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國小《長方形和正方形》教案7篇 "教你輕鬆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國小教案分享"

這篇國小《長方形和正方形》教案是為了幫助國小生更好地理解並掌握有關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知識。通過本教案的學習,學生可以更深入地認識這兩種圖形的特徵、性質以及應用,提高數學素養,為未來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國小《長方形和正方形》教案7篇

第1篇

1、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認識圖形》中的《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7273頁)。

長方形與正方形是最基本的平面圖形。為此,不論實驗教材還是傳統教材都是通過學習長方形、正方形而引入(拓展)其他平面圖形的學習。但新課標下北師大版國小數學教科書,在具體安排這塊學習內容時,卻有如下幾點明顯的不同:

①關注學生認知規律特點:感知整體深入剖析、特徵建構分析應用。如分階段安排:一年級先讓學生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二年級再深入長方形正方形特徵探索;

②關注長方形與正方形的有機聯絡,同步學習長方形、正方形特徵,強化對比感知。如:本冊教材就安排在同一課時學習兩種圖形特徵。二者同時學習,不僅需要解決特徵認識問題,其實更主要的是關注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關係整理與建構。這也是符合及時強化的學習心理要求的。

①加強學生知識結構建構的質量。同一堂課學習這兩種平面圖形特徵,能夠給學生一種整體印象,同時有助於學生對比分析,及時區分其各異特點,而完善其認知結構。

②關注教學思考,教學思想的滲入教育。本節課看似研究兩種圖形的特徵及關係,但如何有效組織學生探索認識,要求教師充分引導學生動手實踐、對比分析、概括總結。在這種探索過程中,讓學生掌握一定數學學習方法,體驗一種實驗、解決思考問題的過程。同時,也要十分關注學習方法遷移(策略),加強學生的學習策略(能力)培養。

(1)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

(2)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靠單純的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本節課的設計要在充分把握教材設計意圖基礎上,考慮如下問題:

(1)、學生的現有學習狀態是怎樣的?即學生現在對長方形與正方形的認知水平何在?因為,學生已接觸並初步認識長、正方形。雖說第一次學習目標定位是辨認兩種圖形,關注整體把握。但現實學生已把握到什麼程度?對長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徵(邊、角關係)瞭解多少?應該是教師教學設計時,環節安排會考慮要素之一。

(2)、如何組織學生自主探索,強化數學學習能力(方法)訓練與培養?施用動手實驗,合作探索學習方式,是對本課的組織要求之一。要強化實踐探索的過程性與實效性,這就對教學設計的策略選擇要求頗高。

(3)、如何突破長方形、正方形的關係認知?有關二者的特徵認識,顯然是本課的重點及難點內容。如何組織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正確理清二者關係,提升知識結構水平?這應該是本課教學設計中的精心之筆、傾力之作。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重視學生對主體學習過程的體驗,重視學生獨立思考、協作學習的學習方式,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個性化、觀察力、探索能力、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年級學生直觀形象思維佔優勢,喜好動手操作,對於色彩鮮豔、動感強烈的事物易感興趣。本節課設計了拼一拼、量一量、折一折、算一算、說一說等活動,其中既有學生獨立學習的過程、又有協作學習的方式,使學生手腦並用,既體會到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又體驗出數學學習的趣味性。所以本節課我設計學法為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及生活經驗,鼓勵學生多觀察、多討論、多探究、多協作、多操作,採用了觀察法、討論法、探索協作學習法和操作法,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另外利用多媒體課件色彩鮮豔、動感強烈的特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利用其易於演示的特點化難為易,發展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1、知識與技能:學生通過操作、比較、歸納,能夠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能夠在方格紙上畫出長方形和正方形。在觀察圖形、總結歸納圖形特徵的過程中形成自主學習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推拉等活動,使學生獲得研究圖形的體驗、過程與方法。

3、情感與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1、(課件出示)沙灘上,積木走過留下了一串串腳印,判斷它的形狀。認一認並進行分類。

2、尋找教室裡有哪些物體的表面是由長方形或正方形組成的。

3、教師在黑板上貼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紙片,板書課題。

(1)用小棒自主探索拼擺一個長方形、一個正方形。(每位學生準備牙籤和火柴)

(2)、學生投影演示所拼圖形,說出拼擺之前是怎樣想的?選小棒有什麼要求?

通過量一量、折一折、算一算等方法驗證對相同角是什麼角的猜測。做好發現記錄。

信封裡裝一張彩色長方形紙,露出一部分。請同學們猜信封裡裝的彩紙是什麼形狀的?

請兩個同學到前面拉一拉,(拉動要慢)其他同學認真觀察彩紙露出部分的變化:長方形正方形長方形。

為什麼一會兒是長方形,一會兒是正方形,一會兒又變成長方形了呢?(同桌互說全班交流)

④試試剩下的部分至少還能折出幾個最大的正方形,邊長是多少嗎?

36個小動物要舉行廣播操比賽,它們要排一個整齊的隊形,給他們一個建議吧。在方格紙中畫下來。

2、談一談對長方形、正方形有什麼新認識?是怎樣學習的?

學生已經有辨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礎,用積木走路留下的痕跡引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自然引入新課,這樣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使學生在心理放鬆、自由的環境中進入學習狀態。

讓學生自主進行拼擺活動,調動學生個體學習積極性,去回顧、思考長方形、正方形邊的基本知識。

學生已對長方形長、短邊有初步認知。為此,應及時引導學生建立長、寬的概念。

二年級小朋友進行探究學習,主要是一種探究意識、習慣方法的培養。此時老師不可太放,任由學生去探。為此,我為學生明確指出探究主題及方法揭示。目的是為促成學生探索行為及行為習慣培養。

生動活潑又簡便易行的小遊戲,激發學生求知慾,同時組織學生觀察、思考、討論,進一步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之間的關係,有助於學生感受圖形之間的內在聯絡,獲得對平面圖形的直觀認識。

通過給小動物排隊這個實踐活動進一步綜合運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在動腦、動手中主動運用所發現的知識,體驗數學的價值。

學生可以評價自己對一節課的學習表現和收穫,也可以評價他人的學習表現,生生互動評價,學生既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又共同體驗成功,促發展。

學習幾何圖形,對低年級同學來講是較困難的。為此,鼓勵並創設學生參與活動機會,是重要的教學組織策略。李老師在本次預案的設計重點力破學生探究活動績效性及時間控制問題。主要是從如下幾方面努力的:

1、針對性的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興趣,激勵學生思考。

如何讓學生直面長方形、正方形新的學習內容?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策略選擇點。一般設計,往往是讓學生認圖入課。這樣,學生第一關注點時,發現所學內容已學習過,便會對後續探索的希望與熱情啟而不發,動力不足的。為此,讓學生在一定學習情境中自然產生或由教師適時引撥新的認識點?會激發學生探求的渴望與激情。預設中,以讓學生自主選棒拼長方形、正方形引課。

②學生獨立操作,必將促使他調動原有認知,考慮什麼樣圖形才是長方形、正方形?

③為後續交流埋下時機伏筆。是後續師生交流的話柄生長點。

④過程中勢必充分暴露出學生的認知水平現狀,是李老師後續組織教學的觀察點。

2、本課設計主要著眼於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關係的整體入手組織教學環節。從最初的擺圖形,說基本特徵開始,主要引起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四條、四邊特點關注,這已滲入了二者的共性認識。其次在內容的主探究中,將二者同時以問題呈現,學生邊探索長方形,又探索正方形。無意識中,加強學生對二者關係進行自我對比感知,使學生在體驗的過程中獲取知識。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探索實踐感悟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也注重學生在實踐中提煉知識的本領,形成整體的能力。

3、新課標中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放手讓學生去探索、去發現、去交流,從而得出結論。這節課李老師就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在整個課堂中,動手操作貫穿始終,注重讓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去體驗、感悟、發現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如通過折一折量一量說一說這些活動,讓學生自主探索到了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並且發現了兩者的異同;通過變魔術的活動,讓學生在推一推、拉一拉的過程中,發現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關係,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進一步加深對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

國小《長方形和正方形》教案7篇

第2篇

1、經歷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徵的過程,初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基本特徵。

2、培養、操作及思維的能力。培養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能力。

談話: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找一找藏在我們教室中的數學知識。在教室裡你們能找出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哪些物體的面是正方形嗎?先用手沿著邊圍一圍,再讓我們把它描下來。(在黑板上畫一個長方形、一個正方形)。

生活中像這樣的僵局還有很多,可見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們常見的圖形。它們都有各自的特點,今天這節課我們就研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板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

談話:我們先來研究長方形的特徵,仔細觀察黑板面,課桌面以及畫在黑板上的長方形,你發現長方形的邊和角有什麼特徵?

談話:同學們猜想到底是對還是錯呢?我們能用什麼方法來證明一下呢?請同學們6人一小組,互相討論,想辦法驗證一下長方形和正方形是不是真的有這些特點。你打算用什麼方法驗證?

講述:我們把相對著的邊叫做對邊,相鄰邊叫做鄰邊。

提問:你是怎樣知道長方形的對邊相等的?指名回答。

除了這兩種方法以外,老師發現還有小朋友用其他的方法發先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指名回答並在展示臺上演示。

小結:剛才同學們用折、量、比這些方法說明了長方形的對邊相等。

講述:通常我們把長方形長邊的長叫做長,短邊的長叫做寬。

提問:長方形的角有什麼特點呢?指名回答並板書。(四個角都是直角)

你是怎樣發現長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的呢?指名回答。(用三角形的直尺比一比,課件演示)

小結:剛才小朋友自己動手發現了長方形有四條邊,對邊相等,有四個角,都是直角,這就是長方形的特徵。

通過電腦演示長方形的變化,呈現正方形。指出:長方形的長縮短到和寬相等,這樣就成了一個正方形。

引導學生依據研究長方形邊和角的特徵的方法,自己去發現正方形的特徵。

1、在釘子板上圍一個長方形,再將圍成的長方形改成一個正方形,說說圍成的圖形為什麼是長方形或正方形。

2、用兩副同樣的三角形,分別拼成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

3、用長方形紙折出正方形,並說明折出的為什麼是正方形。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先量一量,再填一填。

(2)先估計數學書封面的長和寬大約各是多少,再量一量。

6、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獨立完成“想想做做”第6題。

談話:今天這節課我們又進一步認識、研究長方形和正方形,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呢?

長方形長邊的長叫作長,短邊的長叫作寬;正方形每條邊的長叫作邊長。

長方形對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

選擇學生熟悉的生活圖畫,引出對舊知識的回憶,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興趣。創造輕鬆、民主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能夠暢所欲言,積極主動地學習。

在瞭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後,出示釘子板,加強學生對圖形的感知,抓住了學生的興奮點,學生們個個躍躍欲試,都想上臺展示自己。讓學生走出教室,帶上紙和筆,把自己看到的平面圖形記下來。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使學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

數學的學習,不僅讓學生學習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技能,同時將它看作是一種文化,讓數學課富有生活氣息,喚起學生親近數學的熱情,體會數學與生活同在的樂趣。

第3篇

1.使學生在現實的問題情境中,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初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會解決與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方法以及解決相關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圖形與幾何的學習經驗,發展數學思考。

1、出示一張籃球場的平面圖,並標出它的長和寬,提問:根據這張圖以及相關的條件,你能想到什麼?

2、啟發:要求籃球場的周長,就是求什麼圖形的周長?要求長方形的周長,就是求幾條邊的長度之和?

3、指出: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1)題目中給出的資料只有兩個,但連加算式中卻出現了4個數據,這是為什麼?

(2)28+15算出的是什麼?把算出的結果再與2相乘算出的是什麼?

(3)上面的四周方法算的都是長方形幾條邊的長度之和?你認為哪些演算法是比較簡便的?

比較:算出的都是正方形的幾條邊的和?你認為哪種方法簡便些?

小結:我們又學習了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將課題補充完整: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

學校將原來邊長為50米的正方形操場,擴建成一個長80米,寬50米的長方形運動場。你知道擴建後操場的周長增加了多少米嗎?

第4篇

①、理解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並能應用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進行計算。

②、知道面積單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釐米相鄰間的進率。

③、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④、滲透猜想實驗驗證總結的數學學習方法,為今後學習其它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打下基礎。

①、讓學生動手實驗操作、大膽猜想以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②、通過比較正方形和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的異同,滲透事物間相互聯絡的辨證唯物主義觀念。

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交流發現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掌握面積計算公式。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知道了物體表面的大小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叫生:面積

師:你們的數學老師--李老師告訴我,你們學的很好,是嗎?

師:非常自信!老師今天特意找了幾條資訊,看你能否快速找到面積單位。(放課件)

師:具體說就是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圍起來的面那麼大。再繼續,放課件生3:平方分米,平方釐米

生:手掌的面積約是1平方分米,拇指蓋的面積約是1平方釐米。

師:準確的說就是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圍起來的面就是1平方分米,邊長是1釐米的正方形圍起來的面就是1平方釐米(展示1平方分米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面積單位很重要,我們用它可以度量圖形的面積,今天我們就用它度量師邊說邊板書:長方形的面積

師:長方形大家都認識吧,老師這裡有一個長方形,看大螢幕,這是長、這是寬,請同學們不要眨眼睛,看後請你猜想一下,長方形的面積可能與什麼因素有關?師板書猜想並放動感課件

生:寬沒變,長變後面積變大;長沒變,寬變後面積變大。

師:板書長寬,長方形的面積到底與長和寬有沒有關係,有怎樣的關係,下面我們就共同來研究一下。請同學們拿出1號長方形,先估測一下它的面積有多大?

師:到底誰的答案對?我們要想準確知道它有多大,你有沒有辦法?生:用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去量一量。

師:請同學們拿出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提前發給大家的學具),請你在1號長方形上清楚地畫一畫、分一分,看一下里面到底含有多少個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開始!

生1上來展臺展示並引導說出:一個個的數出或一排有4個,有3排,所以共有12個小正方形

生2上來展示並說出畫了一排和一列,一排有4個,也是3排34=12個

師:說的真好,這種畫法,雖然少畫了,省了力,也能收到同樣的效果,事半功倍!我們為他的這種做法鼓掌!

師:我們知道了1號長方形裡面含有12個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也就是12平方釐米,板書43=12個,並把個再改成平方釐米。剛才哪位同學估計的準確啊?他是第一位火眼金睛,希望我們的火眼金睛越來越多。師:下面我們再看課件展示一下。

學生看課件,再重現1號長方形裡面含有多少個1平方釐米。

師:我們再看下一題,長方形的面積是()平方釐米。

師:是啊,有10個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就是10平方釐米,並板書52=10平方釐米

生:24平方釐米,因為一排有6個,有4排64=24個,就是24平方釐米

生:因為小正方形的邊長是1釐米,6釐米裡面有6個1釐米,所以能擺6個,4釐米就能擺4排。

師:是的,說的真不錯,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就是64=24平方釐米,(板書)再來一題

生:40平方釐米,因為一排有8個,有5排85=40個,就是40平方釐米

生2:8釐米裡面有8個1釐米,所以能擺8個,5釐米就能擺5排

師:是的,說的真好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就是85=40平方釐米,(板書)

同學們看黑板,那下面我們要總結一下了,剛才的這些長方形它們的面積不一樣,長和寬各不相同,這說明面積的大小確實與長和寬有關,剛才我們的猜想得到了驗證,板書-----驗證,再觀察這些式子,這些前面的數字都是長方形的長,後面的這些數字都是長方形的寬,你能看出長方形的面積怎麼計算嗎?生1: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師:同意他的說法嗎?同學們再觀察黑板上的這些式子,你看是不是呀!生:同意,是

師:(在長方形的面積後面寫上=,長寬之間寫上)那我們就得到了結論,板書-----結論老師還有一個問題要問大家,你們說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是什麼意思啊?

師:是啊,那長寬到底是什麼意思呀?(師引導就是求的裡面含有)

師:是的,這個小正方形很特殊,就是我們學的面積單位,長寬就是求的這個長方形裡面含有多少個面積單位,這個圖形裡面含有多少個1平方釐米的面積單位,它就是多少平方釐米;如果這個圖形裡面含有多少個1平方分米的面積單位,它的面積就是多少平方分米;如果這個圖形裡面含有多少個1平方米的面積單位,它的面積就是多少平方米。

師:如果老師給你一個長方形,你怎樣才能知道它的面積?

師:請同學們拿出2號長方形,先估測一下它的面積。

師:現在要想準確知道它的面積是多少,不能用小正方形去量,你有沒有辦法?生:用尺子量出它的長和寬,再計算。

師:(課件展示一下答案)看來,一個長方形,我們只要知道了它的長和寬,就能計算出它的面積。下面我們來應用一下,求出下面圖形的面積,放課件。

正方形,長方形的面積=長寬,那麼你能看出正方形的面積怎樣計算嗎?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叫做邊長

師:我們只要知道了正方形的邊長,利用邊長邊長就能求出它的面積,看下面這個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呢?

師:1分米=10釐米,這兩個正方形是同樣大的,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釐米。同樣的道理,你能知道1平方米=()平方分米嗎?

生:11=1平方米,1米=10分米,1010=100平方分米,所以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長9分米,寬4分米,面積是();長20米,10米,面積是()邊長是8米的正方形,面積是()

師:小明家買了新房子啦,他想知道各部分的面積,你能幫幫他嗎?(引導學生算客廳、餐廳、衛生間、總面積)

師:再來發揮你的聰明才智;挑戰一圖中每個小方格表示1平方釐米,;你能計算出上面長方形的面積嗎?;生思考並回答116=66平方釐米;師放動感課件;挑戰二要從下面的長方形紙上剪下一個最大的正方形;

生1:我學會了怎樣求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生2:我還知道了面積單位之間的關係,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釐米

師:我們還知道了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是什麼呀?(師指著板書說)生:猜想---驗證---總結

師:是的,以後我們學習新知識的時候,要大膽去猜想,然後用實驗去驗證,最後得到我們所需要的結論,把這種方法應用到學習中去,學好文化知識,好不好?生:好!

第5篇

教學內容:教材p115、116頁練習二十四第8-14題,思考題。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進一步加深對周長概念的理解,能正確地判斷長方形和正方形,以及指出多邊形的周長。

2、學生進一步鞏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學會解答比較複雜的求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具準備:直尺、三角尺、長方形紙片2張、鐵絲1根

這節課,練習本單元學習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識。(板書課題)通過練習,要進一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更加明確什麼是周長,會更加正確地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提問:這是什麼圖形?(板書:長方形、正方形)每個圖形都有幾條邊?(板書:4條邊、4個角)

量一量各個圖形中每邊的長度。用三角尺的直角比一比每個角。

(2)提問:20釐米其實是圍成的長方形或正方形的什麼?

第6篇

1、知識目標: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

2、能力目標:。掌握長方形正方體形相同點和不同點,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

3、情感目標:通過“推一推”“拉一拉”“折一折”“量一量”“畫一畫“”數一數“等操作活動,使學生獲得研究圖形的經驗

探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在操作活動中體驗數學。

3、用尺量一量,長方形的邊相等。正方形的-----邊都相等。

利用學具,以小組為單位共同探討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

(2)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個角,而且4個角都是直角。()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學會了,以後我會在方面更加努力的。

第7篇

1.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

2.能正確辨認生活中遇到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物體。

3.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有序地觀察和動手操作能力。

4.小結: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由四條邊圍成的圖形。像這樣的圖形,我們就叫它“四邊形”。

①出示一長方形木板,指出它的邊在哪裡?如何來區分這四條邊?

②同桌討論:可以怎樣把這個長方形的形狀畫下來?還有其它方法嗎?

①同桌討論:根據長方形的特徵,想一想可以怎麼來畫長方形。

②反饋說說自己的各種想法,並先出優秀可行的方法進行演示。

④教師小結:首先畫一條長方形的長(或寬)邊,再以兩個端點為頂點,畫兩個直角,然後取相等的兩條線段為寬(或長),把兩個端點邊接起來。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在知識上和學習方法上有什麼新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