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牧童音樂教案8篇 《誰聽過牧童的音樂?——探索不一樣的音樂教學》

本文為牧童音樂教案,包含了幼兒園和國小生的音樂課教學內容和活動指導,旨在幫助教師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激發孩子對音樂的興趣和學習熱情。

牧童音樂教案8篇 《誰聽過牧童的音樂?——探索不一樣的音樂教學》

第1篇

本節課,著重培養學生對樂器演奏的興趣和認識簡譜的能力。

對於從來沒有接觸過簡譜的學生,培養學生學會唱簡譜的能力;對於有一定簡譜基礎的學生,教會學會“二重唱”。

一、首先,激發學生的音樂想象能力,激發學生對音樂的熱愛。

請同學們聽一聽: 5 - - -│ 5 - - -│,模仿的是什麼聲音?

再聽一聽: 55 55 55 55│11 11 11 11│,模仿的是什麼聲音?

再聽一聽:│5 6 5.3│5 1 5-│4.3 2 6│5 32 3-│,象徵什麼意思?

二、教師用口琴吹一首《火車向著韶山跑》;用笛子吹一首《洪湖水,浪打浪》,激發學生對樂器的興趣。提議每一個學生,都應該買一樣樂器。

四、請同學們把音樂課本第七冊,翻到56頁,我們來學《牧童》這首樂曲。

藝術,是人類以情感和想象為特性,把握和反映世界的一種特殊方式。根據表現手段和方式的不同,藝術可分為表演藝術,如音樂、舞蹈;造型藝術,如繪畫、雕塑;語言藝術,如文學;和綜合藝術,如戲劇、影視。

節奏,是音樂術語。由音響運動的輕重緩急形成,其中節拍的強弱或長短交替出現,而合乎一定的規律。節奏是音樂的基本要素,對旋律的形成起著決定的作用。

簡譜,是音樂的一種記譜方法,於十六世紀中葉,初步成型於歐洲,17-18世紀先後,經盧梭等人加工而漸趨完備。

盧梭(1712-1778),是法國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學家,文學家。在教育觀點上,他提出“返歸自然”的口號,主張順應兒童的本性,讓他們的身心自由發展。盧梭沒有什麼學歷,但他卻成為了法國十八世紀最偉大的思想家!有關盧梭對教育的論述,請參見筆者在蘭州《新一代》96年第3期所發表的《盧梭論兒童教育》論文。

1、口琴:簧樂器,內裝一系列小簧片,按自然音階排列, 用嘴吹吸發音。一琴只限於一調,a調和c調兩種口琴較為常用。

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吹吸

口琴應該是初學樂器者的首選樂器,因為它價廉物美,發音又準,而一般的低檔管樂器,普遍存在定音不準的現象。學好口琴,是今後學習絃樂的基礎。

笛子,管樂器。笛子吹奏的一般發音孔位,如下圖示:

A、體鳴樂器。如鑼、鈸(bo)、拍板、三角鐵等。鈸,古稱“銅盤”,銅製,中部隆起,如半球狀,兩片為一副,相擊發聲。

學校上課時打鈴,有電鈴,有手搖的鈴,有敲擊的鈴。如果我們把敲擊的鈴,稱為體鳴樂器的話,如果不考慮其敲擊節奏的輕重、強弱,而只考慮間隔的時值的話,那麼,學校敲鈴的節奏可設計為:

牧童音樂教案8篇 《誰聽過牧童的音樂?——探索不一樣的音樂教學》 第2張

第2篇

設計意圖:鋼琴曲《牧童短笛》是著名音樂教育家、作曲家賀綠汀創作的,這是一首帶再現的單三部曲式。可讓大班幼兒在欣賞的過程中聽辨樂曲的a-b-a三段式結構,從而瞭解這種音樂結構的特點,提高對同類音樂作品的聽辨能力。

1、想象音樂作品中的意境和情節,懂得分辨樂曲的a-b-a三段體曲式。

2、通過簡單的樂器伴奏來烘托音樂作品中此起彼伏的旋律特色,並通過不同音色的樂器來區別a、b段的不同情緒。

3、知道這是一首具有田園風味的中國音樂作品,激發對民族特色音樂作品的喜愛之情。

1、重點:讓幼兒聽辨樂曲的a-b-a三段式結構,並用合適的打擊樂來表現各段的情緒。

2、難點:教幼兒聽辨樂句,理解旋律中此起彼伏相呼應的特點。

1、音樂遊戲《什麼樂器在唱歌》。師:“什麼樂器在唱歌?”幼兒則閉上眼睛,聽老師選一種打擊樂器,敲出×××的節奏型,幼兒馬上睜開看,邊拍手邊說:“××樂器在唱歌。”

2、播放音樂《牧童短笛》,讓幼兒聽辨這首樂曲是什麼樂器演奏出來的。師:“請小朋友聽聽這首曲子,猜猜是什麼樂器在唱歌?”

3、向幼兒簡單介紹鋼琴曲《牧童短笛》的音樂背景。師:“這首好聽的鋼琴曲名是《牧童短笛》,它描寫的是我國美麗的江南地區,牧童倒騎在牛背上,悠揚地吹著短笛,在田間玩耍的情景”。

(1)聽賞第一段音樂。師:“我們先聽這段音樂,想一想牧童這時在幹什麼?教師根據幼兒的描述,邊操作木偶邊進行小結:兩位牧童倒騎在牛背上,兩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吹著短笛,走在美麗的田間。這段音樂是悠揚的,抒情的。

(2)聽賞第二段音樂。師:“下面,我們來聽第二段音樂。聽聽這段音樂和剛才的第一段有什麼不同?聽了感覺怎樣?想想牧童這時又在幹什麼呢?”教師根據幼兒的描述,操作木偶,小結:牧童這時從牛背上跳下來,高興地在田間翻跟斗抓蝴蝶,這段音樂是歡快的,跳躍的。

(3)聽賞第三段音樂。師:“下面請你們聽第三段音樂。聽聽這段音樂和前面哪段音樂是一樣的,這時牧童又在幹什麼?”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小結:這段音樂和第一段是相同的,這種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樣的樂曲叫a-b-a三段體。這段音樂講的是牧童又騎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著笛子,慢慢地走遠了。

6、啟發幼兒選擇合適的打擊樂器為樂曲伴奏。師:“你們覺得這首樂曲的各段用什麼樂器來伴奏比較好呢?”

7、為每位幼兒提供2-3種打擊樂,提醒他們在樂曲的a段與b段用不同的樂曲來伴奏,並能在教師的指揮下變換不同的節奏型。

?牧童短笛》是一首非常著名的鋼琴曲。它短小精緻、形象鮮明、風格清新、富有田園風味。全曲共分三個樂段。第樂段描繪了美麗的田園景色,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畫。第二樂段以歡快的節奏、快遞的速度和跳躍的伴奏,在情緒上與第一段形成鮮明的對比,具有民間舞蹈風格的五聲調式特點。歌曲《牧童之歌》,是根據《牧童短笛》的主旋律改編而成。

這堂課的內容對剛踏上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在樂曲的背景、加花、練習中,以顏色、形態、進場次序的變化來引一導學生的學習注意力。結合教學內容我創設了:聽、看、比、論、感等多種學習形式,以增強本課的學習效果。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覺得給學生創設教學情景,讓他們在實際的感受中體驗新知識、接受新知識、運用新知識,課堂的教學效果就會比較好。

小百科:牧童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mù tóng,是指放牧牛、羊的兒童,出自《呂氏春秋

第3篇

1、學生能感受並表現新疆音樂典型的節奏以及騎馬的動作,瞭解並交流新疆的特產風景等,在潛移默化中加深對新疆的熱愛之情。

2、學生能用愉悅的聲音演唱新疆民歌《牧童之歌》,並能用不同的形式表現歌曲。

1、體會歌曲《牧童之歌》中小牧童的快樂,學會並表演歌曲《牧童之歌》。

2、能明白不同的演唱形式,情緒速度和曲式可以給人帶來不同的音樂感受.並進行大膽的嘗試.

教學難點:《牧童之歌》中連續附點的演唱

?牧童之歌》是一首歡快活潑的新疆民歌,它生動逼真地表現了牧童放牧時的喜悅心情,刻畫出天真可愛的人物形象。全曲由四個樂句組成,自然小調式。前兩個樂句節奏平穩,和歌詞緊密結合,描繪了大自然的景色。第三樂句和第四樂句基本上是一氣呵成,特別是第三樂句以連續的x xx.x| x x x.x節奏和旋律三度模進,行程緊縮型的短句,於前面有著鮮明的對比,生動地描繪出小主人公騎馬賓士的形象。

師:歡迎同學們進入愉快的音樂課堂。誰知道現在播放的歌曲是由哪個地方的音樂改編而來的?

生暢所欲言:新疆風景如畫,特產豐富,新疆人能歌善舞等

是個小百科!瞧你的口水都快掉下來了!你能不能來表演一下?你真行!)師:百聞不如一見,讓我們一起隨著美妙的音樂走進新疆。 《牧童之歌》伴奏(多媒體展示新疆的風土人情)

誰能用一句話來讚美你所看到的新疆?(生:天山真是個美麗的地方!)如果學生話題方向統一,老師及時說:是啊,真想親眼去看一看啊!把學生話題轉移。

師:今天,老師就要帶大家到天山去走一走。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是誰從遙遠的天山跑來迎接我們呢?老師用響板打擊x x x.x| x x x.x |節奏模仿馬蹄聲(學生聽完後回答)

出示ppt師:原來是小牧童,他騎著一匹悠閒自在的小馬,小馬它跑起來可有節奏,你聽出來了嗎?你能用聲音來模仿一下小馬的跑步聲嗎?(2-3個學生模仿馬蹄聲節奏)x x x.x| x x x.x |

情況預設:如果學生回答不完整或不準確,老師說:讓我們再來仔細聽一聽。隨手圓舞板慢慢地再打一遍。

(出示ppt)你的耳朵真靈,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條節奏x x x.x| x x x.x |(慢速)

師小結:第三個音後面的小圓點叫附點。附點前的音要唱的長一些,附點後的音要唱的短一些。

(範讀)像這樣:x.x來:生跟讀兩遍加上前面的節奏x x x.x一齊:生跟讀兩遍(慢慢地逐漸加快速度)

情況預設:如果學生附點八分音符完成的不是很好,教師採用劃拍練習幫助學生

師:太棒了!那誰能用肢體動作來模仿小牧童騎馬賓士的樣子呢,最好能加上剛才學習的節奏!(1-2學生)

情況預設:如果學生不太會,老師及時引導拉韁繩甩馬鞭等動作

模仿得真好,老師把你們的動作綜合一下,(師綜合學生動作並表演)大家一起來試試。

如果配上音樂旋律那就更好了,看老師的。 x x x.x| x x x.x |(用啦來慢慢摸唱旋律,加以手上拉韁繩甩馬鞭的動作)

1.師:看來,騎上駿馬,唱著歌,在草原上賓士,真是一件快樂的事。剛才我們聽到的這首歌曲叫《牧童之歌》,是一首新疆哈薩克族的歌曲。

~現在讓我們一起來認真地聽一聽,說說你覺得歌曲的情緒速度和演唱形式分別是怎樣的?情緒:歡快速度:中速演唱形式:童聲齊唱

~好,接下來讓我們再聽一遍。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在我們眼前彷彿出現了怎樣的畫面?(生暢所欲言)

2.師小結:是呀,小牧童天真可愛,英姿颯爽,他的放牧生活更是悠閒自得,多麼令人羨慕,多麼讓人嚮往呀!想不想和小牧童一起唱著歌,揚起馬鞭,在遼闊的草原快樂的賓士?(生:想)那就趕快一起來學習這首歌曲吧.

看好歌譜,先用說悄悄話的聲音來跟著老師的琴聲哼唱歌曲旋律.

解決高八度:注意66整整高了八度,唱的時候嘴巴圓圓的,提前換氣,用氣息支援,聽老師唱:66,高音6不要吼,美美的來唱。你們來試試!

~你們學得真快,現在能不能跟著老師的琴聲把歌詞放進去唱一唱呢?一起來試試吧。(完整唱一遍)

師:你們覺得哪個地方比較難唱?ppt出示:(連續附點處)

解決方法:採用對比的方法,解決難點。教師範唱9——12小節,加附點和不加附點兩種唱法進行對比。

那我能不能把附點去掉呢?聽老師唱一唱(教師範唱9——12小節)再聽一聽沒有去掉的(教師範唱9——12小節)!

學生肯定會說:不能去掉。說一說為什麼呢?(引導生回答:加上附點更能體現小牧童的可愛和歡樂的心情)好,跟著老師再來唱一唱這一句!(生跟著一起唱)師:唱得真不錯,不過老師覺得你們還沒有把小牧童騎在馬背上放牧時高興的心情完全體現出來,想一想怎樣可以體現出牧童歡快的心情呢?(師邊說邊做一個快樂的神采飛揚的表情)啟發學生用歡快的表情,愉悅的聲音來演唱歌曲。(學生復唱)

~嗯,我感受到了你們的快樂。讓我們試著完整地跟琴來唱一唱。

1.師:你們動聽的歌聲深深的打動了我,我也好想在遼闊的草原放聲高歌。下面聽聽老師唱的在情緒和速度上與你們唱的有什麼不一樣呢?範唱

(1)“紅太陽,從天山慢慢地爬上”突出“慢慢地” “風吹綠草草兒把頭揚”表現出那種舒展

(2)“騎上駿馬揚起鞭,趕上牛羊下河灘”表現小牧童在天山腳下放牧的愉快的心情

引導學生回答:“紅太陽,從天山慢慢地爬上” “風吹綠草草兒把頭揚”用稍慢的速度表現出天山的美,“騎上駿馬揚起鞭,趕上牛羊下河灘”用稍快速度表現出小牧童放牧時快樂的心情。

師:這樣的改變給你帶來一種怎樣的感受?(生答:歌曲更優美,更活潑,更可愛~)

師小結:音樂速度的變化,會使得歌曲的音樂情緒變得更加得豐滿.

2.師:今天老師還給大家帶來一首由一群孩子演唱的《牧童之歌》,你能聽出這首《牧童之歌》與我們剛學的在演唱形式上有什麼不同嗎?

生回答:童聲合唱,引導學生說歌曲還用到了手來拍擊節奏,進行了歌曲旋律的改編等

師小結:不同的演唱形式可以使歌曲更豐富,給人帶來耳目一新的感受。

那同學們想一想,你們能不能用自己的方式把這首歌曲唱得更美一些呢?試著對歌曲的演唱形式,或者情緒速度做一些改變?(嘗試各種方案演唱)(啟發學生對歌曲的情緒、強弱、演唱形式進行處理)情況預設:學生也許會說改變歌曲演唱形式(領唱,齊唱)老師追問:可以呀,那領唱從哪裡開始到哪裡結束呢?生回答。

我們按照xxx說的,來試試!我們唱兩遍,第一遍請一位女生來領唱,xxx。第二遍我們請xxx來領唱。那麼其餘部分我們一起來完成。追問:xxx,xxx你們唱那一句?我們一起唱哪一部分?清楚了嗎?開始了。(師生合作進行演唱形式的改變)

師:天山的美景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享受,《牧童之歌》不同版本,不同形式的嘗試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體驗。現在就讓我們和小牧童一起騎上駿馬,在天山下大草原上盡情的唱起來,跳起來吧。(《牧童之歌》伴奏)

第4篇

歌曲《牧童》是一首山歌風的江蘇民歌。4/4拍,五聲羽調式。歌曲的節奏抒展,旋律優美抒情。歌詞以童心描繪出藍天、白雲、綠水、青草,勾勒出一幅美麗的田野風光,抒發了小牧童悠閒放牧的愉快心情。歌曲的第三段至結束全以小牧童牧羊的吆喝聲襯詞為歌詞,巧妙地補充了短小而意猶未盡的情境,使得歌曲的情感得以充分地抒發,給人一種完美的審美感受。

2.聽著範唱錄音,用手指著圖形譜(羊)輕輕地跟唱。提示學生第三段歌詞分別在哪裡?結束句在哪裡?

教師要指導學生分小組在音樂實踐中探索敲擊三角鐵的方法。

提示:怎樣敲擊出長音?怎樣敲擊出短音?答案可有多種,教師應對積極探索的學生給予充分的肯定,如有問題,提出建議,如:這樣是否更好?

三角鐵是打擊樂器的一種,由一根彎成三角形的鋼條製成,用小金屬棒敲擊發音,音色尖銳、清脆、透明、響亮。不宜弱奏和演奏快速複雜的節奏,可單敲或滾奏,其音響可穿過整個樂隊而賦於樂曲以特殊的色彩。常用於軍樂隊和管樂隊。演奏時,將三角鐵懸於皮條或繩子上,左手提起,右手用金屬棒敲擊。

第5篇

教學思路:引導學生通過聆聽-賞析-閱讀-學唱-交流-表現等環節,從感知入手,理解藝術作品的文化內涵,逐漸升華學生審美情感,培養學生會欣賞、善交流、能創造的藝術能力。本課擬採用多科切入、橫向滲透的形式,充分發揮藝術教師自身的學科優勢,取長補短,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藝術能力,使其更具人文性。

2、為大家表演節目:老師唱一首《走在鄉間的小路上》

3、對學生提出要求聆聽音樂感受詞曲之美交流感受初步感知主題(這一環節目的是活躍氣氛)

2、教師彈奏三段音樂要求學生為畫面選擇合適的音樂片斷並說出依據

2、介紹賀綠汀生平,引入人文化話題交流對鋼琴曲的感受,加深對樂曲的理解,引導學生了解生活與因素的'關係

1、引導學生自行賞析李可染的《牧牛圖》組畫,挖掘作品內蘊,提升學生的情感。

2、學生朗讀劉心武的散文《牧童短笛》片段,讓學生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1)利用已有的材料運用自己擅長的藝術手法嘗試創作一與主題有關的作品

(這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需要認真分析突破嘗試創作目的是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本課主題的理解)

七、教學後記這是一節公開課,借班上課往往師生比較隔膜,為了營造良好的氛圍,我們在開始時設計了一個環節,老師為大家表演節目,這樣學生很快與老師熟悉起來。課堂配合也比較理想。這一節課老實說我們準備得並不是很充分,課前也未與學生接觸,我們的目的是想讓各位老師聽一節原汁原味的藝術課,不帶表演成分,因此我們一直和學生保持著一種神祕感。而我們對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則動了一番腦筋。幾易其稿,直至上課前一天晚上我們還在調整課件,上課那天早上我們還加了兩個環節:讓同學讀劉心武的散文《牧童短笛》片斷。最後讓同學們將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在座的聽課老師,讓聽課的老師參與課堂評價,同時也鍛鍊了學生的交際能力培養了他們的自信。縱觀本節課,我覺得我們基本達成了預設的目標,學生雖未提前鋪墊,但配合還是比較到位的,顯示了一定的藝術能力。當然,由於我們準備得不夠充分,因此在時間的把握上,課堂節奏的調整方面存在著一些不足,結題部分也顯得冗長。再有,就是本節課的人文性的體現也略顯不足。

第6篇

通過欣賞《牧童短笛》,感受樂曲不同段落的情緒,瞭解作品的曲式結構。

引導學生感受樂曲不同樂段的節奏、速度及音樂情緒的特點。

採用多種教學策略,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記憶作品不同樂段的主題。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首描寫牧童的樂曲,這首樂曲聞名中外,是由我國著名作曲家賀綠汀先生創作的。它的名字叫《牧童短笛》,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它是由什麼樂器演奏的?

問題設定:同學們聽聽這段樂曲的情緒是怎樣的?②指導學生視唱第一樂段主題旋律,加深印象

③反覆聆聽第一樂段,鼓勵學生用身體動作體驗樂曲情緒。

問題設定:同學們聽聽這段樂曲的速度和情緒是怎樣的?②反覆聆聽第二樂段,激發學生為樂曲加伴奏。

①聆聽第三樂段,感受“加花”手法所表現的意境。問題設定:同學們聽聽這段樂曲和哪一段相似?②指導學生視唱第三樂段主題旋律,加深印象

③引導學生將兩段相似的音樂進行對比,進一步感受“加花”手法的表現力。

④反覆聆聽第三樂段,用心體驗樂曲恬靜、安逸的情緒。

學生聆聽音樂,課件播放中國水墨畫——牧童放牧的情景

教師分別彈奏《歡樂的牧童》、《牧童》和《牧童短笛》的樂句,當《牧童短笛》的樂句出現時,學生快速舉手示意。

多媒體欣賞朗朗現場演奏的《牧童短笛》,進一步感受樂曲的情緒。

2、鼓勵學生利用課餘時間,欣賞其他版本的《牧童短笛》,如手風琴版、長笛版的。

第7篇

教案是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學生音課堂的音樂牧童謠教案,我們來看看。

1、感受歌曲優美的情緒,體驗歌曲如畫般的美好意境。

2、能用自然的聲音正確的演唱姿勢演唱歌曲《牧童謠》,並能用不同的速度力度表現歌曲的情緒。

唱好歌曲《牧童謠》,感受歌曲情緒,深刻理解速度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教學難點:唱準每一個音

師:聽聽這首歌曲,給你的感受是什麼樣的?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

2、談談感受。展開聯想,當你聽到這樣的歌曲你的腦海裡出現了什麼樣的畫面?請學生們說一說。

3、出示ppt圖片,(教材用圖)引導學生繼續展開聯想。

師:你能隨著音樂的節拍拍手嗎?歌曲的速度是什麼樣的?

5、再聽音樂,跟著音樂走步,帶領學生聽到第一三樂句時向前走,聽到二四樂句時退著向後走。感受樂句的不同。

6、再聽音樂,學生拉成圓圈,聽音樂邊拍手邊走步第一三樂句像圓心方向走。第二四樂句向後退著走。引導學生一定按照節拍來行走。

充分感受捷克民歌《牧童》歡快活潑的音樂情緒。通過拍手、走步建立恆拍感。

1、過渡語:剛才我們欣賞了外國的民歌《牧童》,那麼我們中國的小牧童吹的曲子會是什麼樣的呢?你們想不想聽一聽?

提問:這兩段音樂給你的感受一樣嗎?這首樂曲速度是怎樣的?給你什麼樣的感覺。

3、牧童悠悠的笛聲帶我們步入了青山綠水當中,彷彿我們也騎到了大水牛的背上吹起了笛子。出示圖片展開聯想。

4、復聽《牧童謠》旋律,邊聽邊看老師做手勢。教師分別在5632四個音處做手勢。

總結:歌曲中只有5632四個音,用手勢表示出來並跟著琴唱一唱。

師:這就是最具有我們中國音樂特點的音樂。全曲只出現了四個音,卻是那樣的動聽。5學習新的音2的手勢並唱準。

1、親切而賦予感染力的笛子聲把孩子們帶入那淡淡的水墨畫中,給予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2、識別音高,通過手勢圖以及反覆聆聽,唱準歌曲中的每一個音。

三、發聲練習及音準訓練,解決歌曲中的難點。

1、過渡語:剛才同學們一共唱了幾個音?(四個,5632)那讓我們用這個四個音來做個音樂遊戲好不好?老師來唱:

5、加上手勢演唱。提出要求:嘴張圓,身體自然坐直。小聲演唱,唱準音高。出示圖:的音6、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指著圖上的小羊,按照其高低位置反覆練習高。

師:小牧笛吹得是什麼音呢?請你跟著老師唱一唱吧。

1、通過發聲練習的演唱,使學生對歌曲中的四個音反覆進行模唱和構唱。在頭腦中建立相對音高的概念。熟悉各個音的手勢幫助學生唱準應高。

3、通過小綿羊位置的圖片,直觀地感受音的高低,旋律的起伏。把握音準。

1、過渡語:聽到你們這麼美的歌聲,小牧童也唱起了歌,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唱的是什麼?

2、聆聽範唱。(中速版)。提問:你都聽到了什麼?學生複述歌詞。

3、出示歌片:介紹歌曲中一問一答的演唱形式。(一問一答的演唱形式在我國的民歌中廣為流傳,這首歌曲是流傳在湖北的一首童謠,也採用了有問有答的形式。)

師:歌曲非常短小,一共就四個小節。請問哪幾個小節的節奏是完全相同的。

5、你能試著把所有的二分音符唱滿嗎?跟老師接唱。同樣的歌詞,不同的旋律,要求學根據老師的手勢和樂譜的提示來完成後面的接唱。並且要求學生唱滿時值。

?設計意圖】結合歌詞的演唱在運用中進一步學習樂譜。強調二分音符的時值。瞭解一問一答的演唱形式。記憶歌曲的結構。

師提問:跟剛才咱們演唱的有沒有什麼不同?讓我們也用這個快一些的速度來演唱一下,請你感受哪個速度更加能夠表現小牧童快樂的心情?

3、師:從你們的歌聲中我已經能夠感受到小牧童快樂的心情了,你們也和小牧童一樣很快樂嗎?我們怎麼樣能把歌曲唱的更快樂呢?誰有好的辦法?

4、加入串鈴為歌曲伴奏。老師打出兩種伴奏音型供學生選擇。不出示伴奏譜。

5、拓展提問:請問天上除了太陽還有什麼可以放光明?你們能試著唱一唱嗎?(月亮和星星)結合幻燈片,創設安靜祥和的情境。改寫歌詞進行演唱。

6、引導學生用不同的速度來表現不同的意境。師提問:我們怎麼樣才能表現出月亮的情境來呢?誰有好的辦法?月亮的光柔柔的,我們應該怎樣唱?引導學生用慢速度來演唱歌曲。

7、師:誰來說說星星在天空中閃爍的樣子?(一閃一閃的)我們怎麼表現這一閃一閃的感覺呢?引導學生為歌曲加上跳音來演唱。

8、總結:教師用鋼琴伴奏來帶動學生進行演唱。引導學生用柔美的情緒慢速來演唱月亮,第二段速度不變用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星星放光明,第三段提速。用快速度來表現太陽放光明,牧童喜歡青草地的熱烈情緒,並加上打擊樂的伴奏。將歌曲推向高潮。

通過歌詞的改寫,引導學生體驗與感受速度力度在音樂表現上的重要作用,豐富學生的音樂想象力。

第8篇

1. 通過學唱歌曲,用自然真摯的歌聲表現小牧童在美麗牧場快樂放牧的情景,從而激發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2. 通過小組合作的方法,掌握歌曲的旋律、節奏和二聲部合唱,並能用歌聲表現歌曲描繪的意境。

教師: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描寫牧童生活的歌曲,這是一首斯洛伐克的民歌,名字叫《牧童》。

2. 仔細聆聽歌曲《牧童》音訊,同學們聽到歌中唱了什麼?是用什麼形式來演唱的? 學生回答:聽到小牧童在吹笛子、放牛、放羊;歌曲採用合唱形式??

教師指導:完整彈奏第一段旋律,讓學生加深對第一樂段歌曲旋律的記憶。

教師指導:教師除了指導學生的音準外,還要指導切分節奏的準確,讓學生把切分節奏唱得活潑、跳躍。第三句連續的切分節奏要讓學生唱得有推動感。最後一個樂句旋律下行,聲音的位置不要落下來,時刻保持高位置。

(2)全體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歌詞。教師指導:學生輕快、有彈性地讀歌詞。

(3)跟琴演唱歌詞。教師指導:用慢速演唱,聲音要整齊、統一。

提問:聽辨哪個樂句和高聲部旋律不一樣?標在譜例上。

2. 教師用琴帶著學生練習第二、三樂句的旋律。 教師指導:重點指導第二樂句中出現的“”。多讓學生練唱幾遍這三個音。

4. 練唱低聲部歌詞。教師指導:指導學生把低聲部旋律練熟。

(1)教師指導:老師彈奏一個音,學生向上唱一個三度音程,對演唱的音準進行指導。

(2)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慢速的兩聲部演唱,注意三度音程的和諧。

教師指導:教師指導低聲部學生慢速演唱一遍,第二遍演唱時高聲部輕聲進入進行演唱。如果學生演唱歌詞有困難可以讓兩個聲部演唱歌譜進行練習。糾正學生的音準,要求二聲部聲音準確、和諧。提示學生演唱時注意聆聽,在唱自己聲部的同時不受另一聲部干擾。音色保持統一,聲部間平衡、和諧。在學生能夠唱準二聲部並保持和諧的基礎上,進一步要求學生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現出歌曲活潑歡快、輕鬆的情緒。

教師指導學生單獨練習歌曲最後的三個音,練習兩聲部和諧,最後一個音唱一拍,所有同學要唱整齊。

六、完整演唱歌曲(《牧童》歌曲學習)

為學生分組,討論不同的演唱形式,可以是領唱、合唱、二重唱等。還可以用不同的速度演唱,用打擊樂器伴奏等。教師引導學生積極展開想象,用自己的方式表現歌曲。

草地上的牧童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也用自己的方式表現了歡樂的牧童,希望你們能夠利用課餘的時間多走進大自然,感受自然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