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憫農教學反思8篇 《感悟憫農,反思教學》

“憫農教學反思”是一種新思維,通過反思和探討,挖掘農村文化的深厚內涵,激發學生對農村的關注和理解,以此促進農村現代化建設和農民素質提高。這一主題已經成為公文網站上的熱門話題,受到廣泛關注和追捧。

憫農教學反思8篇 《感悟憫農,反思教學》

第1篇

本此公開課的我選擇的是《憫農》一首古詩。根據大班孩子的年齡特徵,已經可以適當的進行了,為了避免古詩的枯燥。所以,首先,我以圖片的.形式先引出這首古詩,再逐一給孩子們解釋它到底是什麼意思,然後在加入自制樂器,讓孩子們根據古詩的節奏來演奏樂器,最後伴隨著《憫農》的音樂,老師和小朋友一起模仿農民伯伯在地裡幹活的情景。整節課上下來,孩子們倒是很活躍,也很有興趣,但是我卻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問題出現在了哪裡。

1、沒有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講解古詩圖片的時候應該語氣抑揚頓挫,表情豐富,這樣才更能吸引幼兒的注意

2、目標的側重點不明確:古詩具體內容沒有講解清楚,有些詩句解釋的不到位。而且還遺漏的一個環節,都沒有和幼兒說明是要幹什麼,突然就放音樂,弄得孩子們都反應了好一會兒呢。

這一次的公開活動對我的意義很大,使我受益頗多。經歷就是經驗,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我相信只要我不斷的努力,不斷的吸取各方面的經驗,就能收穫成功,收穫喜悅!

憫農教學反思8篇 《感悟憫農,反思教學》 第2張

第2篇

一首古詩在不查閱任何資料的情況下,不論對於我們老師還是孩子都是很難理解的東西,尤其是剛升入大班的孩子在不理解意思的情況下學古詩就更不容易了。

?憫農》這首詩主要是要孩子同情勞動人民,知道農民的`辛苦,珍惜糧食。於是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幅畫,畫面上畫了一個極其乾瘦的農民伯伯,一手拿鋤頭,另一手拿毛巾在擦汗。天空中有一個火辣辣的太陽,農民伯伯的身邊都是禾苗。首先讓幼兒觀察,畫面上都有什麼,太陽是什麼樣的,禾苗是什麼樣的,農民伯伯又瘦又老,看上去很辛苦。認真的描述一番後在孩子的心中就有了一些印象。但在這裡忽視了一點,看圖時應讓孩子按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順序觀察,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學古詩時,老師先泛讀,然後教幼兒一句一句地讀。讀古詩時教幼兒怎樣斷句,怎樣讀有韻律,看著孩子們搖著小腦袋學著我的樣子背古詩,我真是從心裡喜歡他們。但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由於剛接新班,我對孩子們還不是很瞭解,他們也不太習慣我的教學方法,相信互相瞭解後會有更好的教學效果。

第3篇

?憫農》是唐代詩人李紳寫的一首膾炙人口的感嘆詩。這首詩寫出了烈日下農民辛苦勞動的情景,能夠讓學生體會勞動的辛苦和糧食的來之不易,從而認識到應珍惜勞動成果。

現在的音樂教學一節可下來所學的.歌曲學生跟音樂或跟琴她們能唱得到,可是一離開了音樂讓他們清唱沒幾個能唱下來,音樂課學生連歌也不會唱這還叫音樂課嗎?根據這一情況我在這次教學活動中離開了以前的情景遊戲音樂活動,採用了直接匯入、歌詞對比朗誦;通過打節拍、模唱等各種形式熟悉音樂,再採取遊戲競賽法演唱歌曲加大了對歌曲的演唱訓練取得了一些收穫,但在歌曲細節處理上如:有些同學在2 1一字多音上唱的不準,我沒有及時把她們糾正過來。

現在我疑惑的是:通過這一系列訓練學生歌曲會唱了,可對於後面的音樂活動卻沒有時間去處理,只能在演唱歌曲的時候讓學生想像一下並模仿動作,最多也只是邊唱邊律動。

第4篇

?鋤禾》是唐代詩人李紳寫的一首膾炙人口的感嘆詩。這首詩寫出了烈日下農民辛苦勞動的情景,能夠讓學生體會勞動的.辛苦和糧食的來之不易,從而認識到應珍惜勞動成果。這首詩孩子們在幼兒園的時候學過,可以說是倒背如流,而且這首詩配有一幅生動形象的插圖,插圖集中描繪了一位農民一手握著鋤頭,一手拿著著毛巾拭汗,抬頭望那當空烈日的情景。所以學生理解這首詩比較容易。但是有些兒童並不知道碗裡的每一粒飯都是農民辛苦勞動得來的,隨便丟掉,不知愛惜。

教學時,我提出以下一些問題,引導學生想象:這位農民為什麼站在田裡《他在做什麼《他在看什麼《他在想什麼《他在說什麼《農民從播種到收穫要付出多少辛勤勞動才換來糧食。通過暢談討論,引導學生擺出浪費糧食的現象,看到自己的缺點,從而懂得糧食來之不易的道理,做一個尊重農民,珍惜糧食,熱愛勞動的好孩子。

第二首《憫農》的學習就沒這麼順了。首先孩子們對詩中的一些詞語不理解,比如說猶字,孩子對它的理解真是讓人啼笑皆非。其次,和學生對當時的背景不瞭解,對地主、官僚完全沒有概念,因此他們就覺得很疑惑:為什麼農民中那麼多糧食還會餓死。因此我補充了一些小故事,幫助學生了解一些地主階層的惡行,這樣,學生就明白了,糧食都被那些汙吏、地主收走了,他們覺得那時的農民十分可憐。然後我又補充了《陶者》給他們朗讀,也能讀懂了。

第5篇

?憫農》是唐代詩人李紳寫的一首膾炙人口的感嘆詩。這首詩寫出了烈日下農民辛苦勞動的情景,在現代也賦予了新的意義,一切收穫都是勞動人民辛勤勞動的成果。我們每個人都要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特別是現在提倡節約型社會,珍惜勞動成果、節約社會資源更是每個人的責任。這首詩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早熟記於心,甚至達到倒背如流。對於這樣的古詩又如何進行教學呢?我想嘗試新的教學模式,以達到吸引學生的目的。以下就是我的幾點創新:

語文課程是一門語言學科。語文教學我認為應從孩子們熟悉的語言故事入手,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所以我在教學開篇就引入了孩子們熟悉的動畫人物“賣火柴的小女孩”,孩子們眼前一亮,我隨即匯入了和食物有關的課題《憫農》。然後以這一線索激勵學生為小女孩努力掙得食物,完成了“朗讀課文”“認讀詞語”“認識生字”等教學環節,學習效果較好。

在朗讀課文環節,我變換多種朗讀方式,如“自讀”、“同桌兩人共用一本書讀課文”、“指名讀”、“黃金搭檔讀”等。

在認讀詞語環節,我加入了“小老師”進行指導,學生積極性很高,小老師也得到了一次提升鍛鍊的機會。

在認識生字環節,我重點滲透了“遊戲識字”,如:“快速反應站立讀”“擺長龍”“找朋友、找影子”“碰碰車”“打撲克牌”“收麥子”等,又用“開火車”的方式進行了學習效果檢測。學生們非常喜歡這種教學模式,真正體現了新課改下的“在玩中學,在學中樂”。

在理解古詩含義時,有一定難度,我給學生播放了“小豬吃米飯”的視訊,讓後發問“你喜歡小豬嗎?”,通過學生的回答,我適時地講解了古詩的含義,學生理解的很清楚。然後播放了《宏都拉斯飢餓兒童》的視訊,學生看後吃驚的表情讓我至今記憶猶新,我及時引導學生說說自己此時的想法,學生說了很多令我感動的話,也深刻的認識到了“珍惜糧食”的重要性,深化了本課主題。在評選出“表演小明星”後,我以視訊“絢爛煙花”加以表揚,在歡快聲中結束了本課教學,學生感覺意猶未盡。

我請學生欣賞圖片,並根據圖片內容在小組內挑選人員,上講臺進行表演,表演時老師負責攝像,學生積極性很高,都把自己最好的.狀態表現出來,都想成為今天的“小明星”。我適時引導“要想成為小明星,平時應該怎麼做呢?”學生都能說出“要愛惜糧食”,我以總結的方式再次給孩子們強調“愛惜糧食,杜絕浪費!”。在此環節學生不僅需要自己組織語言,同時還要設計動作,這一過程更好的讓學生認識到現在提倡節約型社會,珍惜勞動成果、節約社會資源更是每個人的責任。

1、在欣賞圖片表演環節,由於前面環節進行的不緊湊,時間不夠用了,我只好以老師指導的方式,引導學生說一說圖片內容,告訴大家“這樣做對嗎?”“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未能進行完整表演,這是本節課的一大遺憾。

2、本節課開始時,我已告訴大家要評選出今天的“小明星”,可是未能進行完整表演,評選環節我只是以口頭表達的方式表揚,沒有在“絢爛煙花”的音樂聲中進行頒獎活動,這又是一處遺憾。

也許,每次上完課多多少少都會有些遺憾,沒有遺憾就沒有下一次的亮點,更不會在反思中一次次成長、進步,期待自己今後在課堂上的精彩表現!

第6篇

現在的學生對農村生活非常陌生。讓他們看圖說說農夫在幹什麼,他們的回答稀奇百怪。有說拔禾苗的,有說種草的……看來讀讀這樣的'詩,讓他們認識糧食的來之不易很有必要。在前一首詩《鋤禾》的基礎上學習這首詩就顯得輕鬆了一些。“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強烈的差異給學生很大的震撼。吸取《鋤禾》的不足,謹記課標的閱讀要求,為了讓學生加深體會,我引導學生抓住圖中的細節觀察,先鼓勵他們談談自己的感知,配上我恰到好處的解釋。學生的學習興趣越來越高,我在教學詩之後給學生講了有關封建社會農民的生活背景,講了一些讓人心酸的小故事。又補充了憫農的幾首詩,對詩的瞭解也更全面了一些。

第7篇

?憫農》是西師版教材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首古詩。 在匯入新課的環節,我安排了欣賞插圖說出圖畫內容,讓學生對詩的主旨有個初步的認識。在隨文識字的環節中,識字也是帶著拼音識字,特別是“農、辛、汗、午”等幾個音節,都是要求學生重點認讀的。拼音教學是本冊的重點,也是學生認知的難點,很多學生會認單個的韻母,但是和著聲母就拼不出來了,有的學生是對聲調的把握有問題,特別是二聲和四聲很難區分。要突破拼音這個難關,就得抓住所有拼音練習的機會,特別是要落實口頭拼讀的練習。

課堂上,讀書是基礎,一年級的課文內容都比較簡單,容易理解,《憫農》一文也是這樣。在閱讀教學中,我安排了很多讀的環節。先是整體認知課文。這裡面有全班讀,也有教師範讀,同桌讀,分組讀,師生合作讀等環節,把讀的工作落到了實處。在多讀識字的基礎了,第二個環節是理解課文,深層識字,在這個環節,教學也是用讀貫穿起來。邊理解邊讀文,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出節奏,讀出層次。本環節也有個人讀,分組讀、打著節奏讀等。在讀中識字,在讀中理解,在讀中學會朗讀。有了不同層次的朗讀和不同形式的朗讀,我以前在語文教學中讀得少的.問題也就解決了,在以後的教學中,仍然要抓住讀這根主線,訓練和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

在識字環節,我以遊戲形式讓全班每個同學都參與到其中,既激發學生熱情又便於發現問題,並及時給讀得好的同學鼓勵,給讀的不好的同學指出。有了這次較成功的教學經驗,我對以後的教學工作也更有信心,其實很多事情是可以做好的。

一、注重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廣泛地開發課程資源。

本課識字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生字、詞語卡片。這些教學課程資源。這樣,學生在一個充滿生活化的課堂氛圍下學習,既激發了強烈的求知慾望,又進入了積極學習的境地,並有效地實施了學科整合。

二、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空間,發展學生創造思維能力。

為了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其想像能力和創造潛能,我利用組詞,練習說句子。讓學生在課堂上得到解放,釋放他們的巨大能量,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這次教學使我體會到,語文教師不但應該為提高學生基本語文素質而教學,而且還要為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人文素養而教學,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教學。

三是引導學生正確書寫生字,組詞,並口頭造句。

在書寫生字環節,我先範寫,再讓學生寫,並巡視,能及時發現書寫中的問題,並引導學生組詞和口頭造句。另外,我根據學生的特點,創造性地運用教學設計,恰當地處理了教學設計與課堂操作的關係。本節課我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主要採取了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生不僅學得積極主動,參與面廣,熱情高,還拓展了想像思維,受到了人文氣息的薰陶。 當然,在本課教學中,不足之處還是有的,如有些細節沒注意到,與學生的交流也不足,在教學環節上還能編排得更好等,如能增加其他環節使整個教學過程更實。在今後教學過程中我還會注重和其他教師交流,時時提高自己教學水平。

第8篇

?憫農》是我第一次給孩子們上的古詩課,因此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本次活動首先是視訊匯入,完整欣賞古詩,接著出示農民的圖片學習“鋤禾日當午”,我的圖片準備的不夠詳細,選用的是古詩視訊裡種植禾苗的圖片,但現在的孩子大多沒有這樣的生活經驗,因此最好是將圖片換成農民伯伯在鋤草,這樣有利於加深幼兒對古詩的理解,另外我的有一句提問是“太陽很大很熱”,但是太陽大不代表熱,提問不夠嚴謹。接著是第二句“汗滴禾下土”,這句的講解中與孩子的互動太少,沒有深入引導幼兒對古詩的理解,例如可以問一問“為什麼農民伯伯那麼累呢?”需要和圖片相結合,引導孩子說一說。最後兩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最好是選擇班裡孩子吃飯的照片,從而更加貼近生活。

1、圖片準備不充分,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來看,需要選擇貼近他們生活的內容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有利於他們的理解。《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到小班幼兒應該會看畫面,能根據畫面說出圖中有什麼,發生了什麼事等,所以需要準備好圖片幫助幼兒理解。

2、教師引導不夠,由於孩子對古詩的興趣不濃厚,因此很少有孩子能回答出我的問題,這個時候需要我一步一步的引導、耐心的等候,讓孩子產生好奇來增添興趣,而且提問的時候要和相應的圖片結合,要顧及到所有的孩子,不能總是用“是不是”、“對不對”、“好不好”這樣的字眼。整個活動進行時我太過於著急,很多問題都有存在於自問自答,還有的'問題存在著缺少啟發性,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有的只是像是強加於幼兒,有的問題重複提問。

古詩的學習對小班幼兒而言是比較難的,因此在以後的學習中需要從孩子感興趣的的地方入手,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再逐句的引導他們學習,尊重他們的學習方式。還可以加入動作,通過表情、動作和抑揚頓挫的聲音傳達書中的情緒情感,讓幼兒體會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現力,進一步幫助其學習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