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一年級教學反思7篇 窺探一年級教學:洞察反思與成長

在一年級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常常需要進行反思,以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提高教學效果。本文將圍繞一年級教學反思展開,探討教師從中獲取的經驗和教訓,以及對學生學習成果的影響。通過深入思考,希望能夠為一年級教學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啟示。

一年級教學反思7篇 窺探一年級教學:洞察反思與成長

第1篇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掌握著學習的主動權,在一年級識字教學中引導學生掌握學習生字的方法,以《雪地裡的小畫家》這篇課文為例,談談自己的做法:

預習是專為學習新知識做準備的。為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在上新課前,我要求學生預習生字。首先,我讓學生藉助拼音初讀課文,在初讀的過程中學生基本上讀準了字音;其次,我讓學生看田字格中有幾個生字,並要求他們從文中一個一個地找出來拼讀。這樣,通過預習,學生獲得了學習生字的主動權,也為課堂上學習生字做好了心理準備。

二、教會學生聯絡上下文,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字義

?雪地裡的小畫家》一文中有“畫”這個生字,我在教學中讓學生聯絡上下文,體會“畫竹葉……”的“畫”與“一幅畫”的“畫”的'不同意思。學生通過反覆朗讀、體會,知道前者指“動作”,後者指“圖畫”。再讓學生說說誰會畫什麼?“畫”字還可以組成哪些詞?這樣教學,遵循了“在語言環境中識字”的原則,學生理解到了同一個字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意義是不同的。

聽課是重要的學習途徑,又是很難掌握的學習技巧。讓學生同時運用眼、耳、腦去積極地捕捉知識。眼,要注意看老師寫在黑板上的字及筆順。耳,要善於發現老師指出的重點,如老師說“雪”字上面是“雨字頭”,“雨字頭”第三筆是橫鉤,不要寫成橫折或橫折鉤;“牙”,共4筆,第二筆是豎折,不要把它寫成兩筆等。腦,要牢記字的讀音、字義、字形。簡單的字,如“畫”“葉”可以運用已有知識,自己分析字形;“幾、用、筆”可與熟字“兒、同、毛”比較字形,加深記憶。

記憶的東西在保持中會發生遺忘。因此,複習鞏固生字很重要。我教給學生學會自我再現生字,實踐證明對鞏固生字十分有益。

將課堂上學的生字的讀音、筆畫、筆順、組詞等,不看生字口頭複述出來。說出來之後,再看書或與黑板上的範字對照,及時糾正複述中的錯誤;也可以說給同位聽,說完後讓同位指出正誤。此法可用於課堂鞏固練習或放在課間休息時進行。

一年級教學反思7篇 窺探一年級教學:洞察反思與成長 第2張

第2篇

新課程改革下,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不再是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而是充滿活力的、不斷生成的、開放式的教學。怎麼樣才能使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呢?從以上《識字2》這一課的教學片段可以看到,我努力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激勵學生主動質疑,學會質疑,善於發現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於活躍狀態,從而使整堂課充滿著活力。

首先,我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努力營造寬鬆、和諧、愉悅的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生敢讀、敢說、敢問、敢答。如“你們也想讀一讀這麼好聽的兒歌嗎?(生:想!)那就用你喜歡的方式讀吧!”“那這篇韻文,你們還有不懂的地方嗎?提出來,大家一起來解決,好不好?”“你的想法真的很棒!”等等話語,無不在激勵學生。有了一個輕鬆、和諧、質疑的環境,孩子們才會大膽地想、盡情地說,不斷地進行創造性思維。

其次,教師少問,鼓勵學生多問。課堂上,讓學生多問,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本課教學中,教師的提問精而少,如片段二中只有兩處重點提問──“你從這篇韻文裡讀懂了些什麼?”和“那這篇韻文,你們還有不懂的地方嗎?提出來,大家一起來解決,好不好?”而重要的是引導學生質疑,讓他們學會提問。例如在初讀課文時,我讓學生提出“你覺得哪些字、句子比較難讀”,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雖然一年級兒童年齡小,但是他們的好奇心卻是最大的,也最愛問“為什麼”。在大致理解課文內容後,我又提供給學生質疑的空間,讓他們說說:你還有不懂的地方嗎?學生提的問題雖然涉及到詞語的理解比較多些,但這也反映了他們的真實學習情況。而葉健斌小朋友提的問題著實讓我出乎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他是個很好問的孩子,平時上課總喜歡給大家提些意見和建議。對於他的好問,我一直鼓勵和支援。我想,在上述案例中,他能提出“給韻文加題目”的建議,這也得益於平時我經常鼓勵學生質疑。學生敢於質疑,說明他們的思維真正活躍起來了。有時即使是離題或“冒犯”老師的問題,也應在寬鬆和諧的.氣氛中有問有答。

再次,要善於發現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們不難發現,學生的思維是最沒有束縛的、是最活躍的。他們的腦子裡裝著許許多多奇異的火花,只要得到一個小小的思維空間他們就會發揮想象,開始創新。上述案例中,當一個學生提出要給韻文加標題的建議後,我就抓住這個閃光點,引導全班學生去深入思考,開闊思維。於是,全班所有的學生都歪著腦袋在思考到底取什麼名字好。接著,個個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還說出了自己的理由。如有的說──我想給它加個“懂禮貌”的名;有的說──我想讓它叫“三字歌”,因為這則韻文跟我們念過的“三字經”很像,都是三個字三個字在一起的,所以就叫“三字歌”;還有的說──我想給它取名為“好孩子”。最後經過討論,決定採用“好孩子,人人誇”這個題目。

?識字2》是一篇識字課文,它是以識字寫字教學為重點的。但由於本篇課文思想教育意義強,所以我充分利用教材,讓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自己感悟。學生在理解感悟的過程中自行發現,自主質疑,自行建構了文字的意義,這就是課堂教學不斷生成的課程資源,我們老師就應該用心引導,使這部分課程資源被利用起來。

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創新點,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本課教學中,這個創新點是由學生自己挖掘的。沒有葉健斌小朋友的“好問”,就沒有了“給韻文加標題”的“創舉”。而我只是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輕鬆、和諧、質疑的環境,讓他們大膽地想、盡情地說,不斷地進行創造性思維。

“在兒童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語文學習不應該僅僅是讀和背,更重要的是鼓勵孩子們不斷創新,這樣我們的課堂才有生機,才有活力。

第3篇

1、培養學生能注意聆聽描寫小動物的歌曲,知道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人與動物應該和諧相處。

2、營造良好的音樂課堂氛圍,引導學生聆聽和學唱歌曲《動物說話》,在歌聲與表演中表達對小動物的愛護之情。

3、通過各種音樂活動,鼓勵學生創造性的參與,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和表現力。

1、學習聆聽音樂,感受音樂,表現音樂中的藝術形象。

2、唱歌曲《動物說話》,準確演唱有間奏穿插的歌曲。

一堂快樂的音樂課又開始了,同學們,今天老師準備了一首非常歡快的音樂,讓我們踏著歡快的節奏,帶著最快樂的心情,一起走進音樂的課堂吧!音樂:《我是草原小騎手》

談話:同學們,今天老師的心情真好啊!老師決定帶領你們到大森林去玩,你們想去嗎?在出發以前,老師先給你們介紹一下美麗的大森林。(課件上出示美麗的大森林的畫面,老師再邊畫邊介紹美麗的.大森林)。

同學們,大森林美嗎?好,讓我們踏著歡快的音樂,向著美麗的大森林出發吧!音樂:《星光恰恰恰》

談話:同學們,我們剛走進大森林,就來了三位動物小夥伴,它們告訴我,一年級一班的小朋友真可愛,它們想跟你們交朋友,你們看,它們分別是哪三位動物小夥伴呢?(出示:小雞、小鴨、青蛙圖片)讓學生學著動物的聲音給老師問好。

現在三位動物小夥伴要對你們說說話,讓我們想象一下初次見面的好朋友,它們將對你們說什麼呢?

談話:動物小夥伴邀請我們參加它們一年一度的動物狂歡節,我們是不是應該準備一個節目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唱《動物說話》吧!

2、講解間奏並做節奏遊戲(學生到公園玩)引出節奏:x x xx x

3、引導學生間奏處拍節奏,用腳跺節奏,晃頭表示節奏。

5、引導學生用動作表演三種小動物,併合音樂進行邊唱邊表演和邊拍節奏練習。

1、老師和學生討論,如何將自己喜歡的小動物請進我們的歌曲中,並討論怎樣用動作表現它們。

2、將小狗、小貓分別請進第四、第五段歌曲中並完整演唱歌曲。

教師: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愛護動物,保護動物,同時也要愛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好,現在讓我們一起去參加動物狂歡節吧!音樂:《星光恰恰恰》走出教室。

第4篇

每一天都是新的開始,每一天都是新的挑戰。與一年級的學生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在教學上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今天上課整體的感覺不是很好,提前幾分鐘到一年級班級。當打了第二次鈴以後,學生講話的講話,畫畫的畫畫,改作業的改作業,根本沒有意識到現在已經打了第二次鈴,應該要進入上課準備階段。

我吹了兩次口哨,全班才安靜下來,提醒學生用三秒鐘的時間把自己桌面上的物品收拾乾淨,並且把跳繩放在桌上靜息好。

等全班靜息好以後,就組織學生整齊有序的`到室外排隊到操場。在行進的路程中,仍然有個別學生在講話。又停下來提醒學生,被我點名的學生,等會兒老師就會給他單獨安排任務單。

當到達操場以後,把學生帶到陰涼的地方進行集合整隊。我在講本次課的教學重點、教學任務時,仍然有個別學生在講話。此刻我有些生氣,就把講話的學生單獨叫出來。“xx出列!”沒有反應,“xx站出來!”Ⅹx搖頭“我不出來!”我盯了他一眼沒有理他,繼續講我的內容,他自己就站在隊伍外。

接著就是有條不絮地按照上課的內容進行,此刻又有人講話,上著上著就要去管紀律,感覺上兩節常規好的班也比上一節常規差的班要好,到了下課排隊的時候,那幾個講話的仍然在隊伍裡講個不停。讓體育委員把其他學生帶回教室,把講話的那幾個留下來單獨聊聊。

為什麼一年級已經上了快一個月了?同樣教四個班,同樣的教法,同樣的要求,為什麼有的班可以讓老師上課很愉快?為什麼有的班級總有人講話打鬧不停?為什麼有的班級老師在講,下面學生也在講?為什麼有的班級課堂常規很好,有的常規做的不好?

針對常規較好的班級,可以完整的按照自己上課內容進行;對常規較差的班級,要求必須降低,首先要讓他們常規做好,其次要明白老師的指令,再次讓學生多練習。只有當學生明白了該怎麼做,才能理解老師的要求。比如說前平舉,所有學生把手抬平,手臂與身體成90度,身體面向前方,兩腳併攏。讓學生反覆的練習,直到學會,進行下一個練習。

1.一口氣不可能吃成一個大胖子,必須要一點一點的進食。

2.針對不一樣的班級採用不不一樣的教學方法。每個班的情況不一樣,不能用統一的要求去要求每一個班。

5.發現學生的優點及時鼓勵,學生做得好的地方也要給予表揚。

時間會證明一切,只要努力付出,經常練習,相信每個班都會有所改變。

第5篇

?品德與生活》是新課程改革中的一門課程,它作為一門獨立的綜合型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密切聯絡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回顧以往的教學過程,感到自己有很多的不足之處,尤其在教學時常會遇到這樣的苦惱,學生不理解的內容,自己還教得特別累。拿到了新教材時,一開始還很茫然,不知如何去教。細看時覺得新教材與以往的思想品德教材相比,新教材更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更生活化、大眾化,每一課的插圖都很新穎,很有趣。慢慢地,我就感到新教材一定要用新的觀念去理解它,要用新的方法去教學生。接下來我就談一談我用了新教材之後的一點感受。

?手拉手,交朋友》是國小一年級《品德與生活》中的一篇課文,一年級的兒童是剛從幼兒園進來的,此時的兒童是懷著渴望與不安的心情跨進國小大門的,他們將面臨許多的問題與挑戰,其中首先要碰到的是如何熟悉環境,認識老師和同學,並和新老師、新同學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體驗學校生活的愉悅。於是,我採用了他們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遊戲,在“找朋友”的遊戲中,小朋友一邊唱兒歌,一邊做遊戲,在遊戲中,讓小朋友懂得班內每個小朋友都是自己的好朋友,同學之間應該和睦相處,見到老師和同學應該主動打招呼,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孩子。同時,我適時表揚守紀律的小朋友,提醒違紀的小朋友,從而讓小朋友養成懂規則、守紀律的好習慣。在整個遊戲中,我始終把自己放在與孩子處於平等的地位上,與孩子共同參與活動,活動氣氛熱烈融洽,讓兒童感受到學校生活的愉快。

?我與春天在一起》這一活動教學時,我則是站在尊重學生學習獨立性的立場上,積極鼓勵學生獨立學習,並創造各種機會讓學生獨立學習,從而讓學生髮揮自己的獨立性,培養獨立學習的能力。課前,我先讓學生自身去感悟春天,讓學生通過找找、看看、讀讀、寫寫、畫畫、唱唱跳跳、剪剪貼貼,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帶著獨立學習的成果進課堂與師生交流、探討、合作。學生們有的帶來了找到的資料,有的帶來了自己畫的春天圖畫或剪貼的作品,有的邊歌邊舞。與此同時,學生們還說到了春的節氣,春天裡的節日,春天的草木花鳥,整堂課洋溢著濃濃的春的氣息,顯現著獨立學習的魅力。

上完這些課,我反覆琢磨,總結出幾條小經驗:第一,活動的開展不僅要大膽放手讓學生做,教師也應是一個積極的參與者和指導者。因為老師的參與,會讓學生感到他們所做的事不是一件隨意的小事,而是一件值得他們去重視、去認真體驗的`一件大事;老師的指導又使他們少走彎路,可借鑑我們已有的經驗幫助他們更快地享受成功。第二,對學生有創意的一些想法或做法,老師應給予讚賞,讓他們的才能充分發揮,促使他們形成再研究的願望,形成良好的“願學”行為。當學生在活動中遇到挫折時,老師應嘗試用“挫折教育”讓學生品味人生,鼓勵他們勇於面對失敗,培養良好的“抗震”心理素質,為築起他們的人生之塔奠定堅實的基礎。第三,課後要反思。不論是老師或學生在每一次活動的結束時,都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所得與所失,讓反思成為下一次課取得成功,進步的前奏。第四,讓評價體系貫穿於活動全過程,並採取生生互評及師生共評等多種評價方式,為完善活動方案提供最直接的幫助。

品德與生活課的產生,確實向老師提出了挑戰,我們要讓它成為通往成功殿堂的又一途徑,讓它真正成為服務於學生和讓學生喜歡的學科。而我們面對的學生是活生生的,要實現這一點,最重要的就是要讓學生“動”起來,接受“活”的教育,閃爍“活”的思維。在“動”中去體驗,在“動”中獲得真知,培養能力,養成勇於創新、勇於探索的品質,也讓課堂成為學生髮展個性的舞臺,在學習中掌握知識、體驗快樂。

第6篇

左右在平時中經常會用到,所以一開始我就通過提問平時我們走路時是靠哪邊走?由此引出左右。在學生知道左右的標準後,我通過幾個活動來加深學生的記憶,如伸伸左右手,摸摸左右耳,拍拍左右肩,抬抬左右腿等,同時讓學生練習用左,右說一句話,並讓學生交流左手、右手可以做什麼事情,學生對前面的這些知識掌握得還是不錯的。

體會左右的相對性是本節的一大難點,這要求學生不僅要弄清自己的左和右,還要理解以其它為標準的左右方向。我做了一個練習,當時我背對著學生舉起我的右手,孩子們都知道是右手,我右手沒放下來,只是轉了個身,和學生面對面,再問學生現在我舉的是哪邊手,大部分學生都說成是左手。學生剛建立的左右標準是以自己身體的左右為標準去判斷,現在要改變他們的認知標準,以面前的人物自身的左右標準去判斷,學生不知所措。對於這種情況,我覺得只能多練習,慢慢讓學生理解。

關於左右的相對性,有些地方我們成年人都覺得難理解,何況是這麼小的孩子呢?所以我也強加了一些標準給學生,對於會動的人,一般要以圖中人物的左右為標準,跟我們自己的'左右方向是相反的;而對於靜止的東西,一般是以我們自身的標準去衡量,雖然這樣有些牽強,我想,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生活積累不斷豐富,會慢慢理解的。

第7篇

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剛進入校園,對學習,特別是數學的學習充滿期待,此時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最佳時機。國小生如果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表現出對數學學習的一種特殊情感,學習起來樂此不疲,這就是所謂的 “ 樂學之下無負擔 ” 。下面,我談談自己在激趣方面的幾點體會。

一、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在實際中解決數學問題。

生動的生活情景,有助於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增加對數學的親近感,體驗用數學的樂趣。因此,在教學中,我經常設計一些情境,讓學生在玩中輕鬆學習。例如:教學時,在主題圖講完後,我請 7 個同學上臺,問: “ 蘋果和香蕉,你最喜歡哪種,喜歡蘋果的站在左邊,喜歡香蕉的站在右邊 ” 然後引導學生討論 7 由幾和幾組成。師還可以問:玩具車和冰淇淋,你比較喜歡哪一種?放學後,你是先做作業,還是先看電視等等。這樣不僅讓學生很快掌握 7 的組成,還可以進行思想教育。

眾所周知,每一個孩子都愛問為什麼,每一個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祕密,根據孩子的這種心理,我多次採用 “ 估一估,猜一猜 ” 的形式,讓學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在教學《海底世界》時,我先告訴學生我一共有幾條“熱帶魚”,左手有幾條,讓學生猜猜右手有幾條,這樣反覆進行幾次,學生就在 “ 猜 ” 中掌握了數的分解和組成以及加、減法,加深了對數的認識,為今後學習用數學做好了鋪墊。

兒童的好勝心、自尊心強,愛表現自己,所以要經常創造機會讓學生充分表現,讓他們在心理上得到滿足,要不斷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增強勇氣,勝不驕,敗不餒。如在小組中可以進行 “ 奪紅旗 ” 比賽,在個人中可以比一比誰做得又對又快,從而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