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國小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6篇 提高學生數學課堂學習效果的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本文提供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包括數的認識、加減法、乘法、除法等內容,旨在幫助國小四年級的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教案設計合理、易於上手,可供教師備課及家長輔導使用。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國小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6篇 提高學生數學課堂學習效果的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第1篇

本單元是本冊教材的起始單元,是在學生認識和掌握萬以內數的基礎上學習的。生活中大數廣泛存在,對大數的認識既是萬以內數的讀寫鞏固和擴充套件,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最基礎的數學知識之一。本單元由億以內數的認識和億以上數的認識兩個部分組成。各部分內容之間的安排如下表:

主題圖 出現5個省(市)、自治區的總人口數,讓學生初步感知大數,瞭解中國的人口狀況,滲透國情教育。

例1北京天壇圖。呈現首都北京市人口數。讓學生知道生活中有比萬大的數。類推每相鄰兩個計算單位之間的關係,知道數級、數位。

例3寫含兩級的數。通過電視新聞呈現億以內的數,讓學生對照數位表寫出相應的數。滲透環保教育。

例6將非整萬的數用四捨五入的方法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近似數。

介紹古時人們的記數法、記數符號(數字),介紹阿拉伯數字,自然數。

介紹數位順序表,由萬級數位擴充套件到億級數位;介紹十進位制計數法。

例3 將整億的數改寫成以億作單位的數;將非整億的數用四捨五入的方法改寫成以億作單位的數。

(1)使學生在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和億,知道億以內及以上各個計數單位的名稱和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關係。

(2)掌握數位順序表,根據數級正確地讀寫大數,會比較大數的大小,會將整萬、整億的數分別改寫成用萬和億作單位的數,會用四捨五入法把一個大數省略萬位或億位後面的尾數,求出它的近似數。

(3)在認數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和感受大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培養數感。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國小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6篇 提高學生數學課堂學習效果的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第2張

第2篇

2、使學生知道用電子計算器計算的順序和筆算順序是一樣的。

3、讓學生善於觀察發現數學的祕密,能夠對一些有規律的數進行口算。

上節課我們已經認識了有關計算工具,請同學們把自己的電子計算器拿出來,今天我們用計算器來進行計算。

(先按“386”,螢幕上顯示386,再按“+”,螢幕顯示不變,再按“179”,螢幕顯示179,按“=”,螢幕顯示結果565。)

(2)引導學生按步驟按鍵計算出結果,試試ce圖和ac鍵各有什麼功能?

從9999×2起,結果是一個五位數,中間是3個9,兩頭分別是1,8(9×2);2,7(9×3)……

(3)你能不用計算器,直接寫出下面幾題的結果嗎?試一試,很有趣。

師總結:碰到9999和9以內的自然數相乘(0,1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數,最高位和個位就是這個自然數與9的乘積,中間三位數都是9。

用計算器算出前面幾道算式的結果,找出規律,再直接寫出下面幾個算式的結果,然後用計算器進行驗證。

組織學生獨立用計算器算一算,並在小組中相互交流計算的結果。

教師先介紹收據上的內容,並指導學生如何計算相應的金額。

再讓學生兩人一組,一人筆算,一人用計算器進行驗算。

讓學生獨立完成,並說說怎樣才能用計算器計算時不出錯。

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新的知識,掌握了什麼新的本領?

計算器對學生來說是比較熟悉的,大部分學生也使用過。在教學,中我以學生的發展為宗旨,充分把握教材所帶來的便利,巧妙整合,利用學生已有的認識和操作經驗,相互交流,充分感受用計算器計算的便利。

第3篇

在國小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學質量的高低和有效的教案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絡。下面要為大家分享的就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希望你會喜歡!

1.使學生初步認識單價、數量、總價以及速度、時間、路程的含義,在具體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這兩組數量關係。

[2.認識這些常見的數量關係中各種不同數量的求法,會應用這些常見的數量關係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初步培養學生運用數學術語的能力和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滲透事物之間相互聯絡的觀點。

[重點:使學生初步認識單價、數量、總價以及速度、時間、路程的含義,在具體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這兩組數量關係。]

難點:初步培養學生運用數學術語的能力和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滲透事物之間相互聯絡的觀點。

談話:同學們,這有一些物品的價格資訊,請你來做售貨員,算一算要花多少錢?(出示教材p52 例4)

[師:說一說,這兩道題的條件有什麼共同的特點?都是求什麼的問題?

總結:兩道題都是講的買商品的價錢問題,題中籃球每個80元、魚每千克10元,這樣的每一件商品的價錢是單價(板書:單價),買3個、買4千克這樣買的件數是數量(板書:數量),求一共用的錢是總價(板書:總價)。]

師:找一找,數學書的單價是多少?你還知道哪些物品的單價。

師:說一說第(1)題中籃球的單價、數量、總價各是多少,怎樣求總價?(2)題呢?

[從上兩題中你能發現單價、數量、總價之間的關係嗎?生概括並板書

總結:我們在識記這一組數量關係時,只要記住“單價×數量=總價”就可以根據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間的關係,就能想出“總價÷數量=單價”“總價÷單價=數量”]

師:說一說,這兩道題的條件有什麼共同的特點?都是求什麼的問題?

[總結:兩道題都是講的行程問題,題中每小時行70千米、每分鐘行225米,這樣的在一個單位時間裡行的路程,是速度(板書:速度),所用的4小時、10分鐘是行走的時間(板書:時間),求出的280千米、2250米,這樣的一共行的路是路程(板書:路程)。]

師:說一說第(1)題中汽車的速度、時間、路程各是多少,怎樣求路程?(2)題呢?

[從上兩題中你能發現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關係嗎?生概括並板書。

想一想如果求速度,又該知道哪兩個條件呢?怎樣列式?生彙報

如果求時間,又該知道哪兩個條件呢?怎樣列式?生彙報]

總結:我們在識記這一組數量關係時,只要記住“速度×時間=路程”就可以根據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間的關係,就能想出“路程÷時間=速度”“路程÷速度=時間”

通過學習,學生初步認識單價、數量、總價以及速度、時間、路程的含義,並在具體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這兩組數量關係。認識了這些常見的數量關係中各種不同數量的求法,會靈活應用這些常見的數量關係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第4篇

介紹了算盤各部分的名稱,知道算盤是我國勞動人民創造的一種簡便計算工具,它曾在生產和生活中廣泛應用。使用算盤數數前,引導學生思考怎樣定數位,怎樣記數,強調一個下珠表示1,一個上珠表示5,空檔表示0。

直觀認識算盤,知道算盤各部分的名稱,學會用算盤計數和數數。

經歷用算盤表示數、數數的操作過程,掌握用算盤記數的方法,初步滲透位值思想。

讓學生知道算盤是我國古代的偉大發明之一,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化的一大貢獻,從而增強民族自豪感。

認識算盤,學會讀寫算盤上的數,並會用算盤表示數。

現在老師請同學們猜一個謎語:一座城,四面牆,一群珠寶裡面藏。如用小手撥一撥,噼裡啪啦連聲響。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們開始用石子計數,後來用木棍或者竹籤計數(就是算籌),再後來人們用擺珠子的方式計數,它是用小棍子把珠子串起來,用上面藍色的珠子表示5,下面黃色的珠子表示1,再合起來表示數。後來這種計數和計算的工具,就慢慢地改進成了現在用的算盤。

算盤是我國古代的偉大發明之一,我們的祖先在600多年前就已經發明瞭算盤,開始用算盤進行計算,一直留傳到現在。所以算盤的我國的優秀文化遺產。算盤還傳到日本、朝鮮、美國、東南亞、歐洲等許多國家和地區。

談話:同學們小小的算盤背後蘊藏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既然它這麼有魅力,我們一起來認識它吧(課件第3頁)。

(1)仔細觀察算盤,你知道它是有哪些部分構成的嗎?

出示大算盤:看來大家都認識了算盤,下面我們玩一個看誰說得快的遊戲,我指算盤上的某個部分,請你快速說出它的名稱。

(3)認識上珠和下珠,並介紹上下珠分別表示多少(課件第4頁)?

問:樑上面的算珠叫什麼?一顆上珠表示多少?樑下面的算珠叫什麼?一顆下珠表示多少?

?算盤歌》一把小算盤,四周圍滿框,橫臥一根檔,豎著許多樑,樑上是上珠,樑下是下珠。一顆上珠表示5,一顆下珠表示1。

同住兩人一組,先一人隨便撥一顆算珠,另一人說出這個算珠表示幾。然後兩人互換。

和學生一起探討定數位的方法。(必須從左往右依次定位)

教師小結:定位是用算盤記數的特殊要求。個位在哪裡都可以,只要你標記一個檔位是個位,其餘的數位也就確定了,一般情況下,我們現在把最右邊的一檔定位為個位,依次往左推算,分別是個位,十位,百位,千位......

5一般不用5個下珠表示,而是用1個上珠表示。6-9依次在5的基礎上新增下珠。

怎麼表示10?10一般不用1個上珠和5個下珠(2個上珠)表示,而是用十位上1個下珠表示。這一點和在計數器上表示數是一致的,體現了十進位制計數法的原理。

1、定位2、個位上撥幾表示幾個一,十位上撥幾表幾個十……某個數位上是0,則不撥珠以空擋表示。撥出563,說說563有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

(4)撥珠的指法:撥入下珠用大拇指,撥去下珠用食指,撥入撥去上珠用中指。

要求學生在算盤上撥二、三位數(課件第9頁),教師巡視檢查。

下面幾個謎語都與算盤有關,請同學們猜一猜它們分別是什麼?

(1)猜猜我是誰,它有四條邊,最愛幫助人,不讓珠亂跑。(框)

(2)猜猜我是誰,雖然只有它,本領卻很多,一個可頂五。(上珠)

(3)猜猜我是誰,它是一條線,橫在框裡面,管住上下珠。(樑)

(4)猜猜我是誰,它有許多根,穿著小珠子,噼裡啪啦響。(檔)

第5篇

教學使用計算器的主要目的,一是進行較大數的計算,二是用於探索一些和計算有關的規律。蘇教版教材在整數四則計算(口算、筆算、估算)和混合運算的教學結束後,適時安排使用計算器的教學,能較好地實現這兩個目的。

本單元的計算內容分三段安排,依次是初步瞭解計算器,用計算器進行加、減、乘、除一步計算,用計算器進行四則混合運算(兩步計算)。探索規律的內容結合使用計算器進行一步計算和兩步混合運算分散安排。在單元結束時,有一次實踐活動《一億有多大》。

1? 讓學生在玩中初步認識計算器上的一些常用的功能鍵。

計算器在生活中已經比較普及,很多學生都見過計算器。教材結合兩張購物的照片,讓學生知道在進行比較複雜的計算時,人們通常使用計算器,激發學生學習使用計算器的興趣。

學生拿到計算器都急於玩一玩,也急於告訴同伴自己對計算器的一些瞭解。教材在簡單介紹計算器上的顯示器和鍵盤之後,滿足學生的需求,讓他們通過玩,初步認識計算器上的一些常用的鍵。首先是找到開機和關機的鍵,試一試怎樣開機、怎樣關機。再摸摸、按按其他的鍵,並相互交流各人初步知道了哪些鍵,有什麼作用。在這個教學環節裡,著重認識0~9共十個數字鍵,+、-、、四個運算鍵以及讓計算器顯示得數的等號鍵。學生了解這些鍵的功能後,就可以使用計算器進行計算了。

第100頁的例題和試一試教學使用計算器進行加、減、乘、除一步計算。例題中的38+27和3018都是較小數的計算,這裡選擇較小的數有三個原因,一是較小的數能很快輸入計算器,不容易輸錯數字;二是這些題都能口算,可以驗證計算器計算的得數是正確的,從而對計算器產生信任;三是能體會用計算器計算比較省力。想想做做裡有較大數的四則計算,包括學生以前沒有進行的四位數加、減計算,三位數乘兩、三位數,多位數除以三位數等。通過這些計算練習,能夠達到本單元的教學目的。

第102頁例題教學使用計算器進行四則混合運算。教材考慮到學生的計算器功能不完全相同,有些計算器能識別運算順序,有些計算器不能識別。例題立足於使用沒有識別運算順序功能的計算器進行四則混合運算,指導學生按運算順序在計算器上分步計算。第一步先算式題中的乘法,並把積記錄下來;第二步再按清除鍵消去計算器上前面的積後,計算式題裡的減法,得到最後的結果。至於有括號的混合運算,安排在試一試裡讓學生獨立操作計算器計算。對於能識別運算順序的計算器,教材通過第102頁的底注告訴學生,可以根據算式的書寫順序直接按鍵,不必按運算順序按鍵。

歸納推理、類比推理都是合情推理。教材結合使用計算器的教學,在想想做做裡設計了許多成組的算式,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歸納、類比發現並表達同組算式中的規律。如第101頁第4題:

= 發現規律的過程是開展合情推理的過程。發現規律首先要仔細觀察,認真比較,尋找算式之間的內在聯絡和變化趨勢。歸納是提煉、總結規律的思維活動,要經歷由表及裡地抽取規律性數學內容的思維過程。

發現的規律可以在交流中講出來,也可以通過接著再寫幾個符合這樣規律的算式表現出來。如果讓學生講述發現的規律,要求不宜過高,大致說對了就可以,並且要給予必要的幫助。在上面的一組算式裡,要引導學生髮現這樣一些規律: (1) 各道題的乘數分別是1(一個1)、11(兩個1)、111(三個一)、1111(四個一)、11111(五個1),依次增加一個1,所以下一道算式應該是111111(六個一)相乘。(2)各道題的積依次是一位數、三位數、五位數、七位數,接下去的算式的積應該是九位數和十一位數。(3) 各個積的最中間的一個數字依次是1、2、3、4,接下去的算式的積的最中間一個數字肯定是5、6。(4)從第二個算式起,積的最中間數字的左右兩邊分別是1和1、12和21、123和321,左右兩邊的數字是對稱的,接下去的算式的積的最中間數字左右兩邊肯定是1234和4321、12345和54321。同一種規律也可以不同的表達,如1234321的前半部分各位上分別是1、2、3、4,逐位多1,後半部分各位上分別是3、2、1,逐位少1。

實踐活動《一億有多大》裡的數一數、排一排、稱一稱三個欄目有相同的學習方法,都是從較小的、能操作的、易理解的數量開始,通過一步一步推算,得出數1億本練習簿用的時間、1億個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的長度、1億粒大米的重量。在具體情境和推算活動中體會1億有多大,能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推算是在表格裡進行的,練習簿的本數、小朋友的人數、大米的粒數的末尾每次添上一個0,相應的時間秒數、長度米數、重量克數也同時在末尾添上一個0。學生進行這樣的推算並不困難,只要細心些,不漏寫或多寫0就可以了。如果把寫數和讀數結合起來,一邊推算,同時讀一讀寫出來的數,能減少錯誤。

完成推算以後,讓學生使用計算器,把數1億本練習簿用的秒數換算成大約是3年時間,把1億個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的長度換算成可以繞地球赤道3圈半,把13億粒大米的克數換算成可供一個人吃大約223年。通過這些換算,學生對1億有多大的體會就豐富了、具體了。如果有學生在進行14000000040000000的計算時,想到把被除數和除數的末尾都去掉相同個數的0也是可以的。這個知識本冊教材的前面已有安排,如42和4020的商相同,408和40080都商

總之,使用計算器的教學不單是知識與技能的教學,還是發展數學思考、培養解決問題能力和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的教學。

第6篇

1.使學生能正確地口算整百整十數加、減整百整十數,以及整萬數的加、減法。

讓學生自己先想該怎樣算,然後說出不同的演算法,教師把有代表性的幾種想法板書出來,如:因為25+47=72,所以250+470=720,共同討論,看一看這些想法都對嗎?再看一看課本中小明和小華是怎樣想的,他們都算得對嗎?誰跟他們想的一樣?然後教師告訴大家只要算得對,用哪種方法都可以。

先讓學生自己想一想這道題該怎樣口算,想好後同桌同學互相說說自己的想法,然後再指名說,要啟發學生說出不同的想法。如果有的學生這樣想:因為54-37=17,所以540-370=170,也是可以的。學生說完後,再看一看課本中小強是怎樣想的,看看他算得對嗎?誰的想法跟他一樣?然後教師告訴大家,做這樣的口算題時,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口算方法,怎樣算得快就怎樣算。

第(1)題,讓同桌同學互相說說口算過程和得數,然後指名叫幾個學生在全班說一說。

(1)讓學生翻開書,找到例3,看一看題目要求,然後在書上直接填寫得數。填完後,指幾名同學說一說口算過程,如因為17+8=25,所以17萬+8萬=25萬。

1.做第1題時,讓學生把口算得數,按題目的順序一欄一欄地寫在作業本上。然後集體訂正,對算錯了的同學,要讓他們說說是怎樣口算的,幫助他們檢查錯誤原因,及時加以糾正。

2.第2、3題是加減法口算練習,這兩題練習形式相同,都是用表格的形式讓學生把得數填在表格的空格里。練習時,可以讓學生獨立在書上做,也可以把表畫在黑板上,教師任意指兩個數,讓學生很快說了得數。

3.第4題和第1題一樣,可以直接把得數寫在作業本上,集體進行訂正。還可以抽問幾題,讓學生說說口算過程。

4.第5題,是前面學習過的有多餘條件的兩步應用題,可以讓學生獨立分析數量關係進行解答。訂正時,指名說一說是怎樣解答的,先算什麼,再算什麼,為什麼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