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狼和小羊的教學反思5篇 探討狼與小羊的教育啟示與反思

在教育中,教學的反思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本文以經典寓言“狼和小羊”為例,探討教學反思的重要性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在於紮實細緻的教學反思。

狼和小羊的教學反思5篇 探討狼與小羊的教育啟示與反思

第1篇

在教學本課時,我讓學生圍繞“這是一隻怎樣的狼?怎樣的小羊?讀課文,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並且找出根據。”這一專題各自發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進行專題漫談。學生圍繞專題漫談,從句子本身的意思到聯絡上下文的句子,直至朗讀處理等方面談了自己的認識。他們的漫談既有專題,但又不受專題的限制,顯得寬鬆而又自在,有一定的深度。

改變單一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獨立自主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學習是二期課改的改革要點。學生很想把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告訴別人,不善抑制自己,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對這節課的教學,我給予學生較多時間與空間,讓他們“自由漫談”。學生能圍繞某一專題暢談自己對這篇課文的認識,滿足了他們想說的願望。也不會對老師的提問顯得拘謹而不敢舉手。學生不那麼害怕,自然話也就多了。

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本原因在於事物的內因,外因只是起促進和催化作用。學生學習知識關鍵在自身,只有自己想學、要學、有興趣學,在教師和同學的幫助、啟發下,才能真正學到知識,學會本領。本塘課教學,給學生安排較多的時間,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通過漫談式教學學生的“說”的能力有所提高。為了要積極參與漫談,必須認真閱讀課文和課外讀物,專心傾聽同學的發言,因此,“讀”和“聽”的能力也有一定的進步。我想三方面的提高一定會促進“寫”的能力的進一步提高。

二期課改的課程理念要求我們教師要精選學生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著力培養學生的思想力和實踐能力,使學生學會學習。

在漫談的過程中,學生總是先談自己的看法,再談這樣說的依據。體現了學生在語言表達上的突破。不再像剛入學時,回答問題表達簡單。而且學習的方式也有多樣化的趨勢,如:有的看圖來理解,有的動作來理解,有的讀句子的方法來理解,有的結合生活實際來理解,還有的讀句子,找關鍵詞來理解。通過上述方法,學生能夠運用的恰到好處,說明學生不僅理解了課文,真正掌握了學習課文的法寶----學習方法的運用。

本堂課,學生漫談談他們對課文某一方面的認識和看法,在相互交流、互相啟示、互相學習的過程中,達到了對課文內容的瞭解,從而有效地提高理解、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但是,學生由於再談的過程中,受到了課件製作的影響,不能很自由地把小羊和狼穿插在一塊兒談。作為教師的我由於運用漫談式教學的嘗試剛剛起步,對於學生的能力有所低估。在課堂上怕他們講不出,有時接下話頭繼續幫學生講,沒能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以學生為本的觀念還需進一步加強,相信學生的能力,做到對自己的學生有信心。

狼和小羊的教學反思5篇 探討狼與小羊的教育啟示與反思 第2張

第2篇

3、懂得像狼一樣的壞人,總找藉口做壞事,他們是不講道理的。

(貼狼圖)認識它嗎?認識生字“狼”,讀一讀。它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貼羊圖)誰能告訴老師,羊又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呢?一隻凶惡的狼和一隻溫順的小羊碰到一塊兒會發生什麼事呢?(板書:和)結果怎樣?這個故事又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學習了這篇課文,大家就知道了。

要求學生認真聽讀課文,注意生字的讀音,初步熟悉課文的內容。說說你在看錄影和聽老師範讀課文的基礎上,懂得了什麼?

2、自讀課文,標出小節號,目視雙行,讀誰字音。碰到不理解的詞句畫上記號。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十一課(學生齊讀課題)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生字詞,現在我來考考大家,看你們會認了沒有,讀準了沒有。

1、師範讀,生思考:想想狼到底想幹什麼?(範讀課文,讀出角色的不同性格)

學生交流。(狼想吃掉小羊)(出示狼和小羊的圖片)

師:狼想吃小羊,想到什麼程度呢?找出課文中的話讀一讀。(指名讀)

師:我發現你把“狼很想吃小羊”的“很”讀得重,為什麼這麼讀啊?狼這麼想吃小羊,心裡會想些什麼?狼心裡是這樣想的,他的外表是什麼樣呢?(課件演示)狼是個專做壞事、非常殘忍的傢伙,他打算怎樣吃掉小羊?他對小羊說了什麼?自己讀讀第二、三自然段。

師:狼對小羊說了些什麼,小羊是怎樣反駁他的?誰來讀讀。(課件出示句子)

師:狼說這話的時候是什麼樣的?(指導看課件)你能再讀一讀嗎?

師:小羊能把狼喝的水弄髒嗎?為什麼?(出示句子)指名讀。

師:(出示反問句)師讀。小羊會不會把狼喝的水弄髒呢?這是反問句,它的意思就是說小羊不會把狼喝的水弄髒。(出示陳述句)齊讀。用反問句比用一般敘述句更有力量,這裡更加強調小羊不會把狼喝的水弄髒。小羊不會把水弄髒的理由是什麼呢?

師:狼在上游,小羊在下游,羊絕不會把狼喝的水弄髒,可狼偏說羊弄髒了水,這就是書上說的……(出示找碴兒)讀兩遍。

師:狼第一次找碴兒被羊駁倒了,他甘心嗎?他的態度變得怎麼樣了?他又找了什麼理由,對小羊說了什麼?小羊又是怎樣反駁的?

師:讀到這兒,你有什麼問題嗎?我有一個問題不明白,文中說“就算這樣吧”說明狼承認小羊說得有道理,這樣是怎樣啊?狼第二次說去年小羊經常在背地裡說他的壞話,而去年小羊還沒出生,狼這樣指責小羊,這叫什麼?

師:狼兩次找碴兒都被小羊用事實駁了回去,這一次狼又找了什麼理由?

師:誣賴小羊不面,狼在毫無事實根據的情況下硬說罵他的不是小羊就是小羊的爸爸,這又叫什麼?

師:對,找碴兒就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故意挑別人的毛病,甚至是毫無根據地找藉口,跟別人吵。

狼撲向小羊,小羊有什麼反應?小羊被狼吃了嗎?小組討論。

“找碴兒”這個詞雖不是生字,但課文就是圍繞狼的三次“找碴兒”來敘述的,因此讓學生如何理解這個詞的意思,是課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設計時,我參考教參中片斷教學,覺得挺好,便原原本本地按裡頭的設計去教學。可實際上是課近尾聲時,還有同學質疑什麼叫“找碴兒”。我百思不得其解,按教參裡環環相扣,直指重點的教學設計,學生應該會理解。問題出在哪兒呢?經展青教師的點撥,恍然大悟。原來,“找碴兒”這個詞對北方的孩子來說並不陌生,他們口語中就常用到,教參中的設計適合他們。而對於我們南方的孩子卻陌生得很。如果在教學狼第一次找碴兒時,只要多追問一句:“找碴兒就是我們常說的‘找藉口’”並在後面教學時多提幾次,學生自然就明白了。就像隔了一層窗紙,只要教師輕輕一點,就通了。還是經驗惹的禍,也許教學時太注重教案了,死板地按照原先設計好的教案去上課。平時常說聯絡學生的實際編寫教案,好教案只能參考不能照搬,如何去實施呢?還得細細體會啊!

第3篇

在我以往的教學中,如果要求學生背誦,尤其是離學生很“遙遠”的文字,孩子們就會表現出明顯的畏難情緒,背誦的效率和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前一段在教學《狼和小羊》一課時,我使用“激將法”來激學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師:學完了課文,老師有一種強烈的願望,那就是把它背會,裝在自己的腦子裡,細細品味。可是文章比較長,我擔心背不會,畢竟我不比你們,你們這“八九點鐘的太陽”正是記憶力最強的時候。誰來幫幫我,怎樣才能快速地把它背會。

生:如果背到哪個地方忘了,可以開啟書多讀幾遍,加深印象。

……(他們竟然把平時我教給他們的方法一一反饋給我了!)

師:同學們給我提了很多好主意,在這兒謝謝大家了。不過,我聽別人說,如果背書的時候和別人進行比賽,可以加快背誦的速度。你們願和我比著背嗎?我想這麼長的文章,一定有同學被嚇怕了,要打退堂鼓的吧。(今天我故意耍了一招,瞧他們中計了吧?——)

接下來的比賽中,我們分段進行背誦比賽,有時我先背,孩子們幫著檢查,有時孩子們先背,我來檢查。學生的思維高度集中,背誦的速度真的很快。當然,檢查我背誦時,他們尤其認真(有點和我故意過不去,有意找碴的樣子)。不過,學習的效果真的是我沒有意料到的,不到一節課的時間,這篇文章他們竟真的全背了下來。要知道,這可是我的第一課時呀。

一個小小的“花招”,竟能激發起學生如此的學習熱情,看來,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時比教給他們具體的學習方法可能更有效,何況很多時候我們要教給學生的“學習方法”可能他們早已知曉。我們不妨多動腦筋,不斷“花招翻新”,那我的語文課堂豈不更像一個“樂園”。

第4篇

?狼和小羊》是蘇教版教材中一篇生動的寓言故事。講的是狼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兒,小羊據理申辯,狼雖然理屈詞窮,但是還是蠻不講理地向小羊撲去。課文篇幅短小,通過狼和小羊的神態,對話揭示了角色的本質,故事中蘊含著深刻的哲理。

通過這節課和孩子們的相處,我能感受到他們的心情始終是快樂的,學習狀態始終是高漲和積極地。我覺得我的上的這節課時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和大家分享的:

俗話說得好,好的開頭就已經成功了一半。這一節課的開始我就設定了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來幫助學生嘗試學習成功帶來的喜悅,也就是讓學生帶著自信走進課堂。我準備的問題是:“你們最喜歡什麼動物?”問題雖然簡單,但是目的是在簡單的問題當中讓學生找到自信,讓學生形成我是很棒的心態。而且在孩子們的這種心態下我又是利用了孩子們從未接觸過的中國小遠端教育資源——課件,來匯入新課的。當這樣的新生事物展現在孩子們眼前時,無疑就是增加了孩子們的好奇心,這使我又達到了一個目的,那就是無意識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比直白地堆學生說:“我們已經開始上課了,請同學們注意聽講”相比較,那使用遠端教育資源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我認為利用遠端教育資源,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語文教學不但使語文課堂教學生動、形象、直觀、感染力強、符合國小生的認知特點,而且還能使學生積極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揮。

課堂教學要給予學生充分自由發展的餘地,而傳統的教學總是很難滿足學生這方面的要求的。遠端教育資源的出現,則改變了一切,它撥動著學生的心絃,像磁鐵一樣緊緊吸引著學生。教學中所用到的聲音,圖片等不僅可以調節課堂的氣氛,改善教室裡緊張的學習環境,不同的圖片會給不同的學生帶來不同的視覺效果,引起學生不同的情緒變化,而不同的情緒變化正是激發學生自主探究意識的基礎。就像《狼和小羊》中的狼和小羊兩種動物不同的表情都可以用課件展示在學生的眼前。

而且我覺得利用遠端教育資源輔助語文朗讀教學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看著課件投影出來的課文內容,總比讓學生看著書,或者看著黑板去讀的效果好得多。比如《狼和小羊》朗讀教學就收到了讓我滿意的效果的。《狼和小羊》是寓言故事,而寓言故事的內容,是寓言的外殼,它是靠這個外殼來蘊含豐富的思想意義的。因此對寓言內容的理解越深越透,領會寓意就越明確。而朗讀則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特別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主要形式,基於以上的學習寓言的重要方法,也是我在本課教學過程中,十分重視朗讀的指導和訓練,試圖讓學生在讀中感悟,以讀待講,以讀促學去幫助學生領會寓意。本篇課文的中點式狼和小羊的次對話。我緊緊抓住了“找碴兒”這個詞引導學生展開朗讀訓練,設計提問,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狼想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兒的話,小羊極力申辯的話。狼的話以粗而低沉的語調來讀,一字一句充滿殺機,小羊的話用尖細柔和的語氣來讀,這樣把課文內容角色化地讀書,一方面完全適應孩子的童心,談化學生為讀書而讀書的被動意識,激起了學生“我要讀”的熱情,激發學生主動體味角色的情感,心理及語言的興趣,另一方面抓住角色的對話的朗讀容易在學生腦海中引發一種情境激發學生大腦,活躍學生思維。通過這次教學我更明白了“讀”的力量和必要性。

第5篇

?狼和小羊》是一則寓言故事,全文結構明朗,通過狼的三次找碴和小羊的兩次爭辯,告訴我們存心要幹凶惡殘酷的壞事情,那是很容易找到藉口的這個道理。

第一課時的教學一直被老師們匆匆帶過,因為示範太少,能找到的參考資源也不多。但這一篇課文中有一教學目標是和同學們一起表演這個故事,我認為表演在一部分程度上依賴於天賦和性格,並且在公開課上學生難免拘謹,要表演到位是比較難把握。恰巧網路上有《小動物過冬》的課堂實錄,並且還獲得過重大教學比賽的特等獎,因此我決定參考這一教學視訊來琢磨《狼和小羊》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挑戰一下自己。

第一課時的重點一般有:1、學習生字詞;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3、初步感知課文內容。說說很簡單,但是如何開展得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還是需要很多的思考。但就學習生字詞來說,簡單的全盤出示很難讓學生集中注意力,讓學生在課堂上記住就更難了。因此,我使用了“隨文識字”的方式,在朗讀中遇到生字時就立刻出示生字卡片,這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在出示生字卡片後,指導學生利用各種方法進行識記,通過第一印象就讓學生記住字形和字音。

在正確流利朗讀課文中,我先以講故事的方式匯入,帶學生走進故事情境,再通過課文中的三次找碴兒引導學生通讀全文,並安排了同桌練習,師生練習等方式充分朗讀課文,既不讓學生感到枯燥也能達到目的。

在理解課文上我抓住課後練習“你從哪些地方看出狼是在故意找碴兒?”來指導學生理清課文思路,瞭解課文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