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雙三角形教案6篇

制定教案能夠幫助我們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為了更好地活躍課堂,我們需要在課前寫好一份優質的教案,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雙三角形教案6篇,感謝您的參閱。

雙三角形教案6篇

雙三角形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使學生能夠在已知三角形兩個角的度數的情況下,求出第三個角的度數。

2、通過撕拼、摺疊、測量等方法,探索和發現三角形三個內角和的度數等於180度。

活動準備:

量角器、剪刀、小組活動記錄表(15份)、各式各樣的三角形(3銳,2鈍,2直,15份)、燈謎3條、大信封(裡面裝有2銳、1直、1鈍形大,後粘有雙面膠)、幾何畫板、五邊形的圖、剪用的大三角形(色淺,畫出角的符號)、黑色水彩筆等。

活動過程:

(活動目標:1、明確什麼是三角形的內角;2、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通過量、撕拼、摺疊等方法,探索和發現三角形三個內角和的度數等於180度。)

活動一:探究與發現

三角形的三個角是哪三個角?誰能到臺上來指一指?(師畫出角的符號)我們把這三個角稱為三角形的內角。(板書:內角)三個內角的總和稱為內角和。(板書:和)你怎麼知道三角形三個角的內角和就是180度?你們有什麼辦法可以驗證嗎?量一個就能說明它的內角和是180度嗎?(生答:測量等)

好,下面我們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每個同學選擇桌面上幾個不同型別的三角形,動手量一量、折一折、畫一畫,驗證你的想法。並將測量的結

果填入小組活動記錄表中。

四人小組活動:師巡視。

除了量的辦法,你們還有什麼好辦法?

學生交流、反饋:你們用的是什麼辦法?發現了什麼?(注意學生評價,操作+表述,投影學生的活動記錄表)

生1:我用的是測量的辦法。

(師適時板書,儘量選不同型別的三角形)

誰來彙報一下你們測量的結果。真不錯!

還有誰也是用測量的辦法?測量的是什麼三角形?還有嗎?

譁!大家測量了各種型別的三角形三個角的度數。為什麼大家用測量的辦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度數和不同)

學生反饋:因為存在誤差。

小結:同學們會用實驗的方法來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這是一種好方法,而且是進行科學研究常用的一種方法。老師還用計算機中的幾何畫板,收集了很多大小不同的三角形,你們仔細觀察三角形各個內角的度數和內角和的度數,你得出什麼結論?

電腦演示。(解釋角的問題)

小結:三角形三個角的內角和是180度。

誰還有不同的辦法也可以驗證?

生2:我用的是撕拼的辦法。(提示:可以將3個角撕下來,拼拼看) 你是在怎麼做的?上臺來給大家演示一下。這個辦法行不行?你們也試著做一做。

生3:我用的是摺疊的辦法。

請你也來給大家說一說。(摺疊後畫出角的符號)

這個辦法行不行?你們也試著做一做。

對於撕和折的辦法,你覺得怎樣?

評價學生髮言:同學們通過小組合作,用量、折、拼的辦法驗證了“三角形的內角和等於180度”的猜想。(板書:三角形三個內角和等於180度)這真是個了不起的發現!老師真的非常佩服你們這種大膽質疑的勇氣和嚴謹的科學精神。

(活動目標:通過形式多樣的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三角形內角和的規律,並能根據已知兩個角的度數,求出第三個角的度數。)

活動二:試一試

1、基礎訓練。

(1)老師這裡有一個三角形,你能求出其中一個角的度數嗎?這是書28頁的“試一試”,請同學們開啟書,獨立完成。

學生反饋:角a是多少度?你是怎麼想的?還有什麼辦法嗎?你發現了什麼?

小結:已知三角形的兩個角的度數,可以求出另一個角的度數。

如果是直角三角形,那麼兩個銳角的度數和等於90度。

(2)直角三角形的度數,同學們都算對了。老師這兒還有三個三角形,比比看誰能最先算出角的度數,直接寫在書上。請開啟書29頁,完成“練一練”第1題,你是怎麼想的?(把書合上)

2、剪三角形。

你們看,老師手上有一個大三角形,它的內角和是多少?仔細觀察,我用剪刀剪了一刀,(投影)變成了兩個三角形。(一左一右手拿小三角形)這個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另一個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將兩個三角形拼合)這個三角形內角和是多少?都認為是180度嗎?(如有懷疑的,

提示你想自己試試嗎?)請你們注意看,老師將其中一個三角形又剪一刀。這個小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還可以繼續往下剪嗎?你發現了什麼?

3、學生反饋。

小結:只要是三角形,不管它的形狀、大小,所有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度。

4、知識拓展。

剛才同學們知道了三角形(也就是三邊形)、四邊形(也就是長、正方形)內角和是多少。用同樣的辦法,你會求五邊形、六邊形的內角和嗎?(投影五邊形圖)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課後自己去研究。把你們重要的發現,寫成數學小論文,寄給報刊雜誌社的叔叔阿姨們,相信他們也一定也會佩服我們同學的發現。

雙三角形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觀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動中,經歷認識三角形的過程。

2、認識三角形各部分名稱,會畫三角形的高,瞭解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特徵。

3、體驗三角形的穩定性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幾何圖形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重點: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在三角形內畫高。

教學難點: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學具、小棒、釘子板、直尺、三角板。

教學過程:

一、聯絡實際,引出課題感知三角形

1、談話匯入。

2、學生彙報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三角形資訊。

3、教師展示三角形在生活中應用的圖片。

談話引出課題:“你想學習有關三角形的什麼知識呢?(板書課題:三角形的認識。)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動手製作三角形,概括三角形定義。

(1)學生利用老師提供的材料動手操作,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做一個三角形。(製作材料:小棒、釘子板、直尺、三角板。)

(2)學生展示交流製作的三角形,並說說自己是怎麼做的。

(3)觀察思考:這些三角形有什麼相同地方?

(4)認識三角形組成,初步概括三角形定義。

(5)教師出示有關圖形,引起學生質疑,通過學生思考討論,正確概括出三角形定義。

(6)判斷練習。

2、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

(1)情境創設。

“美麗的南寧邕江上有一座白沙大橋,從側面看大橋的框架就是一個三角形,工程師想測量大橋從橋頂到橋面的距離,你認為怎樣去測量?”

(2)課件出示白沙大橋實物圖和平面圖。

(3)學生在平面圖上試畫出測量方法。

(4)學生展示並彙報自己的測量方法。

(5)學生閱讀課本自學三角形底和高的有關內容。

(6)師生共同學習三角形高的畫法。

(7)學生練習畫高。

3、認識三角形的穩定性。

(1)聯絡實際生活,為學生初步感受三角形的穩定性做準備。

(2)動手操作學具,體驗三角形的穩定性。

(3)利用三角形的穩定性,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4)學生聯絡實際,找出三角形穩定性在生活中的應用。

(5)欣賞三角形在生活中的應用。

三、總結本課內容

1、學生說說本節課收穫。

2、教師總結。

雙三角形教案篇3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下冊《三角形三條邊之間的關係》

[教學目標]

1、通過量一量、擺一擺、算一算等實驗活動,探索並發現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並應用這關係解釋一些生活現象,解決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

2、在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猜想意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探索並發現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教學準備]

學生、老師各準備幾個長短不等的小棒、直尺、探究報告單。

[教學過程]

一、擺一擺,激發探究慾望

師:前一節課我們學習了三角形,給你三根小棒,誰能到黑板上圍成一個三角形?

(指兩名同學到黑板上來。提供的小棒一組能擺成三角形,另一組擺不成三角形。)

在學生擺不出來時,引導學生髮現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能擺出三角形來。

師:若想再擺個三角形,你有解決的辦法嗎?

看來,要想擺成一個三角形,對三條邊的長度是有要求的。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三角形邊的關係。(板書課題)

師:誰來猜一猜,這三條邊究竟有什麼樣的關係呢?

師:你的猜想是否正確呢,我們還是用實驗來驗證吧。

[反思]這個環節,我首先讓學生圍三角形,第一名學生不費吹灰之力很順利地圍成了三角形,第二名學生怎麼也圍不成。這樣使學生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產生思維衝突,從而提出“數學問題”,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慾望。課一開始,就牢牢的抓住了學生的心,讓學生饒有興趣的投入到下一輪的學習中去。

二、操作驗證,揭示三邊關係

(一)分組研究,四人小組長拿出準備好的四組小棒。

出示實驗要求:

1、 量出每組小棒的長度。

2、 將三根小棒首尾相接,看是否能圍成三角形。

3、 把任意兩條邊的長度加起來,再與第三邊進行比較。(用式子表示)

4、 小組討論,你發現了什麼?將實驗結果填寫在探究報告單上。

(二)小組彙報交流實驗結果

結論: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引導學生理解“任意”的意思)

再用這個結論解釋實驗中圍不成三角形的原因。

[反思]: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人的心理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開拓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教學中,我有意設定這些動手操作,共同探討的活動,既滿足了學生的這種需要,由讓學生在高昂的學習興趣中學到了知識,體驗到了成功。

三、應用與拓展

1、判斷下面幾組線段能否圍成三角形,為什麼?

(引導學生理解快速判斷的方法)

(1)1釐米、3釐米、5釐米

(2)3釐米、5釐米、2釐米

(3)11釐米、6釐米、7釐米

[反思]:課堂練習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及時掌握知識,形成能力。教學中我充分注意到了這一點,即讓學生用所學內容來說明為什麼這一環節。同時我們引導學生髮現,快速判斷的方法,使學生在原來所學內容的基礎上,對原知識又有發展,找到了最佳的判斷方法。

2、小華上學走哪條路近?為什麼?(引導學生從多角度解釋)

書店

學校

小華家

[反思]:教材是學習的載體,我充分挖掘教材知識之間的聯絡,。這副情境圖既能靠直覺來判斷,又能用三角形三條邊的關係來解釋,還可以用“連線兩點的線中,線段最短”來解釋。這樣既拓展了學生思維的空間,感受到解決問題方法多樣性,又領悟到知識與實際的結合,從而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3、一個三角形,其中兩條邊長是4釐米和6釐米,第三條邊長是多少釐米?

(引導學生探究第三邊的取值範圍)

[反思]:此題設計目的是引導學生髮現三角形第三邊的取值範圍是大於另兩邊的差,小於另兩邊的和。教學中開始學生逐漸答出了3釐米、4釐米、5釐米、6釐米、7釐米、8釐米、9釐米,接著就沉默了,我就提出了9.2釐米行不行?學生略一思考得出結論:行。於是他們的思維又活躍起來,9.6釐米、9.9釐米……當學生髮現小數部分是無限的時,得出結論第三邊小於10釐米大於3釐米就可以,於是我又提出問題:現在同學們找到的最小答案是3釐米,2.5釐米行不行?學生經過思考得出答案:第三邊要小於10而大於2。由於時間關係,當時我有些著急,直接將我想要學生了解的“第三邊的取值範圍要大於另兩邊的差,小於另兩邊的和”這個結論直接說了出來,結果效果並不是太好。不如讓學生自己課下探究“三角形兩邊之差與第三邊的關係”更好。雖然此處處理並不是很恰當,但在這道題中師生、生生之間思維的碰撞,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意識,培養了學生的質疑探究的能力。

4、兒童樂園要建一個涼亭,亭子上部是三角形木架,現在已經準備了兩根3米長的木料,假如你是設計師第三根木料會準備多長?並說明理由。

(引導學生實際生活中要講究美觀、實用)

[反思]此題是上一道題的延伸,是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合理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5、 用15根等長的火柴棒擺成的三角形中,最長邊最多可以由幾根火柴棒組成?

[反思]這是一道要同學動手探究的問題,作為家庭作業學生更願意做這樣的題。

本課總結:同學們的表現非常棒,不僅能猜想,而且能通過實驗進行驗證,並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雙三角形教案篇4

教材及學情分析:

?小數的加法和減法》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內容。學生在這冊教材的第四單元剛學習完小數,掌握了小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學習小數加、減法的計演算法則。理解和掌握小數加、減法的算理(即只有計數單位相同的數才能相加減)和演算法(把相同數位對齊,也就是把小數點對齊)是學習小數位數不同的小數加、減法的關鍵,是基本的而且是必備的數學知識、技能與方法,是形成良好的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材以表格、圖文相結合的形式,呈現學習內容,使鮮活的體育活動和看似機械演練的小數運算融為一體,使計算推理、概括這些抽象的數學活動變得令學生樂於接納、樂於探究。這部分知識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將會得到廣泛的應用,所以掌握這部分內容為學生以後學習及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的環境,讓學生自主探究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正確計算小數的加、減法。

過程與方法:把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結合起來,用類比遷移的方法探究新知。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應用小數加、減法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感受小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關係,培養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習慣。

教學重點:

探索並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提高學生小數加、減法計算的能力。

突破方法:

通過引導學生溝通整數與小數的關係,理解小數加、減法的計演算法則。

教學難點:

理解“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突破方法:

通過理解小數的意義,只有相同數位的數才能相加減,也就是在計算中,要把小數點對齊。

教法和學法:

“以學習者為中心·參與式”教學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1、談話:同學們,你們觀看過跳水比賽嗎?跳水專案,一直是中國體育運動的強項,請看大屏。(課件出示中國跳水運動員勞麗詩和李婷跳水的視屏)中國隊又贏了,這樣一個值得驕傲的時刻,我提議: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慶祝一下祖國的勝利吧。

在體育賽場上,不僅有激烈、好看的比賽,還蘊藏著很多數學知識呢。同學們,你們想學習這些數學知識嗎?

2、(課件出示跳水決賽統計圖)依次出示中國隊第一、二輪的得分,引導學生髮現數學問題、提出數學問題。

3、引出課題:同學們看一看,剛才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列出的算式都是小數加、減法的算式,小數加、減法的算式該怎樣計算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的學習內容:小數的加法和減法(板書課題)

二、出示自學提綱,明確自學任務。

1、(課件出示自學提綱)教師明確自學任務:現在就讓我們進入第一環節:自學我最棒。認真自學課本96頁例1、97頁例2,然後完成自學提綱上的問題,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發現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自學開始。

2、教師巡視指導,學生自學,適時提醒:已經完成自學內容的同學就可以在組內進行兩兩交流。

三、小組討論,解疑答惑。

1、師:同學們剛才的自學都非常的認真,接下來,就讓我們帶著自學的成果和自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入小組討論環節。(課件出示小組討論提綱)請小組長快速的上來領取你們小組的討論提綱。讓我們比比哪個小組的討論最積極、最認真,小組討論開始。

2、巡視:提醒各小組交流要注意的地方。

四、交流展示,教師點撥。

1、師:剛才,老師看到了一場激烈的討論,每個小組都表現得非常積極。接下來,就讓各小組把你們的討論成果與我們全班同學一起分享。一起進入下一環節:討論成果大展示。(課件出示:討論成果大展示)

2、請第一個組作交流展示。(課件出示交流內容)

3、請第二個組作交流展示。(課件出示交流內容)

4、教師點撥:在剛才的計算過程中我們發現:小數加、減法的計算過程與我們已經學過的整數加、減法的計算過程是一樣的,都是要把相同數位對齊,從低位算起。列豎式的時候當相同數位對齊了,小數點有什麼特點呀?(小數點對齊)所以列豎式計算小數加、減法時,我們只要把小數點對齊,那麼相同數位也就對齊了。(板書:小數點對齊)

5、師:那麼小數加、減法該怎樣計算呢?請下一組同學來為我們作一個小結。

6、請第三小組作交流展示。(邊交流教師一邊用課件出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7、齊讀一遍。(課件一條一條出示,學生讀。)

五、鞏固運用,拓展延伸。

1、師:同學們,學會列豎式計算小數加、減法了嗎?敢不敢接受挑戰呀?體育健兒們在賽場上爭奪冠軍,今天誰能成為我們班學習上的冠軍呢?就讓我們一起進入到今天的“學習成果大比拼”的比賽中去一決高下吧。(課件出示:學習成果大比拼)

2、請同學們拿出技能訓練題,為比賽做好準備

3、第一關:聰明小法官。學生獨立完成後,教師指名回答,同桌交換批改。(課件出示第一關:聰明小法官)

4、第二關:細心計算我最棒。(課件出示第二關)學生獨立完成,老師批改出每組做得最快的小選手,然後請他來當小老師,幫助批改本組其他同學的作業。

5、第三關:改寫小數我在行。(課件出示第三關)學生獨立完成後,老師一邊講學生一邊自己批改。

6、第四關:學以致用我能行。(課件出示第四關)小組合作完成後,請一個小組派代表交流討論結果。說完後教師出示課件訂正答案。

7、教師小結:在解決剛才這個問題的過程中同學們會發現:我們的數學知識,它源於生活又運用於生活。現在,請同學們快速的統計一下自己的成績。奪得本次比賽全部星星的同學請起立。站著的同學們就是我們班今天的冠軍了,讓老師為他們頒發獎盃。祝賀你們!(課件出示“獎盃”)我們一起為冠軍送上熱烈的掌聲吧。其他沒有奪得冠軍的同學們可千萬別灰心,今天你們也表現得很棒,繼續努力,相信我們班會湧現出越來越多的冠軍。

六、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同學們學得很認真,那誰能來說說你有什麼收穫呀?

板書設計:

雙三角形教案篇5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三角形中位線概念,理解中位線定理,會運用它進行有關論證和計算

2.掌握新增輔助線解題的技巧.

3.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習興趣.

二、教學方法 探究式自主學習:以學生的自主探究為主,教師加以引導啟發,在師生的共同探究活動中,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能力,使學生更好的適應新課程標準

三、教學內容﹑教材重、難點分析: 三角形中位線定理的學習是繼學習-平行四邊形與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後的一個新內容,教材首先給出了三角形中位線的定義,並與三角形中線加以區分,接著以同一法的思想探索出三角形中位線定理,最後是利用中位線定理解答例一所給的問題. 在今後的學習中要經常運用這個定理解決有關直線平行和線段倍分等問題. 本節課的重點是三角形中位線定理,難點是定理的證明,關鍵在於如何新增輔助線,在今後的學習中要經常運用這個定理解決有關直線平行和線段倍分等問題.

四、教學媒體的選擇和設計 通過多媒體課件,開啟學生的思路,增加課堂的容量,提高課堂效率。 以實際生活為出發點,激發學生的思維從而引出本節課的內容.通過媒體動態的'效果引發學生的思路,猜想出結論,並且從新增輔助線的角度思考開始,分析條件,得出證明的方法,幫助學生用多種方法解題.再借助多媒體幫助學生分析題意,學生自己動手嘗試利用三角形中位線解決實際問題. 特點是:打破以前數學課上老師一言談的現象,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學習,並且在媒體的作用下,學生的思維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示,媒體動態的演示教會學生探究知識的方法:猜想—歸納—研究—結論.同時運用多媒體大大增強了課堂的容量,這是一般教學所難以實現的.

五、教學步驟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在前面我們研究了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以及兩條推論.下面請一些同學根據大螢幕上的圖形說出定理的題設﹑結論.請大家注意推論(2)的題設﹑結論複習這些知識.我們把推論(2)的平行條件與結論互換以下是否會成立,這就是這節課需要我們共同來研究的問題。

(二)學習新課 1.三角形中位線概念,它與三角形中線有什麼區別? 2.三角形中位線性質 3. 三角形中位線性質證明 4. 三角形中位線定理 5.解決疑難: ①我想測量一條湖面的寬度,能不能用三角形中位線知識設計一個方案,並說明這樣做的理由. ②請問前面切蛋糕方法是否合理,為什麼? 6.自己動手練習加深理解

(三)課堂小結: 三角形中位線定理的結論有兩個方面: ①證明平行;②證明倍份關係.

(四)佈置作業

六、教學反思 1. 先從學生已經學過的知識入手,為進一步學習奠定基礎,同時也為學生的知識體系進行一次簡單的梳理 2. 通過圖畫帶來的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增加學生參與性,更加的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充滿數學知識, 3.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參與者,在本節課中,動畫的演示調動了學生的思維,為開啟解題思路提供了一把鑰匙,而不是生硬 4. 的傳授知識. 5. 計算機輔助教學使資訊量擴大了,課堂容量增大了。能夠有效提高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雙三角形教案篇6

課程分析:

圖形在孩子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大班的孩子已能用常見的幾何形體有創意的拼搭和畫出物體的造型,《貪心的三角形》是偶然間給孩子們講的一個繪本故事,我發現孩子們對這些圖形非常感興趣,於是我抓住了他們的這個興趣點,設計了本次活動。它藉助了一個“三角形增加邊增加角”的這個故事為線索匯入,環環相扣,從而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課程目標:

為了滿足孩子們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通過聽聽、看看、猜猜、玩玩等不同途徑,幫助幼兒進一步感知並掌握有關平面圖形的基本特徵,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滿足幼兒探索、發現、嘗試創作的慾望,故設計本節教學活動的目標如下:

1.聯絡自身的生活經驗感受三角形的特點。

2.在三角形的基礎上,增加邊增加角變成四邊形、五邊形。

3.感受認識圖形的樂趣,積極思考,樂於參與。

課程準備:

物質準備:ppt,彩條、魔法棒、圖形統計表、記號筆若干。

經驗準備:事先幼兒知道什麼是邊、什麼是角。

課程過程:

一、遊戲匯入;認識三角形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隻奇妙的箱子?(出示奇妙箱)你們知道里面藏著什麼祕密嗎?

2、教師念兒歌:奇妙口袋東西多,讓我先來摸摸,摸出看看是什麼?

3、介紹三角形。

二、遊戲鞏固:

1、遊戲:找一找

師出示背景圖,請幼兒聯絡生活經驗,交流討論說出三角形物品。

2、互動遊戲:教師講述找尋人身體可以出現的三角形。

師:那我們來和三角形做個遊戲吧!利用我們的身體可以怎麼擺出三角形呢?

二、講述故事《貪心的三角形》

在認識三角形的基礎上增加邊增加角變成四邊形、五邊形。

1.認識四邊形

(1)三角形變四邊形。

(2)出示各種四邊形,請幼兒集體說出他們的名稱。

師:白板阿姨給我們帶來了好多的四邊形,你們認識他們嗎?

(3)尋找四邊形。

2.認識五邊形

(1)四邊形變五邊形。

(2)尋找生活中的五邊形。

師:新生活太奇妙了,五邊形又出現在我們生活中的哪裡呢?

三、操作、記錄(提供圖形統計表)

1.請幼兒扮演小小圖形轉換官,用彩條把拼的圖形貼在卡紙上,並將拼的圖形有幾條邊和幾個角在統計表上記錄下來。

2.師幼交流評價作品。

四、遊戲開火車結束活動。

課程反思:

針對本次活動我覺得值得反思的地方是:對於活動中個別活動積極性不高的幼兒引導還不夠,沒能讓他們大膽的交往,融入遊戲及教學活動中,應多關注個別差異的幼兒。其次中間的數學操作,師幼交流評價作品環節,沒有很好的讓幼兒參與到評價中來,只肯定了表現好的幼兒,沒有針對存在的突出現象,如:個別幼兒沒有操作正確,沒有進一步探討其背後的原因,並商量解決的辦法。

標籤: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