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人教一上數學教案優秀6篇

實用的教案是我們上完一節課的基礎,在上課前擁有一份詳細的教案是可以讓我們有很大的安全感的,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人教一上數學教案優秀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人教一上數學教案優秀6篇

人教一上數學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 通過動手,進一步感知物體的對稱、平移和旋轉現象。

2. 使學生能更清楚的認識平移與旋轉的現象。

教學重難點:

學生能獨立設計出自己想要圖案。

導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案:

課前動手收集一些圖案。

二、學生自主合作製作:

1.說一說

學生把自己課前收集的圖案拿出來,同桌互相說說自己覺得它美麗的地方在哪裡?然後說說這些圖案是如何設計出來的。

2.找一找

學生取出自己的水彩筆,把自己所拿的圖案是由哪個圖形平移或旋轉得到的圈出來。

3.畫一畫

老師可以取出一幅圖片,將其中一幅,對摺撕掉,指名生畫出它的軸對稱圖形。

三、檢測達標

1.剪一剪

學生取出自己的剪刀,剪出自己最喜歡的圖形,通過平移或旋轉繪製出一幅圖案。

四、評比結束本課:

學生把自己設計圖案拿出來,先小組比,選出優秀的圖案,然後教師在評比出優秀的圖案三份。

課後反思:

人教一上數學教案篇2

一、學習目標

(一)學習內容

?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68~69頁的例1、2。“抽屜原理”是一類較為抽象和艱澀的數學問題,對全體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戰性。為此,教材選擇了一些常見的、熟悉的事物作為學習內容,經歷將具體問題“數學化”的過程。

(二)核心能力

經歷將具體問題“數學化”的過程,初步形成模型思想,發展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應用能力。

(三)學習目標

1.理解“鴿巢原理”的基本形式,並能初步運用“鴿巢原理”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或解釋相關的現象。

2.通過操作、觀察、比較、說理等數學活動,經歷鴿巢原理的形成活動,初步形成模型思想,發展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應用能力。

(四)學習重點

瞭解簡單的鴿巢問題,理解“總有”和“至少”的含義。

(五)學習難點

運用“鴿巢原理”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或解釋相關的現象。

(六)配套資源

實施資源:《鴿巢原理》名師教學課件

二、學習設計

(一)課堂設計

1.談話匯入

師:我這裡有一副撲克牌,去掉了兩張王牌,還剩52張,我請一位同學任意抽5張,不要讓我看到你抽的是什麼牌。但是老師卻知道,其中至少有兩張牌是同種花色的,再找一個學生再次證明。

師:看來我兩次都猜對了。謝謝你們。老師為什麼能料事如神呢?到底有什麼祕訣呢?學習完這節課以後大家就知道了。

2.問題探究

(1)呈現問題,引出探究

出示例1:小明說“把4支鉛筆放進3個筆筒裡。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筆筒裡至少放進2支鉛筆”,他說得對嗎?請說明理由。

師:“總有”是什麼意思?“至少”有2支是什麼意思?

學生自由發言。

預設:一定有

不少於兩隻,可能是2支,也可能是多於2支。

就是不能少於2支。

(2)體驗探究,建立模型

師:好的,看來大家已經理解題目的意思了。那麼把4支鉛筆放進3個筆筒裡,可以怎樣放?有幾種不同的擺法?(我們用小棒和紙杯分別表示鉛筆和筆筒)請大家擺擺看,看有什麼發現?

小組活動:學生思考,擺放。

①列舉法

師:大部分同學都擺完了,誰能說說你們是怎麼擺的。能不能邊擺邊給大家說。

預設1:可以在第一個筆筒裡放4支鉛筆,其它兩個空著。

師:這種放法可以記作:(4,0,0),這4支鉛筆一定要放在第一個筆筒裡嗎?

(不一定,也可能放在其它筆筒裡。)

師:對,也可以記作(0,4,0)或者(0,0,4),但是,不管放在哪個筆筒裡,總有一個筆筒裡放進4支鉛筆。還可以怎麼放?

預設2:第一個筆筒裡放3支鉛筆,第二個筆筒裡放1支,第三個筆筒空著。

師:這種放法可以記作(3,1,0)

師:這3支鉛筆一定要放在第一個筆筒裡嗎?

(不一定)

師:但是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筆筒裡放進3支鉛筆。

預設3:還可以在第一個筆筒裡放2支,第二個筆筒裡也放2支,第三個筆筒空著,記作(2,2,0)。

師:這2支鉛筆一定要放在第一個和第二個筆筒裡嗎?還可以怎麼記?

預設:也可能放在第三個筆筒裡,可以記作(2,0,2)、(0,2,2)。

預設4:還可以(2,1,1)

或者(1,1,2)、(1,2,1)

師:還有其它的放法嗎?

(沒有了)

師:在這幾種不同的放法中,裝得最多的那個筆筒裡要麼裝有4支鉛筆,要麼裝有3支,要麼裝有2支,還有裝得更少的情況嗎?(沒有)

師:這幾種放法如果用一句話概括可以怎樣說?

(裝得最多的筆筒裡至少裝2支。)

師:裝得最多的那個筆筒一定是第一個筆筒嗎?

(不一定,哪個筆筒都有可能。)

?設計意圖:在理解題目要求的基礎上,通過操作活動,用畫圖和數的分解來表示上述問題的結果,更直觀。再通過對“總有”“至少”的意思的單獨說明,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鉛筆盒裡至少有2支鉛筆”這句話。】

②假設法

師:剛才我們研究了在所有放法中放得最多的筆筒裡至少放進了幾支鉛筆。怎樣能使這個放得最多的筆筒裡儘可能的少放?

預設:先把鉛筆平均放,然後剩下的再放進其中一個筆筒裡。

師:“平均放”是什麼意思?

預設:先在每個筆筒裡放一支鉛筆,還剩一支鉛筆,再隨便放進一個筆筒裡。

師:為什麼要先平均分?

學生自由發言。

引導小結:因為這樣分,只分一次就能確定總有一個筆筒至少有幾支筆了。

師:好!先平均分,每個筆筒中放1支,餘下1支,不管放在哪個筆筒裡,一定會出現總有一個筆筒裡至少有2支鉛筆。

師:這種思考方法其實是從最不利的情況來考慮,先平均分,每個筆筒裡都放一支,就可以使放得較多的這個筆筒裡的鉛筆儘可能的少。這樣,就能很快得出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筆筒裡至少放進2支鉛筆。我們可以用算式把這種想法表示出來。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通過觀察比較得出“平均分”的方法,將解題經驗上升為理論水平,進一步強化方法、理清思路。】

(3)提升思維,建立模型

①加深感悟

師:如果把5支筆放進4個筆筒裡呢?大家討論討論。

預設:5支鉛筆放在4個筆筒裡,先平均分,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筆筒裡至少有2支鉛筆。

師:把7支筆放進6個筆筒裡呢?還用擺嗎?

學生自由發言。

師:把10支筆放進9個筆筒裡呢?把100支筆放進99個筆筒裡呢?

師:你發現了什麼?

預設:我發現鉛筆的支數比筆筒數多1,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筆筒裡至少有2支鉛筆。

師:你的發現和他一樣嗎?

學生自由發言。

師:你們太了不起了!

師:難道這個規律只有在鉛筆的支數比筆筒數多1的情況下才成立嗎?你認為還有什麼情況?

練一練:

師:我們來看這道題“5只鴿子飛進了3個鴿籠,總有一個鴿籠至少飛進了2只鴿子,為什麼?”

師:說說你的想法。

師:由此看來,只要分的物體比抽屜的數量多,就總有一個抽屜裡至少放進2個物體。這就是最簡單的鴿巢原理。【板書課題】

介紹狄利克雷:

師:鴿巢原理最先是由19世紀的德國數學家狄利克雷提出來應用於解決問題的,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從這麼平凡的事情中發現的規律,就把這個規律用他的名字命名,叫狄利克雷原理,也叫抽屜原理。

②建立模型

出示例2:一位同學學完了“鴿巢原理”後說:把7本書放進3個抽屜裡,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抽屜裡至少有3本書。他說得對嗎?

學生獨立思考、討論後彙報:

師:怎樣用算式表示我們的想法呢?生答,板書如下。

7÷3=2本……1本(2+1=3)

師:如果有10本書會怎麼樣能?會用算式表示嗎?寫下來。

出示:

把10本書放進3個抽屜裡,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抽屜裡至少有幾本書?

10÷3=3本……1本(3+1=4)

師:觀察板書你有什麼發現?

預設:我發現“總有一個抽屜裡至少有2本”,只要用“商+1”就可以得到。

師:那如果把8本書放進3個抽屜裡,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抽屜裡至少有幾本書?請大家算一算。

學生討論,彙報:

8÷3=2……22+1=3

8÷3=2……22+2=4

師:到底是“商+1”還是“商+餘數”呢?誰的結論對呢?在小組裡進行研究、討論。

師:認真觀察,你認為“抽屜裡至少有幾本書”或“鴿籠裡至少有幾隻鴿子”可能與什麼有關?

預設:我認為根“商”有關,只要用“商+1”就可以得到。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是不是這樣(引導學生再觀察幾個算式)啊!果然是隻要用“商+1”就可以了。

引導總結:我們把要分的物體數量看做a,抽屜的個數看做n,如果滿足【a÷n=b……c(c≠0)】,那麼不管怎樣放,總有一個抽屜裡至少放(b+1)本書。這就是抽屜原理的一般形式。

鴿巢原理可以廣泛地運用於生活中,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解決這類問題時要注意把誰看做“抽屜”。

?設計意圖:藉助直觀操作和假設法,將問題轉化為“有餘數的除法”的形式。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抽屜原理”的一般思路,經歷將具體問題“數學化”的過程,初步形成模型思想,發展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應用能力。考查目標1、2】

3.鞏固練習

(1)學習了“鴿巢原理”,我們再回到課前的“撲克牌”遊戲,你現在能解釋一下嗎?(出示課件)學生思考,討論。

(2)第69頁的做一做第1、2題。

4.全課總結

師:通過這節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小結: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研究了鴿巢原理,也叫抽屜原理,解決抽屜原理問題關鍵就是找準物體和抽屜,在一些複雜的題中,還需要我們去製造抽屜。

(三)課時作業

1.一個小組共有13名同學,其中至少有幾名同學同一個月出生?

答案:2名。

解析:把1—12月看作是12個抽屜,13÷12=1…11+1=2【考查目標1、2】

2.希望國小籃球興趣小組的同學中,最大的12歲,最小的6歲,最少從中挑選幾名學生,就一定能找到兩個學生年齡相同。

答案:8名。

解析:從6歲到12歲一共有7個年齡段,即6歲、7歲、8歲、9歲、10歲、11歲、12歲。用7+1=8(名)【考查目標1、2】

第二課時鴿巢原理

中原區汝河新區國小師芳

一、學習目標

(一)學習內容

?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教材第70頁例3。本例是“鴿巢原理”的具體應用,也是運用“鴿巢原理”進行逆向思維的一個典型例子。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把兩種“顏色”看成兩個“抽屜”,“同色”就意味著“同一個抽屜”,這樣就把“摸球問題”轉化為“抽屜問題”。

(二)核心能力

在理解鴿巢原理的基礎上,利用轉化的思想,把新知轉化為鴿巢問題,提高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三)學習目標

1.進一步理解“抽屜原理”,運用“抽屜原理”進行逆向思維,解決實際問題,體會轉化思想。

2.經歷運用“抽屜原理”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觀察猜想,實踐操作的學習方法,提高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四)學習重點

引導學生把具體問題轉化為“抽屜原理”。

(五)學習難點

找出“抽屜”有幾個,再應用“抽屜原理”進行反向推理。

(六)配套資源

實施資源:《鴿巢原理》名師教學課件

二、學習設計

(一)課堂設計

1.情境匯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魔術嗎?今天老師給你們表演一個怎麼樣?看,這是一副撲克牌,去掉兩張王牌,還剩下52張,請同學們任意挑出5張。(讓5名學生抽牌)好,見證奇蹟的時刻到了!你們手裡的牌至少有2張是同花色的。

師:神奇吧!你們想不想表演一個呢?

師:現在老師這裡還是剛才這副牌,請你抽牌,至少抽多少張牌才能保證至少有2張牌的點數相同呢?

在學生抽的基礎上揭示課題。教師:這節課我們學習利用“鴿巢原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板書課題:鴿巢原理)

2.探究新知

(1)學習例3

①猜想

出示例3:盒子裡有同樣大小的紅球和藍球各4個,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個同色的,至少要摸出幾個球?

預設:2個、3個、5個…

②驗證

師:我們的猜想是不是正確呢?我們可以用畫一畫、寫一寫的方法來說明理由,並把驗證的過程進行整理。

可以用表格進行整理,課件出示空白表格:

學生獨立思考填表,小組交流。

全班彙報。

彙報時,指名按猜測的不同情況逐一驗證,說明理由,看看解決這個問題是否有規律可循。

課件彙總,思考:從這裡你能發現什麼?

教師:通過驗證,說說你們得出什麼結論。

小結:盒子裡有同樣大小的紅球和藍球各4個。想要摸出的球一定有2個同色的,最少要摸3個球。

③小結

師:為什麼球的個數一定要比抽屜數多?而且是多1呢?

預設:球有兩種顏色,就是兩個抽屜,從最不利的情況考慮摸2個球都不同色,就必須多摸一個,所以球一定要比抽屜數多1。其實摸4個球、5個球或者更多球,都能保證一定有2個球同色,但問題中要求摸的球數必須“至少”,所以摸3個球就夠了。

師:說得好!運用學過的知識、逆推的方法說明了“只要摸出的球比球的顏色種數至少多1,就能保證有2個球同色”。這一結論是正確的。

板書:只要摸出的球比球的顏色種數至少多1,就能保證有2個球同色。或者說只要物體數比抽屜數至少多1,就能保證有一個抽屜至少放2個物體。

(2)引導學生把具體問題轉化成“抽屜原理”。

師:生活中像這樣的例子很多,我們不能總是猜測或動手試驗,能不能把這道題與前面講的“抽屜原理”聯絡起來思考呢?

思考:①摸球問題與“抽屜原理”有怎樣的聯絡?

②應該把什麼看成“抽屜”?有幾個“抽屜”?要分別放的東西是什麼?

學生討論,彙報結果,教師講評:因為有紅、藍兩種顏色的球,可以把兩種“顏色”看成兩個“抽屜”,“同色”就意味著“同一個抽屜”。這樣把“摸球問題”轉化成“抽屜問題”,即“只要分的物體比抽屜多1,就能保證有一個抽屜至少有2個同色球”。

從最特殊的情況想起,假設兩種顏色的球各拿了1個,也就是在兩個抽屜裡各拿了1個球,不管從哪個抽屜裡再拿1個球,都有2個球是同色的。假設至少摸a個球,即a÷2=1……b,當b=1時,a就最小。所以一次至少應拿出1×2+1=3個球,就能保證有2個球同色。

結論:要保證摸出的球有兩個同色,摸出的球數至少要比抽屜數多1。

3.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70頁“做一做”第1題。

(2)完成教材第70頁“做一做”第2題。

4.課堂總結

師: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知識?談談你的收穫和體驗。

(三)課時作業

1.有黑色、白色、藍色、紅色手套各10只(不分左、右手),至少要拿出多少隻(拿的時候不看顏色),才能在拿出的手套中,一定有兩隻不同顏色的手套?

答案:5只。

解析:4個顏色相當於4個抽屜,保證一定有兩隻不同的顏色,相當於分的物體個數比抽屜多1。【考查目標1、2】

2.一個魚缸裡有很多條魚,共有5個品種。至少撈出多少條魚,才能保證有4條魚的品種相同?

答案:16條。

解析:5個品種相當於5個抽屜,保證有4條魚品種相同,所放物品的個數是:5×3+1=16。【考查目標1、2】

人教一上數學教案篇3

教學內容:

例5體現了找規律對解決問題的重要性。這裡的規律的一般化表述是:以平面上幾個點為端點,可以連多少條線段。這種以幾何形態顯現的問題,便於學生動手操作,通過畫圖,由簡到繁,發現規律。解決這類問題的常用策略是,由最簡單的情況入手,找出規律,以簡馭繁。這也是數學問題解決比較常用的策略之一。

例6以選送節目為題材,討論怎樣分兩步找出組合數,再求選送方案的總數。這裡滲透了作為排列組合基礎之一的乘法原理。

例7是一個比較複雜的邏輯推理問題,藉助列表,則比較容易逐步縮小範圍,找到答案。這裡滲透了邏輯推理的常用方法排除法。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觀察、探索,使學生掌握數線段的方法。

2.滲透化難為易的數學思想方法,能運用一定規律解決較複雜的數學問題。

3.培養學生歸納推理探索規律的能力。

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髮現規律,找到數線段的方法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指導:

1.出示例5前,可以先讓學生說說幾年來每一學期的數學廣角學了些什麼。 探索例5時,應當先讓學生理解問題。可以通過讀題、說題意,使學生明白每兩點之間都能連一條線段。然後讓學生自己動手在紙上畫畫、試試,再來討論有沒有什麼好方法

2.探究例6時,可以直接給出題目,由學生自己嘗試,也可以將例題分解,讓學生先回答

3.探究例7時,必須先讓學生仔細讀題,理解題意。

教學過程:

一、複習回顧,遊戲設疑,激趣匯入。

1.師:同學們,課前我們來做一個遊戲吧,請你們拿出紙和筆在紙上任意點上8個點,並將它們每兩點連成一條線,再數一數,看看連成了多少條線段。(課件出現下圖,之後學生操作)

2.師:同學們,有結果了嗎?(學生表示:太亂了,都數昏了)大家彆著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用數學的思考方法去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

新知學習

二、逐層探究,發現規律。

1.從簡到繁,動態演示,經歷連線過程。

人教一上數學教案篇4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第十二冊第36~37頁例4、例5及做一做,練習八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1、理解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並會正確地計算出圓柱的體積。

2、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並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引導學生探索和解決問題,體驗轉化及極限的思想方法。

教學重點:圓柱體體積的計算.

教學難點:理解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多媒體課件、圓柱形容器、水、橡皮泥。

教學過程:

一、激凝匯入

師: 大家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我們要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可前兩天,老師家的水龍頭出了問題,你們看,一刻鐘就滴了這麼多水。(出示裝有水的圓柱容器。)

(1)啟發思考:容器裡面的水形成了什麼形狀?(圓柱)你能知道這些水的體積嗎?你能想什麼辦法知道它的體積?

(2)生回答。

2、出示橡皮泥捏成的圓柱體。

那你有辦法求出這個圓柱體橡皮泥的體積嗎?

生(熱情的):老師將它捏成長方體或正方體就可以了!

3、創設問題情境。

師小結:這麼說同學們都有辦法將一些圓柱形的物體轉化為長方形或正方體來求它們的體積,大家真了不起!那如果我們要求某些建築如(出示課件:人民大會堂東門前的門柱和壓路機大前輪)雄偉的人民大會堂東門前的一個圓柱形門柱的體積,或者求壓路機圓柱形大前輪的體積,還能用剛才同學們想出來的辦法嗎?(不能)

那怎麼辦?

學生試說出自己的辦法。

師:看起來前面這些方法雖然可行,但有一定的侷限性,我們必須找到一個解決任意圓柱體積的方法才行,是不是?今天,就讓我們來共同研究解決任意圓柱體積的方法。(板書課題:圓柱的體積)

二、經歷體驗、探究新知

1、推導圓柱的體積公式。

師:你們打算怎麼去研究圓柱的體積?

小組同學討論研究的方法。

2、學生動手操作感知

(1)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操作體驗。(操作學具,進行拼組)。

(2)學生小組彙報交流:

近似長方體的體積等於圓柱的體積;近似長方體的底面積等於圓柱的底面積;近似長方體的高就是圓柱的高。根據長方體的體積等於底面積乘高,得出圓柱體的體積也等於底面積乘高。。。。。。

(3)想像:如果把圓柱像這樣等分成32份、64、128份後再拼起來,會怎麼樣?有怎樣的變化趨勢?分成無數份呢?(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拼起來的近似長方體的長越近似於直線,這樣整個圖形越近似於長方體。如果照這樣分成無限多份,拼出的圖形就是長方體)

3、教師課件演示圓柱轉化成長方體的過程。

4、師生共同推匯出圓柱的體積公式:

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圓柱的體積=底圓柱面積高

v = sh

5、鞏固公式

①v、s、h各表示什麼?

②知道哪些條件就可以求圓柱的體積?

а、知道底面積和高可以直接用公式計算圓柱的體積;

b、知道底面半徑和高,可以先計算出底面積,再計算體積;

c、知道底面直徑和高,要先算出半徑,再算出底面積,最後才能計算出圓柱的體積。

學生回答後師板書。

6、教學例4、例5。

課件分別出示例4、例5,讓學生找出題中的條件和問題,然後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三、實踐練習

1、出示課件:人民大會堂東門前的門柱和壓路機大前輪的有關資料求出它的體積。

2、拓展延伸:同學們到工廠參加社會實踐。工人師傅拿出一塊長、寬、高分別是6釐米、5釐米、4釐米的長方體,問:同學們,現在我們要把這塊木料加工成一個體積最大的圓柱體,你們想一想,圓柱的底面直徑和高應是多少?小林想了想說:我知道了。

同學們,你們知道小林是怎樣想的嗎?

四、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熟悉應用題的數量關係,能夠掌握用算術、方程法解答兩步計算的分數小數應用題。

2、提高學生分析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3、滲透對應思想。

教學重點

掌握數量關係,明確解題思路。

教學難點

會分析數量間的等量關係。

教學準備

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看句子列算式。

2、複習數量關係。

(1)行程問題中的三量關係式是什麼?

(2)相遇問題與行程問題三量關係有什麼區別?是什麼?

投影出示:速度和×相遇時間=合走路程

合走路程÷速度和=相遇時間

合走路程÷相遇時間=速度和

(3)它們同類量之間有什麼關係?

合走路程=甲走的路程+乙走路程

速度和=甲的速度+乙的速度

(二)匯入新課

這些數量關係以前學過,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今天我們就來應用這些數量關係解決分數、小數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板書課題)

(三)講授新課

例1 兩地相距13千米,甲乙二人從兩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經

1、讀題,說出已知、未知條件分別是什麼?

2、分析:

(1)這是什麼型別的題?和我們以前學過的相遇問題有什麼區別?

(相遇問題,相遇時間給的是分數。)

(相遇時間,甲乙二人都行了這麼長時間。)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數不可能都是整數,那就要用分數、小數來表示。這樣的問題你們會解決嗎?

(3)請同學們自己選擇方法做這道題。

(4)投影反饋各種不同做法,講算理。

說每步的算理。

解③ 設乙每小時行x千米。

為什麼這樣列方程,根據是什麼?

(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總路程)

解④ 設(略)

列方程根據是:速度和×相遇時間=距離。

(5)對比用方程解答和用算術方法解答從解題思路上有什麼不同?

(算術法是根據已知量,運用關係式,求出未知量;方程法是根據關係式確定等量關係,讓未知數x參加運算。)

(6)小結:解答應用題時,首先明確數量之間的關係,靈活運用,選擇多角度思考,用不同方法解答。

(1)讀題分析:

這道題是一道什麼樣的應用題?

分數應用題的解題步驟是什麼?

(一、認真審題;二、分析重點句;三、確定單位“1”;四、準確畫圖;五、列式計算。)

(2)根據解題步驟同桌討論後,說出解題思路。(重點句是“兩週正好

共修的總和。)

(3)同學們自己畫圖,列式。(一生板演)

解①設這段公路長x米。

等號左邊和等號右邊各表示什麼?

為什麼這樣列式?

以先求兩週共修的,然後再求這段公路全長多少千米。)

(4)兩種解法的思路有什麼不同?

(方程法設全長單位”1“為x,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來列等量關係

出單位”1“。)

(5)例2與以前學的簡單分數應用題的區別是什麼?

(簡單分數應用題是直接給出相對應的量率;而今天學的是運用對應思想,間接地求出相對應的量率。)

以上兩個例題的學習使我們明白,在整數應用題時所學的數量關係,在小數、分數中照樣可以應用,思路相同。

(三)鞏固練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分析分數應用題的方法,會分析關係句,找準單位“1”。

2、使學生弄清題中的數量關係,掌握解題思路,正確列式解答。

3、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知識遷移的能力。

4、培養學生良好的審題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會分析數量關係,掌握解題思路,正確解答。

2、找準單位“1”;根據問題需要的條件,把間接條件轉化為直接條件。

教學過程

導語:前邊我們已經學過了簡單的分數應用題,今天繼續學習分數應用題。(板書課題:分數乘法應用題)

(一)複習鋪墊

1、說圖意填空。(投影)

問:誰是單位“1”?

2、說圖意回答問題。(投影)

問:①誰和誰比,誰是單位“1”?

3、準備題:

(做在練習本上,畫圖列式計算,一個學生到黑板板演。)

教師訂正講評。

提問:①誰是單位“1”?

③要求用去多少噸就是求什麼?

少。)

④根據什麼用乘法計算?

(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師:如果把問改成“還剩多少噸”應該怎樣計算呢?這就是今天要研究的稍複雜的分數應用題。(在課題板書前加上“稍複雜的”。)

(二)學習新課

1、學習例4。

(1)讀題找出條件和問題,並問:問題變了,現在“?”應畫在哪?(線上段圖中把“?”號移動。)

(2)分析數量關係。(同桌互相說。)

提問:單位“1”變了嗎?單位“1”是誰?

請同學們認真觀察線段圖,再根據剛才複習的有關知識討論這道題如何解答,試著做一做。

學生彙報結果,讓學生說解題思路,老師一邊把圖補充完整。

=2500-1500

=1000(噸)

答:還剩1000噸。

生:把原有煤的總數看作單位“1”,先求出用去多少噸,就可以求出還剩多少噸。

師追問:求用去多少噸你是怎麼想的?

答:還剩1000噸。

生:把原有煤的總數看作單位“1”,欲求剩下多少噸,就要先求

(3)引導學生比較:這兩種解法在思路上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兩種解法都是經過兩步計算。

不同點:第一種解法是先求出用去了多少噸,再用總噸數減去用去的噸數,得到的就是剩下多少噸。

第二種解法是先求出剩下的佔總噸數的幾分之幾,再求剩下的是多少噸。

(4)練習“做一做”(1):

昆蟲標本有多少件?

(做完讓學生說解題思路、投影訂正。)

2、學習例5。

六月份捕魚多少噸?

(1)讀題找出條件、問題。

(2)師生合作畫出線段圖,並分析數量關係。(讓學生說畫圖過程)

問:①誰和誰比,誰是單位“1”?

(3)列式解答。

師:請同學們認真觀察線段圖,分析數量關係。小組討論如何解答,並考慮可用幾種方法解答。

學生彙報結果。(老師板書列式)

答:六月份捕魚3000噸。

師追問:你是怎麼想的?

生:要想求六月份捕魚多少噸,就得先求出六月份比五月份多捕魚多少噸。

師再追問:怎樣求六月份比五月份多捕的噸數?

捕的噸數。

答:六月份捕魚3000噸。

師追問:怎麼想的?

生:把五月份的噸數看作單位“1”,先求出六月份捕的相當於五月份捕的幾分之幾,就可以求出六月份捕魚多少噸。

師問:這兩種解法有什麼聯絡和區別?

(聯絡:兩種解法都利用了分數乘法的意義求已知數的幾分之幾。區別:解題思路不同。)

(4)練習“做一做”(2)。

答。

(三)鞏固練習

1、補充問題並列式解答。(複合投影片)

________?

2、選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 )裡。

包?列式是

a.乙隊修了多少米?

b.乙隊比甲隊多修多少米?

c.甲隊比乙隊多修多少米?

d.乙隊比甲隊少修多少米?

(3)根據條件和問題列出算式。

已知一袋大米重40千克。

(四)課堂總結

人教一上數學教案篇5

教學內容:

書第50——51頁,體積單位的換算,想一想、試一試第1、2題,練一練第1、2、3、4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探究、推導,使學生知道: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2.過程與方法:能夠正確進行單位間的換算。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與人合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知道常用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並能正確運用。

教學難點:

體積單位與長度單位、面積單位的聯絡與區別。

教學準備:

稜長為1分米的正方體盒子和稜長為1釐米的小正方體若干個。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1.填空:30釐米=( )分米 5米=( )釐米

2平方米=( )平方分米 45平方釐米=( )平方分米

師:常用的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常用的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2.計算:

(1)一個長方體盒子,長5分米,寬4分米,高3分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2)一個長方體水池,它的底面積是30平方米,高是2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二、探究新知

1.質疑:猜測一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可能是多少?

可以用什麼方法驗證你的猜想?

2.師:我們是怎樣推匯出常用的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的?

3.探索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間的進率

(1)說一說:你準備怎樣利用學具來操作。

(2)四人小組活動。

(3)抽生完整表述操作過程:1排擺10個,每層正好擺10排,也就是說,每層可以擺100個。高是1分米=10釐米,盒子裡正好擺10層。

(4)師:如果用分米作單位,大正方體的體積是多少?

如果改用釐米作單位呢?

(5)師:由此你能得出什麼結論?

據學生回答板書:1分米3=1000釐米3

師:1立方分米等於多少升?1立方厘米等於多少毫升?

你還能想到什麼?

據學生回答板書:1升=1000毫升

4.探索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間的進率

(1)師:關於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間的進率,你有什麼想法?

(2)四人小組交流。

(3)抽生彙報,師注重引導學生表述準確、完整:體積為1米3的正方體,它的稜長為1米;也可看成是稜長為10分米的正方體,它的體積是10×10×10=1000分米3,1米3 =1000分米3,1 m3 = 1000dm3。

三、新課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作業設計:

1.書第50頁試一試第1題,獨立完成。

2.書第51頁試一試第2題,獨立完成,引導學生比較。

3.書第51頁練一練第1題,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4.書第51頁練一練第2題

通過計算第三種包裝比較合算。如果學生有其他的比較方式,只要合理,教師應給予肯定和鼓勵。

5.書第51頁練一練第3題

先讓學生聯絡生活經驗,對電視機包裝箱上“60×50×40”這個資料資訊進行解釋,然後再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並計算。體積是60×50×40=120000(立方厘米),也可以換算成120立方分米。

6.書第51頁練一練第3題

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說說是怎麼想的,實際上就是求1.5米高的水的體積。50×20×1.5=1500(立方米)

板書設計:

體積單位的換算

30釐米=( )分米 5米=( )釐米

2平方米=( )平方分米 45平方釐米=( )平方分米

1分米3=1000釐米3 1米3=1000 分米3

1升=1000毫升 1m3=1000 dm3

人教一上數學教案篇6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掌握斜二測畫法畫水平設定的平面圖形的直觀圖。

(2)採用對比的方法瞭解在平行投影下畫空間圖形與在中心投影下畫空間圖形兩種方法的各自特點。

2.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觀察和類比,利用斜二測畫法畫出空間幾何體的直觀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提高空間想象力與直觀感受。

(2)體會對比在學習中的作用。

(3)感受幾何作圖在生產活動中的應用。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難點:用斜二測畫法畫空間幾何值的直觀圖。

三、學法與教學用具

1.學法:學生通過作圖感受圖形直觀感,並自然採用斜二測畫法畫空間幾何體的過程。

2.教學用具:三角板、圓規

四、教學思路

(一)創設情景,揭示課題

1.我們都學過畫畫,這節課我們畫一物體:圓柱

把實物圓柱放在講臺上讓學生畫。

2.學生畫完後展示自己的結果並與同學交流,比較誰畫的效果更好,思考怎樣才能畫好物體的直觀圖呢?這是我們這節主要學習的內容。

(二)研探新知

1.例1,用斜二測畫法畫水平放置的正六邊形的直觀圖,由學生閱讀理解,並思考斜二測畫法的關鍵步驟,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教師及時給予點評。

畫水平放置的多邊形的直觀圖的關鍵是確定多邊形頂點的位置,因為多邊形頂點的位置一旦確定,依次連結這些頂點就可畫出多邊形來,因此平面多邊形水平放置時,直觀圖的畫法可以歸結為確定點的位置的畫法。強調斜二測畫法的步驟。

練習反饋

根據斜二測畫法,畫出水平放置的正五邊形的直觀圖,讓學生獨立完成後,教師檢查。

2.例2,用斜二測畫法畫水平放置的圓的直觀圖

教師引導學生與例1進行比較,與畫水平放置的多邊形的直觀圖一樣,畫水平放置的圓的直觀圖,也是要先畫出一些有代表性的點,由於不能像多邊那樣直接以頂點為代表點,因此需要自己構造出一些點。

教師組織學生思考、討論和交流,如何構造出需要的一些點,與學生共同完成例2並詳細板書畫法。

3.探求空間幾何體的直觀圖的畫法

(1)例3,用斜二測畫法畫長、寬、高分別是4cm、3cm、2cm的長方體abcd-a’b’c’d’的直觀圖。

教師引導學生完成,要注意對每一步驟提出嚴格要求,讓學生按部就班地畫好每一步,不能敷衍了事。

(2)投影出示幾何體的三檢視、課本p15圖1.2-9,請說出三視圖表示的幾何體?並用斜二測畫法畫出它的直觀圖。教師組織學生思考,討論和交流完成,教師巡視幫不懂的同學解疑,引導學生正確把握圖形尺寸大小之間的關係。

4.平行投影與中心投影

投影出示課本p17圖1.2-12,讓學生觀察比較概括在平行投影下畫空間圖形與在中心投影下畫空間圖形的各自特點。

5.鞏固練習,課本p16練習1(1),2,3,4

三、歸納整理

學生回顧斜二測畫法的關鍵與步驟

四、作業

1.書畫作業,課本p17練習第5題

2.課外思考課本p16,探究(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