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觀察水的教學反思變化的水教學反思2篇 從“看水”到“理解水”:水教學反思和變革

本文將探討水的教學反思,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科技的發展,水教學也在不斷地進化。我們將以觀察水的教學反思變化為切入點,反思新舊教學模式的優劣之處,為讀者呈現出水教學的多樣性和發展趨勢。

觀察水的教學反思變化的水教學反思2篇 從“看水”到“理解水”:水教學反思和變革

第1篇

?水的觀察》是國小《科學》第四單元第一課的教學內容。本節課的教學,是讓學生了解有關水的初步知識,體會人體感官在認識事物上的重要性,理解用感官觀察需要有順序,教育學生養成留心觀察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主動探究,敢於提出不同見解,樂於合作與交流的精神。

對於水學生比較熟悉,對水的氣味、顏色等基本特徵已經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為此本節課我把觀察方法訓練及有條理的對事物進行描述作為教學重點,並打破教材課時安排的侷限,把水的形狀及水的流動性合併到本節一起講授,讓學生比較完整的瞭解水的基本特徵。為此本節教學內容主要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通過用感官觀察認識水的一些特徵;第二部分是通過比較方法對水進一步瞭解。

教學伊始給學生播放一組以水為主題的精美圖片,引發學生觀察學習的興趣。然後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通過討論、交流、觀察、彙報等形式,讓學生了解更多的觀察形式與方法,並認識到有順序觀察的重要性。同時要求學生邊觀察邊記錄,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培養學生科學觀察的能力。

國小生天性活潑好動、喜歡遊戲。本節課結合孩子好玩的這一心理特點,把單調枯燥的觀察通過遊戲活動的形式展現出來,讓學生在遊戲中觀察瞭解水的特性,在遊戲中瞭解掌握更多的觀察方法。

教學中我還運用對比的方法將學生課前與課後對水的觀察認識進行了比較,使學生明白科學、有序的觀察的重要性,教育學生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觀察,激發學生觀察事物的興趣。

觀察水的教學反思變化的水教學反思2篇 從“看水”到“理解水”:水教學反思和變革 第2張

第2篇

?觀察水》是蘇教版國小科學三年級上冊的一個內容。在這次教學中,我對教材的處理有自己的想法:對學生預期學習結果定位在讓學生充分利用自己的各種感知器官認識物體的性質、特點,辨別清晰各種器官對物體觀察產生的結果。現對這次教學情況總結如下:

1、以學生為主體,準確利用自己的感官判斷物體的特徵,形成科學思維習慣。本次教學活動通過學生上來尋找水、教師指導認識水的特徵,明確了身體各種器官觀察產生的結果的描述。通過對水的基本性質的認識(無色、無嗅、無味、透明等),來歸納認識物體的一般方法。即:用眼睛看、用鼻子聞、用舌頭嘗等。通過分析學生活動前後對水的性質的描述(教學活動前有的學生提到水是白色的,還有容易把透明的和白色兩個性質混淆理解的原有認知經驗)讓學生明確眼睛是我們視覺器官,能幫助我們認識到物體的顏色、形狀、大小等;鼻子是我們的嗅覺器官,能嗅出物體的氣味;舌頭是味覺器官,能嚐出物體的味道等。

2、教學中師生互動融洽,學生探究興趣、慾望持久。在教學各個環節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原有知識經驗,先讓學生表達自己理解,同時讓其他同學學會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找出同學發言的不妥和需要補充的內容,教師確實保護好學生的探究興趣,不輕易下結論,引導學生自己在活動分析、總結中的自己的正確認識。

1、未能充分放手讓學生去探究實驗,未能充分讓學生參與科學活動。

科學離不開實驗,因此科學教學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引導學生進行嚴謹的科學實驗。學生在科學實驗操作過程中,體會科學有規律存在,體驗著科學知識的形成。三年級學生對周圍世界好奇心比較強烈和積極,但是由於教師教學目標定位不夠完整、高度不夠,教學設計沒能讓學生充分參與到科學的探究活動中去。

具體體現在:在讓每一個小組到講臺前面來找水的過程中,教師沒能照顧到臺下更多的學生都只能進行等待,在壓抑著自己對科學活動的探究慾望,這樣的設計和教學就讓這節課的教學效率大打折扣,同時學生充分應用自身感知手段認識事物特徵的過程就顯得“蒼白”、“消瘦”。

因此,在以後教學預期學習目標定位上要有足夠高度,充分挖掘教材的內涵,選擇更優的教學策略,以促進學生科學能力。

2、教學內容偏少,活動主題不足以使學生全面認識水的基本性質。本課內容除了包括學習認識物體的一般方法(用眼睛看、用鼻子聞、用舌頭嘗等),還應該包含對水的流動性、沒有固定形狀等方面知識的瞭解。但是在此次教學設計中沒有涉及到關於水的流動性的內容和活動,就顯得這節課不夠豐富。

因此日後還需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知識,不斷探究如何去完善課堂,讓學生感知更多的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