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認識物體教學反思參考科學認識物體的形狀教學反思8篇 深入探討科學認識物體形狀教學的反思和參考

本文以認識物體教學為切入點,反思科學認識物體的形狀教學,旨在探究如何更好地引導學生通過感知、觀察、理解等方式認知物體的形態,從而增強學生的科學素養和綜合能力。

認識物體教學反思參考科學認識物體的形狀教學反思8篇 深入探討科學認識物體形狀教學的反思和參考

第1篇

?認識物體和圖形》是學生學習空間與圖形的開始。主要是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認識常見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立體圖形,知道它們的名稱,並且能夠辯認這幾種形狀的物體。

上完《認識物體和圖形》,細細回顧,有成功之處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令人滿意的是:

國小一年級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怎樣讓孩子認識生活中的立體圖形,並從實物體中抽象出簡單的立體圖形呢?課前,我作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平日裡注意收集好生活中的物品以備教具使用,如長方體的牙膏盒、藥品盒等,正方體的餅乾盒、魔方等,圓柱體的茶盒、茶杯等,球體有乒乓球、皮球等,並在卡片上畫出數學模型圖,如長方體、圓柱、球的線描立體結構圖形。同時在課前讓學生按要求收集好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球的實物各1個,還有各種形狀的立體學具模型1袋。由於準備充分,這堂課學生很感興趣,也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好的數學活動,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節課的重點是使學生形成各種形狀的比較,能夠辯別這幾種形狀的物體,充分感知其特徵。所以,我在設計活動時,重點放在讓學生感受這些物體的形狀,我設計了幾個不同層次的活動。

1、看一看,摸一摸實物,並且在小組內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對物體形狀的感受。

有學生單獨的活動,也有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活動,還有教師與學生的活動。讓孩子在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說一說等活動中找到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發現圓柱和球的共同點和區別,在動手操作實踐中直觀感知長方體和正方體不能滾動、圓柱和球能滾動等特徵。

首先,這一節課是孩子們初步接觸簡單的立體幾何圖形,下一課時便是讓學生們探索從立體中抽象出簡單的平面圖形。而其中的“三角形”將由“三稜錐”立體圖形中抽象出來。看來在認識立體圖形時,還應補充認識“三稜錐”知道它也是一種立體圖形,為後面認識平面圖形“三角形”作好充分準備。

其次,組織教學有待大大加強。這樣的活動課,組織教學確實是比較難抓一點,尤其是物體不一樣,現在的小孩都是獨生子女,都比較自私,都想選自己喜歡的好的物體,那更應該多教育,讓他們從小懂得互相謙讓,是一種美德。另外,學具不是玩具,平時用學具時就要教育學生,要讓學生養成輕拿輕放的習慣,這樣老師就不用大聲頻繁地進行組織教學了,從而,可以多出大量的教學時間把每一個教學環節都落到實處,不是走過場。

認識物體教學反思參考科學認識物體的形狀教學反思8篇 深入探討科學認識物體形狀教學的反思和參考 第2張

第2篇

人們常說“有競爭,才有進步。”也根據國小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競爭策略,激勵他們學習已經越來越普遍。眾所周知,對於國小生來說,經過激勵的學習行為與未經激勵的學習行為其效果大不相同,而且在諸多可對國小生生產生激勵作用的因素中,競爭對兒童的激勵作用很大。鑑於此,我常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置身於競爭的情景,使學生的學習效率明顯提高。

巧妙運用競爭策略,進行科學探究“懷疑,是探索的動力”。根據國小生好奇特點,創設競爭情景……例如在教《認識物體的運動》這一課時,讓他們比一比誰發現的問題多,誰的問題最有探索意義,誘導學生從多角度、全方位去主動思考,積極探索發現問題,從而激發學生多思善想。

1、本課以“是哪輛列車開動”為情景引入,讓學生通過一些較為簡單的活動,認識物體的運動,知道物體運動時位置會發生變化;同時,要求學生觀察、瞭解常見的幾種運動方式;最後通過學生身邊容易找到的材料,模仿幾種物體的運動,加深學生對物體運動的認識。

2、通過觀察物體的運動知道如何描述物體運動的特點和分辨物體不同的運動方式,培養觀察記錄、收集整理資訊的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並意識到身邊處處有科學。

3、從生活經驗入手,通過對一個常見的現象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觀察身邊各種物體運動時的變化,分析物體運動的共同特點以及運動方式的不同,並嘗試利用簡單的材料模仿物體的幾種運動方式。

總之,我在《認識物體的運動》讓激發學生認識物體運動的興趣,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第3篇

1、本課大部分教學時間都用來安排學生的操作活動,所以教師首先要考慮的是組織教學問題。一年級學生還不具備一定的自控能力,集中於學習活動的注意力維持時間較短。因此,為了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展開學習活動,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根據兒童表現欲強的特點,採用激勵機制,分組比賽,看哪一組活動的最好,對錶現良好的小組用得紅旗、得五星等方式予以強化;同時,還穿插播放一些舒緩、優美的`音樂,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這樣,既適時調控學生的注意和自控力,又陶冶了學生的情操。

2、由於低年級國小缺乏一定的基礎知識、學習經驗和生活經驗,不能充分把握教師的意圖,甚至對教師提出的要求也不能完全領會,因而,他們在學習活動過程中,往往不能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有時還可能出現事與願違的現象。為此,我在教學過程中對要求學生說、做、想的內容都及時進行示範、引導和指導,充分發揮了主導作用。

3、形狀知覺是物體知覺的組成部分,是兒童認識物質世界的重要途徑,而兒童對物體形狀的知覺是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和運動覺的協同活動來實現的,因此,本課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觸控、聽講、討論、動手操作等活動,使學生的多種感官協調活動起來,讓學生在動手、動眼、動嘴、動耳的活動中自然而然地學習和運用數學知識。

第4篇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低年級的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的數學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

一年級學生剛從幼兒園的小朋友升為一年級的國小生,根據他們的年齡特徵,怎樣才能讓孩子認識生活中的主體圖形,並在實物中抽象出簡單的立體圖形呢?在課前一段時間裡,我作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注意收集好生活中的物品以備教具使用,如長方體的牙膏盒、藥品盒等,正方體的餅乾盒、魔方等,圓柱體的茶盒、茶杯等,球體有乒乓球、皮球等,並在卡片上畫出數學模型圖,同時在課前讓學生按要求收集好相關生活物品以作學具。

教學中,首先出示我收集的各種圖形,讓孩子們一一識別,然後讓孩子們倒出自己的學具,試著把自己認為是同一類形狀的物品分在一起,接著出示牙膏盒,讓孩子瞭解它的大概形狀特徵,如數一數有幾個面,哪些面的大小是一樣的,這樣引導孩子在有目的的思考中探究並認識,像牙膏盒這種有6個面組成的,對著的兩個面的大小一樣的物體就是長方體,然後我再出一個與牙膏盒的大小不一樣的紙盒,讓孩子觀察說說特點,強化認識長方體,學會變通。接著在孩子們認識長方體實物的基礎上在黑板上貼出抽象的長方體模型圖片。將孩子對長方體的認識,從形象的感知上升到抽象的、理性的認識,並用類似的方法引導孩子認識正方體、圓柱、球,讓孩子在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說一說等活動中找到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發現圓柱和球的共同點和區別點,在動手操作實踐中直觀感知長方體和正方體不能滾動、圓柱和球能滾動等特徵。

當然,這單元教學的不足之處也很多。首先,組織教學有待大大加強。這樣的活動課,組織教學比較難一些,尤其是物體不一樣,現在的小孩都是獨生子女,都想選自己喜歡的好的物體,更應該多多教育,讓他們從小懂得互相謙讓。另外,學具不是玩具,平時用學具時要教育學生,讓學生養成輕拿輕放的習慣,這樣老師就不用大聲頻繁地進行組織教學了,從而,可以多出大量的教學時間把每一個教學環節都落到實處,不是走過場。

為了避免學生在學習數學概念過程中容易出現動機不強、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還是要多用適合國小低年級學生心理特點的“遊戲法”組織教學,讓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思、在“學”中比、在“比”中做,既可以加深對各類物體特徵的認識,又可以培養學生動手做,用腦想的能力,在活動中還能學會合作與創新,起到一石二鳥的效果。也為國小生學習興趣的激發,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做好鋪墊。

在本課教學實踐中,既產生了我所意想不到的驚喜,也留下了值得我進一步思考的問題。在後面的教學中發現孩子們都對球的特點掌握的很好,但是對正方體和長方體則不容易區分。例如:其中有一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孩子很容易認為是正方體。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呢?我想,首先學具的準備太單調,沒有一些特殊性的物體來啟發學生,加深學生對物體特徵的理解,開闊學生的思維。在操作環節上,老師可以放手讓學生準備各種各樣的物品,鼓勵看誰帶的樣子多,加深學生對物體特點的認識,另外老師可以多準備一些比較特殊的物品,和學生共同探討,引發學生一些思想的碰撞。

其次對學生的評價過於單調。所以在以後的課堂中,我會積極加強自己的`評價性語言,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評價,如從學習態度上評價,從積極性上評價,還有的比如說從速度上,從動腦上,從今後的發展上,從思維的靈活性,對學生進行評價,再結合一些小獎品的利用,使學生感到學習沒有壓力,而且使學生更樂於去學習,獲得了學習知識的成功感。

此次的教學反思讓我在今後的教學道路上有了新的目標和方向,我會根據本次反思的收穫對我的教學工作加以總結,使我的教學水平能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第5篇

那天,我聽了一節《認識物體》,通過評課,感覺自己成長了許多。

?認識物體》這節課是讓學生在玩中探索。學生從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接觸各種形狀的物體,因此他們對物體的認識有一定的經驗。課初讓學生介紹自己帶來的物體形狀,一方面可以瞭解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另一方面讓他們從身邊熟悉的物體中,初步感知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特點,同時在介紹物體的過程中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並且學會觀察物體,認識物體的方法。

樑老師說:功夫下在課前,在課堂上寧願做一名懶老師。讓孩子多動手、多動腦,孩子能夠自己解決的不要插手。在課堂上要邊上邊思考。對我這堂課總結如下:

一、在數學語言方面說的不是很到位,在講圓柱體、球體的時候語言描述的不是很到位,圓柱是彎曲的面,上面有平平的面;而球體也是彎曲的面。在以後要多聽、多學、多思考。增加自己的數學底蘊。

二、課堂中對一些細節知識不到位,在講這四個形體特點的時候,應該讓學生多說、多摸,讓他們多體驗;在接下來的玩中也應該讓學生多說感受,讓他們在玩中體驗。這兩個環節學生說的、感受的有些少。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中多改進。

因此,在以後的課堂中我會多下工夫,多動腦、多思考。多帶腦子去聽有經驗老師的課、多向老教師請教。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再提高一步,課堂教學水平爭取有一些新的突破,更上一層樓。

第6篇

本週上了《認識物體的形狀》這一課,上完後感覺這節課比較簡單,學生接受起來容易。

在這段時間,實驗都是由我在投影儀下演示完成的,這節課的實驗也是。我帶了教材上要求的乒乓球,木塊,橡皮以及螺母和一個方形盒子。在投影儀下讓學生一起數能在這個盒子裡放下多少個,然後指導他們把實驗結果填寫在活動手冊上。

這節課我覺得老師的提問很關鍵,要簡潔清晰,我參照了教師用書上提供的幾個提問,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它們分別是:在數完乒乓球和木塊後,提問“為什麼木塊裝的比乒乓球多?”;裝螺母前提問“螺母會有幾種裝法”,裝完後的提問“為什麼豎著裝比平著裝的更多?”;最後提問“木塊和乒乓球有其他裝法嗎?為什麼?”。這節課比較簡單,學生回答的也很準確。我覺得這幾個問題在課堂上發揮的作用較大,很清晰,讓學生容易把握關鍵點。

這節課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指導學生填寫活動手冊,我是跟著學生一起填,把我填寫的結果投影在螢幕上,告訴他們應該填在哪裡,結果在檢查的過程中,還有一部分小朋友把日期以及數字填錯。哎,當低段的老師要耐心,再耐心啊!現在天氣很熱,更容易控制不住自己,但要時刻告訴自己多一點耐心,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把學生看做發展中的人……深吸氣,抑制住了自己跳動的太陽穴。

第7篇

?認識物體》是一年級上冊教學內容,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在認識物體的活動中,體會比較、分類等到認識事物的方法,培養初步的觀察、操作能力和空間概念,認識物體教學反思。

一年級學生剛從幼兒園的小朋友升為一年級的國小生,根據他們的年齡特徵,他們採用的思維方式是形象思維為主。怎樣讓孩子認識生活中的主體圖形,並以實物體中抽象出簡單的立體圖形呢?課前一段時間裡,我作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平日裡注意收集好生活中的物品以備教具使用,如長方體的牙膏盒、藥品盒等,正方體的餅乾盒、魔方等,圓柱體的茶盒、茶杯等,球體有乒乓球、皮球等,並從教學掛圖中剪下了數學模型圖,如長方體、圓柱、球的`線描立體結構圖等,教學反思《認識物體教學反思》。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物體的形狀已經有了比較多的感性認識,因此,在教學時,我儘量結合學生的實際,把學習數學與生活緊密的聯絡在一起。首先,我就準備了大量的實物分給每個小組,使學生一開始就看到這些都是我們平時經常看見的,原來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其次,在認識物體形狀之後,讓學生舉例生活中你還見到哪些物體的形狀和我們今天認識的相同呢?使學生儘量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

教學中發現很學生對長方體和正方體不能正確區分,特別是有一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孩子很容易認為是正方體。於是我讓學生將長方體和正方體轉一轉、擺一擺,觀察這兩個物體轉到不同的方向後有什麼變化。通過觀察、比較,學生髮現長方形轉到不同面後它的長短、高矮是不一樣的,而正方形無論怎麼轉都是一個樣的。在之後的練習中有學生還是有些混淆,所以還要加強這方面的對比。

第8篇

本節課是國小低年級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幾何教學。在教學《認識物體》一課時,課前,我讓學生參照教科書上所列舉的物體在家裡蒐集生活中物體,我讓學生四人為一組,把蒐集來的物體擺在一起進行觀察,這些物體都是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經常看到的和用到的,比如藥盒、火柴盒、茶葉筒、鉛筆、吸管、魔方等,然後讓孩子們根據形狀相同的分為一類,孩子們分的非常好,大部分都分出了正方體、長方體、圓柱、球這樣四類。這樣組織教學可以使學生認識到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小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上課時,我通過讓學生看一看,並把形狀相同的放在一起,同學們通過分類後的各類實物,能夠感知每種物體的特徵,然後把自己帶來的物體與相應的幾何圖形找到朋友。學生通過學習,認識了這些物體,並能準確的判斷。經過教學實踐,我發現學生是很有探索慾望的,在感知圓柱體時,有學生提出:“為什麼圓柱豎著放不會滾,只有倒下來才回滾”的問題時,許多學生爭著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說,因為它的上面是平的,就能站在桌子上,旁邊是彎的,所以能滾動;有的說,平平的面挨著一起只能推動,不能滾。。。。。。。。將平面和曲面區分得清清楚楚。

緊接著我讓學生摸一摸,通過摸一摸我讓學生說出了每種物體的特徵。然後我又讓孩子們在小組中閉上眼睛摸出各種型別的物體,或者是閉上眼睛通過摸一摸說出它是哪種物體。最後我又讓孩子們玩一玩,小組裡可以擺一擺、搭一搭,滾一滾。通過本節課,我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觀察、操作、討論的機會,通過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說一說,等活動,使學生的多種感官協調活動起來,讓學生在動手、動眼、動嘴、動耳的活動中自然而然地學習和運用數學知識,還使學生在玩中進一步鞏固了各種物體的特點,效果不錯。

本節課也有一些難點,認識物體這節課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確實是比較難於理解和掌握的。因為圓柱體有粗細長短之分,學生往往會把它分成不同型別,長方體與正方體又有許多類似,學生又會把它們歸為一類。所以仍需在以後的教學中繼續加強鞏固認識 。

熱烈的討論,大膽的探索使我認識到:要想讓學生獲得感知,就必須給學生創設可探索的時間和空間,放手讓他們去探索,在探索中獲取對數學的認識,使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也使我們的數學課堂有意外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