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中班語言教案粽子裡的故事11篇 粽香言說:中班語言教案妙趣橫生!

本篇文章將為您帶來一份精彩的中班語言教案——《粽子裡的故事》。粽子,作為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的代表美食,寓意著團結與和諧。通過教學活動,孩子們將瞭解粽子的由來,並通過親身參與制作,感受其中的樂趣與手工技能。讓我們一起探索粽子背後的故事,激發孩子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傳承!

中班語言教案粽子裡的故事11篇 粽香言說:中班語言教案妙趣橫生!

第1篇

2、養成仔細傾聽的習慣,能用語言清楚連貫的表達。

3、激發幼兒對故事熱愛的情感,體驗故事的趣味性。

師:那什麼時候吃粽子呢?(請幼兒回答) 幼:端午節

師:(出示圖片)對,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在這一天我們中國人都要吃粽子。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一個人,你們知道是誰嗎?

師:出示圖片,為了紀念古代偉大的詩人:屈原,在這一天除了吃粽子還會做什麼呢?

師:出示圖片,(總結)端午節我們除了吃粽子還會舉行划龍舟比賽,會在家裡掛上艾草和菖蒲,有的地方還會掛香袋。今天老師發現粽子裡有一個好聽的故事,你們想聽嗎?

師:在一個森林裡,有一個小屋。小屋裡住著一位老奶奶。老奶奶看見許多事情,所以心裡有了許多故事。可是不幸的是,有一天老奶奶生了一場大病,等她病好了以後,她已經不能大聲地講故事了,所以老奶奶就來到了小河邊,她採了青青的葉子,回到家又用了白白的米,老奶奶用青青的葉子和白白的米包粽子。她每包一個粽子都在裡面講一個故事,她想:誰吃了粽子,誰就可以講故事。老奶奶包好了粽子,森林裡的動物朋友來了,它們想吃粽子講故事。看誰來了?

師:小狐狸和小松鼠吃了粽子,肚子裡也有了故事,你們猜它們會講出故事嗎?

師:點圖片,小松鼠只能吱吱的叫就是講不出故事。小狐狸吃了粽子肚子裡也有了故事可是隻能哩哩的叫,也講不出故事。看,又來了一些小動物,孩子們你想請誰來吃粽子講故事呢

師:小猴子吃了粽子肚子裡也有了故事,可就是上串下跳講不出故事

師:小白兔吃了粽子肚子裡也有了故事可就是一蹦一跳的講不出故事。孩子們,應該請誰來吃粽子講故事呢?想一想誰可以說話

師:看,小動物們去找小朋友來吃粽子講故事,它們看見了森林裡有一位採蘑菇的小女孩。可是小女孩看見這麼多動物嚇的拔腿就跑,怎麼辦呢?小動物們想了一個辦法,它們把蘑菇排在通往小屋的路上,小女孩採呀採到了小屋前,老奶奶請小女孩進屋吃粽子。小女孩吃了許多粽子,肚子裡也有了許多故事,她把這些故事講給小動物聽,大家高興極了。可是小女孩覺得這還不夠,她想講給幼兒園裡的小朋友們聽,於是她告別了森林裡的奶奶和小動物們,回到了自己的幼兒園去了。孩子們,今天老師也帶來了粽子,你們看有幾個?

師:(點選圖片)聽話,看看我們小朋友聽的本領大不大,剛剛老奶奶用了什麼來包粽子?

師:對,老奶奶用了青青的葉子和白白的米包粽子,好繼續聽我說了什麼:下雨了,沙沙沙,美妙極了

師:小朋友聽話的本領真棒,接下來我們吃藍色的粽子,接龍;就是我說倆個字,你也說倆個字,我說小熊,你接下來說熊什麼?

師:小朋友接得真棒,還有一個粽子,來看看是什麼,傳話。傳話就是說悄悄話,在旁邊小朋友的耳朵邊說悄悄話,我請幾個小朋友上來玩玩這個遊戲。(老師對旁邊孩子說,然後一個傳一個,問最後一個小朋友)她說的什麼?對,我說的就是這個

中班語言教案粽子裡的故事11篇 粽香言說:中班語言教案妙趣橫生! 第2張

第2篇

活動前言: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記得小時候的時候,端午節的頭天,奶奶就開始忙了,泡江米,買蜜棗,洗粽子葉,到了端午節的那天,肯定能吃上香噴噴的粽子,來看看小朋友們都是如何迎接端午節吧,通過此活動可以讓孩子們更加深刻的瞭解端午節的風俗及來歷,加深孩子們對端午節的印象!

1、知道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樂於瞭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樂於參與一些節日準備和慶祝活動。

2、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產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1、和孩子一起收集有關端午節風俗的圖片、資料,向孩子講述端午節的風俗。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瞭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產生初步的興趣,對屈原產生崇敬之情。

當我在給孩子講《屈原》的故事時,他們都聽得非常的認真,睜著大眼睛滿臉一副敬佩的樣子。當聽到屈原投江的情景時,都不約而同地發出“啊”的驚歎聲和遺憾聲。有的孩子還爭著要把自己從家長處聽到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說出來。

幼:“我們的粽子五顏六色的真漂亮,啊嗚!咬一口。”

幼:“哇!老師把我們紙做的粽子串起來了,好漂亮啊!”

幼:“我們的教室真漂亮啊!別的班級肯定沒這麼漂亮。”

當家長來接孩子時,他們走進教室就發現了懸掛在樑上的一串串粽子香袋,都說很漂亮,的家長饒有興趣地湊近摸摸。孩子們也非常積極地拉著大人蔘觀自己的作品,一臉的自豪感。家長們都說班級的環境非常漂亮,非常美。

本次主題活動內容豐富有趣,活動效果好。首先,幼兒的參與很積極認真,通過談話“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摺紙“粽子香袋”、毛線編制“長命縷”、積塑搭建等等活動使幼兒對端午節這個中國傳統節日有了一定的瞭解和認識,同時也發展了動手能力,感受了節日的快樂氣氛。

其次,家長們在活動中也非常的配合,紛紛拿來了香袋等端午節特有的物品,還特地請假來參加此活動,使活動的開展很順利。

第3篇

4、通過參加端午節環境創設,感受參與端午節慶祝活動的樂趣。

(活動過程的表述不必詳細到將教師、學生的所有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是應該把活動的主要環節很清楚地再現,即開始環節、基本環節、結束環節、延伸環節。注:重點表述基本環節)

1、請爺爺給小朋友講屈原的故事,瞭解端午節的來歷。

2、小朋友自由和爺爺交流自己收集的有關端午節的資料。

進一步瞭解端午節時人們進行的'一些活動:如賽龍舟、吃粽子、掛艾枝、灑黃酒、掛香囊等。

請奶奶向小朋友介紹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兒嘗試包粽子。

和爺爺一起用布和竹棍做成龍舟進行龍舟大賽,請幼兒四五人一組,套上龍舟,進行划龍舟比賽活動,先取到紅綢一組為勝。旁邊請幾位幼兒為他們搖旗吶喊。

請奶奶示範香囊的做法,把碎布縫成校口袋,放進香料和少許艾草,合上袋子,幼兒學做香囊。

第4篇

4、瞭解課文內容,瞭解人們在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歷,培養學生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敬佩之情以及瞭解我國傳統節日來歷的興趣,從而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滲透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會生字。(問老師、問同學、聯絡上下文)

第5篇

1、讓幼兒瞭解粽子的不同形狀,大小及種類。品嚐粽子的味道。

2、瞭解粽子的由來,知道粽子是橫縣的特產,激發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

1、在活動區中擺放不同的粽子圖片、包粽子材料及各種味道不同粽子的實物;

教師:“小朋友們猜對了,是粽子。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橫縣大粽。”

(1)、教師:“你吃過什麼樣的粽子?它是什麼形狀的?”讓幼兒自由說說自己看見過的粽子。

(2)、出示並介紹有關不同粽子的圖片,讓幼兒觀看了解粽子的多種形

(1)、教師:“有各種各樣的粽子,那麼你吃過的粽子是什麼樣的味道呢?裡面包著什麼呢?”

(2)、讓幼兒自由說說自己吃過的粽子,並說說不同的粽子用哪些方法來吃才更好吃。

(3)、請幼兒品嚐粽子的各種味道,讓幼兒懂得有甜粽、鹹粽、原味粽,有白粽、肉粽、涼粽、花生綠豆紅豆粽等,讓幼兒感受粽子的各種美味。

橫縣大粽是廣西橫縣人歡度新春佳節的主要食品之一,橫縣有“無粽不成年”之說,也就是過年時沒有粽子吃不像過年的意思。我們的橫縣大粽形狀是平底、上拱、中部豐滿隆起的長條形,就像懷著寶寶的媽媽一樣多子多福。在材料則是以山上帶香的粽葉和紅繩索用作包裹,表示吉祥的意思。人們在過年之前把粽子包好,在晚上放進鍋裡煮。在過年時一家人便圍坐一起吃起鍋大粽,代表全家團團圓圓。大粽多由媽媽親手做作,故稱之為媽媽大粽,吃起來最有媽媽味道。

四、幼兒隨著音樂跟著老師跳舞蹈《包粽子》結束活動。

我制定的認知目標為了解粽子的形狀、大小和種類,瞭解粽子的由來,知道粽子是橫縣特產;情感目標為培養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

?綱要》中提到: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在這一活動中,以孩子們最熟悉的大粽為切入點,讓孩子關注家鄉的美食,對家鄉的地方特色產生興趣和對勞動成果的熱愛。在活動過程中,運用各種不同粽子的圖片讓孩子們感知粽子的形狀、種類;在活動區中投放包粽子用的粽葉、棉線、糯米、綠豆花生等材料,讓孩子直接瞭解粽子原來使用這些材料包成的。在活動中我是以層層深入的組織形式來完成活動目標,每一個環節都是為了完成活動目標服務。

大班孩子喜歡猜謎語,活動的開始就以猜謎語的形式引出課題—粽子,吸引孩子們的興趣,激發孩子們的探索慾望。活動中,孩子們運用多種感官:想、看、說、聽,自己講述粽子的大小、形狀等不同特徵,教師在旁加以鼓勵,能使孩子原有的經驗得到梳理。活動裡我提供粽子實物讓孩子觀察,這樣有助於孩子更好地掌握粽子的多種形狀,大小區分等特徵,給孩子以直觀的感性經驗。知識豐富後給孩子們品嚐我準備好的幾個品種的粽子,孩子們看著飄溢清香粽子有說不出的高興,他們品嚐不同粽子的同時也在一邊議論平時吃過的粽子有什麼形狀的,有什麼味道的,還有餡兒又放有什麼的。粽子的故事由來,教師充分發揮孩子們的想象力,由孩子自由說說,教師不做肯定與否定,而是對孩子加以鼓勵。最後再由老師對故事由來的小結,激發幼兒熱愛家鄉熱愛生活,對家鄉的特產喜愛。我作為教育者,在活動中起到主導的作用,適時、適宜的引導孩子掌握知識。

在活動最後的環節中以壯族舞蹈《包粽粑》來推向高點,孩子們在歡樂聲中結束活動。

不足之處:在環境創設中,圖片和道具材料還準備不夠充分、不夠完善,我想,在下一系列活動中對環境創設的準備更要充分佈置,讓孩子認識橫縣特產——橫縣大粽中,以一系列的活動來開展教學活動的。在下一個活動中,我將在孩子已有的經驗基礎上,給孩子提供包粽粑所需的材料,開展手工活動《包粽粑》,讓幼兒通過動手操作,對橫縣大粽有更深一步的瞭解,從而萌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第6篇

2.各種形狀的粽子,粽葉若干、米、皮筋、點心盤、毛巾等。

t:小朋友你們知道端午節嗎?誰能告訴我端午節是什麼時候?在這一天,我們會吃什麼?(粽子)

今天老師也為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的粽子,請你拿一個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裡拿的粽子像什麼?並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說一說。

t:粽子的形狀真有趣,我們來聞一聞,香嗎?你們知道這陣清香來自哪兒?是從粽子外面的這片葉子上散發出來的,它叫粽葉。

t:你們吃過粽子嗎?你吃過哪些粽子?今天老師也為你們準備了很多的粽子,我們來吃吃看,跟你吃過的一樣嗎?

1、你們知道端午節這一天為什麼吃粽子嗎?我們一起來聽一段故事,聽完你就知道為什麼了

大約在公元前三四零年的戰國時代,屈原出生在楚國的一個貴族家庭裡。他青年時代就有著出色的才幹,踏進楚國朝廷不久,便受到賞識,當了[左徒]這一僅次於宰相的大官。但是屈原實行政治改革的主張始終不能實現,終於被削職流放出去。他在流放途中,走遍了現在湖南、湖北的許多地方,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憂民感情的詩篇。後來楚國亡了,屈原心裹有說不出的痛苦,便來到汨羅江邊,抱起一塊石頭,縱身投入江裡自盡了。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請每個小朋友拿一片粽葉,放入一點米,不管小朋友包什麼形狀的粽子,只要裡面的米不漏出,你包的粽子就成功了,注意了我們可不能浪費,不要把米弄到地上。

請將小朋友包好的粽子拿到食堂,請廚師蒸好後小朋友品嚐自己包的粽子。

第7篇

1、指導學生用輕快活潑的聲音演唱歌曲《包粽子》,從而表達對江南的真摯情感,並通過對歌曲的學習,豐富有關端午節的知識。

2、通過引導學生自編動作來表現歌曲,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滿足學生的表現欲,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3、通過看、聽、唱、動等音樂學習活動,讓學生對江南的名勝、民俗有一定了解,鑑賞能力有所提高。

學會用輕快活潑的聲音演唱歌曲,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創編活動。

師:剛才我們聽到的音樂是著名的《紫竹調》,你知道它是流傳於什麼地方的民歌?它又帶給你什麼感受?

師:是呀,《紫竹調》是一首具有濃郁江南風韻的歌曲,江南如歌、江南如夢,江南就像是一幅濃淡相宜的水墨長卷,同學們,接下來就讓我們隨著柔美的小調一起去江南走一走。(播放課件)

生: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師:江南不僅歌美、景美,舞也美,咱們一起來感受一下江南的舞蹈,猜猜這些小朋友在幹什麼?

師:伴隨著初夏的涼風、飄香的粽葉,我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包粽子,遠在他鄉的人們也會回來和家人團聚,一起分享端午節的快樂,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包粽子的快樂情景。

生:最能體現民族風味的是“七不龍咚採咚採,八不龍咚採呀”

師簡介襯詞:“七不龍咚採咚採,八不龍咚採呀”是襯詞,它沒有實在的意思,但在歌曲中具有烘托氣氛,突出地方民族風格。表現了人們敲鑼打鼓,歡慶節日的喜慶場面。

學生創編,如加上包粽子的動作,拍手的動作,繞舌的動作……

師:汨羅江位於湖南省東部,它的兩岸桃紅柳綠,民風淳樸,水草肥美,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風貌。提到汨羅江,我們不得不提到古代的一位愛國詩人——屈原(課件展示簡介屈原和端午節的來歷。)

教師用稍慢的速度彈伴奏,學生輕輕學唱。解決吐字清晰的難點。

跟老師用稍快的速度分聲部演唱,學生唱第一聲部,教師唱第二聲部。

(課件出示)師:兩個聲部起到了烘托作用,令歌曲更有表現力,誰願意跟我來唱第二聲部?

讓自願的學生學習第二聲部,再分聲部合唱二聲部的地方。

(課件出示)延長音:時值一般增長原音符時值的一半,所以要唱五拍。寄託了人們對遠在他鄉的親人的思念之情。

師:同學們的歌聲真是太好聽了!從大家的歌聲中我已經感受到那香噴噴的粽子味了,也許用歌聲還不足以表達我們對江南的喜愛,那麼我們還可以用什麼形式來表現歌曲呢?(分組討論,請同學們說一說)

教師引導學生做一做。師:你打算在哪兒加伴奏?用什麼樂器?怎樣做?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初步瞭解了江南的美,知道了我們的江南水鄉不僅景美,樂美,而且歌美,舞美,你們的表演也非常精彩,從你們的創編、演唱中充分流露出你們對江南的喜愛之情,讓我們為生在江南,長在江南而感到自豪吧。

在這個有意義的活動中,孩子們在濃濃的節日氣氛裡學習了包粽子,既鍛鍊和發展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又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獲益匪淺。

第8篇

通過親自動手包粽子,讓我們能更真切得去感受中國傳統節日的內涵,瞭解更多具體的工藝,比如包粽子的方法和餡料的搭配等等,以輕鬆的方式進一步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學習能力。

團體賽評比規則:視情況而定,把孩子們分為若干人一組,在規定是時間內看哪組包的粽子多。時間結束後,由裁判統一評比,評出前3名。(獎品由園長自行決定)

要求:質量好、外觀美、遵守紀律、不浪費材料且場地保持幹??

(2)每人再包5個粽子,以時間短、粽子大小適中、均勻、四角不露餡(不漏米)、梱扎整齊、不鬆線評比出前10名。

器具準備:盛裝食材容器、湯匙(均由食堂提供);棉線、剪刀等。

活動評比結束後,各隊伍所包的粽子由組長按每人若干個發放並送上節日的祝福。

3、各參賽人員按時到既定地點,應預先了解包粽子的有關方法。

第9篇

4、通過參加端午節環境創設,感受參與端午節慶祝活動的樂趣。

(活動過程的表述不必詳細到將教師、學生的所有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是應該把活動的主要環節很清楚地再現,即開始環節、基本環節、結束環節、延伸環節。注:重點表述基本環節)

1、請爺爺給小朋友講屈原的故事,瞭解端午節的來歷。

2、小朋友自由和爺爺交流自己收集的有關端午節的資料。

進一步瞭解端午節時人們進行的一些活動:如賽龍舟、吃粽子、掛艾枝、灑黃酒、掛香囊等。

請奶奶向小朋友介紹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兒嘗試包粽子。

和爺爺一起用布和竹棍做成龍舟進行龍舟大賽,請幼兒四五人一組,套上龍舟,進行划龍舟比賽活動,先取到紅綢一組為勝。旁邊請幾位幼兒為他們搖旗吶喊。

請奶奶示範香囊的做法,把碎布縫成校口袋,放進香料和少許艾草,合上袋子,幼兒學做香囊。

第10篇

1、 閱讀過程中正確認讀本課生字12個(粽、糯、胃、惹、屈、政、予、採、淪、憂、崇、祭),能正確描寫漢字“胃、屈、政、採、淪、憂”。積累詞語“粽子、端午節、糯米、消暑開胃、惹人喜愛、政治、採納、淪喪、憂憤、崇敬”,能結合課文內容,填寫合適的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說出端午節吃粽子習俗的由來。

3、默讀課文2-4節,劃出描寫粽子顏色、形狀、滋味的句子。

4、瞭解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和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

瞭解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體會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

2、中國人喜歡在傳統佳節裡吃特別的食物,以表達不同的情感,你能給大家介紹一下,什麼食物在什麼節日吃嗎?

3、你知道農曆五月除五是什麼節日嗎?那麼端午節有一個什麼風俗呢?

1、誰來說說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古代的哪位愛國詩人?誰來介紹一下屈原?

朗讀句子:人們懷念他,崇敬他。兩千多年來,每年端午節,大家把粽子投入江中,作為敬獻給詩人的祭品——這就是粽子的由來。

3、自由朗讀課文。思考: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粽子的?

5、男女生朗讀課文第二——四小節。學習:糯米 開胃

6、用直線、曲線、括號劃出描寫粽子形狀、顏色、滋味的句子。學生交流。

粽子用翠綠的箬葉包裹著雪白的糯米和鮮紅的棗子。煮熟以後,剝開墨綠色的箬葉,只見潔白的米團裡彷彿嵌著幾顆深紅油亮的瑪瑙,很是好看。

3、選擇一種自己喜歡或者比較熟悉的食物,把這種食物介紹給同學聽。

1、模仿課文按照一定的順序介紹一種特殊節日的食品,寫下來。

2、收集有關屈原的生平、粽子、端午節的傳說或習俗等資料探究學習。

例句:粽子不僅以它特有的形狀、顏色和滋味惹人喜愛,而且能引起人們對偉大詩人屈原的懷念。

第11篇

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糯米成熟了,我們農村喜歡用新上市的糯米包粽子吃。一天早上,我班有個孩子邊吃粽子邊走進活動室,過了一會兒,他興奮的跑過來說:“老師粽葉很好玩呀!”。我隨口問一句:“你是怎麼玩的?”他說了好多好多,於是我就產生了“玩粽葉”這一主題活動,這活動也正好與“吳文化”有關。本活動的內容選擇貼近幼兒的生活,孩子平時都喜歡吃粽子,對粽葉也有了一定的瞭解。在此基礎上,通過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利用粽葉進行做做、玩玩,使幼兒的動手能力得到了發展,體驗其樂趣。從而完成活動目標。

1、通過粽子,讓幼兒瞭解我們蘇州人過端午節的民間習俗。

老師小的時候,到了夏天大家都會端著椅子到外面去乘涼,而且還會念一些童謠,你們想不想也來聽一聽?(想)

風涼嘟嘟,螺絲嗦嗦,鹽鴨蛋剝剝,粽子吃吃,蘿蔔乾吃粥,味道好是好得勒。

2、端午節,我們蘇州人除了吃粽子這個風俗習慣還有一個風俗習慣,是什麼呢?(菖蒲、艾葉、大蒜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