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牧童》教學反思5篇 反思《牧童》教學:啟迪求知之心。

《牧童》是一首深受廣大讀者喜歡的民歌,它描繪了一個美好的田園風光和牧童的悠然自得。但是,在教學中,我們不能僅僅將它當做一首純粹的民歌來教授,還需要從中探尋文化內涵和價值觀念,使學生從中受益。

《牧童》教學反思5篇 反思《牧童》教學:啟迪求知之心。

第1篇

“語文”是什麼?它在語文課程中的意思是祖國的語言文字。語文課程究竟幹什麼?教學生學習祖國的語言文字,掌握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新課標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理念,但是,在新課改過程中,我們的語文課曾一度走入誤區,有時把語文課上成科學課,有時又把語文上成美術課,音樂課。課後我們認真的反思一下,熱鬧過後,我們又給學生留下了什麼呢?學生又收穫了一些什麼呢?崔巒教授說:我們要簡簡單單教語文,紮紮實實教語文,輕輕鬆鬆教語文。對崔老師的這三個“教語文”,我仔細地揣摹,認真的思考,細細地咀嚼。在教學《畫家與牧童》這一課時,我努力將語文課堂還給“語文”。

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國小低年級閱讀教學中的識字不是“孤軍奮戰”。在閱讀中識字,能夠達到鞏固識字的目的,在識字中閱讀,能增強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情感的目的。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促進,相得益彰。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識字,將識字與閱讀理解融為一體。比如,“和藹”“呆”“慚愧”等字詞的教學,融入到閱讀教學之中,通過看圖理解人們呆住了的樣子,引出“呆”字,然後通過“呆”是會意字的特點,理解“呆”的意思,做一做此時圍觀人的表情,體會圍觀人此時的心情,想象圍觀人心裡會想些什麼,從而讓學生體會到小牧童的勇敢。教師通過做兩種不同的表情,讓學生聯絡上下文理解“和藹”的意思。通過對“慚愧”二字字形上的觀察,讓學生明白“慚愧”與心情有關,然後引導學生聯絡具體的語言環境,很快就能記住“慚愧”一詞,並且能明白此時戴嵩不好意思的心情,更好地體會戴嵩謙虛地向小牧童學習的可貴品質。這樣教學,學生在閱讀中鞏固識字,識字教學又能促進學生閱讀理解。

模仿是創造的基礎,沒有模仿就沒有創造。在教學中,以教材為例子,我引導學生學習語言、運用語言。比如:在學習了句子“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後,我讓學生用“一……就……”練習說話。有的學生說:“我一放學回家,就做作業。”有的學生說:“我一進超市就來到賣玩具的地方。”通過說句訓練,學生學會了運用語言。再如,當學生讀到圍觀的人紛紛誇讚戴嵩的句子時,我順勢引導學生:假如你是圍觀的人,你會怎樣誇讚戴嵩的畫呢?學生通過對文中語言的學習,模仿說句子,同時也有自己創造。

葉聖陶先生說:“必須驅譴我們的想象,從文字看出一幅圖畫。”在教學中,我非常注重引導學生通過感受,結合文字進行大膽地想象,發展學生的語言。如,在教學中,我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老師讀這樣一句畫:“他一會兒濃墨塗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成了。”你彷彿看到了些什麼?一生說:“我好像看到戴嵩在那裡認真的'畫畫。”另一生說:“我好像看到了一幅生動的‘鬥牛圖’”。還有學生說:“我感覺到戴嵩畫畫的技術很好,畫得很快。”還有一個鏡頭:假如你是圍觀的人,你會怎樣誇讚大畫家的畫呢?這時,學生放飛想象的翅膀,打開了語言的閘門。有的說:“哎呀,你真不愧為大畫家啊,實在是畫得太像了!”有的說:“畫得太神了,這兩頭牛就像要從畫裡跳出來了一樣。”當讀到“這聲音像炸雷一樣,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時,我引導學生:“這時,假如你就是圍觀者中的一員,你心裡會怎樣想?”有的學生說:“大畫家怎麼會畫錯呢?”有的學生說:“你這小毛孩,知道什麼呀?別胡說!”這樣,學生在想象中入情入境,同時,也發展了語言。

語文教學,“讀”佔鰲頭。因此,在教學中,我非常重視學生讀的訓練。每讀一遍有一遍的要求。學生通過讀、思、畫、議、悟等幾個環節,將文章讀通、讀懂。最終使學生的言語得到豐富,能力得到發展。例如,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通過重點句子的品讀,感受戴嵩畫技的高超。在讀中理解“深思片刻、濃墨塗抹、輕筆細描、和藹、慚愧”等詞語的意思,知道“誇讚、稱讚、讚揚”表示的意思相同,是近義詞。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學習中積累了語言。在教學的結束時,我設計了一個拓展,讓學生說說讀了課文,你想對誰說點什麼?通過學習,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較深的理解和感悟。這時,他們盡情潑灑情感。有的說:“我想對戴嵩說,你畫畫得那麼好,還那麼虛心地向小牧童請教,我要向你學習。”有的說:“我想對小牧童說,你真勇敢,敢向大畫家提意見。”還有的說:“我想對圍觀的人說,不要以為大畫家就沒有錯,以後做什麼事都要多動腦筋想想。”此時,學生的思維在靈動,情感在昇華,同時,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發展。再如,課末贈言,“三人行,必有我師。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真實的話永遠是最好的。”我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意思。這既是對文字的拓展,也是對語言文字的積累。

總之,我們的語文課,要上出語文味。應引導學生在讀書中理解語言、品嚐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讓學生在紮實的語文實踐中習得語感,積澱語感。

《牧童》教學反思5篇 反思《牧童》教學:啟迪求知之心。 第2張

第2篇

1)、採用多種方式,落實對語言文字的積累運用。如,對於課文中詞語的理解,我突出重點,運用各種方法,幫助學生理解詞語。“在朗讀感悟理解“紛紛誇讚”這個詞時,我先讓學生找有關圍觀人說話的句子,朗讀感受人們是怎樣誇?找出三個誇讚的近義詞,再引導學生如果你在場會也會怎樣誇誇戴嵩的畫?讓學生在想象誇讚鬥牛圖的說話中,理解商人在誇,教書先生在誇,你也在誇,他也在誇,這就叫做——紛紛誇讚。這種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能讓學生很好地掌握理解詞意的方法。

2)、抓住重點句,將理解、體驗、朗讀和對語言表達有機結合在一起。如在學生找到重點句中的第一段課文二、三兩句話: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看畫的人沒有不點頭稱讚的,有錢的人還爭著花大價錢購買。我出示句子,交流對句子的體會後,進行朗讀的訓練,引導在讀中感悟戴嵩是個著名的畫家。朗讀感悟的基礎上,我又抓住了“一……就……”這個句式,及時指導學生用“一……就……”說話練習。再如,在對“濃墨塗抹、輕筆細描”兩個詞語的理解上,考慮到學生沒有接觸過國畫,對這兩個詞語的意思很難理解。我為了突破這個難點,先讓學生讀詞,再讓學生猜兩張圖片(出示圖):誰能猜一猜,哪張是濃墨塗抹?哪張是輕筆細描?學生在這樣直觀形象中,再猜字的意思,很容易就理解了詞義,到此,我並沒有結束,然後引導學生回到課文中,再次朗讀體會戴嵩畫技的高超。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濃墨塗抹、輕筆細描”從直觀理解到運用,最後回到課文,整個學習過程源於文字,始終圍繞一個主導性問題,又對文字有一定的提升。

課後,我在想,這節課還存在哪些不足呢?我認為學生的朗讀自主還可以加強。雖然課上是有朗讀指導,可我有時還是按照自己的體會加以指導朗讀,沒有顧及學生自己閱讀的感受。通過新課標學習我知道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應該讓他們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因此比如在某些重點句子的朗讀訓練,我可以鼓勵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去讀,可問他為什麼這樣讀?對有自己獨特感受的同學同時可給予肯定。除外,課上有的學生有時會對某個問題不惑或有感而發,我又不忍心打斷學生的發言,因此影響了預案中下一個精彩環節的實施,這樣行嗎?雖說是以生為本,如果在某個問題上讓學生毫無限制的說,行嗎?這是否也應該有個度呢?希望各位同行給我更多的建議。

第3篇

?畫家和牧童》講述的是唐代一個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畫家戴嵩畫中出現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批評的事。讚揚了畫家的虛心好學和牧童實事求是敢於向權威挑戰的優秀品質。

一、瞭解古今畫家,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欣賞古今畫家的作品,瞭解繪畫的藝術魅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並對“畫家”一詞的含義有了感性的理解。為後面的學習作了鋪墊。

二、走近“戴嵩”,理解“著名”。學生只有瞭解了戴嵩是一個技藝高超的著名畫家,才可以進一步感受身為著名畫家,地位可謂十分尊崇,在不絕於耳的讚美聲中,卻能虛心聽取一個小小牧童的意見,虛心之美德讓人感動,同時牧童敢於挑戰權威的實事求是的精神。因此,我設計的第一個問題是“你從哪些詞句看出戴嵩是個著名的畫家?”請你找出有關的詞句。教師隨機板書:“一……就……”、“ 沉思片刻”、“濃墨塗抹”、“輕筆細描”及大家稱讚的話。同時進行語言文字的實踐。通過現場繪畫,理解“濃墨塗抹”、“輕筆細描”,通過模仿圍觀人說話,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最後抓住課文中不同人物的語言,作為訓練重點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把自己當作課文中不同的人物去表現不同人物的表情、動作及語言,使學生能夠深刻地理解課文,來感受“戴嵩”的“著名”。

三、形成反差,感悟牧童的可貴品質。正當人們讚不絕口的時候,教師出示課文的最後一段及課文插圖:戴嵩連連拱手說:“多謝你的指教!”引導學生質疑:“為什麼這麼有名的畫家卻向一位小牧童致謝?讓學生帶著問題研讀課文,並讓學生說說為什麼“這聲音好像炸雷一樣,大家一下字都呆住了。”通過討論知道,大家都認為畫家的畫無可挑剔的時候,小牧童竟敢大膽地指出大畫家的錯誤,這件事出乎大家的意料,從而感受牧童實事求是、感於向權威挑戰的可貴精神。同時,也對這一比喻句的用意有了深刻的理解。

讓學生積累一些描寫畫藝高超的四字詞和描寫做人要實事求是,謙虛的名人名言

五、推薦學生了解《伽利略和亞里士多德》的故事,進行課外拓展。

第4篇

崔巒教授說:我們要簡簡單單教語文,紮紮實實教語文,輕輕鬆鬆教語文。對崔老師的這三個“教語文”,我仔細地揣摩,認真地思考,細細地咀嚼。在教學《畫家和牧童》這一課時,我努力將語文課堂還給“語文”。

這是我原本的教學思路,所以整堂課我主要抓了朗讀來教,以讀促思,以讀促說。

語文教學,“讀”佔熬頭。因此,在教學中,我非常重視學生讀的訓練。每讀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使學生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將文章讀通、讀懂。最終使學生的言語得到豐富,能力得到發展。首先,在教學中,我先抓詞語的朗讀,在讀好詞語的基礎上,體會文意,再把這個詞語放入句子中,再來讀讀,體會體會。

例如,在教學開始,我讓學生抓住“著名”這個詞語來體會,再把“著名”放入整個句子中讀,讀出自己的感受。

另外,在教學“誇讚、稱讚、讚揚”這對近義詞時候,我先讓學生去文中找找,讀讀,再感受。這樣教下來,學生學得容易,老師教得輕鬆。其次,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通過重點句子的品讀,感受戴嵩畫技高超。

讓學生自己從文中找找,哪些句子具體表現了戴嵩作畫的高超技藝?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讀,去思。其實當你給足學生充分的時間後,有些問題他們也很容易找到答案,這樣比老師硬塞給他們來得有效的多,老師教得雖簡單,但學生卻容易掌握。

最後,在教學結束的時候,我設計了一個拓展,讓學生說說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

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較深刻的理解和感悟。這時,他們盡情潑灑情感。有的說:“我想對戴嵩說,你畫畫得那麼好,還那麼虛心地向小牧童請教,我要向你學習。”有的說:“我想對小牧童說,你真勇敢,敢向大畫家提意見。”

此時,學生的思維在靈動,情感在昇華,同時,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發展。這就叫紮紮實實得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第5篇

師:同學們,有一些熱情的小詞語已經等不及要見你們了,想不想認識他們?

1、[出示詞語](請三位,每人讀一排。——齊讀詞語。)

2、師:這三個淘氣的詞語想考考你們,敢不敢接受挑戰?(敢)戴嵩、稱讚、購買。

師:好樣的!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戴嵩是(唐朝著名的畫家),你能用上這幾個詞來介紹一下這位大畫家嗎?誰能把三個詞都用上? 生說

3、師: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這位大畫家和一位牧童的故事。板書:畫家和牧童(“畫家”寫得大,“牧童”寫得小)。

師:你知道老師為什麼把“畫家”二字寫得特別大,“牧童”二字寫得特別小呢?

生:畫家是非常有名的,而牧童只是個普通的放牛小孩。

師;同學們說得都很有道理,可就是這麼一位大名鼎鼎的畫家卻做了一回小牧童的學生,究竟是怎麼回事呢?請同學們輕輕開啟課本,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2——5自然段(生讀課文)

2、師:讀完了嗎?那讀出了哪段是寫戴嵩正在作畫?

[示句圖:戴嵩現場作畫圖]此時,戴嵩正在畫《鬥牛圖》,只見他一會兒(濃墨塗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成了)。看到這情景你想說什麼?

師:我注意到了你把“一會兒”重讀了,你怎麼想到要把它重讀了?(生說)

師:我聽出來了,戴嵩真是一位能幹、多才多藝的畫家啊!好,同學們,把你們的感受送進去,一起讀!(齊讀)

3、師:!這幅《鬥牛圖》很快完成了,圍觀的人對這幅畫是(紛紛誇讚)。現場誰願意來誇誇它?[活動:扮圍觀的群眾誇這幅畫]

[示句子:“畫得太像了,畫得太像了,這真是絕妙之作!”]

師:果真是絕妙之作啊!(邊說也邊豎起大拇指)現場有教書先生嗎?這位教書先生你來誇一誇吧!

[示句子:“畫活了,畫活了,只有神筆才能畫出這樣的畫!”]

師:現場還有很多尊貴的客人,還有誰想對戴嵩的畫誇讚一番呢?

師:你和教書先生真是英雄所見略同啊,誰有特別一點的誇獎之詞嗎?這位你請!

生:畫得太妙了,畫得太妙了,不愧是著名的大畫家啊!

師:這麼多人,你一言,我一語就是課文說的“紛紛誇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