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八上數學人教版教案通用7篇

教案的準備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靈活調整教學策略,教案的編寫過程可以促使教師深入思考教學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學質量,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八上數學人教版教案通用7篇,供大家參考。

八上數學人教版教案通用7篇

八上數學人教版教案篇1

教學內容:

同分母分數加、減發,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和分數加減;學習目標:

(1)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

(2)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演算法則,能夠比較熟練地;

(3)會口算簡單的分數加、減法;

(4)理解整數加法運算定律對於分數加法同樣適用;

(5)掌握分數和小數的互化方法,能正確地進行分數;

(6)會解答分數加、減法應用題;

重點:分數加、減法的計算;分數的加法和減法

教學內容:

同分母分數加、減發,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和分數加減混合運算三部分內容。

學習目標:

(1)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

(2)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演算法則,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分數加、減法。

(3)會口算簡單的分數加、減法。

(4)理解整數加法運算定律對於分數加法同樣適用,會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分數加法的簡便計算。

(5)掌握分數和小數的互化方法,能正確地進行分數、小數加減混合運算。

(6)會解答分數加、減法應用題。

重點:分數加、減法的計演算法則。

難點:帶分數加、減法及分數、小數加減混合運算。

關鍵:理解“只有相同單位的數才能直接相加、減”的道理。

課時安排: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3課時異分母分數加、減法2課時分數加減混合運算2課時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教學內容

教材第104一106的內容及第108頁練習二十一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理解分數加減法有含義,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數相加減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演算法則,能夠正確計算比較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重點:

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正確計算比較簡單的同分數分數加、減法。教學難點:

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和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測評反思

1、什麼是分數?什麼是分數單位?

2、填一填

(1)3/4的分數單位是(),它有()個這樣的分數單位。

(2)()個1/8是5/8,7/12裡有()個1/12。

(3)3個1/5是(),4/7是4個()。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 。出示例1 。

提問:觀察圖,你都知道了哪些數學資訊?

提示:

1、要求爸爸和媽媽共吃了多少張餅,怎樣列式?為什麼用加法計算?你是怎樣計算的?

2、計算結果應注意什麼?

小組合作學習老師巡視

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上面的計算過程:

注意:

1、計算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2 、p105做一做第2題第一排。

3、提問:

1、整數加法的含義是什麼?分數加法的含義與整數加法的含義相同嗎?

2、怎樣計算同分母分數加法?

同桌合作學習老師巡視

小結:分數加法的含義與整數加法相同,都是表示把兩個數合併成一個數的運算。在計算同分母分數加法時,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

3 、出示例2

提示:

1、要求還剩多少瓶礦泉水,怎樣列式?為什麼用減法計算?你是怎樣計算的?

提問:為什麼用減法計算?分數減法的含義與整數減法相同嗎?怎樣計算同分母分數加法?

4 。小結:觀察例1和例2有什麼共同點?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怎樣計算?(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共同歸納概括。)

師:同分母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減。計算的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三、當堂檢測

1、完成教材第105頁的“做一做”和第107頁的“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完成教材第109頁練習二十一的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選擇2 、3個題讓學生說一說計算過程,並讓學生說一說應注意什麼。

標籤:實用資料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異網為大家整理的10篇《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希望可以啟發您的一些寫作思路,更多實用的範文樣本、模板格式盡在差異網。

八上數學人教版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小數觀察,初步感知物體有高、有矮;通過合作交流,學會比較物體高矮的一般方法;知道高和矮是比出來的。

2.培養學生觀察、合作交流的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3.在學習活動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難點、重點:

掌握比較高矮的方法,會比幾個物體的高矮。

教具、學具準備:

積木塊、兩朵紅花。

教學過程:

一、感知物體有高有矮 設定情景,引入課題

在黑板上方貼一朵紅花,下方貼一朵紅花。

問:誰願意將黑板上的紅花摘下來?

請一名學生上臺摘紅花。

學生拿到了下方的紅花。怎麼也拿不到黑板上方的紅花。

這時,老師輕鬆地將黑板上方的紅花拿下來。

問:老師為什麼能拿到這多紅花?

生:因為老師的比小朋友高。

師:為什麼小朋友沒能拿到這朵紅花呢?

生:因為小朋友個子矮。

指出:下面我們共同研究比高矮。

板書課題:比高矮

二、探究方法

1.情境演示

找兩個高矮相差較大的小朋友上臺。

師:你能看出誰高誰矮嗎?

生:能。

師再請兩位高矮差不多的學生上臺,並讓兩人分開站在講臺的左右兩邊。

師:大家能看出誰高誰矮嗎?

生:不容易看出。

2.小組合作

各組同學討論比高矮的方法。

3.彙報交流

以組為單位,彙報不同方法 鼓勵合作活動肯定方法

腳跟併攏,站直,背靠背,就能比出來了。

還可以靠牆作記號,比一比誰高。

三、排隊遊戲

1.3人一組說說誰最高誰最矮

2.逐漸增加小組人數,說說誰第二高,第三高......

3.判斷並說明方法 組間互評,肯定鼓勵

四、反饋練習

1.第12頁第7題

(1)說出動物名

(2)比較高和矮

2.舉其他喜愛的動物作比較 反饋

同桌糾錯彙報,獨立判、並改正 鼓勵互查

五、學生活動

1.摸高活動

說一說怎樣做摸得高(可站在地上摸,可跳起來摸)

2.擺高活動

用積木或鉛筆搭高不倒比較

3.悄悄話遊戲

(1)表演

兩生上臺,對一生說悄悄話:踮腳尖比高矮

(2)判斷思考

誰高,問題出在哪兒?

六、評價總結

比較高矮要注意什麼

八上數學人教版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活動情境,經歷測量石塊體積的實驗過程,探索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

2.在實踐與探究過程中,嘗試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探索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方法,嘗試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活動:

一、創設情況,引入新知

1.出示石塊

問:如何測量石塊的體積?什麼是石塊的體積?

極書課題。

2.以小組為單位,先討論、制定測量方案。

問:能直接用公式嗎?不能怎麼辦?

3.小組派代表介紹測量方案。

學生觀察石塊

想一想,如何測量石塊的體積。

學生分組討論,制定測量方案

學生的測量方案可能有:

方案一:取一個正方體容器,裡面放一定的水,量出水面的高度後把石塊沉入水中,再一次量出水面的高度。這時計算一下水面升高了幾釐米,用“底面積×高”計算出升高的水的體積,也就是石塊的體積了,也可以分別計算放入石塊前的水的體積與放入石塊後的總體積之差。

方案二:是將石塊放入盛滿水的容器中,並將溢位的水倒入有刻度的量杯中,然後直接讀出溢位的水的體積,就是石塊的體積。

方案三:可以用細沙代替水,方法類似於方法一、方法二。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制定測量方案。

引導學生探索與體會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的方法。

二、進行實驗

讓學生按各自小組制定的方案小組合作進行測算。

小組代表領取所需測量工具,學生小組合作動手測量,並且列式計算

設計意圖:通過實驗,使學生明白把不規則的石塊體積轉化成了測量計算水的體積的方法不只一種。

三、試一試

1.在一個正方體容器裡,測量一個蘋果的體積。

2.測量一粒黃豆的體積。

學生小組合作進行測算

3.小結。

師:通過實驗,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請幾名學生說說自己的收穫

設計意圖:讓學生再一次運用在操索活動中得到的測量方法去測量其它不規則物體的體積。

四、數學萬花筒

課件出示阿基米德的洗浴故事

學生聽老師講述阿基米德的洗浴故事

八上數學人教版教案篇4

1教學目標

學會認讀寫10,並會用10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和位置,同時注意書寫的工整。

會比較10與1——9的大小,熟練掌握10的組成。

2學情分析

學生之前已學過了1~9的數的認識和數的組成,而10的認識對於學生學習數的組成和進位加法中的“湊十”特別重要。

3重點難點

重點:

掌握10的組成,熟練“湊十”

難點:

學會認讀寫10,並會用10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和位置,同時注意書寫的工整。

會比較10與1——9的大小,熟練掌握10的組成。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匯入】10的認識

從1數到9.

出示課件,上面一共有幾個數從左數第4個數是幾,從右數它排第幾其中最小的數是幾,最大的數是幾

活動2【講授】學一學

(一)認識10.

1、看一看。觀察主題圖,你看到了什麼說給同桌聽。

2、圖上有幾個學生用數字幾表示加上1個老師用幾表示圖上數量是10的事物還有什麼

3、擺一擺用小棒表示10。出示小棒圖,9根小棒添上1是幾

4、認一認和同桌一起認一認直尺上的數字順序,看著尺子你都知道些什麼

5、比一比你會比較9和10的大小嗎9○□10○□

(二)學習10的組成

1、分一分拿出10根小棒,分成兩堆,有幾種分法

2、說一說和小組內的同學說一說你的分法是怎樣的

3、填一填把自己的分法寫在60頁。

4、想一想看到自己寫的組成,你還能想到什麼

(三)學習10的寫法看看10是由哪兩個數字組成的先看老師範寫10,再自己寫一寫。

活動3【練習】練一練

教材60頁“做一做”

活動4【測試】查一查

1、完成課件上連一連和填一填;

2、完成62頁練習十三1—3題。

活動5【活動】總結收穫

學習了本課你有什麼收穫你會用幾和幾湊成十

八上數學人教版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理解並掌握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並能按運算順序正確計算;主動體會整數運算律在分數運算中同樣適用,能運用運算律進行有關分數的簡便計算,體驗簡便運算的優越性。

2、使學生在理解運算順序和簡便計算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觀察、比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絡,積累數學學習的經驗。

[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重溫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1、談話:中國結是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工藝製作,元旦時我們班將用它來裝扮教室。

2、出示場景圖:小的中國結每個用4分米彩繩,大的中國結每個用6分米彩繩。兩種中國結各做18個,一共用彩繩多少米?

3、學生口頭列式,說說運算順序。

4、提問:兩種方法,哪一種計算更簡便?為什麼?

4、小結: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有括號的先算括號裡面的。還可以使用運算律使計算更簡便。

[設計意圖:“溫故而知新”,在具體的情境中再現舊知,為新課的教學打下了穩固的知識基礎,埋下了情感、思維體驗的伏筆。]

二、主動探索,理解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1、出示例1的場景圖,學生自主列出綜合算式。

板書: 2/5×18+3/5×18 (2/5+3/5)×18

2、交流兩種算式的不同思路:列式時你是怎樣想的?

3、指出:在一道有關分數的算式中,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運算,稱為分數四則混合運算。

這兩道算式都屬於分數四則混合運算。(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將計算與解決問題有機結合起來,能使學生體會到計算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從而增強學習計算的內在需求。]

4、獨立思考,嘗試計算

(1)提問:根據以往計算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經驗,想一想,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使學生明確: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相同。

(2)嘗試:這兩道算式你能試一試嗎?

學生分別計算,指名板演。

5、交流演算法,理解順序

讓學生結合具體問題情境說說運算順序。說清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6、小結: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有括號的先算括號裡面的。

[設計意圖: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喚醒學生的數學思考,用自主學習的方法體會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體驗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絡,新知識納入知識結構的過程也就順理成章。]

三、算中體驗,把整數的運算律推廣到分數。

1、討論:這兩個算式,如果讓你選擇,你喜歡計算哪一個?為什麼?

使學生明確第二個算式因為括號內的和是整數,所以計算比較簡便。

2、觀察:這兩種算式有什麼聯絡?

得出:兩種方法從算式來看,其實是乘法分配律的運用。

板書:2/5×18+3/5×18=(2/5+3/5)×18

3、引導:兩個不同的算式,求的都是“一共用彩繩多少米”。從中,你得到了什麼啟發?

4、小結:整數的運算律在分數中同樣適用。我們在進行分數四則混合運算時,要恰當地應用運算律使計算簡便。

[設計意圖:整數的運算律遷移到分數中來使用,讓學生在計算中自主探索,充分觀察,對比體驗,通過自己思考,用已有的知識結構去同化、順應新的知識,達到有意義的學習的目的。發展了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

四、練習鞏固,正確計算。

1、練一練第1題

先讓學生說說運算順序,再計算。

反饋時: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演算法,第1題的除法和乘法你是怎麼處理的?

小結: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相同。但整數四則混合運算通常是一次計算出一個得數,而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乘除法連在一起時可以同時運算。

提問:你是怎麼檢查結果是否正確的?

使學生重溫檢查的方法,養成習慣:(1)數字、符號有沒有抄錯;(2)每一步的計算是否正確;(3)書寫格式是否規範。

[設計意圖:計算後,引導學生自覺對計算過程進行檢查,分析錯誤的原因,養成認真計算、自覺檢查的良好習慣,充分發揮每一道題的作用,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

2、練一練第2題

獨立完成

交流時,說說應用了什麼運算律或運算性質,為什麼要這樣算。

提問: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在使用運算律時,有什麼特別之處?

小結:整數四則混合運算在使用運算律時,常常是使用運算律湊成整十或整百、整千數再計算,但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在使用運算律時,通常是湊成整數,或者觀察是否有利於約分。計算步數較多的題時,要隨時注意使運算簡便。

[設計意圖:把整數的簡便運算與分數的簡便運算進行對比,使學生體會,使用的運算律是相同的,但分析的方法稍有區別。養成認真分析資料的習慣,提高合理靈活計算的能力。]

3、練習十五1、2題

獨立完成

五、全課總結

說一說: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或不足?

計算分數四則混合運算時,你覺得你對同學們可以提出什麼樣的友情提醒?

八上數學人教版教案篇6

1教學目標

在“數學樂園”的遊學活動中,複習鞏固20以內數的序數和基數。圖形和位置。使學生體驗到我們日常遊戲活動中,也有數學存在,並引導學生在遊戲活動中複習並運用10以內數的加減法,比較大小的方法及順序有關內容。

2學情分析

學生年齡小,對遊戲、實踐充滿興趣,根據年齡特徵,將所學知識藏於活動、遊戲中,學生興趣高,真正在玩中學。

3重點難點

重點

引導學生在玩中學,在玩中思考。

難點

複習並運用10以內的加。減法,比較大小的方法及順序等有關內容。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講授】數學樂園

一、引入課題

今天老師想帶大家到數學樂園去玩遊戲,願意嗎

二、複習運用知識

1、出示數學樂園的全景圖。

這是數學裡最有意思的棋,你們覺得要玩好這個遊戲要先知道什麼

2、說明遊戲規則。

我贏了我先走。按①、②、③……⑦順序走。誰先走到終點誰獲勝。走到每一格都要答題,答對了才能停在那裡,答錯了可要後退一格喲!

3、師生示範遊戲。

明白了嗎想玩嗎4、分左右組競賽開始玩遊戲。

活動??

複習0~20數的認識

①(出示數字8)老師出一個數,你們出一個數,使這兩個陣列成8。

②6﹣4﹦2

③6個小正方體可以拼成一個大的正方體嗎

④19﹣9﹣4﹦6

⑤星期一的前一天是星期幾

⑥電梯中的號碼12表示什麼

⑦大於4小於10的數有哪些

⑧16的前一個數是什麼後一個數是什麼

⑨19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⑩10﹣5﹣5﹦0

活動二

送信遊戲

複習了數的組成之後,我們要利用他們來做一些加減題了,你們有沒有信心完成下面請你們把桌面上得數與你信封上數字相同的算術卡片放進信封。

活動三

數數

其實我們的數學來源於生活也服務於生活,看,今天,我們就在生活中發現了問題。這節課,我們在“數學樂園”裡玩了很多的遊戲,在玩的過程中。

運用到了我們以前過的數的認識的知識,有哪些的呢(用貼花瓣的形式來展現這些知識點的關係)這些都是關於20以內數的認識的一下知識,以後,我們還會學習百以內、甚至更大的數,都是從這幾個方面來學習的。

三、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一起到“數學樂園”去逛了逛,你們開心嗎其實只要你們留心就會發現生活中有很多的數學知識,你們想不想學習更多的數學本領的老師相信,只要你們努力,數學樂園的花朵會開得越來越多,越來越漂亮。就一定能成為“小小數學家”。

八上數學人教版教案篇7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23頁例題及“做—做”,完成練習三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加法的意義,認識“+”號和“=”號,能正確讀出加法算式,能通過操作計算5以內數的加法。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1.看圖說數字。

2.示圖(幻燈片)

師:同學們認真觀察這幅畫,你看到了什麼?

生1:我看了小熊在打鼓。

生2:我看到了5只小動物在跑步比賽,小兔跑在最前面。

生3:我還看到一隻小鳥在喊。

師:這隻小鳥說了些什麼呢?

教師領讀,學生讀:一二三四五”……

[一幅生動活潑的畫面很快吸引了學生,開啟“你看到了什麼?”這一話題,學生像小鳥歸巢一樣嘰嘰喳喳說開了,想表現的慾望非常強。一組朗朗上口的順口溜不僅使學生掌握了舊知,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果這一幅圖製作成課件,配以動態展現,效果就更好了。

二、探究新知

1.引題。

師:請同學們注意觀察,這時的情況發生了什麼變化?(老師反覆操作活動片,如右圖)

生1:小狗和小貓趕上了小兔。

生2:現在小狗、小貓和小兔排在一起跑。

生3:原來小兔跑在最前面,現在小狗、小貓和小兔一起跑在最前面。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 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貓跑在一起,就是合起來的意思 (老師一邊說一邊用手勢表示合起來)。

它們合起來有幾隻?

生:它們合起來有3只。

師:你們知道這是用什麼方法計算出來的嗎?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來認識它。

(板書:加法)

[通過演示,學生髮現“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貓跑在一起”,引出“它們合起來有3只”,很自然地產生“用什麼方法計算出來的`”,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而且使學生明白了加法原來就在身邊。]

2.直觀演示,感知含義。

師: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貓合起來用數字表示,就是幾和幾加起來?

生1:1和2加起來等於3。

師:×××同學真聰明!在數學上,1和2加起來,用“+”表示,等於3,用“=3”表示。

板書: 1 + 2 = 3

加號 等號

讀作:1加2等於3。

教師領讀,學生讀。

師:我們今天認識了兩個新朋友,你準備怎麼記住它們?

生1:加號像一個+字架,等號像一雙筷子。

生2:我是這樣記的:原來就有一橫,後來又有一豎,它們合起來就成了加號啦,上下兩橫一樣長,是相等長的就是等號。

師:同學們的想法形象又神奇。

[學生張開想像的翅膀,提出了那麼多新穎別緻的想法,有從形象上,也有從含義上的,這不僅對加號和等號有了進一步的理解,而且培養了學生豐富的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觀察畫面,體會含義。

讓學生看書上氣球圖。

師:誰來說說這幅圖的意思?

生:3只紅氣球,1只藍氣球,合起來有 4只氣球。

師:與同桌一邊說一邊用手勢表示,並且討論怎樣列式計算。

根據回答板書:3+1=4。

讓學生讀一遍算式。

[反思:我覺得這一環節處理得不恰當,教師一步一步牽著學生走,固定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學生對加法已有初步認識,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討論、探究。]

4.發散聯想,理解含義。

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事例,並用加法算式表示。

生1:我媽媽給我買回1個本子,我爸爸又給我買回2個本子,我一共有3個本子,1+2=3。

生2:我們家有2個大人,1個小孩,一共有3個人,2+1=3。

生3:我們學校一年級有3個班在二樓,1個班在三樓,一年級一共有4個班,3+1=4。

生4:我們教室講臺上面有1盞燈,我們座位上面有4盞燈,一共有5盞燈,1+4=5。

[從學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學生學得主動積極,思路豐富多彩,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在這裡體現得淋漓盡致。]

三、鞏固提高

1.動手操作。

(1)第23頁“做一做”。

學生一邊擺一邊說,然後一學生上臺在磁性黑板上演示。

(2)看算式,擺小棒。

2+1 1+1 2+2

教師出示口算卡,學生用小棒擺,同桌互相相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