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監測方案4篇 智慧監測方案:超越眼界、科學把控

本文將針對“監測方案”這一主題展開探討。監測方案作為公共管理中至關重要的一環,旨在全面瞭解和評估特定領域的情況。我們將介紹監測方案的概念、設計原則以及其在不同領域的應用案例,幫助讀者瞭解如何有效地制定和執行監測方案,以推動公共管理的發展和進步。

監測方案4篇 智慧監測方案:超越眼界、科學把控

第1篇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根據衛生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的《20xx年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衛辦監督發〔20xx〕146號)的要求,結合我區實際情況,特制定本方案。

全面掌握和分析廣西食品中主要汙染物及有害因素的汙染水平和趨勢,確定危害因素的分佈和可能來源,及時發現食品安全隱患,為風險預警提供依據。同時,評價食品生產經營各環節的汙染控制水平與食品安全標準的執行情況和效力,為開展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制定食品安全標準和採取有針對性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一)瞭解廣西食品中主要汙染物及有害因素的汙染水平和趨勢,確定危害因素的分佈和可能來源,分析廣西的食品安全狀況,及時發現廣西的食品安全隱患。

(二)評價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汙染控制水平與食品安全標準的執行情況,為開展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風險預警、食品安全標準制(修)訂和採取有針對性的預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三)通過疑似食源性異常病例/異常健康事件監測、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報告和食源性疾病主動監測,瞭解廣西食源性疾病的發病與流行趨勢,提高食源性疾病的預警與控制能力。

該項監測包括常規監測和專項監測,共涉及蔬菜、大米及其製品、肉及肉製品、水產品、嬰幼兒食品、膨化食品、植物類海產品、食用油、飲料、熟制堅果與籽類、茶葉、豆及豆製品、面製品、果凍和調味品等15類食品,約55個檢測專案。

1.常規監測:對15類食品進行55個專案的監測,監測專案包括有害元素7項、有機汙染物5項、真菌毒素4項、農藥殘留24項、食品新增劑15種。監測樣品具體種類和專案見附件1。

2、專項監測:對8類食品進行21個專案的監測,監測專案包括禁用藥物14項、違法新增的非食用物質7項。監測樣品具體種類、監測專案和數量見附件1。

3、放射性物質監測:對8類食品進行13個專案的放射性物質監測。監測樣品具體種類、監測專案和數量見附件4。

對肉製品、生食動物性水產品、焙烤食品、熟制米麵製品、果蔬、嬰幼兒食品等6類食品進行微生物和肝吸蟲等13個專案的常規監測。監測樣品具體種類、監測專案和數量見附件2。

監測內容包括疑似食源性異常病例/異常健康事件監測、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報告和食源性疾病主動監測。具體監測內容見附件3。

食品中化學汙染物和有害因素監測方法見《食品中化學汙染物和有害因素監測工作手冊》(以下簡稱《理化工作手冊》);食源性致病菌監測方法見《食源性致病菌工作手冊》(以下簡稱《致病菌工作手冊》);食源性疾病主動監測方法見《20xx~20xx年食源性疾病主動監測工作手冊(試用版)》;疑似食源性異常病例/異常健康事件監測和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報告方法和要求見本方案附件3;食品中放射性物質監測方法參照衛生部《核設施周圍居民健康與衛生監測工作指南》(衛辦監督發〔20xx〕142號)和《20xx年食品中放射性物質監測工作手冊》。《理化工作手冊》、《致病菌工作手冊》和《20xx年食品中放射性物質監測工作手冊》另行下發。

(一)在自治區本級、14個市、75個縣(市)和12個城區(南寧市6個城區、貴港市3個城區、河池市金城江區、欽州市欽南區和欽北區)設監測工作站,共計102個監測站,監測站所在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以下簡稱cdc)為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檢測技術機構,承擔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具體工作。其中,自治區本級、14個市和賓陽、橫縣、大新、鹿寨、武宣、全州、岑溪、富川、博白、桂平、金城江、南丹、田陽、平果、德保、合浦、靈山、東興18個縣(市、區)計33個監測站的cdc為國家級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檢測技術機構;其餘69個監測站的cdc為自治區級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檢測技術機構,其中9個城區(南寧市6個,貴港市3個)cdc僅負責本監測區域食品取樣並送所屬市級cdc或自治區cdc檢測。

(二)食品中放射性物質監測和諾如病毒檢測由自治區cdc承擔。

(三)承擔20xx年度疑似食源性異常病例/異常健康事件監測、自治區級腹瀉病哨點醫院監測、國家食源性疾病主動監測的醫療機構名單見附件5。

(一)遵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管理規定(試行)》相關規定報送和管理監測結果。

(二)各監測機構cdc要按規定向自治區cdc報送監測資料,並定期向轄區衛生局報告。自治區cdc負責彙總全區監測資料,每月向自治區衛生廳報告。

(三)自治區cdc應及時向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報送監測資料。除按照計劃中規定的時間完成任務並上報監測資料外,原則上應當在完成樣品檢測後的20日之內報送監測資料和分析結果。20xx年1月15日前分別將全年監測結果、監測工作總結報送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和自治區衛生廳。

(四)承擔疑似食源性異常病例/異常健康事件報告的醫療機構,在發現符合定義的疑似食源性異常病例/異常健康事件後,應當及時填寫報告卡,組織院內會診,並報告當地cdc,由當地cdc協助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組織專家會診,確認後在網路報告,同時將結果反饋醫療機構。

(五)各級cdc應在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完成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報告事件的調查處置後,及時進行網路填報。

(六)自治區cdc(自治區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評估中心)應及時向自治區衛生廳報送疑似食源性異常病例/異常健康事件和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資訊,並在每季度最後一個月月底前報送季度彙總分析報告。

(七)承擔食源性疾病主動監測的哨點醫院應當向當地cdc報送監測資訊和待測標本(或檢測結果);各相關cdc應按時向自治區cdc報送調查結果、檢驗資料和食源性致病菌分離株,自治區cdc應按時將疾病負擔調查資料由epidata資料庫報送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

(八)食品中放射性物質監測結果報告參見《20xx年食品中放射性監測工作手冊》相關規定。

為確保監測工作質量和檢驗資料準確、可靠,各監測點實驗室必須進行實驗室內和實驗室間的質量控制,包括人員、儀器、試劑要求等,具體按有關工作手冊規定執行。同時遵循以下原則:

1.有標準物質的目標物檢測首選帶標檢測,無標準物質的檢測專案應採用加標回收進行質量控制,原則上頻率不低於10%。

2.單一樣品的檢測必須做平行樣,取均值報告結果。成批相同基體樣品可取10-20%做平行測定,可參考工作手冊中平行雙樣相對允差規定執行。

3.加強實驗室內外質量控制,定期進行盲樣測定、方法比對、重複測定或留樣再測以及人員比對,積極參加中國cdc營養與食品安全所、中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和自治區cdc等機構組織的相關能力驗證或比對活動,發現異常或偏離結果要及時分析原因,採取糾正措施,並及時將結果報自治區cdc。

4.經檢測為陽性或超標的檢驗樣品,應儘量進行確證和複測,必要時將有關樣品送自治區cdc理化檢驗所做進一步確證,同時妥善儲存留樣以備複檢。

1.檢驗方法與評價:各監測點實驗室接收樣品後,按工作手冊規定的檢驗方法檢測,並對檢出菌株進行鑑定,儲存好食源性致病菌分離株,填寫分離菌株資訊登記表,及時上送自治區cdc微生物檢驗科複核,用於後續的食源性致病菌耐藥監測和溯源分型分析。按照國家或國際相應食品安全限量標準進行評價。

2.檢測試劑要求:食源性致病菌監測實驗室統一使用指定的培養基和診斷試劑,由各cdc按下表1、表2的要求自行採購。

(三)自治區衛生廳適時對各地監測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督導檢查。

自治區cdc食品營養安全與學校衛生所聯絡人:xx,xxx,電話:xxxx;

監測方案4篇 智慧監測方案:超越眼界、科學把控 第2張

第2篇

為保證20xx年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工作順利實施,確保檢測結果科學、公正、準確,特制定本方案。

通過深入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工作,掌握區域內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基本狀況,並根據監測結果所反映出來的情況和問題,研究完善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措施,進一步提升我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同時,通過監測工作及監測資訊的釋出,進一步加強生產者和經營者的安全責任意識,引導人民群眾健康消費。20xx年確保實現全區蔬菜、大米、水果農殘超標率(定性快速檢測法)控制在2%以內。

20xx年在深入開展蔬菜農藥殘留監測的基礎上,對蔬菜、水果、大米生產基地進行農藥殘留與重金屬動態監測,對獲證“三品”農產品和食用菌產品質量安全進行專項抽查,全面掌握全區農產品質量狀況。

全區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採取定期定點抽檢與專項抽查相結合的監測方式。對蔬菜、大米、水果、食用菌等大宗農產品以定期定點監測為主;對在監測過程中發現有重大安全隱患的農產品、獲證“三品”農產品以及食用菌產品採取專項抽查的方式進行跟蹤監測。

被確定為監測點的單位應該積極配合,接受抽檢。凡拒絕抽檢的,該單位在該次抽檢中被定為不合格產品的生產或經營單位。

區級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工作由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站承擔,各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工作由所在鄉鎮農技服務中心承擔。

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站全年依法全面開展農產品質量例行(日常)監測工作,在各監測點定期或不定期開展農產品農殘抽樣檢測,全區全年完成抽檢任務960個。鄉鎮農技服務中心負責所在鄉鎮農產品質量例行(日常)監測工作,全年完成抽檢任務480個。

監測的蔬菜種類在番茄、辣椒、茄子、黃瓜、苦瓜、西葫蘆、結球甘藍、花椰菜、青花菜、大白菜、普通白菜、生菜、菜心、蕹菜、芹菜、扁豆、荷蘭豆、四季豆和豇豆、食用菌中選擇。

監測的水果種類品種以生產的西瓜、桃子、李子、梨子、葡萄和柑桔為主。

農殘快速檢測法。檢測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殘毒情況,執行ny/t448-20xx標準。

根據無公害農產品農藥殘留限量國家標準進行判定,所監測專案全部合格者,判定為“該批次樣品所檢專案合格”,有一項指標不合格者即判為“該批次產品不合格”。

鄉鎮農技服務中心將開展例行監測工作的結果每月底用電子郵件、傳真或規範檔案形式報送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站。

第3篇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深入實施食品放心工程,進一步加大我縣食品監管工作力度,全面提高食品安全工作水平,努力把我縣打造成為“食品安全示範縣”和“綠色食品生產基地”,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廣泛發動群眾,拓寬資訊渠道,充分發揮各級組織和監管人員的作用,建立一支專業人員和群眾參與相結合的食品安全監督隊伍,提高基層食品安全監管能力,逐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監管長效機制,確保我縣食品安全。

(一)實現全縣食品安全監管網路覆蓋率和網路執行率分別達100%。

(二)把我縣建設成為“食品安全示範縣”和“綠色食品生產基地”。

建立以縣政府職能部門為主導、鄉鎮人民政府為基礎、村委會(社群)和企業參與的三級食品安全監管網路。

(一)一級監管網路建設——縣食品安全委員會領導小組,負責全縣食品安全動態監管工作,制定全縣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目標。

1.縣食品安全委員會成員單位,依據各自工作職能,組織監管相關領域的食品安全工作,加強對監管物件各個環節的全面監管。

2.各成員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本部門食品安全工作第一責任人,分管負責人為第二責任人,按照 自治縣食品安全監管各成員單位職責,完善工作機制,切實做到機構到位、人員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確保責任領域的食品安全。

3.各成員單位要依據職責分工,在本系統內設立食品安全監管員,並將系統監管員名單報縣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備案。

(二)二級監管網路——各鄉鎮人民政府、工業園區要成立食品安全領導小組,負責本鄉鎮、園區的食品安全工作。

1.各鄉鎮人民政府要對轄區食品生產、加工、流通領域和餐飲店、食堂和農村家宴的食品安全進行監督管理,及時向縣食品安全委員會領導小組辦公室報告有關情況,並負責村級食品安全網路建設。

2.落實鄉鎮人民政府行政“一把手”為食品安全監管第一責任人和分管負責人為直接責任人的責任,加強對食品安全工作的組織、指導和協調,為食品安全監管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3.縣工業園區管委會要加強對園區內生產、加工、流通和職工食堂食品安全的監管,落實專人負責食品安全監管工作。

(三)三級監管網路——成立以各村(社群)和食品生產、加工、經營企業為主體的食品安全管理網路。

1.將食品安全監管網路延伸到村(社群)和食品生產加工經營單位,各村(社群)和食品生產加工單位也要相應成立食品安全領導小組,由村委(社群)主任和食品生產經營單位負責人任組長,具體負責本村(社群)及本單位的食品安全工作。

2.各食品生產、經營單位要以企業法人為食品安全第一負責人,由各監管部門與所監管企業簽訂食品安全承諾書,明確企業主體責任,努力構建多環節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一)宣傳食品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知識,積極引導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者)誠信守法,增強群眾食品安全意識。

(二)受理轄區內食品安全投訴舉報,組織和配合對食品違法經營行為及侵害群眾合法權益的事件調查處理,並及時總結上報。

(三)加強對食品生產、流通、消費的監督,嚴密監控和預防違法生產經營行為的發生,一經發現立即進行查處。

(四)廣泛徵詢有關食品安全監管意見,重點收集人民群眾最關心、反映最強烈的突出問題,分析研究轄區內食品安全監管薄弱環節。

各職能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要嚴格按照《 市食品安全管理辦法》、《 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年食品安全工作意見》( 府發〔 〕9號)、《 自治縣 年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季行動工作方案》( 府辦發〔 〕75號)規定,認真開展食品安全監管網路建設,制定工作方案,層層簽訂責任書,建立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制定和建立相應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機制。

(一)加強組織領導。按照“政府主導、屬地管理、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原則,全面加強食品安全監督網路建設,把加強基層食品安全網路建設作為重點。通過建立和完善重大事項報告、責任追究、投訴舉報、事故處理程式等一系列制度,進一步完善協調聯動的工作執行機制。

(二)嚴格責任落實。相關責任部門和鄉鎮政府要依據食品安全責任制的有關要求,切實擔負起各自的工作職責。按照目標責任書的要求,制定周密的工作方案,層層分解責任,切實把責任落實到單位、人頭。加強食品安全業務培訓,提高食品安全工作者的素質,有效防止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

(三)強化輿論宣傳。充分利用電視、報紙、網路等新聞媒體和食品安全資訊網站,加強對食品安全工作舉措和食品安全知識的宣傳。在媒體開設專欄,增強生產經營者食品安全意識,引導人民群眾樹立科學、理性、健康的新型消費理念。積極發動基層組織深入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推動食品安全進社群、進農村、進市場,普及食品安全知識,提高人民群眾的維權意識和參與意識。建立公開舉報和媒體公示制度,發揮食品安全監督員的作用,擴大社會監督範圍,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社會氛圍。同時,要加大資訊報送工作力度。各級各部門要按照及時、準確、全面報送的原則,根據不同階段工作開展情況,以簡報、圖片和小結等形式報送縣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

第4篇

為在發生環境汙染事故時,最大限度地減少環境汙染,降低經濟損失,在事故處理和應急情況下,迅速及時地進行環境監測,制定以下預案。

本預案適用於xxxxxx有限公司範圍內發生的環境汙染事故的應急情況監測。

1、基本原則:本預案是xxxxxx有限公司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服從各級環境汙染事故應急處理預案指揮部的具體指揮和領導。堅持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區域性利益服從全域性利益,日常監測服從應急監測原則。

(1)公司環保安全部門在接到環境汙染事故資訊、後,按環境汙染資訊報送規定上報市環保局。同時立即與市壞境保護監測站聯絡,及時判斷可能的汙染因未,進行應急準備,並立即組織有關人員,分別進行現場監測取樣和化驗準備工作。

①人員準備:技術人員現場x名,取樣人員x名,化驗人員x名,司機x名。

③及時協調市環保監測站化驗室負責分析化驗人員做好相應的分析專案的一切準備工作。

(2)監測人員在接到環境汙染事故資訊後,必須在xx分鐘內到達現場取樣,並在xx分鐘內送到化驗室。

(3)協調市壞保監測站化驗人員快速、準確地完成樣品.分析,及時出具資料,並保留樣品。

(4)當對某汙染物缺少監測手段時,應立即對外請求支援。

(5)監測資料可用電話或書面形式娜最快速度上報應急指揮部。

(6)應急監測應做到從事故的發生直到事故的處理終結全過程的監測,監測次數以能滿足減少損失和事故處理以及事故發生後的生產恢復為要求。

公司應急指揮——環保及安全部門主任——市環保監測站——監測分析人員及司機

指揮部——保及安全負責人、市環保監測站負責人——現場取樣組、化驗分析組——分析技術人員稽核

由於我公司沒有相應的監測資質和裝置,日常環境監測工作(每年四次)委託xxxxxx環境保護監測站(或xxxxxx環保公司)監測。

(二)xxxxxx環境保護監測站(或xxxxxx環保公司)資質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