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國小數學《三角形的面積》說課稿

  國小數學《三角形的面積》說課稿

國小數學《三角形的面積》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師大家下午好:

我說課的課題是《三角形的面積》。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這四個主要方面進行闡述。首先,我將對本節課題進行分析。

一、 說教材

《三角形的面積》是選自人教版教材,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多邊形面積的第二課時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並認識三角形特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節課在整個第五單元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既是對三角形認識的進一步加深,又是以後學習梯形面積公式推導的基礎。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及教材的特點,充分考慮到五年級學生的思維水平,我確立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動手操作推匯出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能正確求三角形的面積。

能力目標:通過圖形的割補、剪拼、變換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滲透轉化的思想。

情感目標:通過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探索精神,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根據教學目標,我確定了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用轉化法探索三角形面積公式,正確計算三角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用轉化法探索三角形面積公式。

二、 說教法學法

教學方法是教師授課的手段,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讓學生從學會到會學的轉變。為此,在本節課中,我將全班學生分成11個小組,每組六人或4人,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小組合作交流,使學生用轉化的思想來推導探索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並解決實際問題。

三、 說教學過程

為了更好地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在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求解,在此之前,我們還學過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求解。同學們,現在我說去一個圖形,看你們能不能算出它的面積,從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慾。我將拿出一條紅領巾,提問:你們能算它的面積嗎?(學生思考了下,可能說不會)這是我將板書三角形的面積,並說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我們一起來探究下。

(二)、自主探索,感受新知

(1)在上節課中我們已經學過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推導,它是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現在我們如何把三角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圖形面積求解呢?我將準備的平行四邊形模型按對角線剪開,得出兩個相同的三角形。同時引導學生用拼湊的方法來推導,此時,我將要求各小組至少在課前準備相同的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各兩個,並提出明確的操作和探究的要求:

1用兩個相同的三角形怎樣拼湊成我們學過求面積的圖形?

2拼出圖形的面積你會計算嗎?

3拼出的圖形與原來的三角形有什麼聯絡?

(2)在學生拼湊的過程中,我進行巡視,並適時的指導。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學生可能拼湊成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由於我在之前暗示了學生平行四邊形,所以大部分學生拼成平行四邊形。之後再讓小組學生通過用的三種三角形拼湊的情況分別進行彙報,並根據拼出的圖形敘述出推導過程,在幾組實驗基礎上得出了結論: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底等於三角形的底,平行四邊形的高等於三角形的高,由於每個三角形的面積是拼成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所以推出

三角形面積=平行四邊形÷2

由平行四邊形面積=底×高→三角形面積=底×高÷2

S=ah→S=ah÷2

(3)解決前面留下的問題:紅領巾的面積有多大?讓學生自己通過測量得出紅領巾的底和高,再運用公式進行計算。這樣即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又能對公式加深印象。

(三)、鞏固練習,強化知識

1、出示p92做一做,這題即讓學生直接運用公式,對三角形面積公式加深印象。

(四)、全課小節及佈置作業

讓學生說說本節課學到的知識,三角形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導的,還有什麼疑問?

佈置作業:

課本練習二十2、5題,課後作業是對上課學的內容鞏固,加深印象。

四、說板書設計 三角形的面積

三角形面積=底×高÷2

S=ah÷2

板書設計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板書突出教學的重、難點,為學生掌握知識打下基礎。

以上只是我的對本節課的設想,由於課堂是動態的,現實的課堂與預設之間會產生一些差異,在實際教學中我將根據教學主線結合學生動態隨時調整,力求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最後,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