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集錦8篇 "數學小達人:一年級上冊教案必備"

本篇文章整合了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包括數的認識、加減法、量的認識、時間、空間等方面的教學內容。本教案集錦力求使一年級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提高數學運算能力,為他們未來的學習打下基礎。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集錦8篇

第1篇

1.通過學習,讓學生選擇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掌握分類的方法,初步感知不同標準分類的意義。

2.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判斷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3.讓學生體會到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並養成有條有理的生活習慣。

教具、學具準備:衣服、鞋子、籃子、書及作業本、瓶子、小熊。

學生每6人一組,圍成半圓形坐好,並在中間亂七八糟地堆放著各種雜物(衣服、鞋子、籃子、書、瓶子、小熊各若干件)。

師:同學們,在我們這間教室堆放了好多東西,你們瞧都有哪些東西?

師指出:今天我們一起來當個小管家,把這些東西收拾、整理、分類擺放好。

師:老師今天想看哪位小朋友最能幹,能評上最佳小管家的稱號。

師:同學們,這麼多東西要收拾,光靠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我們大家一起來分工合作好不好?(滲透團體精神)

師:我們全班一哄而上來收拾東西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呢?

師:我們怎麼樣才能避免這種現象呢?(滲透謙讓精神及有序的思考方法)

師:現在和剛才比,你們覺得有什麼不同?你喜歡什麼樣的教室?

生2:我想拿語文書時就不用翻來翻去,一下子就能找到了。

(讓學生感受到分類的好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師:一大堆雜物經過大家的努力,已經分類放在了每組的桌面上了。想想,這樣算收拾好了嗎?

生1:我們把藍色小熊放一排,白色的放一排(即按顏色分)

生2:我們小組把塑料籃子放一起,鐵籃子放一起。(按質地分)

生3:我們把大的瓶子放一起,小的瓶子放一起。(按大小分)

生5:我們把皮鞋放在第一層,球鞋放在第二層,拖鞋放在第三層。

生6:我們是把襯衣放在第一層,褲子放在第二層,裙子放在第三層。

師:同學們桌面上的東西經過這樣一整理,既美觀又便於我們找東西,真好。對剛才同學們的整理,你們還有什麼意見?

生2:我覺得第6組分得不好,他們沒把衣服疊好就放在了架子上,太亂了。

生3:我覺得第3組的一個瓶子放錯了,它應該放在下面小瓶子的那堆!

生4:我不同意他的意見,這個瓶子比上面大瓶子要小,應該放在小的那邊!(注:這個瓶子不大不小)

師:你們有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呢?(讓學生課後討論)

師:第6組的小朋友們已經把衣服疊好,真能幹!你們看看現在怎樣?

師:請大家想一想,你們手中的東西,除了像現在這樣分,還能怎麼分?

學生在小組間觀摩、交流中得到了啟發,然後重新進行分類,又得出了幾種分法。

生1(第1組):這次我們把小熊按大小來分。大的放在上面,小的放在下面。有一個特大的'沒地方放了。

師:你們討論一下這特大號熊放哪兒才更整齊、更好看?

每一組學生重新彙報後,學生互評哪一組好,好在哪裡。

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想想:你們組的人可以怎麼分?

第1學習小組:我們組是按男女分的,女同學站一邊,男同學站一邊。

師:還有哪一組也是這樣分的?(4、6組也是按男女分)

第2學習小組:我們組按是不是少先隊員來分,這一邊的是帶紅領巾的少先隊員,這一邊的是還沒有入隊的小朋友。

師:還沒入隊的小朋友要多努力,爭取下一次光榮地加入少先隊,好嗎?

生4:有賣玩具的商店、有賣衣服的商店、有賣學習用具的商店。

請同學們利用今天學到的本領做一次小管家,把自己的書包、書櫃、衣櫃整理好。

分類思想是一種基本的數學思想。它是根據一定的標準,對事物進行有序劃分和組織的過程。學生分類能力發展的一個重要標誌是兒童能夠自己提出分類依據。本節課重點是觀察兒童能否獨立按照一定的標準分類,而不是教師提出分類依據。依照教材的編排意圖和學生認知規律,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和設計本節課:

1.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課本是知識的載體,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中介物。它對教學起著指導作用。教材是外在的,教師只有把教材加工成學生可以感受到的,學生的學習過程才變得生動有味。因此,我在教材提供素材的基礎上,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擴大了取材的範圍,增加了學生熟悉的玩具、書本、衣物等,為學生提供更廣泛的思考空間。同時向學生展示有著一大堆凌亂物品的場景,使學生自覺產生要收拾、整理的願望。從而引出課題,滲透分類的好處。

2.以自主、探索、合作的學習方式,最大限度提高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程度。學生不是一張白紙,即使是一年級的學生也有一定的數學活動經驗和知識的積累。特別是分類這一內容,學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地接觸過。因此,我在進行教學時,不是讓學生被動地吸取、模仿、記憶和反覆練習,而是創設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情境。通過把學生分成若干組,以評選最佳小管家作為獎勵機制。先讓學生共同把教室的雜物按品種進行分類。每組選取一樣後,讓每組學生把小組內的物品按照一定的標準,再一次地進行分類整理,儘量讓物品擺放得有序、整齊和美觀。同時鼓勵學生選取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和嘗試。通過這樣,不斷把分類過程進行細化,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分類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感受到不同標準的分類有著不同的意義和用途。在這樣的設計中,沒有教師生硬的講解與演示,而是讓學生在組內討論交流,在組與組之間觀摩學習,在動手操作中體會和掌握知識。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而教師則是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3.力圖體現分類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讓學生體會到我們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養成有條有理的生活習慣。我們教師的工作不僅僅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善於在教學中挖掘各種素材對學生進行教育。根據本節課的內容,我希望學生學習完後,能養成有條有理的生活習慣。因此在設計本節課時,我有意識的在整節課中去滲透分類的意義,並適當地佈置任務讓學生收拾自己的學習、生活用具。以評選最佳小管家正面向學生樹立良好的形象,達到我的教育目的。

總而言之,本節課我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精心設計。在這樣的教學設計中,學生不光學到了知識,其動手能力、交流合作技巧也勢必得到發展。

1.注意良好習慣的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學生髮展的重要基礎。從本節課教師設計的幾個活動來看,均在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課一開始,教師就把玩具、書、籃子、衣服、鞋子、飲料瓶等東西零亂地丟在教室中間,讓學生親自體驗雜亂無章的生活,既不美觀,又不衛生,自然而然產生收拾東西的慾望。有了慾望,教師並不忙於讓學生動手,而是讓學生思考:全班這麼多學生如果都上來,會造成什麼後果?學生想像這樣做的危險,這樣做的混亂,自然產生了講秩序的念頭,體驗秩序能使生活有條有理。不顯山不露水地滲透了做事要講秩序,物品要按需要分類的思想。如果我們老師每節課都能把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樣有意、有機地滲透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思想水平將會上一個新的臺階。

2.注意張揚學生的個性。數學學習與其他學習一樣,都是一種個體化行為。由於每個人生活經驗的不同,認識水平的差異,即使是面對同一個問題,也會有不同的看法。而教育目的不是統一思想,統一要求,而是不同的人獲得不同的發展。這節課較好地體現了這些理念。如,面對同樣的東西,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分類、整理方法,教師不僅不框學生,反而積極地促進學生思維的開放,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需要、自己的習慣去分類。

3.注意學生的感性認識。這節課,無論是開課時對分類重要性的滲透,課中對分類方法的學習,還是課外對分類的應用,都注重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注重學生的感受。如課一開始,雜亂的東西讓學生感覺難受,經過整理,感覺不僅舒服,更重要的是方便學習、生活。有了這樣的體驗,教師又通過佈置課外活動,整理自己的書包、書櫃、衣櫃,將課內體驗向課外延伸,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就逐步形成。

4.注重教材的二次開發。為了加強對分類的體驗,教師對原有教材進行了二次開發,把教材中分學具改為分日常用品,把教材分類的課題改為小管家。通過這樣修改,學生真真正正感受到數學就是生活,數學就在身邊。我能看得到、摸得到、想得到。展示了數學較深層次特有的魅力及生命力。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集錦8篇

第2篇

森林裡修了許多新房子,每種動物都有,請你幫小動物找自己的家

方法:出示標有141311121718的樓房,指名扮演小動物各自算卡片找自己的家。

數一數大樹前有幾隻小兔?樹後有8只,一共有多少隻兔?

第3篇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6頁的例題,第7頁想想做做的習題。

教材創設廚房的場景,先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兩個碗、蘋果和草莓的大小,再結合生活經驗和觀察,分別比較辣椒和蘿蔔、蘿蔔和土豆的輕重,初步體會物體有大小和輕重。知道大小、輕重也是相對的,是比較的結果。想想做做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和簡單推理,自己判斷物體的大小、輕重,進一步建立比較的意識,初步學會比較的方法。

1.通過觀察和聯絡生活經驗認識物體的大小、輕重,初步建立比較的意識,學會比較的方法。

3.培養初步的觀察、推理和判斷能力,培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有一位美麗可愛的小姑娘,非常好客。有一天,她家來了一些客人,怎麼招待呢?這個 小姑娘非常著急,大家能幫她想想辦法嗎?(學生討論後積極發言)

[評: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匯入新課,並隨機提出問題,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身邊。根據國小生好表現自己及樂於助人的心理特點,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使他們感受到自己既能幫助別人解決困難,又能學習數學知識。]

敘述:小姑娘採用大家的好辦法,現在正在和媽媽在廚房裡忙著呢!(出示場景圖)

提問: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場景圖,小組內互相說說你看到了什麼。看誰觀察得最仔細,看得多,說得好。

2.比一比。提問: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說得真好,那麼我們能不能把看到的比一比?(學生討論,在小組內自由發言;教師巡視引導,學生比較、交流。)

提問:茄子老師也從圖中找出兩種物體進行比較,你能幫它比一比大小嗎?請開啟課本第6頁,在大的下面畫,小的下面畫○,並說說你是怎樣比較出大小的。

教師也從圖中找出了一些物體,請學生也幫老師比一比,誰輕誰重。再請一兩個學生上 來親自操作,兩手掂一掂比較輕重。

出示土豆與蘿蔔(重量相差不大),讓學生想一想用掂一掂的'辦法是不是能比較出土豆和蘿蔔的輕重。

出示支架,介紹支架,請學生藉助支架來比較土豆和蘿蔔的輕重。(開啟第6頁,在重的下面畫,輕的下面畫○。)

小結:用掂一掂或藉助支架等工具可比較出物體的輕重。

[評:由學生的討論輕鬆地引入到探索新知的環節,讓學生觀察、合作、交流,真正把學生放在了主體的位置上。]

談話:現在小朋友做個遊戲(出示教具:套環兩套,請兩名學生進行套環比賽,每人套3個套環),其他同學進行觀察比較,互相說說誰套得準,誰套的環大,誰套的環小,並說出是怎樣知道環的大小的。

2.活動二(出示課件或投影)。談話:瞧,小花貓和一群小雞在爭論什麼呢!小花貓說:我重!4只小雞說:我們和你一樣重。小朋友來當裁判,看看一隻小花貓和一隻小雞誰重?(小組討論,彙報結果,並說出理由,把結果填在書上第7頁)

3.活動三(幻燈出示狐狸、小雞、小花貓場景圖)。談話:狐狸想考一考小雞和小花貓。狐狸說:我這兒有一個氣球和一個小皮球,小花貓重,應拿重的,小雞輕,應拿輕的,同學們,你們說它們應該怎樣拿呢?學生經過討論得出結果:大的不一定重,小的不一定輕。

4.活動四(幻燈出示大象)。談話:大象伯伯說話了,你們懂得了這麼多的知識,我給你們買些水果吃,你們得說出誰重誰輕。(幻燈出示第4題的場景圖)說一說這三種水果,誰最重?誰最輕?你是怎樣想的?(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後把結果填在書上)

[評:教師把教材想想做做的習題巧妙地編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學生在聽故事中學數學,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提問:你們能說一說這節課我們都知道了什麼嗎?(學生回答,教師板書課題:比較大小、輕重)。回家後把學會的知識說給爸爸媽媽聽,再找一些實物比一比,好嗎?

[評:巧妙地把數學延伸到生活之中,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所學知識。]

第4篇

a.同學們,勤勞的明明要寫一篇日記,他還沒有學過鐘錶的表示法,你能幫幫它嗎?你能正確的說出鐘面上的時刻嗎?

b.他在什麼時刻吃早飯呢?這個時刻以前我們沒有學過,你知道嗎?

d.下午明明他們有一節體育課,你知道明明踢球是在什麼時刻嗎?

揭示課題:明明是個很守時的孩子,他每天6時起床,7時半吃飯,8時半讀書,3時半踢球。

[運用多媒體動畫課件創設情景,溝通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絡,來激發孩子們的興趣,集中他們的注意力,為學習新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a.你能說出這是什麼時刻嗎?請用你的學具鐘錶,依照圖上鐘面撥一撥。

學生自主彙報:時針指向3和4中間,分針指向6,就表示3時半。

生:我們發現4時半、10時半、7時半它們的分針都指向6。

總結得出:幾時半的時候,分針總是指向6,時針總是指在兩個數的中間。

整時有幾種表示法?想一想半時的電子錶表示法應該是怎樣的呢?

生歸納:電子錶的半時用30表示。點左邊是幾,點右邊是30,就表示幾時半。

[通過動手撥一撥,觀察、互相交流,找到半時分針與時針指的位置的特徵,使學生充分了解時針、分針在半時時候的指向。]

1.想一想你自己的生活,說一說自己一天的生活中,幾時半都在做什麼,加深對半時的認識。

b. 同桌合作,一個說時刻,另一個撥出來,相互交換。

3.讓學生任意撥一個你最喜歡的時刻,並說一說這個時刻你在幹什麼?(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後,鼓勵同學們上臺講一講自己最喜歡在那一時刻幹什麼?

[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和應用意識,同時,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知識中的樂趣。有學好鐘錶的慾望。]

今天大家都學會了新本領。我們可以一起來幫助小蜜蜂完成它的日記了。

同學們,我們認識了鐘錶,知道了時間是很寶貴的,希望小朋友們像明明一樣做一個遵守時間和珍惜時間的好孩子。

[讓學生通過設計星期六的活動,激發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

認識半時是認識鐘錶的第二節課,學生已經在前一天認識了鐘面也知道了整時的表示法。這節課是上一節課的延伸。我的設計上主要是要讓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去主動的獲取知識。

本節課初通過讓學生幫明明寫日記的要求,讓學生產生幫助別人的意識,有了一定的'目標性,因而很快地進入了狀態。學生的學習是主動積極的。

這節課很多知識的總結都是由學生通過自主的討論,操作自己得出來的。學生通過觀察,以及動手撥一撥、認一認,自己找出半時的時候分針、時針所指位置的特點。在反覆操作中強化學生對半時的印象,但又不覺得枯燥。因為即使在練習的設計上,我也力求多變和有趣,通過遊戲的形式去鞏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用實踐應用活動鞏固知識,更貼近孩子的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數學。在課末佈置的作業中讓孩子為自己設計一個愉快的週末,使所學知識能夠真正派上用場,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理自主能力。

第5篇

10是一個特殊的數,既是計數的結果,又是計數單位,在計算中以10來進位和退位,所以是小朋友認數的一個重點內容,也是20以內進位加法的基礎。本節課知識點多,容量大,面對厭靜好動的低齡兒童,我力求為學生營造一個怡人、精美的課堂環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中獲取新知。

課始我以新穎的故事創設情境,巧設疑問:10比9大嗎?從而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把學生帶入積極思維的學習境地,然後讓學生通過數、擺、撥、寫、比等實際操作活動,採用小組合作交流、討論彙報及評價比賽的方式來組織學生認識10,首先利用主題圖讓學生觀察,又讓學生動手操作,還讓學生動口用10說一句話,最後抽象出10。這樣通過初步感知——深刻感受——抽象內化三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後面的練習設計我力求做到有層次、有深度、有特色。通過“遊戲+智力”的練習,使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氣氛中鞏固所學知識,以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0的認識”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國小《數學》第一冊第六單元的內容。此內容要掌握的知識是數10、再認識10、10以內數的順序,比較相鄰兩個數的大小,最後學習10的組成和寫數。

學生不是一張白紙,即使一年級的學生也有一定的數學經驗和知識的積累,一年級的學生在學前教育時,就初步認識了數字1--10,所以本節課的內容對於他們來說也並不陌生。但是,由於我校地處農村和外來工的家庭,家長的素質不是很高,大多數孩子雖然上過學前教育,但是學習習慣參差不齊。因此,在教學中,不是讓學生被動汲取、模仿、記憶和反覆練習,而是創設了動手時間、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學習環境,體現知識形成過程,體現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1、知識目標:引導學生認識、感受10的過程、初步建立數感;全面認識和掌握10的數數;認、讀數10;比較大小和組成以及10的寫法。

2、能力目標:通過分一分、看一看,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增強小組合作交流意識。

3、德育目標: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會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4、教學重點和難點:全面掌握10的組成,體驗數學在身邊。

多媒體課件演示動畫故事引入:這些數字寶寶決定成立一個數字隊。9,當上了隊長。9當上隊長後很得意,有一天,9對0說:“你呀,沒頭沒腦地,表示一個也沒有,和我比起來,你實在是太小了,真沒用。”0聽到9這麼一說,傷心地哭起來,1在旁聽見了,就很有禮貌地對9說:“如果我和0站在一起,比你還要大呢!”。9一聽,覺得非常吃驚,小朋友,數字1說得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看看,1和0站在一起,就組成數字幾呀?師出示1和0兩個數字卡片。10是不是比9大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10”這個數字寶寶。課題板書:《10的認識》。

1、課件出示主題圖。師:請小朋友們認真觀察圖,看這幅圖上畫了什麼?讓學生利用數數的經驗來上臺現場數數,其他同學評價。學生爭先恐後。這時師適當點拔:“誰能有不同的'數數方法?”請生數出圖上的小朋友、老師、鴿子的個數。並告訴學生10個人、10只鴿子都可以用數字10表示。

2、師手拿一捆小棒,師擺一根生跟著數。老師共有多少根小棒?師把這10根小棒紮成一捆,這一捆就是1個十,所以我們說10個1是十。

3、其實在生活中,我們會碰到很多與10有關的事物,都可以用數字10來表示。師讓生找一找,身體上哪一部分的個數可以用數字10表示。(10個手指10個腳趾)

(1)“10”數字寶寶也想參加到數字隊裡去,它來到數字隊看,0~9這幾個數字寶寶已經按從小—〉大的順序排好隊了,(出示尺子圖)10來了,它應該排在哪兒呢?

(2)請計數器來幫忙。師先拔8顆,再添一顆是幾顆?(使生能直觀感覺到9比8多1)9顆再添上一顆是幾顆?10顆再去掉一顆是幾顆?(使生感覺到10

比9多1)10應該排在哪兒?回到尺子圖,讓生猜猜9的後面是幾?

(3)請生分別按從小—〉大、從大—〉小的順序讀0~10這幾個數字。

聽到小朋友們都說10比9大,9可不服氣了,就把10單獨找來比大小。師板書10○9、9○10,10和9的大小關係可以分別用什麼符號表示。生齊讀式子。

在這裡師創設動手時間、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學習環境。首先創設故事情景:1號娃娃去旅遊,順便從家裡帶10瓶飲料去和小朋友一起喝,它把飲料裝到袋子裡,可是一個袋子裝不完,就把10瓶飲料分別裝到兩個袋子裡,1號娃娃可能會怎樣裝這10瓶飲料呢?然後,小組合作交流:請你拿出10個你喜歡的學具代替10瓶飲料,擺一擺,分一分,看看你有多少種方法?並把你想到的方法填在書上65頁根據學生彙報,教師板書。

為了鞏固10的組成師適當穿插了“兒歌手指操”具體內容是“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親密,四六一起走,五五湊成一雙手”。

師設計寫10的比賽。師先讓學生觀察10的寫法,師在小方格里範寫然後請學生當小老師上臺板演,學生在比賽中明白了10的書寫方法,提高了寫字興趣。

做書本練習九第1、2、3小題,第2題是火箭發射前倒數時數數的情景。

最後設計了“找朋友”的遊戲,師拿出一個寫有0的動物頭飾說:“我是0,誰是我的好朋友?”學生討論回答:“我是10,我是你的也朋友。”師說:“對對對,老師就是小朋友的好朋友!”讓學生帶上可愛的頭飾找朋友,學生的興趣高昂,課堂教學也生動有趣,輕鬆愉快。

學生自己總結,自我評價。讓小朋友說一說這節課你們認識了誰?你學到了什麼本領?誰表現的最棒?

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動畫故事,並根據教學設計方案的要求事先製作好主題圖內容的課件,提供教學之用,這既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做好準備,又為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有效的溝通和對話打下基礎。運用多媒體課件匯入新課,這樣,既比以往的用語言匯入新課更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也更加符合國小生的認知特點並充分凸現學習內容的特點。利用0—9各種動物的頭飾,開展遊戲學習,這既有利於學生更好地掌握本課的重點和難點,也為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提供了平臺。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知識的教學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上,要把數學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聯絡起來,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在教學設計時,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恰當地提出討論問題,並創設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合作學習的情景,本著充分體現了《課標》的精神,從匯入到實踐活動整個環節都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絡在一起。而且根據一年級學生好奇、好玩、好動的天性,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觀察、動手、比較等一系列的活動,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拉近學生與數學的距離,使學生的思維可以得到盡情的跳躍,個性得到盡情的張揚,逐漸感受到數學學科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戰性。

第6篇

1、通過學習,讓同學選擇不同的規範進行分類,掌握分類的方法,初步感知不同規範分類的多樣性。

2、採取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培養同學的動手操作能力;互相學習、合作交流能力。並在課堂中指導同學如何尊重他人意見等與人合作交流的方法。

3、採用小組之間互評的形式,培養同學的判斷力和審美觀。

4、讓同學體裁會到俺們的生活中處處有分類,處處有數學,並養成有條有理的生活習慣。

同學每6———7個人一組圍坐在一起,並在中間亂七八糟地堆放著各種雜物,讓同學感受到教室裡的雜亂,從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揭示課題

問:(1)小朋友們,在俺們這羊教室裡堆放了好多東西,你們都看見了有哪能些東西?

(2)這些東西這樣放在教室裡,好不好?為什麼?你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師:今天,俺們就來當一回小管家,把這些東西收拾、整理、分類擺放好。

師:今天俺們就來開展“最佳小管家”的競賽,看看哪能個小組的同學最能幹,能把東西收拾得最快、最整齊、最美觀。

師:同學們,這麼多東西要收拾,靠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俺們大家一起來分,好不好?請你們討論一下俺們6個小組如何分工才好?

(1)俺們全班一哄而上來收拾東西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3)現在和剛才比,你們覺得有什麼不同?你喜歡什麼樣的教室?

師:(1)一大堆雜物經過大家的努力,已經分類放在了每組的桌面上了,想一想,這樣就算收拾好了嗎?

(2)你們能把它們收拾得更整齊、更合理,更便於俺們在生活中使用它們嗎?

師:同學們桌面上的東西經過這樣一整理,既美觀又便於俺們找東西了,真好。對剛才同學們的整理,你認為哪能一組整理的最好?可以當選“小管家”的稱號?你們對他人的整理還有什麼看法和建議嗎?

(同學提出建議,師問被提建議的組是否接受這個建議?)

師:請大家想一想你們手中的東西,除了像這樣分一外,還能怎麼分?請你們試一試

每一組同學重新彙報後,同學互評哪一組好,好在哪裡。

問:想一想,你們組裡的人可以按什麼樣的規範進行分類?

1、請小朋友利用今天學到的身手做一次小管家,把自身的書包、書櫃、衣櫃事理好。

2、主同學們設想一下,假如你是當地的某大超市、商場的設計家或管理人員,你將怎麼擺放物品和劃分商場呢?

第7篇

在進行總複習時,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整理知識,回顧自己的學習程序和收穫。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說一說哪些內容最有趣,哪些內容最有用,哪些內容的學習最困難等。

教師在組織學生複習時,要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採用多種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變換練習的方式,開展遊戲活動等,而不要進行機械枯燥的訓練。

在複習中,教師要告別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使所有學生通過複習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總複習中題目的難度和範圍體現了本冊教科書的基本要求。教學時,教師要注意把握課程標準的目標和要求。

1、正確讀、寫20以內的'數,掌握其順序,並能比較大小。

2、在具體的情境和活動中,體會加、減的含義,能正確、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加減法。在本學期結束時,要求學生每分鐘能正確計算8道左右,並能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用圖畫呈現的簡單問題。

3、會比較多少、大小、高矮、長短、輕重等;會按照一定標準或自定標準進行分類;能確定物體前後、左右、上下的位置與順序;能識別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等幾何體;會認讀整時、半時、整時過一點或差一點整時四種情況。

4、初步體驗資料的整理過程,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圖表中的數,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1、能正確讀、寫20以內的數,掌握其順序,並能比較大小。

3、會比較多少、大小、長短、高矮、輕重等、會按照一定標準或自定標準進行分類;能確定物體前後、左右、上下的位置與順序;能識別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等幾何體;會認讀整時、半時、整時過一點或差一點整時四種情況。

4、初步體驗資料的整理過程,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圖表中的數,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師與學生一起復習所學內容,為後面的練習做鋪墊。

1、第1題可先讓學生觀察圖,明確題意,再說一說左上、右下、右上、左下所指示的位置,並填空。

2、第2題,先讓學生填空,再說一說規律,也可以讓學生先說一說規律,再填空。

4、第4題目的是能正確熟練地進行20以內加減法運算。

6、第6題是鞏固比較數的大小,它不是直接把兩個數字拿來比,而是要先運算再比較大小。

7、第7題先讓學生觀察圖,說一說圖的意思,再提出問題並交流和解答,具有一定的開放性。

8、第8、9、11題, 先讓學生觀察圖,說一說圖的意思,並且列式計算。

9、第12題,教師先讓學生觀察圖,明確圖中符號的含義和題目的意思,再進行統計。

10、第15題,先觀察圖,明確要解決的問題,然後獨立地思考,嘗試解決問題,在此可組織交流與討論。

11、第18題,是一幅連環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編數學故事,然後說一說,算一算。

第8篇

1、培養學生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引導學生思考:根據這幅圖,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3)問:為什麼開來的汽車有一輛沒有畫完整?看著這幅圖,你能準確地說出又開來幾輛汽車嗎?

(5)問:現在有幾輛車?你會列式嗎?學生說教師板書:9+6=15(輛)

(6)問:如果把“又開來了6輛”這句話去掉,讓你們說又開來了幾輛,你們會解答嗎?四人小組說一說,然後派代表說。

分組說一說這幅圖的意思?你知道一共有幾個小朋友在堆雪人嗎?

列出算式,一人板演,其餘在書上完成,並說一說為什麼?

(4)舉例說一說日常生活中的有關數學知識方面的問題?

學生先思考,分組討論,互說想法,然後再指名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