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安塞腰鼓》語文說課稿3篇 《熱情安塞腰鼓,傳承中華文化》——語文說課稿

《安塞腰鼓》是中國陝北地區民間舞蹈。它有精湛的舞技、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底蘊,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之一。本文將針對《安塞腰鼓》一文進行語文說課。

《安塞腰鼓》語文說課稿3篇 《熱情安塞腰鼓,傳承中華文化》——語文說課稿

第1篇

?安塞腰鼓》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國中語文教材人教版第二冊第四單元的課文。本單元的課文是反映精神文化生活的,共有兩篇講讀課文,三篇閱讀課文。

?安塞腰鼓》以鏗鏘磅礴的語言,張揚激盪的句式,瑰麗奇偉的想象,急促暴烈的節奏,用一個個宛如鼓槌的漢字,在那天地之間,雄渾厚重的黃土高原之上,為我們鼓盪起一場驚心動魄、驚天動地的安塞腰鼓,那生命滔滔的激流,彷彿洶湧的黃河奪路而出,展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澎湃激揚的活力。

新課標在實施目標中明確指出,要求學生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語文是人文性很強的學科。本文充分展示了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豐厚博大,充盈著生命的宣洩與活力,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上的影響是深遠的。同時,本文在寫作上,內容與形式高度統一,氣勢恢弘,有陽剛之美,是學生學習、感悟的好素材。

七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自主閱讀感悟能力,但有些感悟層次尚淺,需要教師進一步引導、點撥、培養,特別是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絡不是很緊密的文章,學習起來更是有一定難度。

1、 知識目標:通過朗讀課文,理解主要內容,學習本文形、神結合的語言,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

2、 能力目標:立足課文,注重感悟並發表自己的見解。體會文章的形式美與內在美,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目標:開放課堂,利用各種課程資源,用中華民族生命律動的厚重的陽剛之美薰陶感染學生。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

理解作者是如何通過語言文字來表現我們中華民族的陽剛之美的。

1、 欣賞安塞腰鼓的表演,說說看後的感覺或者讓你想起了些什麼?

1、 自由朗讀課文,解決生字詞,說說這是怎樣的安塞腰鼓。用“——的安塞腰鼓”對其進行評價,可填詞、短語、句子,最好是課文中的內容,讓學生自主研讀,從整體上感知課文。

2、四人小組分工朗讀,右上角的學生擔任組長,邊讀邊尋找文章的美點。讀完後在組內用“我覺得這篇課文很美,美在——”的句式敘述出來,再推選同學準備全班交流。這個環節中學生可以自己選擇感興趣的內容學習。比如,課文的第二部分是從四個方面來描繪安塞腰鼓的,可以讓學生自己選擇最喜歡的來學習,一切以學生為主。

主要是採用"朗讀"策略,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合作探究,解決文章的重、難點。側重實現能力目標與情感目標。

1、 指導學生採取"替換式品讀",目的是感受語言的節奏美,詩意美。(所謂替換式品讀,就是將文章中的典型的句子形式變為別的形式再讀,比較、品味其中的美。)

如將文中的排比句改寫成內容相同,但形式一般的句子,要求學生反覆朗讀、體味。

"評點式品讀",目的是理解文章語言的意蘊美,情味美。學生可任意尋找自己覺得寫得精彩的地方朗讀,要求用"好,好在……"這一句式進行評點。可從字、詞、句式、修辭、寫法、結構等方面進行評點,體會作者對語言的錘鍊。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適時給予評價,並引導學生學會認真傾聽,對同學的回答進行一定的點評。

2、 欣賞舞蹈《千手觀音》,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試著用上排比、反覆等修辭。

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我努力想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運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品味語言,開展研究性閱讀,以較好地體現新課標的精神,實踐新課標的理念。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的主人。教師的任務是引導、點撥、扶助,儘量為學生的有效學習創造條件。比如,安塞腰鼓是產生於北方黃土高原上的一種民間藝術,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對於我們南方的學生來說,大都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對課文的理解可能也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需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設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用學生參與學習實踐活動的內驅力和積極性。

同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發現學生的每一點進步和成功,並及時給予鼓勵和欣賞,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與喜悅,能更自覺、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如朗讀課文,學生感情不到位時,可以鼓勵說:“你讀得很認真,如果能把自己內心的感受也讀出來,肯定能更好,不信,你再試試!”當需要學生齊讀時,又可以鼓勵:“老師始終相信,集體的力量大於個人,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句子,感受其神奇的魅力。”我想,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的成功而快樂,為他們的困惑而出謀劃策,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夥伴,學生有了安全寬鬆的學習氛圍,學習效率也就事半功倍了。

《安塞腰鼓》語文說課稿3篇 《熱情安塞腰鼓,傳承中華文化》——語文說課稿 第2張

第2篇

各位評委老師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安塞腰鼓》,根據新課改的理念,我認為應該在教學中以“讀——品——寫”為學習線索,抓住“語言”和“情感”兩個方面對安塞腰鼓進行賞析,通過環環相扣的設計,逐步完成“品味——理解——運用語言”的任務,達到學生主動參與,師生共同探究的教學效果。為此,我將從以下六個方面說說這節課的設計:

?安塞腰鼓》是人教版國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主要是通過體味作者對生活中藝術的體驗和感悟,以及由此而觸發的對人生的思考和認識,使學生在學習中進一步認識生命的力量和人生的價值。為學生今後的閱讀、欣賞、審美打下基礎。《安塞腰鼓》是一篇具有詩意美的散文,文章以鏗鏘磅礴的語言,瑰麗奇偉的想象,急促暴裂的節奏,用一個個宛如鼓槌的漢字,在雄渾厚重的黃土高原上,為我們鼓起一場驚心動魄,驚天動地的安塞腰鼓,那生命滔滔的激流,彷彿洶湧的黃河奪路而出。展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激越澎湃的活力。本課肩負的教學任務是品味鏗鏘語局表達的勃發的生命激情,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

我所教本課時面對的七年級學生、求知慾望、探究慾望比較強烈,自主學習、探究能力強。雖然對散文的基礎形式瞭解不深,但對閱讀優美詩意的散文有濃厚的興趣。他們也積累了一定的學習散文的經驗與方法,但在語言的品味和鑑賞方面還有待提高,這在教學當中應該有所考慮。

根據以上學情,結合對教材的分析以及課程標準的要求,我準備以學定教,這樣制定教學目標:

1、學習排比、疊句手法、比喻的修辭,理解其作用,品味理解文中有關語句表達的深刻感情。

2、培養學生的閱讀、欣賞能力、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朗讀課文,獲得整體感知——品讀語言,賞析安塞腰鼓的魅力——拓展延伸激發對人生的思考。

品味排比句式的節奏、氣勢與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洩的生命活力,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同時體會中華民族精神的生生不息,拼搏頑強。

對散文語言的賞析是散文閱讀的核心,因此我把教學重點制定為:品讀語言、賞析安塞腰鼓的魅力。學生對於文中“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後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衝破了、撞開了的那麼一股勁!”的意義不好把握,而這又是理解文章深層內容的關鍵因素,所以我把教學難點制定為:結合時代背景,探究黃土高原精神和中華民族精神的內在特質。

為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難點,突破教學難點,我制定了本節課的教學法和說法。

1、基於本課的特點,以聲感人的主線。我採用的教法指導思想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他們積極思考。主動參與、自主解決問題,採用情境匯入法、誦讀法、點撥法,同時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其中以誦讀、賞析、討論為重、課型為賞析合作式。

2、真正的詩歌是需要反覆詠唱的,這是《詩經》以來的傳統,散文亦復如此。指導學生從朗誦中感受音美、形美、意美。所以在學法上,我貫徹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的指導思想,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採用的學習方法是:朗讀法、討論法、勾畫圈點讀書法。

有這些教法和學法,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一定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通過調查得知,絕大部分學生對安塞腰鼓這一民間藝術都不熟悉,我在導課時先用多媒體展示安塞腰鼓的相關圖片和資料介紹,再播放一段黃土高原上,後生們粗獷、動力十足的安塞腰鼓表演的視訊。給學生以直觀感知,以此引出文章,激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學習興趣。

為了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望,接下來我就讓學生朗讀課文,並以“好一個聲音(氣勢、舞姿、場面) 的安塞腰鼓”這樣一個填空形式整體概括安塞腰鼓的特徵。通過看視訊和閱讀文章,學生能很快完成填空。

給出的答案可能有:“聲音鏗鏘有力、氣勢大氣磅礴、舞姿勢烈奔放、場面恢巨集壯闊。”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也鍛鍊了他們的思維能力,達到初步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目的。同時鍛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

在散文閱讀中,語言是靈魂,所以本課的重點環節是賞析本文的語言。在這裡,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來解決教學重點。

“文中哪些語句深深地震撼了你的心靈,請找出來讀給同桌聽,並說說你喜歡這句話的理由?”

學生有可能找到的語句有:(我把學生可能找到的語句有選擇地用多媒體展示出來)

1、“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學生會說出比喻、排比的修辭及作用。

▲我就勢指導學生,通過感悟“驟雨”、“旋風”、“亂蛙”的特徵,感受安腰鼓鼓聲節奏的鏗鏘,動作的矯健。通過對比“火花”與“星星”的不同特徵、感受腰鼓的熱情與活力,品“鬥虎”一詞,引導學生想象鬥虎的場面,聯絡與虎有關的成語,比如:生龍活虎、虎虎生威等,感受腰鼓的大氣、霸氣、強健。

2、“隆隆隆隆的豪壯的抒情,隆隆隆隆的嚴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夾雜著草根的土壤,隆隆隆隆的陣痛的發生和排解,好一個安塞腰鼓!”

▲學生同樣會關注到排比句的波濤洶湧的氣勢,同時還會提到疊詞的運用,彷彿鼓聲迴盪在空際。我就勢引導學生以手為鼓槌、以桌為鼓面,用“發狠的、忘情的、沒命的“力氣壓著”“隆隆隆隆”的鼓點朗誦這段文字,語調高亢、歡快、充滿活力,感受安塞腰鼓的氣勢與生機。

3、“使人想起:日落照大旗,馬鳴風蕭蕭!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後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

▲ 在這裡我設計了一個“你想起了什麼”的問題,讓同學們充分地發揮想象和聯想的能力,展開思想的翅膀,學生可能會想到一些場面壯大的場景,如:舉國歡慶春節、戰場上擂鼓鳴金的場面等。

4、“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衝破了、撞開了的那麼一股勁!”

▲ 這裡學生會說出這句話的斬釘截鐵的語氣。我會指導他試著用鏗鏘有力、高亢激昂的語氣讀出來。同時同學生合作朗讀9-13段,配以背景音樂。

理解相關語句的內涵是本文的教學難點、這個問題解決了,文章的主旨也就會清晰起來,教學難點也就突破了。結合上面環節,學生會提出質疑:

正如古人所說:“學成於思,思源於疑”,質疑是創新的起點,是思維的火花,是進步的階梯。更是成功的關鍵!讓每一個學生結合背景資料自由、充分的發揮見解,從而得出本文主旨:

歌頌生生不息、奮發向上、鬥志昂揚、熱情奔放的黃土精神,而這也恰恰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內在特質。

完成教學難點後,為了昇華主題,我設計了讓學生再次齊聲配樂朗讀“愈捶愈烈……”段落,讓學生再次置身於雄渾壯闊的情境裡去。使他們受到了情感薰陶,享受到了審美樂趣。

聽了、讀了、品了安塞腰鼓所展現出來的奮發向上,鬥志昂揚的精神面貌,學生們聯絡自身,從中有何收穫?引導學生走出課堂、關注社會、關注自我發展。

我播放鏗鏘有力的鼓聲,配著學生的發言。在磅礴雄渾的音樂中結束本課。

蒐集身邊的民間藝術,說說他們的由來和特徵。引導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關注身邊社會人和事。

這樣的作業佈置加深了學生對民間藝術的感悟,從而又豐富了知識結構。

根據以上教學過程,我設計了板書。他全面而簡明地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同時也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

各位評委老師,以上就是我本節課說課的全部內容,如有不當之處,還請各位老師給予批評指正!

第3篇

?安塞腰鼓》是人教版7年級下冊第4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個單元的主題是作家對藝術的體驗和感悟,以及引發的對人生的認識與思考。本單元的課文側重於通過重點句段的分析,對作者表達方式的認識,請學生聯絡實際,發揮自學能力領悟文章中的道理。語言豐富生動,富感染力。《安塞腰鼓》是一篇散文,講述了作者劉成章通過對安塞花鼓表演的描寫,展現了力量的奔騰和生命的昇華。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應本著“因材施教”的理念結合學生的基本情況進行備課七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基本詞彙、修辭等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把握。對於散文這種文體,他們也接觸過。但由於生活經驗較少,對散文這種文體的語言和情感的分析還不夠精準到位。此外,這一階段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寫作和口語表達能力,我將在本文的教學過程中設定口語表達及寫作的環節,學生可通過實踐進一步強化這方面的能力。

因此,基於教材和學情,我從課程標準中“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出發,設計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正確讀寫“亢奮、晦暗、羈絆、驀然、冗雜”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通過有感情地朗讀、獨立思考、討論、交流等過程,體會文章語言的氣勢。(重難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對以安塞腰鼓為代表的祖國傳統文化的興趣。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通過有感情地朗讀、獨立思考、討論、交流等過程,體會文章語言的氣勢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中我採用談話、討論法、ppt輔助教學法。

那麼接下來我將著重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匯入新課的目的是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將學生帶進語文學習的氛圍中來,因此,匯入新課可以採用求新求奇的方式。因此,我用ppt出示安塞腰鼓的完整視訊,補充安塞腰鼓的相關知識。之後請學生分別描述安塞腰鼓的聲音、舞姿、舞者是什麼樣的(稍作互動,只要學生能自圓其說都用鼓勵性的語言評價)。然後引題:同學們說的都很好,今天我們也來學習一篇描寫安塞腰鼓的散文,我們一起來看看這篇文章是怎麼寫的。(板書標題)

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方法,朗讀可加強學生對文章語言的感受,可加強語感;默讀可加強學生對文章框架的整理能力,可訓練學生的邏輯性。因此,在本課開始,我會給同學們3分鐘,請他們用大聲朗讀的方式初讀課文,同時用ppt出示本文的生詞“亢奮、晦暗、羈絆、驀然、冗雜”。並要求學生要注意包含這些詞的句子,並反覆朗讀。

初步熟悉課文後,我會提出一個問題:文章描寫了一個怎樣的過程,劃出文章中反覆出現的句子。

這是一個結構性問題,學生可以依據以前課上講到的劃分層系的方法找到答案。通過這個環節,學生可對文章框架有了整體上的把握,為我們下一步從細節上深入做好了準備。

深入研讀,意在通過文中的細節是如何支撐邏輯框架的,並且能夠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到細節資訊是如何通過邏輯框架服務於主題。為此,在這一環節,我將用ppt展示出幾個與結構相關的問題給學生,學生自主思考,回答問題的方式力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1.同學們已經找出了全文的描寫重點放在“動”這個部分,那麼這部分的寫作結構是如何的?

2.在作者對安塞腰鼓的舞者、鼓點、舞姿進行了融合性的描述的語言中,有什麼獨特之處?這樣寫有何好處?

3.結合反覆出現的句子的位置,來想想這些句子有什麼作用?

這三個問題是針對文章詳寫的部分的分析,通過思考,學生可從結構、內容、語言三個層面對文章的主要部分切入分析,這三個層面都分析清楚後,就把握好文章的主題了。

為了加強學生的自我分析能力,我會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文章主旨所指向的不同的方向,之後再針對學生得出的結論進行正確的歸納和總結。通過這個環節,學生可以聯絡以前學過的知識,並利用我們本節課的思路:結構、內容和語言的分析。分析的過程也是學生一種自學方式,口頭表達又是訓練交際能力的機會。通過這種方式,學生既鞏固了知識,又鍛鍊了能力。

課堂小結是對本堂課所學知識的鞏固,對於文學性比較強的文章,我會帶領學生回顧全文內容和語言特色。尤其是描寫具體生動的句子,在結尾大聲地有感情地朗讀。作業課程實踐性地拓展延伸,也是訓練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方式。

基於此,課下請學生選擇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如排比、比喻、擬人等句子來仿寫三個。下節課點評。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文章的關鍵字句和情感走向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