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兒童詩教學反思5篇 《深入兒童詩教:反思與創新》

《兒童詩教學反思》是一篇關於兒童詩教學方法的深入探討。本文通過深入觀察兒童的學習需求和心理特點,分析了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並提出了一些建議和創新思路。通過這篇文章,我們希望能夠引起教育者對兒童詩教學方式的反思,併為兒童開啟一扇與詩歌親近的大門。

兒童詩教學反思5篇 《深入兒童詩教:反思與創新》

第1篇

今日,我和學生共同學習了《兒童詩兩首》,一首是《我想》,這首詩寫了一個孩子一連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想把腳接在柳樹根上,想把眼睛裝在風箏上,想把自我種在土地上,表達了兒童豐富的想象力以及對美的追求和嚮往;另一首詩是《童年的水墨畫》,攝取了一組兒童生活的鏡頭,表達了孩子們童年生活的歡樂。兩首詩充滿了童真童趣,其想象大膽,語言簡煉,給人豐富的想象空間,讓人進一步感受到了童年的完美。

本節課,我沒有過多的分析講解,沒有課件演示,我只是引導學生反覆誦讀詩歌,讓學生經過朗讀,展開想象,腦海中浮現出詩歌描繪的美麗畫面,說一說自我最喜歡哪個願望,最喜歡哪個畫面,並說一說喜歡的理由,讓學生對詩歌所描繪的畫面有自我的補充和拓展。邊讀邊想,邊讀邊體會,體會之後再讀,與作者一道沉浸在一連串美妙的幻想中,沉浸在童年生活的歡樂中。同時,讓學生真正感受閱讀的樂趣,我覺得這才是美妙的課堂教學,這才是審美閱讀,這才應是我們國小語文教學應當追求的境界。

此刻的語文課堂,有些教師可能過分注重語文的工具性了,可能過於注重讓孩子理解課文資料的緣故,教學中常常不自覺地、按圖索驥式地帶著孩子機械閱讀文字,並不恰當地以實物或某些媒體漂亮的畫面,來直接代替孩子自我對課文的閱讀感受、想象、體驗和理解。殊不知,“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進取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課標語)國小語文閱讀教學,異常是閱讀那些文學性較高的敘事類、抒情類文章,應當十分重視和引導孩子展開個性化的審美閱讀,經過反覆誦讀,啟發他們在學文識字、感悟積累語言的同時,設身處地與作品裡的人物進行對話,展開心與心的交流;啟發他們寄情於作品中的山山水水,花草樹木,忘乎所以……而不是“對號入座”式的解讀作品,或機械地以所謂的“直觀”的圖畫、景物等來影響、干擾或替代孩子們自由自在的“悅讀”。

語文課堂就應是學生歡樂的天地,就應是一門陶冶人的藝術,就應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就應讓學生走進自信的大門。教師就必須重視朗讀、重視指導朗讀的方法、重視創設朗讀的情境,真正讓朗讀成為語文課堂的美麗風景

兒童詩教學反思5篇 《深入兒童詩教:反思與創新》 第2張

第2篇

以往,我在教學詩歌時,按照“誦讀、學生初步理解、教師引導理解、再誦讀”的教學方式進行。經常這樣教學,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學效果一般,這學期,在教學第九冊《兒童詩兩首》時,我試著改變一下教學方法,我先讓學生談談:

2,“我心中的幻想”。引導大家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展開想象,然後引進對詩歌內容及其表達意境的全面感悟,再讓同學們把詩歌背誦下來。緊接著,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活動:模仿這兩首詩歌的表現形式,用各自喜歡而且“拿手”的形式來自主表達。於是,學生個個興致勃勃,喜歡寫詩的同學模仿《我想》、《童年的水墨畫》,寫出自己美妙想象;喜歡畫畫的同學,根據自己的想象把畫面內容描繪出來;喜歡閱讀的同學,就去另外收集幾首兒童詩……在這基礎上,讓學生課外編辦《我心中的歌》兒童詩主題手抄報,把所寫的詩、所畫的想象畫、所收集的詩歌展示出來。

這樣的活動,立足於課堂,又不侷限於教材,而是開放思路,把課堂學習內容同課外生活聯絡起來。學生即有對生活的真切感受,有內心自主表達,又把課內與課外相機融合,他們在看、思、讀、說、寫、畫等一系列的實踐中,開闊了視野,豐富了語言積累,提升了自主的學習意識與能力。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或妙趣橫生的學習內容,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主動探索的慾望。

第3篇

本課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畫》這兩首兒童詩組成。一首寫出了兒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題目一樣,如水墨畫般勾勒了三個典型的兒童生活的剪影。因為本文是略讀課文,所以我引導學生自主獨立地讀書,把課文讀正確、流利,讀出感情。在學生讀通課文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並儘量在交流中拓展學生的思路。開課之前,我說:“同學們,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幫你實現一個願望,那你最大的願望是什麼?”學生沉思了片刻,開始說話了:“我希望爸爸媽媽永遠健康長壽。”“我希望我們家裡經常充滿幸福。”……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都踴躍發言。讀《童年的水墨畫》時,引導學生思考: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這個畫面給你怎樣的感覺?學生遲遲不敢舉手。

課堂上,我先讓學生自由讀小詩,告訴老師:你覺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裡?學生說出最喜歡的畫面。有的說把小手安在桃樹上,比放感覺更輕,有的說“牽著萬縷陽光”用了擬人,彷彿看到小手牽著陽光的手;有的說“悠”看出悠閒地蕩著鞦韆,一邊還唱著春天的歌。

當學完整首詩時,我給學生自由展示的空間,讓他們學著也嘗試創造自己的詩,按照每一小節的格式和內容,把自己身體的某些器官想象進去寫,也可以寫自己看到的某一個畫面,下節課交上來檢查。

第4篇

在《兒童詩兩首》這一課的教學中,看著學生童趣盎燃的表演,聽著學生朗朗的讀書聲,我感受到了學生髮自內心的歡樂。在教學中,我為學生創設了一個“童話”般的情境,為學生搭建了一個激發想象、釋放才智的平臺,充分發揮自主式、參與式的教學優勢,把課堂還給學生,使每個學生在歡樂中學習。滿意之處有以下兩點:

一、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做到了深掘教材,敢於創新,為學生創造了思維、想象、表達的寬鬆環境。如讓學生思考:如果你是小小主人公,你會對父母說什麼?在學生思考的同時,教師予以點撥、誘導,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發揮想象。

二、在教學活動中,我創設情境以夥伴的身份來到學生中間活動、表演,完全捨棄了“師道尊嚴”。課堂上突出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實現了師生間平等對話。

上完這節“童話課”,我深切地領悟到,要使學生主動、富有個性地學習,必須從學生這一主體出發,在課堂上為他們栽下一棵枝繁葉茂的梧桐樹,為他們創設一個揮灑自我的樂園,從而實現“我喜歡學”。

同時,也讓我感到情境教學,對於學生猶如“靈秀之泉”,滋潤著他們的心田,對培養情感、啟迪思維、發揮學生主體,培養學生的參與性、自主性、創造性,審美情趣,提高綜合素質都有進取作用。

另外值得我深思的是,作為新時代的教師,要創造性地運用教材資源,挖掘教材,活用教材,拓展教材,全方位地發揮自身的創造力和能動性,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

第5篇

本課程由《我想》和《水墨畫》兩首童詩組成。第一首詩充滿了兒童神奇而豐富的想象力,表達了一系列兒童的美好思想,具有很強的兒童詩歌特色。第二首詩捕捉了三組童年生活的畫面,生動地展現了兒童童年生活的歡樂。本課程的知識點為:

1、在拼音或參考書的幫助下,閱讀生詞;是;並掌握這些單詞;花蕾、柔軟、柳絮、噪音、敷料、虎牙、水墨畫。

2、經過感性的閱讀、想象,感受兒童豐富的想象力,努力寫出兒童詩歌。

詩歌的教學就是現代詩歌的教學。我認為我們應該讓學生多讀書,在閱讀中感受,在閱讀中思考,在閱讀中說話。因為這是一首兒童詩,非常貼近孩子們的生活,當他們在閱讀後被要求發言時,每個人都有話要說。就連平時不在教室的簡健也不停地舉手發言,勇敢地站起來示範閱讀。看著他們高高舉起的小手,聯想在工作日上了一些無聊的課。現在的問題似乎是教師如何有效地引導他們。只有當孩子們喜歡的時候,這樣的課堂才是最充實、最有效的課堂!下課後,一些孩子迫不及待地拿著他新改寫的詩讀給我聽。看到他嚴肅的樣子真是令人欣慰!本課程的缺點是ppt不夠詳細,對時間的把握不夠好。此外,我還忘了童年的水墨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