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古詩《山行》教學設計7篇 探索山行之美——古詩《山行》教學設計

本文以古詩《山行》為教學素材,結合教學實踐經驗和教材要求,設計了一堂國小語文課程。通過對古詩的深入分析和解讀,引導學生培養對自然的熱愛和觀察力,激發學生文學興趣,提升語文素養。

古詩《山行》教學設計7篇 探索山行之美——古詩《山行》教學設計

第1篇

上課前,我把《山行》這首詩寫在黑板上,但是在上課時卻發生了我沒想到的事情。一位學生突然說:“老師,你寫錯了一個字。”其他同學也說:“是錯了一個字,白雲深處的深寫錯了,應該是生活的生。”我的臉微微的紅了起來,靈機一動,我首先承認自己確實寫錯了,隨後又問:“為什麼詩人用生而不用深呢?”學生熱烈的展開討論。

反思:在學生的心目中,老師是很少寫錯字的,可是今天老師卻寫錯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叫學生去討論這個問題,學生的興趣更加濃厚。

生:“白雲生處”的意思是“白雲升起來的地方”,所以用生,而深是很深的意思。

生:我不同意!這個生應該是生活的意思,就是“白雲生活的地方”,所以用“生”。

生:我不同意他們倆的意見!我覺得應該是“白雲升騰繚繞的地方”。

師:你們真棒,經你們這麼一說,老師以後再也不寫錯字了。我想,說“白雲生活的地方”的同學,是把白雲給說活了,有想象力!說“白雲升騰繚繞的地方”的同學,說出了白雲不斷變化的動態,善於觀察!古詩的魅力就在於它的精妙簡練,言已盡而義無窮!

生:我覺得“白雲生處有人家”這句詩還應該讀得很高興,因為詩人坐著車沿著彎彎曲曲的石頭小路上去,而且又是在深秋的山中,肯定很少有人,現在看到有人家了,心裡一定很歡喜。

生:從“霜葉”也可以看出,因為秋天才有霜。“霜葉”就是被霜打過的葉子。

生:我知道,詩人在小路上走,看見傍晚路邊的楓葉太美了,就停下車來。

師:說得真棒!詩人用幾句短短的詩句寫出了深秋時美麗的景色,使我們也似乎看到了深秋時節生機盎然的景色。讓我們也來讚一讚這美麗的深秋,好嗎?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語文教師“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積極利用”。作為課堂教學主體的學生,他們呈現在課堂中的喜怒哀樂、言行舉止,都應該成為最珍貴的教學資源。面對學生突如其來的問題應該如何處理?如果我只是表揚了那個學生認真看書,敢於說出老師不對的地方,然後把錯字一改,接下去上課,我想這節課也許不會出現這麼精彩的一幕,學生的體會也許不會這麼深。課堂上我抓住這一寶貴的時機,提出了一個有思考價值的問題,並鼓勵學生表達各自的見解。因為有效地利用了這一動態資源,所以課堂上便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古詩《山行》教學設計7篇 探索山行之美——古詩《山行》教學設計 第2張

第2篇

?山行》是晚唐詩人杜牧所寫的一首清新俊逸的小詩,詩歌描繪了由寒山、石徑、白雲、楓林構成的山林秋色圖。字裡行間流露出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熱愛之情。教學中,引導孩子登寒山,仰望白雲,欣賞火紅的楓林,真切感受自然之美,激發熱愛生活之情,是教學的重難點所在。

1、讀懂詩句,理解內容,想象大自然的美麗景色,體會詩人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體會詩中描繪的秋色和詩人抒發的感情。

在本課時的教學設計,我運用多媒體創設了學習情境,本首詩優美生動,可以在帶領學生感受古詩蘊涵,利用直觀的欣賞可以幫助學生進入情境,身臨其境地去感受,就不至於令學生感到枯燥無味,也可以更好的理解古詩的含義。

山路、人家、白雲、紅葉構成了一幅濃郁動人的山林秋色圖。深秋在詩人筆下並不蕭條冷落,而是嫣紅滿目,生意盎然,給讀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所以,教學的過程中,在以識字為重點的基礎上,我利用圖片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讓他們在情境中發揮想像,練習說話,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讚美之情,去感受自然的美。

1、教師出示一片楓葉, 請學生說出它的名字並說一句說話(可以是介紹楓葉的,也可以是讚美楓葉的)。看誰說得好。

2、教師小結過渡:同學們見過真正的楓林嗎?大詩人杜牧在一次旅途中就見過,那真是漫山紅遍,層林盡染,他被這美麗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還寫下了一首非常好聽的詩《山行》,你們想讀一讀嗎?

?設計意圖:一下子就使得學生進入課堂學習,提起興趣。】

板書:山行,讀題,說說知道了什麼。讀了詩題,還有什麼問題要問。

2、簡介作者:杜牧,唐代詩人,有“小杜”之稱,多才多藝,工詩文,能書畫,流傳下來的詩有二百多首。

3、深秋的一天,杜牧乘著馬車,順著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讓他流連忘返,他情不自禁揮毫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絕句,引導學生自讀,讀到琅琅上口為止。

4、(放音樂)師:同學們可以隨著音樂再請生朗讀,互相評價。

?設計意圖:學習古詩首先先了解詩題的意思與作者,為學好古詩打好基礎。配上音樂讓學生讀,意境更唯美。】

(1)每幅圖上畫的是什麼?(學生自己選擇想說的圖片)

圖意:第一幅:一條彎彎曲曲的石板小路通向山頂;第二幅:山頂上白雲繚繞,飄著縷縷炊煙;第三幅:夕陽下詩人停下車來駐足楓樹下欣賞讚嘆;第四幅:漫山遍野似火的楓葉。

?設計意圖:既學習了古詩,又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2)再次討論:每幅圖片的內容和詩中的哪一句有聯絡?

3、既然我們已經觀看了和這首詩有關的圖片,那請四人小組合作,利用多媒體的圖片及身邊的“無字詞典”,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詩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標記或寫下來。

(1)一條彎彎曲曲的石板小路通向山頂,詩中是怎樣寫的?

(生:遠上寒山石徑斜)哪個字寫出了石板路的特點?(斜)

(2)楓樹覆蓋的山頂上飄著縷縷炊煙。從詩中哪個詞看出人家在哪兒?(白雲生處)指導朗讀:白雲生處有人家。

(3)漫山遍野如火的楓葉,詩中說:霜葉紅於二月花,為什麼說紅於二月花呢?(楓葉不畏霜寒,經霜後更加明豔動人。)

(4)詩人用“二月花”與“楓葉”進行比較這樣寫好在哪兒?

師生共同討論:詩人運用比較的寫法,寫出了這時的秋天像春天一樣充滿活力,透過“霜葉”作者感覺到了山林熱烈、生機勃勃的景象。

生答:從“停車坐愛楓林晚”也能看出,詩人為了停下來欣賞豔麗的紅葉,竟然顧不得驅車趕路。

師:同學們體會得真不錯,“停車坐愛楓林晚”一句鮮明地表白了作者對楓葉的喜愛之情,而“霜葉紅於二月花”一句將作者對楓葉的喜愛、讚美之情表達得更加淋漓盡致,以致作為名句千古流傳。請同學們帶著自己的理解和體會,在頭腦中展開豐富的想象。

(1)瞭解的整首詩的意思,現在知道詩人想寫什麼了嗎?那再來用心讀讀好嗎?

(3)評價。你覺得詩中哪些詞語寫得特別好?讀讀,你彷彿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4)想象漫遊:此時,你也隨杜牧來到了山腳下,哪些景物映入了你的眼簾?有何感想?

(5)對呀,詩人和你們一樣,被這美麗的秋景給迷住了,被這美麗、和諧的大自然迷住了,讓我們一起美美地來讀讀這首詩。

?設計意圖:多種形式的讀,不但讓學生融入了美麗的秋景中,而且學生自然而然就能從讀中體會到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愛。】

請你今天回去畫一幅秋景圖,然後配上這首古詩,並把古詩美美地背誦給父母聽。

第3篇

這個題目雖然和教學反思關係不大,但是老師對教材的理解直接影響到學生對教材的理解。我把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寫一寫也是對自己教材分析的反思,更能引起同行的爭鳴。

?贈劉景文》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蘇軾。這首詩是明顯的借景抒情詩,通過對深秋景色的描寫抒發對朋友的美好祝願。最後一句正是橙黃橘綠時很能讓人聯想到是在祝願朋友能夠事業有成,碩果累累。情景結合的巧妙,正是體現了蘇軾的功底,而這種比喻的手法也是他常用的。錢鍾書在《宋詩選注》中對蘇軾好用比喻手法也有專門的評述。

但是,從現在人們用詩句相互贈言的習慣上來看,這句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並沒有流傳開來,人們到是喜歡用更上一層樓這樣的句子(這句詩當初並不是當作贈言的)。在我看來,蘇軾的這句詩的情感太過直白,缺少詩的玩味。另外,有比較多的限制:必須和時間(深秋)場景(果實豐收)聯絡起來,因此日常使用的頻率並不高,限制了它的流傳。所以這首詩,雖稱佳作,卻成不了蘇軾詩中的頂峰。

這首詩能成佳作,和第一聯的出色有很大關係。這一句描寫深秋殘景的句子,卻是抑揚交融,情理兼備。雖是敗荷殘菊,但是依然透露著來年再現盛景的生機。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這一聯的意思不能完全割裂開來理解。對待敗荷殘菊蘇軾是既有可惜又有對來年的嚮往。這種情感的處理相當理智,不失含蓄,讓人讀後留下深刻印象。

從整首詩來看,在情感的處理上就略顯虎頭蛇尾,後一句破壞了前一句所營造的氛圍,前句的抑到後句的揚讓人感到突兀。

晚唐詩人杜牧的《山行》,從字面上看,用字簡單,並不生僻,但是蘊情深刻,是杜牧詩中的較為獨特的一首。杜牧主要活動的時間在晚唐,少年的報國之志卻被現實無情地打壓。因此,杜牧詩風成熟之作多有時代的憂傷,譬如欲斷魂的失落、隔江猶唱後庭花的哀嘆。然而這首《山行》卻是跳出了其自身的限制,自然脫俗。詩人看到那一林的楓葉雖經冰霜卻依舊紅於二月花,似乎又激起他少年的壯志。平易近人的詩句中飽含了自己滿腔的熱情。

這首詩貴在全詩感情自然流入,正符合行的過程。如果把詩句拆分成一句一句來理解解釋,你會覺得索然無味。

?贈劉景文》和《山行》雖然沒有太多的可比性,但是兩首詩比較一下卻是可以對宋詩和唐詩的某些特點有一定的瞭解。宋詩偏重理,詩中往往要說一個道理,蘇軾詩中的如橫看成嶺側成峰等;唐詩則偏重情,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宋詩注重對仗工整,因此詩中常有妙對佳聯,如《贈劉景文》中的第一聯;唐詩雖有對仗要求卻更注重全詩情感的描寫,如《山行》。

第4篇

古代教育學家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這句話在今天有很大的意義,因為古詩語言精煉,情感強烈,節奏鮮明,意境優美,引導學生學些古詩,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所以我們的教材從第二冊就安排了古詩內容的學習,數量雖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們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材料。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麗、充滿生氣的秋景詩。作者以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描寫,凝鍊的語言使這首詩的意境之美躍然紙上。所以學習這首詩應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感情,欣賞意境。這同時也是個難點,因為學生對古詩接觸不多,在這方面的學習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賞意境”的訓練在許多老師的教學中也常常被疏忽。另外,有些字詞在詩中所代表的意思與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樣,如“坐”、“遠上”“斜”、“生處”、“愛”等。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導學生理解這些難懂字詞的意思,並通過詞義理解達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這首詩教學的重點。再則,《山行》是《古詩二首》這課中的第一首詩,也是學生在本冊中接觸到的第一首古詩,學習方法的指導十分必要,所以,應重視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既培養能力,又為本課第二首詩的教學打下基礎。

根據教材特點和大綱要求,以下四個數學目標必須在教學中得以貫徹:

一、理解詞義句意,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智慧目標)。

二、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詩歌美的意境(情感目標)。

四、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全詩。(三、四為技能目標)

在這些目標中,“理解詞義句意”,“體會作者感情”,“朗讀和背誦”是下限目標,要求人人達到。“掌握方法”,“欣賞意境”是上限目標,讓基礎好的學生有發展的餘地。

針對教材,針對目標,《山行》這首詩的教學我是這樣設計的:

1.讓學生自由誦讀已學過的古詩,說說認識的詩人。這樣可為後續學習營造氛圍,激發學習的積極性。

2.簡介作者杜牧(著名詩人,最擅長寫景。),匯入新課,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明確學習目標,可讓學生知道通過這堂課的學習要學會什麼,掌握什麼,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五年級的學生畢竟不是第一次學古詩,他們已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礎,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先讓他們嘗試學習,開動腦子積極思維,理解能獨立學懂的知識,並發現疑難。這樣可激發他們的求知慾,讓他們迅速進入角色,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這首詩的—、二兩句中生僻詞多,學生理解起來難度較大,估計一般的班級能在“嘗試”中學懂的人不多,所以第三步要採用“扶放”結合的教學方法,針對“嘗試”學習所反映出來的疑難問題對學生進行“解字詞,明詩意”的指導。

先運用不同手段突破“遠上”、“斜”、“寒山”這三個難懂詞的意思。

這樣“扶”著學生,其目的是為了在“方法”上教學生“如何學”。

先指導學生看教學掛圖,啟發想象,出示訓練:“幾戶人家在白雲______的地方”來突破“生處”這個難點。

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淺顯易懂,況且通過一、二句的教學,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大多數同學能自己學懂。

這樣,讓學生分成四人小組進行討論學習,然後彙報,教師瞭解反饋,及時糾正。

欣賞意境是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讀訓練的前提,是古詩教學的關鍵。我採用兩種方對學生進行意境欣賞的指導。

這些詞讓你想到一個怎樣的畫面?(提供“像、簡直”等詞幫助學生描述。)

提示:此時,你也來到了寒山腳下,楓樹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麗的景物?你有什麼感想?

這樣進一步強化了詞義句意的理解,強化了學生對古詩內容的印象。而且讓學生在品味詞句,想象漫遊中體會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薰陶和教育。

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創造性地說說全詩的內容,從認識上得到提高。

古詩節奏鮮明,音韻和諧,誦讀起來琅琅上口,學生—般都能進行正確地朗讀,但往往讀不出意境,讀不出美感。如何使學生“讀得美”,且“美讀得其法”呢?我這樣設計去引導學生:

1.學生嘗試,獲取體驗。(讀讀看,風景這麼美,語句這麼美,怎樣才能讀得美呢?)

(範讀—→齊讀—→個別讀—→小組讀—→扮演角色讀)

我這堂課的設計,突出“詞義句意理解”和“意境欣賞”這兩個訓練點,以“學法指導”為主線,注重智力與技能的培養,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與參與性,先試後導,先練後講。力求改變古詩教學中“講詞意—→記內容—→背中心”這種機+械呆板的舊模式,讓語言文字訓練和審美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第5篇

蘇教版的古詩兩首中《山行》是一首明麗`充滿生氣的秋景詩。作者杜牧用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描寫,把秋天的景色描繪的絢麗動人,既寫出了楓葉的色彩,又讚美了楓葉不畏嚴寒、傲慢獨立的高潔品性,表達了詩人對秋天的深深愛戀之情。全詩有聲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是千古流傳的佳作。

2、理解這首詩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說出古詩描寫的主要內容。

過程與方法:通過想象,感受詩中美的意境,體會詩中描繪的秋景和作者寫詩的情感。

情感、態度、價值觀:熱愛大自然的美麗,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四、教學難點通過了解詩人寫詩的背景體會古詩的情感。

五、教學準備有關的課件、課前收集有關描寫四季景色的詩句。

大自然是個萬花筒,隨著季節的更迭,不斷的變換著它美麗的容顏。那還等什麼呢?讓我們走進大自然一睹它的芳容吧!

在這絢麗多姿的季節中,你最喜歡哪個?請你用課前收集的詩句讚美一番。

瞧同學們說得這麼起勁,老師也忍不住要加入你們的行列,也給你們帶來了一首詩(板書:山行)(課件出示詩)同學們想讀嗎?趕緊讀吧。

匯入:聽同學們讀得這麼有感情,老師也忍不住來表現一下,行嗎?(師範讀)

跟著老師一路游來,你彷彿看到了什麼?(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a:寒山:理理解這個詞嗎?(能向同學介紹介紹你是怎樣學懂的嗎?)

b:石徑:這是怎樣的石徑?課文用哪個詞修飾它?你是怎樣理解的?石徑斜就是……

我們再讀讀這句話,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它的意思呢?

c:.白雲生處有人家又是怎樣的畫面?誰能將它美美的描述出來。請你讀一讀,我們也跟著作者去看一看。(播放課件)你看到了嗎?那把它讀出來吧!

讓我們再來欣賞欣賞,引讀: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2)這麼美的景色怎能不使作者驅車前往一探究竟呢,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怎樣一幅美景?)

①霜葉就是……是呀,霜葉是大自然賜予我們的一道奇麗的風景線,經霜打之後就有了火紅的楓葉。請再讀詩句,你還感受到了什麼?(引導學生體會霜葉紅於二月花)

②二月花是什麼季節的花?能用一個詞或一句話來形容嗎?

是呀,春花使五顏六色的,是多姿多彩的,可是,這麼美的春花在杜牧眼裡卻遠遠比不上那似火的霜葉。這是為什麼呢?請再讀詩句,或許會有所發現哦。

愛到何種程度,你體會到了嗎 ?請把它讀出來,還有更喜歡的嗎?(請一兩個學生讀)

在傍晚夕陽的映襯下,那楓樹林越發顯得火紅,不由得使作者駐足欣賞,久久不願離去,不僅如此,還給我們留下了這千古絕句,讓我們也來欣賞欣賞。(播放課件)

④你被吸引了嗎 ?是呀,這麼美的霜葉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也有詩句:林間暖酒燒紅葉,紅樹青山好放船。可這都比不上杜牧筆下紅的似火,豔的連二月春花也無法比擬的霜葉。

面對這一派迷人的景色,請再次抒發內心的情感。請生讀詩句。個別讀,合作讀(這麼美的風景,如果邀請你的好朋友一起欣賞,感覺是否會更好呢?)男女生賽讀(看誰感受到的更美)

⑤在跟隨作者美美的遊覽一番後,讓我們把整首詩連起來讀一讀,試著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 ,更深的感受作者眼裡的春天。請生先說感受再讀詩。

今天我們跟著詩人去感受了別出一番的秋景圖,讓我們覺得秋天還有更多值得我們去了解的。

2、.改變人物角色,把自己當作詩人,寫下自己一夜的的所見、所聞、所感。

教學《山行》這首詩,我先引導學生解釋詩題,並且簡單地介紹了被稱為小李杜的杜牧,激發學生對作者的敬佩之意,使他們產生想學習這首詩的強烈願望。然後就放手讓學生自讀課文,通過聯絡上下文、查字典、觀察文中插圖來初步感知詩句的意思,力求讀懂詩的基本內容。從學生自學的表現來看,難不是難在查字典,而是難在查了字典後,不知道如何選擇字詞的義項,也就是聯絡具體的語言環境理解詞語的能力有待加強。

指名請學生起來朗讀這首詩,請同桌進行點評或者比賽讀。這兩首詩讀得正確、流利基本上沒什麼太大的問題,而引導他們讀出古詩的節奏和音韻之美卻是比較困難的。熟讀的基礎上,我請學生把自學中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來,他們提出了斜、生、坐、於這幾個詞需要幫助,我的心裡暗暗高興,小傢伙們還不錯嘛,善於發現問題也是一種優秀的學習能力。及時表揚了剛才提問題的幾個同學,接著儘量用通俗易懂的方法,講解這幾個詞。掃清了理解障礙之後,請表達能力比較好的同學,用自己的話來說說詩意,效果還是挺好的。

第6篇

特意選在深秋季節,來學杜牧這首《山行》,也許也是自己偏愛,總想在一個合適的季節來與學生共同品賞。

滿黑板連綿的群山,滿山火紅的楓葉,一首正楷的《山行》,便把學生帶入瞭如夢如詩的境界。看著這樣的景緻,學生彷彿一下子明白了詩中的意思,用自己方式讀起詩來。

這首詩比較易懂,大部分詩句都能通過自己來讀懂,於是在學生讀熟了詩以後,就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字詞,通過小組討論,全班討論來解決。師結合板畫:“石徑斜”“白雲生處”(體會與“白雲深處”的不同之處。“白雲生處”更有動感!)幫助學生理解。

如果此時此刻,你也與詩人一起來到了山腳下,哪些景物印入了你的眼簾?當我們看到這秋天傍晚的美景,看到這火紅的楓葉,也許我們也會與詩人一起情不自禁地讚道:霜葉紅與二月花。

古人寫秋,大多寫秋的悲涼,悽美,而在這首詩中我們感受的是作者對秋的深深愛戀之情。

在學習的過程中,並沒有過多的分析、理解,只是適當地點撥。學生用自己的話語,自己的朗讀還學懂了課文。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大量的古詩需要學生自己去學,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朗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第7篇

1.通過學習,讓學生賞析詩畫藝術,在理解古詩的基礎上,巧妙構思構圖,畫面體現古詩意境。

2.激發學生參與背誦古詩、瞭解古詩,更注重營造輕鬆愉悅的藝術氛圍,促進學生對古詩的欣賞和想象繪畫能力,體現詩情畫意,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民族文化的情感,從中得到美的啟蒙、受到美的薰陶。

1.通過學習古詩,在理解古詩大意的基礎上進行繪畫。

2.畫面的巧妙構思及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體現古詩意境。

秋天是一個收穫的季節,也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季節,你們想不想畫一畫秋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一首描寫秋天的古詩,它是唐代著名的大詩人杜牧所寫的一首詩,並來畫一畫詩中的內容。板書:《山行》。

(1)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要讀出古詩的美感和韻味來。

一條石頭小路彎彎曲曲地伸向遠處的深秋的高山上,那白雲繚繞的地方,隱隱約約有幾戶人家。停車只是因為喜愛傍晚的楓林,那經過霜打的楓葉比二月的鮮花還要紅。

4.自編動作吟誦古詩(男女分組讀,紅黃藍綠隊賽讀)

1.畫中描繪了哪些景物?(板書:寒山、石徑、白雲、人家、楓林、霜葉)

3.誰來說一說古詩配畫的要求?應該先畫什麼,再畫什麼?最後畫什麼?(學生自由發揮想象力)

師:首先要畫上一座山,不過這是什麼季節時的山呢?你從哪看出來?(寒,有楓林)

師:是啊,這是深秋時節的山,給人一種涼意,所以詩中稱它為寒山。

師:接著畫上什麼?(小路)這小路是用這麼鋪成的呢?(小石子)哦,原來是用小石子鋪成的小路,課文中用了哪個詞啊?(石徑)但是這是一條怎樣的石徑呢?是筆直的嗎?從哪看出來?(斜)

師:詩中還提到了什麼?(白雲、人家)這人家該畫到近處還是遠處,為什麼?

師:是啊,放眼望去那白雲繚繞的地方有幾戶人家,除了這些,你彷彿還看到了什麼?

師:在這寒山上行走,最奪目的要數什麼?(楓林)為什麼?

師:老師該用上什麼顏色呢?為什麼?是啊,紅於在這裡表示比……更紅,這霜葉比二月裡的花還要紅,多美啊!你能用一個詞兒來形容這山上的楓林嗎?

關於秋天的古詩:《山行》、《望洞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山居秋瞑》、《秋夕》等。

4.分紅、黃、藍、綠四個隊進行比賽,看看哪個隊畫得好,而且更有創意。

3.請同學們辦一期關於秋天的手抄報或畫一幅秋天的圖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