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樹和喜鵲》教學反思7篇 "教學反思:用「樹和喜鵲」啟迪孩子的成長與發展"

本文是一篇關於教學反思的文章。以教學《樹和喜鵲》為案例,作者反思了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探索了能夠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和技巧。這篇文章對於教學人員、教育工作者都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樹和喜鵲》教學反思7篇

第1篇

校內公開課,我選擇了教學《樹和喜鵲》的第一課時。上完後,覺得教學效果較好的有兩處。一是利用插圖,梳理文脈。課文采用三段式結構來寫,都是先描寫一個場景,再用一句話寫出樹和喜鵲的.感受。書上有三幅插圖,但內容和文字不完全匹配,所以我將圖修改,讓學生找與圖相關的段落,學生都有看連環畫的經驗,所以找起來比較容易。課堂上一開始有學生說與圖一配的是第一自然段,又有另一學生說是第一二自然段,我肯定了第二個學生的回答,指出理由:他還關注到了樹和喜鵲的感受。後面兩幅圖,學生就能找得更準確了。第二是教學“孤單”一詞,引導學生關注數量,關注“只有”,並體會帶“只有”的句子的情感,學生對於“孤單”的理解很到位,也能通過朗讀體現出來。

課堂上,學生沒能好好理解“鄰居”一詞的意思,有點小意外,也是提醒我不能太想當然,想當然地以為這個“鄰居”與孩子生活有聯絡,就不好好思考理解的方法。課後,李老師告訴我一個想法,我在此記下:要理解鄰居,重點理解“鄰”,將“鄰”組成詞語“鄰國”“鄰村”,瞭解了“相鄰”的含義,然後再理解“鄰居”的意思。

《樹和喜鵲》教學反思7篇

第2篇

?樹和喜鵲》這篇文章的篇幅較長,我給了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備學,讓他們讀通讀懂課文,之後練習標自然段,雖然自然段已經不是第一次接觸,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一次性正確標出,我再次強調了尋找自然段的方法,指導學生練習。思考問題“為什麼開始的時候樹和喜鵲很孤單,後來又很高興?”學生雖能說出,但是理解的不是很透切,我進而轉化問題“你有沒有孤單的時候?”孩子們紛紛從自己的生活經驗說孤單的經歷和當時的感受。我又問他們“是什麼讓你不再孤單?”他們又說,後來我出去找小朋友玩去了,就不再感到孤單難受了。我適時進行提升,說“對,是朋友讓我們不再孤單,是友誼為我們帶來了快樂。”我又讓學生來聽課文朗誦,讓他們說說感受,有的孩子說,這次聽完這個故事,我覺得非常的感動。在聯絡了學生的生活經歷後,課文與孩子們的距離拉近了,他們真正理解了文中的道理。

?樹和喜鵲》一課,用生動、細膩的語言描寫了小鳥和小樹由孤單到快樂的生活經歷。告訴孩子們有了鄰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遊戲,才能享受快樂的生活。

開課伊始,我用一首歡快的兒歌《朋友越多越快樂》把孩子們帶入到教學情境之中,激發孩子們對交友的渴望,以及體會沒有朋友孤單失落的心情。再利用課文插圖,引導學生將故事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樹和喜鵲因為沒人陪伴孤單失落,第二部分是它們有了鄰居後非常快樂。然後通過對這兩部分的'學習、對比,再一次讓孩子們感受到朋友的重要性。

本課的學習比以往課文的學習增加了一個知識點,就是要引導學生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於是,我在引出“孤單”一詞後,讓孩子們聯絡第一自然段的內容,說說通過哪些詞語感受到了樹和喜鵲的孤單。引導孩子們找出數量詞以及理解“只有”一詞在這裡的重要性,再讓孩子們練習用只有說一句完整的話。在體會樹和喜鵲的快樂時,我引導孩子們從文字中找答案,訓練了孩子們的閱讀蒐集能力。

在理解課文時我尊重學生獨特的心理感受,讓學生與實際生活相聯絡,談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讓學生更進一步感受到沒有夥伴和朋友的生活才會孤獨。理解“樹很快樂,喜鵲也很快樂”這句話,很自然的也就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在學習第五自然段時,我通過圖片、音樂、小組合作交流等方式引導孩子們發揮想象力,想象樹和喜鵲平時還會和鄰居們一起做些什麼、說些什麼,孩子們結合生活實際說了很多,不僅開闊了思維、鍛鍊了口語表達能力還訓練了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此時,孩子們已經深深的知道了朋友的重要性,也渴望能夠交到更多好朋友。我又播放了動畫視訊《紙船和風箏》,通過觀看,引導孩子們體會應該怎麼和朋友相處,如果和朋友鬧了矛盾應該如何解決。從而教育學生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互相關心,我們的生活才會很快樂。

在本課的教學中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比如像“嘰嘰喳喳、安安靜靜”這樣的詞語應該展開讓孩子們多說一說,幫助孩子積累詞語。整堂課由於涉及的內容比較多,一年級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時間又相當有限,所以整體感覺聽講效果不是很好,我在今後的教學中,會多多加強對孩子們注意力集中的訓練,爭取提高課堂效率。

第3篇

這篇課文用生動的語句和細膩的語言描寫了小鳥和小樹由孤單到快樂的生活經歷。告訴孩子們有了鄰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遊戲,從而教育學生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互相關心,我們的生活才會很快樂。

我首先我採用了以故事的方式匯入,是想讓學生們在聽故事的過程中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藉助拼音讀課文、識字、思考問題--交流--提升的`方式進行教學。並重點引導學生理解語句。讓學生談談自己對這個詞語的理解。學生聯絡生活實際談的非常好:有的說是沒有朋友玩,有的說是孤獨,有的說是寂寞,有的說無聊,沒意思。看來,學生能懂得這個詞語的意思。那麼聯絡上下文怎麼理解?讓學生讀課文,從哪些詞語看出“孤單”的意思?學生在老師啟發下,找出了“只有,一隻一棵 一個”,看出樹和喜鵲真的很孤單。後來我採用了讓學生當小老師的方式,互幫互學共同學習生字的教學設計,小老師們都能夠從字的結構、筆順、組詞、值得注意幾點上來學習生字。從而大大的調動了學生們積極識字的興趣。

不足之處:孩子課前的朗讀還不夠熟練,還有部分孩子朗讀不會停頓。在課堂上,有部分孩子只是聽,不積極發言自己的意見。這些是我以後要重點關注的地方。

第4篇

統編教材第三單元的主題是分享、快樂,《樹和喜鵲》是本單元的第二課,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金波的一篇童話。故事非常淺顯,卻蘊含著深意——有了鄰居和朋友,大家一起生活才感受到快樂。本文的語言表達也很有特點,採用了重複的表達方式。

依據課標,識字、學詞、讀好課文是低段語文學習的基本要求,本課採用了隨文識字、學詞的方法。課文畫面感較強,用繪本閱讀的方式串聯起整篇課文。

生活中識字認識“單”、猜字謎學習“孤”,加一加的方法認識“都”,通過“都”和“鄰”的比較認識“鄰”。字理識字法認識“居”,形聲字的方法學習“靜”,利用圖片認識“窩”。

二、落實本單元的目標——聯絡上文了解詞語的意思。

1、通過第一自然段中,一棵樹、一個鳥窩、一隻喜鵲、只有,瞭解孤單的意思。為了能切身感受到樹和喜鵲的孤單,我又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談孤單的`感受,這一點反而成為畫蛇添足之筆,使得這一部分教學不清晰,臃腫而拖沓。

2、學習第二部分時,我抓住了關鍵詞“鄰居”,在學習這個詞的時候,也是通過聯絡前文的方法,但實踐證明,效果並不理想。字理識字,學習“居”的時候,就可以學習“鄰居”。“居”是居住,鄰是相鄰、靠近,住得近的人就是鄰居。再聯絡生活說說自己的鄰居,甚至還可以拓展一些詞——鄰國、鄰村、鄰村,這樣才能使“鄰居”的教學更紮實一些。也不至於使“居”的學習太突兀、生硬。

三、朗讀突出方法——想象畫面,體會心情。

本課的畫面感比較強,學生比較容易想象到畫面,樹和喜鵲的心情由孤單到快樂也很貼近兒童的心理。低段的朗讀指導離不開老師的示範和引領。在這一點上,我沒有及時、適時地發揮好老師的指導作用,一味地體會讀有時也很乏力。

第5篇

統編教材第三單元的主題是分享、快樂,《樹和喜鵲》是本單元的第二課,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金波的一篇童話。故事非常淺顯,卻蘊含著深意——有了鄰居和朋友,大家一起生活才感受到快樂。本文的語言表達也很有特點,採用了重複的表達方式。

依據課標,識字、學詞、讀好課文是低段語文學習的基本要求,本課採用了隨文識字、學詞的方法。課文畫面感較強,用繪本閱讀的方式串聯起整篇課文。

生活中識字認識“單”、猜字謎學習“孤”,加一加的.方法認識“都”,通過“都”和“鄰”的比較認識“鄰”。字理識字法認識“居”,形聲字的方法學習“靜”,利用圖片認識“窩”。

二、落實本單元的目標——聯絡上文了解詞語的意思。

1、通過第一自然段中,一棵樹、一個鳥窩、一隻喜鵲、只有,瞭解孤單的意思。為了能切身感受到樹和喜鵲的孤單,我又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談孤單的感受,這一點反而成為畫蛇添足之筆,使得這一部分教學不清晰,臃腫而拖沓。

2、學習第二部分時,我抓住了關鍵詞“鄰居”,在學習這個詞的時候,也是通過聯絡前文的方法,但實踐證明,效果並不理想。字理識字,學習“居”的時候,就可以學習“鄰居”。“居”是居住,鄰是相鄰、靠近,住得近的人就是鄰居。再聯絡生活說說自己的鄰居,甚至還可以拓展一些詞——鄰國、鄰村、鄰村,這樣才能使“鄰居”的教學更紮實一些。也不至於使“居”的學習太突兀、生硬。

三、朗讀突出方法——想象畫面,體會心情。

本課的畫面感比較強,學生比較容易想象到畫面,樹和喜鵲的心情由孤單到快樂也很貼近兒童的心理。低段的朗讀指導離不開老師的示範和引領。在這一點上,我沒有及時、適時地發揮好老師的指導作用,一味地體會讀有時也很乏力。

第6篇

1、播放朗讀錄音,加上適當的配樂,讓學生邊聽邊思考、邊記憶。

2、用自己的語言在小組裡講一講剛才聽到的故事。大家相互補充,比比誰講得完整又準確。

3、教師要對錶達有困難的學生特別關注,搞清楚困難的原因,是沒集中精力聽故事還是語言表達能力欠缺。在以後的教學中要特別指導這部分學生。

4、揭題:剛才這個動聽的.故事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篇新課文《樹和喜鵲》。

在匯入這一環節我設計了故事匯入,主要是讓學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學生聽故事的過程就是梳理思路的過程。讓學生當“小老師”來互幫互學生字的設計,調動了學生積極識字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自信的信心,並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自讀自悟——質疑問難——小組交流——全班師生交流

2、在四個人小組中交流,說出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受。

3、教師巡視,參與討論,瞭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疑難所在,以便具體指導。

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理解,“孤單”是什麼意思。樹和喜鵲為什麼會感到孤單?

第7篇

本節課我上的是部編版一年級下冊語文第三單元的一篇童話故事《樹和喜鵲》,這篇通話故事向我們展現了三個畫面:一棵樹和一隻喜鵲孤單地生活;後來這裡有了許多樹、許多喜鵲;喜鵲們、樹們快樂地生活著。隨著畫面的不斷豐富,樹和喜鵲由單個變成群體,由孤獨變成快樂。全文共6個自然段,分為三個部分進行亮度和解析,同過讀課文內容,學生感悟每個人讀需要朋友,有朋友才會快樂的道理,這也是本節課的主要目標。在本課設計上,我將理解課文內容,感悟課文的中心思想為重點,整個教學流程圍繞這一點展開。除此之外,本課還有幾個知識技能方面的`目標,首先是本課的生字,必須熟記,對變調“一”的讀音進行鞏固,其次是通過讀故事理解“孤單”和“鄰居”的含義、學會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最後是積累aabb式詞語。

課堂是不完美的藝術,經過這節公開課,我收穫了許多,經過前輩們的指導更是受益匪淺。在本節課中,我感受到老師應大膽的放手留足時間空間給學生,充分發揮孩子的潛力。在教學技巧上需要更多的學習,更深入的去了解一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設計更適合他們年齡特點的課堂教學,在語言、語速方面更加適配低齡兒童。其次,在理解詞語方面,更多的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更便於理解,學則用,理解了應立馬運用起來,要學以致用。最後,在挖掘教材方面,同事們給了我新的啟迪,不侷限於課本教參,放開視野會有更多的方式方法理解課文內容,即使在教學上沒有實現,也可以作為很好的素材運用在日後的教學中。當然,教學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沒有最好只會更好,作為老師就應努力盡可能讓每一節課上的更好,帶給學生的更好,在思和行之間讓自己不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