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雨的四季教案5篇 "四季雨中的美麗與啟示:一份精心編制的雨教案"

本文章主題為“雨的四季教案”,內容涵蓋四季雨的現象、特點、對人們生活的影響與寓意,結合教材與反思,形成一篇富有啟發性的綜合教案。歡迎教師們閱讀借鑑。

雨的四季教案5篇

第1篇

知識目標:從知人論事角度出發,要簡單瞭解劉湛秋的生平經歷;然後品味抒情散文通過寫景、狀物來抒寫作者情致和意趣的方法。

能力目標:引導學生分析細節,培養學生通過課文展開聯想與想象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自主鑑賞文章與即興表達的能力。

情感目標:由作者對四季雨的不同性格的描繪,感受自然萬物的美好;並明確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1.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點,體會作者對雨寄託的思想情感。

如何啟發學生將展開聯想與想象後感受到的自然界的美用形象而生動的語言表達出來。

自讀法:將教師點撥與學生自讀相結合,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誦讀法:配樂朗誦,將教師範讀與學生誦讀結合起來,注意朗誦的語氣、節奏,用誦讀加深理解。

探究法:調動學生積極性,引導他們自己展開聯想與想象,並提出問題,探究問題。

本文通過作者對雨的描繪,實在抒發作者的情趣和對人生的態度。這種散文的學習,要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學生引導到學習中來,這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本文教學宜通過賞析語言和藝術手法入手,引導學生展開聯想與想象,題目設計不宜過難過死。

有一支沒有音符的樂曲,一點一滴,奏出美麗的旋律,只有細心傾聽的人,才瞭解它的深意。這就是雨,它如詩似畫,春雨柔美,夏雨猛烈,秋雨清涼,冬雨冷靜,各式各樣的雨滋潤著萬物也浸潤著人的心靈。今天就讓我們共同走進劉湛秋的《雨的四季》,領略雨的美,領略散文的美。

劉湛秋,當代詩人。1935年10月生。安徽省蕪湖市人。著有詩集《寫在早春的信箋上》、《溫暖的情思》、《生命的快樂》,曾被譽為“當代抒情詩之王”。

配樂,教師範讀2—5段,要求同學在聽的同時注意文章語氣、節奏;並注意四季雨不同的特點,感受作者對雨的思想情感。

(二)分小組討論,分析四季的雨各有什麼特點?作者對雨寄託了怎樣的思想情感?

作者通過形象化的描寫,寫出了雨的親切可愛,這實際上寄託了作者對雨的讚美與喜愛,表現了作者對生命與大自然的熱愛。

(三)宋代蘇軾曾經稱讚王維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同樣,劉湛秋先生也用他自然美妙的筆調,飽含深情的筆墨,深刻獨到的觀察,為我們描述了四季雨的不同畫面。現在,請大家繼續以小組為單位,從文中找出一幅幅畫面,交流、討論,發散思維,展開聯想與想象,用自己的話描述你所體味到的四季的雨。

(注:此處可引導學生重點討論春雨,但也可根據現場情況靈活操作,不給定答案。教師引導學生注意幾個基本要素是課文原句、修辭方法、畫面描述、藝術技巧等。學生可讀、可寫、可朗誦自己心目中的雨景,不拘一格。)

(四)師生在充分欣賞了四季雨不同的美景後,再來想象,作為一個能這樣細膩地體會身邊雨的性格的人,作者該有怎樣的一種胸懷?你覺得象你所知的哪一位作家?

(注:此處答案靈活多變,強調發散性思維,學生可回答如李樂薇、席慕容等人,只要講出共同點,言之成理即可。)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重點訓練了通過發散性思維,展開聯想與想象,自己鑑賞散文的方法。在今後的學習中,我們一定要進一步明確,課本是為我們自己以後能夠獨立地鑑賞文章服務的。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不必侷限於固定的題目、答案,要學會自己去尋找美文,鑑賞美文。

賞析劉湛秋的詩歌《沒體驗過那麼柔軟的陽光》,展開想象和聯想,模擬課文中的描寫方法,把這首詩擴充套件成一篇600字左右的散文。

因為本課教學設計為多媒體教學,因此,本課板書主要設計為對文章內容的概括,要體現簡潔、實用的原則。

雨的四季教案5篇

第2篇

1、 感受文章畫面美,搜尋作者賦予“雨”的資訊,體會作者用筆之細膩。

2、 品讀美句,品味本文詩化了的語言。學會聯想與想象的寫作方法。

3、 閱讀比較,借鑑作者從不同的角度抒發“雨”情的技巧。領悟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情趣。

借鑑作者從不同角度抒發“雨”情的技巧,體會作者用筆之細膩。

感受文章畫面美,搜尋作者賦予“雨”的資訊,體會作者用筆之細膩。

秋天是個多雨的季節,一提到雨,我們就會想到這些詞語斜風細雨、狂風驟雨。唐代詩人韓愈就有詩《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

外》(同學吟誦: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宋朝詩人陸游也有詩《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同學吟誦詩句: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不同季節的雨,各有不同的特點,今天我們就一同走進劉湛秋的《雨的四季》。

劉湛秋,當代詩人、作家、翻譯家、評論家,安徽蕪湖人。著有詩集《寫在早春的信箋上》《溫暖的情思》《生命的快樂》。

吝嗇:過分愛惜自己的財物,不捨得給別人,也不捨得自己用。 咄咄逼人:形容氣勢洶洶、盛氣凌人。

4、 作者對雨有什麼樣的感情?作者筆下的四季的雨各有 些特點?

作者喜歡雨。春雨嬌美、美麗,夏雨熱烈、粗獷,秋雨端莊、沉靜,冬雨自然、平靜。

第二部分(2-5):具體寫四季的雨,表現四季的雨的不同的特點。

開門見山,直抒胸臆,表達作者對雨的喜愛之情,在結構上起總領全文的作用。

作者通過側面描寫春雨後樹葉的綠、花苞上水珠的嬌媚、小草的萌發和空氣的芳香來表現春雨的嬌媚美麗的特點。

先總的概括夏雨熱烈、粗獷的特點。然後正面描寫雨點的`大,

再側面描寫雨後花草樹木的成長,烘托夏雨的熱烈、粗獷,最後從聽覺來寫夏雨的熱烈。

作者先總寫秋雨的端莊、沉靜,然後通過寫放晴的田野側面表現秋雨的端莊,再正面寫秋雨的沉靜。

作者通過與春夏秋雨的對比,突出冬雨的自然、平靜;通過與風的對比,突出冬雨柔和,通過寫油菜側面烘托冬雨的溫暖。

10、 本文主要用第三人稱寫雨,但第二段卻用第二人稱“你”

由客觀敘述轉為面對面地交流,這樣寫將雨人格化了,便於作者與雨對話,直接抒發對雨的喜愛之情。

11、 最後一段以“啊,總是美麗而使人愛戀的雨啊!”結尾有

從內容上抒發了對美麗的雨的愛戀之情,從結構上照應開頭,使文章渾圓一體。

本文描寫了雨在四季中的不同特點,抒發了作者對雨的愛戀之情。

上節課我們瞭解了雨在四季中的特點,這節課我們來品味文中詩化的語言。

二、 作者用詩一般的語言,調動我們的各種感官,全面感受這四季

1、 水珠子從花苞裡滴下來,比少女的眼淚還嬌媚。半空中似乎

總掛著透明的水霧的絲簾,牽動著陽光的彩稜鏡。小草似乎像復甦的蚯蚓一樣翻動,發出一種春天才能聽到的沙沙聲。呼吸變得暢快,空氣裡像無數芳甜的果子,在誘惑著鼻子和嘴脣。

這段文字從視覺、聽覺和嗅覺的角度描寫雨後的世界,牽動著美妙的聯想和想象。

2、 花朵怒放著,樹葉鼓著漿汁,數不清的雜草爭先恐後地成長,

暑氣被一片綠得海綿吸收著。而荷葉鋪滿了河面。迫不及待地等待著雨點,和遠方的蟬聲、近處的蛙鼓一起奏起夏天的雨的交響曲。

3、 雨變得更輕,也更深情了,水聲在屋簷下,水花在窗玻璃上,

4、 遠遠地望去,收割過的田野變得很亮,沒有葉的枝幹、淋??

雨的草垛,對著瓷色的天空,像一幅乾淨利落的木刻。

第3篇

1.學習文中抓住特徵描寫景物的方法;學習具體活動的描寫技巧。

2.在閱讀中分析濟南冬天的特點;體會和學習抓住特徵描寫景物的方法;反覆閱讀課文,品味景中真情。

3.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細緻觀察的態度和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一草一木的感情,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張揚師生個性,強調閱讀品味,滲透學法指導,重視自主探究,培養審美情感——細緻觀察,熱愛自然。

老舍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他曾經在濟南的齊魯大學任教,這期間,他曾經寫過兩篇文章,分別是《濟南的秋天》和《濟南的冬天》。

在《濟南的秋天》這篇文章裡他曾這樣寫道:“上帝把夏天的藝術賜給瑞士,把春天的賜給西湖,秋和冬的全賜給了濟南”。

瑞士是世界著名的避暑勝地,被稱為世界花園,夏日美景宜人,西湖山水更是名聞天下,作者卻說濟南的冬天足以和夏天的瑞士,春天的西湖想媲美,

究竟濟南的冬天有怎樣的魅力讓作者如此不遺餘力的讚美它,熱愛它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濟南的冬天,去體味作者筆下如詩如畫的美景。

老舍:(1899─1966)現代小說家,戲劇家,人民藝術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生於北京一個城市貧民家庭。

“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開始用白話文創作。作品有小說《駱駝祥子》,話劇《龍鬚溝》《茶館》等,收在《老舍文集》裡。

本文寫與1930到1931年間,是作者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的。

作者是用什麼手法寫出的這一特點?具體是怎樣應用的?

——對比手法。用北平對比濟南,突出無風聲的特點;用倫敦對比濟南,突出響晴的特點;用熱帶對比濟南,突出無毒日,溫和的特點。

——陽光朗照下的山,溫暖。舒適的特點;薄雪覆蓋下的山,小。太秀氣的特點;城外遠山,小水墨畫的特點。

扣住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由裡往外,由山到水描寫景物。作者以自己的感受通過濟南和北平。倫敦。

熱帶的對比,突出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然後扣緊“溫晴”描寫了濟南冬天的全景,濟南冬天的山,濟南冬天的水。在寫山景時,先寫陽光朗照下的山,再寫薄雪覆蓋下的山,最後寫城外遠山,在對山山水水的描寫中充分體現了“溫晴”的特點。

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著陽光,暖和安適的睡著,只等春風來把他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

——寫山水之前,用擬人的手法烘托出一個暖和安適的理想的境界,給人以濟南冬天總體的印象。文章緊扣這一點,繪山景,描水色,既表現濟南山水之美,又寄寓對祖國山河真摯的愛。而且其中一睡一晒一醒更烘托出一種舒適溫暖的優美意境,表達出作者的讚美之情。

——用擬人的手法,形象生動,具體可感,十分傳神的照應了“暖和安適的睡著”

3.章描寫山水冬景之美的段落中劃出你最喜愛的句子,並在旁邊的空白處寫下你喜愛它的原因。

4.出示課件,展示濟南冬天山水之美的圖片,並配以適當文字描述,引導學生立體體會濟南冬天之美

暖和( )寬敞( )地毯( )狹窄( )髻( )水藻( )

本文抓住濟南冬天溫晴的天氣特點,描繪了一幅幅濟南特有的動人的冬景圖,抒發了作者深深的喜愛和讚美之情。語言優美生動,準確傳神。

學習本文作者描寫景物的方法,用生動鮮活的語言描述今年濰坊的第一場雪。

第4篇

1.通過品析課文,指導學生學習旁批這一讀書方法,並學會在閱讀中通過寫旁批表達自己的感悟或疑惑。

2.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將旁批的讀書方法內化並遷移到課外閱讀中,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品析課文內容,學習旁批這一讀書方法,學會在閱讀中通過寫旁批來表達自己的感悟或疑惑。

在情境中將旁批的讀書方法內化並遷移到課外閱讀中。

本課主要採用討論法、賞讀評議法、活動法等教學方法,此外與直觀形象的多媒體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學生對課文的感知是通過探究旁批的內容、實踐旁批的方法來完成的。

2.學生就課文做出新的旁批後,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討論來品評旁批的高下,教師在點撥時授以好的旁批的標準。

3.設定情境中的小組活動,引導、鼓勵學生將課堂所學的讀書方法遷移到課外閱讀中,自主進行讀寫結合的旁批,並在小組討論中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導語:中國古人有“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所謂“動筆墨”,其實就是邊讀書邊做圈點批註。它是讀書的方法,更是讀書的習慣。有些精彩的批註,因為能幫助讀者更好地閱讀、理解和思考書本內容,甚至和經典名著一起流傳到了後世,很多人都更願意選購附上這些點評批註的名著版本。常見的有金聖嘆批註的《水滸傳》、脂硯齋批註的《紅樓夢》等。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了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對於圈點批註這種讀書方法的興趣。

教師引導學生關注課文:請大家開啟第一單元的課文《雨的四季》,同學們請看,正文旁邊有編者為我們做的批註,這和點評批註版的《水滸傳》《紅樓夢》排版很相似,這種在正文旁邊用簡短的文字寫的批語就叫旁批。

1.教師出示問題: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的旁批,想一想旁批可以有哪些形式?如果對文章還有不理解的地方怎麼寫旁批呢?(評論式旁批、提問式旁批)

2.教師出示問題,引導全班思考並討論:請同學們結合課文內容再讀一讀課文的旁批,想一想我們可以從哪些角度做文章的旁批呢?

在這一環節,引導學生從課文層次結構的把握、內容的理解、詞句的品析、寫法的探究等角度對課文做旁批,並結合課文內容舉例分析(在探究中帶入對課文語言美的品析,關注作者的寫作手法等)。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了解旁批的形式,降低畏難心理,並通過品析課文內容、探究批註的方法,瞭解批註對讀書的作用。

1.教師佈置任務:請同學們嘗試在課文中找出一處你有心得或有疑問的地方,自己動筆寫一則旁批。

2.教師組織班級內的交流討論:我們一起來評一評、品一品同學們寫的旁批。看一看哪位同學寫的旁批對品析、理解課文起更好的作用。藉著討論,我們也來思考一個問題──好的旁批應該是什麼樣的?

明確:好的旁批應該是在找到可品之處的基礎上理解準確的、表述精當的,能引發人思考的`批註。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實踐中運用旁批的讀書方法,在課堂交流中瞭解好的批註應具備哪些因素,提升自己批註的水平。

我們的校刊增加了一個新欄目──“名家散文推薦”,本期推薦的文章是樑衡先生的《夏感》(七年級上冊自讀課本《我的四季》第4頁),需要由欄目編輯部寫出文章的旁批,以幫助讀者們更好地理解、欣賞、感悟這篇文章。請同學們分小組成立“名家散文推薦”欄目編輯部,完成以下任務:

2.編輯部成員之間通過交流、品評、篩選、修改,最終形成四則以上的精品旁批,批註在老師印發的《夏感》原文材料上。

3.下課後將每組的成果展示在班級的公共區域供大家品評。

?設計意圖】將自讀課文中所學的讀書方法運用到課外閱讀中,實現能力的遷移和內化。

課後請摘抄自己喜歡的一篇文章,或者幾個精彩片段,並獨立完成5則以上的旁批。

?設計意圖】讓學生進一步鞏固課堂所學的讀書方法,並學著將圈點批註法與摘抄結合起來,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第5篇

1、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筆下各季節的雨的不同美感。

2、感知、鑑賞優美生動的散文語言,欣賞文章的畫面美。

3、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命的美好情感,提升鑑賞品位。

師:雨是大海的女兒,是文人的寵兒。古往今來流傳著許多寫雨的詩句,例如: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志南《絕句》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周紫芝《鷓鴣天》

雷聲千嶂落,雨色萬峰來。——李攀龍《廣陽山道中》

師:在當代詩人眼裡,雨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當代“抒情詩之王”劉湛秋先生的寫景抒情散文《雨的四季》,感知“雨”的形象,獲得美的享受。

師:課前,老師要求大家預習課文,並完成《狀元大課堂》本課的預習卡,現在就請將自己的所得與大家交流一下吧。

師:這是一篇自讀課文。根據前兩課學習寫景抒情散文的經驗,你認為怎樣才能自學好這篇寫景抒情散文呢?

播放課文朗讀錄音,學生結合課後的“閱讀提示”聽讀課文。

(1)在聽錄音的同時注意課文朗讀的語氣、語調、重音、停連,感受漢語的聲韻節奏之美;

(2)注意四季的雨的不同特點,找出作者愛戀雨的理由,感受作者對雨的感情。

作者愛戀雨的理由是:雨給作者的生命帶來活躍,給感情帶來滋潤,給思想帶來流動,使靈魂得到淨化。

本文通過對雨的四季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雨的喜愛之情、渴望之情和熱愛生命之情。

小組討論:既然文章的主體部分是描繪“四季的雨”,為什麼題目卻定為“雨的四季”?

預設?①這樣更有韻律美。“四季的雨”單純強調“雨”,顯得呆板、生硬。“雨的四季”充滿靈動,賦予了“雨”一定的人格,充滿情趣和意境。②從內容上看,文章寫的不單是四季的雨,更是雨中的四季。

師:和前兩篇課文一樣,本文也是用幾幅圖來呈現主要內容的,我們姑且簡單地把它們分別命名為:春雨圖、夏雨圖、秋雨圖和冬雨圖。讓我們用圈點批註法來學習這幾幅“圖”。

“圈點批註”讀書法應從抓關鍵詞語、找重點語句、關注修辭三方面入手。圈點富有形象感、色彩感、動感的形容詞、名詞、動詞,同時重點分析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體會文段所展現的作者情感。在文旁批註出自己的疑問或見解感悟。

(1)學生結合課本上的閱讀旁批精讀第2段,教師可個別指導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圈點批註”。

①樹:“每一棵樹彷彿都睜開特別明亮的眼睛”把樹寫活了,人格化了。“特別明亮的”生動形象地寫出樹木剛剛從寒冬中甦醒過來,樹幹泛出黃青、嫩葉萌發時的那種鮮活的生機。

②花:把花苞裡滴下來的水珠子與少女的眼淚作比,說它“比少女的眼淚還嬌媚”,使本來平淡無奇的自然現象擁有了人的神態和情感。一滴水珠尚且如此嬌媚,那麼那朵花呢?那個春雨浸潤下的春天呢?一定是更加美豔動人吧!

③水霧:或濃或淡的水霧對映著雨後的陽光,更對映著雨後的美麗世界。

④小草:誰聽過春草復甦、萌發、成長的聲音?作者聽到了。這沙沙聲是真正熱愛大自然、珍視生命、細心生活的'人用心靈聽到的,這美麗的文字是作者用細膩的心寫出來的。

⑤空氣:空氣本是無色無味的,平常到讓人忽視。可是在作者筆下,空氣卻在春雨過後透出果子一樣的芳甜,這與“清新的空氣使我覺得呼吸的是香”有異曲同工之妙。

(3)根據你的理解與批註,嘗試有感情地誦讀這一部分。

提示:朗讀前提前在文章上做好停連及重音的標記,並讀出情感。

預設?春雨圖:溫柔而嬌媚。夏雨圖:熱烈而粗獷。秋雨圖:端莊而沉靜。冬雨圖:自然而平靜。

師:劉湛秋用詩化的語言繪出如畫的四季雨景,勾畫出你最喜歡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並從感官、修辭、寫作手法等角度進行品析。

(1)每一棵樹彷彿都睜開特別明亮的眼睛,樹枝的手臂也頓時柔軟了,而那萌發的葉子,簡直就像起伏著一層綠茵茵的波浪。

將樹擬人化,賦予了樹人的神態和動作。把萌發的葉子比作綠茵茵的波浪。比喻和擬人修辭手法的運用,生動形象地描繪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景象。

(2)水珠子從花苞裡滴下來,比少女的眼淚還嬌媚。

將春雨的水珠與少女的眼淚相比,渲染出春雨的無比嬌媚。

(3)半空中似乎總掛著透明的水霧的絲簾,牽動著陽光的彩稜鏡。這時,整個大地是美麗的。小草似乎像復甦的蚯蚓一樣翻動,發出一種春天才能聽到的沙沙聲。呼吸變得暢快,空氣裡像有無數芳甜的果子,在誘惑著鼻子和嘴脣。

這四句分別從視覺、聽覺和嗅覺的角度,寫出了春天的景象。作者通過抓住春天景物的色彩、情態,運用不同的感官從聽覺、視覺、嗅覺等角度描繪了春雨美麗、嬌媚、清新、甜美的特點。

(4)也許,到冬天來臨,人們會討厭雨吧!但這時候,雨已經化了妝,它經常變成美麗的雪花,飄然蒞臨人間。

師:本文是作者的精心之作,也是新時期的散文名篇。通過以上的分析理解與朗讀體味,請再次通讀課文,說說作者是如何通過豐富多樣的寫作手法來展現四季的雨景的。

(1)以時間為序,思路清晰。作者按春、夏、秋、冬的時間順序來組織材料,條理清晰地分段描繪出了春夏秋冬四季雨的特點。

(2)抓住特徵,細緻描繪。作者開頭先抓住雨的總特徵——“美”,然後抓住春雨的“溫柔、嬌媚”,夏雨的“熱烈、粗獷”,秋雨的“端莊、沉靜”,冬雨的“自然、平靜”分別進行了細緻的描繪,特徵突出,給人以鮮明的印象。

(3)調動多重感官,描繪細膩真實。如第2段寫春雨時,作者從視覺到聽覺再到嗅覺,多側面、多角度地寫出了春雨的個性特徵,寫春雨“驅走了冬天”,使世界改變了姿容,靈動而富於想象,展現了一幅美麗而又生機勃勃的圖畫。

(4)詩意濃郁,美妙動人。文章用詩化的句子,增強了形象感和動作性的表達,體現了作者對雨的愛戀和對生活的熱愛。如作者將多種事物擬人化,使自然之物可親可感;運用了大量形象的比喻句,使讀者猶如親眼見到了各個季節的雨,並沉醉在這四季的雨中。這些新穎別緻的語言不僅把四季的雨寫得可感可觸,更是把它們表現得親切可愛。

師: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感受,總是隨著生活環境、生活處境的變化而變化。作者筆下的雨生動可愛、富有靈性,雨給作者留下了美的形象和記憶,這與作者的生活經歷有關,他生活在太平盛世,未能感受到時代的滄桑之變。而蔣捷就沒有這麼幸運了,他一生顛沛流離,心繫朝廷,對雨的感受自然會發生變化。

1、課外閱讀余光中的《聽聽那冷雨》,體會作者在大陸、臺灣聽雨的不同感受。

2、模仿本文的寫法,以“xx的四季”為題寫一篇小練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