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樹葉》教學反思7篇 “樹葉”教學:一個探究自然美學與啟發式教學的反思

《樹葉》教學反思是一篇來自一名國小教師的自我反思文章,通過對自己教學經驗的總結,反思自己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並提出改進方案。這篇文章為廣大教師提供了一個思考教學的新視角,是不可多得的一份教學經驗分享。

《樹葉》教學反思7篇 “樹葉”教學:一個探究自然美學與啟發式教學的反思

第1篇

本課我在第二課時教學設計上,我首先複習了生字,然後指導書寫了“鉛和拿”字。在對這兩個字的書寫教學上,我顯得薄弱。沒有對重點筆畫做出其他顏色的標記。同時對拿字的最後一筆上學生說成“彎鉤”時我沒有及時糾正。應該是“豎鉤”。此處暴露了基礎知識上的漏洞。同時孔主任課後說在指導寫字上應該選取“鉛筆”或者“筆和拿”這樣可以互相糾正。我也認為有道理,下次課上準備糾正。

在本課上我設定統領全文的問題是:“林園園為什麼不願意借李麗綠色鉛筆?你是從哪看出來的'?”本篇文章就是從這一問題開始逐一撥開。課後大家研討時認為此處應該再加入說說是怎麼體會的,這樣效果會更好。此問題丟擲後,學生都能找到了三次對話,都能從林園園的語言上看出她不願意借。那麼我重點就讓學生入情入境的去理解去體會,同時帶著體會去朗讀。同時在適當處我做了示範讀。但是在第一次對話的處理上,我還是顯得急噪了,有點亂了方寸的感覺。應該讓學生理解吞吞吐吐後,去體會林園園的心情,然後再去讀,這樣效果會更好。後面也出現了類似的現象,說明我在備課時候還是不夠細緻。上課時候容易顛倒。此處有待於提高。

在本課的指導朗讀上,我缺乏學生之間互相評價,都是由老師來評價,顯得比較單一,也顯得課堂上失去學生主控性。

在本課的擴充套件方面,我設定瞭如果你是她們的同學看見這一幕,你會怎麼做。課後教研時同組人員認為,如果加入林園園聽見大家的話,她又會怎麼想,再遇到類似的問題她又會怎麼做?這樣課堂顯得更為豐滿。

孔主任,對板書的設定上也提出了她自己中肯的意見,她認為不用抓書上的詞也可以,可以抓住心理方面去板書,相信會更深刻。

對於大家的建議,我都認真的去吸取,希望珍惜每次教學研究的機會,讓自己快速的成長!

《樹葉》教學反思7篇 “樹葉”教學:一個探究自然美學與啟發式教學的反思 第2張

第2篇

在 “秋天”的系列活動中,我發現幼兒對樹葉特別感興趣,尤其是在觀察樹的過程中,孩子們對樹葉形狀的關注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便捕捉孩子稍縱即逝的興趣點,並讀懂幼兒的`探索行為。於是我設計本次樹葉貼畫活動,引導幼兒在收集樹葉的基礎上說說各種不同形狀的樹葉像什麼,和他們一起去拼一拼,貼一貼,讓幼兒充分發揮自已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來完成有趣的樹葉貼切作品,使幼兒在集體協作中體驗快樂。

本次活動能很好的達到目標要求。首先,我設計本次活動的內容對於本班孩子來說是很新鮮的很有吸引力的,因此,幼兒在整個活動過程中興致高昂,始終保持著濃厚的探究狀態,形成活躍的課堂氛圍。其次,活動圍繞主題環環相扣,形成良好的師幼互動形勢。再次,本活動以10個小朋友為一小組進行集體制作,每一位幼兒都能很好地融入其中,提高團結協作的能力,增強幼兒集體榮譽感,作品效果不錯。

1、幼兒初次嘗試樹葉帖畫活動,手工粗糙,不夠細緻。

2、動手製作時間較長,針對這些不足,教師應多開展帖畫這方面的活動,俗話說:“熟能生巧”嘛。

第3篇

新課標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

一年級上學期的教學重點是識字,要創設教學情境,誘導學生輕鬆識字。我一直很重視識字教學,更重視在課堂中學生識字的效率。在本節課中,我設計的識字教學步驟就是由易到難,以互動交流式的學習方式,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參與學習體驗成功的機會。

認識標點符號是枯燥乏味的。如果在教學中順應兒童的心理,創設新奇有趣的情景,便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儘快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在不知不覺中體驗學習的樂趣。本節課中,認識省略號,我先讓學生產生質疑,然後讓他們自主去發現問題,從而深刻地認識省略號。

低階段的閱讀教學,應堅持“以讀為本”將讀的訓練貫穿全課的始終。通過朗讀訓練,讓學生真切準確地感受本文。在教學中要密切聯絡兒童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引導他們在思想上獲得啟迪,情感上受到薰陶感染。

本節課中,我通過“你最喜歡哪句話?你讀懂了什麼?”的點撥,全方位開放學生思維的空間,讓學生按照自己的閱讀理解展示閱讀體會。我始終以讀為載體,引導學生人人讀,反覆讀,多層次讀,在讀中理解,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通過反覆地讀,學生讀懂了“小蟲拿它當花傘”……不光課文裡的句子讀懂了,還能展開豐富的想像。我隨機對學生進行了句式訓練。這樣,閱讀教學便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珍視了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即興表演是促進其對課文進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學生只有通過自己的體驗學習才稱得上是主動的,只有自己主動建構知識才能實現遷移並在實際中應用。這節課中,我讓學生同桌之間互相朗讀,並自由配上動作,學生朗讀的興趣一下子提高了。在教室裡盡情地想像配上動作。一開始,有些學生還不敢做動作,看著其他學生都在做,他們也動起來了。指名上臺表演,你看!劉凱倫配上動作還真不錯,特別是放風箏的動作更是像極了。

第4篇

本節課有三個目標一是能按數字和形狀標記拿取相應數量和形狀的樹葉,二是能仔細地檢查自己所拾的樹葉是否符合標準,三是能與同伴相互交流自己的成果。考慮到現實原因,我就自制了一張樹葉識記圖。這張識記圖上有四種 形狀的樹葉,每種形狀的樹葉有一個數字寶寶,按著下面的數字寶寶按著一定的數量做了這四種形狀的樹葉。

活動一開始,我按著一定的數量在每個小組撒了這四種形狀的樹葉,並且給每個小朋友一張樹葉識記圖。讓他們看著上面的數字寶寶去撿一定數量的'一定形狀的小樹葉。在這個環節都很有興趣地參與其中,大部分幼兒能很快地把樹葉和自己手中的標記卡對應起來。然而還有四個幼兒對應不起來,需要進一步加強。這一部分是活動的重點,班裡的大部分幼兒都能做到。

在此基礎上,我又進一步增加了難度,讓小朋友明白數字寶寶不僅可以表示這種形狀的樹葉有幾個,還可以用幾個小圓點來表示。請小朋友在表格的下面一欄點上幾個點。這個環節,我們班的小朋友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做到了。準備把識記圖放入益智區加強這方面的練習。

本節活動,我覺得基本上完成了教學目標,大部分幼兒能按數字和形狀標記拿取相應數量和形狀的樹葉並且能仔細地檢查自己所拾的樹葉是否符合標準。在樹葉和識記圖對應的過程中,提高了孩子的動手能力,發展了孩子的智力。

第5篇

師:林園園不把綠鉛筆借給李麗,李麗只好塗上藍色的樹葉。你認為課文中的林園園是個怎樣的孩子呢?

生1:同學之間應該要相互幫助的,我們應該要樂於助人。

師:孩子們,你們說的太好了。我們每一個都需要別人的關心和幫助。同樣,別人也在某些時候等待著我們的幫助和關心。老師希望你們以後能把自己的愛無私的奉獻給大家,主動向別人伸出友愛之手,援助之手。你能做到嗎?

此時,我環視了全班學生,從他們認真的神情,從課堂上活躍的氣氛,我知道這一堂課已經達到了課標所要求的目的。我準備拿起小黑板,在孩子們已經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再次幫他們回憶和鞏固生字。但當我轉身時,那輕輕的一瞥間,我卻發現個別孩子的小手依然舉的高高的。突兀的小手是那樣的堅定和執著。我停下自己的動作,和藹的問到……

生:老師,我不認為林園園是個自私的人?(稚嫩的嗓音在我耳邊堅決的響起,頓時我腦海一瞢,也想和她一起探個究竟。)

生1:老師,課本最後說林園園的臉紅了,說明林園園她知道自己這樣做是不對的。我認為她橋倫約盒碌水彩筆被弄壞了才不肯把水彩筆借給李麗的,其實她也是個愛惜自己物品的好孩子。

生2:對,林園園也許是因為自己太愛惜自己的東西,才不願意把水彩筆借給別人。最後她還是答應借給李麗的。

是啊,孩子們說一點也沒錯啊,我為什麼就沒有發現原本林園園也是一個可愛的孩子呢?我為什麼就要用這麼狹窄的眼光來看待著個世界呢?當我們在面對自己極其喜愛的物品時,我們就會想方法保護和愛惜這些東西。雖然林園園有過猶豫,最後她還是答應把水彩筆借給李麗的。我為什麼就不能引導孩子們往善良和美好的方向進行思考呢?

面帶微笑,我充分的肯定了孩子們的想法,並再次和孩子們一起來重新領會了課文。通過這一堂課的學習,我相信我們班的孩子不僅學會了同學之間的相互幫助和關心,也懂得了要愛惜自己的物品。

在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發現,孩子們的心靈是多麼的純潔,多麼的無私啊。我可愛的孩子們,是你們用善良的眼睛讓老師也看到了世界的美好。

作為大人的我們──教師,也應該有雙慧眼,不應該小看了孩子們寬廣的心靈世界。

第6篇

歌曲《小樹葉》是一首情感豐富的擬人化的歌曲,生動地表現了小樹葉積極樂觀的形象。歌曲把大樹比作媽媽,樹葉比作孩子,充滿了童趣,也洋溢著人間的溫情。唱出了樹葉寶寶對大樹媽媽的不捨和期盼來年春天歸來的樂觀。在整節課的學習過程中,我始終把情感體驗放在第一位,圍繞這一主線開展活動:

由於歌曲的兩段歌詞表達兩種不同的情緒,因此歌曲的學習是採用分段教學的方法。第一段表現了小樹葉離開媽媽後的不捨與害怕,為了讓孩子們體驗這種情感,我設計了以“樹媽媽”的一聲嘆息引發孩子們對“樹媽媽”的.情感關注,我是這樣匯入的:“唉,可是在這麼迷人的秋天裡,樹媽媽卻不太開心,你們知道為什麼嗎?”接著是帶著這個問題欣賞歌曲第一段,同時加入我的傾情表演,為孩子們營造了一個充滿“情”的音樂課意境。有了這樣的鋪墊,孩子們在學唱過程中自然而然就融入了這種感情,當我問:“樹媽媽真擔心小樹葉孤零零的飄到哪都不知道,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聲音、怎樣的速度來演唱呢?”他們馬上就說要“輕輕的,慢慢的,柔柔的”。第二段的教學也是採用這樣的方法,孩子們在老師的表演中體會了小樹葉的堅強、勇敢,聲音也由第一段的“輕、慢”變成了“響亮而有彈性”。我覺得這一環節的設計是非常有效的。

教師在課堂上投入的表現,孩子們才能收到感染和同化,真正的投入到歌曲中,從而達到教學目標。

第7篇

?一片樹葉》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告訴孩子們應該怎樣愛護樹木,也說明了“勿以惡小而為之”的道理。

在教學本課時,先設定疑問:這小椿樹為什麼變成光禿禿的,它那一片片的樹葉哪兒去了呢?然後讓學生自讀,並思考課文講了幾種小動物?它們分別是怎樣對待小椿樹的?這個環節,學生在讀的基礎上很快就找到相關的語言。如小兔子說:“喲,一棵多麼漂亮的小樹!當然應該愛護。小樹太可愛了,把一片嫩葉夾在我的'畫冊裡當作書籤,那多美麗啊!”“小兔子小心地摘下了一片葉子”。引導學生抓住“多麼漂亮、小心”等關鍵詞語,讓學生明白小兔子知道應該愛護小樹,但是它認為自己摘一片樹葉沒有關係,也正因為這樣,大家都原諒自己的行為,導致後果糟糕,從而讓學生明白我們不能“勿以惡小而為之”。這樣水到渠成,讓學生自學其他自然段。最後發揮學生的想象:小椿樹一片葉子也不剩,此時它會對動物會說什麼?動物們又會說什麼?

整節課下來,還是發現學生的發言的範圍還是比較窄,在分角色表演課文時, 學生的表演還是沒有辦法把動物們的形象活靈活現地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