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大自然的啟示教學反思5篇

教學反思的寫作是作為教師必備的一項技能,通過寫教學反思不但能夠知道自己教學能力的不足,還可以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大自然的啟示教學反思5篇,感謝您的參閱。

大自然的啟示教學反思5篇

大自然的啟示教學反思篇1

一。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今天在學習《大自然的啟示》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概括了課文的主要內容之後問:“同學們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後,你們還有哪些內容不理解?請你們邊默讀課文邊思考。”學生先是認真讀課文,然後紛紛舉手說出自己的疑惑。大多孩子提出的問題有一定的深度。如有問:“課文中的第一自然的和課題中的打掃為什麼加引號?;還有的孩子問:護林員為什麼不說服林務官改變打掃森林的決策?······我讓學生帶著問題再次閱讀課文,很多孩子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古語說得好“學貴存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讓學生對文字提出自己一個問題,比學生回答老師提出的十個問題還要重要。這樣培養了學生的質疑能力。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的同時,能與文字直接對話,而且學會了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本課教學中為了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我採用了以下幾種方法:

1、當林務官看到又寬敞又潔淨的林子,心裡美滋滋的,他想:———————————。讓學生把句子補充完整。

2、出示兩組詞語:鬱鬱蔥蔥,充滿生機,活力四射,生氣勃勃·····,蕭條冷清,危在旦夕,奄奄一息,死氣沉沉,······學生用分別用兩組詞語來形容森林被打掃前後的不同景象。

3、師生合作,生生合作,模擬對話。

幾年後,當林務官看到森林變得如此蕭條冷清後,他會向護林工人興師問罪,下面我們模擬以下這次對話:

林務官:你們這些工人怎麼搞的?森林怎麼會變成這樣?

護林工人:長官,這都是當初您讓我們“打掃”森林的後果啊!

林務官:什麼?我只不過讓你們把哪些枯枝敗葉掃掉······

護林工人:······

葉聖陶先生提出:“兒童時期如果不進行說話訓練,真是遺棄了一個最寶貴的鑰匙。”國小生正處於語言感知和語言表達的最佳年齡段。這些都明確指出了在學生的兒童時期語言訓練的重要意義。《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說話訓練要貫穿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訓練方式要多種多樣”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找準切入點,把說話訓練和教學環節巧妙結合起來,並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教學中不斷得到訓練和提高。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增添了教學情趣,活化語文,使學生的課堂學習充滿生機活力。

大自然的啟示教學反思篇2

?大自然的啟示》是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語言通俗易懂,獨特,是由《“打掃”森林》《人類的老師》兩篇科普小短文組成的。

?“打掃”森林》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從前德國有個林務官,一上任就命令護林工人把森林裡的灌木、雜草、枯枝爛葉砍光除盡,結果此舉破壞了大自然的生態平衡,好心辦了壞事,把森林漸漸給毀滅了。進一步明確大自然能給人類以警示和啟發,學習用聯絡的眼光認識自然界。

?人類的老師》短小而又充滿趣味,通過生動的例項,介紹了科學家從蜻蜓、鯨等動物身上得到啟示,有所發明、有所創造。這篇課文告訴我們,研究大自然的特點和規律,研究生物的特性,可以從中受到啟發,從而更好地指導人類的發明創造活動,更好地指導我們利用大自然的規律,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大自然,為人類服務。

閱讀教學就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閱讀方法,是教師教學生通過品讀各類文章作品來學習語文知識、發展智力、陶冶情操的教學活動,核心是教師教學生學會閱讀,達到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在教學《大自然的啟示》這一課時,我放手讓學生通過自由讀、同桌互讀、指名讀等方式達到了讀準生字字音,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的目的。接下來我讓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兩篇短文的大意,並啟發學生《“打掃”森林》可採用把各部分意思連起來的方法,《人類的老師》可直接引用原文(即最後一自然段)的方法來歸納;還要學生劃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詞句,在旁邊批註,寫出自己的感受。然後我又要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在小組交流,組內人員相互學習和評價,培養了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最後我要學生全班進行交流,對於學生難以理解的地方我適時地加以點撥,引導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受到啟發。如在交流“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聯絡的。這樣,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態平衡。”時,學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難,我指導學生聯絡上下文、結合食物鏈圖示來學習就容易多了,這樣學生對課文就有了更深的理解,更深入地體會到“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

在學完課文後,我還讓學生寫談談自己的感想,並課外蒐集閱讀有關人類從動植物身上受到啟發而有所發明的文章,或寫一段話介紹自己從某種動物、植物的身上受到的啟示,學生激情都很高。雖然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但是我要學生都能背誦,由於學生很感興趣,因而大多數學生很快都背下來了。

大自然的啟示教學反思篇3

一是在教學設計上,重點內容分配的時間不充足。《大自然的啟示》是一篇略讀課文。它由兩篇短文組成,一是《“打掃”森林》,一是《人類的老師》。教學這兩篇課文,要把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及帶給我們的啟示作為教學的重點,課堂上要花大量的時間解決。為了顯示接待課的完整性,我在設計教學環節的時候,讓生字、詞語的學習時間佔了很大比例,達到了十多分鐘,致使在完成理解課文的內容和啟發上匆匆忙忙。還有一些教學內容也沒當堂完成。

二是教學用語不夠凝練。作為國小語文教師,教學用語要準確、簡潔、生動。我在教學的過程中感覺用語不夠生動簡潔,課件已經顯示很清楚的`問題,我還要反覆的重複,不但自己累,還浪費寶貴的時間。其實學生一看就懂。

三是教學環節還可以精簡。在教學本文時,我設計的教學環節是讀讀拼拼、讀讀說說、讀讀畫畫、讀讀議議、讀讀練練。其實可以由五個環節精簡到三個環節。即把讀讀拼拼和說說合二為一,自讀課文,自學字詞,瞭解大意;讀讀畫畫和議議和二為一,在學生談體會的時候就可以發表不同的觀點。這樣就可以騰出時間和精力把主要內容學深。

四是設計的內容想要全面卻不能全面。設計內容的時候把生字、形近字、詞語、結構、段落的分析、寫作方法等全都涉及到了,致使教學過程吃緊,橫向有多點,而深度卻不夠。一節課的時間只有那麼多,由不得你來大雜燴。

大自然的啟示教學反思篇4

教學目的

1、認識8個生字。

2、朗讀課文,把握每篇課文的主要內容,認識到大自然能給人類以警示和啟發,激發閱讀仿生學等科普讀物的興趣。

3、體會文章的優美的語言表達的意境與深刻的寓意的關係,瞭解本文託物言志、借景抒情的特點。

4、聯絡自然與生活,獲得啟示,豐富思想,感受人生。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對深刻而富有哲理的啟示的理解

2、難點:體會景與意的對應關係。

三、教學安排

1、通過朗讀,感知文章的內容

2、用心體會深刻的寓意,學生自主探究

3、觀察自然、思考生活,聯想人生,獲得啟示,豐富思想

4、讀寫結合,鍛鍊學生的觀察和表達,深化感受與思想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 過程

一、前文遷引,匯入新課

1、走進第三單元,我們走進了神奇的大自然。同學們回憶一下,通過前面課文的學習:《自然之道》、《黃河是怎樣變化的》、《蝙蝠和雷達》,大自然帶給了我們什麼啟示呢?

2、揭題:今天我們又將學習一篇新的課文《大自然的啟示》。

3、這是一篇略讀課文,需要同學們運用前面課文中學到的方法來自讀自悟。

4、同學們發現了嗎?咱們今天學的這篇課文其實是由兩篇小文章組成的。一篇是《“打掃”森林》,另一篇是《人類的老師》,(板書。)看看老師寫對了嗎?(“打掃森林”未加引號。)你真是一個細心的孩子。

二、初讀感知,認記字詞

1、那麼這兩篇文章帶給了我們大自然的什麼啟示呢?自由地讀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聯絡上下文仍理解不了的詞語查查字典或向同伴請教。

2、認讀生字新詞,找出詞語中的多音字。(掃:掃帚、打掃。)

3、共同解決難理解的詞語。(如:生態平衡。)

三、瞭解內容,質疑交流

1、默讀《“打掃”森林》,想想它主要講了什麼?

2、再仔細地讀讀課文,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標記,可以是一個小小的問號,也可以簡單地將問題寫在旁邊;遇到感受深的語句畫下來,可以用一個詞或簡短的句子記下自己的感受。

3、師生共同交流,主要解決兩個問題:(1)為什麼說林務官的命令給森林帶來了災難呢?

(2)“打掃”上面為什麼要加引號?

4、學了這篇文章,你獲得了大自然的什麼啟示?

四、遷移學法,運用鞏固

小結:同學們真會讀書,真會思考!剛才咱們通過讀課文,瞭解了《“打掃”森林》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什麼,並通過提出問題,互相交流,得到了關於大自然的啟示。下面,我們就按剛才的方法繼續學習《人類的老師》這篇文章。

(1)想想文章主要寫了什麼?

(2)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記號,在感受深的語句旁寫寫感受。(結合課件理解“流線型”。)

(3)重點感受“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人類從大自然中得到啟示,有所發明創造的事例還有很多,比如前面的課文──《蝙蝠和雷達》等,大家還了解哪些事例?

(4)這篇文章又帶給你什麼啟示?

五、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林務官打掃森林,結果給森林帶來了災難;人們從蜻蜓、鯨等動物身上得到啟示,有所發明,有所創造。可見如果我們任意破壞大自然的生態平衡,就會遭到大自然的懲罰;如果我們拜大自然為師,虛心地向它學習,就能從中得到啟發,造福人類。

2、其實大自然帶給我們的啟示,談談自己從動植物身上得到了哪些啟發?你想發明什麼?

教學反思

閱讀教學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學生的閱讀能力需要通過閱讀教學進行訓練。閱讀教學就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閱讀方法,掌握表達規律的過程,是教師教學生通過品讀各類文章作品來學習語文知識、訓練語文能力、發展智力、陶冶情操的教學活動,核心是教師教學生學會閱讀,達到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所以閱讀教學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學生的閱讀水平的高低。那麼我們的閱讀教學如何設計與實施,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大自然的啟示教學反思篇5

我教學《大自然的啟示》這課時,我在學生熟讀課文後,讓學生思考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學生概括起來顯得還是吃力。看的出光利用抓各部分主要內容的方法來概括整篇文章的主要內容還是有些困難。怎麼辦呢?因為,我們此時學習的.是《人類的老師》這篇文章所以,我靈機一動,我想既然學生概括全篇困難,那就先練習概括一個自然段吧。

於是,我請他們概括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內容。學生說起來還是羅嗦,我引導說:瞧,雖然兩個同學概括的不是特別簡練,但你們注意到了嗎,在他們的言語中,出現了兩種很重要的事物。學生很快就答出是鯨和輪船。我把他們寫在黑板上,對學生說:看,你能結合課文,用簡單的話說說他們之間的關係嗎?學生在短暫的思考後順利的答出:科學家根據鯨的體型特點設計出了流線型的輪船,大大提高了輪船的航行速度。我又引導他們採用同樣的方法概括出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內容,然後把兩段聯絡起來說就概括出了全篇的主要內容由這個教學片段,我想到了抓文章中的關鍵詞來概主要內容也是一種不錯的辦法。但這個關鍵詞,最初應由教師提出。日久天長,學生就會掌握其中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