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認識圖形二單元教學計劃8篇 深度解析圖形二單元教學計劃:帶領學生深入探索幾何世界

圖形二單元是國小數學中重要的一個教學單元,主要涵蓋了平面圖形的認識和分類、正方形、長方形、菱形、梯形、圓形等幾何圖形的認識等內容。設計一套完整的圖形二單元教學計劃,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地掌握這些知識,提高數學學習成績。

認識圖形二單元教學計劃8篇 深度解析圖形二單元教學計劃:帶領學生深入探索幾何世界

第1篇

使學生能直觀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能夠辨別這些圖形。

一些長方體、正方體的實物,同樣大小的.正方體8個。

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見到的物體有不同的形狀,(拿出一個紙盒)。大家看,這是一個紙盒,誰知道它是什麼形狀的?板書:長方形。

讓學生數一數紙盒有幾個面?教學生有順序的數法:上下,左右,前後各兩個面,一共是六個面。

再出示一個長方體實物,其中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要求學生看一看長方體的各個面和相對面有什麼特點。

這樣使學生明白長方體有6個面,相對的兩個面的形狀相同。

出示一些正方體的實物。問:誰知道它們是什麼形狀的?板書:正方體。讓學生數一數正方體有幾個面?並且指出正方體的六個面有什麼特點?

認識圖形二單元教學計劃8篇 深度解析圖形二單元教學計劃:帶領學生深入探索幾何世界 第2張

第2篇

要很好的實現這些課的教學目標,必須要有充分的教具、學具準備。因為今天是開學第一節數學課,所以配套的學具沒有到位,雖然課前要求學生自己準備好相應的立體圖形實物等學具,但從今天上課的表現來看,很多同學並沒有準備,以致影響整體教學效果,沒有實現人人動手操作的課堂氛圍。

這節課上完以後,我覺得我的孩子對平面圖形已經能夠準確識別,但還不能很好的說出各種平面圖形的特徵。因為一年級學生的認識特徵,他們對平面圖形有一定感性認識,但抽象出平面圖形概念還是有一點難度。

一節課是否上得成功,主要是看能否達到教學目標,其次是看重難突出了嗎?能在課堂教學中幫孩子解決難點嗎?因為教學就是為了幫學生解惑。我這節課的難點是:

1、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平行四邊形這五種平面圖形的辨認;

2、圖形擺放的位置不同瞭如何辨認。但在課堂上沒有很好的幫孩子解決問題,我的起步太高了,而且沒有幫孩子在研究平面圖形特徵及區分上給予階梯,引導學生不夠到位,而且還拔苗助長了,這樣對學生的學習是沒有幫助的。

這節課我的主要教學方法是讓孩子自己去研究圖形,去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這個方向是對的。尤其在教學伊始,通過引導學生怎樣畫手形,很多同學想到了印、描的方法,為後面從立體圖形中畫出平面圖形作好了鋪墊。但作為老師應該如何去放,什麼時候收呢?這才是最重要的,就我這節課來說。

我雖然做到了放,但卻放得不合理,做到了收,但收得不全面,因為在討論彙報這五種平面圖形過程中,我有讓孩子自己去找各種圖形的特徵難度太大,放給學生去做,但學生無從入手去進行研究平面圖形的特徵,也不懂得研究;收得不全面是因為孩子不懂得系統的找到圖形的特徵,彙報出來的結果不能達到我想要的,所以導致這節課的知識點沒有突出,還令學生學得模糊了;另外,在練習上,很多孩子還沒能很好看分辨出正方形、長方形、梯形與平行四邊形;把一些平面圖形斜著放的時候,學生也很難辨別,這就是難點沒有突破好的問題。

第3篇

1.在用七巧板拼三角形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這些平面圖形特徵的認識。

2.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初步獲得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利用七巧板拼出不同形狀的圖案。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協作精神與合作意識,激發學生創新意識。

在動手操作之前,請你先想一想怎麼拼,然後再按照你的想法動手拼一拼,看誰拼的三角形最多。

反饋典型情況:(1)只用2個三角形拼擺;(2)用3塊圖形拼擺。

小結:我們在拼的時候,既可以全部使用三角形的板去拼,還可以加入其他形狀的板去拼。拼的時候,從用2塊板拼開始,拼出了所有2塊板的,再增加板的數量,就能拼出更多的三角形了。

現在,老師請大家再次用一套七巧板拼擺三角形,然後和小組同學說一說你是怎樣拼擺的。

教師組織全班學生交流,根據學生使用七巧板的塊數分類彙報。

請大家想一想,這節課我們在解決“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這個問題時是怎樣做的?我們先做什麼,又做什麼?

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一般都是先理解問題,然後通過觀察、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後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不斷地驗證、完善我們的想法,找到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的方法。以後我們還會繼續利用七巧板做一些探索。

課後請大家試著用今天學到的方法完成教科書第4頁“做一做”的內容,看看用一套七巧板能拼出幾個長方形。

?七巧板》一課是一節數學活動課,課一開始,我並沒有給學生規定內容,而是讓學生充分的解放天性,自己動手拼一拼、擺一擺,創造出美麗的圖案,在同學們真的活躍起來,興趣高漲時,我再出示拼擺任務,學生自然會積極主動的去想辦法解決問題,這是一節快樂的數學課。

第4篇

要很好的實現這些課的教學目標,必須要有充分的教具、學具準備。因為今天是開學第一節數學課,所以配套的學具沒有到位,雖然課前要求學生自己準備好相應的立體圖形實物等學具,但從今天上課的表現來看,很多同學並沒有準備,以致影響整體教學效果,沒有實現人人動手操作的課堂氛圍。

這節課上完以後,我覺得我的孩子對平面圖形已經能夠準確識別,但還不能很好的說出各種平面圖形的特徵。因為一年級學生的認識特徵,他們對平面圖形有一定感性認識,但抽象出平面圖形概念還是有一點難度。

一節課是否上得成功,主要是看能否達到教學目標,其次是看重難突出了嗎?能在課堂教學中幫孩子解決難點嗎?因為教學就是為了幫學生解惑。我這節課的難點是:1、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平行四邊形這五種平面圖形的辨認;2、圖形擺放的位置不同瞭如何辨認。但在課堂上沒有很好的幫孩子解決問題,我的起步太高了,而且沒有幫孩子在研究平面圖形特徵及區分上給予階梯,引導學生不夠到位,而且還拔苗助長了,這樣對學生的學習是沒有幫助的。

這節課我的主要教學方法是讓孩子自己去研究圖形,去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這個方向是對的。尤其在教學伊始,通過引導學生怎樣畫手形,很多同學想到了印、描的方法,為後面從立體圖形中畫出平面圖形作好了鋪墊。但作為老師應該如何去放,什麼時候收呢?這才是最重要的,就我這節課來說,我雖然做到了放,但卻放得不合理,做到了收,但收得不全面,因為在討論彙報這五種平面圖形過程中,我有讓孩子自己去找各種圖形的特徵難度太大,放給學生去做,但學生無從入手去進行研究平面圖形的特徵,也不懂得研究;收得不全面是因為孩子不懂得系統的找到圖形的特徵,彙報出來的結果不能達到我想要的,所以導致這節課的知識點沒有突出,還令學生學得模糊了;另外,在練習上,很多孩子還沒能很好看分辨出正方形、長方形、梯形與平行四邊形;把一些平面圖形斜著放的時候,學生也很難辨別,這就是難點沒有突破好的問題。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使我知道許多教學上的誤點,我個人認為如果要上好一節課要做到以下幾點,同時也請各位老師多給意見,有不對的地方請多指教。

(2)、瞭解學生的學習習慣。比如是不是每個學生都能準備好學具,如果不能,教師應該適時準備幾組學生課堂所需學具。

(1)每位教師都就應該有駕馭教材的能力,不一定要按教材所說的課時去開展教學,可以根據本班學生的學習特徵及對教材的理解來組織教學。

(2)做好單元教學設計。每個單元應該讓學生掌握什麼首先老師要知道,並寫好單元的教學目標及做好本單元的整體設計。

第5篇

教學反思:本單元要求學生認識四種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瞭解他們的名稱和特徵,能正確區分和辨別這幾種形狀的物體和圖形,初步建立空間觀念。我設計的是一堂開放,活潑,更富挑戰性的課。我將學生分為11個學習小組,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將小叮噹禮物盒中的`物體進行分類,通過分一分,摸一摸,搭一搭等自主,活潑的遊戲,讓學生動手操作,大膽嘗試,自主探索。反思自己的這一堂課:本節課教學我認為比較好的方面是:

1、創設小叮噹送禮盒的情境,較吸引學生,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2、教學設計思路清晰,分一分,摸一摸,搭一搭,循序漸進,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3、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體驗,為學生創設了自主探究的空間。

4、通過教師提供的大量實物(乒乓球、茶葉筒、牙膏盒等)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對要認識的圖形有了最直觀的感受。

對於國小一年級的學生,變化永遠比計劃快,這堂課我認為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存在諸多不足之處:

1、指導學生動手操作時,要求不夠明確,不夠細緻。有的學生沒聽清楚就操作。

1、課前要加強小組合作的意識,不至於出現各玩各的局面。

第6篇

1、同學們通過昨晚觀看《認識圖形》微視訊,說說你學到了什麼?

2、出示課件:同學們請看螢幕,你認識這些圖形嗎?

師:桌子上有好多物體,你能從上面找到這些圖形嗎?說一說你在什麼物體找到了什麼圖形。

(學生可能的回答:在長方體上找到了長方形;在正方體上找到了正方形;在圓柱上找到了圓形等等。)

根據學生的回答在課件上演示立體圖形上的平面圖形。

2、師:你們能想辦法把它們從立體圖形上搬出來,單獨留在紙上嗎?請小組討論一下有什麼辦法。

分小組在彩紙上印一印或描一描,再用剪刀把圖形剪下來,每種圖形可以多剪幾個(可以剪出不同的顏色、不同大小的)。學生分組動手做出這幾種圖形。

師:每個小組都剪了這麼多圖形,你們能把這些圖形分一下類嗎?

通過學生的回答,對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進行比較,並不要求學生說出諸如“對邊相等”、“對邊平形”等語言,只要學生能用自己的理解去分就可以了。

接下來我們就用自己手中的圖形做出一幅漂亮的圖畫吧。

同學們可以拼出主題圖中的牧童和牛,也可以自己想象著拼擺出圖畫,展示的時候要具體說一說什麼圖案分別是用什麼圖形拼擺成的。

這節課對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圓形的認識,學生已有基礎,再通過微視訊的學習,學生基本掌握了這些圖形,所以這節課主要是鞏固知識。在教學中,我吸引學生主動地投入觀察,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動。在直觀認識圖形時,我大膽放手,讓學生充分藉助已有的生活經驗,開展一系列探究活動:同桌互相指圖形,認圖形,說圖形、剪圖形。全班交流時互相補充,取長補短,同桌再將圖形進行分類,全班交流時,互相質難問疑,自主完成對平面圖形的直觀認識。但是這節課課堂活而亂。

第7篇

第第三單元《認識圖形》教材分析一年級(下冊)教材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其中的圓是曲線圖形,其他都是線段圍成的直線圖形。本單元繼續教學直線圖形,使學生知道圖形的邊,初步認識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感受圖形的變換。編排一次操作型的實踐活動《有趣的七巧板》,給圖形知識的教學增添數學文化的內涵。

1. 以“邊”為切入口,體驗平面圖形可以按邊的數量分類。

直線圖形都有邊、有角,圖形的特徵往往表現在它的邊和角上。研究圖形的邊和角,是建立圖形概念,掌握圖形特徵的重要內容。本單元引導學生關注圖形的邊,體會有些圖形的邊的數量相等,有些圖形的邊的數量不等,從而按邊的數量對圖形分類。初步認識“幾”邊形的學習任務比較輕鬆,教材在適當引導之後,讓學生體驗數學內容,形成自己的認識。

第26頁初步認識四邊形、五邊形和六邊形。教學四邊形從已經認識的圖形開始,兩塊地磚的面分別是長方形和正方形。“茄子”卡通的問題引導學生注意圖形的邊,通過看看、指指、摸摸等活動體會圖形的邊,並數出兩個圖形都有四條邊。在這些活動的基礎上,接受“豆莢”卡通講的知識:“它們各有4條邊,都是四邊形。”“想想做做”第1題從兩個方面鞏固初步形成的四邊形概念,一方面是有四條邊的圖形才是四邊形,沒有四條邊的圖形不是四邊形;另一方面是四邊形中除了已經認識的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外,還有以前沒有學過的圖形。

教學五邊形和六邊形,採用體驗與遷移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在“白菜”卡通問題的啟示下,由學生得出: 有5條邊的圖形是五邊形,有6條邊的圖形是六邊形,初步形成“有幾條邊的圖形是幾邊形”的概念。教材裡呈現的五邊形與六邊形都是兩個,其中一個是一般的圖形,另一個是正多邊形。既接觸特殊圖形,也接觸一般圖形,有利於學生形成比較正確的多邊形概念。

在例題裡教學了“有幾條邊的圖形是幾邊形”,“想想做做”第2題繼續體驗“幾邊形有幾條邊”,從而完善多邊形的概念。要求學生用小棒分別搭出五邊形和六邊形,通過“至少要用幾根小棒”體驗五邊形有5條邊,六邊形有6條邊。教學時要強調“至少”,使搭的每條邊都只用1根小棒。小棒的長度可以都相等,也可以不都相等,這樣就能搭出各種五邊形和六邊形,使概念的外延得到充分的展現。

(3) 把圖形按邊的數量分類,獲得多邊形的概括性認識。

“想想做做”第3題裡有九個圖形,其中有比較特殊的圖形,也有一般的圖形,要求統計四邊形、五邊形和六邊形的個數。把每個圖形邊的條數寫在圖形上,一方面能促使學生去數圖形的邊,另一方面能隨時儲存數學資訊,便於統計。這是從兒童年齡特點和實際狀況出發作出的安排。通過統計和填表,學生能進一步理解多邊形的含義,體會平面直線圖形可以按邊的數量進行分類。

2. 通過圖形的變換活動感受圖形的聯絡與區別,培養空間觀念。

折、分、拼、移都是變換圖形的常用手段。有些變換,改變了圖形的本質特徵,由一類圖形變成另一類圖形。有些變換,並不改變圖形的本質特徵,僅是非本質屬性的變化。因此,變換能讓學生在動態中深入地認識圖形。

“想想做做”第4題用一張長方形紙依次連續地折,指出每次折出的是幾邊形。學生照教材裡的圖示每折一次,手裡的圖形都會發生一些變化。但是,圖形的邊的條數有時會增加、有時會保持不變、有時會減少。在邊的條數的變與不變中,對多邊形的認識趨向深刻。

“想想做做”第5題把一個四邊形、一個五邊形和一個六邊形都分成三角形,說出最少能分成幾個。這是一次邊想像邊操作,在實踐中體會規律的活動。“最少”分成幾個是十分重要的前提,如果分成的三角形的個數不受“最少”的限制,不僅問題的答案無限,還缺失了思維的價值。為了把原來的圖形分成三角形,要在圖形內畫對角線。在畫的過程中能發現,應該從圖形的某一個頂點出發,與其他不相鄰的各個頂點連線。還能發現四邊形最少分成2個三角形、五邊形最少分成3個三角形、六邊形最少分成4個三角形,圖形的邊數越多,分成的三角形的個數也多。這些體會的獲得,是空間觀念的發展。

3. 通過開放性的問題啟用發散性思維,培養創新意識和數學能力。

適宜學生的開放性問題,能營造體現個性的思維空間,滿足學生合作學習和共同發展的需要。“想想做做”第6題在一張正方形紙上剪下一個三角形,這個三角形在正方形紙上的位置決定剩下圖形的形狀特點。學生動手剪,會出現三種情況: 剩下的圖形分別是五邊形、四邊形或三角形。這道題並不要求每個學生都能獨立想到三種情況,也不要求記住各種情況。只要全體學生都認真參與,在班級內會出現剪的各種情況,於是產生交流的興趣與需要。通過交流,體會剩下的圖形形狀的多樣性,啟用思維。

七巧板是傳統的玩具,教材編排《有趣的七巧板》這一實踐活動,目的在於使學生熟悉平面圖形,鞏固學到的圖形知識;鼓勵有個性的思考,培養創新精神;感受圖形的美,發展積極的情感與態度。實踐活動分五步進行。第一步認識七巧板,在“茄子”卡通問題的指導下觀察七巧板,瞭解一共有七塊圖形,其中三角形5塊,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各1塊;5塊三角形的大小不完全一樣,2塊最大的三角形大小是一樣的,2塊最小的三角形大小也一樣。第二步用七巧板中的兩塊先拼成正方形,再改拼成三角形或平行四邊形。這一步讓學生體會七巧板是用來拼圖形的,在拼圖形的時候,要有選擇地使用七巧板,拼法不同,拼出的圖形不同。第三步用七巧板中的三塊拼成已經認識的圖形,並說出圖形的名稱。通過拼和說,鞏固圖形知識,體會圖形的變換,初步掌握拼法,激發活動興趣。第四步增加選用的塊數,用七巧板中的四塊、五塊、六塊拼圖形。由於選用的塊數增加,拼法就靈活,拼成的圖形就多樣,促進了思維的發散,形成拼圖的技巧。第五步用一副七巧板拼圖形,拼出的不限於已經認識的平面圖形,還可以是其他各種各樣的圖形。在有趣的拼圖活動中,培養初步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第8篇

1、小朋友們還記得這些圖形朋友嗎?(長方體、正方體、球、圓柱)。

1、同學們拿出你準備的圖形。感受長方體的每一個面,在小組裡說一說。學生可能會說感覺平平的,是一個平的面。長方體的每一個面都是平面圖形。那是什麼平面圖形呢?教師展示長方體拆分成6個長方形的過程。讓學生感知長方形的特點,長方體與長方形的區別與聯絡。

2、正方體的每一個面有什麼感覺呢?學生在小組裡說一說。對長方體的每一個面都是平面圖形。那是什麼平面圖形呢?教師展示正方體拆分成6個正方形的過程。讓學生感知正方形的特點,正方體與正方形的區別與聯絡。

3、圓柱體的每一個面有什麼感覺呢?在小組裡說一說。圓柱體的上下面的.感覺和旁邊的面的感覺有什麼不一樣的嗎?對!上下的面是平平的,但旁邊的面卻不是平的。這樣的面就不是平面。

4、球的每一個面有什麼感覺呢?在小組裡摸一摸、說一說。

6、出示兩組圖形讓學生討論有什麼不同?讓學生明確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區別。

第一關:給圖形塗上顏色,在拼出你喜歡的圖案。請小朋友塗一塗圓、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各塗什麼顏色嗎?小組討論合作,反饋彙報哪些塗成黃色,哪些塗成藍色,哪些塗成紫色,哪些塗成紅色?

同學們我們今天有學習了那些圖形朋友?誰來說一說?

請同學們課後觀察一下,在家庭、學校、商店等哪些地方用上了正方形、長方形、圓、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並與爸爸、媽媽、同學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