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實用的國小語文教案模板彙總4篇 國小語文備課利器:教案模板大集合

本文彙總了多篇實用的國小語文教案模板,包括聽力、閱讀、寫作、評價等多種教學環節,旨在為國小語文教師提供方便和參考。模板內容涵蓋了多個年級的語文教學,具備簡潔明瞭的結構和教學思路,可供教師靈活運用。

實用的國小語文教案模板彙總4篇 國小語文備課利器:教案模板大集合

第1篇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

每年清明節前後,傣族人民都要迎來他們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潑水節。節日那天,傣家人身穿節日的盛裝,敲著象牙鼓,划著龍船來到聚集地,他們一手端著盛滿清水的銀碗,一手拿著柏樹枝蘸了水向人們潑灑,為人們祝福。大家都沉溺在歡樂和幸福之中。

今天,俺們課文中描述的潑水節,卻是一次與眾不同的、令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懷的潑水節。他到底特殊在哪裡呢?俺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1、採用自身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可以大聲讀,和同桌一起讀,也可以離開座位找自身的夥伴讀。

(其他同學做文明聽眾,注意他的字音讀準沒有,若你聽到有不準的,你起來教一教他)

1、再次自讀課文,邊讀邊想,為什麼這次潑水節是一次難忘的潑水節?

⑵ 你能用自身的話向大家描述一下人們歡迎周總理的情景嗎?

⑶ 理解“四面八方”“從四面八方趕來”說明了什麼?

傣族人民都因為能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而笑容滿面。也鼓勵同學笑容滿面的來讀這一段。

請同學們課後有感情的.朗讀6~8段,下一節課俺們進行朗讀擂臺賽。

2、對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有一定的認知。對傣族人民的潑水節有初步感受。

3、向你的同桌說說為什麼1961年的潑水節是令人難忘的。

1、俺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身的民族風情。哪位同學能向俺們介紹一下你知道的少數民族的民族風情。

⑴ 出示要求認知的和要求會寫的生字,讓同學想方法記住字型。

⑴ 讓同學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範字,並說說哪些字容易寫錯,哪些字不容易寫好。

四、完成課後練習“俺會填”,鼓勵同學積累自身喜歡的詞句

實用的國小語文教案模板彙總4篇 國小語文備課利器:教案模板大集合 第2張

第2篇

1、能正確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知道機器人是怎樣的。

1、上網查詢並下載智慧機器人的圖文資料及課文插圖。

1、(板書:機器人)同學們,喜歡機器人嗎?大家都來說一說自己對機器人有哪些瞭解。

2、(板書:果園機器人)讓我們來大膽地猜想一下果園機器人是什麼樣子的、會幹哪些活。

1、開啟課本,認真朗讀課文,練習讀正確、讀流利。

3、找出文中果園機器人最新奇有趣的地方,有空白處寫寫自己的感想。

2、組內成員共同討論文中果園機器人新奇有趣的地方。

1、(出示文中的兩幅插圖)自選方式,彙報你們小組認為果園機器人最新奇有趣的地方。如:

a。機器人的樣子設計可愛合理:它的外表就像一個淘氣的孩子;各個部位都設計得非常科學合理,它的電子眼能夠發現濃密枝葉後的每一個成熟的水果;胳膊可隨意彎曲旋轉伸縮,手上戴有手套,不會將水果抓傷;它的腳能夠依據地勢保持平衡。

2、通過有感情朗讀課文的第2~5自然段,來表現果園機器人的神奇有趣。

1、抄寫三句文中加有引號的句子,同桌間說說自己的體會。

2、給大家讀一句你感到最有趣的句子,並說說原因。(如,“讓果農在大片密密的果樹林裡一個個地去找‘餓倒’了的機器人,那可太麻煩了。”本來人才知道餓,餓了沒有力氣就幹不動活,那麼機器人沒電也幹不了活,作者說它們被“餓倒”了,讓我感覺到它們就像一群飢腸轆轆的工人,一點兒力氣也沒有了,躺在果樹林裡向果農抗議,感到非常生動有趣)

o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機器人的資料,說說機器人還能幹什麼。

第3篇

?烏塔》一課,講述的是德國一位14歲的小姑娘,烏塔獨自一人漫遊歐洲的事。全文敘述的事情是具體清楚,揭示的主題耐人尋味。根據教材編排和訓練重點,本單元著重進行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的訓練,在教學《白楊》、《桃花心木》兩篇精讀課文的基礎上,作為一篇略讀課文,我讓學生自讀、自悟。對此,確定本課的學習目標為: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國外少年兒童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主的精神,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

2、通讀全文,通過辯論的形式,提出自己閱讀的見解,提高認識。

對於略讀課文,要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同時承擔起進行單元組訓練的任務。因此,首先讓學生充分的閱讀課文,總體理解課文內容。這一過程是學生自由的讀書,讀前提出要求,使學生帶著明確的目的閱讀。具體的要求是:

1、認真讀原文,把原文讀通順,遇到不理解或有困難的地方再多讀幾遍,並嘗試著自己解決。

2、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情,理清課文的條理。自讀課文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為進一步深入探究學習打好基礎。

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學生比較容易歸納出課文的主要內容。這時,丟擲問題:讓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獨自出行,好不好?這問題看似普通,其實引發了學生的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閱讀課文的見解,更重要的是,它引起了學生的辯論,為領會內容提出認識做了準備。

學生的思想中存在著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一是小孩子獨自出行,不好;一是小孩子獨自出行,很好。對於這兩種觀點,我不急於做出結論,而是要求學生再次認真閱讀課文,到文中找出根據來說明自己的觀點,大膽發言,說出看法。

此時,可以組織一場辯論會,把持有兩種不同觀點的同學分成正反雙方,通過辯論來引導他們提高認識。結果,正方觀點鮮明簡練,認為獨自出行能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精神,增長見識;反方則擔心獨自出行的安全、經濟負擔等問題。當雙方爭執不下時,應注意把握語文學科的特點,要引導辯論的雙方從課文中找出依據反駁對方。正方的同學找出的重點語句,足以解決反方同學的擔心,如:

1、反方觀點:小孩一個人出行多不安全啊!正方反駁:烏塔說她在家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每到一個地方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危險和困難時請求幫助。然後給家裡撥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

2、反方觀點:小孩子一個人外出,沒有大人指導,會增長見識嗎?正方反駁:烏塔為這次旅行準備了整整三年,讀了很多有關國家的書籍,烏塔拿出一摞書,全是歐洲各國的旅行指南,對照看著,就像老師帶我玩一樣。

經過一番辯論,原先持反方觀點的同學會發現,原來自己的擔心全是多餘的,烏塔已經用自己的親生經歷告訴了我們,小孩子獨自出行不再是遙遠的夢。組織學生進行辯論的過程,其實就是學生髮表閱讀見解的過程,當然,學生所發表的見解也並非孤立的隨意的說。而是密切聯絡課文,探究課文的過程,不僅深入瞭解了課文內容,而且紮實訓練了本單元的知識點,形式新穎活潑,探討有實效。引導學生學習本課做起,從大膽發表獨立的見解入手,對於學生的不同意見,應充分肯定,只要能說出自己的見解,都予以鼓勵讚揚,這既有利於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又有利於保護學生髮言的積極性,養成勇於發表獨立見解的習慣。

激烈的辯論可以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總結全文時,著重點撥說的兩段話:

在總結提升時,需要注意的是,鑑於中國和德國國情的不同,不要求學生一定要像烏塔一樣獨自外出,而應該首先克服思想上的惰性,然後嘗試著去逐步提高生活能力。當你具備了一定的基礎和能力,外出旅行也不再是困難的事了。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可以說,《烏塔》一課的主旨和《語文課程標準》的提法是相吻合的。對此,設計這樣的課外任務讓孩子獨自出行──學烏塔、家鄉尋春記的活動,活動的範圍先確定在家鄉這一小範圍,活動中可以聘請家長、老師同時參加,以小組的形式,嘗試自行設計外出路線,自行安排外出裝置,自行準備外出經費,設身處地的體驗烏塔的感受。活動結束,召開一次座談會,總結活動的心得,並指導完成一次實踐性習作。

第4篇

?青花》是國小語文s版第十二冊的一篇講讀課文,本課講述了“以青花為業,以青花為榮”的父子倆的感人故事,讚美了青花瓷藝人執著的創新精神;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中國青花世代相傳、不斷髮展的原因,那就是一代又一代像文中父子那樣的瓷器藝人,在為中國青花的發展與創新默默地奉獻著。

學生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對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有了一定的瞭解。基於這些,本節課旨在讓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研讀文字,能聯絡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句;體會作者對青花瓷藝人追求完美、創新精神的讚美之情;瞭解中國青花的歷史和成就,加深對中華傳統文化內涵的認識。

重點:瞭解文中的兒子在“修復——複製——自制”這一過程中所付出的艱辛勞動和曲折的心路歷程。

本課難點是:理解“修復和複製都不是青花的`歸宿”的含義和對青花瓷藝人執著創新的讚美之情。

這一環節,我運用媒體讓學生通過視、聽感知青花瓷,幫助學生理解青花乃“人間瑰寶”。

我先用媒體展示一個空白表格,幫助學生梳理文章主要內容。爾後讓學生觀察視訊,感悟父親對兒子所寄予的厚望,激發學生對重點內容的探尋興趣。

在這環節中,我用媒體展示問題,示範朗讀,引導學生感受兒子修復青花瓷瓶的艱辛。在教學兒子尋覓配方的第三階段內容時,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並再次借用媒體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詞語“紛至沓來”。整個尋覓過程,我以表格帶領學生輕鬆走進文字,用媒體展示各個環節,突出重點。

在最後環節,我有意識地讓學生從欣賞舞蹈《青花》視訊片斷中去聯絡生活談談對“追求完美,執著創新”的理解。意在引領學生從文字中跳出來,步入生活,從感性上升到理性,懂得只有時刻保持創新精神,人生才有更輝煌的成就,從而達到對文字情感理解的昇華。

整個教學過程,我注重了學生語感培養。如:在學習“兒子”艱難尋找青花創作配方的語段時,我進行了配樂範讀,引導學生對全文重點語段反覆朗讀。

注重了學生對文章內涵的理解。在理解重點詞句時,結合媒體演示,引導學生聯絡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句。欣賞青花舞蹈和青花旗袍,由藝術、服裝與傳統文化的結合,上升到對人生也需要創新的理解。

注重了學生情感的體驗。如在品讀“兒子”尋覓青花創作配方的心路歷程中,由學生生生互評,自主評價。

注重了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通過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兒子”尋覓製作青花瓷配方的第三個階段內容。

注重了學生知識的積累。如語言、學習方法的積累等。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多媒體不可能走進每節課堂,也不可能節節制作flash課件。本節課我著重注意了媒體在常規教學中的常規運用。

如:在引入環節中,我用媒體展示豐富的青花瓷圖片,讓學生在欣賞中初步感知“青花”,瞭解中國青花的歷史和成就,激發學生對兒子怎樣創作青花的探究;

在品讀父親交給兒子殘缺青花瓷瓶這一語段時,運用一段動畫,讓學生從中感悟父親對兒子寄予厚望、企盼的良苦用心。引導學生分析“兒子”艱難尋找青花的語段內容時,結合內容運用媒體同步播放表現迷惘情感的輕音樂,帶領學生入情入景,體會“兒子”尋找青花的艱辛;

為了讓學生了解文中“兒子”對青花瓷的尋覓過程,我設計了“修復——複製——自制”過程的表格,一步步引領學生理解青花創作所付出的艱辛勞動和曲折的心路歷程。這也是對青花探尋過程的梳理和歸納,自然也突破了教學難點;

在拓展環節,播放舞蹈《青花》視訊片斷,讓學生在藝術創新中昇華“追求完美,執著創新”的文字內涵。

這些都突出了媒體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很好地服務了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