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神奇的我教案大班7篇

教案是教師實施教學得主要依據,教案是較少接觸得最多的檔案之一了,也是每一位教師必須要會寫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神奇的我教案大班7篇,感謝您的參閱。

神奇的我教案大班7篇

神奇的我教案大班篇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發現由於地球引力的作用,各種物體在空中會自由下落。

2、通過各種操作活動,使幼兒初步感知不同物體下落速度不同是與物體重力和空氣浮力有關。

3、嘗試改變物體下落的速度,發揮幼兒的創造性,培養幼兒動手試驗和觀察的能力。

活動準備:

操作材料:各種糖紙、羽毛、報紙、雪花片、球、小沙包、手絹、紙杯

輔助材料:剪刀、透明膠、夾子、雙面膠、泥工、綵帶。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感知物體自由下落的現象。

(1)師:“今天老師準備了許多東西,請你們來玩一玩,把這些玩具往上扔,看看你會發現什麼。”

(2)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個別指導。

(3)你剛才扔的是什麼東西?你扔這些東西的時候有什麼感覺?它落下來的速度是什麼樣的?

2、再一次拋接物體,發現物體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1)啟發幼兒任意選兩樣玩具同時拋接,發現物體下落速度不同。

(2)引導幼兒兩兩相伴,同時拋接物體,發現物體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3、啟發幼兒探索改變物體下落速度的方法。

(1)師出示兩張相同的紙,啟發幼兒能讓我們以不同的速度落下來。

(2)幼兒嘗試探索:如將紙折成飛機就扔得高些,落下來也快些。夾子夾住羽毛使羽毛落得快。

4、為什麼物體都會往下落?

師:“扔上去的物體為什麼會落下來呢?”(是由於地球的引力。)

5、小結:今天我們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知道物體由於地球的引力扔上去以後都會下落。輕而大的物體扔不高,落下來也慢;重而小的物體扔的高,落下來也快,通過改變,也會改變它的速度。

6、組織幼兒觀看人在太空中的錄象。

7、活動延伸:在區域活動中讓幼兒繼續感知。

活動評析:

教師能關注幼兒的興趣愛好,根據幼兒生活經驗的內容來制定活動主題,在活動中,教師按循序漸進的原則,設定了三個操作活動,讓幼兒從最初的玩到有目的的玩,再到探索的發現,環環相扣,來讓幼兒感知物體的下落與地心的引力、物體的重量和空氣的浮力有關;通過嘗試改變物體下落的速度,發揮幼兒創造性,培養幼兒動手能力。

活動建議:

1、教師的教育隨機性有待進一步加強。

2、教師的示範操作需要尊重客觀現實。

神奇的我教案大班篇2

【活動目標】

1、欣賞波洛克作品,大膽表達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2、嘗試用滴流的方法繪畫,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重點】

大膽表達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嘗試用滴流的方法作畫。

【活動難點】

啟發幼兒發揮想象,感受波洛克的畫。

【活動準備】

波洛克的畫、紙張、顏料等。

【活動過程】

一、匯入。

師:孩子們你們都喜歡畫畫吧?你們有沒有嘗試過一邊跳舞一邊畫畫?有一位叔叔就能邊跳舞邊畫畫,想知道他是誰嗎?對了,他是波洛克,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他的作品。

二、欣賞波洛克作品。

1、欣賞第一幅作品《暢想》

提問:看著這幅畫你有什麼感覺?覺得他的畫像什麼?你想到了什麼?誰能來猜一猜畫家在畫這幅畫的時候心情怎麼樣?為什麼?

小結:這些流暢的線條和亮麗的色彩,好像把我們帶到了……讓我們的心情快樂又愉悅。

2、欣賞第二幅作品《第五號,1948》

(1)提問:這幅畫你看到了什麼?有些什麼線條?有哪些色彩?這些暗暗的顏色和亂亂的線條給你什麼感覺?

(2)小結:就像小朋友說的那樣,畫家在畫這幅畫的時候心情很壓抑很難過,這些暗暗的色彩,亂亂密密的線條,讓我們的心情很難過,好像走進了……。

3、欣賞波洛克其他作品,將波洛克作品放大,讓幼兒自由欣賞。

4、你最喜歡哪副畫,為什麼?(追問,抓住顏色和線條)

5、波洛克叔叔的這些畫神奇而美麗,他的畫和我們平時的畫是不一樣的,在他的畫裡,只有顏色和線條。但他不是用筆直接畫出來的,你想知道他是怎樣畫畫的,想不想知道波洛克叔叔的故事?

三、介紹波洛克。

1、出示1912

師:1912是什麼意思呢?幼兒猜測。

教師播放錄音。

波洛克1912年出生在美國,因為在他的畫面上只有一些線條和色彩。所以別人把他的畫叫做“抽象畫”。波洛克是20世紀美國最著名的畫家之一。

師:原來1912就是波洛克叔叔出生的時間

2、出示:滴流

波洛克喜歡用很大很大的紙或者畫布畫畫,因為畫布實在太大了,所以索性把它鋪在地上,用筆沾顏料滴到畫布上,有時沿著畫布的四周作畫,有時就乾脆提著戳了洞的顏料桶在畫布上來回走動,人們把這種畫畫方法稱為“滴流”。因為波洛克喜歡聽著音樂邊跳舞邊畫畫,所以,人們又把他的畫叫做“行為繪畫”。

(3)討論:瀏覽了這些知識的寶藏,小朋友你知道了些什麼?

孩子們說得真好,老師很高興,我也想用波洛克叔叔作畫的方式,把我的心情畫下來,教師示範。

四、嘗試滴畫。

1、教師示範。

2、師:孩子們,你們是不是也想用滴畫的方式把自己的心情表達出來,你們現在是什麼心情?你想用什麼線條和顏色滴畫?

3、師:波洛克叔叔說過顏料都是有生命的,現在就讓我們隨著音樂起舞,用這些美麗的色彩和線條把自己的心情都大膽的表達出來吧。

4、幼兒作畫,教師指導幼兒自由選擇顏料,滴畫時筆放低一點,小心不要滴到身上和同伴身上。

五、展示講評。

1、老師當記者採訪:這位小畫家,你好,你今天玩得高興嗎?你能給大家介紹一下你們的畫嗎?畫了些什麼?

2、幼兒介紹。

神奇的我教案大班篇3

活動目標

1.觀察條形碼,感知條形碼在超市中的廣泛應用.

2.能積極參與集體討論和購買物品的活動,用完整的語言清楚地表達自己的發現,在相互交流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通過觀察,比較,初步瞭解條形碼的特點.

活動準備

1.老師提前與超市聯絡,請工作人員為幼兒介紹條形碼在他們工作中的應用,請每位家長為幼兒準備5元人民幣.

2.圖書,衣服,書包,杯子,藥瓶,相框,化妝品盒等有條形碼的物品每人一件.

活動過程

1.說一說,我知道的條形碼.

----老師出示一本圖書,引導幼兒看條形碼,提出問題:你知道這些黑黑白白的條條是什麼嗎?還有哪些物品上有這樣的條條呢?

----老師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後簡單講一講自己所知道的有關條形碼的知識.

----老師告訴幼兒條形碼是由粗細不等的直線和阿拉伯數字組成的,並引導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回憶在生活中見到的條形碼.

2.比一比:感知條形碼的特點.

----老師出示衣服,書包,杯子,藥瓶,相框,化妝品盒等有條形碼的物品,請幼兒仔細觀察:這些物品上的條形碼是什麼樣子的?

--師幼討論:這些物品上的條形碼一樣嗎?為什麼?

3.聽一聽:瞭解條形碼在超市的應用.

----老師帶領幼兒到附近的超市參觀.

----請超市工作人員為幼兒講解條形碼在超市的應用:在超市買東西時有了條形碼,就只需將商品的條形碼在感應器前晃動一下,就可以查出物品的價格子條形碼就像物品的身份證,不同的物品條形碼也是不同的

4.試一試:我去超市買東西.

----老師提醒幼兒所買的物品不能超過自己所拿人民幣的面值.

----讓幼兒自己選擇需要的物品,結賬後到超市的出口處集合.

----回幼兒園,老師組織幼兒共同討論各自所買的東西,觀察上面的條形碼.

活動建議與提示

1.如超市離幼兒園較遠,第三環節"瞭解條形碼在超市的應用"也可不去超市現場,改為播放老師事先採訪超市收銀員的視訊代替;第四環節"我去超市買東西"可不在本次活動進行,改為讓家長自由帶孩子去超市購物.

2.引導幼兒繼續關注、比較不同物品上的不同條碼。

3.建議家長和孩子一搜集體條形碼在其他行業應用的圖片及文字資料,一起了解條形碼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如:倉庫管理條形碼系統、工業產品中的應用、辦公自動化條形碼。

活動反思

對孩子而言,最好的學習方法是在最直接的體驗中學習,在動手中去發現。

神奇的我教案大班篇4

活動目標:

1、欣賞、感受生活中各種各樣有趣的線條。

2、瞭解米羅的作品,體會其特有的藝術特色。

3、大膽嘗試用線條和色塊組合創作,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教具:欣賞範例(米羅的畫)、透明記錄紙

學具:綵帶人手一條;水粉筆,水粉顏料;鉛畫紙。

活動過程:

一、遊戲:舞動的線條

1、今天,美麗的`綵帶要和你們交朋友了,先看看,它是什麼樣子的?像什麼?誰會用筆來把它畫下來?(橫、豎兩種線條)

2、美麗的綵帶會跳舞,請你仔細看看,綵帶是怎樣跳舞的?(教師舞動綵帶――幼兒交流――記下來)

3、(再舞動綵帶)現在這條綵帶又是怎樣跳舞的呢?誰會用筆記下來?

4、誰也會讓綵帶跳舞的,要跳得跟老師不一樣?(個別幼兒嘗試,並記錄)

5、大家都想試試呀?會跳舞的綵帶就藏在你們的小椅子下,看看你能讓它跳什麼不一樣的舞,小椅子下還有記錄紙,請你把剛才綵帶跳舞的樣子記在紙上。

二、拓展:生活中的線條

1、不僅綵帶能舞出美麗的線條,生活中也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線條,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線條?把它也畫到紙上,然後跟好朋友講一講。

2、幼兒展示自己畫的線條,教師把幾個孩子的透明紙重疊組合起來展示,欣賞自由線條的美:誰願意把你找到的生活中的線條給大家介紹一下?線條真多,看!老師把這些線條放在一起,變成了什麼?(線條畫)原來隨意畫的各種各樣的線條能變成美麗的畫!

三、欣賞:運用的線條

今天老師要向你們介紹一位畫家,他的名字叫米羅,是西班牙一位非常著名的畫家。他最喜歡用各種各樣的線條來作畫了,他的畫受到了全世界人們的喜愛,老師也特別喜歡他的畫。老師還帶來了很多他的畫,請你看看你最喜歡哪一幅?畫上有什麼線條,這些線條像什麼?(幼兒自由參觀―交流)

交流:你最喜歡哪一幅?畫上有些什麼樣的線條(這個線條是怎麼畫的)?這些線條像什麼?這幅畫給你什麼樣的感覺?說說你喜歡它的理由。

這些畫除了線條,還有什麼?(在有的地方塗上了一塊塊顏色)線條和色塊組合成了美麗的圖畫。

四、創作:自由表達

你們想不想也來學學大畫家米羅,用神奇的線條和美麗的色塊畫畫?

老師為你們準備了畫筆、紙、還有各種顏料,請你畫之前先想一想,你準備畫些什麼樣的線條,用什麼樣的色塊來裝飾。(幼兒作畫)

五、展示作品,交流評價

1、先完成的小朋友跟同伴、客人老師交流自己的作品。

2、展示作品:你最喜歡哪一幅?為什麼?

神奇的我教案大班篇5

【教案目的】

1、通過觀察和比較,發現指紋的祕密,瞭解指紋的基本特徵。

2、從各個方面瞭解指紋的作用,培養幼兒熱愛科學、探索科學的精神。

3、激發幼兒動手動腦的積極性,體驗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快樂。

4、培養幼兒仔細觀察的良好習慣。

【教案准備】

1、幼兒準備:父母和自己的指紋圖各一張;一塊膠泥,一張紙。

2、教師準備:各種指紋放大圖;從各種渠道(網路、書籍、報刊)收集的指紋圖片一組。

【教案流程】

一、印指紋遊戲,激發幼兒興趣。

幼兒分組玩印指紋的遊戲;讓幼兒觀察:印完指紋後在紙上發現了什麼?膠泥上又留下了什麼?

二、談指紋。

(1)引導幼兒觀察自己的指紋,比較自己和同伴的指紋有何不同;

(2)比較自己的指紋和父母的指紋又有什麼不同;

教師引導:小朋友們,你們每個人都是爸爸媽媽生的,孩子和父母總是長得很像,被別人稱作“親子臉”。

幼1:我奶奶說我長得和媽媽一模一樣。

幼2:我鼻子長得像爸爸。

幼3:我眼睛長得像奶奶……

教師:那大家想一想,我們可能長得像爸爸媽媽,可是我們的指紋也長得像爸爸媽媽嗎?

孩子1:有“親子臉”,就有“親子指紋”。

孩子2:不對,偵探片裡面說,每個人的指紋都是不一樣的。

教師:那大家把帶來的爸爸媽媽的指紋圖和自己的對比一下,看看誰說的對?孩子們比較後一致得出結論,指紋和爸爸媽媽的沒有一個一樣的。

幼兒發揮:老師,我們和爸爸媽媽只長得像,但是還是有不像的地方,我們的指紋也不是完全一樣啊!可是我小姨生的是雙胞胎,他們長得一樣,聲音一樣,穿得一樣,連動作都一樣,他們的指紋也應該是一樣的吧?(很多孩子都點頭表示同意)

教師:這個問題提得很好,我們班的琪琪和冉冉是一對雙胞胎,讓我們看看他們的指紋一樣嗎?(幼兒看後,都搖頭)老師這裡剛好也有一幅雙胞胎的指紋,小朋友們看一看,他們是不是一樣?(出示指紋圖)共同分析比較雙胞胎的指紋,小結指紋的祕密。讓孩子們明確知道:任何人的指紋都是不可能相同的。

三、指紋的特徵。

出示一組關於指紋分類的圖片,向孩子們介紹幾種型別指紋的特點;

讓孩子們再次觀察自己和父母的指紋,並將其分類。

告訴大家,指紋的形狀和每個人的性格等沒有必然的相關性,更不會因為誰的指紋長成什麼樣就證明他聰明還是不聰明,讓孩子們樹立科學的觀念。

四、指紋的作用。

向孩子們展示從各種渠道(網路、書籍、報刊)收集來的關於指紋的圖片,讓孩子們自由討論指紋都有什麼作用;

幼1:我晚上看偵探片,裡面的警察叔叔就靠罪犯留在杯子上的指紋破了案。

幼2:還有醫院,我們一出生,醫生就給我們印了指紋,這樣爸爸媽媽就不會抱錯寶寶了

幼3:在電腦和手機上裝指紋鎖,小偷就偷不了它們了,因為他偷了也沒用……

老師總結指紋的用途:破案、辨認、防盜……

五、延伸活動:動物有指紋嗎?它們的指紋一樣嗎?

在活動快結束時,有孩子提出了問題:老師,我們每個人都有手,我們都有指紋,那麼小貓小狗也有手,它們也有指紋嗎?其他孩子也有了相同的疑問。於是我臨時增加了這個延伸活動,讓孩子們觀察了幼兒園裡飼養的幾種小動物,如小雞、小兔子等,並讓他們互相討論,還佈置了回家查資料的任務,明天大家再進行深入討論,這樣可以培養他們持續探索的精神和動手調查研究的能力。

六、結束活動。

遊戲:讓孩子們分組玩警察抓小偷的遊戲,讓小偷們留下指紋,小警察們根據指紋來抓小偷。在愉快的遊戲中結束本次活動。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因經過較為充分的準備,總體來說是比較成功的。課後,大部分孩子都比較全面掌握了指紋的特徵、用途等。由於這是幼兒感興趣的話題,所以孩子們的準備都比較積極,在課堂上的提問也更加踴躍起來,師幼互動較好。在這次活動中,他們不僅是課程的參與者,更是課程的設計者。然而本次活動也同樣存在不足之處,我沒有充分考慮到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變數,例如幼兒對雙胞胎的指紋問題提出的疑問。由於時間原因,最後的遊戲比較倉促。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應當更加註意考慮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好充分準備並把握好教學時間。

神奇的我教案大班篇6

設計意圖:

活動設計的基礎來源於幼兒身邊的物品——紙。紙是幼兒日常生活所熟悉的東西。幼兒常常用它來畫畫、寫字、做手工作品。大班下學期的幼兒在創造思維上有了明顯地發展,他們已不滿足於已經發現的幾種玩法、用法,而是喜歡去探索新的方法,去重新利用“舊”的事物。例如:中班玩紙時,幼兒常用平面的紙摺扇子;到了大班下學期,如果再請他們摺扇子,則多數採用摺摺皺的方法。在剪、貼、畫、折的各項活動中幼兒顯示出很大的熱情,根據幼兒的興趣,我設計了“神奇的會站立的紙“這節課。教學目標確立的依據是注重兒童的情感態度和兒童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導幼兒向最近目標發展區發展。

活動目標:

1、探索紙不同的變化與承受圖書重量的關係。

2、能主動參與討論,表達自己在操作中的發現。

3、能與同伴合作,較細緻地進行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1、列印紙若干

2、圖書多本

3、小組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設定問題情境,引出“讓紙站起來”的話題。

1、出示紙,瞭解幼兒生活經驗。

師:這是什麼?紙有什麼用呢?(幼兒自由回答,畫畫、摺紙、玩遊戲等等)。

師:瞧,小朋友你們前面也有一張紙,它們都是躺著的,它們好想粘起來呀?你們能有什麼方法幫助它們站起來嗎?

2引導幼兒自由探索著讓紙站起來的不同方法。

師:噢,你讓紙站起來了。你是用折的方法

幼:把紙對摺,然後豎起來,它就站起來了。

幼:我把他摺扇子那樣折,折了三次,它就站起來了。

幼:我把它捲起來,它就站起來了。

3、小結讓紙站起來的不同方法:紙真的很神奇,紙通過了摺紙、卷的方法,改變了它原來的形狀之後,它就可以站起來了。

師:剛才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讓紙站起來了,看看誰的紙站得最穩?

二、再次設定問題情境,引導幼兒探索。

1、這些紙要來比一比誰的力氣大,它還邀請了一些圖書和它一起來玩遊戲,

師:就是讓站起來的紙上能擺放圖書。

2、幼兒猜測後,教師拿一本圖書嘗試,全體幼兒發現紙上是可以放圖書的。

3、進一步引導幼兒猜測紙摺疊後可擺放圖書的數量。

4、鼓勵幼兒嘗試。

師:確實紙上能放圖書,紙的哪種變化能讓放的圖書又穩又多呢?我們每個人可以用紙試試,看看用你的方法,可以放幾本圖書。

5、教師出示記錄表,提出規則和要求。

師:四人一組試一試,每一組一張表格,讓我們把紙折的樣子畫在這個格中,猜的數量都記在“?”號的格子中。兩人商量一下,一個記,一個放,也可以輪流放。

6、幼兒將自己的猜測記在格子裡。

7、分組嘗試將紙摺疊後可放多少本圖書。

三、交流討論,再次進行實驗。

1、設定挑戰,再次嘗試,比一比誰放的圖書最多。

2、師:怎樣才能放更多的圖書?

師:通過交流,我們發現紙折的次數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要把紙對齊折;先讓紙自己能站穩,再小心地輕放圖書,不能碰桌子。

四、交流

1、細心地用自己的方法對結果進行記錄。

師:把紙的折法記下來,把放積木的結果也記下來。

2、表達自己的實驗結果與發現。

教學反思:

紙”是幼兒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東西,他們常常用它來畫畫、做手工作品等。可大班幼兒已有了明顯創造性,他們喜歡去探索新的玩法、用法。因此在科學活動《神奇的會站立的紙》中,孩子們可以盡情地去探索、去創造,從而獲得了不同折法的紙所承受的力也不同的經驗。

首先,第一環節是讓小朋友想辦法怎樣才能讓紙站起來。因為大班的幼兒已經有了一定的摺紙經驗,所以,這個環節對幼兒來說是不成問題的。果然,每個幼兒都能想出至少一種的方法,有的折了一個圓柱體、有的在紙的中間折了一個摺痕、也有的索性折出了一個尖尖的寶塔……在活動中,幼兒通過已有的經驗和具體的動手操作,去發現、去探究讓紙站起來的方法。接下來的一環節是讓幼兒探索紙的承受力,把事先準備好的書放在摺好的紙上,看看誰的紙承受的書最多。在活動中,孩子們興致極高,都想試試是不是自己的紙承受的力量最大。然後請個別幼兒上來演示自己的方法。先完成的幼兒與同伴互相自主的交流、分享,共同探索紙的承受力,獲取具體經驗。在這個環節中教師沒有更換新的紙,因為在第一個環節中已經摺過的紙有了摺痕對承受能力有一定的影響,這樣就影響了實驗的結果。

活動將近尾聲時我請上來兩名書放最多的幼兒進行比賽來選出一名最佳魔法師,下面的幼兒數著越來越多的書都興奮不已,最多的是一位男孩子一共放了8本書。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們都覺得不可思議這就激發了幼兒的強烈探索欲。

神奇的我教案大班篇7

教材分析:

?綱要》在藝術領域中指出:讓幼兒“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結合我們本學期的美術特色---線條畫,而波洛克的部分作品也包含著線條和色塊。因此,本次活動從欣賞波洛克的抽象畫作品入手,在對波洛克的作品的觀察解讀中,再次感受線條和色塊的美,幫助幼兒初步瞭解滴撒法,並嘗試用滴撒法進行大膽表現,體驗不同繪畫方式所帶來的樂趣。最後,藉助對幼兒作品的欣賞和點評,梳理幼兒的實踐經驗,使幼兒對這種自由奔放、無定形的抽象畫風格,有更深入的體驗。

活動目標:

1、欣賞波洛克的畫,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對作品的認識和感覺,感受“抽象繪畫”的藝術魅力,拓寬幼兒的藝術視野。

2、初步嘗試用滴流的方法在快樂的、自由的、忘我的狀態中以波洛克式的作畫方式大膽創作。

3、體驗不同繪畫方式所帶來的樂趣。活動重點:欣賞波洛克的畫,感知線條與色塊組成的抽象畫的藝術魅力。活動難點:嘗試用“滴流”的方法進行大膽創作。活動準備:波洛克的畫ppt、紙張、顏料等。

活動過程:

一、欣賞波洛克作品

1、教師:寶寶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幅很特別的圖畫,想看嗎?

2、(ppt1)教師:你在畫裡看到了哪些色彩?這些漂亮的色彩組合在一起感覺怎麼樣?

3、教師:你還在圖畫中看到了什麼?(引導幼兒發現線條和色塊)

4、教師:你覺得他畫的是什麼呢?像什麼?

5、教師:像這種看不懂畫的是什麼,但是小朋友又覺得它像這個像那個的畫,我們把它叫做抽象畫。叫什麼呢?(引導幼兒再次認識抽象畫)(讓幼兒從色彩上去感受,以及色彩與線條、色塊組合在一起的美。從區域性到整體的欣賞)

二、介紹美國畫家波洛克

1、教師:這幅抽象畫是一位美國著名的畫家波洛克叔叔畫的,看這就是波洛克叔叔。(ppt2)他還畫了很多抽象畫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出示波洛克作品ppt 3、4)

2、引導幼兒欣賞作品,教師:你在畫上看到了什麼?你覺得畫得像什麼?

3、教師(ppt5):這些也是波洛克叔叔的抽象畫,你最喜歡哪一幅?為什麼?(出示很多波洛克的作品,讓幼兒自由發揮想象和好朋友說說,給孩子一個美麗完整的感受。因為抽象畫裡肯定會有些“什麼”,但應該是多種多樣的理解和體驗,有共性的東西,也有非常“個性化”的看法。所以讓幼兒自由發揮,即使是不知如何去表述自己的想法的孩子,其實他也已經完成了一種體驗。)

4、教師:波洛克叔叔真厲害,那你們想知道這些畫是怎麼畫出來的嗎?

5、教師:(ppt6)看,波洛克叔叔在畫畫呢,你看到他是怎麼樣畫畫的?

6、教師:波洛克叔叔,他喜歡用很大很大的紙或者畫布畫畫,因為畫布實在太大了,所以他只好把畫布鋪在地上,直接從罐中倒顏料到畫布上,或者用木棒、筆沾顏料滴到畫布上,他是非常隨意的把顏料滴撒在畫布上,這樣從桶裡流出的各種顏料、油漆就灑在畫布上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效果,人們把這種方法稱為“滴流”。

7、教師:現在你知道波洛克叔叔是用什麼來畫畫的?

8、教師:那今天我們也來學學波洛克叔叔,用滴流的方法來畫畫。(讓幼兒瞭解波洛克的作畫方法。為下面的活動作鋪墊。)

三、教師示範用“滴流”的方法作畫

1、教師:這是什麼?(瓶子)這個瓶子裡裝著一個祕密呢。這個瓶子裡裝的是顏料,當你把瓶子倒過來拿的時候,顏料會從這個尖尖的地方滴出來,如果你輕輕的擠一擠這個瓶子,顏料就會從瓶子裡流出來。

2、教師:你可以上下撒,也可以轉圈撒,當然你也可以隨意的撒。(請一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示範。老師用快、慢滴,讓幼兒發現速度不一樣,效果也不一樣。)

3、教師:如果你想形成色塊,你可以用這個尖尖的嘴在畫紙上來回的塗一塗。

四、幼兒作畫、放音樂

1、教師:小朋友,波洛克叔叔說過顏料都是有生命的,現在就讓我們隨著音樂起舞吧。請大家自由的選擇顏料。

2、幼兒開始作畫。

3、老師巡迴指導,提醒幼兒不要用力捏,滴畫時人要蹲下來,不能用力甩。(讓幼兒嘗試用滴流的方法作畫,這是整堂課的興奮點,雖然時間短,但孩子們樂在其中,也感受到了一種成功感。由於受場地的限制,否則紙張再大一點,幼兒的感受會更強烈。在這個環節中,教師準備的材料(顏色)非常重要,每組都有一個主色調,因為不是所有的顏色配在一起都好看。顏色的組合,要讓人感覺受到一種美。)

五、展示、評價

1、教師:小畫家們,你們今天玩得高興嗎?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你的畫?

2、師幼一起繞著畫欣賞。(評價是把孩子們的興趣引向自我欣賞和獲得滿足感上,從而把興趣延伸到對新的藝術活動的需求和期待。)

教學反思:《神奇的線與色》,是在幼兒欣賞抽象名畫的基礎上,用線條和色塊來進行大膽的創作。名畫欣賞作為欣賞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幼兒園的教育中,我們教師經常會很難把握。而波洛克的作品更是以抽象畫著稱,抽象畫與幼兒的欣賞水平相差甚遠,孩子不能理解,無法與作者取得共鳴。在這節課的活動來看,孩子更多的關注的是抽象畫的色彩和誇張的形象,而對於深層次的挖掘畫中的含義時,孩子們往往很難用言語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其實,這種種問題的關鍵是教師缺乏指導的方法。其次就是孩子們在實際的生活中很少有這方面的經驗,很少接觸抽象畫。因此,在平時的活動中,我們可以經常和孩子們多多的欣賞各種各樣形式的名畫,尤其是抽象畫。讓幼兒經常能和藝術產生共鳴,欣賞美、感受美,從而更好的表現美。其次,在經過和孩子們開展的這節活動之後,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比如,在第一環節,欣賞波洛克的抽象畫時,在課前我要多多的預設孩子們有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孩子們會怎麼說,而我應該怎麼來總結孩子們的話,同時也對孩子們的話進行一個提煉。我可以適當的運用語言來提示孩子們,讓孩子們對抽象畫能有更進一步的感受與表達。在孩子們操作的時候,出現的一些比如孩子往往都會把顏料滴撒在圖畫紙的中間,邊上空白,那針對這樣的情況,在欣賞作品的時候就要有意識的來引導孩子們觀察畫,讓孩子們注意到波洛克的作品都是鋪滿整張畫紙的。以後我們可以在大班組更多的開展了一系列的名畫欣賞活動,通過對名畫的欣賞,培養幼兒對藝術和藝術世界的基本感覺,進而開拓他們的視野,使他們對周圍的美好事物和藝術作品表現出直覺的喜愛,併產生自由表達的興趣。與大師對話、學做小畫師,使得幼兒發展的起點高了,眼界開闊了,對美的知覺和選擇也更敏感了。

標籤:大班 教案 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