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牧童》教案7篇 牧童教案:遊戲化學習提升思維認知

本教案以古詩《牧童》為背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語言能力為目的,通過閱讀和理解文字內容,進行表達訓練和寫作實踐,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

《牧童》教案7篇 牧童教案:遊戲化學習提升思維認知

第1篇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教學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發揮學生在閱讀中的自主性、積極性。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不斷進行理解、積累、轉化、運用語言的實踐過程,教師應該為學生的語言實踐與發展提供儘可能多的空間和機會。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感悟和思考。因此,教學中我決定不給學生講述空泛的道理,而是從學生的需要和興趣出發,採用以讀代講的方法,引導學生將自己當作課文中的人物去學習課文,朗讀語句,加深體會。

在處理教材時,我抓住課文中人物的不同語言為重點訓練點,指導朗讀,通過對比不同人物的表情、動作、語言的表現,使學生深刻理解課文,感悟人物品質。採取激勵讀、評價讀、分角色等形式多樣的閱讀實踐,使學生自悟自得。利用課本教材、插圖及多媒體教具調動學生眼、耳、口、腦等多種感官,使其發揮想像和創造,真正成為主動的學習者,參與思考、交流和討論的整個過程,朗讀感悟獲得各自獨特的感受。學生在體會主人公優秀品質的同時,受到思想教育和啟迪,懂得如何做人的深刻道理。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

2、結合插圖展開想象,懂得要敢於挑戰權威,也要謙虛謹慎。

3、引導學生理解重點詞句,初步培養學生通過多種渠道收集資訊的習慣。

教學重點: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

1、小組認讀生字詞:上節課的生字朋友你們還認識嗎?(小組開火車認讀生字)火車在大家的幫助下,順利開走了!

1、默讀課文中的第一自然段,找一找:哪些句子寫出了戴嵩是一個著名的畫家?畫下來。

b、看畫的人沒有不點頭稱讚的,有錢的人還爭著花大價錢購買。

2、過渡:這麼棒的畫家,他是怎樣畫畫的呢?(引出句子)

(2)戴嵩為什麼要沉思片刻?他一會兒濃墨塗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好了。

(1)指導朗讀:男女比賽讀,互相評價。(師:只要讀出了你喜歡的方式就好了。)

你覺得畫中哪些地方是濃墨塗抹,哪些地方是輕筆細描?

(1)指導朗讀:男女比賽讀、代入角色讀。讀出稱讚的語氣。

(2)師評價:這樣讀才是稱讚別人,誇讚別人!把這兩個詞畫下來。(學生標畫稱讚、讚揚)

師:你從畫下來的這兩個詞中發現了什麼?請學生在課文中找和這兩個詞意思一樣的另外一個詞。(誇讚)

想象說話:可能還會有什麼人在稱讚他呢?(小孩、牧童、村民、秀才、過路人、大官等)

(4)師:原來這麼多人在誇讚才叫紛紛誇讚啊。(認讀詞語。)

(5)小結:看來這個畫家真了不起!真是一個著名的畫家!

1、過渡:就在人人都誇讚他的時候,卻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1)隨機指導朗讀牧童的話,體會句子這聲音好象炸雷一樣,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個別讀、賽讀、齊讀)

2、過渡:這時,戴嵩卻做出了出人意料的舉動——

這時,戴嵩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藹地說:小兄弟,我很願意聽到你的批評,請你說說什麼地方畫錯了?

4、學生自由站起來讀牧童的話。指導語氣朗讀。(個別讀、齊讀)

5、師:原來真的畫錯了,畫家後來是怎麼做的呢?齊讀第6自然段,邊讀邊做動作。(理解詞語拱手)

6、你覺得這個畫家怎麼樣?(體會他的虛心、勇於承認錯誤。)

1、剛才,牧童指出畫家畫錯了,圍觀的人紛紛指責牧童,你認為牧童這樣做對嗎?

3、小結:牧童觀察得多仔細呀,面對大畫家,也大膽地指出錯誤,小牧童和畫家一樣了不起!

1、小組分配角色讀,體會人物品質,老師巡視指導。

學了這篇課文後,我們對畫家和牧童都非常瞭解了,我們一起來誇誇他們吧!

《牧童》教案7篇 牧童教案:遊戲化學習提升思維認知 第2張

第2篇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古詩《牧童》。孔子曰:不學詩,無以言。學習古詩,不僅讓學生了解了豐富多彩的祖國文化,可以豐富學生的語言,發展想象,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詩學素養。今天我將以淺薄而又真誠的見解,談談我對《牧童》這一課的教學構想。我將從說教材、說教學目的、說教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這五個方面來說。

?牧童》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組第五課《古詩詞三首》中的一首詩。本組教材是以童年為專題來編排教學內容的。《牧童》是唐代詩人呂岩所作,呂岩也就是民間傳說中的八仙之一呂洞賓。整首詩向我們展示了一幅鮮活的兒童晚歸休憩圖:草場、月夜、笛聲、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畫,使我們的心靈感到寧靜。全詩意境優美,用詞活潑,情趣盎然。生動的表現了牧童悠閒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

五年級的學生已學過很多古詩,他們能借助註釋、工具書、想象畫面等多種方法來讀懂古詩的大意。對學習古詩抱有一定的熱情,但有時,則對詩歌背後蘊含的詩人情感不能深刻的體會到。

根據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結合本單元教材分析、教學要求和本課教學要求,依據課程標準中的三個維度,在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一下的教學目標。

2、使學生體會到詩中畫面的優美意境,並從中感悟到詩人對悠閒自在、安然自樂的生活狀態的嚮往。

3、通過學習,使學生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樂,感受中華語言的精妙。

並以此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體會到詩中畫面的優美意境,並從中感悟到詩人對悠閒自在、安然自樂的生活狀態的嚮往。同時這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教學本首詩,我重點運用情景教學法、設景想象教學法,藉助多媒體課件與音樂來創設學生樂於接受,能走進其間的意境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多向互動的情境中閱讀、感悟、表達與創新。

此外,我還採用了誦讀法、重點字詞剖析教學法進行教學

課前,我先播放了一首歡快的樂曲《田園之歌》,讓學生聽。隨後問學生:歡快的音樂帶給你什麼樣的心情?然後順勢引導:其實,能帶給人快樂的事有很多,比如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學習,就很快樂。見到久別的朋友,會很快樂。認識一位新朋友也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現在,就讓我們帶著一顆快樂的心跟隨詩人呂岩去結識一位新朋友。由此匯入古詩《牧童》,並板書:牧童

這樣的安排,我旨在快樂二字上展開教學,不但消除了學生上課伊始的緊張感,又讓學生以快樂的心情走進課堂。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課堂基調,課堂教學也因學生的入情而進入了積極的狀態。

歌是唱出來的,詩是誦出來。詩只有用心朗誦,才能彰顯它獨特的韻味。在此,我採用了誦讀法,設計了三讀環節:

學生初讀本首詩時,我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詩句。重點認讀鋪、蓑、臥。

在學生讀準讀通詩句的基礎上,我告訴學生:詩歌更講究節奏,讀詩要讀出它的抑揚頓挫,讀出它的變化,才能讀出它的美。

通過以上兩個環節的練讀,學生大多已能熟讀古詩,並初步感知古詩大意。此時,我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讀——品讀古詩。我鼓勵學生,會讀詩的孩子一定能讀懂古詩,請你在心裡品一品每一句詩,你從中讀出了什麼?

此環節我會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想象畫面意境,讓學生用一個合適的詞形容一下這景、這人、這物。此時出示課件:你會填嗎?

如此,學生從單個詞語入手,經過紮實的語言文字訓練,使詩中的景、人、物變得鮮明生動起來,併為下面的古詩理解降低了難度,體現了學習的階梯。

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本首詩的特點是敘事抒情,情景交融。為了讓學生體會詩人的情感,我從詩中人物牧童切入,讓學生邊讀邊悟。要求學生把所填的詞語放到詩中去讀一讀,並猜一猜這是位什麼樣的的牧童?大多學生通過反覆的讀能感受到牧童的快樂心情。在和學生的交流中,我相機板書:快樂、悠閒。

三讀古詩環節,我力圖將學生置於閱讀的的主體地位。用不同形式的讀,調動了學生學習古詩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讀出層次,讀出詩韻,讀出詩情。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思維。充分體現了快樂讀美文,輕鬆學古詩的理念。

在熟讀古詩的基礎上,我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學們,你們發現沒有?這首詩的題目為《牧童》,可整首詩並沒有出現牧童二字,你是從詩的什麼地方看到了這樣快樂悠閒的牧童?並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相機教學。

當學生回答從笛弄晚風三四聲中看到了一個快樂的牧童時,我接著引導:誰在吹笛子?在什麼地方吹?這個問題旨在引出第一句古詩。接著,運用畫面再現情境,讓學生感受牧場的遼闊,並對學生進行語言概括能力的訓練:說說你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你從詩中的的哪一個詞看到了青草的繁茂,草場的遼闊?引導學生領悟了鋪字的精妙後,我話鋒一轉:這麼大這麼美的草場,你喜歡嗎?誰更喜歡?什麼原因是他如此喜歡?

這一教學設計為牧童的出場做好了鋪墊。這最後一問必會引起學生積極地思維,他們會給出牧童喜歡草場的種種原因,可能會說:快樂地做遊戲、翻跟頭、打滾、捉蛐蛐、吹笛子等等。我適時播放樂曲《牧笛笛子》,用音樂來渲染情景。在美妙的音樂中學生彷彿走進了這美麗的原野,和這位快樂的牧童一起嬉戲。鼓勵學生也用自己優美的語言把剛才的所見所聞描述出來,實際上也是考察學生對詩句的理解情況。

只有入境,才能悟神。本環節中,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特點,先運用畫面與音樂再現情境,後用語言描述情景,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氣氛。美的畫面,美的音樂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進行體驗,使學生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都得到了發展。

有的學生會指出從不脫蓑衣臥月明中感悟到了牧童的快樂與悠閒。我出示課件:《牧童休憩圖》給學生以感官上的體驗,再領引學生回到文字中,讓同桌互相交流一下,你覺得詩句中的那個詞更能體現牧童的無拘無束?

在班級交流中,根據學生的不同見解,我分別預設了以下問題引起學生的思維與想象:

(1)不脫蓑衣:為什麼不脫蓑衣?是累了,想躺下來好好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歡月夜裡的草地,想好好的欣賞一下?

(2)臥什麼是臥?臥在怎樣的地方?怎樣的時間?怎樣臥?把臥換成坐或者立,放到詩句中讀一讀,感覺如何?

這樣的教學設計,避免了古詩教學中逐字逐句的枯燥的串講串問,而是抓住重點字詞的剖析,品味其精妙之處,突出語文學科的特點,進行紮紮實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讓學生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美妙,使學生真正學有所獲。

接著,我採用設境想象教學法挖掘教材的空白處,讓學生開啟想象的閘門:(音樂漸起)躺在柔柔的草地上,聞著青草的芳香,望著天上的明月,享受著晚風的撫摸。此時此刻,假如你是這位躺在草地上的牧童,你會想些什麼?做些什麼?

也許他睡著了,又會夢見什麼呢?讓我們輕輕地背一背這首詩,送給他一首催眠曲吧。

這樣,讓學生進入詩境,走進牧童的內心世界,抒發情懷,發表見解。此時,學生化牧童為自己,化自己為牧童,與詩中人產生了情感的共鳴。

讀詩,不僅要讀出詩中畫,還要讀出詩中人——即詩人的思想體現。這對孩子們而言是學習古詩的一個很好的導向,是從一個層次到另一個層次的深入。自然,也是這也是學習詩詞的難點之處。為了很好的解決這一教學難點,我這樣引入:快樂的心情是相通的。眼前的一切不僅令牧童陶醉,令我們大家陶醉,也令詩人呂岩陶醉。其實,呂岩喜歡喜歡牧童,還有另外的原因呢。讓我們先來看一下呂岩的資料,快速讀一讀,看你捕捉到了什麼資訊?(同時出示課件。)

這樣的引入,我旨在讓學生帶著好奇心與探究的慾望走進詩人的內心,用自己敏銳的目光去發現,去窺探詩人內心的情感。學生通過自己的發現獲取資訊,得出結論,增強了他學習的信心,使他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把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落到實處。

通過這個教學環節,使學生透過詩,看到了詩人心靈深處的一種追求。瞭解到了詩人嚮往遠離喧囂、悠閒自樂生活的原因後,我再次引領學生誦讀古詩。這不僅使教學回歸到古詩的本體上來,更是學生的情感在迴歸和昇華,從而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進而解決了本課的教學難點。

學習古詩,就是要讓學生在欣賞古詩詞的同時愛上古詩,所以在學生意猶未盡情猶未止時,我出示了一組以兒童生活為體裁的詩句賞析

同時出示的還有袁枚的《所見》和其它的詩句,並要求學生課外積累和背誦此類古詩。將本課的古詩輻射到其餘相關詩句,真正做到課內外的有機融合,從而讓學生愛上古詩詞,愛上中華傳統文化,感受其中的博大精深。

自此,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在教學中,我努力尋找人文精神與語言訓練的契合點,通過各種形式的閱讀訓練,將學生帶到情境中去感悟、去體驗、去主動探究。使學生在輕鬆快樂的語文課堂中進行學習,這也體現了我寓教於樂的教學理念。

最後,我說一下板書。我的板書簡潔明快,一目瞭然。快樂、悠閒二字彰顯了詩人的內心情感。是教學內容的精華體現,也是整個教學過程的點睛之筆。(附板書)

第3篇

師: 我知道,學這首詩,對你們來說不算困難。因為這首詩沒有一個生字,你要做到讀正確讀流利,那是非常簡單的事。今天洪老師提一個更高的要求,要大家做到熟讀(板書)(生接:熟讀成誦)。對,這就需要認真反覆地練一練。現在洪老師給你3分鐘時間,做到熟讀成誦。開始。

師:停,(學生感到為難),其實,剛才,你們自己給自己提高要求了,洪老師只想你們做到熟讀,還沒有要你們做到熟讀成誦呢!(生笑),怎麼樣才叫熟讀呢,現在我們來搞個活動,這個活動叫點詞讀句。先老師給你們作個示範,洪老師點到一個詩詞,如果你做到了熟讀,那麼你腦子裡就會很快映出帶有這個詩詞的詩句。請用舉手的姿勢告訴大家。明白嗎?

師:臥,(學生紛紛據舉手)你看,讀得很熟了麼!請你說。

師:你們明白洪老師為什麼要點這個詞嗎?(學生有困難)把這句詩輕輕地讀一讀。

師:詩句一共有7個詞。誰知道洪老師為什麼偏偏點這個臥字,猜一猜就可以了。你說,這個男孩。

師:注意了,他講到了另外一個詞:睡。他說這句詩裡面不用睡而用臥,是因為臥字比睡字好,所以洪教師要點這個臥字。(面向發言的同學)你說得很對,這句詩裡的這個臥字很特別,能讓人聯想開去。

生:臥字給我感覺是,他不是真的在睡覺,而是在欣賞月色。

生:對,臥是躺的意思,躺在草地上休息一會,也有玩的味道。

師:好。接下來,誰來做小老師,我們請小老師來點詞了。來,由你來點詞

師:現在你上來只讀一個詞,所以一定要讀得穩,讓每一個同學都聽得清楚。

生:(一生上臺,教室裡很靜,大家的眼睛一齊盯著小老師)鋪

師:看看,同學們真的做到熟讀了,一下子就能說出來。你再點

生:因為這個草不是鋪的話就不好了,比如說長,好象就只有一點點地方,如果鋪的話,有很大很大的感覺

師:你就會比較。他用一個長來替代一個鋪字,一替代,一比較,覺得這個長字不行,這個鋪字用得好。這個鋪,告訴我們草長得很茂盛。彷彿在上面——

師:給人的感覺暖洋洋的,多舒服啊!這位同學真不錯,會比較。還有理由嗎?

師:這個鑲嵌和鋪是有什麼區別。這位同學的視野很廣,意思是,在無邊無垠的的大地上,這方圓幾十裡的草,就彷彿是嵌在大地上。

師:(面向剛才點詞的小老師)你對他們的發言還有要補充的嗎

師:看看,你們都很不錯,他點這個詞的理由你們都猜中了。還有誰想點的。(沒有人舉手)沒有了,好,我們就點這麼幾個詞,剛才我們總共點了幾個詞

師: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們就應該在這個詞的上面圈一圈,再想一想。同學們,其實,這三個詞的意思懂了,整首詩的大概意思也就瞭解了。我們一起再來把這首詩讀一遍。老師讀題目,大家接著讀全詩,這一次讀不一樣了,要讀出詩的意境來,因為你已經把最主要的詞語理解了。

師:同學們,洪老師在讀這首詩的時候去查閱了一份資料。這份資料寫得很好,如果你也去讀一讀這份資料,那麼你對這首詩的理解就會變得特別深刻。這份資料我帶來了,現在給你們每人一份,看看,你能不能通過讀這份材料,去再深入地理解這一首詩呢?大家要一段一段看,看下去,想下去,對照這一首詩,這一段讀懂了,你就在這一段下面劃一條橫線。如果讀不懂呢?

師:好。讀不懂的內容不要劃,這樣就很清楚,劃出來的就是你已經讀懂的,沒劃出來的就是你不懂的。明白嗎?

師:就是研究著讀,怎麼樣研究呢,就是把這份材料和這首詩對照起來,看看人家是怎麼來理解這一首詩的,想想這樣理解有沒有道理,明白嗎?

師:好,開始,看看誰能夠很快地進入這個研究的角色。

師:(走到一生前,個別輔導)先讀第一段,要開啟書,看著詩讀,把你劃出來的讀一遍給我聽聽

生:(非常流暢地讀資料袋內容)這首詩向我們展示了一幅鮮活的牧童晚歸休憩圖:廣闊的原野,綠草如茵;晚風吹拂著野草,還沒有看見歸來的牧童,卻先聽見隨風傳來的牧童悠揚的愈來愈近的笛聲,笛聲時續時斷,隨風飄揚……

師:你看,讀這樣的材料,你也讀得那麼流暢,真不錯,你的語文水平很高的。繼續看下去。

師:(走到另一位學生前面)劃線的時候不要用尺子,這樣速度太慢,你理解就行了,你把你劃出來的句子讀一遍。

生:(流利地讀劃出來的句子):這裡的squo;六七裡squo;和squo;三四聲squo;不是確指的數字,只是為了突出原野的寬闊和鄉村傍晚的寂靜。

師:(發現一位學生沒有劃,走到他身邊,問)看到哪裡了,前面是不是都看不懂,

師:不是劃這裡,是劃資料袋的內容,哪些內容懂的,劃下來。

師:(看到一學生還在用尺子劃)不用尺子,對,這樣速度比較快,也利於你去思考,對,很好。看得懂,是嗎,千萬不要不懂裝懂,讀懂了才劃下來。

師:有些同學有些累了,累了你就伸個懶腰,接著再讀。要不要和好朋友相互交流一下,如果想的,你就走過去,但是一定要交流,你的朋友會給你許多啟發的,為什麼這樣寫啊,有沒有更好的理解呢,等等。

師:好。先來交流已經讀懂的,還是先來交流你存在的問題?

師:這個問題提得很有水平,但是解決這個問題,我覺得很簡單,請你說

師:詩說笛弄晚風,反過來晚風也把笛聲弄亂了,是嗎?

師:你看看,多麼富有情趣啊!彷彿兩個小朋友在玩耍。還有不同的問題嗎?(沒有人再舉手提問)看來沒有了,那麼我們就來交流一下,眼睛看洪老師,通過這個資料袋的閱讀,通過研讀,你對這首詩又知道了什麼?

師:想躺就躺,想睡就睡,想看什麼就看什麼,連晚風也想去-----

生:弄字告訴我們詩人作詩的時候進入了一種美麗的境界,誰也撓亂不了他,只有晚風才會撓亂他的笛聲

師:對這個弄字的理解越來越深刻了,我相信他剛才說的話,在這個資料袋裡是一個字都沒有的,他是讀了以後對這個弄,又有了自己的理解。

生:牧童其實是把地比作床,把天比作帳,飢來則食,困來則眠。

師:這句話在資料袋中就有,他現在是看著老師把這句話說出來的,已經把這樣的話變成自己的話了。

生:這裡的三四聲,不是數字,而是要表現原野鄉村的空闊和靜寂。

師:現在讀了這個資料以後,有了新的理解,而且印象更加深刻,是嗎?

師:希望你以後也會用這樣的寫法。還有嗎?(沒有學生舉手)沒有關係,這個資料袋我們是第一次讀,還不知道怎樣去提煉,不過,書上有一段話,我們是一定要去讀一讀的,把書翻開,21頁,這裡有兩段話,誰把第一段來讀給大家聽一聽,

生:(讀課文單元提示第一段話)童年是純正、難忘的歲月。身處童年,我們每天都在編織著美麗的故事。一隻昆蟲,一個玩具,一次發現,一場爭執 ------看起來微不足道,卻包含著我們的快樂、夢想和追求。本組課文真實地再現了多彩的童年生活,講的是別人的故事,卻又好象發生在我們自己的身上。

師:讀得多好啊,你仔細讀讀書上的提示,也有利於我們理解這一首詩。誰願意像他那樣把這一段話再讀一讀。把本組課文改成這首詩。

師:同學們,有一位小朋友讀了這首詩後,寫了一篇讀後感,這篇文章不是最優秀的,現在請你瀏覽一遍,看一看,想一想,提出對這一篇讀後感的修改意見。瀏覽就是快速地看,憑你對這首詩的理解,你覺得在讀後感中還應該寫什麼

師:有沒有想法。我相信你的想法比這位同學要豐富得多

生:我認為他寫這麼多童年趣事,最好能找出一件來具體描寫,這樣能更加體現出童年是多麼的快樂

師:我相信你一定有,你可以補充上去。就這樣去改。我想把這個事情佈置成家庭作業,明天早上能收到你這個作業,你可以在這個上面圈圈點點,會做吧。

師:好,現在我們要來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學一首古詩,不僅要會讀,還要會寫,現在我們來抄讀,怎樣做呢?比如第一句詩怎麼讀

師:這是第一步,接下來把書放在旁邊,把這句詩寫下來,不是看一個字抄一個字。

師:然後呢,就把這句詩寫下來,如果哪個字不會寫怎麼辦

師:對,但是要等到把這句詩寫完後,再回來看一看,錯了再把它改過來,不會寫的再補上去。這樣一句完成後再來做下一句,好,開始。

師:如果這樣的抄讀完成的好,老師就獎勵你,完整地默寫一遍。

第4篇

知識目標:會用“一……就……”、“一會兒……一會兒……”的句式說話。能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熟練地認讀一類生字。

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全文,體會文字表達的意思,培養學生觀察、想象、語言表達等能力。

情感目標:在朗讀、說話、想象等語文實踐活動中,感悟並學習戴嵩謙虛的品質,有像牧童一樣會觀察、說真話、敢於挑戰權威的勇氣和願望。

品讀課文,抓住重點角色,從戴嵩和牧童的對話中想象人物心理,領悟並學習人物品質。

通過朗讀、討論等實實在在的語文實踐活動體會人物品質,讓學生有自覺向他們學習的願望。

“孩子們,你們的歌聲真好聽!把老師的心都打動了”“說實話,看到你們這一張張稚氣可愛的笑臉,我真喜歡你們,大家願意和我交朋友嗎?”“看看後邊,哇! 好多好多的新朋友。知道他們為什麼坐得比你們還要端正嗎?他們可是從很遠的地方趕來分享你們學習的快樂的,作為主人,你打算怎樣把自己最優秀的一面展示給他們呢?”

2、你們的發言真精彩!咱們來做個說反義詞的遊戲,看誰的表現最出色。

3、異口同聲地脫口而出,真了不起!來幾個難一點的,看你會不會。

4、(老師指著黑板上的課題“畫家和牧童”。)猜猜看,這畫家和牧童,誰平凡,誰偉大?你還想知道什麼?

(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逐個評價。)“你的猜想很有創意!” “這也是老師想知道的,作為知心朋友,咱握握手”“通過這節課的交流與合作,咱們一定會有新的收穫。”

[此過程設計的意圖重在營造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學習氣氛,使學生感覺不到學習的壓力,為實現愉快的學,主動的學做好鋪墊。同時,練習說反義詞是本冊語文園地三中的內容,由此引入課題,具有生成性,體現了教材的縱向聯絡,也有利於學生接受並激起學習慾望。]

1、創設情景:孩子們,夏天已經到了,晴朗的夜空,有無數的星星,真美麗!誰會認?和它打打招呼。(抽生個人讀生詞)

4、讀得真好!這些詞就藏在《畫家和牧童》這篇課文中。要是你能在課文中正確地認讀他們就更了不起,請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讀通順,讀正確。然後想想,文章講了件什麼事。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本課也應有一定的體現,個人讀、開火車讀、齊讀,然後在課文中認讀,符合兒童認知規律。同時,初讀全文也是對文章的一次整體感知。]

1、你們的發言讓我也分享到了大家學習的快樂,老師有一份禮物想送給大家,請看——(課件展示幾幅戴嵩的作品)看過之後,你想說什麼?是呀,戴嵩的畫太美了,讓我們從課文中去認識這位偉大的畫家吧!

2、請開啟書95頁,看第一自然段,誰會讀?其他孩子可要認真聽、認真看。(抽生個人讀兩遍)

“你們怎麼評價他的朗讀?”“你讀得很正確,。”“你比他讀得更好,把這一句再讀一遍”

3、這幾位同學給我們做出了榜樣,你們敢不敢向他們挑戰?齊讀第一自然段。這一次,你讀懂了什麼?

4、(過渡,領讀第二自然段。)是的,戴嵩的畫畫得太好了,傳說有一次戴嵩的好朋友請他作畫。畫什麼呢?戴嵩沉思片刻,決定畫一幅《鬥牛圖》。怎麼畫的?請看螢幕,一起讀。“他一會兒……很快就畫成了。”把最後幾個字再讀一遍,再讀一邊。這次,你又讀懂了什麼?

5、對!戴嵩作畫總是又好又快,難怪人們說他是唐朝的一位——著名的畫家。(板書“著名”)面對這幅鬥牛圖,圍觀的人看了,紛紛誇讚。看三、四自然段,都有哪些人在誇?把商人的話用“——”畫出來出,教書先生的話用的~~~~“畫出來。練習讀一讀,最好能讀出稱讚的語氣。

6、(分角色朗讀,教師評價。)“你讀正確了,面對這麼優秀的作品,你能不能發自內心的去稱讚一下呢?”“你真會誇獎別人”“你比商人更會稱讚”“從他們的稱讚聲中,你明白了聲麼?”

7、圍觀的人很多,人們還會怎麼誇?想象真豐富!像這樣商人在誇,教書先生在誇,你也在誇,他也在誇,這就叫做——紛紛誇讚。這種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很好,你們以後可以借鑑。

[此過程適當融入現代教育技術,先觀賞戴嵩的作品,激發了求知慾,新奇感,為了解人物打下了基礎。同時力求讓學生在自讀、自悟的前提下,在不同形式的朗讀中明白戴嵩作畫既好又快,從而發自內心的讀商人、教書先生稱讚的話,便於開啟想象之門,猜猜人們還會怎麼誇?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滲透也有一定體現。]

1、同學們,就在人們紛紛誇讚的時候,一個牧童卻擠了進來。請聽——(出示主題圖,伴畫外音“畫錯了啦,畫錯啦!”)這聲音好像炸雷一樣,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 仔細看圖,人們的表情怎樣?猜猜他們會怎麼想?然後以“我猜他可能在想……”的方式在小組內就近交流。(老師到學生中傾聽)

2、比比看,誰最先坐端正。剛才大家的發言都很精彩!課文的題目是《畫家和牧童》,這會兒我們最關心的是畫家聽了牧童的話有什麼反應?牧童又是怎麼說的?默讀第五自然段,找出相關的句子讀一讀。

3、(彙報、朗讀)畫家生氣了嗎?從哪兒看出來的?(指導看圖,理解“和藹”,個人讀戴嵩的話。)聽清楚沒有,畫家稱牧童什麼?這麼大的年紀,卻稱呼牧童小兄弟,多麼和藹可親呀,咱們一起再讀一遍畫家的話。

4、牧童的話很長,誰能讀好,那可了不起。(抽生個人,讀師生評價,比賽讀。)讀懂沒有?閉上眼睛,搶答開始——

“戴嵩的畫哪兒畫錯了?”“他是怎麼畫的?”“應該怎麼畫?”

5、睜開眼睛,小博士走進課堂向我們挑戰來了,他會填,你會填嗎?(照應課前的反義詞練習,引導學生從年齡、社會地位、生活環境等方面完成以下填空:)

6、思考並回答,為什麼牧童能指出畫家的錯誤?相機板書“會觀察”“說真話”。這樣的牧童多可愛呀,讓我們一起用天真的語氣,誠懇的態度,給這位偉大的畫家提提意見吧!

7、聽了牧童的話,戴嵩是什麼反應?自由朗讀最後一節,用你的表演告訴我們。

8、你真是一位出色的演員,咱們給他一點獎勵吧!你們願意把哪條小魚送給戴嵩?(出示有“ 虛心”“驕傲”的小魚卡片)

9、讓我們讀一讀寫戴嵩的這幾個句子——“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他一會兒濃墨塗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成了”“戴嵩聽了,感到非常慚愧,他連連拱手,說:‘多謝你的執教。’”(老師相繼點評“畫得多好呀!”“畫得多快呀!”“多虛心呀!” )這裡有幾個詞用得特別好,你能用“一……就……”“一會兒……一會兒……”說句子嗎?

課文後面的學習小夥伴也說了,“大畫家戴嵩多虛心哪!”“牧童敢向大畫家提出意見,也很了不起?”(板書“了不起”)交流到這,老師也要慚愧的向大家道歉了,課前,我認為畫家偉大,所以寫得這麼大,牧童平凡,寫得這麼小。公平嗎?(修改板書“畫家和牧童”——“畫家和牧童”)再讀課題。

10、學了課文,你最喜歡誰,選擇你喜歡的角色,在小組內合作讀全文。

[此過程力求讓學生在自主地、有效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瞭解人物品質,突破教學難點。“你想把虛心和驕傲中那個詞送給戴嵩”的方式,學生很容易做出判斷,思想教育潛移默化。同時,語言文字的基本訓練也有一定的體現。]

a.這節課你過得愉快嗎?用幾句話把你的感受和收穫寫下來。

d. 把本課中你喜歡的詞語和句子寫下來,與同伴交流。

4、總結,佈置課外作業:用合適的方式在課外瞭解歷史上著名畫家的作品。

[此過程設計意在檢查學生收穫,關注學生情感,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性。讓學生自選作業,自己給自己佈置作業,正是關注學生主動發展和個體差異,力求彰顯學生個性與創造性的人文教育的完美體現。同時,體現了課內鄉課外的延伸]

第5篇

教學目標:藉助註釋理解詩意,通過誦讀體會童趣,憑藉比讀體悟童真,發揮想象品味童心,在與牧童、漁童的對話中,感悟詩人的心中真情真意,激發學生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

1.猜詩:大家一定積累了不少古詩,今天,我們來比一比看誰是我們班的背詩小高手,怎麼背呢?咱們看圖猜古詩、背古詩,大家看圖猜出了詩,就可以站起背給大家聽,誰猜得快、背得多,誰就是背詩小高手。(點選課件:《所見》、《宿新市徐公店》、《村居》、《夜書所見》、《小兒垂釣》)。

3.交流:大家可真棒!這幾首詩可沒難倒大家,不過大家背誦後,大家想一想,你有什麼發現?(都是表現童趣的詩)這些古詩讓你想到了什麼?(童年是快樂、有趣的)

?人教社小語教材所選編的古詩中有較大比重反映童真童趣的詩,利用這一課程資源優勢,藉助看圖猜詩、背誦交流,鎖定童趣形成主題整合,並喚醒學生對童年生活的遐想與嚮往,為後續的教學奠定基調。〕

1.匯入:是的,童年是快樂的,是有趣的,今天,我們一起繼續學習唐朝的呂岩、宋朝的楊萬里寫的兩首反映兒童生活的詩。(點課點選課件,出示這兩首古詩)

3.試讀:師先有感情地誦讀,然後讓學生試讀,並提醒學生讀準蓑篙棹等生字。

?五年級下學期的學生已經積累的一定數量的古詩及理解詩意的方法,利用註釋進行自學理解,是能做到的,這也是將兩首古詩同時呈現,整合教學的前提。值得說明的是教師在誦讀時,讀準字音,讀好節奏,讀出感情,對學生會起到很好的示範作用,以情激情,讓課堂未成曲調先有情。〕

2.賽讀:請幾位同學自選取其中的一首讀一讀,比一比看誰讀得好。學生評價。

3.交流:(1)對讀得有感情的同學,教師可接追問,讀時你看到牧童、漁童在做什麼?(2)賽讀結束後,教師讓學生說說牧童、漁童所做的事有趣在哪?

?這一環節安排了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朗讀意圖在於,一是體會古詩的節奏與韻律,二讓學生讀中自悟,讀出自己的理解,這時的讀更多的指向對詩意的理解與把握。讓學生讀中、讀後交流目的是檢查學生對詩意的理解,避免花費大量的課堂時間進行詩意的繁瑣串講。〕

1.觀察:教師出示課件——課文中的兩幅插圖:牧童臥月圖、漁童張傘圖。師:請大家結合詩意,觀察畫面,想一想:兩幅分別畫了哪些景物?它們有什麼不同?(2)交流:對照詩文,讓學生說說自己發現的不同點。(作者、朝代、時間、地點、人物狀態、所作所為、色調等不同。)再說說相同之處。(都是寫兒童的生活。)

(1)賞析:詩中最觸動你的是什麼?牧童、漁童的可愛最能體現在哪些動詞上?(臥、張)誰能說說它們的意思,比較臥與趴、躺、倒,張與 打、撐、舉等詞的不同,從臥與張這兩個動詞,你體會出什麼?(牧童的悠閒、漁童的機靈,牧童心情輕鬆悠然、漁童內心喜悅)。

(2)誦讀:月色朦朧,清風徐來,牧童是多麼愜意啊——(生: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江上行船,無雨卻張傘,好生奇怪,原來——(生: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觀察畫面,比較發現,鼓勵學生用發現的眼光讀圖讀詩,感受牧童外表的閒與內心的靜,感受漁童的機警與快樂。緊扣臥與張這兩個動作細節,揣摩玩味,比較體會,透過這兩個動詞,感受人物的情思,這樣學生對詩文的意趣又會有更深的理解與感悟。〕

師過渡:月下一牧童,船上兩小童,他們靜臥月下,船中張傘是為了什麼呢?讓我們一起走近他們,去感受他們的所思所想,去感悟他們心中的真情。

1.想象:月下清輝,四野靜謐,牧童靜靜地躺在草墊上,仰望星空會想些什麼?江平岸闊,船隨水流,張傘的兩個小漁童會想些什麼?說些什麼?月明星稀之夜,如果你是詩人帶著一路的辛苦,一臉的疲倦,看到路邊的草墊上一位牧童正酣然入夢時,你會說什麼?在豔陽朗照的江邊,看到兩小漁童正弄風駛船,一臉歡笑時,你又會說些什麼?

2.悟情:是啊,不同的景色,不同的人物,給詩人帶來的是不同的心情,如果說,《牧童》讓我們感受到詩人對恬靜鄉村生活的嚮往,那麼《舟過安仁》則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呢?(對漁童的喜愛與讚美之情)

(1)設境讀,師:夕陽西下,草野蒼茫,牧童短笛隨風揚,生接替讀——草鋪橫野六七裡,笛弄晚風三四聲。師:明月升空,秋蟲淺唱,月下一片寂然,放眼望去,生接替讀——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師:多麼恬情優美的秋夜,多麼怡然自得的牧童啊,生一齊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師:江水潺潺,漁舟輕漂,只見船中兩小童,生接替讀——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豔陽朗照,天無落雨,漁舟上怎冒出小傘呢?生接替讀——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啊,可愛的小漁童,機靈的小漁童,他們正靜坐船中,愜意地借風行船呢,生一齊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2)角色扮演讀:分別請幾位學生扮演牧童、漁童有感情地朗讀這兩首讀,在學生讀完後,師追問:牧童啊,你這麼悠閒地躺在草墊上,做夢夢見了什麼呢?漁童,你好,使風行快船去哪呢?

(3)配樂讀:配上笛子曲《牧童短笛》、民樂曲《步步高》背景音樂,男女生先賽讀《牧童》、《舟過安仁》,師生再一齊誦讀。

?讀詩要走進詩文的深處,讀表現童趣的詩文要觸控到童心,藉助想象、寫話,旨在讓學生入乎其內,感受詩的意境與情趣,與小童同生共感,與詩人齊思同想,通過交流、朗讀,旨在出乎其外,將學生感受到情趣,用語言、用真情表達出來,讓學生在入乎其內、出乎其外間,完成對童真童趣這一主題的同生共構,同時也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1.小結:童年是一首歌,童年一幅畫,童年是一首首無盡的詩,牧童臥月、漁童張傘,還有那春天裡追黃蝶、夏日中捕鳴蟬、秋光中捉蟋蟀,它們不知讓勾起我們多少對童年美好的回憶,同學們,讓我們一起繼續著這美好的童年之旅。

2.拓展:出示兩首古詩:宋朝楊萬里的《稚子弄冰》、宋朝雷震的《村晚》,讓學生試著背誦並交流感受。

?在拓展延伸中,鼓勵學生背誦兩首富有童真童趣的古詩,拓寬學生視野,引導學生圍繞主題積累詩詞,長期以往,可以豐富學生情感,陶冶學生的性情,提高學生的文化品味。寫話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讓學生用心用筆,記錄下自己對童年的美好回憶,實現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完成主題的同構的同時,完成語言與精神的同構。〕

第6篇

老師點到一個詩詞,如果做到了熟讀,那麼你腦子裡就會很快映出帶有這個詩詞的詩句。

繼續走進這幾位孩童的生活,哪些場景讓你們覺得特別有情趣呢?

想象練筆:牧童時而把笛子放在嘴邊,輕輕一吹,悅耳的聲音讓老牛也側耳傾聽。時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時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呀,牧童已經勞累了一天了,現在吃飽了飯,終於可以歇息了。這裡詩人不用立、坐,而是一個臥。你覺得臥這一個動作妙在哪?

這是世間最愜意最美妙的一臥,簡直賽過神仙呢!讀讀詩,想一想,試著填一填:

_______是我最舒服的大床,深深呼一口氣,呵!聞到了_____;

耳邊傳來我喜歡的小夜曲,你聽,有________,有________,有________ ,還有_________,它們都在為我唱歌呢!

3、師引導:這是怎樣的生活?(板書:悠閒、自在、無拘無束)

學一首古詩,不僅要會讀,還要會寫,指導學生抄讀詩文。

張開我們想象的翅膀,怎麼在晚風中擺弄他的笛子的呀!

牧童時而把笛子放在嘴邊,輕輕一吹,悅耳的聲音連老牛也側耳傾聽;時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是世間最愜意最美妙的一臥,簡直賽過神仙呢!讀讀詩,想一想,試著填一填:

_______是我最舒服的大床,深深呼一口氣,呵!聞到了_____;

耳邊傳來我喜歡的小夜曲,你聽,有________,有________ ,還有_________,它們都在為我唱歌呢!

第7篇

1、作者介紹:呂岩,唐代詩人,中過進士,曾做過兩次知縣,後來因為發生農民起義,為躲避戰禍帶著一家人逃到終南山學道,不知所終。

默讀,思考:詩寫的時間( )地點( )人物( )事情( )。詩中寫了哪些景物。

(1)、鋪的讀音。這個字說明說明?六七裡說明什麼?

(2)、弄什麼意思?笛子逗弄了什麼?是它逗弄的嗎?用了什麼修辭手法?三四聲是什麼聲,三四聲說明什麼?這麼空曠的原野三四聲你說是怎樣的境界啊?

(3)、這裡的六七、三四不是具體數字,一個說明少。學生說說詩意。

指導看圖,用一句話概括圖意。這幅畫表明什麼時間?這幅畫之前,牧童可能做了哪些事情?指導理解歸來飯飽黃昏後:這句講誰?添是理解古詩的一種方法。歸來、飯飽兩件事,黃昏表示時間。三個詞,按照我們放牛啊、勞動啊的生活經驗,你們覺得應當怎樣的順序?調整語序也是理解故事的一種方法。誰說說這句什麼意思?

牧童晚飯後,不和家人相聚,不和夥伴玩耍,甚至連蓑衣也不脫,手握笛子,與晚風為伴,以天當被,以草地當床,你能不能猜一猜,他為什麼會一個人躺在原野的草地上呢?如果你是這個牧童,此時你會想些什麼呢?這時你的心情會怎樣?(安詳、恬靜、舒適)。

7、總結:前兩句寫景,突出原野的寬闊和夜晚的靜,後兩句寫事.表現牧童的安詳恬靜。聯絡作者的生活經歷,兩次做過縣裡,後來跑終南山學道,你覺得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對安逸生活的嚮往)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牛得自由騎,春風細雨飛。青山青草裡,一笛一蓑衣。日出唱歌去,月明撫掌歸。何人得似爾,無是亦無非。

宋代詩人黃庭堅自幼聰穎,七歲就寫了一首《牧童》詩:

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岸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要求合理想象:之前做了什麼事,為什麼要去草地,在草地發生什麼,牧童的心理活動以及心情。你還可以想想作者怎麼看到這個景象的,作者什麼感受,什麼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