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圖形的旋轉教案設計4篇 "旋轉圖形教案設計:讓學生輕鬆掌握旋轉變換技巧"

本文主要介紹圖形的旋轉教案設計,通過引導學生運用旋轉變換,掌握圖形的對稱性質以及應用旋轉變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結合具體例項和教學策略,幫助教師更好地開展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與成績。

圖形的旋轉教案設計4篇

第1篇

圖形的旋轉是線上段旋轉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這部分知識的學習中,在方格紙上把簡單圖形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90°是本節課的難點。據此在教學中特作如下設計:

1.在觀察、發現中初步感受平面圖形的旋轉,為後面的學習作鋪墊。

通過大螢幕演示風車旋轉,讓學生髮現旋轉前後三角形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體會圖形旋轉的三要素,為後面的探索和學習提供感性基礎,同時也提高了學生主動探索的積極性。

如何在“圖形與幾何”內容的教學中發展學生的幾何直觀能力是新課標增加的一個核心概念。國小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直觀圖示是他們認識數學、學習數學最重要的方式。本設計讓學生畫圖前先利用學具實際操作,再在方格紙中畫出旋轉後的圖形。讓學生通過直觀演示、操作、探索,概括出將小旗、三角形畫在方格紙上的方法,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形象與抽象、感性與理性有機地融合。

1.談話:同學們,你們玩過風車嗎?看,老師帶來了什麼?(課件出示風車)在風的吹動下,風車轉起來了。(課件演示風車旋轉)

2.提問:你發現了什麼?(風車繞著一箇中心點進行逆時針旋轉,風車在旋轉的.過程中,每個三角形也在旋轉)

師:上節課,我們已經學會了畫已知線段旋轉後的線段,那麼三角形、正方形等一些平面圖形旋轉後的圖形怎麼畫呢?這節課我們繼續來研究圖形的旋轉。[板書課題:圖形的旋轉(二)]

設計意圖: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入手,將數學與生活問題有機結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為新知的學習做好鋪墊。

1.引導學生思考:觀察風車旋轉過程中的同一個三角形,你有什麼發現?

(旋轉後的三角形的形狀、大小都沒有發生變化,只是位置變了;三角形的每個頂點、每條邊都繞點o逆時針旋轉了90°;對應線段的長度沒變,對應角的大小沒變,點o的位置沒變,相對應的點到點o的距離都相等)

2.提問:根據上面的發現,你知道平面圖形旋轉後的圖形可以怎樣畫嗎?

(可以轉化成線段旋轉的方法來畫,先確定旋轉中心和旋轉方向,再找出原圖形的關鍵線段,用線段旋轉的方法畫出關鍵線段旋轉後的對應線段,然後根據線段旋轉後的位置關係連線其他對應線段)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風車旋轉的過程,進一步理解旋轉的含義。引導學生從圖形到線段再到點的角度來觀察、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徵和性質,為後面教學“在方格紙上把一個圖形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90°”作準備。

1.請同學們拿出課前準備好的方格紙(課件出示教材30頁上面例題)。

師:誰願意展示一下你的作品,說一說你是怎樣畫的。

(先找到小旗旗杆旋轉後的位置,再根據旗杆旋轉後的位置找到正方形四個頂點的位置,然後連線各點)

方法一用紙剪一面小旗或用學具代替小旗幫助思考,擺出繞點m順時針旋轉90°後的小旗,再畫。

方法二先畫出繞點m順時針旋轉90°後的旗杆,再畫小旗。

方法:①先找關鍵線段按照指定方向旋轉90°後的位置。

(2)試一試,在方格紙上畫出三角形abc繞點a順時針旋轉90°後的圖形。

(3)說一說,你是怎樣畫的?整個圖形旋轉後是什麼形狀?

(4)做一做,在方格紙上畫出三角形abc繞點b逆時針旋轉90°後的圖形。

設計意圖:通過想象、操作、展示、交流,給學生充分的探索時間與空間,使學生在操作、交流、展示、傾聽和評價中逐漸總結出將圖形在方格紙上旋轉90°的方法,從而獲得對圖形旋轉運動的深刻理解,形成相應的空間觀念,突破教學難點。

圖形的旋轉教案設計4篇

第2篇

1、知道圖形旋轉的概念,能找出旋轉圖形中的旋轉中心、旋轉角度和對應關係。

2、通過觀察、操作、交流、歸納等過程,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觀察能力,以及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3、經歷對生活中旋轉圖形的觀察、討論、實踐操作,使學生充分感知數學美,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愛生活的情感。

掌握旋轉的有關概念,探索和發現旋轉後圖形的形狀和大小都沒有發生變化;會準確找出對應點、對應線段、對應角,旋轉中心、旋轉角。

對圖形旋轉過程中旋轉角相等的理解,會準確找出旋轉角。

(2)、瞭解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製作複雜圖形的過程,知道圖形旋轉的三要素(點、方向、度數)。

(3)、欣賞圖形的旋轉變換所創造出的美,感受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

1、[演示]:演示生活中常見的轉動,觀察轉動時各點的運動情況得到圖形在轉動時,位置始終不變的那一點叫做旋轉中心。圖形轉動的角度叫做旋轉角。

2、由鐘錶的旋轉,得到線段轉動的旋轉角,學生描述鐘錶的旋轉,加深旋轉三要素的記憶,同時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再由線段的旋轉引申到幾何圖形的旋轉,進一步得到:旋轉前後的兩個圖形形狀和大小不變,只是位置發生變化。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圖形繞著某一個點旋轉一定角度時,能與自身重合。

今天我們學習了圖形的一種運動----旋轉。通過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2、動手操作:請設計一個繞一點旋轉一定角度後能與自身重合的圖形。

第3篇

通過第一節的學習,學生已對平移的基本性質有了的認識,能否利用平移的基本性質來學習有關畫圖的操作技能,能否探索圖形之間的平移關係成了本節課學習的重要任務。

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通過例項,讓學生經歷對圖形進行觀察、分析、欣賞和動手操作、畫圖等過程,掌握有關畫圖的操作技能,發展初步的審美能力,增強對圖形欣賞的意識。

1.對具有平移特徵的圖形進行觀察、分析、畫圖和動手操作等過程,掌握畫圖技能.

2.對具有平移特徵的圖形進行觀察、分析、畫圖過程中,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審美觀念.

如圖,將線段ab平移,得到線段ab,則圖中的線段有怎樣的位置關係?有哪些相等的線段?

通過對上節課內容的回顧,幫助學生複習平移的基本性質:經過平移,對應點所連的線段平行且相等,對應線段平行且相等。(aa∥bb且aa=bb, a b∥ab且ab =ab)

如果給出了線段ab,也給出了平移方向和平移距離,你能作出選段ab經平移後的對應選段ab嗎?

⑴已知線段ab和平移距離及方向,求作ab的對應線段ab。

得出已知平移距離和方向的作圖:過a作平移方向的平行線,在平行線上沿平移方向上擷取線段,使其長度等於平移距離,即得點a的對稱點a。點b的對應點b的做法同上。

(2)已知線段ab和平移後點a的對應點a ,求作ab的對應線段ab[來源:中.考.資.源.網]

和上面的(1)相比,這裡的新問題,不知道平移距離和平移方向,而只知道某點的對應點,該怎麼辦?鼓勵學生思考、交流、動手畫圖。

連線a,a,得到線段aa,則aa的長度就是平移距離,有a到a的方向就是平移方向。於是問題轉化為前面已經解決的問題了。

在這兩個問題的畫圖中,若有學生有不同的畫法,應鼓勵學生交流、討論。這時,可以思考:“畫出選段ab的方法只有(1)中的方法嗎?還有沒有其他的畫法”。若學生在處理簡單的線段問題時,畫法比較單一,這個討論可以放在(3)之後。

(3)將(2)中的圖形略微複雜化一些。已知平面圖形以及該圖形上的某一點經平移後的對應點,求作平移後的平面圖形。

例題1 經過平移,△abc的頂點a移到了點d,作出平移後的三角形。

留給學生完成。在學生完成平移的`作圖後,根據前面的若干個作圖問題,增加“議一議”內容。

②確定一個圖形平移後的位置,除需知道原來圖形的位置外,還需要什麼條件?

對於①,教師要幫助學生整理平移作圖的常用方法以及這些作法所依據的原理。

方法一:過點b、點c,分別作線段be,cf,使得它們與線段ad平行且相等,連線de,df,ef,△def就是△abc平移後的圖形。

方法二:過點d分別作出與ab,ac平行且相等的線段de,df,連線ef,△def就是△abc平移後的圖形。

方法三:因為平移後的圖形與原圖形是全等,所以過點b作線段be,使得它與線段ad平行且相等,得到另一個對應點e(或者過點d作與ab平行且相等的線段de,得到另一個對應點e)後,按原方向作△abc的全等△def。

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只有這三個條件都具備,我們才能準確地找到一個圖形平移後的位置,進而作出它平移後的圖形.

1.如圖,將字母a按箭頭所指的方向平移3cm,作出平移後的圖形。

解:在字母a上,找出關鍵的5個點(如圖),分別過這5個點按箭頭方向作5條長3cm的線段,將所作線段的另5個端點按原來的方式連線,即可得到字母a平移後的圖形。

將圖中的字母n沿水平方向向右平移3cm,作出平移後的圖形。

3.圖中的窗櫺輪廓是由一個半圓和一個矩形組成,試作出這個圖案向左平移10格後的圖案。

解:分別確定矩形的四個頂點和半圓的圓心,向左平移10格後的位置,畫半圓(以“圓心”平移後的位置為圓心,以6格的邊長為直徑),連線即可。

本節課我們通過作平面圖形平移的圖形,進一步理解了平移的性質,並且還知道要確定一個圖形平移後的位置,需要有:①此圖形原來的位置.②平移方向.③平移距離等三個條件.

(1)如圖,正方形abcd邊長為4,沿對角線所在直線l將該正方形向右平移到efgh的位置,已知△odh的面積為92,求平移的距離.

(2)如圖,在△abc中,d,e是bc上的點,且bd=ce,求證:ab+acad+ae.

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上,通過對上節課學習的平移的基本性質的複習,為新知的探索作好鋪墊,進而引出新課課題簡單的平移作圖。在例題的選擇和設計上,循序漸進,前一題往往是後一題的基礎,後一題通過化歸都可轉化為前一題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努力滲透數學中重要的思想方法化歸。

在練習的設計上,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循序漸進地讓學生逐步熟練應用平移的特徵、平移作圖的方法,從而體現數學的價值;同時,設計了不同難度的習題,提供給不同層次的學生,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第4篇

本課時教學的是圖形的旋轉,它是繼軸對稱、平移之後的又一種圖形的基本變換,是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標準》中圖形變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鑑於本節課教學內容靈活、豐富的特點,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及學情實際,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主要關注了以下幾方面: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伊始,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遊戲,將旋轉知識融入到遊戲中,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真正關注了學生的心理需要,從而順利進入對旋轉知識的探索。

教學中,充分利用實物和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加強直觀教學,加深學生對旋轉的理解,突出旋轉的三要素,使學生的認知結構得到優化,知識體系得到完善。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教學中要儘可能地創設機會讓學生做數學,學生在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實現由直觀向抽象的轉化。學生討論後獨立完成畫圖操作,既使學生對旋轉的認識由感性上升為理性,又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同時通過作品展示,為學生創造了獲得成功體驗的機會。

聽口令,做動作:向右轉,向左轉,向後轉,向後轉,向右看,向前看。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做了這些簡單的動作,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知識就躲在這裡面呢!你能猜出我們今天要學習什麼嗎?

2.聯絡生活,引導學生說一說生活中你見過哪些旋轉現象。

(生彙報:風扇扇葉、陀螺、旋轉木馬、鐘錶指標的轉動等)

小結:生活中像這樣的旋轉現象有很多,我們就從大家熟知的鐘表開始研究吧!

設計意圖:新課開始從遊戲出發,將生活中的問題與數學學習有機地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1.觀察鐘面,明確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的意義。

小組活動:觀察鐘面,引導學生說說時針、分針和秒針是怎樣旋轉的。

(時針、分針、秒針都在繞著中心點旋轉;秒針1分旋轉1周,分針1時旋轉1周,時針1時旋轉1大格)

彙報總結:時針、分針、秒針旋轉的方向就是順時針方向,相反的就是逆時針方向。

出示問題1:汽車進入公路收費站時,橫杆開啟時是怎樣運動的?嘗試用手比畫橫杆旋轉的過程。

出示問題2:汽車通過後,橫杆關閉時又是怎樣運動的?嘗試用手比畫橫杆旋轉的過程。

教師相應板書:我們可以用這樣的圖示來表示橫杆的開啟和關閉。

(2)再仔細觀察並想象橫杆開啟和關閉的過程,引導學生思考:

①想一想,橫杆在旋轉時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旋轉中心相同、旋轉方向不同、旋轉角度相同)

②物體旋轉前後,什麼沒變?什麼變了?(物體的形狀和大小沒變,位置和方向變了)

(旋轉物體、起止位置、繞哪一點、旋轉方向和旋轉角度)

課件出示線段旋轉圖,提問:請同學們觀察圖中線段的.運動過程,你能說說圖中的線段是怎樣旋轉的嗎?

設計意圖:首先通過觀察時鐘以及橫杆的運動過程,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觀察這些實物是怎樣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的,明確旋轉的含義。接著讓學生用語言描述橫杆的旋轉過程,為學生提供了想象和表達的空間,促使學生主動觀察、比較、想象和交流,獲得對物體旋轉的基本特徵的認識,進而找到準確表達物體旋轉過程的方法,完成對旋轉中心、旋轉方向、旋轉角度的建構。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點、線的位置變化,確定旋轉結果的正誤。

(5)小結:在畫線段的旋轉時,首先要確定旋轉中心、旋轉方向以及旋轉角度,然後藉助三角尺畫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