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集合7篇 數學教案集錦:四年級上冊精華回顧

本文集合了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包括了趣味遊戲、實用技巧以及深入思考等多種教學方法。通過這些豐富的教學內容,希望能夠幫助老師們更加生動有趣地進行教學,同時也能夠激發孩子們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集合7篇 數學教案集錦:四年級上冊精華回顧

第1篇

1.知道生活中有比萬大的數;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億”。能正確理解和區分“計數單位”和“數位”兩個概念。

2.掌握數位順序表,類推出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關係。

3.瞭解數位的意義,利用數位順序表體會“位值”的意義。

2.讓學生經歷在計數器上撥珠、數數的過程,加深對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的認識。

1.通過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豐富學生對大數的感受和對國情的瞭解。

重點: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和“億”;掌握數位順序表;能結合例項具體說出“位值”的意義。

難點:能正確理解和區分“計數單位”和“數位”這兩個概念。

1.提問:同學們喜歡做遊戲嗎?請看大螢幕,看圖猜一猜,這是我們祖國的哪些地方?(課件出示北京、西藏、四川、河南、新疆、黑龍江的情境圖,學生根據圖片展開競猜活動)

2.師:我們的祖國不僅風景優美,而且人口眾多,同學們請看!(課件出示)

師:這些數你們認識嗎?能試著讀一讀嗎?看到這些數你們有什麼感受?

1.師:同學們,結合我們已經學過的萬以內數的認識,說下你想學習哪些有關大數的知識?有哪些感興趣的問題?

2.導語:同學們想學習的有關大數的知識和感興趣的問題值得我們一起去探究,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億以內數的認識”,去尋找答案吧!(板書課題)

在這個板塊中,要結合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引導,如果有的學生預習能力、知識遷移能力強,可以正確讀出大數,教師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如果大部分學生對學習這些大數感到困難,那麼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萬以內數的知識,幫助他們完成知識的遷移。

(1)一萬一萬地數,10個一萬是多少?十萬十萬地數,10個十萬是多少?一百萬一百萬地數,10個一百萬是多少?一千萬一千萬地數,10個一千萬是多少?請在計數器上邊撥珠邊數數。

2.生在計數器上邊撥珠邊數數,然後在小組內交流,最後全班展示彙報探究成果。

生1:10個一萬是十萬,10個十萬是一百萬,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10個一千萬是一億。

生2:比“十萬”大的計數單位有百萬、千萬、億……

1.課件出示教材3頁數位順序表,引導學生獨立嘗試探究。

(2)試著說下個級和萬級分別包含哪些數位?每級有幾個數位?

(3)說一說19612368這個數中每個數字分別在哪個數位上,各表示多少。

生1:目前學到的數位順序表分三級:個級、萬級、億級。

生2:個級包括個位、十位、百位、千位,萬級包括萬位、十萬位、百萬位、千萬位,每級都有四個數位。

生3:19612368中,前一個“1”在千萬位上,表示1個千萬。“9”在百萬位上,表示9個百萬。前一個“6”在十萬位上,表示6個十萬。後一個“1”在萬位上,表示1個萬。“2”在千位上,表示2個千。“3”在百位上,表示3個百。後一個“6”在十位上,表示6個十。“8”在個位上,表示8個一。

生4:個、十、百、千、萬、十萬……億這些都是計數單位。在用數字表示數的時候,這些計數單位要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它們所佔的位置叫做數位。

3.小結:數位是計數單位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時所佔的位置,從低位開始每四位為一級,分別是個級、萬級和億級。一個大數中同一個數字所在的數位不同,表示的意義就不同。

在板塊二的教學中,運用多種模型幫助學生理解數位和計數單位,如計數器等模型。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給予學生動手操作、動口表達的機會,把思維表象與思維表達聯絡起來。

(2)教師巡視指導,並抽取幾名同學進行展示彙報,集體訂正。

獨立寫數後同桌同學互相說數的組成,再找兩桌同學彙報。

師:開啟教材看4頁“你知道嗎?”,請同學們自己閱讀,並在集體交流時說一說自己的理解。

生1:我知道了每秒畫1個點,一刻不停地畫,需要3年2個多月才能畫完1億個點。

生2:我知道了如果1億個國小生手拉手可以繞地球赤道3圈半。

在這個板塊中,練習方式要靈活多樣,要求學生既要動手操作,又要動口表達;既可以獨立完成,又可以與別人合作完成。每個學生在不同的練習方式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同時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與成就感。

生3:我懂得了每個數位上的數字表示的意義各不相同,例如:百位上的7表示7個百,千萬位上的7表示7個千萬。

生4:我知道了我們的祖國不但風景優美,而且人口眾多。

1.結合具體情境引導學生學習大數的概念,體會大數的意義,從而建立數感。大數經常出現在新聞、經濟、科技等方面,在生活中應用廣泛,可學生對大數卻缺乏體驗。因此,在教學時,充分運用主題圖創設情境,使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

2.藉助動手操作理解數的意義。在萬以上數的認識教學中,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及相鄰計數單位間的十進關係、揭示數位和數級的概念十分重要。通過撥珠數數幫助學生認識新的計數單位,瞭解這些計數單位所佔的數位,體會“位值”的意義。

3.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要遵循學一程,展一程,點一程的規律,當學生獨立自學和小組交流遇到問題時,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成果,及時、準確地進行點撥,使學習的過程真正發生在學生身上。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集合7篇 數學教案集錦:四年級上冊精華回顧 第2張

第2篇

3.能根據“點與線之間垂直的線段最短”的原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畫垂線,根據“點與線之間垂直的線段最短”的原理解決問題。

小結:當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時,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

拿出長方形的紙,讓學生思考,通過折一折,折出互相垂直的線嗎?

讓學生嘗試折一折,如果有困難,可以同桌互相完成。

提出活動要求:拿出一張正方形折一折,使兩條摺痕互相垂直,折完後,讓學生用不同顏色的彩筆把每組折線畫出來,便於區分。

展示學生的作品,並讓學生說一說你是如何驗證是垂直的。

生活中我們還有很多互相垂直的線,你能說說我們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線嗎?

小結:用直尺畫一條直線,標出一點,畫過這一點的垂線。

具體步驟:把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與這條直線重合,直角頂點是垂足,沿著這條直角邊畫直線,這條直線是前一條直線的垂線。

比較:在這麼多線段中,你發現了什麼?你認為哪一條是最近的?為什麼?

具體步驟:把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與這條直線重合,直角頂點是垂足,沿??

第3篇

1.讓學生在折線統計圖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折線統計圖在現實生活中應用;

2.使學生能根據資料進行合理分析、製成折線統計圖,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引導學生看到統計表想提什麼問題,激發學生繪製折線統計圖的興趣。

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小明0~10的身高統計表內的資料,獨立完成小明0~10的身高統計表折線統計圖。

教師先演示其中一個數據的畫法,然後再讓學生動手畫。

分為兩個層次動手實踐:第一層次為學生練習2分鐘,教師將巡視發現的問題組織學生分析,再推進第二個層次的練習。

解決以下問題:小明幾歲到幾歲長得最快?(師小結:折線中線段最長的那條就是長得最快的那段時間,也可以通過計算所有差值得出結果。)長了多少釐米?是怎麼發現的?

師引導學生從前幾年身高的增長情況來猜測小明5歲半時的身高。

3.根據折線統計圖進行合理推測:小明身高的發展趨勢。

五、作業:完成書中p113練習十九第3小題

第4篇

生活中,到處有線存在,你能否說說在哪裡看到線的存在。

問:牆壁上的亮點與燈泡之間的光線大約有多長?用手勢表示一下。

這個長度是固定的嗎?如何來表示這條線長度的固定性呢?

小結:科學家想到要把這條線堵住,截住,就用兩個端點,把它固定住。像這樣的線就是我們已學過的線段。誰來說說線段的特點.

(引出:一條線段,將它的一端無限的延長,所形成的圖形叫射線)

剛才把一條線段額一端無限延長,可得到一條射線。如把線段的兩端無限延長,結果是什麼?

(引出將一條線段的兩端無限延長,所形成的圖形叫直線)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認識了線段射線直線,他們有什麼區別?

第5篇

(1)知識與技能: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經歷集合思想的形成過程,初步理解集合知識的意義。能結合具體情境體會用“韋恩圖”解決有重疊部分的問題的價值,理解集合圖中每部分的含義,能解決簡單的有重疊部分的問題。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猜測、操作、交流等活動,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感知集合圖的形成過程,能用集合圖分析生活中簡單的有重複部分的問題。

(3)情感態度價值觀:在解決實驗問題的過程中感受選擇解決問題策略的重要性,養成善於思考的良好習慣,體會數學的嚴謹性,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學習之星”和“勞動之星”的獲獎獎勵,“智慧星”和“守紀星”的獲獎獎勵,集合名稱的磁板,獲獎學生名字的卡片,課件。

一、腦筋急轉彎匯入新課師:今天這節課上老師會根據同學們的表現,評選出智慧星和守紀星。想要獲得智慧星,那你課上需要積極動腦、認真思考。想要獲得守紀星,那你課上就要認真聽講、坐姿端正、書寫規範。看誰這節課既能獲得智慧星又能獲得守紀星。

談話:同學們,你們玩過腦筋急轉彎的遊戲嗎?想不想玩一玩?出示腦筋急轉彎——理髮師的困惑:

師問:進來的怎麼只有三個人呢?你們能幫理髮師解決他的困惑嗎?生:略師:在這裡爸爸有雙重身份,他既是孩子的爸爸又是爸爸的孩子。身份在這裡重複了一次,所以只有3人。(板書:既??又??)像這樣的問題,數學上稱之為“重疊問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研究這類問題。

二、集合圈的深入探究師:根據同學們上一週的表現,李老師評選出了7名學習之星和5名勞動之星,那你們知道一共有多少名同學獲獎了嗎?(12名)師:有不同意見嗎?生:沒有師:那你們想不想知道都有誰獲獎了?(課件展示獲獎學生名單)師:從這張光榮榜裡,你發現了什麼?生:xxx既獲得了“學習之星”又獲得了“勞動之星”。

師:你這個詞用的真好,既??又??(板書)這樣說我們就聽得很明白了,誰還能像這位同學一樣說說你的發現?生1:xxx既獲得了“學習之星”又獲得了“勞動之星”。

師:你真會表達。下面請獲獎的同學趕快到前面來,老師給大家頒獎。學習之星站到老師的右手邊,勞動之星站到老師的左手邊。你們倆應該站到哪兒?師:咦,我發現了一個問題,剛才我們明明算了12名同學獲獎了,怎麼才來了10個人呢?那兩個人呢?(學生舉手,迫不及待的回答問題。)你們有話想說,那好,你來說說?生:

和都既獲得了“學習之星”又獲得了“勞動之星”,所以他們兩人在獲獎名單裡重複了。

師:哦,原來是這樣。看來同學真是理解了這兩個同學的位置了,那這兩邊呢?誰來說說右邊同學的獲獎情況?生:右邊同學獲得了“學習之星”。

師:“學習之星”還有中間的兩個同學呢,我們只描述這5個人的獲獎情況。

師:那誰來說說左邊這3位同學的獲獎情況?生:左邊這3位同學只獲得了“勞動之星”。

師:真不錯,這下我們弄清楚了。那老師開始頒獎了,左邊的同學每人發一顆“學習之星”,右邊的同學每人發一顆“勞動之星”,中間的同學每人既發一顆“學習之星”又發一顆“勞動之星”。(師邊說邊給學生髮小星星)師:那剛開始我們算得有12名同學獲獎了,在今天的這種獲獎的情況下是不對的,你能用畫圖的方法表示出今天有10位同學獲獎了嗎?先聽清要求:畫圖時,要畫清同學們的獲獎情況,還要讓我們能直觀的看出一共有多少名同學獲獎了,注意老師已經把這些同學的名字編好了相應的序號(課件展示),不要寫這些同學的名字了,我們只用序號來表示同學就可以了。

師:畫好的同學可以小組相互交流一下,看看小夥伴們畫的圖有沒有值得你借鑑的地方。(師巡視學生畫的圖,選擇有代表性的圖到前面投影。)師:老師選擇了幾位同學畫的圖,下面請這幾位同學分別到前面來講一講他們畫的圖。

師:像這種重疊問題,我們可以用韋恩圖來表示。它是英國的數學家韋恩在1881年發明的,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把這個圖叫作韋恩圖,也叫集合圈。(板書:集合)師:下面就請同學們跟老師一起用集合圈的方式來畫畫圖。(師邊講邊在黑板上畫集合圈)先畫一個封閉的橢圓表示“學習之星”,畫好之後貼上這個集合圈的名字是“學習之星”。接下來該畫什麼了?生:“勞動之星”的集合圈。

師:那“勞動之星”的集合圈我們應該畫在什麼位置呢?師:為什麼要把“勞動之星”的集合圈有一部分畫到“學習之星”的集合圈裡面呢?生:因為有人既獲得了“學習之星”又獲得了“勞動之星”。

師:再畫一個封閉的橢圓表示“勞動之星”。下面我們把這些獲獎同學的名字貼在相應集合圈的位置裡。

師:這個集合圈我們就算畫好了,那集合圈的各部分表示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大螢幕。陰影部分表示什麼?師:根據我們畫的集合圈在小卷子上列出算式(生列算式)。

師:誰來說說你怎麼列的算式,並給大家講講你為什麼這樣列算式?生:我列的算式是7+5-2=10(名),“7”表示7名“學習之星”,“5”表示5名“勞動之星”,減去“2”是因為有2名同學重複了。

師:誰還有不同的方法?你們看這個圖我們相當於把這些獲獎同學分了幾部分?(3部分)哪三部分?分別是幾人呢?那你會列算式了嗎?三、問題拓展師:這個問題我算式弄清楚了,現在老師又有想法了,我們下週還要選出7名“學習之星”,5名“勞動之星”,你們幫老師想一想有可能有多少名同學會獲獎嗎(出示課件)?今天的獲獎情況是有2名同學重複了,有10個同學獲獎了。那下次獲獎可能多少名同學重複呢?生:3名,1名。

師:為什麼?生:因為“勞動之星”只有5人,所以最多隻能有5人重複獲獎了。

師:誰能按照一定的順序把下週我們班獲獎的重複情況都想全了,並說一說。

生:沒有重複、重複1人、重複2人、重複3人、重複4人、重複5人(隨著學生說,課件出示)。

師:那每種情況下有多少人獲獎呢?分組做師:沒有人重複獲獎的情況。

生:7+5=12(人)師:那這個集合圖該怎麼畫呢?生:畫兩個單獨的圈,沒有重複的部分。

師:(找學生說重複1人、重複3人、重複4人、重複5人的算式,並讓學生說3/4清這樣列式的原因。)那重複5人的時候,這個集合圈又該怎樣畫呢?生:“勞動之星”的圈都跑到“學習之星”的圈裡去了(課件展示)。

師:那這個部分表示什麼意思?有幾人?(課件出示如下)學習之星生:這部分表示只獲得了“勞動之星”,有2人。

師:我們來觀察這些算式,你發現了什麼?生:有幾個人重複了,就去掉幾人。

四、練習提升師:班裡獲獎同學的情況,我們都弄清楚了,真了不起,那今天沒有獲獎的同學呢?比如xxx,我想把他的名字也貼在黑板上,我應該貼在什麼位置上。(貼在集合圈的外面)為什麼啊?貼在外面表示什麼呢?師:所以我們班裡其他沒有獲獎的同學,都可以貼在獲獎集合圈的外面。現在班裡每位同學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下面我們來幫同學們找到自己的位置。

這節課獲得智慧星的有人,獲得守紀星的有人,兩項都獲得的有人,兩項都沒有獲得的有人,來上課的學生一共有多少人?師:請同學們,在小卷上獨立完成,要求畫出集合圈,並列算式。

五,生活中的重疊現象(出示課件)(1)奧運五環,環環重疊(2)看,這是圓圈的集合圖(3)還有大自然中,一座座山峰重巒疊嶂(4)以及月食,也是因為重疊現象導致的(5)這是設計師筆下的建築,也有重疊

今天我們學習了重疊問題,還用集合知識解決了不少問題,誰來說說你這節課的收穫?

生2:我學會了重疊的問題可以用畫集合圈的方法來解決。

生3:集合圈的畫圖方法能讓我們很清楚得看清每個部分有多少人和一共有多少人。

師:你們的收穫還真不少同學們,集合圈可以幫我們解決生活中有重複現象的問題以後這樣的問題還有很多很多,就等著同學們去發現和解決。好,這節課就上到這裡,下課。

第6篇

1、掌握整十數除整十數,整十數除幾百幾十數的口算方法和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估算。

教學重點:掌握口算方法,並能正確口算。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四捨五入”法進行估算。

師:你們真善於觀察,老師希望大家繼續發揚這個優點,並且通過合作、交流共同完成本節課的學習。

知識點一:整十數除整十數的口算(自學 限時5分鐘)

要求80個氣球可以分給幾個班,也就是求:( )裡面有幾個( )。

時間差不多啦,你完成了嗎?看看你的同桌,如果兩人都完成,交流你們的學習結果,如有困難,先求助同桌再四人小組合作。

知識點二: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估算(5分鐘哦,你能行!)

想:觀察發現,( )接近( ),所以在計算83÷20≈時,可以把( )用“四捨五入法”看成( ),因為( )÷( )=( ) ,所以83÷20≈( )

同理,( )接近( ),所以在計算80÷19≈時,可以把( )用“四捨五入法”看成(),因為( )÷( )=( ) ,所以80÷19≈( )

小結: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估算時,把算式中不是( )的數用“ ”法估算成( )數,再進行口算。

很簡單吧,同桌看看你們的答案一樣吧!“小結”看黑板,和老師的一樣嗎?

沒問題就試試看,你會算嗎?(選擇其中一豎行,同桌兩人口述,要說明你的口算理由啊!)

計算122÷30≈ 和120÷28≈時(同桌倆人各選一個,照下面的樣子說明你的計算方法)

我選擇( ),我觀察發現:( )接近( ),所以在估算 時,可以把( )用“四捨五入法”看成( ),因為( )÷( )=( ) ,所以( )

比較1號、2號學案,你來總結:(總結完成後看看我的和你的一樣嗎?)

1、整十數除整十數(或幾百幾十數)的口算方法是:⑴

2、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估算方法是:一般把算式中不是( )的數用“ ”法估算成( )數,再進行口算。

第7篇

教師:同學們,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好玩的玩具?(每隻手拿出一個溜溜球)

教師:這節課我們就用溜溜球來研究線段、直線和射線。

[點評:玩具“溜溜球”與線段、直線和射線都有相通之處,體現了生活中的數學;用“溜溜球”引入新課,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體現“在玩中學”和“在學中玩”的思想,還能讓學生從中獲得價值體驗。]

教師:溜溜球真頑皮,一跳就跳到了我們的紙上,(課件顯示兩個點)變成了兩個點。你們能用一條直直的線把這兩個點連在一起嗎?

教師:但請注意,開動腦筋,儘量想出和別人不同的連法。請拿出你的卡片在小組裡一邊討論,一邊連。

教師巡視指導,學生操作後交到講臺上。估計學生操作的結果大概有四種情況:圖4 3

[點評:這個教學片斷體現了數學內容的抽象過程,體現了現實生活與數學知識的緊密聯絡,這樣有利於學生理解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絡]

教師:同學們連線的結果大概分為三類。我們先研究第1類。(拿出一張學生連成的線段放在視訊展示合上)像這樣連的同學請舉手。

教師:我們把它畫到黑板上。(教師在黑板上畫線段)你是怎樣畫出來的呢?

引導學生說出:是從1個點出發畫一條直直的線到第2個點。

教師:(課件根據學生的意思再演示一遍)是這樣嗎?

教師:對,在兩個點之間可以畫很多線。但只有我們畫出來的這條線最短。在數學上,這條線叫“線段”。

教師:通過量,我們知道線段是可以量出長度的。我們接著看第2類。

(拿出學生畫出的直線放在視訊展示臺上)像這樣畫的舉手.

教師:對,還能延長。(課件再無限延長兩端)這樣無限延長後,就成了一條“直線”。

教師:教師剛才我們量出了線段的長。你能量出直線的長嗎?

教師:同學們開動腦筋一畫,就畫出了線段和直線。我們接著看第3類。看還畫出了什麼?

(拿出學生畫出的兩條不同方向的射線)像這樣畫的舉手。

教師:(課件根據學生的意思再演示一遍)是這樣嗎?

教師:認識了線段、直線和射線,你知道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嗎?

[點評:從學生探究出的表象出發分類研究線段、直線和射線,從一般到特殊,結構明顯、層次清晰,學生容易理解。學生成為參與研究的主體,更能體驗成功的喜悅和學習數學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