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雨霖鈴》教學反思5篇 反思《雨霖鈴》教學:改進與提升

《雨霖鈴》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創作的一篇散文,訴說了他遊子心中對於故鄉的思念之情。該篇文章語言優美,傳承民族文化,被廣泛應用於教育教學中。然而,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也應當對其進行反思,以更好地理解和傳播優秀文化。

《雨霖鈴》教學反思5篇 反思《雨霖鈴》教學:改進與提升

第1篇

詩詞賞析是學生學習的難點。高中階段的學生在領悟作者表達方式,把握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情感等方面的能力較強。詩歌教學該以何種方式才能發揮最大的課堂實效性,是我在語文教學中一直思考的內容。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以詞作的內容把握和情感體驗為重點,以誦讀、品味為手段,力圖通過意境的創設以和師生共同感悟達到預設情感體驗目標,同時把詩歌鑑賞的一般方法滲透在教學過程中。課堂主要設計了“重朗讀,抓意象,品語言,析手法,明感情”這五個教學環節。教學環節的一些得失總結如下:

一、激趣環節:在課堂一開始我通過多媒體展示送別畫面,背景音樂設定相關歌曲,營造離別感傷的氛圍,使學生受到思想的感染和情操的陶冶。

二、朗讀環節:讀一直是詩歌教學非常重要的方法,讀讓學生理解文意,感受作者情感,體會詩詞所描繪的意境。因此,我就以學生集體朗讀、個人朗讀、教師帶讀的方式來進行。

三、意象與語言環節:我先讓學生在課本上劃出詩中所用的意象,然後要求學生調動所學來分析意象,相當一部分同學表現得非常積極。有的意象,學生能找出來,但是分析不好,這時我能用淺顯的語言引導學生去思考解讀,如“驟雨”,我問學生下驟雨前,天氣怎樣,人的感覺如何,詩人寫驟雨是為了什麼。有的意象是學生根本不會,如“千里煙波”,這時也是以老師引導為主。

四、手法環節:新課堂教學首先要求學生要“活”起來。怎麼讓課堂活躍,前提是你要了解學生的學情,在瞭解學情的基礎上設定一定的問題,讓學生對作品進行更好的探究欣賞。在這一方面,因為學情的限制,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不夠充分,今後應給予更充分的時間,給予恰如其分的提示,使他們有更大的施展空間。

《雨霖鈴》教學反思5篇 反思《雨霖鈴》教學:改進與提升 第2張

第2篇

核心提示:詩詞賞析是學生學習的難點。詩歌教學該以何種方式才能發揮最大的課堂實效性,是我在語文教學中一直思考的內容。在上完《雨霖鈴》後,我進行了一番思考,反思自己在本課教學中的所得所失。...

詩詞賞析是學生學習的難點。詩歌教學該以何種方式才能發揮最大的課堂實效性,是我在語文教學中一直思考的內容。在上完《雨霖鈴》後,我進行了一番思考,反思自己在本課教學中的所得所失。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以詞作的內容把握和情感體驗為重點,以誦讀、品味為手段,以學生選曲吟唱為能力提升的切入口,力圖通過意境的創設以和師生共同感悟達到預設情感體驗目標,同時把詩歌鑑賞的一般方法滲透在教學過程中。課堂主要設計了“重朗讀,抓意象,品語言,析手法,明感情”這五個教學環節。教學環節的一些得失總結如下:

一、激趣環節:在課堂一開始我就以“黯然神傷者,唯離別也。”入題,要求學生說出以前學過的一些關於離別的詩歌,如“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認不識君”等等。這些詩句都是以前學過的,重新朗讀,既是一種很好的複習,又為本課的創設作鋪墊。結果有的學生說李商隱的“相見時難別亦難”,有的學生說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課堂氣氛活躍熱烈。

二、朗讀環節:著名的美學家朱光潛先生說“要培養純正的文學趣味,最好從讀詩入手。”以朗讀為突破口,能較好的品味詞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情感。讀一直是詩歌教學非常重要的方法,讀讓學生理解文意,感受作者情感,體會詩詞所描繪的意境。因此,我就以學生集體朗讀、個人朗讀、教師帶讀的方式來進行。.對於學生朗讀的指導,我不是硬性的示範,而是用提問啟發的方式來進行。我問學生“對長亭晚”,該如何劃分節奏;“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的“念”字是什麼意思?這時該怎麼讀才識合適的?“今宵酒醒何處?”既然是個問句,要不要停頓。學生很快的豁然開朗。

三、意象與語言環節:我先讓學生在課本上劃出詩中所用的意象,然後要求學生調動所學來分析意象,相當一部分同學表現得非常積極。如謝予舜同學解讀“寒蟬”,能夠把寒蟬的兩層內涵(一是透露季節是秋天,而是渲染悽清冷落的離別氛圍)分析得很到位。有的意象,學生能找出來,但是分析不好,這時我能用淺顯的語言引導學生去思考解讀,如“驟雨”,我問學生下驟雨前,天氣怎樣,人的感覺如何,詩人寫驟雨是為了什麼。有的意象是學生根本不會,如“千里煙波”,這時也是以老師引導為主。

四、手法環節:這個環節的實現,不是孤立進行的,而是結合語言的講解。如“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是動作神態細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是設問,“年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是虛寫等,這個環節的教學應該說是順暢的。

五、明情環節:很多學生都知道是“傷離別”,但是往往忽略了“自古”二字。因此,我問學生“自古”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加這2個字,引導他們思考詩作的情感範疇。

六、修正作業:上課之前,我佈置了預習作業,上了課,尚有3分鐘,我要求學生自己修改預習的作業,看看那些地方是做錯的,要修改;哪些地方是寫的不夠的,要補充。一節課就這樣結束了。

“教學是遺憾的藝術。”在整個教學環節中,尚有一些我還沒有兼顧到的問題,比如:

1.詩詞的教學,向來要求以讀帶悟,要求教師一定不能只做客觀的引領者,而需要投入真情,把真實的情感注入進課堂中,真正地和文字和課堂融為一體,以自己的範讀來感染學生,但是由於教師本身的朗讀素質和課堂時間的限制,學生的朗讀不夠充分,不能達到完美的境界。這一點,作為我的弊病,以後一定要加以改善。

2.在課堂上,儘管有學生的活動,但是大多以教師的引導為主,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不夠充分,今後應給予更充分的時間,給予恰如其分的提示,使他們有更大的施展空間。

3.課堂上學生的鑑賞表達較少,因此我設計了修正作業的環節來補充。

第3篇

給這屆學生講解《雨霖鈴》,正好是在天氣漸暖,柳絮紛飛的,春雨微濛的暮春時節,文理科分班剛剛結束,整個校園高一學生之間裡瀰漫著一種淡淡的感傷氣息。這一切都為《雨霖鈴》的教學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情感氛圍。於是,我在匯入時播放了歌曲《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很快就把就把學生們的思緒拉到課堂上來,然後又由“長亭”、“古道”自然過渡到柳永歌詠離別的這首《雨霖鈴》上來。接下來的教學環節順理成章:暢談作者,師生互讀,配樂朗誦,由聲入境,盡情地去感受曲詞的情韻之美。

接下來的工作該是教師帶領學生一步一步地去找意象、品情感、析手法、評語言。這屆學生也趕上了新課標,“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本校也實行了將盡一年的時光,有迷茫,也有收穫,更重要的是它為我的語文教學工作悄起一扇門,打開了一扇窗,開闊了我的視野,也使我更加快樂地帶領著學生在語文的百草園中感受到更多奇異的芬芳。

新課程“基本理念”要求:“高中語文課程應關注學生情感的發展,讓學生受到美的薰陶,培養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審美感和審美的創造力。”於是,我把對詩詞的鑑賞分析設定成了一道開放行的題目:小組合作,任選一個角度(從意象、情感、技巧、語言方面)對本詞進行賞析,言之成理即可。學生們熱情很高,我的工作則是到更小組去做點撥,引導。大約十分鐘後,各小組準備好了自己的答案。意象組的同學找到了:寒蟬、長亭、雨、蘭舟、煙波、暮靄、楊柳、曉風、殘月等意象,點明共同特點是悽美。情感組的同學認為:全文抒發了一種離別之痛和羈旅之愁。技巧組的同學看出了借景抒情、虛實結合。語言組的同學說出了輕新、自然、優美。這些答案有的是在我的點撥下得出來的,有的在具體的表述中還存在不少問題。但是,在此過程中,同學們積極地開動了腦筋,學到的不僅是知識,更重要的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會了思考,掌握了鑑賞詩詞的方法,收穫了快樂,學會了合作。正所謂是“受之於魚,不如受之於漁”。

接下來的環節是“說出記憶中離別的故事”(要求:用詩詞名句回答)如:白居易《琵琶行》“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詩經》“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蘇軾《水調歌頭》“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秦觀《鵲橋仙》“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這一環節要求學生運用與課文情感意象相似的詩詞作答,同類比較,再次讓學生領悟詞悽婉的情感之美。同時也鍛鍊了學生的思維品質和能力。最後,佈置作業:選擇某種景物寫幾句話,贈與昔日的好友,寄託自己的一種思念之情。

1、教師一定要具備課堂開發的意識與能力,只有具備了這些素質,身邊的一是一物,才會變為一種很好的語文資源,從而為語文教學開闢出一片新天地。

2、應該想辦法讓語文學習變成一種學生願意主動參與的活動,課堂開放,才能能活躍學生思維,調動其積極性,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從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3、語文教學應聯絡學生的生活,如果遠離了學生的生活,就無法走進學生的心靈。只用重視實踐,語文學習才會對學生的生活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第4篇

古詩詞是語文教材中一類特殊的課文,從語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漢語;從表現形式上看,它含蓄、凝鍊、節奏強、跳躍大;從敘寫的內容上看,它離我們的時代較久遠。因此,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在創設自由、和諧、開放的學習環境基礎上,以層次性的朗讀、吟誦為重點,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活化古詩詞的形成過程,重新煥發古詩詞的活力和人文精神。在上完《雨霖鈴》後,我進行了一番思考,反思自己在本課教學中的所得所失。

一、朗讀環節:著名的美學家朱光潛先生說“要培養純正的文學趣味,最好從讀詩入手。”以朗讀為突破口,能較好的品味詞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情感。讀一直是詩歌教學非常重要的方法,讀讓學生理解文意,感受作者情感,體會詩詞所描繪的意境。在介紹完作者之後,就以學生自由朗讀、個人朗讀、教師示範、集體朗讀的方式讓學生體會文章的感情基調。這也讓學生感受到朗讀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性,給學生提供了詩歌朗讀的指導。

二、詩詞鑑賞環節。我在課堂一開始就呈現了一些關於離別的詩歌,如“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認不識君”等等,這些詩歌都是以前學過的,重新朗讀,既是一種很好的複習,又為本課的已經創設作鋪墊。在語言賞析中,我也注意到引用一些詩歌來使豐富這堂課濃濃的詩歌意境之中。我感覺這種無形中的滲透遠比直白的講解效果要好得多。

“教學是遺憾的藝術。”在整個教學環節中,尚有一些我還沒有兼顧到的問題,比如:

1.詩詞的講授,要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來接觸文字,在一節課的時間裡,既要訓練誦讀,又要訓練鑑賞表達,感覺時間很緊張,不夠舒展自如。

2.在引導學生感悟詞人表達情感的教學中,稍顯生硬。學生擁有感情、擁有感知感情的能力以及擁有發現美、表達審美體驗甚而創造美的能力是語文教學必須達到的各個階段的目標。我奢望能幫助學生將自己的感受變成靈動的語言。

3.學生討論不夠充分,應給予更充分的時間,給予恰如其分的提示,使他們有更大的施展空希望在我能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更好地探索出更有效的教學方法,以改觀我目前的不足。

第5篇

準備了很長時間的一節課,終於結束了。雖然課後與學生交流,他們也覺得課堂效果還不錯,但我個人覺得很多方面做得還不夠好。簡單列舉如下:

一年沒教高一了,突然間拋開專題的講解,而去引領學生分析詩詞,忽然間不知從何下手了。不管是中間的引導,還是課堂語言的組織,總也脫不開高三的影子。這是本次上課最大的感受,也是本節課最大的敗筆。正是由於角色的轉換不成功,使得我在教學中對學生的點撥不夠到位,給學生留下的思考交流的時間比較緊促,而所有這一切又致使學生的課堂生成不夠精彩。

對於詩詞的講授,要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來接觸文字。在一節課的時間裡,既要訓練誦讀,又要訓練鑑賞表達,感覺時間很緊張,不夠舒展自如。在課堂上,教師又不能只做客觀的引領者,更需要全身心地投入所講授的文字之中,因為只有和文字產生了情感共鳴,才能把真實的情感注入課堂中,真正地和文字和課堂融為一體,才能引領學生獲得美的體驗。在課堂上,情感的投入還不夠,特別是朗讀上不夠到位。這一點,在以後的課堂上一定要加以改善。

鑑於以上問題,在以後的教學中,我一定注意引導學生,給予他們恰如其分的提示,以及更充分的討論時間,讓他們在課堂上有更大的施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