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2023資訊科技教學反思6篇 重要性之始終:探究2023年資訊科技教學的反思和未來發展

隨著資訊科技的高速發展,教育領域也逐漸被影響和改變。但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是否真正掌握並善用資訊科技呢?本文將對2023年資訊科技教學進行反思,探討如何更好地應用資訊科技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

2023資訊科技教學反思6篇 重要性之始終:探究2023年資訊科技教學的反思和未來發展

第1篇

1、“任務”設計時要注意學生特點、知識接受能力的差異。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甚至同一年齡段的學生,他們接受知識的能力往往會有很大的差異。教師進行“任務”設計時,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充分考慮學生現有的文化知識、認知能力、年齡、興趣等特點,遵循由淺入深、由表及裡、循序漸進等原則。對於新內容或一些有難度的“任務”,教師最好能事先演示或給出清晰、詳盡的操作步驟,便於學生自主學習。實踐證明,學生在完成一個與他們的實際生活與學習密切相關而且比較有趣的“任務”時,他們會非常專心致志,樂此不疲。

例如,七年級在學習“輸入文章”的內容時,可以先給學生布置一個任務“輸入一篇自己的短文並儲存起來”,這個任務包含“輸入”和“儲存”兩步操作,並強調“自己的短文”,體現了與學生的關係和文章的“短”,主要考慮不要讓學生把大量的上課時間花在輸入文字上。

2、“任務”設計要注意分散重點、難點。掌握資訊科技知識和技能是一個逐步積累的過程。“任務”設計時要考慮“任務”的大小、知識點的含量、前後的聯絡等多方面的因素。一般說來,每個“任務”中涉及的知識點不宜過多,最好不要有兩個以上的重點、難點,過多會增加學生學習的難度;“任務”的規模宜小不宜大,規模過大,會偏離“任務驅動”的本意;前後“任務”之間能有一定的聯絡是比較理想的,但不要強求,否則也會加大難度。任務是手段,便於學生學習、掌握有關的知識、思想和方法才是“任務驅動”的目的。一般不提倡設計一個統領全域性的“任務”,而是要注意由點到面,逐步介紹各知識點。一開始先讓學生有所瞭解,經過一段時間的熟悉以及相關知識的積累後,再深入理解,然後適時地加以概括和總結。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認識、運用有一個逐步深入的“螺旋式”上升過程。

例如,學習“儲存檔案”的內容時,一開始可以讓學生把輸入的文章儲存到計算機預設的資料夾中(操作較為簡單,不會難倒學生),這時不必過早引入“資料夾”的概念,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後,再介紹“資料夾”的概念及操作,這時就可以讓學生建立自己的“資料夾”,並把檔案儲存到自己的“資料夾”中了。

3、以“佈置任務”的方式引入有關概念,展開教學內容。在傳統教法中,引入有關概念時,往往是按“提出概念→解釋概念→舉例說明”的順序。大家都知道,感性經驗在知識的形成過程中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因此,在資訊科技課教學中引入新概念、新知識時,應以學生的認知規律為依據,以“佈置任務→介紹完成任務的方法→歸納結論”的順序引入有關概念,展開教學內容。學生在完成“任務”的操作過程中,觀察到了現象,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再來分析、介紹完成任務的方法,最後適時地加以總結,概括出其規律性的知識,實現從現象到本質,由感性到理性的過渡。

例如,在學習儲存容量的單位時,不要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是給他們佈置一個“檢視檔案大小、磁碟容量大小”的任務,學生在完成了該任務後,就會對容量單位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這時,教師再引導學生總結規律,歸納出結論,讓學生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

4、盡力體現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策略。傳統教學模式的主體是教師,教學時往往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被動地接受學習,這非常不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指導下的“任務驅動”教學法,要求師生改變傳統的觀念和角色。學生在學習中起主導作用,教師在教學中起組織、引導、促進、控制、諮詢的作用。強調學生的主體性,要求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學生被看作知識建構過程的積極參與者,學習的許多目標和任務都要學生主動、有目的地獲取學習材料來實現。在資訊科技課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用不同的方法完成活動“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知識、思維、技能和情感得到鍛鍊和薰陶。因此,教師進行“任務”設計時,要以“學生為中心”,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

2023資訊科技教學反思6篇 重要性之始終:探究2023年資訊科技教學的反思和未來發展 第2張

第2篇

本學期,資訊科技教學內容是基於vb語言的演算法與程式設計,通過bbs和其他渠道對學生的調查發現了以下問題:部分學生覺得課程較悶、內容不吸引人、教師講解不夠生動、內容太難聽不懂、講解較多,應多給一些練習時間等。

vb程式設計的教學內容是學生對這門課程提不起興趣的主要原因。不論是大學還是中學,所有講程式的老師都要面對這個問題。學生對程式設計感興趣,才會對課堂感興趣,因為資訊科技並不參加大學聯考會考,學生對這個學科的認識比較膚淺,因此有些同學也提出了這個問題:我為什麼要學習vb,對我到底有什麼作用?我能用vb做什麼?這些問題我還真不好回答他們。vb是一種程式語言,可以使用vb編制程式解決各類實際的問題;還可以通過vb體驗程式解決問題和人工解決問題的不同;vb就像是一把鑰匙,用它可以撬開同學們對軟體製作認識的大門,讓學生基本瞭解網路應用程式和資料庫系統的開發原理。資訊社會,資訊科技高速發展,將來還會更快,同學們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生活,最少要知道推動這個社會前進的東西——軟硬體是如何發展的?我國在軟硬體的製作方面的高階人才緊缺,或許將來你就會成為其中一員!

以後我會在內容上加以改善,也作為一種德育滲透,融入一些國內外程式設計界的新聞,以及一些實用的、有意思的vb程式。

本身我就不是一個很生動的人,如果要我在上課的時候像個小孩子一樣開玩笑,可能我很難做到,課堂就是課堂,可以開放點,可以不用那麼拘謹,但是絕不能“放羊”一樣,講完了就讓學生玩、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以後我會微笑上課,多和學生交流,減少學生對老師的敬畏感,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只有這樣,學生才不會覺得這個老師太“嚴肅”,也方便上課時大家更好的溝通。

以前控制的上課時間大概是20—25分鐘,學生練習15—20分鐘,資訊科技課堂,更加註重學生的練,但是教材上的內容太難,也會導致教師多講,甚至多講也講不清楚。因為這個問題並不是在這短短的20分鐘就能解決的。

以後我會,儘量精簡課本知識,挑一些簡單又容易理解的例子進行演示,少說廢話,直達主題。學生練習也要從簡單到複雜,逐層深入,分層練習。主要採取引導的形式,將知識貫徹到實際的操作中讓學生在練習中自我總結,理解。預計【引入+知識引導+學法指導】的時間和不超過15分鐘,將25分鐘以上的時間交給學生練習、協作、反饋、評價。

第3篇

一學期即將結束,回顧這一學期,我從事七年級資訊科技教學工作,由於初次帶中學,所以教學工作上不敢怠慢,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我,進取向老教師請教,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景,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立足此刻,放眼未來,為使今後的工作取得更大的提高,現對本學期教學工作作出總結。

本學期我擔任七年級資訊科技教學工作。現階段資訊科技課的教學目標主要培養學生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能,著眼於使學生掌握資訊科學、資訊科技的基本知識,注重培養學生資訊採集、加工、釋出等資訊處理的基本技能,促進和提高學生主動利用資訊科技和資訊資源解決實際問題的本事,並用於學習和生活,當然最重要的還在於會考的資訊科技會考,完成相關的教學任務及教學要求。本學期教學資料包括資訊科技基礎、辦公軟體的操作。

參加學校組織的政治學習,提高自我的政治素質和理論素養,注重自我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平時參加教研活動,在工作之餘,學習與農遠工作和資訊科技教學及計算機維護的相關知識,努力提高個人的業務水平,為資訊科技教學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備課對於每門課程的教學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環節,資訊科技學科教學也不例外。在備課的過程中,我首先對所要教授的知識進行全面的研究、歸納、總結,並根據教授物件的不一樣特點找到教授的最佳方法與方式。在此基礎上將所備資料在計算機上進行逐一推敲、驗證、演練,以使一些空洞的知識具有可操作性;同時,還將每個知識點構造成一個操作性例項,經過對例項的演練讓學生對知識點產生準確、完整的認識,由此得出相關的結論。從而做到對人、書、機三者進行有機結合的備課,備課不只是在教案本上備課,而是把工作重點放在電子備課上。

根據資訊科技學科的基本特點,我在教學過程中當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即在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主教學模式下進一步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因為計算機課程操作性強、更新速度快、創造性強的特點都要求我們必須強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學生僅有經過自主地學習,才能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自我的操作水平,跟上知識的發展更新並進一步發揮自我的創造力。如果單純地依靠教師教授,他們所掌握的知識將總是有限的。

在教學中,學生所使用的教材能夠貼近實際,貼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身心發展特點,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結合教材的特點,因人而異地設計適合於學生參加的各種興趣活動,並在活動中加強的教育的示範與引導,加強對學困生的個別指導,使學生能夠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並在教學中,注意知識的拓展和延伸,使一部分學習知識比較快、技能掌握比較好的學生能夠利用空餘時間進行一些自主學習,到達提高的目的。

資訊科技課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這就要求我們在講課時儘可能地把一些操作步驟演示給學生看。這樣比單純地告訴學生步驟,再讓他們去練效果更好。因為在教師演示時,同學們不僅僅看到了整個過程,還看到了結果,這比紙上談兵要有效的多。在這方面,我充分利用了多媒體教學軟體,上課時,教師在教師機上演示,學生經過網路在自我的螢幕上觀看,對教師的操作過程和結果看得一清二楚,大大提高了講課效率。同時注重了學生本事的培養,主要是能讓學生做的就讓學生做,包括演示操作儘量讓學生來做,同時許多操作都採用讓學生先練習,再歸納,後總結的步驟來。

正所謂“百看不如一練”,學生親自動手練習要比聽、看有效得多。教師經過對知識的講解、演示,只能使學生把一個模糊的概念轉化為其思維體系中一個模糊的認識,而能不能將這個認識清晰化,關鍵的一步就是能否讓學生去動手、去實踐,在實踐中把握真知,在實踐中創造成果。所以,在課堂上我加大上機時間在教學時間中的比重,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練習,把模糊的認識清晰化;並能有進一步的提高和創造。

資訊科技課,不僅僅是讓學生學會幾種操作,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一種思想、一種意識。在資訊科技課堂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景採用不一樣的教學方法,從實際做起,注重落實,注意細節,使學生能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學到更多的知識。一學期來,我堅持不懈地努力,認認真真的工作,學生的操作水平也有了解必須的提升。我將繼續努力讓我的課堂更有生色!

第4篇

回顧五年來,新課改引領我們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以學生為本的教學與成長,感受頗多。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學生喜歡資訊科技課,但這種喜歡往往表此刻愛玩遊戲,或者上網聊天、看flash動畫。而對一些基本的知識、技能卻不願認真地學習。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匯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關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在知識教學的同時,關注過程方法和情感的體驗,從而實現教學目的。

例如,學生學習指法是十分枯燥的,如果教師一開始直接講解手指的擺放要求和指法要點,學生不但學的很累,並且很不願學。我在教學中採取遊戲引入的方法,當學生玩遊戲覺得有困難的時候再講解指法練習,學生就學得就很認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學生們再玩這個遊戲時就感到簡便自如了,此刻高一年級學生的英文速度都在50個每分鐘以上,大部分到達100個左右每分鐘,個別同學到達200多個每分鐘,同學們基本上個個學會了盲打。

在講授基礎知識時,利用計算機、大螢幕、投影機進行重難點的講解、示範演示。我在課前精心製作的powerpoint幻燈片、flash動畫等課件,配以優美的音響效果,學生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到教學上來,能夠把精力放在課堂教學的現場發揮之中,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獲得更多的技能。

在資訊科技課的教學中應根據其特點,針對一些計算機術語、理論性概念有針對性地講解,做到突出重點、抓住關艦形象具體,然後讓學生經過很多的操作來驗證所學的知識,熟練的掌握操作計算機的基本技能,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教師應加強巡視、輔導,及時發現問題,例如,在學習鍵盤一課時,我提問空格鍵、換檔鍵和backspace鍵有什麼特徵?讓學生討論。經過討論讓學生明白空格鍵上沒有任何一個字元,其主要作用是輸入空格。而換檔鍵上有向上的箭頭,其主要作用是來輸入上檔字母。backspace鍵有向左的箭頭,其作用是刪除游標前面的字母,相當於橡皮擦的功能,這樣由淺入深、變抽象為直觀,讓學生對其印象深刻,利於記憶。

學生喜歡上資訊科技課。教師應當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在實踐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高中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必須的閱讀本事。能夠自我探索一些工具及軟體的使用方法,一般情景下采勸提出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即學生在使用一些工具時,一開始教師就故意留一些在操作過程中要用到的工具不講解,而學生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又要用到,讓學生帶著問題自我去閱讀教材,然後教師再加以引導,最終解決實際操作問題,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學生逐漸會構成發現問題並獨立解決問題的本事。

如在photoshop教學時,教師先讓學生自主學習。有的學生討論、嘗試,有的學生在看書尋找,同學之間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幫忙起來。最終讓學生互相交流,教師進行適時的點撥,學生很容易就瞭解了視窗的基本組成,及工具欄中的各工具的功能。

總之,要上好資訊科技這門課程,只要我們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處處留心,時時注意,必須使用易於學生理解的語言和教學方法,讓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趣味、生動,使我們的學生能在簡便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他們駕馭計算機的本事,為他們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矗

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尊重學生的人格,欣賞學生是教師必做的功課。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差異,在這個時候我總是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每一個學生,看到他們的閃光之處,然後加以讚賞的同時指出不足;注重發揮小教師的作用,並及時鼓勵同學們只要肯下功夫,每個人都有可能變成電腦高手。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我儘量營造民主、和諧的氛圍,這樣不但能真正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處於少年期的孩子活潑好動,充滿自信但缺乏耐心。在一節課的時間內,總要求他們安安靜靜、規規矩矩地按照教師的要求做是很困難的。那麼,如何堅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呢,我認為首先要研究教材,精選資料,對容易的知識點的講解可粗略一些,讓學生自學;對難度較大的資料要想辦法化難為易,其次,要讓學生多動手。學生對動手操作十分感興趣。試想,一堂課只講理論不讓學生動手,他們的注意力何以集中?所以,精講多練、合理安排時間,難易結合的任務驅動,能到達較好的教學效果。要求所有學生都要完成基本任務,另外佈置附加任務,讓基礎好的學生去完成,這樣的分層讓本事強的學生可有更多的練習機會以獲取更多的知識技能。

資訊科技課一般採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開始先由教師確定學習任務,然後教師講解、演示。我認為應給孩子們展示的機會。讓孩子上臺面向全體同學操作不僅僅能鍛練自我的水平,並且也供給了一個讓學生和學生交流的平臺。這是我在學習新課標之後思考的問題,多一種方法,多一些嘗試能夠多幾個方位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和熱情投入到學習中來。

例如我在講授圖形的變化這一資料時,就是讓學生帶著問題自主學習。首先開啟photoshop程式,每個同學匯入一條魚的gif圖片,之後,我開始變魔術,演示魚媽媽的水平翻轉變化,然後同學們探究魚媽媽的其他魔術變法。魚媽媽如何長大或縮小、魚媽媽怎樣轉彎……學生們在問題的引導下認真地自主學習,體驗發現的歡樂,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在學習中得以體現。

最終,我請學生幫忙魚媽媽找到一群魚孩子創作作品。學生練習時,我要求越有創意越好。

學生展示作品以後,組織學生自我品評。如何評價作品、如何應對別人的評價都是教師需要引導和關注的。

課堂上,學生唱主角,我也深入學生中間,互相討論,平等對話,一齊探究。請學生到教師機上演示,鼓勵能者為師,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興致盎然,湧現出很多有創意的作品。

教育本身就是不完美的藝術,整節課看來,任務密度偏大,個別同學只完成了匯入和變形。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儘量避免留下遺憾。

我認為,現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使學生變被動型學習為主動型學習,讓他們在真實的環境中學習並理解挑戰性的學習任務。教師的主角逐漸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成設計者、指導者、組織者、幫忙者、學習資源管理者及研究者。這在給教師提出全新的挑戰的同時,也為教師供給了廣闊的創造空間。我認為,資訊科技課上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根據資訊科技課的特點,遵循從知識到技能、從技能到知識的認知規律:自學→掌握知識;動手→培養技能;應用→將知識與技能緊密結合並互相轉化。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感悟知識,發現知識,構成技能。畢竟,未經必然王國的跋涉與歷練,哪有自由王國的馳騁與翱翔?

其次,從學生的經驗出發,選用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完成趣味的學習任務,採取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堅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的發現需要和創造的成就感,尊重學生學習的獨特體驗,放手讓學生學,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然後,教學不能侷限於一節課,侷限於一時,必須著眼於學生的長遠發展,以更高、更長遠的眼光來處理教材,實現課程的拓展延伸。

第5篇

資訊科技是一門實踐性強、發展迅速的新課程。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我發現孩子們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初步掌握計算機操作的基本知識,在挑戰困難、增強自信和創造力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和喜悅。

在中、低年級,學生處於學習計算機知識的初始狀態,對有趣的知識更加敏感。因此,根據這一階段的年齡心理特點,計算機課程以指法練習為主,應用輔助教學軟體和教育遊戲為主,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這樣既符合兒童的認知結構,又便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更重要的是,它使學生處於愉快的學習狀態,便於理解老師教的新事物,便於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自我發展的能力。為此,我向前面的教授提到了教科書中最簡單的材料計算機繪圖。除了新的教學,我還教學生玩教育教學遊戲,如“掃雷”和“卡片”,以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計算機操作課上,我通過學校的多媒體顯示系統,製作了學生電腦作品的幻燈片,這些作品必須以計算機為基礎,並在教學樓一樓的電視螢幕上播放優美的音樂。學生們立刻沸騰起來,舉手提問。我回答了他們所有的問題,並鼓勵他們只要努力學習就會成功。於是他開始耐心地與他們手牽手講解繪畫的相關知識。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學生們對計算機不再陌生。我把它們帶進了窗戶的“畫圖”。在圖紙上繪製點、線和圖形。經過操作培訓,學生學會了許多工具和選單的使用。經過複製、剪下、貼上和移動,我學會了畫一些簡單美麗的作品,並相互欣賞。直到下課,學生們仍然玩得很開心,很長一段時間都在問老師這件事和那件事。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

工作完成後,我如何輸入漢字來命名我的畫或在畫上寫下我的名字?這時,我讓學生們認識了鍵盤,並用鍵盤練習卡反覆練習。學生最終可以找到26個英文字母的位置,漢字將丟失。我引導學生構思新作品,給自己的畫命名,並寫下自己的名字。看著五顏六色的圖畫,學生們非常高興。對自主創新有新的認識。我發現了自己,增強了自信。學習的主動性大大提高了。

給中學生上計算機課很難。學生只知道鍵盤上的字母,但他們並不熟練,更不用說讓他們記住字母和其他字元的位置了。這給計算機基礎知識的講解帶來了很大的困難。通過實踐,我發現一些更恰當、更能引起學生興趣、更容易理解為隱喻的東西,效果更好。

國小生天真、活潑、好奇、頑皮、活躍,但形象思維能力強,抽象思維能力差。如果只是計算機知識的口語教學是無聊的,學生會就不感興趣了,課堂效果肯定不是夢。必須採取特殊的方法來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這不是一個簡單的解釋,而是著重於繪製各種有趣的圖形。這種靜態變化的教學方法直觀、生動、清晰。很容易控制進度和關鍵點。該方法能反覆演示,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感官,使他們專心學習,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達到了夢幻般的教學效果,消除了心理障礙,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慾望。當我上了電腦,我給了學生們探索的主動權,給了他們更多的求知慾,更多的學習興趣,更多的表演機會,更多的成功經驗和達到成功另一面的力量。由於我的新觀念和新意識,學生們對計算機學習的興趣與日俱增。

精練的口語和更多的練習意味著有更多的時間操作電腦。俗話說,熟能生巧,勤奮彌補弱點。通過更多的實踐,學生將無意識地掌握他們想要學習的知識。在做“文字修改”練習時,我使用了各種文字修改練習軟體的功能比較,讓學生對word2000感到新鮮和好奇。為了提高課堂效果,在教學中,首先要熟悉word工具,然後再熟悉軟體。在那之後,他們將有一個文字輸入比賽,這樣他們就可以在遊戲中練習並從練習中學習。我還及時總結了他們在操作中存在的問題:他們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他們不夠準確和快速,不能盲目地打敗。進入全面指法練習後,我提出了操作要求和技巧。許多學生理解這一挑戰,課堂學習氣氛既活躍又充滿競爭。

在每節課開始時,我會讓學生談談他們的學習經驗和操作技能。逐步培養學生的成就感和榮譽感,為其他學生學習計算機樹立良好榜樣。對於那些不夢想手術的人,我的解決方案因人而異。有時我給個別指導,有時讓“小老師”給指導,有時讓他看其他學生的精彩表演。他們有點進步。當他們聽到老師鼓勵和表揚的話時,他們的臉上終於露出了幸福的微笑。通過實踐,這些學生取得了必要的進步,有的還提出參加計算機興趣小組,進一步提高和提高自己的計算機水平。

計算機知識不斷更新。僅僅從書本上的知識是不可能教好學生的。學生們想了解計算機發展的一些最新發展,一些新軟體和一些網路知識。因此,我們可以在上課前花3-5分鐘與大家分享一些計算機資訊方面的新知識和資訊趨勢。或者讓學生談談他們的學習經歷。告訴學生單純的興趣是不夠的。他們應該有一種意志力,將所學知識與實踐聯絡起來,理解這些原因,學生在學習時有目標和動機。

以上只是我平時的教學經驗。資訊科技課程作為一門新課程,其教學方法有待進一步探索。我相信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會總結出越來越多的先進經驗和做法,計算機教育將沿著良性的軌道前進。

第6篇

教了十幾年的資訊科技課,越來越感覺到資訊科技課堂管理不如以前好管理,資訊科技課堂教學也不如以前得心應手。剛開始教授這門課程時,由於學生剛接觸計算機,對於學生來說,一切都是新鮮的,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是神祕的,課堂上,他們懷著好奇心帶著探索的慾望想了解計算機,想操作計算機,所以他們學習積極性非常高,也由於他們所掌握的資訊科技知識都是零,他們都處在同一起跑線上,所以學生們課堂上學習興趣都一樣的濃厚,課堂上根本不用對學生進行管理,他們學得都非常認真,聽得都非常仔細,很怕漏掉老師講的一句話,很怕看錯老師的一個演示動作。

現在,由於家庭電腦的普及,由於資訊科技的迅猛發展,學生或多或少地都掌握了一定的資訊科技知識,電腦對他們來說已經失去了神性感,對計算機的探索興趣也被越來越多的遊戲所替代。因此,資訊科技課堂管理也就成了資訊科技教師比較頭疼的問題。學生在資訊科技課堂上脫離了傳統的課堂環境,行為方式有了很大變化,學生掌握的資訊科技知識的參差不齊,使得他們的學習興趣又有了很大的不同,再加上國小生好奇的心理特點好動的行為習慣,這都使得資訊科技課堂較難管理。課堂教學的展開也有了一定的難度。面對學生的變化,面對課堂的變化,教師的教學也要採取相應的變化。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才能真正地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一、靈活使用教材,改變教學方法,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學習要有正確的學習動機和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樣學習才會有主動性和積極性,因此,教師應靈活地使用教材,注重從興趣入手,從學生的實際入手。資訊科技課長期以來之所以大力提倡和採用“任務驅動法”,就是因為它的很多學習內容都可以化解為一個個具體而有趣的任務,學生通過努力並不難實現,從而激發其學習慾望,使他們能很快全身心地投入學習。這就要求教師要靈活使用教材,更多地取用教材中能夠引起學生興趣的因素,如學習設定桌面背景時,可讓學生畫一幅或者選擇一幅自己喜歡的畫做為桌面背景,學生就十分感興趣,特別是用自已畫的畫作為桌面背景,還會使學生產生成就感。

別一方面,教材上有些章節的內容過於籠統,如果按照教材上按排的內容講下去,大多數學生可能根本接受不了。如六年級上冊的《靈動的畫面》一課,要求學生在一兩節課時間掌握自定義動畫的各種動畫效果的設定及幻燈片的切換方式,由於學生平時對powerpoint這款軟體接觸的很少,用到的就更少了,每週一節的資訊科技課所學的內容也有限,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掌握那麼多的內容,對於學生來說,難度可想而知。學生不能接受的內容,你老師在上面講得天花亂墜,學生也不會感興趣,因為他根本不知道你講的是什麼。如此下去,學生哪來的積極性,又怎麼會認真聽講,甚至會使學生感覺到課堂無所事事,這樣課堂的管理難度就不言而喻了。這就要求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取捨,即要保證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又要使學生易於接受。

前面提到學生掌握資訊科技知識的參差不齊,這個“不齊”的差距是很大的,比如文字錄入,有的學生錄入的速度非常快,每分鐘能錄入幾十字甚至更多,而有的學生每分鐘只能錄入幾個字。有的同學對電腦的常規操作非常熟練,而有的同學卻顯得笨手笨腳。其他方面也存在著這樣的“不齊”。如此的“不齊”就需要教師改變以往的教學方法,面對客觀存在差異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完成不同層次的學習任務。在完成面向全體學生的最基本任務的基礎上,學生可以自願多完成一些其他相關任務,以滿足其學習需求,如編輯一張主題小報,設計一組幻燈片,製作一個動畫等等,只要學生努力完成任務即可,不要強求作業的質量。這樣即可維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還能對課堂進行有效管理。使學生達到共同進步的效果。

二、掌握學生的心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資訊科技不同於其他學科教學的一個突出特點便是學生動手操作量大,在學生進行操作練習的時候,老師不可以放任學生自己練習而疏於輔導,在練習中往往有一些學生對練習不感興趣,覺得越練越沒意思,甚至有的學生乾脆就不練習。這就要求老師在輔導的時候找出學生不願操作或不操作的原因,針對不同情況採取不同措施。

有一次讓學生練習製作表格(製作課程表),A同學突然很屈地站起來報告說自己本來就作不好課程表,B同學自己不作還給他搗亂。我來到B同學跟前問他原因,他低著頭小聲地對我說:“老師,我早就會作表格了,比這複雜的表格我也能作。”我說你是不稀罕作吧,你看A同學作起來有困難你能不能幫幫他。聽到這話,他馬上有了精神,說:“行,老師,我保證完成任務。”練習結束,A同學不但完成了表格製作,而且製作的表格比其他同學都美觀。臉上露出了笑容,B同學也是一臉的自豪。所以,在學生進行操作練習的時候,教師要掌握學生的狀態,及時發現學生練習中存在的問題,耐心幫助學生克服困難,糾正錯誤,改進方法,加快進步,教師對於基礎較差的學生一定要注意並且要堅持個別輔導,而對於能力強的學生就要給他一個施展的機會。

三、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現代教學中大力倡導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為資訊時代產物的資訊科技學科,更是具有學科優勢,可供教師和學生創新之處不勝列舉,小到每一項操作,每一個練習,都有不同的方法。同樣方法達到不同效果更是司空見慣。

比如,“刪除檔案或資料夾”的操作共有三種方法:方法一,用工具條中的刪除按鈕,這是比較常用的一種方法;方法二,執行“編輯”選單中的“刪除”命令,每條命令都可以在選單中找到,這是比較直觀的一種方法;方法三,右擊滑鼠,從快捷選單中找到“刪除”命令,這是比較快捷的一種方法。通過這三種方法,使學生明白完成某一項操作可以有多種途徑。

又如,在教學生製作幻燈片時,同學面對功能如此強大的powerpoint軟體,不知如何下手,而且模仿的多,創新的少,製作出來的簡報,沒有新意,為了培養學生有求新、求異的思維,有自己的設計風格,就要仔細觀察學生作品中的創新閃光點,即使很少,也要演示給大家看,並讓他們說出思路,再讓其他同學發表意見,並鼓勵大家一起試一試。最終同學們都會根據自己的喜好或審美觀來設計幻燈片,製作好的幻燈片都非常有自己的個性,都是一個可以代表自己的作品,所以只要老師用心挖掘,悉心指導,到處可以展現學生智慧的火花,從而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資訊科技課是學生掌握資訊、開拓視野的平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只著眼於書本,還要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總結交流、掌握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要在教學過程中多動腦筋,在現有的教學條件下,不斷進行教學研究,採用多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興趣,讓學生自始至終愉快地學習,盡力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教是為了不教”,這是教育的終極理想,資訊科技教學更是如此,面對海量的資訊科技知識,我們能做的不可能是教其所有,而是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與手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與意識,這樣才能為他們今後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