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大自然的語言課後反思9篇 自然語言:探索與反思

《大自然的語言》是一部展現地球自然美景的紀錄片,帶領觀眾深入瞭解自然界的奧祕。觀看完畢後,讓我們思考人類與大自然的關係,如何保護環境,與自然和諧相處。

大自然的語言課後反思9篇 自然語言:探索與反思

第1篇

教改強調要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就是要克服語文課程孤立、封閉、凝固、僵化等種.種弊端,鼓勵教師開發、利用取之不盡的語文教育資源。在課程實施上要使教學走進自然、走向社會,探索形式多樣的、與自然社會現實生活緊密聯絡的教學形式。

?大自然的語言》是介紹物候知識的說明文,為讓課文內容與自然生活緊密聯絡,我讓學生從生活中搜集物候知識,學生通過網路、向長者請教,蒐集到了有關物候知識的故事、農諺、詩歌等。這一拓展延伸過程使課堂與生活聯絡更緊密了,打破了學校與社會、與現實生活之間的壁壘,逐步做到課堂教學、語文活動、現實生活相結合,讓學生走入生活,激發他們對生活的.熱愛,這也會使課堂教學變得開放、創新,充滿活力。

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許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如對“語言的品味”這一環節,如能增加一個品味課外語段的環節,就可以及時反饋學生掌握情況和增強他們的興趣,更好體味語言的魅力。雖然我也設計出了這一環節,但是因時間有限,沒有進行。

大自然的語言課後反思9篇 自然語言:探索與反思 第2張

第2篇

?大自然,你好》是海迪姐姐寫給小歐的一封信,信中海迪借自己的親身經歷表達了對自由的嚮往,對自然的渴望,令人心靈震撼。用生動的語言告訴我們大自然能給人帶來樂趣、力量、希望,使人變得開朗、聰明、心靈美好,等待人類去發現它的祕密,尋找知識,讓孩子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強健身體,鼓勵小朋友們到大自然中去。

這封信是海迪姐姐與小歐之間的一次心靈溝通,涉及到以上幾個方面,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有所感受,所以我設定了兩個中心話題第一個是“這封信是海迪姐姐與小歐之間的一次心靈溝通。讀了這封信,你有怎樣的.感受?你是從哪些語言感受到的?讀一讀,在旁邊寫出理解。”這樣的話題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學生一般從海迪姐姐與自然的關係考慮,得出自然對海迪的幫助。第二個中心話題是:海迪姐姐希望小歐到大自然中去,還有什麼原因嗎?將學生的思考角度引向泰戈爾與自然,成長與自然的關係。

第3篇

這是今天上的第一堂課,又是一位從來沒有上過品德課的老師,真高興這個學科又有了新鮮的血液,晚上跟董老師聊天,才發現我們還是隔岸相對的老鄉。對於一個新上這個學科的完小老師,今天她上得不容易,上得很出色的。(忽然感覺自己的口吻有點不對了,好像自己是專家,是領導了)該怎麼說呢?——確實很出色的!

活動很有意思,看看,聽聽,摸摸,猜猜,孩子們都樂此不疲;感受,觸控,聊天,就那麼輕輕鬆鬆,徐徐道來;無論是教學設計,還是課堂把握都很不錯,老師使出了渾身的解術,孩子們也聽得津津有味。

如果我來上這堂課,我該作怎樣的修改?好的設計,好的課,還是那樣願意想一想。

“那裡沒有我!”這句話是坐在身邊的小女孩說的。我想得最多的,如果要把這課做透,這一點是需要特別關注的。

第一個環節,讓孩子們收集自然的神奇,農村孩子未必能收集圖片,如果課堂呈現的是老師給予的圖片,我覺得這個環節適得其反,讓孩子和老師都置身於課外了。在這個環節裡教師太過求得完美,在語言表達等方面的要求太高了,這樣使得孩子在後面的環節裡不敢表達。我們不是練習語言文字的美,是感受自然的魅力,一種輕鬆閒適的心態在這個課裡其實很重要。因為這個正是孩子“這裡沒有我!”的心理基礎。也許只要提示一下動物世界,說說你感到最神奇的事物。我記得二上語文課裡就開始有植物方面神奇的內容了。

第二個環節,讓孩子們多種感官來體驗這種自然的神奇。環節真的設計意圖非常好,孩子們在這個環節裡也很快樂。但是有一種感覺,就是老師永遠對著有機會的孩子。有機會說的,有機會摸的,老師才反饋,而相反,大部分的孩子都只能觀望,其實他們都想有機會去嘗試,感覺自然。作為農村老師,我覺得應該發揮農村孩子的一種優勢,孩子們生活在自然裡,不缺乏感覺,只是缺乏去發現。讓我來處理,摸的這個部分,可以更多的讓孩子們一起參與。

1、摸的孩子說出事物的特點,讓其他孩子一起猜猜,一起來感受自然帶給我們的快樂。

2、聞一聞,穿插一些情節,說說校園裡的花香,校園外油菜花的香味,幻想人在花叢中的絢爛。

3、摸豌豆的時候,讓我想起一路上的豌豆了,有花,有果,從那個小苗到開花到結果,那何嘗不是一個神奇的過程,應該跟孩子們一起去回憶它,那樣孩子會告訴你很多大自然的美麗,彷彿走在田野裡,一路走來的那種閒適和隨意。不應該拘泥於幾個孩子,不該拘泥於教師自己呈現的東西,其實窗外是個活生生的課堂。

第三的環節,在說照片後面的故事的時候,身邊的小女孩跟我說了“那裡沒有我!”那種失落可想而知,其實我也很失落。教學到這裡的時候,覺得忽然讓自己回憶起了很多小時候的事情,特別是這個季節:採覆盆子、採桑葚,摘映山紅,拔野筍,摘豆,油菜地裡捉迷藏,可是老師都不讓說,老師刻意地找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一些很正規的學校生活圖景,就那麼幾個人,就那麼幾個小小的活動,怎麼能讓孩子開心地說起來呢?何況那些摸螺螄、釣龍蝦的,在老師的眼裡好像不是什麼好的活動,孩子哪裡敢說啊,好不容易說個游泳,非得一下到了安全,就不可以讓我們好好挖掘了開心再說安全嗎?也許應該先交流一下,再說,那樣更好吧!在說時候適當加上自己的玩的時候快樂,其實我是在孩子說的時候又一次感受小時候的快樂,我想教師的快樂也一樣能讓孩子們重現那是興奮。

感謝董老師又給我一個機會回憶從前,也給自己一個積累,有一天我如果還有那份熱情,我可以帶著我的孩子們,走進這個美麗的課堂。

第4篇

1.要學生劃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詞句,在旁邊批註,寫出自己的感受。

通過自主閱讀,自主批劃,自主理解,自主感悟,自主質疑,讓每一個學生充分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

2.以小組為單位在小組學習交流,組內人員相互學習和評價,培養了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

再讓學生在全班進行交流,對於學生難以理解的地方我適時地加以點撥,引導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受到啟發。如在交流“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聯絡的。這樣,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態平衡。”時,學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難,我指導學生聯絡上下文、結合食物鏈圖示來學習就容易多了,這樣學生對課文就有了更深的理解,更深入地體會到“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

3.學完課文後,我還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想,並課外蒐集閱讀有關人類從動植物身上受到啟發而有所發明的文章,或寫一段話介紹自己從某種動物、植物的身上受到的啟示,學生激情都很高。

第5篇

學完課文後,我還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想,並課外蒐集閱讀有關人類從動植物身上受到啟發而有所發明的文章,或寫一段話介紹自己從某種動物、植物的身上受到的啟示,學生激情都很高。

1、教學用語不夠凝練。作為國小語文教師,教學用語要準確、簡潔、生動。我在教學的過程中感覺用語不夠生動簡潔,課件已經顯示很清楚的問題,我還要反覆的重複,不但自己累,還浪費寶貴的時間。其實學生一看就懂。

2、教學靈活度還不夠。比如,在學習“打掃”森林這篇小文章,在集體交流感受深刻的.句子環節中,學生已經提到了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聯絡的,如果破壞了它們之間的關係,就破壞了大自然的生態平衡。可我卻沒有抓住這個契機,進一步引導學生明白其中的緣由,只是稍做點撥,沒有深入的交流感受。

通過這節課,我也深深的體會到,課堂上要認真聽取學生的發言,並靈活的從中抓住要點,運用合適的教學策略來突破教學重難點,讓學生真正覺得有趣味,有收穫。

第6篇

?大自然的啟示》這篇課文以作者一行人在海島上所聞、所見、所做、所想為線索,描寫了小海龜群離巢入海被食肉鳥啄食的驚心動魄的衝突場景。

揭示了大自然萬物都有生存之道,躲避災難之本能的祕密。我在課前進行教學設計時,力求主線明確,目標定位準確,按照從整體一部分一整體的結構進行教學。學生的潛心會文、自悟、自得和老師的相機點撥,適時指導,和諧統一。我覺得本課的`最大應該讓學生自由辯論,聯絡上下文,談談自己對嚮導的看法。

在第二課時的時候,我讓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來談談嚮導有沒有做錯,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時間非常充分。學生們敢於大膽發言,課堂上出現了爭辯的場面。有的同學認為嚮導做的對,以此來讓這些旅行者不再犯同樣的錯誤。有的同學說嚮導做的不對,不能以犧牲幾十只幼龜的生命為代價來讓人們覺醒。還有的同學認為嚮導的做法既有對的地方,也有不對的地方。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課堂上一番脣槍舌戰,難分高下。

本節課在設計上有欠妥之處。匯入新課時,我引導學生學生說出了都知道大自然的哪些祕密。如果把這一環節放在學完課之後,效果會更好些。結合課文最後一段,學生會更加深刻理解動物有生存之道,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如果自作聰明到干涉動物的行動,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第7篇

?大自然的話》這首詩歌科學知識、趣味性很強,可以藉機培養幼兒觀察大自然的興趣,進而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要想讓幼兒理解和體會到詩歌中的內容,感受詩歌的美,就必須對詩歌中提到的大自然的景象有所瞭解,這是理解這首詩歌的知識基礎也是本次活動的知識點。因此我在活動前利用散步活動、談話等活動引導幼兒觀察認識大自然有規律的變化,讓幼兒瞭解四季的變化特徵,動植物的變化,讓幼兒親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美,為詩歌教學的開展奠定了情感基礎,更容易理解詩歌所要表達的含義。這次兒歌教學活動讓我感觸很多,主要作以下幾點反思:

幼兒機械的、被動的學習是所有集體教學中最大的弊病,教師平淡枯燥的講述使幼兒失去了參與的熱情,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善用啟發式的教學,層層誘引,將幼兒的注意力牢牢吸引,這既可活躍了教學氣氛,也可使幼兒的學習主動性得到調動,對活動內容的掌握也就更好。教學環節的自然過渡。一個活動的開展,總是由好幾個層層遞進的環節構成,在進行教學時,既要使每一個環節層次清晰,又要承上啟下的自然銜接,讓幼兒的.思維不會因環節的突然轉折而茫然,環節的自然過渡會讓整個活動成為完美的整體。

教學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一層不變的框架,每一次的活動都會因為某個細節的變化而變化,因此作為一名教師,只有通過對每一個活動進行積極反思積累經驗,才能在下一次的教學活動中展現自我。

教學達到了預期制定的目標,通過本次語言教學活動,我班孩子對大自然的語言有了一定的瞭解,知道大自然的語言其實就是一種自然現象,也從中學會了一些創編詩歌的技巧,並知道只要愛學習肯動腦筋,細心觀察,勤於積累就能聽懂大自然的話。

在詩歌教學中老師將根據詩歌內容、孩子學習的特點,讓孩子用不同的方式(視、聽、說、想)感受詩歌的內容,通過感官的多通道參與滿足孩子多方面的需要。並注重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既體現了“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也促成“合作探究式”師生互動的形成。

1、通過本次活動的開展,我發現:孩子的想象還是要給他們一個範圍,脫離了主題範圍的想象會越扯越遠,不利於幼兒園教學的開展。教師在幼兒活動前就要重點提醒他們,引起孩子們的重視。

2、語言活動是可以和音樂活動融會貫通的,本次教學採用音樂欣賞活動中的aba結構圖展開教學,幼兒易於理解和想象。所填充的b段內容,幼兒可以根據結構圖進行想象繪畫,為本次的詩歌教學提供更為廣泛的素材。

第8篇

學生認識了白楊的形象,理解了白楊的特點,體會出白楊的象徵意義(爸爸的心願),本課的教學目的就已基本達到了。但由於時代的不同,當今的學生對文中“爸爸的心願”是很難作到設身處地、心領神會的。針對這一難點,我採用了“上鉤下連”的方法,上接“特點”,下連“三個只知道”,從段與段的.內在聯絡中,挖掘出隱含在語言文字中的真正喻義———爸爸的心願,也就是白楊的象徵意義。

進而引導學生從三個“只知道”,推想出三個“不知道”:

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可他們卻不知道爸爸媽媽是邊疆的建設者;

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國小,將來再念中學”,可他們卻不知道爸爸媽媽帶他們到新疆去,讓他們在這裡念國小、中學、大學,將來成為建設邊疆的接班人;

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的地方”,可他們卻不知道邊疆是個偏遠、艱苦的地方,需要付出幾代人艱辛的勞動,才能建設成為現代化的城市和鄉村……。

這樣,由表層到深層,既使學生理解了語言本身包含的一般意義,又理解了它的特定含義,更挖掘了語言包含的底蘊,加之激起的情感共鳴,使語言教學與思想教育融為一體,文和道達到完美統一,收到了一舉兩得的效果。

第9篇

?走進大自然》是一年級的一節造型表現課,主要意圖是讓學生能充分利用大自然所提供的物質,引導學生髮揮想象,把生活中各種各樣的事物都可以表現出來,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和教師的'指導作用,讓全體學生參與到活動中,用大自然所賦予的美麗與神奇,進行創作。在活動過程中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想象力,形象思維,創新精神和合作能力,使學生在參與活動的同時提高審美能力並促進個性的發展。

教學開始我利用大量的圖片展示美麗多彩的大自然,讓學生能夠用恰當的表現形式大膽表現對大自然的感受,重點放在讓孩子們從形、線條、顏色上去加深印象,比如:我會聽孩子們去想“像什麼”,學生心裡有了具象思維,他們在表現的時候就很自信。於是趁機讓學生觀察自己帶來的葉子,學生交頭接耳的交流著,放鬆了心情,提高了美術課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