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大班科學奇妙的水教案5篇

為了能將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一定要認真制定教案,優秀的教案可以幫助我們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學方式,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大班科學奇妙的水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

大班科學奇妙的水教案5篇

大班科學奇妙的水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探索活動,讓幼兒瞭解聲音是怎樣產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體可以發出

不同的聲音。

2、願意用完整的語言講述探索的結果。

3、發展聽覺分辨能力,激發探索周圍世界的興趣。

活動準備

1、 幼兒經驗準備:請家長在家引導幼兒注意聽辨生活中的各種聲音,如鐘聲、電鈴聲、喇叭聲等。

2、物質準備:

(1)、每組桌面上分別放置小鼓、三角鐵、木魚、小鈴、圓舞板、鈴鼓等各種樂器以及瓶蓋等。

(2)、和幼兒一起收集紙盒、紙杯、線、牛皮筋、牛奶瓶等物品。

(3)、錄有各種悅耳及刺耳聲音的磁帶、錄音機一臺。

活動過程

1、通過探索,感知聲音

(1)自主玩耍桌面上的樂器,讓幼兒瞭解樂器發出聲音的方法。

教師:今天來了很多小樂器,你們試一試,應該怎樣演奏他們呢?

請幼兒自由玩樂器,並探索使樂器發出聲音的方法,可以敲、搖、碰、拍、彈、晃等。

教師小結:樂器都可以發出聲音,不同的樂器發出的聲音不同,發出聲音的方法也不同。

(2)通過操作,瞭解聲音產生的原因。

※、教師介紹小實驗方法:將瓶蓋放在小鼓上,邊敲打小鼓邊讓幼兒理解物體

因振動而發出聲音。

※、幼兒自由地再次玩樂器,讓幼兒進一步感受物體因振動而發出聲音。

※、瞭解人發出聲音的原因。

教師:我們人站著不動,為什麼會發出聲音說話呢?

請小朋友用手摸自己喉嚨,喊“啊——”。然後請幼兒說一說有什麼感覺 (引導幼兒感知聲帶的震動)。

師幼共同小結:不論什麼東西,振動了才會發出聲音,不動它是不會發出聲音的。

2、自主嘗試,探索聲音

(1)請幼兒嘗試讓活動室裡的物品發出聲音。

(2)引導幼兒交流自己的操作及發現。

教師:小朋友,你剛才使什麼物品發出了聲音?用的什麼方法?鼓勵幼兒大膽講述他的探索以及探索結果。

(3)教師小結:生活中的物品都可以發出聲音,發出聲音的方法是各種各樣的。

3、聽聽玩玩,辨別聲音

(1)教師播放兩段錄音,請幼兒聽一聽,說一說,有什麼不同的感覺?

(2)教師小結:有好聽的聲音,有不好聽的聲音。好聽的聲音叫音樂,大家都喜歡聽。不好聽的聲音叫噪音,聽多了會有害人的健康。從中教育幼兒在遊戲活動中說悄悄話,避免產生噪音。

4、想想做做,自制玩具。

指導幼兒利用收集回來的物品來自制玩具,如紙盒琴、紙電話、七音瓶等。然後玩一玩自己製作的樂器,體會聲音的奇妙。

大班科學奇妙的水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在活動中發現不同透鏡的特徵,並用語言表達其發現。

2.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探索興趣。

3.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4.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教學準備:

透鏡、凸透鏡、平面鏡人手一份,各種顏色的透明紙若干。哈哈鏡、望遠鏡、放大鏡、顯微鏡、一副眼鏡。

教學過程:

一、第一次嘗試:玩透鏡1.師:小朋友,教師為大家每人準備了三塊奇塊妙的鏡片和各種透明紙、圖書等,請你們用鏡片放在眼睛前看看,你們發現了什麼?

2.幼兒操作嘗試。

3.引導幼兒討論:剛才用三塊奇妙的鏡片看的東西一樣嗎?

4.得出結論:

(1)不一樣,有的放大,有的縮小,有的不變;(2)顏色不同的紙放在鏡片前看到東西也變顏色恥,教師解釋說,我們在舞臺上看到的各種顏色的射燈就是利用這個原理。

二、第二次嘗試:引導幼兒發現?、凸透鏡、平面鏡的特徵1.師:三塊小鏡片看到的東西都不一樣,真有趣,那為什麼用它們看東西會不一樣呢?哪種鏡片看東西會變小?哪種變大?哪種不變?請你們再仔細看一看、摸一摸,它們的樣子是不是一樣?

2.幼兒嘗試操作,發現不同的原因。

3.引導幼兒討論。

(1)哪種鏡片看東西會變小?(邊上厚中間薄的鏡片看東西會變小)教師立即告訴幼兒:這種就叫?透鏡(幼兒學說)(2)哪種鏡片看東西會變大?(邊上薄中奪取的鏡片看東西變大)教師告訴幼兒:這種就叫凸透鏡(幼兒學說)。

(3)剩下哪種看東西不變?(剩下的邊上和中間一休養厚的看東西不變)教師告訴幼兒:這種叫平面鏡(幼兒學說)。

(4)得出結論:不一樣的透鏡看東西也不一樣。

三、第三次嘗試:玩哈哈鏡,說說透鏡的用處1.師:小朋友真了不起,發現了這麼多奧祕。老師還給大家準備了幾面廳妙的鏡子,你們看是什麼?(哈哈鏡)大家試試看,哈哈鏡裡的人和你一樣嗎?為什麼會不一樣。

2.幼兒玩哈哈鏡。

3.引導幼兒討論:為什麼會不一樣?(圖為哈哈鏡表面是?凸不平的)4.得出結論:哈哈鏡是工人叔叔們利用?透鏡、凸鏡的原理,只是它在透鏡的後面塗上了一層水銀,而這就不是透鏡了,叫?面鏡、凸面鏡。

5.教師小結:今天,我們看到的這些鏡子真奇妙,能把東西放大、縮小,你還在什麼地方見過這種鏡子呢?(望遠鏡、放大鏡、顯微鏡、眼鏡等等)幼兒說出各種鏡子,教師出示。

6.幼兒自由地玩望遠鏡、放大鏡、哈哈鏡等(自然結束)。

四、總結活動

【活動反思】

?奇妙的透鏡》實質上是《光的折射》的一個應用例項。由於透鏡在生產和生活中有著極其廣泛的應用,所以這第一節主要向學生介紹透鏡的基本知識,引導學生探究透鏡對光的作用,這是後續知識“透鏡成像極其應用”的基礎,因此,它是本章的中心內容。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本節知識的理解,按照《課程標準》對本節課的要求,我儘量從日常生活現象引入,引導學生親自動手探究出透鏡對光的作用,以期培養學生的動手習慣和用探究實驗研究問題的能力。

有了以上的想法,教學過程我是這樣設計的:引入新課時,我考慮到老師和學生合作,調動學生,活躍課堂氣氛就顯得很關鍵,所以我盡力從生活實際出發,發散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把見過的鏡子說出來並分類。這樣可以讓學生放鬆一下心情,問題簡單了,方便學生回答。可實際教學時,學生的發散思維就顯現出來了,學生隨便分組,我費了好長時間才把學生引導到按透光和不透光分類。耽誤了很長時間。

新課內容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透鏡的基本知識。我先讓學生自由提出“透鏡”的有關問題,然後鑑別出桌上的凸透鏡和凹透鏡,識別出老花鏡和近視鏡,老花鏡是臨時借來的,時間匆忙,也沒準備出太多,目的是進一步明確本節的“知識與技能目標”,同時讓學生體驗知識,將知識活化。可沒想到:學生拿到鏡子就摸起沒完。又耽誤了不少時間。第二部分:透鏡對光的作用。我把它作為本節課的重點。教材上是以演示實驗的形式出現的。由於農村中學條件有限,光學這部分教學一直都是難點,因為它的現象不便觀察,實驗不好操作,很多實驗都被老師用嘴代替了,而我考慮到透鏡對光的作用既是重點又是難點,畫透鏡光路圖更是學生易混淆的地方,還是讓學生從感性到理性比較容易接受,所以我把它設計為學生親自動手的探究實驗,而光學實驗應該在暗室中進行,對於農村中學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我想了很多,也做了很多實驗,最後我發現:用燒杯裝上洗衣粉水,既安全又好清理。沒有平行光源怎麼辦呢?所以我又想到:光具盒中的光源,效果很好。最後,透鏡怎麼放又成了難題,我實施了很多方案,後來發現用一個燒杯,兩個同學配合,現象非常明顯。由於有了感性認識,透鏡光路圖也就好理解一些。對透鏡的焦點和焦距也就迎刃而解了,而且對學生以後畫光路圖有幫助。我認為本節課最成功的地方也就在此。

課堂上要想學生實驗到位,那是需要時間的,所以我就想到時間的安排,由於用太陽光粗測凸透鏡焦距,學生在生活中有體驗,所以我決定把它拿到課後進行,但我要求學生會敘述測凸透鏡焦距的實驗過程。

我認為課件只是輔助課堂教學的,它不應該主導教學,所以我只是做了幾個簡單而又能說明問題的圖片。在一天的準備過程中難免出錯,加上微機水平有限,不能按照要求的角度完成,效果不是很好。

我這樣設計的宗旨就是:重視學生過程體驗、研究方法和能力的培養。

今後努力的方向:

1、加強和學生的交流,溝通。

2、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因素考慮得再全面一些。

3、微機水平亟待加強。

4、工作還要再仔細一些,再忙也不能出問題。

5、專業素養、教學水平、控制課堂的能力還需要加強等。

大班科學奇妙的水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學習,讓幼兒知道聲音是由物體的震動產生的。

2、通過觀察,知道自然界的聲音是多種多樣的,有樂音,有噪音。

3、樂意去探索自然界的奧祕,體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各種聲音能發出聲音的物體如:飲料瓶豆子尺子樂器

活動過程:

1、導課

師幼一起邊說兒歌邊做動作,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2、生活中體驗聲音的產生。

(1)聲音是怎樣形成的?

師:小朋友,剛才兒歌中的各種聲音好聽嗎?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呢?

(2)幼兒討論聲音的產生。

(3)幼兒自主玩耍為他們提供的器材,感知聲音的產生。

小結:聲音是由物體的震動發出的,不同的物體發出的聲音不同。沒有震動就沒有聲音。

3、師幼一起聽聲音,感知聲音的多種多樣。

(1)他們是什麼聲音呢?好聽嗎?

(2)小朋友喜歡哪種聲音?

小結:自然界的聲音各種各樣,有些聲音聽起來很好聽,也很美妙,它會使我們心情舒暢精神好。但有些聲音聽起來不好聽,會使人煩躁,那就是噪音,我們小朋友應少聽噪音,更不要去製造噪音。

4、幼兒用能發音的器材為歌曲打節奏。

師:好聽的聲音能為我們的歌曲伴奏,我們來試試吧。

大班科學奇妙的水教案篇4

設計意圖:

聲音無所不在,無所不有。對大班幼兒來說,聲音是熟悉的,但對於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卻又是陌生的,另一方面,隨著幼兒年齡增長聲音也越來越大,有的甚至喜歡故意大聲尖叫。為了培養幼兒大膽探索、積極嘗試的學習態度和思維的靈活性及動手操作能力,培養良好的說話習慣,我設計了這節嘗試性、操作性、探索性都比較強的科學學習活動,引導幼兒發現生活中聲音的奇妙,知道聲音是怎樣產生的,瞭解噪音和樂音,懂得在生活中避免噪音,感受體驗科學探索的樂趣。

活動目標:

1、發現聲音產生的原因,知道不同物體振動後發出的聲音不同。

2、能分辨樂音和噪音,知道噪音的危害。

活動重點:

知道物體通過振動產生聲音,不同物體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

活動難點:

知道噪音的危害,在生活中避免發出噪音。

活動準備:

1、幼兒操作用具:碰鈴、鈴鼓、三角鐵、玻璃瓶、紙、塑料袋、紙盒、橡皮筋、米粒。

2、教師操作用具:鼓、各種聲音的錄音,三個裝水的玻璃杯子。

活動過程:

一、遊戲:“杯子會唱歌”,引起幼兒興趣。

二、探索不同的聲音。

1、引導幼兒嘗試讓自己的身體發出聲音的方法,如拍手、跺腳等。

2、引導幼兒讓物體發出聲音的方法,並感知不同物體振動後發出的聲音不同。

三、小實驗《米寶寶跳舞》,探索聲音產生的原因。

1、幼兒將米粒放在鼓面上,敲擊鼓面,觀察發生的現象。

2、討論米寶寶會跳舞的原因。

3、再次進行實驗,把一隻放在鼓面上,敲擊鼓面,感受物體振動產生聲音的原理。

小結:各種聲音,都是由於物體振動所引起的,敲鼓時聽到鼓聲,同時能摸到鼓面的振動;人能講話時由於喉嚨聲帶的振動。

四、幫助幼兒認識樂音和噪音。

1、教師播放兩段錄音,請幼兒聽一聽,有什麼不同的感覺?那種聲音好聽?優美好聽,聽起來很舒服的聲音被人們稱為樂音;刺耳、難聽、雜亂的聲音讓人聽了心煩,稱為噪音。

2、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是樂音,哪些是噪音。

3、說說噪音對我們身體的危害?聽到難聽的噪音是我們應該怎樣做?

4、幼兒結合自身生活說說怎樣才能避免發出噪音?

五、教師總結:

小朋友知道了物體振動產生了聲音,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不同。好聽的聲音是樂音,難聽的聲音是噪音,今後我們要多聽樂音,保護自己的耳朵,不要聽噪音,自己更不能發出噪音。

大班科學奇妙的水教案篇5

活動設計背景

本活動運用的知識是有關於飽和溶液和改變液體密度等有關知識。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溶劑裡不能再溶解溶質的溶液。增加溶劑密度的方法:新增溶質。本活動的科學原理在於將糖溶解在水裡製成飽和溶液,使該溶液的密度增大,沉入水底。

活動目標

1.通過感受不同水的變化,萌發幼兒初步的探究慾望,體驗成功的樂趣。

2.引導幼兒初步的嘗試、感知和發現飽和溶液。

3.讓幼兒樂意用自己的語言與同伴交流實驗過程與結果。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嘗試自己動手製作飽和溶液。

活動準備

兩杯有顏色的水,兩杯透明的水,白糖,小勺,筷子。(此材料幼兒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看一看,想一想

談話匯入:“小朋友看看,老師手裡有什麼?

我要變個神奇的魔術,把紅色的水倒入透明的水中,看看會發生什麼?

(老師邊講述過程,邊著重提出:將有顏色的水慢慢的緩緩的倒入透明的水中)

這杯透明的水還跟剛才一樣嗎?不一樣,不一樣在哪裡?紅色的水現在在杯子的上面還是下面?

2.試一試:

小朋友,那麼你們想做這樣好看的水嗎?現在請你們用桌上的水來試一試,看看你們能不能做出這樣奇妙的水來。

(教師給幼兒分別提供一杯透明的水和一杯紅色的水,請幼兒倒一倒,看看能不能倒出兩層的水來。)

3.說一說:

導語:你們透明的水有什麼樣的變化?

(教師請幼兒大膽說出自己實驗的方法和結果)

想知道老師的魔術是怎麼做出來的嗎?彆著急,讓我們先來看看大螢幕。(放課件)

你看到了什麼?

螢幕上的實驗成功了嗎?為什麼?(因為和老師的水一樣分為上下兩層)

他是怎麼做的?(請幼兒自由回答)

請小朋友觀察老師這杯有顏色的水與你們有顏色的水有什麼不同。(有沒融化的糖,水很稠)因為老師在水裡加了好多好多的糖,直到水吃飽了糖,再也吃不下去,變成了飽和溶液。水吃了那麼多的糖,就會變得重起來。而重的東西是要沉底的,所以吃飽了糖的飽和溶液才會沉在水底,而透明的水就變成了兩層。

4.做一做:

請小朋友用自己桌上的東西(一杯有顏色的水、一杯透明的水和白糖,)製作奇妙的水。教師指導幼兒將白糖用小勺盛到透明的杯子裡,要強調白糖一定要放多,一直到糖在水裡不能化了為止。將放有白糖的紅色的水慢慢倒在透明的水裡,請幼兒仔細觀察,奇妙的水做出來了嗎?

5.分享

將自己做的奇妙的水拿到老師的桌上擺好,相互說說自己是怎麼做的?結果又是什麼樣的?(是很清晰的分層,或是淺淺的一點點分層,或者沒有分層)

6.延伸:

請小朋友想想還有什麼東西也能在水中製作飽和溶液?回家自己動手嘗試下。

教學反思

科學活動《奇妙的水》很適合大班的孩子,大班的孩子好奇心強,也很想自己有機會動手製做出他們自己喜歡的東西。本活動難度不大,但很容易看出結果,使孩子們通過成功的結果加強他們的自信心。通過本活動使幼兒在觀察、比較和動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也使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觀察記錄:

參加本活動的幼兒共44名,每位幼兒在實驗中都表現出了很大的興趣,在第一次將普通的紅色的水放透明的水裡時,幼兒沒有看到分層的現象都感到很失望,有幾個幼兒用羨慕的眼光看著教師分了層的水。在第二次製作糖水的過程中,幼兒都知道放很多的白糖,有7名幼兒用小勺攪的很好,粘度也很好。但是有十幾名幼兒不敢大膽的放糖,只是小心翼翼地用小勺舀了一點點糖,後來在教師的指導下又放了一些糖。大部分幼兒將製作好的糖水倒進了透明的水裡,有二十三名幼兒成功了,他們高興地叫著:“老師快看,我的水可好看了。”有九名幼兒本來也成功了。可是他們用小勺在水裡攪了幾下,結果本來已經分層的水又變成了一杯紅色的不分層的水。十七名幼兒沒有成功,原因是糖放的少了,糖水沒有飽和,水的密度沒有太大的增加,所以兩種水又混合在一起了,沒有發生分層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