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國中資訊科技教學反思資訊科技教育教學反思筆記3篇 深入反思國中資訊科技教育:我所學到的經驗和教訓

本文主題為國中資訊科技教學反思,旨在探討資訊科技教育在實踐中面臨的問題,提出對教學方式和方法的反思。希望能對相關教師提供參考和啟示,提升資訊科技教學效果。

國中資訊科技教學反思資訊科技教育教學反思筆記3篇 深入反思國中資訊科技教育:我所學到的經驗和教訓

第1篇

新課程下的資訊科技教學必須探索適合資訊科技課堂教學的教與學的新策略和新模式來挖掘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素質,尤其是其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前我總得資訊科技課就是教會學生如何操作,上課時,無非是教師演示,學生再照著操作。其實,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效果並不好,接受能力強的學生你還沒有講完,他就會操作了;接受能力比較慢的學生還沒有弄清楚是怎麼一回事,更有部分學生走神了,壓根沒有聽見你在說什麼。這種方法很不利於學生的學習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資訊科技是一門新課程,它對於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對資訊社會的適應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以下方法可以嘗試:

學生的學習動機主要來自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和對所學內容的興趣。興趣越大,則學習的動力越大,學習的效果就越好。學生對計算機早已有著濃厚的興趣與神祕感,渴望更深層次的瞭解它,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幻想自己有一天能隨心所欲地操作計算機,在計算機上作動畫,上網聊天等等。資訊科技課正好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如今他們已夢想成真,終於能夠直接動手操作計算機了,較多的實踐機會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動手操作空間,這大大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好動心理。但是,如果課堂採用“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模式,是"學"跟著"教"走,只要"我說你做"就可以了,而資訊科技是一門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如果仍按以前的做法,學生很容易在新鮮感和興趣感過去之後產生枯燥的消極想法。所以在教學中,對於較容易掌握的內容,我採用"先學後教"的方法。學生們邊學邊練,很快就攻克了本節的難點。用這種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資訊科技教學的實踐讓我懂得,堅持鼓勵和誘導相結合,排除學生學習中各種心理障礙,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是保持他們學習情趣的有效手段。於是,每班在分組的基礎上,我讓幾位先掌握的同學學當"小老師",把他們分到各組去,這樣即可以減輕教師逐個輔導學生的壓力,也使"小老師"們得到鍛鍊,使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時還克服了部分學生因怕問老師問題而舉步不前的現象,從而使所有的學生各得其所。在這種分組情況下,教師並沒有失去作用,我們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輔導個別的計算機"特困生",使他們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計算機操作水平。同時,在同學互相輔導學習中增進了感情,瞭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創造出合作學習的和諧氛圍。

“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建構主義教學設計原則強調: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與大的任務或問題相結合。以探索問題來引動和維持學習者學習興趣和動機。建立真實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學習。學生必須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教師不斷地挑戰和激勵學生前進。

“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探究式教學模式,適用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資訊科技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極富創造性、具有明顯的發展性特點的課程。“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計算機系統的層次性和實用性,提出了由表及裡、逐層深入的學習途徑,便於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資訊科技的知識和技能。

另外,經常利用學科中豐富的內容,為學生展示一些新知懸念,讓學生課課從電腦上有新發現、有新收穫,讓學生感受到電腦中所蘊含的知識、技巧真多,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探索欲,保持學生對資訊科技課的新鮮感和興趣感。

國中資訊科技教學反思資訊科技教育教學反思筆記3篇 深入反思國中資訊科技教育:我所學到的經驗和教訓 第2張

第2篇

動畫製作這部分內容對學生是有著比較強的吸引力的,遮罩動畫作為課本知識的拓展,可以製作更神奇的動畫效果,但要讓學生熟練掌握也實非易事。本節課在課前的教學設計中就力求做到:

1、緊扣新課,趣味匯入,抓住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習的慾望。

2、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讓學生實現知識的自我構建。教學過程中知識的呈現不是通過教師的灌輸,而是通過教師各種問題的引導,由學生自己思考探究或合作討論得到。

3、採用小組合作,減小層次差異。在教學過程中,力圖通過合理異質分組,實施兵教兵策略,使低層次的學生能夠完成基本任務,高層次的同學在幫助他人的同時,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從而實現共同提高。

4、設定拓展練習,滿足不同層次學生需求。通過設定分層練習,既有基礎實踐,又有拓展提高,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回顧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基本上按課前的設計實施了教學,結合教具、動畫原始檔幫助學生理解了遮罩原理,又通過師生合作、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完成了兩種情形動畫的製作,較好地達成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不足之處有:本節課的教學評價採用了學生演示操作過程和教師演示學生作品兩種方式,形式過於單一,缺少了學生自評、互評等形式,另外,在一些細節上處理不夠細緻,比如,要讓學生養成好習慣,圖層名儘可能反映該圖層的內容。

第3篇

要開展運用資訊科技的優勢開展互動學習,就要給學生提供可供研究的海量資訊資源。學習是獲取知識的過程,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而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家長、同學)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主動地採用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

網路環境給課程整合提供了非常好的協作交流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所有學生可以平等的對話,沒有性別的差異,沒有性格的差異,沒有身份的差異,更沒有傳統評價標準強加在學生身上的優劣標誌。所有學生按照研究課題與興趣自然分組,充分發表見解、展示研究過程和結論。師生之間完全沒有了以往的無法跨越的鴻溝,自由平等的對話。學生研究的結論並不重要,展示的成果也不是唯一的評價標準。我們更看重的是學習的完整過程,他們是不是學會了學習?他們是不是不再需要我們的扶持?他們是不是將成功的在終點衝刺!

值得討論的是,這種資源中心和協作交流平臺並不一定全部是在網際網路進行。從教學實際中我們注意到:網際網路上的資源和平臺就一定適合我們的教學麼?網際網路絡的資源浩瀚無際,但是並非就一定可以給我們的教學帶來有用的資訊,反而給我們的課堂教學帶來很大的隨意性和不可預測性,給教師的備課也帶來很多盲目性。另一個方面,網際網路很大程度上已經是一個商業網路,所用的平臺並非是為教育設計的,各種交流平臺更是不便於學生們的專題交流。同時所有網站提供的免費主頁空間也是沒有保障,因此,如果用它來構建學生作業的評估展示平臺功能是無法得到保證的。就目前網路建設和網際網路現狀,我認為完全可以依託區域網的高速寬頻,建立自己真正意義上的網路授課平臺,一方面由教師和學生課題研究小組引入網際網路資源,另一方面,充分發揮資源庫的作用,引入資源中心的資源,同時也可以引入學校師生自己建立的資訊資源。利用動態網頁技術在自己的網路上開闢各種專題的資訊協作平臺。

資訊科技和學科的整合不僅是學生學習方式的革命,也是教師教學方法的全方位變革,要使計算機成為教師的真正工具,不要求各學科教師自己從頭設計自己製作課件。資訊科技和學科的整合並不能要我們的學科教師都費力搞什麼多媒體課件,我們只要學會拿來主義和再加工能力,如果有現成的電梯大家都不去使用,豈不是對資源的浪費?浪費了網路資源,還浪費了你自己的精力。

近來,網路和教育將在廣度和深度上極大地影響一個民族的命運,影響一個團隊、個人在未來時代的競爭力。而網路和教育的結合更是實現偉大的民族復興的強大武器。教育改革任重而道遠,教育現代化、教育資訊化給我們的教育改革帶來了勃勃生機,同時也給我們提出了資訊科技和學科整合的嶄新課題。“二十一世紀的人才,必須懂英語,會電腦。”“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抓起。”從以上的話語中,可見計算機知識的學習已成為國小生必不可少的課程組成部分,這不僅對培養跨世紀的人才具有現實意義,而且對提高我們民族的素質也有著深遠的意義。資訊科技課與其它國小課程有所不同,它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必須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目前,許多國小都陸續開設了資訊科技課程。國小資訊科技課程主要是讓學生初步學會計算機的使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下面就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我的幾點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