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奇妙的傘中班教案6篇

教案在制訂的時候,你們需要注意創新教學方法,每一位要上課的教師都是會在上課之前先制定教案的,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奇妙的傘中班教案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奇妙的傘中班教案6篇

奇妙的傘中班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能在圓形上聯想出多種物體,並通過添畫表現出其主要特徵,激發想象力。

2.能主動參與創編活動,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引導幼兒在活動中充分體驗創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材料:吹泡泡的玩具人手一個;錄音機以及音樂磁帶;ppt。

2.經驗:幼兒已學會音樂遊戲《吹泡泡》。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匯入活動。

1.請幼兒自由玩"吹泡泡"遊戲。

2.引導幼兒自由想象講述吹的泡泡像什麼。

二.ppt上圖形添畫。

1.在ppt上出示有多個圓形,啟發幼兒想象並討論:怎樣將圖上的圓形變成自己想象的物體呢?

(如:可在圓形的周圍畫線條變太陽;可在圓形裡面添畫波浪、線條表現西瓜等。)

2.引導幼兒自由結伴選擇添畫,教師巡迴指導幼兒發揮想象,嘗試藉助點、線、面的組合顏色的搭配不斷豐富畫面。

3.引導幼兒展示作品,相互欣賞和交流。

三.創編兒歌。

1.引導幼兒自由結合、分成四組,根據添畫出來的圓形物體創編歌詞。(如:圓圓圓,變變變,圓圓變成紅太陽;圓圓圓,變變變,圓圓變成大西瓜等。)

2.每組推薦一名幼兒進行交流展示,對幼兒創編的歌詞及時,鼓勵幼兒大膽表現。

四.音樂遊戲《吹泡泡》。

幼兒自由結伴,隨音樂邊唱邊表演,活動自然結束。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到周圍生活中繼續尋找圓變成的物體。

奇妙的傘中班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喜歡參與美術活動,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

2、指導幼兒在圓形的基礎上添畫各種物體,使幼兒在添畫過程中知道圓能變成各種有趣的東西。

3、能大膽地創作和表現,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4、感受色彩對比。

5、培養幼兒良好的作畫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1、喜歡參與美術活動,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

2、指導幼兒在圓形的基礎上添畫各種物體,使幼兒在添畫過程中知道圓能變成各種有趣的東西。

3、能大膽地創作和表現,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活動準備:

1、各種顏色、各種大小的.圓。

2、由圓變成的物體示範畫。

3、彩色筆若干、白紙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扮演魔術師匯入活動,引發興趣。

教師:“小朋友,今天我們班裡來了一位小魔術師,他特別喜歡圓的東西,請小魔術師來說說他喜歡什麼圓圓的東西?(我喜歡玩圓圓的皮球,愛照圓圓的鏡子,愛吃圓圓的餅乾,還會變圓的魔術!)

教師:小魔術師請問什麼是變圓的魔術呀?你能變給小朋友看嗎?

2、小魔術師表演變圓魔術

教師:小朋友你們知道,紅色的蘋果是怎樣變的呀?(在紅色圓上畫上綠色的葉子就變成蘋果了)你們會變嗎?你們會變什麼呢?怎麼變呢?你們真聰明一下子就學會變圓魔術了。

教師:小魔術師你還會變什麼?小魔術師:我還會變兩個圓,三個圓,四個圓,許多圓呢。

小魔術師表演(把兩個圓變成了小雞,三個圓變成了小花,四個圓變成了蝴蝶。)小朋友,你能把兩個圓,三個圓,四個圓,許多的圓變成什麼呢?請幼兒自由討論,告訴身邊的好朋友。

3、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1)交代任務:我們今天也來學小魔術師變圓的魔術。老師出示為幼兒準備的材料(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各種顏色,各種大小的圓。請小朋友先想好你想用幾個圓變成什麼東西,然後找到你所需要的圓,撕去圓後面的雙面膠的外面一層,粘在紙上,再把它添畫好。我們小朋友把圓變好了,可以互相參觀,告訴小朋友,你把幾個圓變成什麼東西了。現在請小朋友去找一個好朋友一起去變圓。

(2)教師巡迴指導:

要求幼兒把廢紙仍在籮筐裡。變出和別人不一樣的東西來。幫助能力差的幼兒,鼓勵他大膽變圓。

4、展示作品,相互欣賞,交流。

通過舉辦“圓形魔術變變變展覽”,展示全班幼兒作品,相互欣賞、分享交流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在匯入環節中,我扮演魔術師,以圓形變變變的魔術向幼兒展示範畫,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豐富幼兒的感知經驗。在幼兒自由討論想象這一環節,我讓幼兒先觀察魔術師是怎樣用一個圓形變出蘋果,用兩個圓形變出小雞。再請幼兒自由討論:如果你是魔術師,你要用一個圓形、兩個圓形、三個圓形、四個圓形、許多圓形變出什麼呢?給幼兒一個發揮想象的空間,讓他們能夠無所顧忌地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同時,學習用語言表達圓形的各種有趣的變化。在幼兒拼貼圖形並添畫這一環節,要求幼兒先想好要用幾個圓形變出什麼有趣的圖形,並貼上好,再鼓勵幼兒對自己畫面上的圓形進行相似聯想後添畫。在這一環節中,我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激發幼兒的想象,鼓勵幼兒與從不同的想象,拼出與別人不一樣的作品。幼兒在沒有任何束縛和限制下,自由創作,我巡迴指導,對一些能力弱、不夠大膽的幼兒以積極鼓勵,對個別不會的幼兒做詳細地講解,對一些領悟能力強、創作好的幼兒及時予以表揚、引導。這一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難點環節,主要通過幼兒的實際操作,教師及時、個別的指導突破難點。最後就是結束環節。本環節主要通過舉行“圓形魔術變變變展覽”,張貼全班幼兒作品,通過自由的幼兒與幼兒、幼兒與教師間的討論,讓幼兒大膽地用語言將自己的作品內容表達出來,同時還能說說自己最喜歡哪一幅作品,為什麼喜歡它。在本環節中,我肯定了每個幼兒作品,讓幼兒獲得成功後的愉悅體驗。鼓勵每一位幼兒積極地、主動地、大膽地用語言將自己的作品表達出來。從而達到藝術活動的最高目標,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分享他們

奇妙的傘中班教案篇3

活動背景

我園地處國家旅遊度假區――馬山,這裡有著豐富的創意美術資源。秋天裡,孩子們挖掘和收集了許多農作物和自然材料。農作物形態各異、紋理清晰,它們天然的造型給了孩子們無盡的想像和創作空間。在《可愛的動物》這一主題中。我們抓住孩子最熟悉的家庭關係,生成了《動物的一家》專題。前期,孩子們展開了動物家庭的調查活動,進行了親子動物創意形象的設計比賽,並開展了《動物全家福》的綜合活動。利用班級現有的自然材料,我們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能根據農作物的外形特徵大膽想像,自主選擇自然材料進行動物造型設計。

2.在想像創作過程中嘗試固定的方法,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動物一家子》的作品組合。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

①師幼共同收集形態各異的較大個的農作物若干組(山芋、芋頭、南瓜、蘿蔔、茄子等),自然輔助材料若干(松果、橡果、小辣椒、黃豆、狗尾巴草、稻穗等);幼兒認識和接觸過造型輔助材料。

②幼兒事先開展過動物全家福活動。舉辦過班級親子動物創意造型設計比賽。

2.環境準備

①操作檯:每張臺上擺放大托盤,內放稻草段襯底的同一組的農作物。

②材料架:上面分類擺放自然輔助材料。

③工具架:擺放有橡皮泥、牙籤、大頭針、剪刀、雙面膠、透明膠等。

活動過程

1.“動物家庭”遐想

①帶幼兒走進大廳,圍桌觀察:這些是什麼?看看它們有大有小。親親密密靠在一起,多像一家人啊。我們班級裡做的動物都是一個一個的.多孤單呀,今天我們來用這些農作物做成動物的一家子,好不好?

②動物聯想:看看這些山芋、芋頭、南瓜,它們像什麼動物呢?為什麼?

③拿起一盒南瓜:猜猜看,它們中間誰會是爸爸,誰是媽媽,為什麼?那我們可以怎麼來打扮它們,讓它們更像呢?

教學建議:有了班級前期的經驗鋪墊,可以從農作物的外形上進行動物的遐想,為合理造型打下基礎。

2.自然材料裝飾設想

①老師這邊有很多的自然材料,看看打扮動物的一家需要用什麼材料呢?取出幾筐讓幼兒認識:它是什麼樣的,可以做動物的什麼?引導幼兒說出其特徵,如辣椒紅紅的、彎彎的,像嘴巴;橡果圓圓的,殼毛毛的,像眼睛等。

②我們怎麼把它固定在南瓜、山芋上呢?結合幼兒的提議,介紹準備的材料和一些組合方法。

教學建議:鞏固認識自然材料的特徵,為合理造型打下感知基礎;裝飾設想時給孩子充分交流的時間,尊重孩子的想法,並提供一些提升性建議。

3.領會操作要求

①找兩三個好朋友圍到喜歡的農作物桌旁,一起做一組“動物的一家子”,先看看哪個可以做爸爸,哪個可以做媽媽和寶寶,再商量哪個小朋友做“動物一家子”裡的哪個角色。想想需要用什麼材料打扮,然後去材料架上取材料。

②想想、試試怎樣讓自然材料固定在農作物上不掉下來。

教學建議:交代要求時語速稍慢一些,讓幼兒聽得清楚。

4.創意造型

幼兒選擇自然輔助材料對農作物進行造型分工,發揮創意,嘗試固定。

教學建議:瞭解同組幼兒的分工情況,提醒幼兒先觀察想像後再取材料;觀察幼兒探索固定的過程,鼓勵幼兒多嘗試,儘量自己想辦法解決困難幫助幼兒豐富造型形象,如怎樣做更像媽媽,這是老鼠的鬍子嗎,等等。

5.創意交流

①提醒幼兒把“動物一家子”平穩地擺放在托盤中,擺出“動物一家子的造型,幼兒圍外圈坐下。

②帶幼兒圍著操作檯走一圈,讓我們來猜猜這是什麼動物的一家子是老鼠先生的一家嗎,哪些小朋友做的,快來給我們介紹一下。

③教師提示特別好的創意和方法,如,你們的想法真特別,用狗尾巳草做了小狗的尾巴;你們是用橡皮泥固定的,真有辦法;我看到佳佳和偉偉相互幫助,一起試著用大頭針把辣椒固定在南瓜上做角,等等。

④活動結束:這下,我們班級裡能動物不孤單了。它們都有自己的家庭了。我們趕緊把這些“動物一家子”蒂回班級吧。

教學建議:走一圈,讓幼兒能夠看清每一件作品:講評可採用多樣的方式,介紹、猜測、學動作等,提升孩子創意、技能、合作等方面的經驗。

奇妙的傘中班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 通過比較蛋的不同特徵認識各種各樣的蛋。

2、 根據蛋的擺放位置編應用題,並列出10以內的算式題,加深瞭解算式題的意義。

活動準備:

操作包

活動過程:

一、認識多種蛋

1、引導語:今天來了好多動物媽媽,有鴨媽媽、鵪鶉媽媽、鴿子媽媽和鵝媽媽,他們的蛋寶寶都混在了一起,想要請我們小朋友幫個忙,找一找自己的蛋寶寶。

提問:你找到的是什麼樣的蛋?(大小、花紋)你認為這是誰的蛋呢?

小結:原來她們的蛋寶寶長得都不一樣,鵪鶉蛋小小的有花紋;鴿子蛋小小的沒有花紋;鴨蛋和鵝蛋都是沒有花紋的,但是鵝蛋比鴨蛋大。

二、編應用題並列式

1、過渡語:我們的小手這能幹!都已經幫媽媽們找到了自己的蛋寶寶,她們高興極了!這些蛋寶寶的的位置也都不一樣呢,你能用幾句話來告訴動物媽媽嗎?

教師示範“雞媽媽,你的蛋寶寶有一顆蛋放在了後面,還有四顆蛋放在了前面,一共有5顆蛋”,就像這樣編一道應用題,

關鍵提問:老師說的這句話裡有什麼?幾個數字?

小結:應用題裡要有兩個數字和一個答案,每個數字代表的物品需要有一樣的特徵!然後把算式題列出來。

2、引導語:我們已經編了好多的.加法算式題了,就是部分加上部分變成整體,誰能來編一道減法算式題呀?減法算式題就是整體去掉部分還有部分的意思。

三、幼兒操作

過渡語:現在就自己去試一試吧!先找到蛋寶寶的媽媽,再根據蛋的位置列算式題。

關鍵提問:你先說說你是怎麼編的,有哪幾個數字?這些數字代表的物品有一樣的特徵嗎?共同的特徵是什麼?

四、遊戲——猜一猜

過渡語:我們都找到了蛋寶寶的媽媽們了,也都已經編了好多應用題了,那麼我們現在來做一個好玩的遊戲吧!請你找一個好朋友,根據蛋的位置特徵,出一道題,讓她猜猜你說的是那種蛋。出題目的時候要有兩個數字和一個問題哦。

奇妙的傘中班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探索讓蛋寶寶站起來的方法,體驗探索帶來的樂趣。

2、在與材料的互動中獲得有關物體支撐方面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以幼兒做操為引子匯入活動。

蛋寶寶告訴老師:它想看我們做操,可是躺在籃子裡看不見,誰來幫幫它?

(二)幼兒獨立探索蛋寶寶站立的方法。

1、請兩個幼兒上來試試:讓蛋寶寶站立起來的方法。

2、說說:你的蛋寶寶站起來了嗎?是怎麼讓蛋寶寶站起來的?

3、討論:為什麼蛋寶寶不容易立正?(因為蛋寶寶兩頭尖)

(三)運用材料探索幫助雞蛋站立地方法,獲得有關支撐的經驗。

1、蛋寶寶站不穩,心理很難過?看看哪些朋友願意幫助它?

2、出示輔助材料,幼兒逐一認識。

3、鼓勵引導幼兒選擇一種材料進行探索活動。

4、第一次操作,隨後請成功的幼兒展示自己的辦法,分享同伴的好辦法。

5、第二次操作:沒成功的幼兒學習同伴的方法,已經成功的幼兒換一種方法再試試。

6、展示所有的方法,比較哪個方法能讓蛋寶寶站得更穩。

7、放音樂,讓蛋寶寶看幼兒神氣地做操。

活動反思

活動的內容很吸引幼兒,活動時發現幼兒對《蛋寶寶,站起來》課題十分地感興趣,操作的慾望很強。匯入環節時以“蛋寶寶”觀看幼兒做操為引子匯入活動,激發幼兒來嘗試讓雞蛋站起來操作慾望。第二環節,引導幼兒來初次操作探索:“蛋寶寶站立”方法,提醒幫助蛋寶寶站起來的時候不能弄壞它並討論:蛋寶寶不能站立的原因,來獲得相關經驗原來是蛋寶寶兩頭尖尖的緣故。第三環節,重點鼓勵幼兒們運用輔助材料如,米、沙包、毛巾、瓶蓋、橡皮泥、積木、餐巾紙、棉花等來探索蛋寶寶站立起來的好辦法,在互動操作中獲得有關支撐方面的知識經驗。操作中,妍妍、涵涵、一一、嘉嘉、浩浩、琦琦、宸宸都成功地利用輔助材料讓蛋寶寶穩穩地站立起來,感受物體受支撐後的有趣現象,體驗了探索操作活動的無窮魅力與神奇。

奇妙的傘中班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磁鐵是能吸住鐵的東西的,並用語言表達出來。

2、學習按一定標準分類的方法。(是否能吸鐵的標準)

3、激發對磁鐵吸鐵現象的探索興趣。

【活動準備】

1、每人一盤材料,內有磁鐵和鐵片、回形針、螺絲帽、鑰匙、硬幣、鈕釦、木塊、布條、玻璃球、塑料玩具等。

2、在教室中增加一些鐵製用具供幼兒探索。

【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小朋友,請你看看你面前的盤子裡有些什麼?”“請你玩玩盤子裡的東西,說說你發現了什麼?”(有的東西會粘在一個黑塊上)

2、引導幼兒探索磁鐵的特性。

(1)“是哪一塊東西能粘住別的東西?把它找出來,”“這塊能吸住別的東西的鐵塊,我們給他一個名字叫磁鐵。”幼兒說出名稱。“現在你們試試,磁鐵能吸住哪些東西?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磁鐵能吸起鐵塊、回形針….吸不起木塊、鈕釦….)“為什麼磁鐵能吸起鐵塊、回形針….吸不起木塊、鈕釦….?”(因為鐵片、回形針等是鐵的,木塊、塑料不是鐵的)“磁鐵能吸起鐵做的東西,而不能吸起木頭、塑料等其他東西。”

(2)“請你試試,把磁鐵和它吸起來的東西分開的時候,會有什麼感覺?”

3、引導幼兒通過分類活動學習分類方法,鞏固所學知識。

幼兒嘗試分類,教師個別指導

4、小結並擴充套件幼兒經驗。

今天我們又發現一件有趣的事情。磁鐵能吸起鐵塊、回形針…因為他們都是鐵做的,不能吸起硬幣、木塊、鈕釦,因為他們都不是鐵做的,你想知道磁鐵還能吸什麼東西嘛?請你用磁鐵去吸一吸教室裡的其他東西。“請幼兒講述,那些東西能吸起,哪些不能吸起,為什麼?

磁鐵並不僅僅吸鐵。還有能被磁化的物質,像鐵、鎳、鈷及其合金都可以被磁鐵吸引

【活動延伸】

1、讓幼兒玩玩各種大小、形狀不同的磁鐵,發現磁鐵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現象。

2、開展用磁鐵做遊戲,用磁鐵在鐵板的下面控制紙板上的小人走迷宮或跳舞、輪船航行等(小人、紙船裡面都藏有回形針)。

科學活動《磁鐵吸什麼》——新教師過關課課後反思

今天上午第二節課,我執教了我班科學活動《磁鐵吸什麼》,在本節過關課中又得也有失,有進步的地方,更多的存在了不足,為此,對於本節課我做出如下反思。作為一名新教師,應該通過每一節課收穫更多的教學經驗,每一次課堂教學後的反思往往就是下一節課需要改進的地方,所以總是在不斷的反思中慢慢成長起來的。

從設計理念的角度出發:我從幼兒的好奇心出發,磁鐵對於中班幼兒來說還是很新奇的物體,在區域活動中,也經常會見他們拿磁鐵玩出很多的玩法;依據《綱要》精神,讓幼兒通過自主探究,初步瞭解磁鐵的性質,產生進一步探究的慾望;讓幼兒藉助自主探究,親歷記錄磁鐵的特性的過程。藉助著幼兒對於磁鐵這樣新鮮事物的新鮮感與好奇心,我選定這節科學課。再說教學過程:在確定了本節課後,我根據我班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不同的教學方案。

最起初的想法是讓幼兒通過操作感受磁鐵的性質而後利用記錄表的.形式呈現出來,在考慮到我班幼兒沒有嘗試過利用記錄表記載所以這個想法被耽擱了;匯入活動中我利用“小老鼠上燈臺”的兒歌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在這個環節中我自認為還是比較好的能夠激起幼兒探索的興趣,但是由於自己在準備的時候磁鐵的位置擺放的過於靠前所以有些幼兒能直接說出了我的這個祕密,這是我今後在準備工作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別是一些小細節;在第一次操作的時候,我讓幼兒初步感受磁鐵吸物的性質,為幼兒提供了道具——回形針,讓磁鐵寶寶與回形針寶寶做做遊戲,初步感受磁鐵能夠吸物。可能從科學領域的角度看,我比較直觀的像幼兒透露出了磁鐵吸物的概念,而在這過程中少了科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目標——讓幼兒自主探索,在這個環節中可能缺少了這種讓幼兒自主發現問題、自主探索的樂趣;再話第二次操作,在第一次初步感受的基礎上,我為幼兒提供了更多的材料,讓幼兒通過自己嘗試找找那些東西可以和磁鐵寶寶成為朋友的,將其放入有“笑臉”的籃子了,那麼既然是找朋友,用“笑臉”的圖示呈現可能不能夠直觀的體現“好朋友”這個概念,可以將其換做“手拉手”的圖示,這樣就能夠一目瞭然的讓幼兒知道磁鐵要去找朋友了。

在教師總結的這個環節中,我逐一驗證了幼兒的操作結果,但是由於每一個小組的材料不同,可能有些幼兒的材料是夾子,有些可能是硬幣等等,在驗證的這個環節中,我是否可以嘗試性的多叫幾名幼兒來驗證其他組的東西是否能和磁鐵成為朋友,不應該只是教師在講,應多讓幼兒嘗試探索並驗證。在此過程中,我還忘記了一個細小的環節,我沒有請每一組幼兒的小組長將各個組的小籃子拿上來,這是我忽略的一個小問題。最後說說我的延伸活動,在延伸活動中,我分別驗證最後出示了可以和磁鐵做朋友的,不可以和磁鐵做朋友的,將其呈現在黑板上;中間有一組幼兒的東西里有“鑰匙”,可是鑰匙既不是木頭做的、也不是塑料做的為什麼不能和磁鐵寶寶做朋友呢?可能這樣的延伸活動對於幼兒來說更有探索意義。

經過了本次新教師過關課,我想較於第一次亮相課相比,自己認為是有進步的,課後在與指導老師的認真交流中我也找到了自己在本節課中的不足與亮點。我想:作為一名老師,總是在不斷的充實自我、學習自我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聽取別人給予你這節課的評價,才能為下一次的教學做好鋪墊,加油吧!

標籤:中班 教案 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