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物理教學反思8篇 物理教學反思:打造啟發式學習之路

本文將以“物理教學反思”為主題,對當前物理教學進行深入探討和反思。通過觀察和分析物理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和挑戰,將探討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興趣,並給出一些可行的教學改進建議。我們希望通過這篇文章,為廣大物理教師提供一些建設性的思路和指導,共同促進物理教學的發展。

物理教學反思8篇 物理教學反思:打造啟發式學習之路

第1篇

往往一個知識點要連續講解多遍才能掌握。最近教學密度的相關知識,學生的表現令人沮喪。現在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還是有很多地方值得加強的。

什麼是密度?當時我想,學生是不理解密度的概念,有什麼好方法能使學生較容易理解呢?在密度新課的教學中,我按照教材中的探究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係的方法引入新課,分別測量出不同體積的銅塊和鋁塊的質量的大小,列出表格,再以體積v為橫座標,以質量m為縱座標,在方格紙上描點,再把這些點連線起來,得到m—v的影象,請同學們通過表格資料和影象,進行總結,得到用同種物質的質量和體積成正比例關係,從而引出密度的概念及公式。課堂上我發現,許多同學在方格紙上描點,再把這些點連線起來,得到m—v的.影象有困難,描點都不會,經過個別指點,還是很茫然!恨自己不是數學老師!

接下來在密度知識的應用的講解中,物理量與物理符號有的同學就搞不清了,運用公式計算更不行,後來看到有個物理老師講解密度時用到了人口密度感覺比較淺顯易懂,靈感馬上來到我的腦海中,於是我也嘗試用人口密度來幫助理解密度的概念和公式。

開始,請學生回答什麼是人口密度,接著給出我們這一居民區的人口總數和麵積,請學生算出人口密度,接著,再給出甲草地2平方米的面積內有400棵草,乙草地3平方米的面積上有480棵草,請學生說出哪塊草地的草長的密,學生用草的棵數比面積,求出草的密度。然後我又啟發怎樣比較物質的密度,學生馬上回答,用物質的多少除以體積,我又啟發物質的多少叫……學生異口同聲回答質量,那麼物質的密度應該怎麼計算呢?學生回答:質量除以體積。顯然每個學生都能很好的理解了密度的概念,而且對單位,公式及運用公式進行計算也掌握的較好。

物理教學反思8篇 物理教學反思:打造啟發式學習之路 第2張

第2篇

上完課後,靜心回顧本節課的設計思路和得與失。這節複習課我設計的基本思路是:突出知識重點兼顧全面複習鞏固,以生活情景展開課堂討論,重視課堂反饋,強化基本知識、能力的訓練,以達到提高複習教學的效果。

1、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建立較完整的知識結構,注意加強前後知識的聯絡。光的反射與折射貫穿全章,是重中之重的知識點,它是一根主線,把各部分的知識緊緊聯絡在一起,平面鏡成像也是本章複習的重點知識。在複習教學中,在突出重點的同時,注重前後知識間的有機滲透,體現了知識的系統性、綜合性。

2、教學中重視理論聯絡實際,突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注重學習方法的`及時總結。光現象知識與生活、生產實際及自然現象的聯絡極為密切,在複習教學中,著重培養學生運用概念、規律解釋現象,說明道理,進而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加強說理、探究題的訓練。

3、本節課也存在不少不足。教學中忽視了實驗教學。關於光現象的知識,很多可通過實驗觀察來探究學習,雖然很多實驗用專用儀器操作,但許多實驗可取材於瓶瓶罐罐,並且拼拼揍揍即可完成操作、得出有關結論或驗證有關知識第三章,透鏡及其應用。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應用是學生的難點:規律難記、容易混淆、記住了不會靈活應用。如果條件許可,應該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這樣一來,學生對實驗規律印象深刻,對於實驗中出現的問題容易探討。在探究完實驗規律後應要求學生記憶過關凸透鏡成像規律,再結合適當的習題鞏固強化。還要聯絡生活,多從生活中找例子。凸透鏡成像規律中像的變化規律學生不容易掌握。特別是投影儀中的調節。時間久了,學生容易把物距與像距混淆,導致錯誤。所以教學中應注意強調。

第3篇

在過去的教學中,只是單純的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對學生願望和學習方式的注重。自使用新教材後,我們普遍感到壓力,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來滿足新課程的要求。新課程的精神就是把教師和學生從繁重的教學和學習中解放出來,給他們更大的個人發展空間。新課程的要求教師能夠結合本學科的特點,針對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的內容和形式進行調整和創新。以前教材中偏難,偏舊,沒用的東西不少,而現在教材中有價值且適用性強的內容多了,並且在教學中能給學生留有更多的空間,有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說得多,做得多,學生說得少,做得少。在新教材的使用中,我們經常有“驚喜”的`發現。過去老師講,學生被動的聽,效果不理想。在現在的教學中,教師應儘可能組織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小組學習、師生互動等形式進行實驗,開展學習。讓學生自由探索,設計實驗,分析實驗資料,總結規律。在這種氛圍下,學生樂於探究,主動參與,勤於動手,也經常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有新的發現,也有經常被學生難住的現象。新課程改變了教師一味傳授的權威,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現在學生普遍反映,現在的課堂教學形式多了,經常開展討論和交流合作學習。老師鼓勵的話多了,比以前和藹可親了,上課經常能夠聯絡,接觸社會實際,從生活中來學習,思考。經常做家庭小實驗,上網查資料,學生學習比以前更輕鬆了,更喜歡上學了,對學習也比以前更有興趣,更積極了。

總之,物理課堂教學改革取決於教師的觀念轉變,教師觀念轉變取決於教師本人的努力,同時也與學校和社會的大環境有關。作為教師應具有創造力,以不斷優化課程結構,創造充滿活力與和諧氣氛的教學環境,有效地開發學生的智慧,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人格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第4篇

密度這節課是本章的重點課,密度是物理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物理量,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反思如下:

通過情景創設匯入新課的學習,然後由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活動,自主的進行情景創設,師生共同運用比較法,分析實驗資料,通過精心設計的啟發性問題,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出發,啟發學生的思維。通過探索,使學生認識到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密度定義、公式、單位的得出,採用了充分調動學生思考的方法,使學生始終處於一種積極地思考探索活動中完成學習任務。

1、本節課重難點是學會應用比值法揭示物質的性質,建立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質自身的一種性質;因此探究物體的質量與體積的關係是本節課的關鍵。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發現,:

(2)相同物質,其質量與體積的比在實驗中獲得的資料是相近的'通過實驗結論建立密度概念。

2、對於g/cm3 與kg/m3單位的換算過程沒有作強調,否則難點集中,不利於學生的理解接受。本節課的關鍵是要讓學生能區別二者的大小關係。

1、由於學生分組探究用時偏長,在時間方面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每個同學都思考到位,沒有反饋練習,沒有達到讓老師驚歎的效果。

2、通過本節學習,建立了密度的概念,但是應用密度知識解決問題,學生還不熟練,需要安排一節習題課進行鞏固拓展。

1、通過活動:三個形狀相同,大小相同塗有相同顏色顏料的球,如何辨別他們的材料?這樣的設計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有利於讓學生的心智集中到新知識中來。

2.本節課的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學生的能力在活動中有了發展。

3.通過生活知識加深了學生對密度的認識,並通過生活情景加深對密度知識重要性的瞭解。

第5篇

我們常常會發現這樣的現象:這個知識、這個問題講過了,學生還是不會,有的做不對。其實這涉及到一個“教過”和“教會”的矛盾。

教學過程中必有教師“講”的環節,“教過”是指教師已完成這個環節,如果教師已向學生講解、分析過有關知識,我們就說這知識是“教過”的。“教會”是指教師不僅講解、分析過有關知識。而且通過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使學生掌握並能運用有關知識。有一種說法,有沒有教過是教師的責任,學不學得會是學生的責任。這種說法顯然是曲解了教師的責任。教學活動的結果要引起學生的行為改變,如果只教,而不負責會不會,學生的行為並沒有真正改變,就談不上教學的效能。“會”才是教學的有效成分。新課程標準指出: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最終目標都是”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能力發展的程度”。也就是說,評價教師的教學,並不是指教師講得好不好、多不多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學了沒有收穫,即使老師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要真正提高學生思維品質,必須在“會”字上做文章。

為了使學生“會”,筆者認為首先應該讓學生從思想上引起重視,讓其知道學習的.重要,學科的重要性;其次應該從心理上讓學生喜歡你,進而喜歡這門學科,俗話說:親其師而信其道;第三,應該抓兩個環節:一個是練習,一個是檢查。只有練習才能鞏固知識,並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學習運用知識的方法。課內有講有練,並且注意練習題的設計,以達到好的訓練思維的效果,課外再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使學生有充分的練習機會,以達到“會”的境界。檢查則是落實“會”的重要手段,作業是檢查的一種形式,認真逐條地批改作業,並且進行講評是很有必要的。考試是檢查的另一種形式,通過考試所獲得了反饋資訊後,一定要設法講評並給以矯正。

相信通過多方努力,讓老師的“教過”變為“教會”,讓學生的“學過”變為“學會”。

第6篇

物理是八年級學生剛接觸的一門新課程,教材在編寫課程時有意識的進行了安排,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把《聲》安排在第三章,學生表現出較濃厚的學習興趣,但通過一個月的教學實踐,二次練習結果卻與老師的想象相甚遠。就其根源有以下幾點:

1.滿足於表象,思考不夠。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對老師例舉的事例有很高的認知度,但要求學生舉例時往往無從說起,對生活的事情缺乏思考。

2.對學生了解不夠,師生缺乏互動。教學中要求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僅滿足於教給學生知識和結論,更要注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關注學生的全面成長。新課標滲透了sts(科學、技術、社會),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3.有時課上講得太多,學生練習得太少,沒有把握好校正時機,基礎知識夯實得不牢固。學生很大程度上滿足於聽,不去思考,回家後並不去記憶,對基本概念掌握的很差,作業情況很不理想。

4.對學生認知過程認識不夠。對一些知識的'講授時,總自以為很容易,滿以為自己講解的清晰到位,沒有能隨時觀察學生的反映,而一筆帶過。沒有認識到學生的認知是需要一個過程的,並不是馬上就能接受的,對於一些重點特別是難點的知識點,不但要講透而且要針對性地加強練習、加強運用。

1.面向全體學生,兼顧兩頭。繼續做好分層教學,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強化後進生輔導。

2.對基礎知識講解透徹、分析細膩;準確把握重點、難點,避免課堂教學中,重點知識不突出,誤將“難點”當“重點”講的現象,避免重點、難點錯位、失衡導致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效率下降的現象。

3.向紮實有效課堂努力。力求多種教學模式並用,教學方式形式多樣,恰當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運用小組合作、自主學習等有效的學習形式。

第7篇

?光的反射》這節課是上一節課的延續,同樣是研究光的傳播,所不同的是這節課是研究光在傳播途中碰到障礙物會怎麼樣。

我按照教材要求,對本課進行處理。從照亮目標的三個活動→認識光的反射原理光的反射在生活中的應用(後視鏡、額鏡)→教室中的運用→科學上的應用軍事上的應用(潛望鏡)→製作簡易潛望鏡→光的.反射不利的一面→人眼對光線的調節。

依照這一過程,一步一步展開教學。學生學得輕鬆,掌握得也牢固。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照亮目標的三個活動層層遞進,讓學生在不斷的挑戰中產生興趣,最後學生能用兩面鏡子把書後面的圓柱體照亮,從而總結得出光的反射原理。學生也學會了一種研究問題的思維程式,以後遇到問題就知道該怎樣去探究了。

在知道了光的反射原理後,讓學生認識光的反射原理在生活中的運用,我特意從醫院和汽車行借來了額鏡和反光鏡。在實物的觀察中,更讓學生了解光的反射原理應用廣泛。我還讓學生製作簡易潛望鏡,準備好了材料,並把製作的地方都處理好,學生只要安裝就行了,既降低了製作難度,又節約了教學時間,為讓學生進行潛望鏡原理的分析創造了更多的時間。而且這種製作非常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既總結了知識,又運用了知識,還讓學生用潛望鏡進行觀看,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當然在教學中我也有不足之處,教學語言單調直板,提出的問題過於簡單,不利於激發學生進行思考,學生的回答往往是在表面現象,沒有深入發現本質。也沒有讓學生儘可能多的提出問題。忽視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對學生實驗結果的展示不全面,只叫了一組同學,這樣得到的科學結論不夠客觀。

總之,我覺得科學是求真求實的,平時教學中出現問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不能發現問題,不能面對問題,在一堂堂的科學課上肯定還會出現更多的“怎麼辦”,我們的科學教師與其他學科的教師一樣——“任重而道遠”。

第8篇

本章是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級(上)的第一章,也是國中學生接觸物理學的第一章。本章一共4節內容,相對於以前的教材來說,難度稍微大一點,我用了10個課時的時間完成了本章教學。從學生掌握的情況來看,這幾個方面學生出問題的機率比較高:

1、第一節是“長度和時間的測量”。這一節的內容比較直觀、具體,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快,但是由於以前測量、記錄時的錯誤習慣,很多知識點掌握不牢,老是容易出錯。比如被測物體末端在刻度線上的讀數,很多學生忘記了估讀的“0”;還有就是對於單位的'掌握,由於學生沒有學指數運算,單位換算有一定的難度,當然這可以通過介紹相關的數學知識來解決,而對於每個長度單位在生活中的具體使用,很多學生就是茫然的,特別是新接觸的微米和奈米,還有比較小的毫米,認識不是很清楚;另外有些學生對於分度值的理解不是很好,老是把分度值記為“mm”或者“cm”。

2、第二節是“運動的描述”。這一節的內容比較抽象,理解性的知識點較多。比如與參照物有關的問題,學生老是分不清楚一句描述物體運動的語句中,哪個物體是研究物件,哪個物體是參照物。

3、第三節是“運動的快慢”。這一節的內容有點把第一節和

第二節的特點融合在一起的意思,學生對於速度公式的理解和變速直線運動的計算這兩個知識點的掌握不是很好,特別是後者計算時容易張冠李戴。還有就是這一節涉及到運動影象,雖然教材沒有要求,但是我還是講了的,而學生沒有學習正比例函式影象,掌握起來有一定難度。

4、第四節是“測量平均速度”。這是一節實驗課,從學生學習的情況來看,掌握得還不錯,無論是對於實驗的原理,器材,還是步驟,都還是比較清楚。

八年級的學生才開始接觸物理,由於數學知識的欠缺,處理物理知識的方法不完善以及以前的一些錯誤習慣,在學習第一章時會出現一些問題。我們可以通過單元複習,平常小測驗等多種手段加以解決,相信只要用心,應該能取得不錯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