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人教版4年級數學教案通用5篇

優秀的教案設計能夠提升教師的教學策略和方法,優秀的教案能夠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學生的學習效果,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人教版4年級數學教案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

人教版4年級數學教案通用5篇

人教版4年級數學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知道求組合圖形的面積就是求幾個圖形面積的和(或差);能正確地進行組合圖形面積計算,並能靈活思考解決實際問題。

2、注重對組合圖形的分析方法與計算技巧,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識圖能力、分析綜合能力與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方法:

講解法、演示法

教學過程:

一、割補法

這類方法一般是從組合圖形中分割成幾種不同的基本圖形,這類圖形的陰影部分面積就是求幾個基本圖形面積之和(或者差)。

ppt演示變化過程,並出示解題過程。

二、等積變形法。

這類方法是將題中的條件或問題替換成面積相等的另外的條件或問題,使原來複雜的圖形變為簡單明瞭的圖形。

ppt演示變化過程,並出示解題過程。

三、旋轉法。

這種方法是將圖形中某一部分切割下來平行移動到一恰當位置,使之組合成一個新的基本規則圖。

ppt演示變化過程,並出示解題過程。

四、小結方法

求組合圖形面積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1、弄清組合圖形所求的是哪些部分的面積。

2、根據圖中條件聯想各種簡單圖形的特徵,看組合圖形可以分成幾塊什麼樣的圖形,能否通過割補、等積變形、旋轉等方法使圖形化繁為簡。

人教版4年級數學教案篇2

教學內容:

單元綜合練習

教學目標:

1、整理和練習圖形和變換,鞏固平移和旋轉的表象

2、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

3、培養學生合作交流互相幫助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難點:

畫平移的後的圖形

教學過程

一、數平移距離

1、觀察43頁第一題,讓學生說一說怎麼樣數平移的距離。

2、動手塗顏色。

3、讓學生說說是怎麼樣找到那條船的。

二、畫平移後的圖形。

1、先讓學生給43頁第二題的四個點標上記號。

2、問學生,圖形移動3格上邊的點移動幾格?圖形的大小還是保持原來的樣子嗎?

3、學生討論,該怎麼樣畫平移後的圖形。

4、學生彙報方法。

5、老師總結:先找好四個點移動後的位置,再把四個點連起來就可以得到一個平移後的圖形。

6、學生自己動手完成第2題的兩個要求。

7、獨立完成44頁第5題。

三、判斷練習

1、判斷哪些物體的運動是平移和旋轉。

2、判斷哪些角是直角,銳角和鈍角。

四、動手操作

自己動手或小組合作完成45頁的做一做。

五、動手完成剪一剪。自學剪一剪,在全班展示作品。

教學反思:

結合動手操作,才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平移現象。強調無論怎麼平移,方向是不變的這個道理。

人教版4年級數學教案篇3

教學內容:

書第50——51頁,體積單位的換算,想一想、試一試第1、2題,練一練第1、2、3、4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探究、推導,使學生知道: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2.過程與方法:能夠正確進行單位間的換算。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與人合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知道常用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並能正確運用。

教學難點:

體積單位與長度單位、面積單位的聯絡與區別。

教學準備:

稜長為1分米的正方體盒子和稜長為1釐米的小正方體若干個。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1.填空:30釐米=( )分米 5米=( )釐米

2平方米=( )平方分米 45平方釐米=( )平方分米

師:常用的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常用的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2.計算:

(1)一個長方體盒子,長5分米,寬4分米,高3分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2)一個長方體水池,它的底面積是30平方米,高是2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二、探究新知

1.質疑:猜測一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可能是多少?

可以用什麼方法驗證你的猜想?

2.師:我們是怎樣推匯出常用的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的?

3.探索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間的進率

(1)說一說:你準備怎樣利用學具來操作。

(2)四人小組活動。

(3)抽生完整表述操作過程:1排擺10個,每層正好擺10排,也就是說,每層可以擺100個。高是1分米=10釐米,盒子裡正好擺10層。

(4)師:如果用分米作單位,大正方體的體積是多少?

如果改用釐米作單位呢?

(5)師:由此你能得出什麼結論?

據學生回答板書:1分米3=1000釐米3

師:1立方分米等於多少升?1立方厘米等於多少毫升?

你還能想到什麼?

據學生回答板書:1升=1000毫升

4.探索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間的進率

(1)師:關於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間的進率,你有什麼想法?

(2)四人小組交流。

(3)抽生彙報,師注重引導學生表述準確、完整:體積為1米3的正方體,它的稜長為1米;也可看成是稜長為10分米的正方體,它的體積是10×10×10=1000分米3,1米3 =1000分米3,1 m3 = 1000dm3。

三、新課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作業設計:

1.書第50頁試一試第1題,獨立完成。

2.書第51頁試一試第2題,獨立完成,引導學生比較。

3.書第51頁練一練第1題,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4.書第51頁練一練第2題

通過計算第三種包裝比較合算。如果學生有其他的比較方式,只要合理,教師應給予肯定和鼓勵。

5.書第51頁練一練第3題

先讓學生聯絡生活經驗,對電視機包裝箱上“60×50×40”這個資料資訊進行解釋,然後再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並計算。體積是60×50×40=120000(立方厘米),也可以換算成120立方分米。

6.書第51頁練一練第3題

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說說是怎麼想的,實際上就是求1.5米高的水的體積。50×20×1.5=1500(立方米)

板書設計:

體積單位的換算

30釐米=( )分米 5米=( )釐米

2平方米=( )平方分米 45平方釐米=( )平方分米

1分米3=1000釐米3 1米3=1000 分米3

1升=1000毫升 1m3=1000 dm3

人教版4年級數學教案篇4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課本第52、53頁內容及相關的練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24時計時法的意義,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2、能正確地進行普通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之間的互換。

3、能計算經過的時間

4、教育學生珍惜時間。

教學重點:

24時計法和普通計時法的區別,並能正確的進行互換。

教學難點:

計算經過的時間。

教學教具:

多媒體、學具鍾、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出示一個9時的鐘面)

師:這是幾時?這個時刻老師可能在做什麼?

生1:我猜老師可能在上課。

生2:我猜老師可能在批改作業。

師:大家都猜得不錯,那為什麼有些小同學會猜得不一樣呢?

生:有的說的是上午的9時,有的說的是晚上9時了!

師:一天中有幾個9時?

怎樣表示才能把兩個9時分清楚,不造成誤會呢?

教師板書:上午9時,晚上9時

師:在9時前面加上:上午或晚上這些表示時段的詞,表示得就清楚明白了,那麼有沒有比這更方便的嗎?

師:為了把一天的時間記錄得清楚明白,廣播、電視、郵電、交通等部門採用了另外一種記錄一天時間的方法,就是24時計時法。

板書課題:24時計時法

二、質疑探究、學習24時計時法

師:看著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生1:什麼是24時計時法?

生2:24時計時法有什麼用?

生3:24時計時法是怎樣計時的?

師:我們一起來探究這些問題。

1、體會一天有24小時

師:一天從什麼時候開始到什麼時候結束?(學生各持己見)

師:你們喜歡看春節聯歡晚會嗎?0點的鐘聲是什麼時候敲響的?

師:對,晚上12時,既是舊的一天的結束,也是新的一天的開始。

從晚上12時到晚上12時是一天。

教師撥鐘面演示,學生邊觀察邊數:晚上12時……

師:現在幾時?

生:中午12時。

師:時針走了幾圈?

12小時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第一圈:晚上12時,中午12時,12小時

接著演示板書:

第二圈:中午12時,晚上12時

師:一日有幾個小時?

1日(天)=24小時

師:一天有24小時,從0時到24時的計時法就是24時計時法。

2、體會24時計時法是怎樣計時的。

師:24時計時法是怎樣的記錄一天的時間呢?

多媒體出示鐘面:晚上12時記為0時……下午1時記為13時,……晚上12時記為24時。

3、小練(用小黑板出示):

把下面的時間進行分類

凌晨2:00 2:00,上午7:00 7:00,中午12:10 12:10,下午1:00 13:00,晚上9:00 21:00

(1)你是根據什麼進行分類的。

(2)比較兩種記時法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相同點:凌晨、上午、中午時數相同。

不同點:下午、晚上的時數不相同。

互換方法:下午、晚上的時數加12就是對應的24時計時法的時數。

24時的時數減12就是對應的普通計時法的時數。

4、應用。

(1)把下面的時刻用24時計時法表示。

凌晨3:40( ) 中午12:00( )

下午1:00( ) 晚上7:30( )

(2)把下面的時刻用普通計時法表示。

1:20 ( ) 12:00 ( )

14:00 ( ) 16:30 ( )

三、求經過時間

出示例題:從上午8時到11時,經過了( )小時(課多媒體演示)

四、口答(多媒體演示)

1、選擇填空

小趙去看一場電影,電影從15時放到( )

(1) 9時

(2)17時

(3) 9小時

(4)17小時

2、從6時到12時經過( )小時

3、一個展覽館每天8:00開館,17:00閉館,每天開放( )小時

4、許老師今天上午7時進學校,到下午4時離校,許老師今天在學校多少時間?(課多媒體演示)(比較解法)

五、聰明題

1、小華每天7:00分到校,11:30分回家,13:00到校,16:00離校,他一天在校的時間是多少?

2、爸爸21:00上夜班,工作8小時,第二天幾時下班?

六、總結交流。

1、同學們,今天我們認識了什麼?你還有疑問嗎?

2、同學們,時間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過去了的時間是永遠不會回來的,一分一秒的時間都是很寶貴的,所以,我們從小要珍惜時間,努力學習,長大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同學們!就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做時間的小主人,合理地安排好每一天的時間好嗎?

板書設計:

24時計時法

普通計時法:上午9時,晚上9時

24時計時法:9時,21時

人教版4年級數學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合生活情境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使學生初步學會畫角,感知角有大有小,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2、從實物或平面圖形中辨認角,瞭解數學和日常生活的聯絡。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空間觀念。

3、在合作、探究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數學交流能力,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重點難點:

1、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學會用直尺畫角。

2、引導學生畫角,使學生通過直觀感知理解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大小程度有關。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師:出示教材第38頁主題圖,你能找出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嗎?

指名學生彙報。

師:你能從圖中找出角嗎?

指名學生彙報,課件閃動角。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認識角及各部分名稱

(1)出示三角尺,請大家摸一摸三角板,看看有什麼發現。(角有尖尖,角的兩條邊直直的……)

(2)誰來把你找到的角指給大家看一看?(有學生只摸到角的頂點處)

學生小組內討論並互相指指看。(學生會指著兩條邊)

(3)觀察對比,知道角的特徵。

通過大家的想象和仔細觀察,我們得到了許多的角,下面老師請大家再仔細地觀察課件的演示,看看這些角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我們把這一點叫做角的頂點,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邊。

想想,每個角都有幾個頂點和幾條邊?(一個頂點,兩條邊)

我們指角的時候一定要把角的頂點和邊準確的指出來。

完成練習:

(1)下面的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下面的圖形是角的打“√”,不是角的打“×”

2、比一比,感知角的大小

教師演示滑動角,請同學們看老師這裡的這個角,角的大小有什麼變化?(點選課件)

學生可以直觀地看到,吸管張得越開,角就越大,吸管合得越攏,角就越小。然後通過課件演示比較角的大小的過程,使學生理解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

3、學習畫角

(1)解決了那麼多問題,那你能不能把角畫出來呢?老師示範畫一畫,邊畫邊說:先畫一個頂點,從頂點起畫一條直直的線,再從頂點起向不同的方向畫一條直直的線。

(2)學生嘗試畫一畫,教師巡視,指導。

指明學生說說怎麼畫的。

(3)師:為了讓學生能規範正確地操作,請學生思考兩個問題:①畫角時除了紙和筆還需要什麼;強調直尺。②畫角時要畫些什麼,進一步鞏固角的特點。

(4)用課件演示畫角的過程,交流畫角的順序:先畫頂點再畫邊。運用動畫的方式進一步強調畫角時要用直尺。學生說畫法,教師隨之板演。學生練習畫角,找出一些畫得比較好的作品展示,給予充分的肯定。

三、鞏固練習,拓展應用

1、師:設計了數角的檢測練習,進一步鞏固對角的認識。接著讓學生指一指圖中哪裡有角。

2、找一找自己身邊的物體中哪裡有角。學生從自己身邊不同的物體表面上找出角,感受到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積極性。

四、課堂總結,內化提升

今天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你還有哪些問題?引導學生回顧反思談收穫,從而達到內化於心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