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大班科學活動油和水教案精選6篇

教案與大家日常教學工作起著密切相關的作用,教案在完成的時候,教師一定要注意文字表述規範,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大班科學活動油和水教案精選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大班科學活動油和水教案精選6篇

大班科學活動油和水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知道鵪鶉蛋在鹽水中能浮起來。

2、學習用猜測、實驗、觀察、比較的方法進行驗證,進一步感知鵪鶉蛋在清水和鹽水中的不同。

3、知道要真實地記錄自己看見的東西。

活動準備:

透明塑料杯如干個藍色、紅色瓶子(鵪鶉蛋、水、鹽、記錄表)攪棒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今天,我們要來做一個有趣的實驗,我這裡有一個蛋寶寶和一瓶水,猜猜看如果把這個蛋寶寶放在水裡,會怎樣呢?"(出示實驗的材料,直接揭示課題並質疑,一下子激起了幼兒的興趣,讓幼兒表達自己的觀點。)

二、出示表格並介紹

"請你們先猜一猜,把你猜的結果記錄在問號標記旁邊的藍色瓶子裡。再把動手實驗的結果記錄在小手標記旁邊的藍色瓶子裡。"(把整個記錄表格先完整地講解了,然後再指導幼兒先猜想了記錄,再進行實驗記錄,這樣效果就比較好,幼兒基本上都掌握了這樣的記錄方法。)

三、幼兒操作記錄

四、簡單小結幼兒記錄結果。

請幼兒說說自己的記錄表,"你猜的是怎樣,結果又是怎樣呢?"(通過比較讓幼兒明白猜想和結果不一定是一致的。)

五、引出新的實驗課題

1、"剛才小朋友將蛋寶寶放在藍色的清水瓶子裡,發現蛋寶寶是沉在水底的,現在再給你們一個紅色的瓶子,還有一小杯鹽,怎樣讓紅色瓶子裡的水變成鹽水呢?"(這裡沒有直接出示鹽水,而讓幼兒自己來製作鹽水,給幼兒一個運用生活經驗的機會,並且可以觀察到鹽溶解的過程。)

2、幼兒操作,將清水變成鹽水。

3、"如果把蛋寶寶放在鹽水裡,蛋寶寶會怎樣?請你們先猜一猜,還是將你們猜的結果記錄在問號旁邊的紅色瓶子裡,再去做實驗,然後把結果記錄在小手旁邊的紅色瓶子裡。"

六、小結幼兒記錄結果。

請幼兒說說自己的記錄表,"你猜的是怎樣,結果又是怎樣呢?"(在上一次的記錄中,還是有個別幼兒出了點差錯,在第二次的記錄中,幼兒全部都記錄正確了。)

七、總結,活動延伸

1、"剛才,我們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你們發現了什麼?蛋寶寶放在清水和鹽水裡有什麼不一樣?"(將幼兒所做的兩種實驗結果展示出來,進行總結,讓幼兒在視覺上再次用語言來表述,加深概念,也為下一步進行經驗的遷移作鋪墊。)

2、出示兩瓶水:一瓶鹽水,一瓶清水"猜猜看哪瓶是鹽水,那瓶是清水,可以用什麼方法知道?"(這裡讓幼兒充分想象,可以說出不同種區分的方法,可能幼兒對這方面經驗不多,基本上幼兒沒能說出多種方法來,不過有了上一個環節的鋪墊幼兒還是說出了用蛋寶寶放在兩杯水中以沉浮來分辨清水和鹽水,我覺得幼兒能想到用這個方法說明他們已經有了這個經驗。)

3、你們還知道有哪些東西放在清水裡沉下去,放在鹽水裡卻會浮起來?請你們回家後試一試,再把你發現的告訴老師和小朋友,好嗎?

大班科學活動油和水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對聲音感興趣,瞭解物體振動會發出聲音,不同的物體發出的聲音是不同的。

2、初步瞭解噪音的危害,喜歡欣賞悅耳的聲音。

3、知道製造噪音是不禮貌、不文明的行為,同時也能避免聽噪音。

活動準備:

1、自制“聲音魔箱”一隻,內有一些容易發出聲音的物品:鈴鼓、裝有黃豆的小瓶子、會發聲的動物玩具等等。

2、不同材料質地的玩具、餐具、工具等多種物體供幼兒操作。

3、錄有多種聲音的磁帶。

活動過程:

1、歌唱、傾聽活動:周圍世界隨意的聲音。

(1)複習歌曲《山谷迴音真好聽》,在歌聲中體會聲音的美好與神奇。

(2)教師:聲音的本領可大了,不僅能告訴我們誰來了,還能告訴我們發生了什麼事。現在請你們閉上眼睛仔細地用耳朵聽一聽,你聽到了什麼聲音?

2、摸箱觸物遊戲,體驗猜測聲音的樂趣。

(1)(出示“聲音魔箱”)教師:聲音真是我們的好朋友,看!這裡有一個“聲音魔箱”。請你上來隨便摸一樣東西,並讓它發出聲音,下面的小朋友要猜猜是什麼東西發出的聲音。

(2)請3~4位幼兒上前遊戲,讓其他幼兒一起聽辨聲音,並說說自己的聽辨理由。

3、操作活動,繼續感受不同的聲音,瞭解物體的振動會發出聲音。

(1)教師:看!桌子上那麼多的東西也都忍不住要發出聲音了,可它一個人發不出,需要小朋友的幫助。請你們去試試看,說說自己是用什麼辦法讓它發出聲音的。

(2)請幼兒逐個用自己桌上的東西發出聲音,大家一起聽辨聲音,感受不同的物體發出的聲音是不同的。而且,在觀察中瞭解物體的振動會讓物體發出聲音。

4、引導幼兒討論:你喜歡什麼聲音?為什麼?

(1)組織幼兒傾聽錄音機中播放的不同聲音(如:放鞭炮聲、救護車聲、水流聲、嘈雜的人聲、琴聲等等)。說說自己喜歡聽到什麼聲音?不喜歡聽到什麼聲音?為什麼?

(2)幼兒自由交流:自己聽過喜歡的和不喜歡的聲音,特別是要談談聽到不喜歡的聲音時,是什麼感覺?(不舒服、心煩、害怕等等。)

5、介紹噪音的危害,教育幼兒避免聽噪音。

(1)教師:不好聽、亂糟糟的聲音我們叫它噪音,噪音對我們的身體有很多害處。經常聽噪音,耳朵會變聾,還容易得心臟病。

(2)引導幼兒積極討論。

小朋友如果到了有噪音的地方應該怎麼辦?(捂住耳朵,或者離開那裡。)

幼兒園裡有沒有噪音呢?(小朋友下課以後大聲吵鬧的聲音。)

在幼兒園裡,小朋友什麼時候可以發出熱鬧的聲音?什麼時候應該發出輕輕的聲音?(遊戲時可以熱鬧,看書、學習或休息時應該安靜,平時應該輕聲講話。)

6、教師小結並鼓勵幼兒學習控制音量的禮儀。

(1)教師:不同的場合需要不同的聲音,上課發言要聲音響亮是為了讓別人聽清楚;人多地方說話聲音輕是為了不影響別人,不製造噪音。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根據場合來確定聲音的輕或響。

(2)一分鐘輕聲交流時間,在學會控制音量禮儀的喜悅中結束活動。

活動建議:

1、活動區域創設:把“聲音魔箱”、錄音機、磁帶、一些餐具、玩具、工具等物品投放到“科學探索區”,成立一個“聲音總動員”。引導幼兒在自主活動中進一步通過自己的操作、探索,發現和了解聲音的祕密。

2、家園共育:建議家長朋友帶孩子到大自然傾聽、感受天然的聲音,並教育孩子要尊重別人,不在公共場合製造噪音。

3、活動延伸:教師將幼兒在課堂上對聲音“輕或重、好或壞”發表的看法記錄下來,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繼續交談。

4、領域活動滲透:在語言活動中讓幼兒進行“聽聲音自編故事”、在美術活動中讓幼兒繪畫“藏在聲音裡的祕密”、在音樂活動中學習與同伴進行合唱,學會在集體歌唱中要控制自己的音量、在體育活動中讓幼兒“矇眼聽辨聲音、變換方向走”,進一步體驗聲音活動的樂趣。

大班科學活動油和水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幼兒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

2.大膽探索、嘗試便物體沉或浮的不同方法,發展探索精神;

3.初步學習兩人合作進行實驗,培養合作能力。

活動準備

人手一份活動材料,包括石子、牙膏皮、橡皮泥、空藥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記錄表(見附圖)、鉛筆;盛水的水盆若干個,積木塊若干,塑料插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匯入:出示材料,激發幼兒操作的慾望。

二、活動過程

(一)教師提出嘗試問題:如果把這些材料放進水中,會發現什麼現象?

1.幼兒嘗試。

2.幼兒介紹嘗試結果。

教師總結:石子、牙膏皮、橡皮泥這些物體沉到了水底,我們把這樣的現象叫一一沉;空藥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這些物體浮在了水面上,我們把這樣的現象叫一一浮。

(二)教師提出嘗試性問題:“怎樣讓沉在水底的物體浮在水面上?”

1.幼兒嘗試。

要求:幼兒兩人友好協商,一人嘗試,一人記錄。

2.嘗試結論:改變橡皮泥的形狀(捏成帶邊的薄片狀),可以使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石子、牙膏皮放在泡沫板上可浮在水面上……

(三)教師提出嘗試問題:怎樣讓浮在水面上的物體沉到水底?

1.幼兒嘗試。

要求:幼兒兩人互換嘗試。鼓勵幼兒大膽運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進行嘗試。

2.嘗試結論:塑料吸管插在橡皮泥上

可使塑料吸管沉到水底;橡皮泥裝在空藥丸盒裡可使空藥丸盒沉到水底;石子放在泡沫板上可使泡沫板沉到水底……

(四)教師提出嘗試問題:

小班的小弟弟和小妹妹在收玩具時,不小心把塑料插片和積木塊混在了一起,你能用什麼辦法幫他們把積木很快分出來?

幼兒嘗試回答:把混在一起的積木塊和塑料插片倒入水中,沉下去的是積木塊,浮在水面上的是塑料插片。

教師實驗演示,驗證答案。

活動延伸

老師把這些材料放在科學區,活動結束後,小朋友可以來繼續進行嘗試。

大班科學活動油和水教案篇4

設計意圖:

從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來看,大班後期的孩子已經能從事物的表面現象進行初步的判斷推理,從而把握事物一些本質特徵。這一點是不可否認的。本次教學活動是教師觀察到幼兒在戶外活動中對躲在小葉子下面的小蝸牛產生興趣,所聽到的幼兒間關於小蝸牛身體顏色的一段爭論之後,而組織的一次集體教學活動。本次活動旨在通過幼兒對動物的體表顏色的觀察、分辨與討論,可以讓幼兒獲得動物保護色的特徵和作用的`認知經驗。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索動物奇特本領的興趣。

活動目標:

1、在尋找、分辨討論中瞭解動物保護色的特徵和作用。

2、對動物因適應環境而變色的奇妙現象感到好奇,有進一步探索動物奇特本領的興趣。

重點:在創設的“尋找遊戲”的情境中通過分辨、討論認識瞭解哪些動物是有保護色的,都有些什麼作用。

難點:幼兒通過遊戲分辨、討論,瞭解動物的保護色的特徵和作用。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激發幼兒對動物的興趣和增強對動物的感知;瞭解幼兒對動物知識的認識。

2、環境準備:有電腦和電視機。幼兒椅子圍坐成半圓形,椅子後面放置3張桌子(幼兒分組)供操作用。

3、材料準備:幻燈片《動物的保護色》、各種有保護色的動物圖片(枯葉蝶、北極熊、竹節蟲、蚱蜢、青蛙等)。

活動過程:

一、遊戲匯入:小鳥找食物

(觀看ppt,討論)

重點提問:

(一)小鳥餓了,想要出來找食物吃,它來到樹林裡,你們看看它找到了什麼?(瓢蟲)

(二)紅色的瓢蟲一下子就讓小鳥找到了,可是小鳥還沒有吃飽,我們一起幫小鳥找找,還有什麼食物可以吃呢?(蚱蜢)

(三)為什麼蚱蜢一開始小鳥沒有找到它呢?

小結:因為蚱蜢有保護色,綠色的保護色與周圍的環境顏色比較相近,比較不容易被小鳥發現。一些動物為了隱蔽和保護自己,身體形成和周圍一致的顏色,這就是動物的保護色。

價值分析:觀看ppt,匯入主題,激發幼兒瞭解動物保護色的興趣。

二、分辨討論:動物保護色

重點提問:

(一)你們知道還有哪些動物也有保護色呢?(幼兒說,老師點出圖片)

青蛙躲在荷葉上的圖片,發現了什麼?(青蛙和荷葉顏色相近)

枯葉蝶:像枯葉一樣,躲在枯葉中,可以躲避敵人的侵襲……

(二)四幅圖片:沙漠、森林、大海、極地,看看在各地生活的保護色動物有哪些(獵豹、獅子、鱷魚、枯葉蝶、北極熊等)

(三)遊戲:誰的眼睛最最亮

規則:三個小朋友為一組,每組一張圖片,用最快的速度,拼出圖片並找出藏在圖片裡的動物朋友。

小結:在大自然中有許多動物都有和環境很相近的保護色,主要起隱蔽自身躲避敵害和便於覓食的作用。

價值分析:知道動物保護色的作用,瞭解動物和自然環境的關係。

三、遷移經驗:奇特的本領

重點提問:

(一)動物的保護色真有用,人類受到動物保護色的啟發,發明了什麼呢?(迷彩服、坦克、變色鏡、夜用警服等)

小結:動物利用自己的保護色保護自己,人類根據動物的保護色運用到各個不同的領域,對人類有很大的幫助。

(二)動物除了保護色的本領之外,還有哪些奇特的本領呢?我們下次再來交流。

價值分析:通過交流,進一步瞭解動物保護色的重要性,並且有進一步探索人類向動物學本領的興趣。

活動評析:

這是一節科常活動,科學活動要求教師的語言更精準、更簡明扼要,有豐富的知識的儲備及很強的操作活動掌控能力。在本次研討活動中,我對動物的保護色的知識做了一次認真地功課,因此當幼兒說到某種動物保護色時,都能準確地進行判斷。在目標與環節方面,我覺得目標與環節是匹配的,環節是很清晰的,一共分為三個環節:第一環節,讓幼兒知道什麼是動物的保護色;第二個環節就是通過分辨、討論認識瞭解哪些動物是有保護色的,都有些什麼作用;第三個環節就是經驗的遷移,激發幼兒進一步的探索。在第三個環節中,我運用了讓幼兒拼圖找出動物,幼兒的興趣很高,操作也很快樂,都能找出動物,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大班科學活動油和水教案篇5

【設計意圖】

五彩繽紛的世界裡,隨處都可以看見我們的影子。生活中影子時時刻刻都伴隨著小朋友,同時也給小朋友帶來了許多的問題和樂趣,小朋友們對它非常熟悉,但又缺乏典體、科學的瞭解。為此從大班幼兒年齡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出發,我們設計了這個活動,意在幫助小朋友瞭解影子形成的條件、特性,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激發他們勤于思考、積極探索的精神。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影子產生的條件,知道影子的形狀與原物是一樣或相似的,懂得影子在光源的反方向。

2.初步瞭解影子的特性:影子會變大變小,影子的大小與光離物體的遠近有關係。

3.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激發其探索的精神;鼓勵幼兒用連貫的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活動準備】

1.各種色彩的玩具、手電筒、水彩蠟筆、不同形狀的盤子、一間光線較暗的房間。

2.課前活動準備:尋找各種影子。

3.兩種顏色的個人記錄紙、集體記錄紙。

活動??

影子有顏色嗎

?活動過程】

1.幼繪畫物體的影子

師:小朋友你們見過影子嗎?為什麼會有影子?請試著把你見過的影子畫出來。

2.幼兒講述自己繪畫的影子

3.探究影子的色彩

(1)師:看看小朋友畫的這些影子有什麼不同。

有的小朋友面的影子是白色的,有的小朋友畫的影子是彩色的;有的則是黑色的……

師:小朋友畫的影子的顏色不同,影子是有顏色的嗎?

師:請小朋友想一想,影子會是什麼顏色的呢?為什麼影子會是五彩顏色的呢?

4.探究操作活動:影子是有顏色的嗎?

師:這裡有很多有顏色的玩具,小朋友拿這些玩具進行實驗,看看它們的影子是什麼顏色的,注意把實驗的結果記錄下來。

5.幼兒操作、記錄實驗結果,討論,驗證結論。

活動二:影子是怎樣的

?活動過程】

1.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展示幼兒上次的實驗記錄,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問題。

師:在上次的實驗中,小朋友發現影子是

大班科學活動油和水教案篇6

設計思路:

本活動源自團結版教材(中班下)科學活動《土壤的祕密》。進行該活動時,我班科學課題“神奇的土地”系列活動的開展正處於第二個階段,即“土壤與動植物的關係”。在此之前,我們已經進行了“階段一:土壤的種類”的活動,孩子們通過採集、觀察、分類等活動,已對土壤的種類有了一定的瞭解。

幼兒科學教育的首要任務是激發幼兒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認知興趣和探索慾望。而本活動的探索物件:土壤,對孩子們來說,更是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在他們眼裡,隨處可見的土壤對是那麼地神奇又是那麼地神祕。土壤裡究竟有些什麼?為什麼植物和動物都可以在其中生存?因此我們結合“小工具、大妙用”的主題,針對我班幼兒年齡特點與知識經驗積累,設計並開展該活動,旨在通過觀察、比較及操作活動,帶領幼兒探尋土壤的祕密,走入神奇的土壤世界。同時,通過對土壤的探索,引導幼兒建構延續的、系統的、自主的知識學習體系,為其今後的經驗獲得和知識學習奠定基礎。

活動目標:

1、體驗探索土壤的樂趣,養成細緻觀察、認真思考的探究精神。

2、嘗試利用各種工具探究土壤裡的成分,發展動手操作能力及觀察比較能力。

3、通過觀察和實驗,利用各種工具分離土壤中的.不同顆粒,尋找土壤中的水與空氣等成分。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幼兒有通過遊戲、操作、實驗等掌握了分離不同物質的方法及感受空氣存在的經驗。

2、教師準備:乾燥的土壤、小勺、一次性紙杯製成的篩子(洞眼大小不同)、攪拌棍、紙碟(標明大、中、小)、量杯、衛生紙、透明水杯。

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談話:我見過的土壤。

教師提問:小朋友們曾經在各種不同的地方採集過各種土壤,你們都在土壤裡發現過什麼?

2、引導幼兒觀察乾燥的土壤,發現土壤中顆粒大小不同

(1)教師提問:請你們仔細看一看,這些土壤裡的顆粒大小一樣嗎?

(2)引導幼兒討論:怎樣才能將這些大小不同的顆粒分離開?

3、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方法分離土壤中大小不同的顆粒。

(1)看一看:桌上有些什麼工具?

(2)想一想:可以怎麼用?

(3)做一做:幼兒在舒緩的音樂中,分成三組,分別用小勺、篩子和水來分離土壤的大小顆粒。

(4)說一說:引導幼兒講述自己的操作方法與步驟。

(5)比一比:哪種方法最好?為什麼?引導幼兒從操作完成速度及質量方面進行比較。

4、引導幼兒思考用什麼辦法探索土壤中裡看不見的東西。

(1)引導幼兒討論:土壤裡還有什麼看不見的祕密?

(2)想一想:怎樣讓土壤裡的這些祕密都顯示在我們的面前?

(3)試一試:提供水和紙巾,鼓勵幼兒探索土壤中的祕密。重點引導幼兒觀察變化,想一想,為什麼會這樣?

5、師幼討論:土壤裡還有什麼祕密?怎樣發現這些祕密?

活動提示:

1、此活動的重點是利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分離土壤中大小不同的顆粒,探索土壤中看不見的東西,如水和空氣。此活動前,幼兒要有采集土壤、觀察土壤的經驗,並對土壤的特性及種類有了一定的瞭解;此外,幼兒還應掌握使用簡單工具進行科學實驗活動的基本方法,如篩選、攪拌等。活動中,教師一是要指導幼兒學習正確的實驗方法,二是要引導幼兒思考不同工具和方法的優劣。

2、操作過程中,教師可提供一些常見的或廢舊物品製作的工具,如透明的一次性水杯、一次性碗等作為幼兒的操作材料,既可以廢舊利用,又可以保護環境。活動結束後,還可以將操作工具投放到活動區中,便於幼兒反覆操作。

3、組織幼兒開展延伸活動:自制小書《土壤的祕密》,將自己在土壤中的發現用簡單的符號或圖畫繪製成冊。

4、提請家長配合:

(1)帶孩子觀察小區周圍的土壤和土壤裡生活的動植物。

(2)帶孩子查詢資料,瞭解土壤裡還有哪些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