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人教八上數學教案精選7篇

教案的目標應該與課程大綱一致,我們應該定期審查和調整教案,以滿足學生的不斷變化的需求,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人教八上數學教案精選7篇,感謝您的參閱。

人教八上數學教案精選7篇

人教八上數學教案篇1

教學內容: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23至26頁例1。

教學目標:

1、認識計算器,掌握計算器的簡單使用方法,能進行較大數目的計算。初步瞭解計數法,在不斷更新、完善的探究過程中認識算籌,瞭解珠算的計數方法。

2、通過了解計算工具發展的演變史,感悟人類偉大的創造過程和聰明才智,體會創造源於需要,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慾望。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動口表達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計算器的簡單使用方法,瞭解計算工具的發展史。

教學難點:

體會創造源於需要,激發民族自豪感。

教學準備:

學生:小棒、計算器、算盤等。

教師:課件、計算器、計算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師:同學們,上課前我們先來一次計算比賽(出示口算題)。仔細觀察,你準備選擇什麼計算方法讓自己算得又對又快?

55846+7646=、6908×7=

13027-8934=、992÷4=

353+958×3=、436-、(228-179)=

(預設:大部分學生選擇使用計算器。)

師:為什麼選擇計算器?你還知道哪些計算工具?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計算工具。

二、操作交流,學習使用計算器

(1)師:同學們都帶計算器了嗎?請拿出來仔細觀察。看看它上面都有什麼?

(顯示屏、按鍵、電腦晶片、電源)

(2)看書,試按。認識各種按鍵的名稱和作用。

(3)在操作中掌握計算器的計算方法

a、請會使用計算器的同學上臺用課件演示使用計算器計算的方法。

b、生嘗試計算825-138

c、師介紹儲存、提取鍵使用方法

d、生嘗試計算876-738÷9=

e、開始計算比賽。(學生使用計算器計算上面各題。)

(4)你認為使用計算器時要注意什麼?你覺得計算器這個計算工具怎樣?

?設計意圖:學生對計算器已並不陌生,讓學生自己介紹計算器上一些常用鍵的名稱和作用,能夠很好的促進學生間互相交流和學習。通過兩個層次的練習,讓學生體驗到用計算器計算快捷、方便、準確,並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

三、演繹文化,瞭解計算工具的發展

師:這麼先進方便的計算工具可不是一直都存在的,計算工具就像人類社會的發展一樣也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計算工具是怎樣演化的。

1、介紹遠古時代一一對應的計數方法

(1)課件出示配音動畫:遠古時代,人類在捕魚、狩獵和採集果實的勞動中,產生了計數的需要。例如:捕獲了一隻野獸就放一顆石子,出去了幾人就在繩子上打幾個結。就這樣,人類在勞動中建立了一一對應的計數方法,而石子、結繩、刻痕……就是人類最初用來計數和計算的工具。

(2)師:你們覺得擺石子、結繩等計數方法怎麼樣?

?設計意圖:用多媒體直接向學生展示最古老的計數法,讓學生感悟體會計數的原始歷程,初步瞭解計數的.變革是人類生活發展的需要。】

2、模擬算籌的使用方法

師:於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這些計數方法的基礎上又發明了一種新的計算工具(課件出示圖片),用算籌作工具進行計算的方法叫“籌算”。

師:對於算籌,你們想了解些什麼?

(預設:什麼時候發明的?是誰發明的?怎樣使用的?)

師:首先來猜猜看,古人是怎樣用算籌表示1到9的。

縱式就是豎著擺、橫式就是橫著擺。(手勢)

師:(微課植入方式)古人擺放1、2、3、4、5的方法。

師:古人擺6只用了兩根小棒,猜猜古人是怎麼想的呢?

師:都想到了用一根表示5,這是一個好主意。

據古書上記載,上面的這根表示5,下面的這一根表示1。

師:這樣7、8、9也就好理解了。請你試著擺一擺。(螢幕出示)

師:用算籌可以擺出1-9這幾個數,那怎樣來表示更大的數呢?

出示用縱橫相間的方式來表示多位數。

這些數你認識嗎?出示29、306、632(瞭解0的出現也經歷了空格、小正方形、圓形的過程。)

師:想知道古人怎樣用算籌計算的嗎?(課件演示)

師:我國數學家祖沖之就是擺放算籌來計算的。(出示動畫小視訊)

看完後,你們覺得算籌這種計算工具怎麼樣?怎麼評價祖沖之?

(預設:計算時算籌擺了一大片容易混亂。如果能把活動的小棒固定起來就好了。我們要學習祖沖之計算認真,不怕苦累,執著追求的精神。)

?設計意圖:通過動手擺數讓學生體會位值制的含義,體驗古人的智慧以及算籌計數法的繁瑣;通過讀算籌擺出的數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感受到算籌在使用中也有弊端,對存在的問題加以改進,從而推動了計算工具的發展。讓學生體會到任何事物都存在著利弊兩個方面,揚棄的過程就是發展的過程;通過觀看小視訊體驗用算籌計算的弊端以及數學家嚴謹執著的數學精神。】

3、小組合作,研究認識算盤.

師: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資料計算的準確性和速度要求越來越高,於是人們又發明了新的計算工具---算盤。你見過它嗎?在哪裡見過?

師:之前同學們已經初步認識過算盤,課前又收集了相關知識,就請同學們在小組裡交流收集到的資訊。(小組研究,集體彙報:)

(預設:學生知道算盤的名稱,課件配合演示:框、樑、檔、上珠、下珠;學生知道:一粒上珠代表5,一粒下珠代表1;學生會在算盤上撥簡單的數;學生會收集關於算盤的輝煌歷史以及現在使用情況……)

師:同學們瞭解的真不少!下面請同學們在算盤撥出46、278、320485。

(一名同學在課件上演示,其他同學在算盤上試撥,師適時引導在算盤上定位的方法。如果有同學會用算盤計算可以安排展示一下,以讓學生體會算盤撥珠即答的優點。)

生:我在家裡收集算盤的資料時,讀到了很多有關算盤的歷史資料,知道算盤是中國發明的,中國是珠算的故鄉。不僅如此,即使是在美國、日本等高度現代化的國家裡,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在學習使用算盤,並把珠算列入國小課程。

師:在我國,人們至今仍然非常喜愛它,把它製成這樣來裝扮生活。(出示配音圖片展示各種算盤)

?設計意圖:現代教育技術具備了大容量儲存教學資訊的優勢,它可以穿越時空的界限,為學生提供大量豐富的學習材料。學生通過課前查詢,課中交流,真切感受到了算盤這一燦爛的文化。】

4、感悟世界各國人民對計算工具的探索

師:不僅僅是我國人民在發明計算工具,世界各國人民都在積極的探索各種計算工具,請看(課件出示世界機械計算器發展史:計算尺-手搖計算機--巨型計算機--臺式電腦-膝上型電腦-智慧手機等)。

師:就這樣,從古到今,計算工具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也體現了人類的聰明智慧和探索精神。

師:目前人們並沒有停止探索的步伐,還在繼續研發更為先進的計算工具。

(出示健康環保電腦、小巧方便電腦筆圖片)

師:你能想象一下新型的計算器會是什麼樣的嗎?

四、再次體驗,總結提升

這節課你瞭解了哪些知識?你有什麼感想?

五、課外活動延伸:

1、每個小組設計“新型計算器”的方案。

2、調查瞭解更多與計算工具有關的知識製成數學小報。

人教八上數學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2、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演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教學環節

問題情境與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媒體應用設計意圖

目標達成

匯入新課

一、目標導學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加法的兩個運算定律,你能說出是哪兩個嗎?你能舉出例子說說嗎?

2、匯入新課(師板書課題)

3、出示學習目標。

二、自主學習(根據自學提綱自學課本20頁例3。)

(一)自學提綱

1、例3中都給出了哪些已知條件?求的問題是什麼?

2、你能列出算式嗎?

3、你能很快算出此題的答案嗎?你是怎樣計算的?與同桌交流。

4、在此題中,你運用了加法的哪些運算定律?

(二)學生自學(教師巡迴指導,並告訴學生在看不懂的地方要做上標記)。

(三)自學檢測

計算下面各題,怎樣簡便就怎樣計算

425+14+18675+168+25

環節

三、合作探究

1、小組互探(把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不會問題在小組內交流探究)。

2、師生互探(師生共同探究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不會問題及經小組討論後還未能解決的問題)

3、在運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計算時應注意什麼?

四、達標訓練

1、根據運算定律在下面的()裡填上適當的數。

46+()=75+()()+38=()+5924+19=()+()

a+57=()+()要求學生說出根據什麼運算定律填數。

2下面各式那些符合加法交換律。

140+250=260+13020+70+30=70+30+20260+450=460+250a+400=400+a

3、p20做一做1、2

五、全課總結

人教八上數學教案篇3

教學目的:

通過動手操作,會按角的特徵及邊的特徵給三角形進行分類。

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及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會按角的特徵及邊的特徵給三角形進行分類。

教學難點:

會按角的特徵及邊的特徵給三角形進行分類,。

教學用具:

量角器、直尺。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我們認識了三角形,三角形有什麼特徵?今天這節課我們就按照三角形的特徵對三角形進行分類.怎樣分?

二、新課:

1小組活動:

(1)出示小片子,觀察每個三角形.可以動手量一量,分工合作。根據你發現的特點將三角形分類。

2按角分的情況

引導學生明確:相同點是每個三角形都至少有兩個銳角;不同點是還有一個角分別是銳角、鈍角和直角.

我們可以根據它們的不同進行分類

(1)分類.

根據上邊三個三角形三個角的特點的分析,可以把三角形分成三類.

圖①,三個角都是銳角,它就叫銳角三角形.(板書)

提問:圖②、圖③只有兩個銳角,能叫銳角三角形嗎?(不能)

引導學生根據另一個角來區分.圖②還有一個角是直角,它就叫直角三角形,圖③還有一個鈍角,它就叫鈍角三角形.

請同學再概括一下,根據三角形角的特徵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幾類?分別叫做什麼三角形?

教師板書:

三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叫做銳角三角形;

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叫做鈍角三角形.

(2)三角形的關係.

我們可以用集合圖表示這種三角形之間的.關係.把所有三角形看作一個整體,用一個圓圈表示.(畫圓圈)好像是一個大家庭,因為三角形分成三類,就好象是包含三個小家庭.

(邊說邊把集合圖補充完整.)

每種三角形就是這個整體的一部分.反過來說,這三種三角形正好組成了所有的三角形.

(3)三角形中至少要有兩個銳角,所以判斷三角形的型別,應看它的內角.……

問:還有沒有其他的分法?

3按邊分的情況:

我發現有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還有三條邊都相等的。

師:我們把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兩條邊叫腰,另外一條邊叫底。

師:把三條邊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邊三角形。

分別量一量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的各個角,你有什麼發現?

從紅領巾、三角板、慢行標誌中找一找哪裡有這兩種特殊的三角形?

三、鞏固練習:

1.判斷題.

(1)由三條線段組成的圖形叫三角形.

(2)銳角三角形中的角一定小於90°.

(3)看到三角形中一個銳角,可以斷定這是一個銳角三角形.

(4)三角形中能有兩個直角嗎?為什麼?

人教八上數學教案篇4

教學內容:

教材第8頁例5,做一做,練習二1~4。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並掌握小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

2、經歷小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的探究過程。

3、體會演算法多樣化的數學思想,提高計算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小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靈活選擇不同的計算方法,熟練地進行小數乘分數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計算

交流時讓學生說一說計算方法和計算過程中的約分方法。

2、把下面的小數化成分數,分數化成小數。

1.2( ) 0.4( ) 3.5( ) 1.25( )

讓學生說一說怎樣將一個小數化成分數?

二、探索新知

1、例題5:松鼠的尾巴長度約佔身體長度的 。松鼠歡歡的身體長2.1分米,松鼠樂樂的身體長2.4分米。

(1)提取題中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已知條件:①松鼠的尾巴長度約佔身體長度的34,②松鼠歡歡的身體長2.1dm。

所求問題:松鼠歡歡的尾巴有多長?

(2)確定單位“1”,根據“松鼠的尾巴長度約佔身體長度的34”可知,應把“松鼠歡歡的身體長”看作單位“1”,單位“1”已知,所求松鼠歡歡的尾巴有多長,就是求2.1dm的34是多少,用乘法計算,列式為2.1×34

啟發觀察,這個算式和我們前面學習的分數乘法有什麼不同?

(3)探討小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

提問:小數乘分數,可以怎樣進行計算呢?想一想,試一試。

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計算。組織交流,得出可以把2.1化成分數,也可以把 化成小數。彙報交流計算方法,教師結合交流情況進行板書。

小數化成分數: = = (分米)

分數化成小數: =2.1×0.75=1.575(分米)

3、解決問題二。

(1)出示問題:松鼠樂樂的尾巴有多長?

(2)學生獨立解答。

組織交流彙報。交流時,先讓學生說說列式的依據,再交流計算方法。

學生可能會採用問題一中學習的方法進行計算,這時教師可以追問:同學們,想想分數乘整數時,我們是怎樣進行約分的,小數乘分數也能這樣約分嗎?

當學生有所發現後,讓學生進行嘗試計算,最後彙報交流。教師結合學生的交流情況進行板書

小數和分母約分: (分米)

4、觀察比較,回顧思考。

提問:觀察上面三種計算方法,你想發表自己的什麼見解?讓學生獨立思考後進行小組交流討論,是後進行全班交流 。(三種方法中,小數化成分數的方法具有普遍性,適用於所有的小數乘分數的計算;當分數不能化成有限小數時,一般不採用分數化成小數的方法進行計算;當小數和分母不能進行約分時,一般不採用小數和分母約分的方法進行計算。三種方法中,小數和分母約分的方法計算起來最簡便,因此在計算小數乘分數時,先觀察這個小數能不能和分母進行約分,如果可以進行約分,一般採用先約分再乘的方法。)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8頁“做一做”。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組織彙報交流。交流時讓學生說說為什麼選擇這樣的方法進行計算。

2、教材第10頁“練習二”第2題。

3、教材第10頁“練習二”第3題。

人教八上數學教案篇5

設計說明

“百分數的意義和讀寫法”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小數以及分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百分數與分數有著密切的聯絡。基於以上認識,教學設計主要突出以下幾點:

1.以實際生活情境為載體,感知百分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百分數的知識與現實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絡,所以,在引入課題和百分數意義的教學中,教學內容的選擇都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而且通過課前對百分數的收集,使學生認識到百分數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同時,以實際生活情境為載體,充分挖掘學生學習的潛能,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去,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2.注重新舊知識的對比和遷移,體現類比的思想方法。

對比和遷移能使學生容易接受新知識,防止新舊知識混淆,提高學生的辨別能力,從而紮實有效地掌握數學知識。教學百分數的意義是在學生已掌握了分數的意義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設計中通過與分數的意義進行對比,明確分數的意義與百分數的意義的區別,更加突出百分數的意義是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表示的是兩個數之間的倍比關係。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學生課前收集的`生活中有關百分數的資料

教學過程

⊙情境匯入

1.出示課件。

師:同學們,看了這段資料,你發現了什麼?你有什麼感想?

引導學生髮現百分數的同時,讓學生感受到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正在逐步提高。

師:你知道這些數叫什麼數嗎?還在哪些地方見過這樣的數?

學生討論後,教師明確:像上面這樣的數,如14%、65.5%、120%……叫做百分數。

2.引導學生交流課前收集到的百分數的資料。

師:同學們收集到的百分數資料可真多啊!看來百分數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那人們為什麼喜歡用百分數?用百分數有什麼好處?百分數有什麼含義呢?帶著這樣的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數學課堂

人教八上數學教案篇6

【總課時數】:

【授課時間】: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學會區分基數和序數的,理解幾個和第幾的不同,並通過生活例項使學生充分感知無論第幾都只有一個,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幾個則表示事物的多少。

2、能力目標

初步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推理、判斷的能力,以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創新意識。

3、情感目標

使學生感知與同伴合作學習的樂趣,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使學生能區分幾個和第幾。

【教學難點】:掌握區分幾個和第幾的方法。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掛圖;

學生準備學具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情引趣

1、師生交流

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一個你們非常熟悉的地方,想知道是哪裡嗎?

2、出示第20頁的圖畫。

動物園的售票處,井然有序的排隊買票。

師問:小朋友,你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嗎?有哪些人?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師:

(1)小朋友排在第幾?誰排第一?解放軍阿姨呢?最後一位叔叔排第幾?

(2)從前面數,背黃包的阿姨排在第幾?從後面數呢?

(3)教育學生在公共場合應該自覺排隊,遵守公共秩序。

2、初步感知基數與序數

(1)請大家數一數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隊買票?有誰能指一指排在第5的是誰?

(2)動畫展示:穿藍衣服的阿姨已經走了,後面的人依次上前。

問:還有幾個人在排隊?這時誰排第4?小朋友排第幾?解放叔叔呢?

3、進一步體會基數、序數的含義

(1)請幾位同學上講臺

先請大家數一數共幾人?再問一問從左數第3人是誰,××同學是從右數的第

幾?他還可以排第幾?

(2)區別幾個和第幾

第幾表示確定的位置,幾個表示數量的多少。

4、動手操作,深化感知

拿出4個圓片和一個三角形,把三角形放在第二的位置上可以怎樣擺?為??

麼會有兩種擺法?引導學生體會第幾是相對的。

三、反饋練習:

1、第23頁的第1題

把左邊的4只小鳥圈起來,給從左數的第4只小鳥塗上顏色。

2、完成第20頁的做一做

四、總結評價

今天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

板書設計】

?作業設計】:

?課後記】:

人教八上數學教案篇7

教學內容:

比較正數和負數的大小。

教學目的:

1、藉助數軸初步學會比較正數、0和負數之間的大小。

2、初步體會數軸上數的順序,完成對數的結構的初步構建。

教學重、難點:負數與負數的比較。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讀數,指出哪些是正數,哪些是負數?

-8 5.6 +0.9 - + 0 -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麼-6%表示 。

二、新授:

(一)教學例3:

1、怎樣在數軸上表示數?(1、2、3、4、5、6、7)

2、出示例3:

(1)提問你能在一條直線上表示他們運動後的情況嗎?

(2)讓學生確定好起點(原點)、方向和單位長度。學生畫完交流。

(3)教師在黑板上話好直線,在相應的點上用小圖片代表大樹和學生,在問怎樣用數表示這些學生和大樹的相對位置關係?(讓學生把直線上的點和正負數對應起來。

(4)學生回答,教師在相應點的下方標出對應的數,再讓學生說說直線上其他幾個點代表的數,讓學生對數軸上的點表示的正負數形成相對完整的認識。

(5)總結:我們可以像這樣在直線上表示出正數、0和負數,像這樣的直線我們叫數軸。

(6)引導學生觀察:

a、從0起往右依次是?從0起往左依次是?你發現什麼規律?

b、在數軸上除可以表示整數外,還可以表示分數和小數。請學生在數軸上分別找到1.5和-1.5對應的點。如果從起點分別到1.5和-1.5處,應如何運動?

(7)練習:做一做的第1、2題。

(二)教學例4:

1、出示未來一週的天氣情況,讓學生把未來一週每天的最低氣溫在數軸上表示出來,並比較他們的大小。

2、學生交流比較的方法。

3、通過小精靈的話,引出利用數軸比較數的大小規定:在數軸上,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

4、再讓學生進行比較,利用學生的具體比較來說明“-8在-6的左邊,所以-8〈-6”

5、再通過讓另一學生比較“8〉6,但是-8〈-6”,使學生初步體會兩負數比較大小時,絕對值大的負數反而小。

6、總結:負數比0小,所有的負數都在0的左邊,也就是負數都比0小,而正數比0大,負數比正數小。

7、練習:做一做第3題。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一第4、5題。

2、練習一第6題。

3、某日傍晚,黃山的氣溫由上午的零上2攝氏度下降7攝氏度,這天傍晚黃山的氣溫是 攝氏度。

四、全課總結

(1)在數軸上,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

(2)負數比0小,正數比0大,負數比正數小。

第二課教學反思:

許多教師認為“負數”這個單元的內容很簡單,不需要花過多精力學生就能基本能掌握。可如果深入鑽研教材,其實會發現還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內容可以向學生補充介紹。

例3——兩個不同層面的拓展:

1、在數軸上表示數要求的拓展。

數軸除可以表示整數,還可以表示小數和分數。教材例3只表示出正、負整數,最後一個自然段要求學生表示出—1.5。建議此處教師補充要求學生表示出“+1.5”的位置,因為這樣便於對比發現兩個數離原點的距離相等,只不過分別在0的左右兩端,滲透+1.5和—1.5絕對值相等。

同時,還應補充在數軸上表示分數,如—1/3、—3/2等,提升學生數形結合能力,為例4的教學打下夯實的基礎。

2、滲透負數加減法

教材中所呈現的數軸可以充分加以應用,如可補充提問:在“—2”位置的同學如果接著向西走1米,將會到達數軸什麼位置?如果是向東走1米呢?如果他從“—2”的位置要走到“—4”,應該如何運動?如果他想從“—2”的位置到達“+3”,又該如何運動?其實,這些問題就是解決1;2+1;(—2);3—(—2)等於幾,這樣的設計對於學生國中進一步學習代數知識是極為有利的。

例4——薄書讀厚、厚書讀薄。

薄書讀厚——負數大小比較的三種類型(正數和負數、0和負數、負數和負數)

例4教材只提出一個大的問題“比較它們的大小”,這些數的大小比較可以分為幾類?每類比較又有什麼方法,教材則沒有明確標明。所以教學中,當學生明確數軸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基礎上,我還挖掘三種不同型別,一一請學生介紹比較方法,將薄書讀厚。

將厚書讀薄——無論哪種型別,比較方法萬變不離其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