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國小數學教案認識圖形教案8篇

教案編寫過程中,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以提供個性化的教學,教案可以根據不同學科和學年級的要求進行調整,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國小數學教案認識圖形教案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國小數學教案認識圖形教案8篇

國小數學教案認識圖形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直觀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形狀以及特徵。

2、通過學生動手拼一拼、擺一擺,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能辨認和區別這兩種圖形。

教學重點:

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形狀以及特徵

教學難點:

能辨認和區別

教學方法:

引導探究法

教學準備:

長方形、正方形紙片、小棒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出示一些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實物。

讓學生指出哪些是長方體,哪些是正方體。

2、在長方體下面的括號裡面畫“ ”,正方體的下面括號裡面“√”。

3、口答。

長方體有幾個面?正方體有幾個面?

二、新授。

1、取出兩個正方體,可以拼成什麼圖形?

2、取出三個正方體,可以拼成什麼圖形?

3、取出八個正方體,可以拼成什麼圖形?

教師:通過學生自由拼擺,讓學生髮現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區別以及之間的關係。

4、取出四個長方體,如:可以拼成什麼圖形?(一種拼成長方體,一種拼成正方體)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科書p5、1。

2、完成教科書p5第5題。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講評。

3、完成教科書p7第7題。

先讓學生觀察長方體的上面、前面和右面,並懂得上下、前後以及左右之間的關係,然後進行正確的劃線連線。

4、完成教科書p6第五題。

觀察:(1)第一行和第三行有什麼關係?

(2)第一行和哪幾行有關係?

(3)第二行和哪幾行有關係?

(4)你發現了什麼?

(5)圖中缺了幾塊 ?你是怎樣得出來的?

5、完成教科書p7第六題。

6、完成教科書p7第8題

根據正方體的平面展開圖,讓學生想象正方體的六個面上分別標的是哪些數字,教師出示實物演示。

國小數學教案認識圖形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在操作活動中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探索等活動,經歷圖形從“體”移到“面”上去的過程,從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精神及小組合作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生動手、動口、動腦,激發學生認識圖形的興趣,使學生具有積極的情感體驗,及安全意識,體會到平面圖形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學情分析

同學們在幼兒園已積累大量豐富感性經驗,對於這四種平面圖形,一點也不陌生。優越的家庭條件,完善的學校配套設施,給學生的學習創造了有利的前提條件,但學生對這四種平面圖形的具體特徵、本質所在以及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關係還不明確。為此,我認為:創設有趣味的情境活動,讓學生動起來,在實際操作中解決本課學習目標。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正確辨認四種平面圖形。

教學難點:

體會這些圖形的特徵。

教學過程

一、感知圖形,正確辨認平面圖形

1、巧用資源,讓學生在活動中初步感知。(課件演示安全標誌,猜猜什麼意思,及時滲透安全教育)

2、進一步感知、揭示課題

①認一認。(借用上面標誌,讓學生說出圖形名稱,教師點選課件,刪去標誌的內容,出示平面圖形,並出示相應的圖形貼在黑板上,板書圖形名稱,板書課題:認識圖形)

②記一記。通過同新朋友平面圖形打招呼,加深對圖形的印象。

③分一分。把圖形歸類,於此同時,強調分圖形時,要有序進行,才不會漏選。

④理一理。引導學生說出各種平面圖形的特點,並重點說出長方形、正方形的區別,各種三角形的相同之處。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一)觀察發現,感知“面在體上”。

1.找一找,說一說

讓學生在桌面上的積木中,找出平面圖形,摸一摸、說一說摸到的感覺。

2.看一看,想一想

面跟體的關係(課件演示——面在體上及分離過程。演示過程引導學生說出:在長方體上能夠找到長方形……)

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1.啟發引思

通過觀察發現這些圖形的家都安在立體圖形上,讓學生想辦法把平面圖形的家從立體圖形上搬到紙上。

①想一想:學生獨立思考

②議一議:同桌交流

③說一說:有哪些好辦法?

④看一看:你們想的辦法和書上小朋友的一樣嗎?

小結:同學們真聰明,想的辦法比書上小朋友的還要多,真棒!

2.動手操作,深化認知。

①談話激趣:課本35頁,小朋友們利用圖形創造出美麗的圖案,請同學們用剛才想的辦法(描、印、折、畫、摁)或其它的方法,小組合作,用這些平面圖形創作出更有趣的畫。

②小組彙報,展示作品

教師展示同學們通過小組合作創作的作品,並進行點評。③師自創畫。(在畫的過程讓學生猜老師要畫的是什麼圖形,並小結圖形特徵,再數數老師的畫,由哪些圖形組成,它們各有幾個。)

3、體會生活中的平面圖形

平面圖形不僅在立體圖形的表面,在生活中,很多物體的表面上也能找到這些圖形。像我們剛才的安全標誌就有這些平面圖形,教室裡也有,請同學們找一找。

四、習題設計

1.遊戲

①舉一舉:教師說出平面圖形名稱,學生根據要求舉起圖形。

②搶答:教師出示各種圖形、學生搶答(說出圖形名稱)

③摸一摸,猜圖形:讓學生更進一步感知圖形的特點,加深印象。

教師拿出一些物體讓學生閉上眼睛摸一摸,說說你摸到物體的面是什麼圖形,看誰最聰明,摸的準,猜的準。

2.“連一連”。建立圖形與名稱的聯絡。

把四種圖形與對應的名稱連起來。(學生先連一連,然後課件演示。)

五、學習反思、品味收穫

你今天學習什麼知識,你有什麼收穫?在哪些方面你表現最出色?在哪些方面需要改進?

六、佈置作業,課後延伸

1、在回家的路上或在家裡找一找哪些物體上有我們今天學習的平面圖形。

2、同爸爸,媽媽玩圖形遊戲。

國小數學教案認識圖形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經歷有體到面的抽象過程,體會平面圖形源於相應物體的面,感知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主要特徵,直觀認識相應的圖形,知道這些圖形的名稱,並能識別和區分這幾種圖形。

2、在畫一畫、認一認、圍一圍等數學活動中體會圖形的抽象過程,初步積累認識形體的一些經驗,感受相關形體間的聯絡,形成相應圖形的空間表象。

3、在活動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積累對數學的興趣。初步體會這些圖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

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教學難點:

把“面”從“體”中提取出來,並能清晰地識別這些“面”。

教學準備:

掛圖,釘子板,水彩筆,適量的積木

教學過程:

一、複習激趣

談話:上學期我們學過哪些立體圖形,你能來介紹下它們嗎?

二、搭一搭,畫一畫

1、出示情境圖

談話:小朋友,你們喜愛搭積木嗎?今天每組同學都準備了一些積木,我們一起來搭一搭,好嗎?請每組的同學一起搭

一搭,搭好後互相說一說:你們用了哪些形狀的積木?

學生分組活動。

全班交流:每組彙報用了哪些形狀的積木。(教師適時把長方形、正方形和圓柱的積木各粘一個在黑板上)

2、出示主題圖,談話:圖中的小朋友在幹什麼?你也想試一試嗎?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小組交流:你畫的圖形分別用了哪一種形狀的積木?畫的是哪個面?

全班交流:你的圖形是怎麼畫的?把你畫的圖形貼到黑板上相應的位置。(學生把圖形貼在相對應的立體圖形的後面)

3、揭示課題,談話:同學們剛才畫了這麼多的圖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這些圖形。(板書課題:認識圖形)

二、摸一摸,認一認

1、認識長方形。

教師指著貼在長方體後面大小不一的長方形問:這些圖形都是用哪一種形狀的積木畫出來的?在積木的面上還能找到這

樣的圖形嗎?請同學們自己找一找、摸一摸。

學生活動後反饋:指名說一說、摸一摸。

提問:你們知道這樣的圖形叫什麼嗎?(在圖形後面板書:長方形)

2、認識正方形和圓。

教師指著貼在黑板上的正方形和圓形問:這些圖形又分別是用哪一種積木的面畫出來的?在積木的面上,還能找到這樣

的圖形嗎?請在小組內指一指、說一說、摸一摸。

提問:像這樣的圖形又分別叫什麼呢?(在相應圖形後面板書:正方形、圓)

3、認識三角形。

教師指著貼在三稜柱後面大小不一的長方形問:這些圖形都是用哪一種形狀的積木畫出來的?在積木的面上還能找到這

樣的圖形嗎?請同學們自己找一找、摸一摸。

學生活動後反饋:指名說一說、摸一摸。

提問:你們知道這樣的圖形叫什麼嗎?(在圖形後面板書:三角形)

三、辨一辨,說一說

1、出示一些畫好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讓學生說說它們的名稱。

2、教師說圖形的名稱,學生從學具盒裡拿出相應的圖形。

3、想想做做1

(1)出示圖形:找一找,哪些是長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三角形和圓。

學生獨立思考後指名回答。

(2)提問:你還在哪裡見過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形?

學生先在小組內說一說,然後全班交流。

四、練習鞏固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1)學生先在釘子板上圍出一個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再全班交流。

(2)提問:在釘子板上能圍出一個圓嗎?請大家猜一猜,再動手圍一圍。

(3)討論:為什麼在釘子板上能圍出長方形和正方形,而不能圍成圓?(讓學生體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是直的,能

圍出來,而圓的邊是彎曲的,圍不出來)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學生先說一說打算怎樣塗色,再獨立完成,填空每種圖形的個數,然後反饋。

展示一個學生的答案,指著圖中的長方形,提問:這些圖形有平著放的,有豎著放的,有斜著放的,它們都是什麼形?

(使學生感悟辨認圖形時,只管形狀,不管位置)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1)出示題目並提問:這個小朋友正在做什麼?

(2)學生自己用一個長方體畫長方形和一個正方體畫正方形。

(3)小組討論:比比畫出的長方形和正方形,你有什麼發現?

(4)全班交流:指名說一說。

五、課堂總結,課外實踐

課堂總結:今天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呢?還有什麼問題嗎?

課外實踐:請同學們課後細心觀察,看哪些地方有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把你看到的和你身邊的人

說一說。

板書設計:

認識圖形

國小數學教案認識圖形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 會畫已知點關於已知直線 的對稱點,會畫已知線段的對稱線段,會畫已知三角形的對稱三角形。

2、 經歷探索軸對稱的性質的活動過程,積累數學活動經驗,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和有條理地思考和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作已知圖形的軸對稱圖形的一般步驟。

教學難點:怎樣確定已知圖形的關鍵點並根據這些點作出對稱圖形。

學習過程:

一.學前準備

1、完成課本第10頁的操作,即圖1—6,並將你完成的操作帶到課堂上來。

2、思考:

下列圖形中,哪些是軸對稱圖形,請把它們找出來,畫出它們所有的對稱軸。

3、請你在下圖的方格內,設計一個軸對稱圖形。

二.自學、合作探究

(一)自學、相信自己(書本)

實踐、操作:

1、思考:如圖1-9, 3點都在方格紙的格點位置上。請你再找一個格點 ,使圖中的4點組成一個軸對稱圖形。

2、如果直線 外有一點 ,那麼怎樣畫出點 關於直線 的對稱點 ?

問題一:畫點關於直線 的對稱點 的方法,並說明道理。

問題二:怎樣畫已知線段的對稱線段?怎樣畫已知三角形的對稱三角形?說說你的想法和依據。

(二)思索、交流(書本例題練習難)

3、分別畫出圖1-10(1)、(2)、(3)中線段 關於直線 對稱的線段 。

4、 分別在圖圖1-10(1)、(2)、(3)的直線 上取一點 ,並畫 關於直線 對稱的 .

(三)應用、探究(難度大綜合縱橫思考)

例題講解

例題1、如圖所示,要在街道旁修建一個牛奶站,向居民區a、b提供牛奶,牛奶站應建在什麼地方,才能使a、b到它的距離之和最短?

例題1

例題2

三.學習體會(空)

四.自我測試(書本練習)

1、如圖1,線段ab與a’b’關於直線l對稱,

⑴連線aa’交直線l於點o,再連線ob、ob’。

⑵把紙沿直線l對摺,重合的線段有: 。

⑶因為△oab和△oa’b’關於直線l , 所以△oab -△oa’b’,直線l垂直平分線段 ,∠abo=∠ , ∠ao’b=∠ 。

圖 1 圖 2 圖3

2、如圖2,三角形Ⅰ的兩個頂點分別在直線l1和l2,且l1⊥l2,

⑴畫三角形Ⅱ與三角形Ⅰ關於l1對稱;

⑵畫三角形Ⅲ與三角形Ⅱ關於l2對稱;

⑶畫三角形Ⅳ與三角形Ⅲ關於l1對稱;

⑷所畫的三角形Ⅳ與三角形Ⅰ成軸對稱嗎?

3、如圖3,四邊形abcd是長方形彈子球檯面,有黑白兩球分別位於e、f兩點位置上,試問怎樣撞擊黑球e,才能使黑球先碰撞臺邊ab反彈後再擊中白球f?

國小數學教案認識圖形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和觀察,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它們的名稱:會辨認這幾種物體和圖形。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及觀察能力,建立空間觀念。

3、通過學生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和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實物與圖形,建立空間觀念。

難點: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實物與圖形,建立空間觀念。

教具準備:

種立體圖形的實物及圖形卡片

教學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組活動。讓學生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教師巡視。

(2)小組彙報。問:你們是怎麼分的?為什麼這樣分?

(3)揭示概念。教師拿出位置、大小、顏色不同的實物直觀揭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概念,並板書名稱。

2、摸一摸,感知特點。

(1)讓學生動手摸一摸實物,然後把自己的感受和發現在小組內交流。

(2)彙報交流。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1、由實物抽象實物圖形。

分別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圖形,先讓學生辨認,然後把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圖形貼在黑板上,再出示相應的實物。

2、記憶想象。

(1)分別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圖形,先辨認,再把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圖形貼在黑板上,最後再使出相應的實物。

(2) 讓學生閉上眼睛想一想四種圖形的樣子(教師說圖形,學生想)。

(3)讓學生閉上眼睛按教師的要求摸出四種不同形狀的實物。

(4)先讓學生閉上眼睛,然後摸教師給出的一種實物,由學生判斷它的形狀。

(5)出示位置、大小、顏色不同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圖形,讓學生辨認。

3、讓學生列舉日常生活中見過的形狀是長方體圓柱、球的實物。

四、分組活動,體驗特徵。

1、做“做一做”l

(1) 讓學生拿出長方體和圓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學生髮現圓柱會滾動。

(2) 讓學生用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搭一搭。

2. 遊戲:“看誰摸得準”。

(1) 每小組一人說出物體的名稱,看誰摸得準(做一做2)。

(2) 教師說物體形狀,學生摸。其他同學按指定要求摸,

(3) 數圖形。

五、小結。

六、遊戲

國小數學教案認識圖形教案篇6

教材分析

?認識圖形》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教學內容,它通過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關係引入教學,讓學生感知兩者之間的關係,進一步瞭解立體圖形各個表面的特徵;再從眾多不同的平面圖形中分類,概括、抽象出不同的平面圖形的一般特徵,並能辨認、拼組。

教學目標

感知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特徵,能根據它們的特徵,並從具體的情景中辨別出這四種圖形,初步運用這些圖形進行拼圖。

培養操作、觀察、表達及思維能力,學會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發展空間觀念,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流程

一、活動一:借玩具小熊貓引入新知。

出示套在手上可以進行表演的玩具小熊貓,“小朋友們,我是誰呀?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來玩玩,好嗎?我還給大家帶來了許多的禮物,請你們從中挑選出自己最喜歡的拿在手裡,誰來告訴大家,你手裡拿的物體是什麼形狀的?”

學生自由回答。

讓學生觸控物體表面,初步感知“體、面”的不同,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感覺。在此基礎上全班交流。

生1:摸起來挺硬。

生2:滑滑的。

生3:有的面平平的,有的面彎彎的……

揭示課題:認識平面圖形。

?激發學生的學習願望和參與動機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這裡,教師將學生們喜歡的玩具動物小熊貓帶進了課堂,將教師的語言轉換成小熊貓的語言,讓學生感到十分親切有趣。再讓學生觸控物體的表面,感知其不同,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二、活動二:感知“面”是從“體”得到的。

出示長方體,讓學生試試能從長方體上找出什麼圖形;學生回答後,課件動態演示。再讓學生從桌面上的物體中找出長方形。生答:從長方體上找到長方形;從三稜柱上找到長方形。

師啟發談話:“我們能從這些物體上找到長方形,那麼能從它們上面找到其他的圖形嗎?請大家4人一組,找找看。”讓學生自主活動,通過觀察、探索、合作、交流,從其他物體上找出其他圖形。

結合學生彙報小組活動結果進行課件演示:

①從正方體上分離出正方形,揭示名稱。

②從圓柱上分離出圓,揭示名稱。

③從三稜柱上分離出三角形,揭示名稱。

通過直觀演示,讓學生明白“體、面”之間的關係。

一起出示四種圖形,讓學生說出它們的名稱並板書在黑板上的四座房子裡。

?大部分學生在生活中已經認識了各種平面圖形,但對體和麵的關係理解得還不透徹,因此教師通過課件的動態演示揭示了體和麵的關係。教師同時設計了小組活動,讓學生通過觀察、探索、合作、交流,進一步體會體和麵的關係。同時,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讓不同知識水平的學生在小組學習中進行互補、互學。教師拓展性的設問,也為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提供了空間和時間。】

三、活動三:用“體”描“形”。

小熊貓說:“小朋友真能幹,已經能從不同的物體上找到不同的圖形了,那我們能不能自己想辦法用桌上的物體來描這些圖形呢?小朋友試試看。”放手讓學生思考探索合作交流,尋找用“體”描“形”的方法。

在黑板上展示學生“作品”,並讓學生說說是用什麼物體描出來的,描出的是什麼。

師說:“小朋友們,這些圖形擠在一張紙上一點也不舒服,於是它們找到了四座房子,它們跳呀跳,跳到了我們的黑板上,想請小朋友幫它們分房子。小朋友願意嗎?”(小黑板出示各種平面圖形的卡片)點名請學生給圖形按“門牌”分房子。

讓學生評價結果。

?如何對學生的已有知識進行強化和鞏固呢?教師首先放手讓學生自己想辦法用物體描形,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接著,分房子的遊戲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讓學生對圖形的認識更增進了一步。】

四、活動四:實踐運用。

師(出示課本第36頁第一題的圖)說:“圖形在房子里美美地睡了一覺。第二天,它們來到花園捉迷藏。小朋友找找這裡有我們認識的哪些圖形。”學生自由發言。

“你們看這些圖形都穿著白色的衣服,小朋友願不願意給它們穿上它們喜歡的衣服。”請學生給課本第36頁第一題的圖形塗色。

讓學生找找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面是這些平面圖形,想起來的就站起來說。

?學習生活中的數學是課標精神的體現。教師在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提供一些具有一定綜合性

的題目,對知識進行強化鞏固;結合生活實際設計了尋找身邊圖形的活動,使我們的學習和生活緊密相連。】

五、活動五:圖形拼組。

小熊貓:“小朋友玩得真不錯,你們還能設計出新的玩法嗎?”生1:用圖形拼各種物體。生2:用圖形畫各種物體……

放手讓學生分小組用圖形進行拼組:可以用各種圖形畫,也可以用現有圖形拼組,由學生自由選擇。

有的學生拼出了一輛坦克;有的畫出了一幅美麗的風景畫,有房子、有花草、有小雞,煙囪還冒著煙;有的拼出了挺奇怪的汽車,好長好長的車廂,他說,我要在這兒安我的家,我住這,小貓住這,等等,我們想到哪兒,馬上就可以出發……

拼好後,學生們離開座位互相參觀學習。有的學生看見了別人的作品,很快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修改自己的作品。可見學生的互相學習是多麼的有效。在學生廣泛參觀的基礎上,進行評價。

讓學生各自說說自己用什麼圖形拼成了什麼東西。

展示部分優秀作品,並說說用了什麼圖形拼成了什麼物體。

?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師在設計上採用了開放式的教學,讓學生自己設計活動,並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活動。使學生的個性得到了發展,創造慾望得到滿足。在學生的作品中,我們能充分感受到學生那極其豐富的想像和不受拘束的創造。而這,無不得益於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和教學開放式的組織。教師讓學生離開座位參觀,給學生的互相學習提供了機會;再通過對作品的展示和評價,讓學生學會自我欣賞和互相欣賞,有利於學生自信心的培養。】

六、活動延伸。

小熊貓:我們今天認識了哪些新朋友?一起說說。想想和這些新朋友還有什麼新玩法,想到的小朋友別忘了告訴我。小朋友再見!生:小熊貓再見。

?簡單的課後練習,為學生提出了具有挑戰性的要求,有利於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

國小數學教案認識圖形教案篇7

教學設計

課題:認識平面圖形

備課時間:2月 25日

周節:1周 1 節

授課時間:3月1 日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初步認識並辨認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

能力目標: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形成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

情感目標:通過圖形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會辨認這四種圖形。教學難點:體會“面”在“體”上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出示:漂亮的城堡)

今天,我們的好朋友淘氣準備帶我們去參觀數學王國中的圖形城堡,想不想去呢?淘氣有個要求,這節課你必須認真聽講,積極發言。做到了嗎?在這座城堡裡,住著各種形狀的圖形,請小朋友們認一認,說一說這些圖形的名字。

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都是立體圖形。在圖形的城堡裡,除了立體圖形家族,還住著一個龐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圖形。(出示:平面圖形)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要一起來認識這些平面圖形。(板書:認識圖形)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體”上

(1)觀察操作。

淘氣告訴我們一個小祕密,他說這些平面圖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體中,請大家找一找、摸一摸你桌上的物體其中一個面,並說一說你摸的感覺。趕快行動吧!

(2)彙報交流

說一說:你摸一摸自己找的圖形的面,有什麼感覺?(引導學生說出“面”的主要特點是平。)

2、動手操作,合作學習

(1)教師啟發:誰能想出一個好辦法,把這些平面圖形從立體圖形上請出來,留在桌上的白紙上呢?小組合作討論方法。引導學生想出多種辦法(可用描、畫、印等方法),給予讚揚。

(2)老師已經為你們準備好了紙張,下面就請大家動手選自己喜歡的立體圖形,把這些平平的面請下來吧。

(3)彙報、展示不同的方法。

3、小結

像這樣把物體的一個平平的面表示成一個平平的圖形,這些圖形就叫做平面圖形。

4、大家真了不起,老師也將這些平平的面請到了電腦上,仔細觀察會發生什麼變化。

(演示,出示圖形名稱,板書。)

5、想一想,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有什麼不同呢?你想怎麼記住這四位新朋友呢?

6、仔細觀察哪兩個圖形長的比較像呀。怎麼區分它們呢?(演示)

7、我們已經認識了這些圖形,下面就用小棒來擺一擺,看一看你能擺出哪些圖形。(學生動手操作,演示)

師:有沒有擺出圓的?現在能不能快速的將這些圖形分一分呢?

8、間休:幸福拍手歌

其實這些圖形在生活中無處不在,請你在教師中找一找哪些物體的哪個面是我們今天認識的圖形。老師也找到了幾個圖形,這些交通標誌的表面都是什麼圖形呢?

小結:正是這些交通標誌牌無時無刻都在提醒著我們注意交通安全。

(三)鞏固加深,遷移拓展

1、猜一猜。

2、完成練習一1、2題

3、欣賞圖形。

(四)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國小數學教案認識圖形教案篇8

教學內容:認識圖形(一)

教學要求:

1、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 體、圓柱和球。知道它們和名稱,初步感知其特徵,會辨認這幾種弄清形狀的物體和圖形。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觀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通過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新的意識。

4、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重難點:使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這幾種形狀的物體和圖形,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組活動。讓學生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教師巡視。

2)小組彙報。問:你們是怎麼分的?為什麼這樣分?

3)揭示概念。教師拿出位置、大小、顏色不同的實物直觀揭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概念,並板書名稱。

2、摸一摸,感知特點。

1)讓學生動手摸一摸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實物,然後把自己的感受和發現在小組內交流。

2)彙報交流。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1、由實物抽象實物圖形。投影出示“鞋盒”,引導學生說出它的形狀是長方體,然後抽象出長方體圖形。用同樣方法出示“魔方”、“茶葉桶”、“足球”等實物圖,抽象出正方體、圓柱、球的圖形。

1)分別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圖形,先讓學生辨認,然後把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圖形貼在黑板上,最後再使出相應的實物。

2、記憶想象。

1)分別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圖形,先讓學生辨認,然後把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圖形貼在黑板上,最後再使出相應的實物。

2) 讓學生閉上眼睛想一想四種圖形的樣子(教師說圖形,學生想)。

3) 讓學生閉上眼睛按教師的要求摸出四種不同形狀的實物。

4)先讓學生閉上眼睛,然後摸教師給出的一種實物,由學生判斷它的形狀。

5)出示位置、大小、顏色不同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圖形,讓學生辨認。

3、讓學生列舉日常生活中見過的形狀是長方體圓柱、球的實物。

四、分組活動,體驗特徵。

1、做“做一做”l

1)讓學生拿出長方體和圓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學生髮現圓柱會滾動。

2)讓學生用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搭一搭。通過搭,使學生明確:球沒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滾動;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比較穩固。

2.遊戲:“看誰摸得準”。

1) 每小組一人說出物體的名稱,看誰摸得準(做一做2)。

2)教師說物體形狀,學生摸。其他同學按指定要求摸,

3)數圖形。(練習五2)問:這隻小動物是由什麼圖形拼成的?各用了幾個?

五、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