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油和水科學活動教案通用5篇

優質的教案能夠引導教師進行有效的課堂管理,確保教學秩序和學習氛圍,只有寫好教案,教師才能在課堂上有更多時間專注教學,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油和水科學活動教案通用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油和水科學活動教案通用5篇

油和水科學活動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初步瞭解水——水蒸氣——水的變化過程。

2、根據故事內容,嘗試用圖片貼出小水滴的旅行過程。

3、在參與小水滴旅行的遊戲活動中,培養幼兒探究大自然的興趣。

4、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理解故事內容,初步瞭解水——水蒸氣——水的變化過程。

活動難點:

根據故事內容,嘗試用圖片貼出小水滴的旅行過程。

活動準備:

1、課件《小水滴旅行記》

2、小水滴圖片若干;4幅小水滴旅行圖片若干份

3、音樂《去郊遊》《火車開了》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談話,引出活動內容師:小朋友,你們喜歡郊行嗎?現在老師帶你們一起去郊遊好嗎?(《去郊遊》的音樂響起,老師帶幼兒邊做動作邊進入活動室。)

師:哇,小朋友們快來看這是什麼呀?

(老師帶幼兒到事先設計好的場地,有許多的小水滴。)師:小水滴你在這幹什麼?

師模仿小水滴的聲音答:(小朋友好!我和你們一樣喜歡旅行,這次我很想到天上去旅行,你們說行嗎?我該怎麼去呢?誰能幫我想想辦法?

幼:自由回答師:小朋友們真棒,都能開動小腦筋幫小水滴想辦法。現在,王老師就請小朋友聽聽《小水滴旅行》的故事。

二、基本部分: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教師講述故事,幼兒傾聽故事(播放課件、放靜音)

1、講述故事師提問:

a、小水滴的家在哪兒?

b、太陽照著小水滴,小水滴覺得怎麼樣?它們的身體變的怎麼樣了?變成了什麼?

c、許多小水滴變成水蒸氣升到天空後碰到了一起,變成了什麼?

d、飛到很高的天空,小水滴覺得很冷,它們怎麼辦?又變成了什麼?

2、播放有聲課件,完整欣賞故事

師:小朋友回答得真棒,現在讓小水滴自己講講它的旅行故事吧!(播放課件)

師幼共同小結:小水滴旅行的故事聽完了,我們一塊說說,小水滴是怎樣旅行的?(由水—水蒸氣—雲—雨—水)

3、遊戲

(1)角色表演遊戲

a、師:哎,這兒就是小水滴的家—小溪,有誰願意做小水滴,和我這個水滴媽媽一塊旅行去。

b、教師邊講故事,邊帶領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水滴變化過程的狀態。(還可以給幼兒拍照)

(2)操作遊戲師:小朋友和小水滴一塊旅行快樂嗎?(快樂)小水滴也很開心。可她還有一件事情想請我們幫忙,我們安靜下來聽聽看,好嗎?

師模仿小水滴口吻:"我在旅行時拍了4張好看的照片,我想把這4張照片按照我旅行的先後順序貼在這張賀卡的1、2、3、4框中,貼好後送給我們的好朋友們,讓他們和我們一起來分享這次和小水滴旅行的快樂好嗎?請小朋友幫我一起貼。"(小朋友們搬上自己的小椅子有秩序地到桌子旁輕輕坐好。按小水滴旅行的先後順序貼在標有1、2、3、4的賀卡框中)(幼兒自由貼,教師巡視指導)

三、結束部分:

聽音樂,小朋友貼的真不錯,(放《火車開了》的音樂)火車開來了,我們坐上火車,幫小水滴送賀卡給它的好朋友吧!(帶幼兒開火車隨音樂出活動室)。

教學反思:

?小水滴旅行記》這個活動它即屬於科學領域,有屬於語言領域。孩子們從小就對水既熟悉又特別感興趣,我們直接說自然界中的水有液態、氣態和固態三種狀態,他們一定不感興趣。大班的幼兒處於探索期,對水是熟悉的,但對水的三態變化卻不能很好的認識與理解,因此我設計了這堂課,主要是讓幼兒在語言故事中掌握水與水蒸氣互變的淺顯的科學道理。

在這堂課中,我覺得最成功的地方就在於設計了形象的場景和許多圖片,其次就是師幼互動。形象的場景和圖片激發了幼兒幼兒活動探究的興趣,同時師幼之間適時互動為幼兒的感情交流提供了平臺,也有了經驗的分享,更有不同觀念的碰撞與提升。

作為中班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他們都希望自己的,觀點和想法被他人所接受。如果我能在講述故事中多多關注每個孩子的表現,並把遊戲參與到故事中,多與他們建立互動的空間,並對他們的表現給予及時的反饋與鼓勵。在提問中,多引發孩子進行深層次的探討和思考,孩子的積極性會更高,整節課上下來的效果也會更好。

從這堂課的教學當中,我深刻的領悟到了我們在教學中應善於創設情境,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引導孩子,善於抓住孩子的心理,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互動,那麼孩子習才會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油和水科學活動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動物之間存在的互相制約、互相依存的關係。

2、通過活動、知識經驗的積累和經驗共享,瞭解動物間朋友和敵人關係的兩兩對應關係。

3、形成初步的生態保護意識。萌發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提前一週請幼兒在家中,在父母的幫助下,通過不同的途徑收集動物的朋友和天敵的圖片,資料等。

2、實物投影儀。

3、幼兒會唱歌曲《我愛我的小動物》。

活動過程:

一、複習歌曲:《我愛我的小動物》。

鼓勵幼兒先創編小動物:小貓、小鴨、小兔等等,再創編大動物:老虎、獅子、大象等等。

二、由貓和老鼠,引導幼兒討論動物間的敵對關係。

1、你知道小老鼠最害怕誰?為什麼?它們是好朋友還是敵人?

2、羊和狼是好朋友還是敵人?為什麼?

3、你還知道哪些動物和哪些動物是敵人?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地講述,並把自己收集的圖片放在食物投影儀下供大家欣賞(蛇和青蛙、啄木鳥和蛀蟲、壁虎和蚊子、獅子和斑馬等等)。

三、由嚮導魚和鯊魚,引導幼兒討論動物間的朋友關係。

1、動物們之間有的是敵人,有的就是好朋友。比如鯊魚和嚮導魚就是一對好朋友,因為鯊魚眼睛不好,嚮導魚就唯一為鯊魚指路,還能吃到鯊魚剩下的食物。

2、你還知道哪些動物和哪些動物是朋友?教師鼓勵幼兒大膽講述,並把自己收集的圖片放在實物投影儀下供大家欣賞,(犀牛和犀牛鳥、寄居蟹和海龜等等)

四、幫助幼兒形成初步的生態保護意識。

教師:今天我們知道了許多的動物是朋友,它們有互相需要幫助的地方;也有許多的動物是敵人,它們有的吃別的動物,有的被別的動物吃掉。這些都是大自然的規律,是大自然處在平衡的狀態中,如果一種動物太多,或者一種動物消滅,都會給大自然帶來影響。所以,我們要保護各種各樣的動物,使自然界平衡,使人類生活得更美好。

油和水科學活動教案篇3

設計意圖

近一階段,我發現幼兒都比較喜歡玩陀螺,其中接觸的圓形陀螺比較多,知道圓形的陀螺在轉動時呈現出圓形,但從未嘗試過自己製作陀螺來玩,那其他形狀的陀螺轉起來是什麼形狀呢?帶著這個問題,我設計了科學活動《讓紙片轉起來》,引導幼兒通過中心點自制各種形狀的紙片陀螺,在猜猜、做做、說說中探索、發現各種形狀的紙片在快速轉動時都會呈現出圓形,從而激發他們對科學活動的探究興趣。

活動目標

1、探究、發現各種形狀的紙片在快速轉動時都會呈現出圓形。

2、在討論、記錄、交流中積累和提升有關轉動的經驗。

3、樂意大膽猜想記錄,體驗愉快的情緒和探究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圓形、橢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紙片(中心有小孔)、火柴棒若干、紙盒五隻、鉛筆、橡皮若干、記號筆等。

2、實物投影儀、音樂《小陀螺》。

3、“紙片轉動記錄表”人手一張;大記錄表一張。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激發探究興趣

1、聽音樂《小陀螺》、拍手進入教室。

2、投影展示各種圖形,幼兒觀察講述都有哪些圖形和我們玩轉陀螺的遊戲。

3、請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什麼形狀的紙片比較適合做陀螺。

二、在做做、玩玩中發現圓形的紙片在轉動時是圓形的。

1、提出製作與觀察的要求:先選一張圓形的紙片把它做成陀螺玩一玩,看看它轉動起來是怎樣的。

2、幼兒製作、玩耍陀螺,引導幼兒觀察陀螺轉動起來是怎樣的。

3、請幼兒說一說並示範陀螺轉動起來是怎樣的。

4、小結:剛才小朋友都發現了圓形的紙片轉動起來是圓形的。

三、在猜猜、試試、說說中發現不同形狀的紙片在快速轉動時都呈現出圓形。

1、教師:看到小朋友和圓形的紙片寶寶玩得這麼開心,三角形、正方形、橢圓形紙片寶寶也想變成陀螺來玩了。你們猜猜它們轉動的時候是什麼形狀的呢?

2、出示記錄表,介紹記錄方法:“問號”表示想一想,“小手”表示試一試。把我們的猜想畫在問號下面,等一會兒把嘗試後的結果畫在小手下面。

3、讓幼兒猜一猜三角形、橢園形、正方形的紙片轉動起來是什麼形狀的,並把自己的猜想記錄在表格中。

4、個別介紹自己的猜想,教師把幼兒的想法記錄在大記錄表上。

5、實驗驗證並記錄結果。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不同形狀的紙片在快速轉動時是什麼形狀的,並把實驗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1)、教師:怎樣才能證明你的想法是否正確呢?讓我們動手試一試就知道了。

(2)、交代要求:每個小朋友要做3個陀螺(正方形、三角形和橢圓形),要讓它們轉動起來,並要注意仔細看:它們轉動的時候是什麼形狀的。最後將你看到的結果記錄在小手下面。

6、表達與講述。

教師分別請記錄正確和錯誤的幼兒講述、示範,幫助幼兒進一步瞭解幫助幼兒進一步瞭解三角形、正方形、橢圓形的紙片轉動時都是圓形的。

7、結合幼兒的講述,教師簡單小結。

教師:今天小朋友真聰明,都發現了三角形、正方形和橢圓形的舞臺在轉動時是圓形的(教師邊說邊記錄大記錄表)。

四、結束活動

教師:小朋友,你們今天玩得開心嗎?回到教室後,請你們去試試其他形狀的物體在轉動時會呈現出什麼形狀。

活動反思:在本次活動中,幼兒的參與性較高,能主動猜想,並能通過操作、試驗探索各種不同形狀的紙片在轉動時是圓形的。在第二環節讓幼兒猜想三角形等紙片轉動時的形狀記錄時,時間較長,而且提出的問題沒有到位,以至於讓個別幼兒畫出了房子等。通過反思,我覺得這一猜想記錄可以讓幼兒在集體中講述、操作與記錄中完成。

油和水科學活動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影子是隨著光源的移動而移動等方位變化特徵,學會簡單的測量方法。

2、通過探索活動,培養孩子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好奇心和求知的慾望,發展孩子的觀察力,思維力和想象力。

【活動準備】

1、小電筒每人一個,玩具、膠水瓶、不倒翁娃娃每組一個;

2、水彩筆每組一隻、小鏡子每組一面、記錄紙每組一張。

【活動過程實錄】

活動前評析:

在日常生活中,雖然許多科學的奧祕,原理,現在還不被孩子們所理解,但是他們所表現出來的興趣和求知慾望會成為他們學科學,愛科學的巨大推動力。《多變的影子》是通過教師講故事《樹蔭》,激發孩子探索影子活動的興趣。然後讓孩子們自己動手進行操作,自己親身實踐到小實驗中,有助於拓寬孩子的探索思路,在反覆操作和比較中,使孩子們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動手能力都得到很好的發展。活動的重點:讓孩子知道物體都有影子,但影子的產生必須要有光的照射,而且物體必須是不能透光的。活動的難點:通過讓孩子做影子的小實驗,然後讓孩子自己動手操作。領會影子變化的原因,是光線來自不同的方向。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影子是隨著光源的移動而移動等方位變化特徵,學會簡單的測量方法。

2、通過探索活動,培養孩子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好奇心和求知的慾望,發展孩子的觀察力,思維力和想象力。

活動準備:

1、小電筒每人一個,玩具、膠水瓶、不倒翁娃娃每組一個;

2、水彩筆每組一隻、小鏡子每組一面、記錄紙每組一張。

活動過程實錄:

1、教師講故事《樹蔭》匯入主題,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

師:為什麼太陽火辣辣的,小熊躺在樹蔭下卻很涼爽?後來被什麼東西 燙醒了,你們能告訴小熊它遇到的問題嗎?激發孩子探索影子的奧祕。

2、教師通過小實驗讓孩子觀察,使孩子懂得影子產生的條件,初步瞭解影子是隨著光源的移動而移動的。

(1)教師在事先準備好的桌子上放一個“不倒翁”娃娃玩具, 用電筒從玩具的左邊照射過去,讓孩子知道影子產生必須要有光的照射,物體。

(2)將電筒的光線從左邊移動到玩具的右邊,頂部,請孩子們一邊觀察,一邊討論影子的變化過程。讓孩子初步領會影子是隨著光線的移動而移動的。

評析:這一環節主要是通過讓孩子傾聽故事,觀察教師操作實驗,激發孩子學科學的興趣,培養孩子的好奇心。

3、運用各種操作資料,讓孩子自己動手操作。

孩子每人拿著小電筒,充分運用各種操作材料來尋找影子,進一步理解影子產生的條件及變化的特點。教師在巡迴指導的過程中,先指導膽子小的孩子,再指導中等的,最後指導能力強的。孩子們在操作過程中發現了影子的許多祕密。(如:影子一會兒在前面,一會在後面,一會在左,一會在右等等)。有一個孩子照著照著,突然影子不見了,他覺得很迷惑,原來他把手電筒罩在物體上了。

評析: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孩子自己動手動腦來尋找多變的影子,通過反覆操作和比較,從中發現問題得到答案,有助於拓寬孩子的探索思維,培養學習興趣,好奇心和求知的慾望。

4、幫小熊解決問題:

孩子通過小實驗,幫助小熊想出了許多好辦法(如叫小熊在樹蔭下睡覺時,要定時換位置,或搭個小帳篷等)

評析:這一環節主要是提高孩子在實驗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遊戲:捉影子,測量影子

教師帶領孩子們到戶外,把孩子們分6個小組,每組選一名能力強的孩子用鏡子反射陽光,照在牆上、地上,其他小孩用手捕捉,用腳踩。之後用水彩筆去測量影子的長度,看看捕捉的影子有幾支水彩筆那麼長,並做好記錄。

6、延伸活動:

1)教師帶領孩子觀察幼兒園內榕樹,早上、中午、下午的影子,然後用粉筆將其影子的輪廓畫下,再作比較。

2)佈置孩子們回家和父母一同玩影子的遊戲,使孩子們能發現更多有關影子的知識。

教師評析:

在這一節科學教育活動中,孩子們始終主動地,有創造性地,在輕鬆愉快的、無拘無束的“玩”中學習。在操作中探索和發現問題,得到答案,拓寬孩子們的探索思路。真正體驗到“我能行”的積極情感。不足的是,如果在開展操作活動之前,我能不怕麻煩,多花一些精力和時間,為孩子提供更合適的材料,那會更好的開展此活動。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 我要注意觀察,積累資料,不斷總結深化,這樣才能更好地推動科學教育活動的開展。

教學內容附錄:

樹蔭

火辣辣的太陽,涼爽爽的樹蔭,小熊躺在樹蔭裡,睡得又香又甜。突然他被火辣辣的東西燙醒了。小熊跳起來,揉揉眼睛一看:喲,樹蔭跑開了,誰在開玩笑?小熊很生氣,他問小樹,小樹說:“我不知道!”他問小鳥,小鳥說:“我沒看見!”一隻小狗走過來,小熊問小狗,小狗說:“自己想想!”

小熊抬頭望望太陽,太陽嘻嘻笑;小熊低頭望望樹蔭,樹蔭跑到另一邊去了。小熊拍拍腦袋:“喔,我知道了,是太陽在開玩笑。”

小熊找來木樁,找來繩子……他把樹蔭牢牢釘住,牢牢捆住。

小熊又睡在樹蔭裡,睡得又香又甜。不一會兒,小熊又被火辣辣的東西燙醒了。

小熊跳起來,對著太陽揮揮拳頭:“你真壞,你真壞!

油和水科學活動教案篇5

教學設計意圖:

植物是大自然的另一種生命,孩子們對它有一定的好奇心,《綱要》指出:引導幼兒接觸自然環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與奧妙,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認識興趣;作為教師應利用這種好奇心讓幼兒進行探索和學習,“種植”是人類對自然界的一種維持和貢獻,也是人類保護自己生存環境的一種手段。《綱要》還指出:為幼兒提供觀察、操作、試驗的機會,支援、鼓勵幼兒動手動腦大膽探索;引導幼兒接觸和認識與自己生活關係密切的不同職業的成人,培養幼兒尊重不同職業人們的勞動。利用社群資源來對幼兒進行種植教學,激發他們熱愛和探索大自然的興趣,同時也培養了他們對勞動者敬佩的情感。

教學目的:

1、瞭解種植的過程與種子生長所需要的基本條件,體驗種植勞動帶來的`快樂。

2、在社群種植員的帶領下,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種植活動,掌握種植方法,並積極參與討論。培養他們對勞動者敬佩的情感。

教學準備:

1、聯絡社群種植員和種植的土地。種子若干、樹苗若干。

2、種植工具。

3、種子發芽的視訊。

教學過程:

1、激發興趣

1)出示種子:這是什麼?我們用它來幹什麼?

2)提問:怎樣種植種子?

種好後需要做哪些事情?

2、帶領幼兒來到社群種植園

1)介紹種植工人,他的主要工作,也稱為園丁。

2)園丁為我們介紹樹苗和種子。

3)園丁示範種植樹苗和種子的方法。

4)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種植,園丁及教師進行指導。

3、回教室討論

1)你在種植過程中做了哪些事情?感覺怎樣?

2)種植下去的種子會怎樣呢?

3)什麼時候會發芽?種子發芽有哪些條件?

4、觀看《種子發芽》的視訊

幼兒討論種子發芽的條件和過程。

5、課後延伸活動:

以小組為單位,課後進行觀察,記錄和澆水、整理。

反思:

通過親手種植,幼兒對植物有了直接的瞭解,並對他們感興趣,同時在接受園丁的指導時激發了他們對勞動者的敬佩之情,體驗了勞動的快樂。種植後,經常會去社群種植園觀察,澆水,培養了孩子的責任感。有了社群的合作,孩子們可以走出教室,彌補了紙上談兵的教學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