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四季的雨教學反思3篇 思考雨水的教育意義:對四季雨水教學的反思

“四季的雨”是一篇華文小說,描寫了一位老師因創新教學方法而受到學生質疑和挑戰的故事。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從中反思,不斷思考和完善自己的教學理念,並在實踐中加以驗證和提高,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四季的雨教學反思3篇 思考雨水的教育意義:對四季雨水教學的反思

第1篇

1.匯入環節設計的靈感來自多年前聽過的一道性格測試題,初衷是調動學生情緒,活躍課堂氣氛。但仔細推敲起來,與後面環節的關聯度不夠,有迎合學生之嫌。

2.朗讀是讓學生親近文字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本文文質兼美,有很多的文字令人注目良久、品味再三。“初讀感知”環節安排學生個別地有選擇地朗讀尊重了學生的學習個性,也為進一步學習打下了基礎,是必不可少的。

3.“再讀領悟”環節是教學的主體,圍繞“作者的人生四季各自有著怎樣的特點?”的主問題,依“四季”特點分別設計子問題,引導學生完成對文字的理解。其中人生之夏是理解的難點和重點,因此課堂上花了較多時間,這一環節中對張潔的補充介紹很到位很及時,利於學生“知人論世”,以便更準確、深入地理解文字。

4.“體驗與表達”環節切合了“體悟人生”的板塊主題,主要目的是喚醒學生自己的人生體驗,讓學生通過說和寫的活動來表達獨特的自我。學生的創造性表達可圈可點,是整堂課的亮點所在。

5.課堂氣氛很拘謹。可能因為聽課教師眾多,師生之間緊張的情緒互相傳染;也可能因為開學不久,師生之間瞭解、默契不夠;最根本的恐怕是因為課堂預設過於細緻周密,具體表現為課堂提問的開放度不夠,追問太瑣碎,導致學生思考的主動性不強,深度不夠。總之,課上得四平八穩,波瀾不驚,基本是依照課前預設按部就班地進行。

6.文字的品賞不夠。對於一些文質兼美的語句只是淺嘗輒止,沒有深入品味。

?我的四季》是28年前張潔在人生的中年(44歲)時期寫下的人生感悟。教學的主要任務是通過深入理解文中蘊含的作者的生命體驗,加深學生對自我、對青春的思考與認識,從而不斷充實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但是,由於時代背景、人生經歷和生命體驗的隔閡,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存在較大的難度。為此,教師應該創設條件在活動中加深學生的體驗。落實在教學中,可以給學生一定的自由度和選擇權(如自主選擇學習夥伴和學習內容),並且發揮小組合作探究的力量。還應該想方設法調動學生深入文字的積極性,讓學生更主動地接觸文字,品味語言。這一過程中,教師作為一個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對話者應該充分重視學生的自我發現、自我感悟,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交還給學生,從而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

基於以上認識,可對教學的主體――“再讀領悟”環節作如下改進:

1.自由選擇春夏秋冬中的任一季節自由組合分小組合作探究“作者的人生春(或夏或秋或冬)天有著怎樣的特點?”

2.小組代表彙報交流。教師相機穿插作者和背景介紹,評價學生的發言,邊引導邊總結,並形成板書。

3.找出富有哲理、給人啟示的語句,學生自由發言、交流,進一步體悟作者的人生感受。

四季的雨教學反思3篇 思考雨水的教育意義:對四季雨水教學的反思 第2張

第2篇

週四上午第三節劉荷英校長在二年級二班上了一節識字類課文《田家四季歌》,針對我們班兩極分化的情況,劉校長在“核心素養”理念下展現了一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習慣,全面發展每一位學生的高效課堂。課後教研中劉校長結合本節課為我們明確指出課堂教學發展的方向,並鼓勵我們在核心素養理論下創設跨學科式的新型課堂。

什麼是“核心素養”?包括三大方面六個方面,總的來說就是面向全體培養全面發展的人。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們要在這樣的理念中開展我們的教育教學活動。根據我校的學生的學習情況,在完成教學目標的同時要大量融入與本節課息息相關的文化知識,開拓學生的眼界,滲透學習的方法。

本節課中劉校長首先針對學情進行了農家生活耕田勞動知識的普及、拓展,通過圖文並茂引導學生了解什麼是“插秧、採桑、割麥、打穀、積肥”,雖然本課是識字課文,但在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國家認同感,劉校長通過對農民伯伯辛苦勞作的場景教育孩子要珍惜我們的糧食熱愛我們的.祖國更要向農民伯伯一樣勤勤懇懇的努力學習。

在這樣的文化基礎上劉校長引導孩子們自主識字,運用合體字、形聲字、多音字的特點對生字進行分類認識,時刻培養學生多種識字的方法。例如:通過合體字的學習,你一下子就能認識到三個生字了。只有多閱讀你才能認識更多的生字。

仔細觀察,大膽通過形聲字的特點來說說你的理解。這樣的語句不但激勵著學生認識生字的興趣,更能引導他們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第3篇

?四季》是一篇有童趣的詩歌,採用了擬人的手法和生動活潑的語言。詩歌中描述了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葉、秋天的穀穗和冬天的雪人這四種事物,並通過這四種事物來表達四季的明顯特徵。課文中有四幅顏色鮮豔的圖畫,特別能引起同學們的注意力和興趣,又便於學生觀察和想象。

實施教學時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在教學設計的匯入環節,我採用了有趣的課件和兒童化的`語言吸引了學生的注意,使學生能一下子把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把教師生硬的講解課文變成學生自主的朗讀課文,以讀帶講。

在朗讀詩歌時,我先讓學生分小組品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季節讀,並提出讀的要求,再通過教師的語言知道,課件播放有關的圖片和聲音,讓學生找到讀課文的語感。讓學生體會到文章的節奏美、音韻美、意境美、景色美,從而讓學生喜歡詩歌,願意朗讀、背誦詩歌。在理解課文時,我把詩歌的四段分成:

(1)賞春景,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機,進行詞語積累。

這四段分別有不同的要求,我把枯燥的詩歌教學變得生動有趣起來,使學生在輕鬆愉悅中學習詩歌,理解詩歌的意境,做到動靜結合。

在識字這個環節上,我先讓學生自主識字,地讀課文是把生字多讀幾遍。在採用“果園摘果”的趣味識字法,是枯燥的識字變成學生樂於接受、生動有趣的遊戲內容,利用了情境識字法,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識字的方法,並說出自己是怎樣記住這個字的。讓學生反覆讀:讀圖上的字、遊戲讀詞語、按層次地讀:從有拼音到無拼音。這樣反覆出現生字,使中下水平的學生也能基本在課堂上掌握生字,並取得了良好的識字效果。

在書寫時,是指導學生識記生字的基礎上先觀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並問學生髮現了什麼,讓學生把自己的發現說出來,並讓學生認真觀察老師的範寫,在讓學生書空寫,掌握筆順,要求學生書寫規範、端正整潔。課內課外的知識拓展,使語文教學得到進一步的延伸

通過背有關的四季兒歌、創編詩歌、唱四季歌等一系列拓展活動,增強了學生對四季的情感,從小培養一些環保意識。

在第一課時,讓學生在自讀課文時找出自己覺得困難的地方,對一年級的學生還是比較困難,尤其是農村的孩子,在這個地方,教師可根據情況做適當的調整。所以讓學生提出難點,全班幫忙解決,這一環節實現的不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