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人教四上數學教案最新7篇

在上課前擁有一份詳細的教案是可以讓我們有很大的安全感的,教案的寫作對於很多教師來說都是極其重要的,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人教四上數學教案最新7篇,供大家參考。

人教四上數學教案最新7篇

人教四上數學教案篇1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課本第十一冊“比的意義”。

教學目標:

1.掌握比的意義,會正確讀、寫比。

2.記住比的各部分名稱,會正確求比值。

3.理解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關係,明確比的後項不能為0的道理,同時懂得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絡性。

4.通過自學討論,激發學生合作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和自學探究的能力。

一、創設情境,誘發參與

1、師:“2杯果汁”和“3杯牛奶”這兩個數量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你會用哪些方法表示它們的關係?可以提出什麼問題,怎樣列式解答?

生1:牛奶比果汁多1杯。

生2:果汁比牛奶少1杯。

生3:果汁的杯數相當於牛奶的

生4:牛奶的杯數相當於果汁的

師:2÷3是哪個量和哪個量比較?

生:果汁的杯數和牛奶的杯數比較。

師:3÷2求得又是什麼,又可以怎樣說?

生:牛奶的杯數和果汁的杯數比較。

2、師述:用新的一種數學比較方法,可以說成果汁和牛奶杯數的比是2比3。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用一種新的方法對兩種量進行比較。(板書:比)

3、師:那麼這節課你想學習比的哪些知識呢?

(什麼叫比,誰和誰比……)

二、自學探究新知

1.探究比的概念

教師指著板書問:2÷3求的是什麼?是哪個量和哪個量的比?

生:2÷3求的是果汁是牛奶的幾分之幾,是果汁和牛奶的比。

師:對!2÷3求的是果汁是牛奶的幾分之幾,也可以說成果汁和牛奶的比是2比3。

(板書:果汁和牛奶的比是2比3,學生齊讀。)

師:照這樣,牛奶是果汁的幾分之幾也可以說成牛奶和果汁的比。

生:牛奶是果汁的幾分之幾也可以說成牛奶和果汁的比是3比2。

(板書:牛奶和果汁的比是3比2)

師:都是果汁和牛奶的比較,為什麼一個是2比3,而另一個卻是3比2呢?

生:因為2比3是果汁和牛奶的比,而3比2是牛奶和果汁的比。

師:對,研究兩個數量的比較,誰和誰比,誰在前,誰在後,是不能顛倒的。

出示試一試。

師:1:8表示什麼意思?

生:1和8表示洗潔液1份,水8份。

師:怎樣表示容液裡洗潔液與水體積之間的關係?

生:先求出體積再比較。

課件出示:走一段900米長的山路,小軍用了15分鐘,小偉用了20分鐘。讓學生填表。

師:小軍和小偉的速度是怎樣求出來的?900:15表示什麼?900:20又表示什麼?

師:說說900米和15分鐘的意義。

生:900米和15分鐘分別是小軍走的路程和時間

師:那麼小軍的速度又可以說成哪兩個量的比?

生:小軍的速度可以說成路程和時間的比。

師:什麼叫比?(同桌互相說一說,然後彙報。)

生1:除法叫比。

生2:兩個數相除叫比。

師:兩個數相除,以前叫除法,今天就叫做比。多了一種叫法,你覺得“比”字前面加上一個什麼字比較妥當?

生1:加上“又可以”。

生2:加上“又”字。

師: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想一想這個比表示的是兩個數之間的什麼關係?

(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在“相除”下面加上著重號,學生齊讀比的概念。)

2.自學探究比的各部分名稱等知識。

師:請同學們自學課本第68~69頁。把自己認為重要的知識畫出來,自學完後同桌互相說說“我自學到了什麼”。

(學生同桌相互說完後,集體彙報探究。)

生:我學會了比的寫法。

(老師指著2比3,讓學生到黑板上寫出2∶3。)

師:2、3中的符號“∶”是什麼呀?

生:這是比號。(板書:比號)

師:寫比號時,上下兩個小圓點要對齊放在中間。(讓學生同桌互相看看比號寫得是否正確,並接著彙報。)

生:我知道了比號前面的數叫做比的前項,比號後面的數叫做比的後項。

師(指著2∶3)問:前項後項各是幾呀?(學生答後接著彙報。)

生:我知道了比的讀法。

(教師指著2∶3,指名學生試讀2比3,然後學生齊讀2比3。)

師:我們已經知道比的讀法、寫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稱,想一想,你還學到了什麼知識?

人教四上數學教案篇2

新課標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

一、教材分析:

新課標六年級人教版這一冊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內容:《位置》,《分數乘法》,《分數除法》,《圓》,《百分數》,《統計》,《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分數乘法和除法,圓,百分數等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在數與代數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分數乘法、分數除法、百分數三個單元。分數乘法和除法的教學是在前面學習整數、小數有關計算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分數四則運算能力以及解決有關分數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分數四則運算能力是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的重要基本技能,應該讓學生切實掌握。百分數在實際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掌握百分數的計算方法,會解決簡單的有關百分數的實際問題,也是國小生應具備的基本數學能力。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位置、圓兩個單元。位置的教學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現實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經歷初步的數學化的過程,理解並學會用數對錶示位置;通過對曲線圖形——圓的特徵和有關知識的探索與學習,初步認識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在統計方面,本冊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統計圖。在前面學習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基礎上,學會看懂扇形統計圖,認識扇形統計圖的特點,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和解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分數乘法和除法、百分數、圓、統計等知識,教學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假設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進一步體會用代數方法解決問題的優越性,感受數學的魅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綜合應用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決問題中的作用,發展統計觀念。

二、教學目標

本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理解分數乘、除法的意義,掌握分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比較熟練地計算簡單的分數乘、除法,會進行簡單的分數四則混合運算。

2.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倒數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義和性質,會求比值和化簡比,會解決有關比的簡單實際問題。

4.掌握圓的特徵,會用圓規畫圓;探索並掌握圓的周長和麵積公式,能夠正確計算圓的周長和麵積。

5.知道圓是軸對稱圖形,進一步認識軸對稱圖形;能運用平移、軸對稱和旋轉設計簡單的圖案。

6.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錶示位置,初步體會座標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比較熟練地進行有關百分數的計算,能夠解決有關百分

數的簡單實際問題。

8.認識扇形統計圖,能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表示資料。

9.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0.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假設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2.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三、教學重點:分數乘法和除法、圓、百分數。

四、教學難點:分數乘法和除法、雞兔同籠問題。

五、課時安排:

各部分教學內容教學課時大致安排如下,教學時可以根據本班具體情況適當靈活掌握。

1、位置(2課時)

2、分數乘法(12課時)

3、分數除法(13課時)

4、圓(8課時)

5、百分數(15課時)

6、統計(2課時)

7、數學廣角(2課時)

8、總複習(4課時)

第一單元位置

單元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數對錶示物體的位置。

2.使學生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單元重點:能用數對錶示物體的位置。

單元難點:能用數對錶示物體的位置,正確區分列和行的順序。

1、位置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數對錶示物體的位置。

2.使學生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教學重點:能用數對錶示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能用數對錶示物體的位置,正確區分列和行的順序。

一、匯入

1、我們全班有53名同學,但大部分的同學老師都不認識,如果我要請你們當中

的某一位同學發言,你們能幫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簡單又準確嗎?

2、學生各抒己見,討論出用“第幾列第幾行”的方法來表述。

二、新授

1、教學例1

(1)如果老師用第二列第三行來表示××同學的位置,那麼你也能用這樣的

方法來表示其他同學的位置嗎?

(2)學生練習用這樣的方法來表示其他同學的位置。(注意強調先說列後說行)

(3)教學寫法:××同學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們可以這樣表示:(2,3)。

按照這樣的方法,你能寫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嗎?(學生把自己的位置寫在練習本上,指名回答)

2、小結例1:

(1)確定一個同學的位置,用了幾個資料?(2個)

(2)我們習慣先說列,後說行,所以第一個資料表示列,第二個資料表示行。

如果這兩個資料的順序不同,那麼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3、練習:

(1)教師念出班上某個同學的名字,同學們在練習本上寫出他的準確位置。

(2)生活中還有哪裡時候需要確定位置,說說它們確定位置的方法。

4、教學例2

(1)我們剛剛已經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學所在的位置。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

在這樣的一張示意圖上(出示示意圖),如何表示出圖上的場館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討論說出如何表示大門的位置。(3,0)

(3)同桌討論說出其他場館所在的位置,並指名回答。

(4)學生根據書上所給的資料,在圖上標出“飛禽館”“猩猩館”“獅虎山”

的位置。(投影講評)

三、練習

1、練習一第4題

(1)學生獨立找出圖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

(2)學生依據所給的資料標出字母所在的位置,並依次連成圖形,同桌核對。

2、練習一第3題:引導學生懂得要先看頁碼,在依照資料找出相應的位置

3、練習一第6題

(1)獨立寫出圖上各頂點的位置。

(2)頂點a向右平移5個單位,位置在哪裡?哪個資料發生了改變?點a再向

上平移5個單位,位置在哪裡?哪個資料也發生了改變?

(3)照點a的方法平移點b和點c,得出平移後完整的三角形。

(4)觀察平移前後的圖形,說說你發現了什麼?(圖形不變,右移時列也就是

第一個資料發生改變,上移時行也就是第二個資料發生改變)

四、總結

我們今天學了哪些內容?你覺得自己掌握的情況如何?

五、作業

練習一第1、2、5、7、8題。

教學反思:

第二單元分數乘法

單元目標:

1、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法的計演算法則,並能熟練地進行計算。

2、使學生掌握分數乘加、乘減混合運算,理解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對於分數乘法同樣適用。

3、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法應用題中的數量關係,會解答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

4、使學生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倒數的方法。

單元重點:

分數乘法的意義和計演算法則。

單元難點:

1、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去解答這類應用題。

2、分數乘法計演算法則的推導。

1、分數乘法

(1)分數乘整數

教學目標:

1、在學生已有的分數加法及分數基本意義的基礎上,結合生活例項,通過對分

數連加算式的研究,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能夠應用分數乘整數的計演算法則,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2、通過觀察比較,指導學生通過體驗,歸納分數乘整數的計演算法則,培養學生

的抽象概括能力。

3、引導學生探求知識的內在聯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演示,使學生初步

感悟算理,並在這過程中感悟到數學知識的魅力,領略到美。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總結分數乘整數的計演算法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出示複習題。

(1)列式並說出算式中的被乘數、乘數各表示什麼?

人教四上數學教案篇3

教學內容:課本第14頁例3,練習四第1-3題,三步計算應用題(一)。

教學目標:

使學生熟練掌握數量關係及解題思路,會解答簡單的兩、三步計算的應用題。提高學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讓學生掌握數量關係、學會分析問題的方法,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習的難點。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1.板演:

新鎮國小三年級有4個班,每個班40人;四年級有114人。三年級和四年級一共有多少人?

2.思路訓練。

全班同學口答:

(1)根據條件補充問題,並說出數量關係。

有5個教室,每個教室有8盞燈?

王平同學每天早晨跑500米,跑了5天?

8個打字員共打字1600個?

三年級有160人,四年級有114人?

(2)根據問題找條件,並說出數量關係。

平均每人採集樹種多少千克?

火車速度是汽車速度的幾倍?

香蕉比桔子少多少筐?

買足球共用多少元?

訂正第1題,說說解題思路,是怎樣分析的。

二、學習新課。

1.新課引入。

複習題是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如果問題不變,改變其中的一個條件,使其為三步計算的應用題,應該怎樣表示?(學生可能想到,四年級人數不直接給出,改為四年級比三年級少46人。這樣改是合理的,但它不是三步計算題了,因此只能改成:四年級有3個班,每班38人。)

教師點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應用題。(板書課題:三步應用題)

2.出示例3。

新鎮國小三年級有4個班,每班40人,四年級有3個班,每班38人。三年級和四年級一共有多少人?

(1)審題、理解題意。

學生讀題後,說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師生共同完成線段圖:

每班40人

三年級:

每班38人共?人

四年級:

(2)分析數量關係。

讓學生結合線段圖自己分析,並獨立列式解答,然後集體交流,說出解題思路和過程。

分析:從最後的問題入手分析,要求三、四年級共有多少人。必須知道三、四年級各有多少人。但題中這兩個條件都沒有直接告訴,因此第一步先算三年級有多少人?40×4=160(人);第二步算四年級有多少人?38×3=114(人);第三步再把這兩個年級人數合併起來,160+114=274(人)。就是要求的問題,即三、四年級的總人數。

教師板書:

①三年級有多少人? 40×4=160(人)

②四年級有多少人? 38×3=114(人)

③三年級和四年級一共有多少人? 160+114=274(人)

答:三年級和四年級一共有274人。

剛才的思考方法是從問題入手,找出所需要的條件,然後確定先算什麼,再算什麼,最後算什麼。

大家想一想,如果從題目的條件入手分析,那麼題目中哪兩個條件有密切關係?可以得到什麼新的數量?

(三年級有4個班,每班40人,可以求出三年級有40×4=160(人);四年級有3個班,每班38人,可以求出四年級有38×3=114(人);最後把兩個年級人數合起來,160+114=274(人)就是題中要求的問題。)

3.反饋練習。

如果例3的已知條件不變,把問題改成三年級比四年級多多少人,應該怎樣解答?

全班同學做在練習本上。

訂正時說明是怎樣想的。

小結:

我們解答應用題時,在認真審題理解題意的基礎上,最重要的是分析數量關係,掌握分析方法,既要根據條件想問題,得到新的已知數量,也可以根據問題找條件,哪個條件是已知的,哪個條件是未知的,因此要先把未知的條件求出來。這兩種分析方法是要經常用到的所以要切實掌握。

三、鞏固反饋。

1.獨立解答。

體育老師買了3個排球,每個40元,還買了2個籃球,每個62元,國小數學教案《三步計算應用題(一)》。一共用了多少元?(先用線段圖表示出已知條件和問題,再列式解答)

解答後,學生說說解題思路,並訂正。

2.比較題。

(1)菜場運來黃瓜8筐,每筐25千克,茄子12筐,每筐20千克,運來的黃瓜和茄子共有多少千克?

(2)如果改變其中一個條件,茄子12筐,改為8筐,其餘條件和問題不變,應該怎樣解答?

學生會出現的兩種解法:

25×8+20×8 (25+20)×8

=200+160 =45×8

=360(千克) =360(千克)

請同學們比較一下這兩種解法的解題思路是什麼?哪種解法比較簡便?

通過討論明確,有些應用題,由於解題思路不同,解題方法就不同,而且計算的步數也不一樣。有的三步計算題可以用兩步計算,這樣使得計算比較簡便。

同學們想一想,(1)題能否用兩步計算?為什麼?(從而明確由於兩種蔬菜的筐數不一樣,也就是當求兩個積的和(或差)時,沒有相同的因數,就不能用簡便方法計算。)

3.糧店運來25包大米,共重2500千克,運來40袋麵粉,共重20xx千克,一包大米比一袋麵粉重多少千克?

四、全課總結:

我們今天學習的複合應用題,都是由幾個簡單的一步應用題組合而成的。解答是首先要理解題電,在此基礎上分析數量關係是關鍵,無論採用哪種分析方法,都要找出條件與問題之間的關係,計算時要養成認真,細心的習慣。

五、作業。

練習四第1~3題。

附板書設計:

三步應用題(一)

例3 新鎮國小三年級有4個班,每班40 菜場運來黃瓜8筐,每筐25千克

人,四年級有3個班,每班38人。三年 茄子8筐,每筐20千克,運來的

級和四年級一共有多少人? 黃瓜和茄子共多少千克?

每班40人 解法一:(1)運來黃瓜多少千克?

三年級: 25×8=200(千克)

每班38人共?人 (2)運來茄子多少千克?

四年級: 20×8=160(千克)

(1)三年級有多少人? (3)共運來黃瓜、茄子多少千克?

40×4=160(人) 200+160=360(千克)

(2)四年級有多少人? 解法二:(1)每筐黃瓜和茄子共重多少千克?

38×3=114(人) 25+20=45(千克)

(3)三、四年級共有多少人? (2)運來黃瓜和茄子共重多少千克?

160+114=274(人) 45×8=360(千克)

答:三、四年級共有274人。 答:運來黃瓜和茄子共重360千克。

人教四上數學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3、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理解平均數

1、師出示一杯水,告訴學生這一大杯水大約600克,而後把這杯水分別到入4個杯子中(每個杯子的水不同)提出:你們能求出這4個杯子的水的平均重量嗎?

學生動手解決,並交流解決的方法。

2、引入“平均數”

二、學習計算平均數

1、出示情景圖:說說老師和同學們在幹什麼?

2、出示統計圖:引導學生收集資訊。

3、引導學生運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利用這個統計圖,你們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學生獨立思考後交流方法。

4、提出問題:生活中,大家分頭收集了許多礦泉水瓶,大家是怎樣集中過來的?如果沒有這個統計圖,只是每個人彙報自己收集了幾個?你們有什麼辦法可以知道這個小組平均每個人收集了多少個?

5、小組討論解決的方法並派代表交流,並說說13個就是平均數,那是不是說他們每個人都是收集13個呢?理解平均數是個虛的數。

教師帶領學生共同理解平均數的計算過程以及其中蘊涵的意義。

6、小結

師:同學們,電視上比賽評分時,為何要去掉一最高分,去掉一最低分?你能說說理由嗎?

引起了學生的激烈討論。學生通過討論解決實際問題,對平均數的理解又上升到一個高度,明白平均數不是一個實在的數,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是為了讓最後得分不會偏離平均分太遠。

三、鞏固訓練

另外一個環保小組也收集了許多礦泉水瓶,小軍收集15個,小偉收集16個,小朋收集12個,小新收集了13個,這個小組平均每個人收集了幾個?

四、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問題?

人教四上數學教案篇5

教學內容:

教材19頁內容,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

教學要求

使學生初步掌握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能正確判斷一個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

教學難點:會判斷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

教學方法:

三疑三探教學模式

教具學具:

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設疑自探(10分鐘)

(一)基本練習

1、能被2、5整除的數有什麼特徵?

2、能同時被2 和5整除的數有什麼特徵?

(二)揭示課題

我們已經知道了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徵,那麼能被3整除的數有什麼特徵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板書課題)

(三)讓學生根據課題提問題。

教師:看到這個課題,你想提出什麼問題?(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評價、規範、整理後說明:老師根據同學們提出的問題,結合本節內容歸納、整理、補充成為下面的自探提示,只要同學們能根據自探提示認真探究,就能弄明白這些問題。)

(四)出示自探提示,組織學生自探。

自探提示:

自學課本19頁內容,思考以下問題:

1、觀察3的倍數,你發現能被3整除的數有什麼特徵?舉例驗證。

2、能被2、3整除的數有什麼特徵?

3、能被2、3、5整除的數有什麼特徵?

二、解疑合探(15分鐘)

1、檢查自探效果。

按照學困生回答,中等生補充,優等生評價的原則進行提問,遇到中等生解決不了的問題,組織學生合探解決。根據學生回答隨機板書主要內容。

2、著重強調;

一個數各個數位上的數字之和能被3整除,這個數就能被3整除。

三、質疑再探(4分鐘)

1、學生質疑。

教師:對於本節學習的知識,你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請說出來讓大家幫你解決?

2、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先由其他學生釋疑,學生解決不了的,可根據情況或組織學生討論或教師釋疑。)

四、運用拓展(11分鐘)

(一)學生自編習題。

1、讓學生根據本節所學知識,編一道習題。

2、展示學生高質量的自編習題,交流解答。

(二)根據學生自編題的練習情況,有選擇的出示下面習題供學生練習。

1、判斷下列各數能不能被3整除,為什麼?

72 5679 518 90 1111 20373

2、58 115 207 210 45 1008

有因數3的數:( )

有因數2和3的數:( )

有因數3和5的數:( )

有因數2、3和5的數:( )

讓學生說說怎麼找的。

(三)全課總結。

1、學生談學習收穫。

教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請說出來與大家共同分享。

2、教師歸納總結。

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後,教師對重點內容進行強調,並引導學生對本節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形成系統的認識。

板書設計:

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 一個數各個數位上的數字之和能被3整除,

這個數就能被3整除。

人教四上數學教案篇6

教學內容:年、月、日

目的要求:

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瞭解大月、小月、平年、閏年的知識。

培養學生認真觀察、歸納概括的能力,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重點:認識年、月、日的知識

難點:判斷平年閏年的方法

教具: 年曆卡,投影,電腦

教學過程:

出示日曆冊、掛曆、年曆卡、

師:問他們是用來幹什麼的?

誰來告訴大家自己的生日?

誰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哪年哪月哪日誕生的?

年、月、日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年、月、日也是時間單位,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有關“年、月、日”的知識。

電腦出示課題 年、月、日

一、認識年、月、日

1、結合實際認識一年、一月、一日的時間長短

師:問你知道多長時間是一年?多長時間是一月?多長時間是一日?

(讓學生儘量說出自己所瞭解的)

師:為了看著方便,人們把日曆冊製成掛曆和年曆卡。

2、請同學們拿出1900年、1993年、1996年的年曆卡,認真觀察一下,看一年有幾個月,每個月有多少天?

師:結合學生回答板書:

一年有12個月。

大月: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

小月:30天:四、六、九、十一;

二月:平年28天,閏年29天。

師:習慣上人們把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把有30天的月叫小月。

你知道為什麼這樣規定每月的天數嗎?

電腦講述故事。

3、計算全年天數

生計算後彙報。

師板演:31×7+30×4+28=365,平年二月:28天,全年365天;

31×7+30×4+29=366,閏年二月:29天,全年366天。

二、判斷平年、閏年

問:有的年份的二月是28天,有的卻有29天,是不固定的,你知道它的排列有什麼規律嗎?

請你觀察下表:

電腦出示1981--2004年二月份天數表。

問:你發現了什麼規律?當二月份是29天的這一年年份有什麼特點?

學生討論後得出每4年出現一次29天 ,二月份是29天的這一年的年份是4的倍數。

師:算一算1900年是4的倍數嗎?但1900年的二月卻是28天,這是因為公曆年份是整百年時,必須是400的倍數,這年的二月才是29天。

師:你知道為什麼4年才會出現一次二月份是29天,也就是閏年。

學生說出自己瞭解的情況。

師:用電腦介紹形成閏年的原因(地球繞太陽旋轉,加解釋)。

1、練習:

判斷:下面哪一年是閏年?請你說一說是怎樣判斷的。

1990、1908、2000、1998、2100

生說出想法後,師介紹可以用年份的末兩位數字除以4能整除就是閏年,否則是平年。師告訴學生大家喜愛的奧運會一般在閏年舉辦。

2、記憶每月天數

你有什麼好的方法記憶每月的天數嗎?

讓知道的同學回答,師結合學生回答介紹下面的方法:

(1)拳記法:師邊示範邊講解。

(2)歌訣法: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閏年二月再把一加。

三、鞏固練習

1、口答:

(1)一年有幾個月?

(2)哪幾個月是大月?哪幾個月是小月?

(3)平年二月是多少天?閏年二月有多少天?

(4)閏年全年有多少天?

(5)小強滿12歲的時候,只過了3個生日,猜一猜他是哪一天出生的?

2、判斷:

(1)一年中大月有7個,小月有4個。( )

(2)每年都有365天。( )

(3)凡是4的倍數的年份都是閏年。( )

3、遊戲

大月過生日的舉起你的生日卡。

4、聯絡實際解決問題

(1)你今年幾歲?算一算你是哪一年出生的,並說出自己的想法。

(2)老師今年38歲,算一算是哪一年出生的?

(3)今年二月你家的電費花了多少元錢,算一算平均每天花多少元錢?

(4)今年1--3月共花電費多少元錢?平均每天花多少元錢?

(5)4月份有幾個星期零幾天?

板書設計:

一年 12個月(7個大月、4個小月、1個平月) 365天 (366天)

大月 31天

一月 小月 30天

平月 29(28)天

人教四上數學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瞭解它的特點和作用,學會根據統計表中的資料完成條形統計 圖,培養動手實踐能力。

2.經歷條形統計圖的繪製過程和分析統計圖中資料的過程,能根據條形圖中的資料回答

並提出簡單的問題,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

3.體會條形統計圖資料中所蘊含的資訊,感受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絡。

教學重點:認識條形統計圖,瞭解它的特點和作用,能將統計表中的資料用條形圖表示出來。

教學難點:學會資料分析,提高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流程:

一、匯入新授

1.課件出示2017年8月渭南市的天氣情況圖:引導學生認識和了解圖例中表示天氣情況的 各種符號。

2.師生交流後,提出問題:這個月的各種天氣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們清楚地表示出來 嗎?

二、探索發現

1.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

(1)整理資料

師:你怎樣才能知道這個月每種天氣各有多少天呢?

啟發學生思考並整理資料:同學們以前都學過哪些整理資料的統計方法呢?

學生在交流的基礎上,知道可以分別用數數、畫“adic;”、畫“”、寫“正”字、畫統計 圖的方法整理資料。

(2)同桌合作完成學習單(一)

(3)表示資料。

師:我們通過畫象形圖的方法法來進行統計,已經知道了每組天氣各有多少天了,那如何 才能清楚的表示出來呢?

2.組織學生小組討論,並在小組內完成。 彙報展示。

我們組是用統計表來統計表示。

?範瑞娟專欄】《條形統計圖》教案

我們組是用象形圖來表示:

?範瑞娟專欄】《條形統計圖》教案

(設計意圖:為什麼不能一眼看出各種天氣的天數呢?利用這一衝突讓學生明確面對

凌亂的資料首先應該整理資料,即複習了舊知識又為繪製條形統計圖做好了鋪墊。)

三、通過象形圖和條形圖的比較進一步體會“條形統計圖”的特點。

1.想一想:怎麼能讓圖形變得規範美觀呢?

2.引出方格圖

3.明確塗條形圖的規範

4.明確條形統計圖各部分名稱

5.小結

像這樣用用條形的長短來表示數量多少的統計圖,我們把它叫做條形統計圖。(板書課題)

條形統計圖一般是由標題、橫軸(要統計的內容)、縱軸(一般表示數量)等組成。

6.比較象形圖和統計圖

師:條形統計圖和象形圖表示資料哪個好呢?

小結:可以清楚的看出數量的多少。

(設計意圖:條形統計圖並不是教師給學生的,而是學生通過想辦法一步步引出的,充分讓學生體會到條形統計圖產生的背景和原因,將課堂還給學生,使新知識水到渠成的引出,並且在比較中明白象形圖整理資料的侷限性。)

四、通過統計表和統計圖的比較進一步體會“條形統計圖”的特點。

1.條形圖和統計表都能反映資料的多少,它們各有什麼特點呢?

2.同桌討論,交流

3.通過觀察、比較體會的特點。

4.小結:統計表能清楚的表示資料,條形統計圖可以根據條形的高低判斷資料的大小,直觀、便於比較。

(設計意圖: 為了讓學生直觀的看出條形統計圖的特點,教師出示又多又大的資料,通過視覺衝突讓學生明確條形圖可以直觀的通過條形的高低判斷資料的大小,條形統計圖的優勢一下子凸顯出來了。)

五、根據統計表畫條形統計圖

1.學生獨立完成學習單(二)

2.師:老師發現有些同學畫的又快又好,我們請她上來分享一下她的方法。

3.學生彙報,交流畫統計圖的方法。

4.師:同學們畫的真不錯,你們會讀圖嗎?

5.學生根據統計圖完成填一填。

(設計意圖:讓學生獨立製作條形統計圖,並在學生彙報中明確繪製條形統計圖應該注意的問題,生生合作,學以致用。)

六、明確條形統計圖在生活中的應用。

1.生活中哪裡還會用到條形統計圖呢?

2.學生討論交流

3.小結:同學們說的太好了!老師希望你們能學以致用。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身邊尋找哪裡都可以用到條形統計圖,使學生明白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的道理。)

七、欣賞條形統計圖和其他統計圖,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激情。

1.條形統計圖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其實條形統計圖只是統計圖家族中的成員之一,你們想認識他們嗎?

2.欣賞統計圖。

3.激發學生學習的激情。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條形統計圖以及扇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柱形統計圖,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的激情。)

八、課堂小結

說一說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五)板書設計

條形統計圖

整理資料

表示資料

分析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