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茶藝的禮儀4篇 "茶道之禮:探析正式茶藝的文化價值與社交規範"

茶藝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包括製茶技巧,還有精緻的茶藝禮儀。茶藝禮儀注重禮儀之道,通過簡單優雅的動作和細緻入微的服務,表達對客人的尊重和關愛。茶藝禮儀的實踐不僅可以增強人際交往的良好氛圍,還有助於提高個人修養和品味。

茶藝的禮儀4篇

第1篇

鞠躬禮是茶藝中最常見的禮儀,即彎曲身體向尊貴者或者來賓表示敬意,代表了行禮者(茶藝師)的謙卑與恭敬之意。鞠躬禮又分為站式、坐式和跪式三種,其中以站式和坐式最為常用。

站式鞠躬禮,以站姿為預備,兩手平貼大腿徐徐下滑,上半身平直彎曲,彎腰時吐氣,直立時呼氣。彎腰到位後要略作停頓,表示對賓客的敬意,再慢慢直起上身,同時手沿腿上提,恢復原來的站姿;坐式鞠躬禮,以坐姿為準備,彎腰後恢復坐姿,其他要求與站式鞠躬禮一致。

伸掌禮常表示“請”、“謝謝”的意思,是茶藝活動中用得最多的示意禮節。行伸掌禮時應將手斜伸在所敬奉的物品旁,四指自然併攏,虎口稍分開,手掌略向內凹,手心要有含著小氣團的感覺。另外,行伸掌禮的同時應欠身點頭微笑,講究一氣呵成。

叩指禮,顧名思義,是從古代的叩頭禮簡化而來的。叩頭有稱頓首,行禮時屈膝跪地,兩手著地,頭緩緩扶伏至於手前面的地上,頭觸地即抬頭。後來,相傳是在乾隆皇帝微服私訪下江南時,為了體察民情,低調行事,便讓大臣用“手”代替“頭”,三指彎曲表示跪地,指頭輕叩幾下表示“叩首”,“叩首禮”由此而來。目前,叩指禮仍廣泛運用於茶事活動中。

奉茶禮就是將泡好的茶恭敬的端給品飲者,端茶時最好用托盤,注意不要用手指接觸杯沿。端至客人面前時應略彎腰,說“請用茶”,也可伸手示意說“請”。奉茶時注意不要單手奉茶,要將茶杯的正面對著賓客的一方,有杯柄的茶杯在奉茶時要將杯柄放置在客人的右手邊。

若客人較多時,應注意敬茶的順序:先為客人上茶,後為主人上茶;先為主賓上茶,再為次賓上茶;先為女士上茶,後為男士上茶;先為長輩上茶,後為晚輩上茶。

寓意禮指的是一些帶有美好寓意、祝福的禮儀動作,泡茶時無需多言,賓主自然心領神會。

1.鳳凰三點頭,用手提水壺高衝低斟反覆三次,表示對來賓三鞠躬以示歡迎;

2.迴旋注水,在泡茶、斟茶時,要用迴旋法注水。若用右手則按逆時針方向,若用左手則按順時針方向,寓意著“來、來、來”,表示歡迎。

3.茶壺放置時不能把壺嘴對著客人,否則,表示請人快速離開。

4.“七分茶三分情”,即斟茶只斟七分滿,留下三分表示對客人的情誼。

5.續茶,即當賓客喝過幾口後,應及時續上,絕不能讓其茶杯見底。寓意著“茶水不盡、慢慢來飲,慢慢敘”。

6.鼓掌,表示對錶演者的讚賞、鼓勵、祝願、祝賀的禮節。

7.起立,是小輩對長輩或主人對賓客的敬意之舉,通常在迎候或送別時使用。

8.饋贈小禮物。俗話說“禮輕情意重”。當茶事活動結束時,客人之間、主賓之間相互贈送小禮品,可以增進相互之間感情。

標準的上茶步驟是:雙手端著茶盤進入客廳,首先將茶盤放在臨近客人的茶几上或備用桌上,然後右手拿著茶杯的杯託,左手附在杯託附近,從客人的左後側雙手將茶杯遞上去,置於客人左前方。茶杯放置到位之後,杯耳應朝向右側。若使用無杯託的茶杯上茶時,亦應雙手捧上茶杯。

為客人敬茶時,一定要注意儘量雙手奉茶,切勿將手指搭在茶杯杯口上,或是將其浸入茶水,汙染茶水。

在放置茶杯時,不要把茶杯放在客人的檔案上,或是其行動時容易撞翻的.地方。將茶杯放在客人面前與右手附近,是最適當的做法。

為客人端上第一杯茶時,通常不宜斟得過滿。得體的做法是應當斟到杯深的2/3處,不然就有厭客或逐客之嫌。

一般來講,客人喝過幾口茶後,即應為之續上,絕不可以讓其杯中茶葉見底。

當主人上茶之前,向自己徵求意見,詢問大家“想喝什麼”的時候,如果沒有什麼特別的禁忌,可以在對方所提供的幾種選擇之中任選一種,或告之“隨便”。在一般情況下,若向主人提出過高的要求,是很不禮貌的。

主人為自己上茶時,在可能的情況下,應當即起身站立,雙手捧接,並道以:“多謝。”不要視而不見,不理不睬。當其為自己續水時,亦應以禮相還。其他人員為自己上茶、續水時,也應及時以適當的方式向其答謝。

如果對方為自己上茶、續水時,自己難以起身站立、雙手捧接或答以“多謝”時,至少應向其面帶微笑,點頭致意,或者欠身施禮。不喝的涼茶、剩茶,千萬不要隨便潑灑在地上。品茶時,應一小口、一小口地細心品嚐。

在端起茶杯時,應以右手持杯耳。端無杯耳的茶杯,則應以右手握茶杯的中部。不要雙手捧杯,以手端起杯底,或是用手握住茶杯杯口。那樣做,或是煞有介事,或是動作粗魯,或是不夠衛生。

使用帶杯託的茶杯時可以只用右手端起茶杯,而不動杯託。也可以用左手,將杯託連茶杯,託至左胸高度,然後以右手端起茶杯飲之。

飲茶的時候,忌連茶湯帶茶葉一併吞入口中,更不能下手自茶中取出茶葉,甚至放入口中食之。萬一·有茶葉進入口中,切勿將其吐出,而應嚼而食之。

飲蓋碗茶時,可用杯蓋輕輕將飄浮幹茶水之上的茶葉拂去,不要用口去吹。茶太燙的話,也不要去吹,或是用另一隻茶杯去來回倒涼茶水,最好待其自然冷卻。

禮儀是一個人學識修養、內涵氣質、交際能力的外在體現,是我們為人處世、做人做事的基本儀禮規範。茶事活動中的禮儀涉及方方面面,程式略顯繁瑣,好在禮數雖繁,卻無不顯示著中華民族傳統禮儀文明的精要內涵,同時也更能體現出事茶者的個人修為與功力。

茶藝的禮儀4篇

第2篇

唐代要克服九難,即: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

古人品茶講究六境:擇茶、選水、侯火、配具、環境和品者修養,一招一式有極嚴格的要求和相應的規範。

宋代品茶有一條法則,叫做“三點”:新茶、甘泉、潔器為一;天氣景

明代品茶要求更為嚴格細緻,有“十三宜”和“七禁忌”。“十三宜”即:

一無事,二佳客,三獨坐,四吟詩,五揮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會心,十二賞鑑,十三文僮。

“七禁忌”,即:一不如法,烹點不得法;二惡具,茶具不清潔;三主

客不韻,主人,客人舉止粗俗;四冠裳苛禮,過於拘束禮儀;五葷餚雜陳,茶貴清,一案葷腥,不能辨味;六忙,沒有品茶的工夫;七壁間案頭多惡趣,環境佈置俗不可耐。

因此,品茶有“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說法。

①煎茶。 把茶末投入壺中和水一塊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藝術品嘗形式。

②鬥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攜帶茶與水,通過比茶麵湯花和品嚐鑑賞茶湯以定優劣的一種品茶藝術。鬥茶又稱為茗戰,興於唐代末,盛於宋代。最先流行於福建建州一帶。鬥茶是古代品茶藝術的最高表現形式。其最終目的是品嚐,特別是要吸掉茶麵上的湯花,最後鬥茶者還要品茶湯,確實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才算鬥茶的最後勝利。

③工夫茶。清代至今某些地區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流風餘韻。清代工夫茶流行於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廣東的潮州。後來在安徽祁門地區也有盛行。工夫茶講究品飲工夫。飲工夫茶,有自煎自品以及待客兩種,特別是待客,更為講究。

室內基本陳設:茶師位置一般在室內北面,對面隨意擺放幾張繡墩作為主人和客人的座位。中式茶道中的坐次很隨便,不拘一格,主要是感受自然的氛圍(日本茶道中客人皆列排坐於室內的左右兩邊,皆嚴襟正坐,座次的排位很關鍵,品茶時將杯子傳遞每人只品一口,有點類似先秦時朝會的感覺,氛圍莊嚴肅穆)茶師用一長條方桌,背後設一屏風,中間一坐墩,桌左邊設茶洗、水,桌右邊擺設一插花花瓶。茶師坐著事茶,侍女捧案於旁邊。

準備器具:一茶座(最好表面帶格為漏水裝置);一茶煲(盛開水用);一茶爐(煮茶用,旁最好帶有小擋風屏);一茶洗(洗茶杯用);一茶葉罐(裝茶葉用);一茶罐(搗茶葉用)、茶勺(盛茶葉用)、茶漏(盛茶湯用)、茶搗(搗碎茶葉用)、茶竹(夾茶杯用的夾子)放於一瓶裡;一小香爐,茶座上擺放一套聞香杯、一套品茗杯,外加茶壺。

對主客要求:做到安靜,有禮有序,正裝出席,不說話私語,主人禮讓客人。

對茶師要求:動作有序不緊不慢,莊重,行動優雅(注重)有禮。人員一般為一茶師,兩陪侍侍者,侍者站屏風左右斜向捧案而立,無案時應合手而立(合手,手搭於腹前掩於袖中)茶師與侍者行禮時都應合手而鞠躬。

待客賞境(茶境)——茶藝前,主客聚齊,主人與客人依次行禮問安,一般是客人行禮,主人答禮。主人招待客人,陪其談話,順便請客人蔘觀茶室,主人向客人展示自己的佈置,並請客人點評,作為話題。

品初禮茶——茶藝開始前,主客落座,這時都不再講話,茶師率其侍女進,到桌前,橫列一排鞠躬致敬,主客起身答禮,然後皆落座。茶會便正式開始。

淨手焚香——侍女先捧水盆進,茶師淨手(象徵性)然後依次走到客人跟前,先客後主,主客也需淨手。古代人認為茶事是心誠莊重的,同時亦要保持清潔,淨手無疑已等於淨心)然後茶師點燃香爐,一放於自己桌上,一讓侍女放於客人坐中間的矮案上。靜氣之香在茶文化中是必不可少的,除了增添意境外,還利於調節氣氛,增添平和的氣息,更利於在座人們心靈之間的聯絡交流。

展示茶具——然後茶師將茶具放於案上,侍女捧案將茶具(主要是茶杯)分發給客人供其觀賞點評。

巖泉初沸——第一步先煮水,泡茶道直接用開水沖泡茶葉末即可。(唐宋時期的煎茶法則是將茶餅直接煮成茶湯,因此第一步需要“搗茶-煮茶-調茶”,用茶勺取茶葉放入茶罐中,用茶搗將茶葉搗碎,搗時要慢,細,雅;再將茶葉放入茶爐中,注入開水煮茶;煮好後,用茶拌輕調茶湯,盛起復放回,調法很有技藝)。

洗茶 孟臣三沐——水開(茶湯煮好)後,用茶漏盛開水輕輕淋洗於茶壺上(謂之溫壺);再開啟茶爐,用茶漏盛茶湯注入茶壺中,儘量注過多量的水,然後用壺蓋輕輕一掃,茶湯順流淋滿壺身(沖泡);然後蓋上壺蓋,再盛茶湯淋壺身(使茶壺裡外皆有茗香)。(在沒興用茶壺泡茶之前,直接用茶漏將煮好得茶湯淋於茶杯上,也為三淋,第一步用開水輕淋杯身,第二步注入茶湯,第三步複用茶湯整個淋之,淋法有技藝,或衝或滴,或緊或慢)後來有了茶壺,不同茶器質料泡茶時能更加有利於儲存味道,例如紫砂,還有一種茶壺,頂蓋處有孔,這樣是使茗香能散發出來,同時又利於蒸發味佳,明茶藝愛用露孔散氣,稱之為“茗香壺”。

洗杯-溫杯-薰杯——與料理茶壺是一樣的,茶杯也需要溫-洗-薰,這邊用精緻的茶壺還須泡上一些時間,先取出手帕(最好為綢巾)放於桌上疊成小方,逐個擦拭茶杯,再用茶夾夾杯依次放入茶洗中過水清洗,再夾茶杯於茗氣前滾熱溫燙,最後將茶杯放於香爐前薰香靜氣。

盛湯倒茶——茶泡好後,依次往茶杯裡注水,玉液回壺,如果茶壺是“茗香壺”的話,還可將茶杯裡的水重新澆回茶壺中。 茶香合壁、遞手傳香——回壺後,再次注入茶水,這回將聞香杯蓋於其上,左手托起,右手覆於杯上,端至胸前,左右晃三次,是為茶茗之香與茶氣之香交合在一起,然後取下聞香杯,雙手端於鼻前,捻轉而嗅,然後侍女再將聞香杯奉與客人,客人依次如狀品嗅。

奉茶——將所有茶杯註上茶水後,取聞香杯覆於其上,再取絲帕覆茗香上反覆靜氣,然後將絲帕放於左手,用右手摺疊,將茶杯放於絲帕上,然後雙手放茶杯於案上(用絲帕墊茶杯主要是怕燙手,而且一些好質的絲料隔熱,至於動作,則是為了好看,同時亦要講究奉茶時的幽雅禮儀),然後侍女捧案依次奉於客人,先客後主。侍女奉茶時,應舉案至眉一下,以示尊敬,客人原座躬身答禮,方可接過案。

品茶——品茶時,先合香;茶師示意,眾人左手托杯,右手覆於杯上,一起端於胸前晃動三次,謂之茗氣合香。再聞香;右手取下聞香杯,左手託於鼻前,捻轉而嗅,然後才是品茗;左手端起茶杯(連帶絲帕),端至嘴前,右手將茶杯於絲帕上轉三圈,謂之觀湯色,然後遮注杯前部而飲(其實不只茶道時這樣,古人無論喝酒還是品茶,都要將手遮於杯前部,防禦品飲時的不雅觀)然後放下。(對於品茶時動作最為注意,也算是整個茶藝中唯一要求行儀,規矩得體的地方吧,先前都不是注意動作的,最多是“弄茶”一做一觀而已,因此,品茶時左手右手等動作,是為注意的)品飲一共舉三次。

因品茶至多三口,亦不能大口喝,只能細細抿之,一品苦澀,二品甜膩,三細細回味。

品道——品完三口茶後,將茶杯放於自己桌上,眾人靜肅一段時間,不僅回味剛才喝過的茶,也默默感受這一切。

禮盡謝茶——最後賓主起立,茶師及侍女橫列一排行禮,主客回禮,一同謝茶。茶師走後,主客留下來細細賞香品茶,或聽琴悅耳,或高談闊論,或安靜思考,靜靜感悟這茶境,感受這寧靜致遠的氛圍,客散後,主人相送至門外,也算是品茶會圓滿成功的舉行了吧。

鞠躬禮是我國自古以來就有的茶道禮儀,根據彎腰的不同,分為真禮、行禮、草禮三種。真禮用於主客之間,行禮用於客人之間,草禮用於說話前後。

真禮以站姿為準備,將相搭的兩隻手逐漸分開,貼著大腿根往下滑,手指尖部觸及膝蓋的上沿為止。上半身由腰部開始傾斜,頭、背、腿呈現出90℃的姿勢,慢慢直起身子,鞠躬要與呼吸配合,彎腰下傾的時候吐氣,直起上身的時候吸氣。

行禮的基本姿勢與真禮相同,雙手滑於大腿中部,頭、背與腿部呈現出120℃的夾角。

草禮的基本姿勢與真禮相同,頭、背與腿部呈現出150℃的夾角。

真禮以坐姿為準備,雙手搭於膝蓋上,腰部前傾,頭、頸、背都呈現出弧形的狀態。

真禮的跪式鞠躬,以跪姿為準備。背部保持平直,上半身向前傾倒,雙手從膝蓋上逐漸下滑,雙手著地,雙手手指相對。行禮的時候要配合呼吸,彎腰向前,抬身時需要吐氣。前傾的時候,身體與膝蓋之間的距離只容一個拳頭。

這是茶道中使用最多的禮儀,多用於主人向客人請茶的時候使用,表示“請”或者“謝謝”的含義。兩人對坐時,伸出左手,四指併攏,虎口分開,側斜於敬奉的物品旁側。對坐時候,左側坐伸出左掌,右側坐伸出右掌。在飲茶的時候,男性應該多照顧女性。

鳳凰三點頭:每次泡茶沖水的時候,需要高提水壺向茶壺內注水,上下提拉水壺,反覆三次,表示一種敬禮。

放置茶壺的時候,茶壺嘴不能對著客人,這樣表示請客人離開。

如果使用的茶杯有柄,就應該便於客人取用,放置於右側。對坐的時候,左利手的客人可以自行調換。

提壺倒水的方向也是一種語言。右手提茶壺需要逆時針轉來表示歡迎,左手需要順時針表示歡迎。如果方向相反,就意味著送客(送客也在三泡之後,中途送客很不禮貌)。

家裡賓客來訪,先讓坐,後備茶。沖泡茶前,一定要把茶具清洗乾淨。清洗乾淨後最好再用開水燙一下茶壺、茶杯。這是禮誠待客最基本的禮儀規矩。

泡茶,茶葉用量要適當,不宜過多,也不宜太少。茶葉過多,茶味過濃;茶葉太少,泡出的茶沒有味道。泡茶前,不妨先問問賓客的飲茶習慣,再根據客人的口味濃淡習慣沖泡。

俗語有說:七分茶三分情,茶滿欺客。倒茶給賓客,無論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滿,以倒七分滿為宜,留下三分人情給客人是禮法。

中國的傳統習慣是隻要兩手健全,都必須用雙手給客人端茶。此外,雙手端茶也要有講究,有杯耳的茶杯,一般是用一隻手抓住杯耳,另一隻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給客人。

要時刻關注客人的杯子,需要添茶時,要義不容辭及時去添茶。添茶時,必須先給客人添茶,最後再給自己添。

第3篇

茶是天涵之,地載之,人育之的靈物。飲茶文化源於我國,興於唐代,盛於宋、明,歷史悠久,傳承至今。茶文化以其深邃的內涵,獨具的風格成為中國傳統文化寶庫中璀璨奪目的明珠!國學大師季羨林曾說“茶文化乃中華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必弘揚茶文化”。

個人以為,弘揚二字,過了。 能讓組織者和參與者都能通過活動感受 或 很深地感受茶文化的魅力,已十分不易。弘揚,生活中需要弘揚的東西太多了,茶文化本身只是其中小小的一種。當下,大家生活壓力較大,生活比較沉悶,動輒弘揚發揚什麼的,往往結果並沒有那種效果,久之,大家看到這樣的字眼,從反感到麻木何妨樸實一點,去掉弘揚,去掉文化寶庫類的東西,讓人能更輕鬆地參與,沒有自覺無知或俗的壓力。一個活動的目的,無非兩個:有趣 有益。或有趣,或有益,或有趣又有益。大多活動,決定是否開展,還要計算效益,即投入和產出,划算不?這個活動,如果能讓大家充分感受茶文化的魅力,就已非常成功了。

本次活動旨在弘揚我國傳統的茶文化,讓同學們增進對傳統茶文化的瞭解,陶冶情操、提升修養,感受茶文化的魅力!足矣

1、 古人云,茶能養性。希望通過茶藝表演來讓學生對茶有所瞭解,對茶文化有所感悟,對生活和人生有些不同的認識;

2、 為廣大茶文化愛好者提供一個學習和交流的平臺,弘揚我國優秀茶文化; 弘揚!

3、 弘揚國學,讓更多的人瞭解茶道,並將茶道傳承。

既然第一條就已經不易,這第三條,近乎空談。當然,也許對來自喝茶很普遍的廣東福建一帶的童鞋來說,可能能產生些作用,環境對人的影響太強大了,不能否認,一次活動,遠不足弘揚或傳承什麼,即使非常成功。對飲茶少甚至不飲之人,讓其對茶產生感情,太難。任何文化的傳承,都需 持續 積極的氛圍 - 潛移默化,個人觀點,否則空談 因為很多原因大家很快會忘記

增進同學們對茶知識的瞭解,豐富同學們的課餘生活;

為陸仙堂的新會員進行一個基礎知識培訓,為以後教授茶道文化打下基礎;

呵呵,陸仙堂,交流平臺,挺好的。希望豐實 有趣。生活有趣,人情自怡;想必有趣,是堂能生存和發展的關鍵

宣傳可以,影響力倒要看國學社的活動怎樣了?是吧?活動不如人意,浪費時間,如同人消費劣質產品,都會影響心情。當然,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今年國學社有講座利用人脈拉人捧場,感覺這樣不好,浪費很多人的時間,結果只會惡性迴圈。一個組織,大而無當,不及小巧精緻,你說呢?劣質的東西,經不住時間,最終創造劣質產品的人也會是受害者。大概我思維定勢了,總是用挑剔的.眼光看待現在各種活動,用詞不當,說的不對的地方,包涵!謝謝你的信任,將策劃書發給我。活動不在多而在精

1、討論並擬好策劃書,確定活動流程、所需物品及人員安排(由策劃

現在活動策劃的通病:沒有儘可能利用更多智慧去策劃,策劃是很好的創造過程。大學的好處就在於:有豐富的資源——人力資源,而且相當集中,如果組合好了,有無限可能。

如果你們的活動持續一週,怎樣呢? 如果白天在幾處擺上與茶有關的資料,並請人(提前打聽邀請好懂茶的童鞋)

如果週末的晚上或聊或品茶,甚至播放視訊(若有非常非常好的視訊的話—

若品茶聊茶的時,由人彈奏古箏琵琶之類,當然不限古樂器,怎樣呢? 最後,由某些人總結留檔,某些東西如上次的漢服放在公共場所,怎樣呢?

當然,你們得根據現實條件來做。只是,大家都忙,非常忙,一個活動接一個

的活動,卻都捨不得投入時間精力去策劃,真正深入去策劃,我敢說那樣的結果每個人都會收穫很多(科學研究往往費時,曹雪芹寫紅樓增刪十載 科研和文藝創造,類比策劃,個人觀念,只在說明策劃的重要)。說老實話,你們按照現在的方式做,攝影留下來的東西,隔不了多久就會被人遺忘,其他很多組織很多活動,有很多廢棄照片和視訊,完全可以推斷沒多少真正值得時常回味的東西留下來。

2、宣傳:採用展板、海報等形式宣傳(由宣傳組負責); 3、安排活動內容、禮儀及道具等(由茶藝組徐微塵負責); 4、活動主持人(茶藝展示解說員)由徐微塵負責安排; 5、活動前簡訊通知全體會員(由祕書組負責); 6、場地佈置及攝影(方金安);

7、機動人員,維持現場秩序及處理突發事件(吳坤); ※活動流程※

1、相關人員提前半小時到場進行現場安排; 2、禮儀迎接並安排來賓就坐;

3、主持人進行開場白並宣佈活動開始(5分鐘); 4、辨茶葉:陸仙堂主徐微塵(茶師)介紹四種茶的有關知識,並由禮儀向同學們現場展示相關的四種茶(20分鐘);

5、識茶具:由茶師向同學們介紹並展示有關茶具(10分鐘); 6、茶藝展示:由茶師進行茶藝表演,並由解說員解說(10分鐘); 7、以茶會友:表演結束後,茶師可以與同學們交流心得,解答同學們的相關問題(時間機動); 8、主持人宣佈活動結束。

如果有人中途離場,由機動組人員安排有序離場,不得擾亂現場紀律。

?活動需要】 茶具、茶葉等由徐微塵負責,紙杯由白玉負責,麥克風由xx

關於策劃活動,我只是寫了些我個人偏好的方式,但我並沒用多少實戰經驗,只是方式而已。我偏好對外,開放。活動策劃肯定有很多方式,不同性質的活動自有特點,巧婦也要考慮米和廚具。不當地方,見諒!

關於活動策劃,何妨擺攤徵集?亮出自己的主意,拋磚引玉,讓其他人隨意續,最終的方案可以更豐實,又能接觸連結更多茶友,也給更多人一次思想發散的機會 或是觀賞發散思想的機會,善哉乎?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但少數人的思想有限

扯遠點:想到徵集活動方案,念及,一個專門的網站(高質量),專供人: 提出活動策劃的需求,其他人出主意(有人總結不留廢話),最終,是不是所有的活動,都會最小投入,最大收穫呢。

我在福建寫過一份“策劃書”,晚會,也涉及到茶,比較長,個人想象力也有限,沒有人進一步探討更沒付諸實踐。你若有時間興趣,可看下評價下,沒有沒關係。呵呵,以上話,可能都是空談,因無實踐。空談吧,法律中有哲學,活動策劃有策劃的哲學(偏好),我的東西只代表我的哲學,好不好就是另一回事了。

我們 過去的桌椅,還有可以從圖書館牽到廣場上的插線板(一個六十米,一個四十米),若活動需要,都可借。

除圖書館廣場,人文樓兩棟樓之間 即一進大廳 可上鎖的玻璃門那看到的 那塊地方,是個好地方。如能整合很多智力人力物力資源,不妨請些老師,大膽去請;要得老師支援,要看你們策劃和準備。

我錯了,不該去批判,因小失大,錯失機會做些實在的事情,對不起抱有希望的人。戒之。

京戲的普及——說唱臉譜那首歌說的很好:藝術與時代不能離太遠。廣東福建等地之所以茶文化還很濃厚,是因為人們還在喝,幾乎天天喝,是活的文化。真正的文化,應該是活文化,死去的文化如還能感動人,那一定是與活著的人有聯絡,有些東西有共性,如文學作品裡的人情事理,歷史故事裡的茶文化不在於故紙堆裡的精彩,在於能否取其精粹,在於精粹是否能自然地融入生活,融入人的生活方式,那樣,才成其為文化,否則推廣到國學社和茶文化的活動形式,需要創造出以活動物件更容易接受和參與的方式,去拓展,這個需費心思。

第4篇

儀表所指的是人的外表,它包括容貌、服飾姿態等各個方面。端莊、美好、整潔的儀 表在接待過程中能夠使客人產生好感,從而有利於提高工作的效率。談到茶藝,泡茶的人與泡茶的過程、所沖泡的茶葉已融成一體,這時泡茶者的服裝儀容心態,應與環境相配合。

服裝,大而言之是一種文化,它反映著一個民族的文化素養,精神面貌和物質文明發 展的程度;小而言之,服裝又是一種“語言”,它能反映出一個人的職業、文化修養、審美意識,也能表現出一個人對自己,對他人以至對生活的態度。著裝的原則應是得體和諧。

在泡茶過程中,如果服裝顏色、式樣與茶具環境不協調,這時候的“品茗環境”是不優雅的。如果您非常細心,又有足夠的精力,還會考慮到季節與場合的變化。

春天到來,穿著新鮮的淡色衣服;寒冷的冬天,穿著看來溫暖的深色衣料等,都是合適的選擇。

泡茶的服裝不宜太鮮豔,要與環境、茶具相匹配,品茶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平和的心態。如果泡茶者服裝顏色太鮮豔,會破壞那種和諧、優雅的氣氛,使人有浮動不安的感覺。另外式樣以中式為宜,袖口不宜過寬,否則會沾到茶具或是水給人一種不衛生的感覺,服裝要經常清洗,保持整潔。

作為茶藝人員,髮型的要求與其他崗位有一些區別。如果你主持茶藝的操作,頭髮應 梳洗乾淨、整齊,而且避免頭部向前傾時,頭髮會散落到前面來,這樣既影響操作、擋住視線。泡茶時,如果有頭髮掉落到茶具或操作檯上客人會感覺很不衛生。

髮型原則上要根據自己的臉型,要適合自己的氣質,給人一種很舒適、整潔、大方的感覺,不論長短,都要按泡茶時的要求進行梳理,如是短髮,要求在低頭時,頭髮不要落下擋住視線;如果是長髮泡茶時是將頭髮束起,否則將會影響你的操作。

作為茶藝人員,首先要有一雙纖細、柔嫩的手,平時注意適時的保養,隨時保持清潔、 乾淨,因為在泡茶的過程中,客人的目光始終停留在你的手上,看泡茶的全過程,因此服務人員的手極為重要。

手上不要帶飾物,因為如果配戴太“出色”的手飾,會有喧賓奪主的感覺,顯得不夠高雅,而且體積太大的戒指、手鍊也容易敲擊到茶具,發出不協調的聲音,甚至打破茶具。手指甲不要塗上顏色,否則給人一種誇張的感覺。茶藝操作過程中,手部擔任主角的地位,主持者雙手操作一切,拿茶壺或其他茶具,如果手沒洗乾淨,很可能汙染茶葉與茶具。在茶藝比賽的時候,常聽到評審老師提到哪位的杯子有化妝品的味道,哪個杯子有肥皂的味道,這都是洗手時沒把清潔劑的味道徹底沖掉,或是泡茶之前以手托腮,沾上了臉上化妝品的味道。

茶是淡雅的事物,臉部的化妝不要太濃,也不要噴味道強烈的香水,茶香被破壞不說,與茶葉給人的'感覺總是不一致的。為客人做茶時,可化淡妝。面部平時要注意護理、保養,保持清新健康的膚色。在為客人泡茶時面部表情要平和放鬆,面帶微笑。

舉止是指人的動作和表情,日常生活中人的一舉手一投足、一顰一笑都可概括為舉止。舉止是一種不說話的“語言”,它反映了一個人的素質、受教育的程度及能夠被人信任的程度。

對於茶藝人員來講,在為客人泡茶過程中的一舉一動尤為重要。就拿手的動作來說,如果左手趴在桌上,右手泡茶,看起來人顯得很懶散;右手泡茶,左手不停的動,給人一種緊張的感覺;一手泡茶,一手垂直吊在身旁,從對方看來,就像缺了一支手的樣子,不用的手最好自然放在操作檯上。

在放置茶葉時,為了看清茶葉放了多少,把頭低下來往壺內看不夠安祥;有時擔心泡過頭,放著客人不管,瞪著計時器看,也是不好的動作;彎著身體埋頭苦幹,個性顯得不夠開朗,待客不夠親切。泡茶時,身體儘量不要傾斜,不給人失重的感覺。

一個人的個性很容易從泡茶的過程中表露出來。可以藉著姿態動作的修正,潛移默化一個人的心情。當你看到一個人笑眯眯地端端正正沖泡著她最好的茶時,還來不及喝就已經感染了她健康、可愛、美味的氣息。

開始練習泡茶的時候,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地背出來只求正確,打好基礎;慢慢的,各項動作會變得純熟。這時就要注意兩件事:第一將各項動作組合的韻律感表現出來;第二將泡茶的動作融進與客人的交流中。

泡茶時,茶的味道尤為重要,但泡茶人得體的服裝、整齊的髮型、嬌好的面部和優美的動作也會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使品茶真正成為一種享受。

“茶藝禮儀服務講究‘四美’,對茶藝師自身要求非常嚴苛。”從“人美”角度講,茶藝師整個人要從上至下都給人美感,這就要求茶藝師容貌要好;髮型要標準,一般梳盤發;不準化濃妝,不能用香水或香氣很重的化妝品;不準佩戴一切首飾;服飾最好穿國服旗袍,但顏色要力求雅緻,不能大紅大綠;鞋子要穿半高跟的布鞋,不能穿高跟鞋。與此同時,品茶的環境要美、要高雅,器具要美,茶葉還要美。

泡茶禮儀也很講究。其中,要求茶藝師“走路輕、說話輕、動作輕”,茶具不能碰撞;茶具擺放要整齊、不能雜亂,橫看、豎看、斜看,杯、碗、壺都要成一條直線;沖水時水線不能斷、也不能過粗;綠茶沖泡一般採用“鳳凰三點頭”式,放茶時還分上、中、下三種投茶法。

茶藝師還應熟練掌握茶葉的沖泡技藝,杯、碗、壺等各種茶具的泡茶方法以及茶藝表演藝術。此外,服務禮儀還包括微笑、點頭示意、行鞠躬禮。

在外樹形象的同時,茶藝師還需要內強素質。按照國家茶藝師資格證的標準,學習茶文化的發展歷史、名茶故事傳說、歷史上的著名茶人、茶詩、茶歌,以及古代、近代和現代茶館發展淵源;需要學習從茶葉種植、管理到採摘、加工、分類、鑑別、儲存、飲茶健康的茶葉基礎知識,以及學習食品安全知識及有關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