麼辦?師:好!就按你們說的辦法,自己算一算吧!注意觀察學生求平均數的方法。

●紅星國小隊最重的運動員是56kg,超過本隊平均體重6kg;

●銀河國小隊最重的運動員是58kg,超過本隊平均體重8千克;

●紅星小隊的隊員平均身高要高一些,體重也重一些;

●一般情況下,平均身高越高,平均體重就越重……生1:五組有7個人,六組有8個人。

生2:五組最重的同學有50千克……生:分別求出兩個組的平均體重,進行比較。

教後感教學程式教師指導學生活動五、課堂練習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結果是多少。

師:計算出的42千克和40千克分別表示什麼呢?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出示練一練第1題師:“平均每個組”和“平均每個人”是什麼意思?

1.練一練第3題師:我們再來看第3題,擬從表中瞭解哪些資訊?誰知道表中“售完”是什麼意思?(學生回答)

師:從表中的銷售情況看,你認為哪種書的銷量好?師:同學們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都有一定的道理,有沒有更科學的方法來說明這個問題呢?生:求百科全書平均的銷售量。

師:現在就請同學們自己提問題並解答,看誰提出的問題多。

●百科全書銷量好,因為五天中,用4天都比童話世界賣的多;

●童話世界銷量好,從五天賣得總數看,比百科全書賣得多。

教後感教學程式教師指導學生活動學生可能提出的關於平均數的問題有三個:

師:同學們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都有一定的道理,有沒有更科學的方法來說明這個問題呢?師:現在就請同學們自己提問題並解答,看誰提出的問題多。3.練一練第2題,師:請同學們讀第2題,然後自己解答。

(3)銷量最多的一天銷售的冊數超過平均每天銷售量多少冊?教後感

第6篇

1、經歷動手操作、觀察比較、想象驗證、合作交流等數學活動,探究發現圓的特徵,形成圓的概念。

4、在活動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合作意識、發展空間觀念,體驗幾何圖形的美,激發數學學習的熱情。

在觀察和操作活動中發現圓的特徵,形成圓的概念和畫圓技能。

同學們,大自然奇妙無比,小小的水珠滴在湖面也會形成美妙的景色,請看。

問:你們發現,水珠滴在湖面上,湖面上出現了什麼形狀水波?

3、學生舉例:生活中,你還看到過那些物體的形狀也是圓形的?

?密切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抓住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教師的媒體演示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圓,激發學習興趣。】

1)看著螢幕上的“圓”,誰願意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圓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圖形?

2)師評價:大家說得都有點道理,那接下來我們就自己動手,來畫一個圓,看一看,圓是不是具有剛才小朋友所說的特徵?

3)師:好,知道了圓規的構造,我們開始畫圓,看哪個小朋友畫得最漂亮(要求,不許擦,畫圓失敗,只要找到失敗的原因。)

3)討論:畫圓時應該注意什麼?(生………………)

4)再想一想,剛才我們在畫圓時,針尖和筆尖落在紙上,各自確定了一個點,也就是兩個點。然後在畫的過程中,這兩個點的“分工職責”有什麼不同?

(一個點負責固定,一個點負責繞,旋轉。也就是一個點是不動的,另一個是動的,我們暫時把著兩個點叫作:“定點,動點”)

5)師:那畫圓時,這個“動點”是不是可以隨便的動的?還是有一定的運動規則的?什麼規則?

6)那你如何證明你用圓規畫圓的時候,這個動點和定點的距離始終沒有變化呢?

(圓規的兩個腳分開後,只要沒有外力去動這兩個腳,針尖和筆尖之間的長度距離是不變的。如:我們人的兩個腳在走路是。)

師:根據剛才老師的演示,大家能不能在用圓規畫一個圓,看一看,是不是比剛才畫得漂亮?

反饋討論:這一次,你畫得這麼圓,畫的時候注意了什麼?

師:我們現在能用圓規畫一個漂亮的圓,那這個圓我們能畫嗎?

師:我們發現,在紙上畫一般的圓,我們可以用圓規,如果在生活中畫較大的圓,我們還可以用線、釘和木樁。它們畫的工具不一樣,但原理相同嗎?

師:畫了那麼多圓,那你能告訴老師,哪一部分才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圓?

揭示:到某一個定點的距離相等的無數個的點連起來組成的一條封閉的曲線,叫做圓。

1、設疑討論:你認為黑板上的圓能不能畫的更大些?誰決定了這個圓的大小?

(定點個動點的距離圓規兩個腳之間的距離…………)

4、揭示概念“圓心”。(在畫圓過程中的那個定點叫“圓心”,用“o”表示)

2)誰能用一句話說說什麼是半徑?(圓心到圓上一個點的距離)

6、問:在這個圓裡,還能畫一條半徑嗎?還能畫幾條?

7、觀察討論:在同一個圓裡,所有半徑的長度有什麼特點?(相等)

師:相信通過剛才的學習,同學門對圓已經有了更深的認識。其實,正是圓的這些特徵,圓在我們的生活中廣泛應用。

小結:球是立體的,圓是平面的,和以前學過的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都屬於平面圖形,而籃球是立體圖形。

相信通過剛才的學習,同學門對圓已經有了新的認識,在以後的生活中,你將會發現更多的有關圓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

第7篇

1、通過學習探索,使學生知道一位數乘整十、整百的數的計算原理。

2、使學生掌握一位數乘整十、整百的數的計算方法。

3、結合練習中的有關內容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難點:積末尾的“0”比因數末尾的“0”的多的情況。

要求學生列式,並四個小組討論:等於多少?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③學生彙報討論結果。

學生列式計算,說出表示幾個幾是多少,教師用電腦演示用算珠演算的過程。 ②出示問題:坐碰碰車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錢?

學生列式:3×20=,問:表示幾個幾是多少,並要求用算珠來計算。指名學生上臺演示用算珠來計算的過程。

學生列式:3×200=,問:表示幾個幾是多少,並要求用算珠來計算。指名學生上臺演示用算珠來計算的過程。

5、把3道算式板書一起,提出要求:觀察這3道題,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一邊回答,教師一邊加以引導:你用了什麼乘法口訣?乘完後在哪裡添“0”?你是根據什麼來添“0”的?

從而總結出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的計算方法:先按表內乘法計算,然後根據因數的末尾有幾個“0”,就在得數的末尾添上幾個“0”。

在學生回答的時候,先問用了什麼乘法口訣,再問在得數的末尾添上幾個“0”? 最後一行的題目結果出示時,把添上的“0”用紅色標出,在做完題目後反問學生:為什麼這裡的“0”有不同的顏色,你發現了什麼?

讓學生自己發現有的“0”是在做表內乘法時產生的,並非全是添上去的“0”。

①出示神舟六號的圖片與有關的資料,然後出示題目:神舟六號的`飛行速度大約每秒8千米,1分鐘它大約飛行有多遠?

②出示嫦娥一號的圖片與有關的資料,之後出示題目:它的飛行速度大約是每秒9千米,半分鐘大約飛行多遠呢?

以剛才做完的兩個題目為男生命名――神州隊,為女生命名――嫦娥隊。指名選取隊長各一名。各隊代表從袋子裡先抽一張數字卡片(1~9的數字卡片各有兩張),任意放在其中的一個因數上;再抽一張放在另一個因數上。所得的積較大的隊獲勝。

教師問學生:這節課你學習了什麼?在計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整的數時你會注意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