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人人教版上冊教案通用7篇

教案通常包括了課程的核心概念和關鍵概念的闡述,編寫教案可以促使教師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信念和價值觀,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人人教版上冊教案通用7篇,感謝您的參閱。

人人教版上冊教案通用7篇

人人教版上冊教案篇1

在學習《我要的是葫蘆》一文時,我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與體驗,以發展語言為目的的指導思想來組織教學,把讀有所悟,以悟促讀作為教學的重點,力求使學生通過多次朗讀,多種形式的朗讀,品悟課文語句裡包裹著的豐富的思想感情。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創造性,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現反思總結以下幾點:

一、運用插圖——動情

語言的學習與掌握,都是從詞語的理解開始的。學生只有準確深刻地理解了,才能在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奠定其內化的基礎。利用課文插圖可以有效地幫助低年級學生形象地理解語言,有利於詞語的積累。

在學習《我要的是葫蘆》一文中,我先讓孩子們觀察長勢很好的小葫蘆插圖,讓他們用自己的話來描述一下所看到的葫蘆,然後我再讓他們讀讀文中作者描寫小葫蘆的相關句子,對比感悟作者遣詞用句的準確、巧妙,從而感悟、積累優美語言——“細長的葫蘆藤”、“雪白的小花”、“可愛的小葫蘆”。這樣圖文結合,孩子們能更好地感受到小葫蘆的可愛,自己的內心燃起了對這棵葫蘆的喜愛之情,自然而然地理解、體會到文中種葫蘆人對自己所種葫蘆的深愛情感。為後面的感情朗讀也起到了水到渠成的引導作用。

二、憑藉語言——融情。

語言作為思想的外衣,它的物質外殼與思想內容應當是渾然一體、不可分割的。語言不可能不表達一定的思想,而思想總帶有一定的情感。眾所周知,語言的習得,要經過感悟、積累、運用的過程。因此要發展學生的語言,必須要藉助語言文字,引導學生去感悟、去體會、去聯想、去想象,在頭腦中形成鮮明的形象,為積累和運用語言打基礎。在教學《我要的是葫蘆》一文時,我抓住描寫種葫蘆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他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等重點詞句,讓學生抓關鍵詞、關鍵標點符號等方法通過反覆朗讀、想象、感受那個人喜歡小葫蘆的思想感情。

三、角色體驗——抒情。

角色表演是低年級兒童喜聞樂見的一種遊戲活動。學生閱讀教材的過程,也就是情感“蓄積”的過程。根據課文的特點,讓學生扮演角色入情入境地去演一演,通過角色表演把“蓄積”的情感盡情地抒發出來。角色體驗的過程,伴隨著思維的過程,語言內化、錘鍊、發展的過程,也是情感豐富的過程。我給孩子們創設了這樣一個演一演的情境:讓孩子們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分角色演一演種葫蘆的人和鄰居之間的對話、動作、神情,學生在與夥伴的愉快合作中,才能更好地拓展學生個性化思維發展。從而能把課堂教學推向了高潮,同時把全體學生的情感推向了新的境界。

四、教學不足以及今後努力的方向

1、教學反饋及應變能力有待於提高。在教學中,隨時都有學生當堂的生成,即興語言的表達,如何圍繞教學目標,充分肯定,及時地促進學生,我覺得做得還不夠好。比如:在給種葫蘆的人如此愛葫蘆,請你給他起個“雅稱”時,有一個孩子起名“葫蘆迷”,可以說起的恰到好處,這時我激勵性的語言就顯得比較蒼白。還有在學習“盯”時,我也應讓學生在說一說為什麼用“盯”不用“看”?這一點,我想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磨練,另外,在聽課時多多學習其他老師好的做法。

2、教學語言的再精煉。我覺得在教學時,語言的指向性要更明確些;語言的目標性應更明瞭些。比如在比較陳述句和反問句時,應該明確告訴學生這是反問句,要讀出反問的語氣。

最後,我想用一句話來勉勵自己不斷地鑽研——“教學有法,教無定法。”

人人教版上冊教案篇2

一、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

感受首都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激發同學熱愛首都,熱愛北京的感情。

2、能力目標:

①、讓同學學會上網查詢資料、運用資料的方法,培養同學利用網路收集資訊,處置資訊,運用現代資訊科技協助學習的能力。

②、通過人機互動培養同學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③、培養同學團結協作的精神,訓練同學的創新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認知目標:

①、學會本課11個生字和帶生字的新詞。

②、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教學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北京》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三冊中一篇寫景的遊記。作者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彙,為讀者介紹了首都北京的美景:北京是一座令人嚮往的城市,在那有莊嚴美麗的天安門;寬闊肅穆的天安門廣場;高大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又寬又長的柏油馬路和壯觀的立交橋,還有許多名勝古蹟、高樓大廈和風景優美的公園。這是一篇培養同學語感,協助同學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強同學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本課的二、三、四自然段,條理清晰,詳略分明地介紹了雄偉、莊嚴的天安門;現代化建築立交橋;名勝古蹟、風景優美的公園和新建的高樓大廈。由於同學年齡小,大區域性小朋友從未到過北京,因此,理解課文的二、三、四自然段的內容,感受首都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激發同學熱愛首都,熱愛北京的感情既是本課的重點,又是本課的難點。特別是課文的第四自然段,課文對所提到的名勝古蹟、公園、新建的高樓大廈未做詳細介紹,因此,要全面地瞭解北京,對於小朋友們來說有難度。為了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在引導同學紮紮實實地理解語言文字的同時,俺採取的相應對策是充沛運用國際網際網路、學校網中提供的豐富的教學資源,增加同學的表象積累,括寬同學的視野,協助同學理解課文內容。

三、教學物件分析

首都北京對於在校同學,尤其是二年級的同學來說,幾乎都沒去過。絕大區域性同學缺少對北京的直接感知,這就對課文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難度。但可喜的是,本班同學從一年級便開始接觸計算機,到了本學期已熟練地掌握了word基本操作及上網瀏覽、查詢資料等計算機操作技能。基於這一有利前提,在教學中採用教師提出學習任務,引導同學到http//bjkj網站中,瀏覽查尋相關資料;複製圖片摘抄文字;利用收集到的資料在word中製作電子板報;推選出一位導遊向遊客解說景點的方法,讓同學主動積極獲取知識,讓其學會、會學,從真正意義上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教學戰略及教法設計

1、教學戰略一

創設情景、激發情感。通過充沛運用多媒體網路,讓同學更直觀、更準確地感受祖國首都北京的美,激發同學對北京的熱愛之情。當北京風景以及風俗民情真實地展現在同學眼前時,同學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使同學真實、生動、形象地感受北京的偉大、美麗,同時有助於同學理解文章中重點詞語。

2、教學戰略二

提出任務、自主上網學習。在同學自讀課文後,提出學習任務:①從“天安門”、“立交橋”這兩個景點中,任選其中的一個,到http//bjkj這個網站中,瀏覽查尋相關資料;②複製圖片摘抄文字;③利用收集到的資料在word中,製作電子板報;④推選出一位導遊向遊客解說你最喜歡的景點。

3、教學戰略三

查詢資訊,製作電子板報。在查詢資訊階段,充沛利用學校網中提供的豐富的教學資源,讓同學在老師所提供的資源目錄和網站中自由、大膽地搜尋查詢相關的資料。然後,同學根據課文內容把學校網上收集到的資料按一定要求,分工合作,在word中製成一份電子簡報,並用自身的話把它介紹出來。同學在協作交流的過程中理解了課文內容,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4、教學戰略四

展示、評價電子板報。在同學完成他們的電子板報製作後,組織全班同學對他們的作品進行評價。評價的目的是檢驗同學是否通過製作電子板報掌握了相關主題的學習內容,完成了意義建構。

這時,利用多媒體網路的廣播功能,向全體同學提供同學的典型案例,採用教師指導,同學參與的方法進行講評。在講評中主要從同學的口頭表達、電子板報中所涉及到的寫作方法、詞語的理解、獲取知識的途徑、方法等方面對同學的電子板報進行點評,這樣既體現了語文學科的特點,又激發了同學的創新意識。

5、教學戰略五

查詢資料,拓展延伸。為了激發同學主動探索知識的慾望,在課的最後,讓小朋友再到網站中查尋北京還有哪些名勝古蹟、公園和大廈。網站以圖文、影像相結合的形式為同學提供了有關北京的各種資訊資源,開闊了同學的視野,使同學學習到了課文中無法獲得的知識。

五、教學媒體設計

媒體型別

媒體內容

何時作用

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

多媒體文字

天安門、立交橋

複習舊知

複習上節課的內容,為匯入新課做準備

多媒體文字

本節課學習任務

學習第2、3自然段

提出學習任務,讓同學帶著任務自主上網學習

html

有關北京的網站

學習第2、3、4

自然段

同學在網站中自由、大膽地搜尋、查詢相關文字、影像、圖片資料。然後,根據課文內容把網上收集到的資料在word中製成一份電子簡報,讓同學在協作交流的過程中,理解課文內容。

多媒體網路

同學自主完成的電子板報

展示、評價

電子板報

在同學完成電子板報的製作後,利用多媒體網路的廣播功能,組織全班同學對他們的作品進行評價。評價的目的是檢驗同學是否通過製作電子板報掌握了相關主題的學習內容,完成了意義建構。

媒體播放器

抒情的鋼琴曲

配樂朗誦全文

在音樂的隨同下,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首都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進一步激發同學熱愛首都,熱愛北京的感情。

六、教學過程設計與分析

公開課教案

一、複習匯入:

師:上節課,同學們和老師一塊兒初遊了北京,已經領略到了北京美麗的景色。下面,誰來說說俺們主要遊覽了哪些地方?

課件出示以下文字內容:天安門立交橋

二、自讀課文第2、3自然段:

1、師:作者是怎樣具體地描寫這兩個地方美麗的景色呢?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輕聲地讀課文的2、3自然段,找出你認為寫得最美的句子,有感情地把它多讀幾遍。

2、同學自讀課文,找出優美詞句,有感情地朗讀。

3、師:哪位小朋友願意把你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三、出示學習任務:

師:經過作者的這一番描寫,再加上小朋友有感情的朗讀,老師感到北京更美了。現在,北京已經成為了2008年奧運會的主辦城市,有更多的人想了解北京。你們願不願意當小導遊把北京天安門和立交橋的景色介紹給他們呢?下面請小朋友們在這兩個景點當中任選一個,與自身的學習夥伴一塊合作,上網訪問http//bjkj這個網站,查詢有關的資料,複製圖片、摘抄文字;然後把你收集到的資料在word當中製作成電子板報;最後推選出一名小導遊把北京美麗的景色向遊客們描述出來。下面請你們找到自身的學習夥伴,開始上網學習吧!

課件出示以下文字內容:①上網瀏覽查尋相關資料,網址:http//bjkj;②複製圖片摘抄文字;③利用收集到的資料製作電子板報;④推選出一位導遊向遊客解說。

四、查詢資訊,製作電子板報:

1、同學尋找學習夥伴,根據教師提出的學習任務,開始上網查詢資料,在word中製作成電子板報。

(向同學提供教師自制的有關北京的網站)

2、小組推選小導遊,在組內試說。

五、交流反饋:

1、師:哪位小導遊願意向大家介紹天安門的景色呢?

a、小導遊根據製作的電子板報向遊客介紹。

b、對導遊的解說進行評價。

c、組員補充。

d、相機對同學進行朗讀指導。

2、師:除了美麗的天安門以外,北京的立交橋也非常漂亮,哪位導遊願意來介紹一下北京的立交橋。

a、小導遊根據製作的電子板報向遊客介紹。

b、對導遊的解說進行評價。

c、組員補充。

d、相機對同學進行朗讀指導。

多媒體網路對全班同學廣播典型的案例。

六、配樂朗讀:

1、師:北京的景色實在太美了,而小導遊們精彩的講解更讓俺們領略到了北京的無窮魅力。下面讓俺們在音樂的隨同下,再把課文的2、3自然段美美地讀一讀。

2、全班配樂朗讀。

媒體播放優美的鋼琴曲。

七、拓展延伸:

1、師:北京除了俺們今天遊覽的這兩個景點之外,還有很多高樓大廈、名勝古蹟和風景優美的公園,你們想去看看嗎?那就請你們再到網站中去查詢有關的資料。

2、除了課文上介紹的內容外,你還從網站中瞭解到了什麼?(指名回答)

(向同學提供教師自制的有關北京的網站)

八、教師總結:

剛才小導遊們在網站中,查詢到了很多有關北京高樓大廈、名勝古蹟和公園的資料。下節課,俺們再請小導遊把你們在網站中看到的、聽到向遊客們介紹,好嗎?

設計思路及多媒體

應用分析

複習上節課的內容,為匯入新課做準備。

讓同學在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有感情地自讀課文,來體會北京的美。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從而激發同學的愛美情趣,激發同學進一步學習課文的慾望,為課文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這一環節也就是所謂的“任務驅動”環節,教師把所要講授的內容隱含在任務中,其目的就是給同學一個確定的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讓同學根據電腦螢幕上出示的問題,有選擇性地學習課文內容,防止了盲目性。

任務的驅動讓同學進入了學習情景,在查詢資訊階段,教師只是一個協助者和指導者。在活動中,同學通過小組內的協作交流,把從網站上收集到的資料整合在一起,一起製作成電子板報。這樣,不只培養了同學收集、處置資訊的能力,也培養了同學團結協作的精神。

通過小組內的解說,同學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充沛的發展。

在這一環節中,充沛運用多媒體網路傳輸、廣播的功能,向全體同學提供某組同學的典型案例。採用教師指導,同學參與的方法進行講評。在講評中主要從同學的口頭表達、電子板報中所涉及到的寫作方法如“對比、假設、擬人”、詞語的理解、獲取知識的途徑、方法等方面對同學的電子板報進行點評。評價的目的是檢驗同學是否通過製作電子板報掌握了相關主題的學習內容,完成了意義建構。

配樂有感情地朗讀,既能培養同學的語感,又使全體同學沉溺在北京美麗的景色當中,再次受到美的薰陶。

為了激發同學主動探索知識的慾望,在課的最後,讓小朋友再到網站中查尋北京還有哪些名勝古蹟、公園和大廈。網站以圖文、影像相結合的形式為同學提供了有關北京的各種資訊資源,開闊了同學的視野。

人人教版上冊教案篇3

教材分析

這節課是在學習了“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分數應用題的基礎上,根據稍複雜的`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係,使學生掌握解題思路,學會用方程解答。根據新舊知識的聯絡,抓住了數量關係相同,通過複習題的分析解答,讓學生找出熟悉的數量關係,再把題進行改動變化。在邊畫圖、邊分析的過程中,溝通了知識間的聯絡,便於學生理解和思維,促進了學生分析思維能力的發展和綜合運用知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情分析

在已經學習了,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是多少的問題的基礎上,六年級學生能在一定的基礎之上去拓展,去學習更新的知識。

教學目標

逆向思維,能根據具體的數量和分率,求出單位“1”的量。通過教學, 使學生在理解分數除法意義及掌握分數乘法應用題解題思路的基礎上,掌握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稍複雜分數除法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能比較熟練地用方程解答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和難點

1、 能確定單位“1”,理清題中的數量關係。

2、利用題中的等量關係用方程解答。

教學過程

一、1、蘋果的重量是x千克,梨的重量比蘋果多5千克 。

⑴、梨的重量比蘋果多了( )千克。

⑵、梨的重量是( )千克。

2、鋼筆x元,比毛筆少了3元 。

⑴、鋼筆比毛筆少了( )元。

⑵、毛筆是( )元。

3、小結:解答分數應用題的關鍵是找準單位“1”,如果單位“1”的具體數量是已知的,要求單位“1”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就可以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直接用乘法計算。

二、新授課

1、教學補充例題:水果店運來了一些蘋果,已經賣了36千克 ,還剩下20千克,水果店運來了多少蘋果?

(1)賣了 是什麼意思?應該把哪個數量看作單位“1”?

(2)引導學生理解題意,畫出線段圖。

(3)引導學生根據線段圖,分析數量關係式:運來蘋果的重量-賣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4)指名列出方程。解:設運來蘋果x千克。

x-36=20

2、教學例2

(1)出示例題,理解題意。

(2)比航模組多是什麼意思?引導學生說出:是把航模組的人數看作單位“1”,美術組少的人數佔航模組的 (1+)

(2)學生試畫出線段圖。

(3)根據線段圖,結合題中的分率句,列出數量關係式:

航模小組人數+美術小組比航模小組多的人數=美術小組人數

(4)根據等量關係式解答問題。

解:設航模小組有人。

(1+)=25

=25÷

=20

答:略。

三、小結

1、今天學習了兩道應用題,找出它們的共同點?(這兩道應用題,題裡的單位“1”都是未知的數量,都可以列方程來解,這樣順著題意列出方程思考起來比較方便。)

2、用方程解答稍複雜的分數應用題的關鍵是什麼?(關鍵是找準單位“1”,再按照題意找出數量間的相等關係列出方程)

四、練習

練習十第4、12、14題。

人人教版上冊教案篇4

?小花貓照鏡子》教案

教學目標:

1、能在不同的語境中正確認讀本課生字10個;能記住“夥、伴、盯、衝”這四個生字。

2、能練習用部首查字法在字典裡查詢“伴”和“怒、烈”。

3、能正確、熟練地朗讀課文。

3、根據一些句子中的提示語讀出一定的語氣。

4、使學生懂得要想別人尊重自己,首先要學會尊重別人。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揭題

1、師:小朋友,你們平時照鏡子嗎?你們是怎麼照鏡子的?今天我們所學的課文中有一隻小花貓也在照鏡子,看看它是怎麼照鏡子的?

2、揭示課題,學生齊讀。

3、學習生字:鏡

二、學習課文

學生自由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件什麼事情?

1、學習第一小節

2、生自由讀,問:小花貓照鏡子時看見了誰?它怎麼樣呢?

(1)學習生字:瞪、盯、怒、衝

(2)請生讀第一節,指導朗讀,突出小花貓的`”怒氣衝衝”。

3、齊讀第一節。

4、學習2——-4節

(1)小組讀2——4節

(2)學習生字:喵、砰、劇、烈、夥、伴

(3)朗讀詞語

(5)問:小花貓是怎樣對待鏡子中的自己的?請學生用“()”表示出來。

(5)指導朗讀句子:它弓起背,瞪圓了眼,“喵-喵-”大叫兩聲,撲了過去。

(6)經過媽媽教育後,小花貓又是怎樣做的?用“---”劃出來。

(7)請學生分角色表演。

(8)請生讀,齊讀2--4節。

5、學習第五節

(1)生讀第五節

(2)學習生字:蹲

(3)朗讀句子:媽媽語重心長地說:“要想別人尊重自己,首先要尊重別人。”

6、齊讀課文

四、複習鞏固

1、開火車讀生字

2、小組中讀詞語

人人教版上冊教案篇5

活動目標:

認識基本的平面圖形,圓,正方,長方形,三角形活動重點:認識基本的平面圖形,能夠數出來

活動難點:

認識基本的平面圖形,能正確數出多少種圖形

活動過程:

1、初步認識長方體。

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見到的物體有不同的形狀,(拿出一個紙盒)。大家看,這是一個紙盒,誰知道它是什麼形狀的?板書:長方形。

讓學生數一數紙盒有幾個面?教學生有順序的數法:上下,左右,前後各兩個面,一共是六個面。

再出示一個長方體實物,其中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要求學生看一看長方體的各個面和相對面有什麼特點。

這樣使學生明白長方體有6個面,相對的兩個面的形狀相同。

2、初步認識正方體。

出示一些正方體的實物。問:誰知道它們是什麼形狀的?板書:正方體。讓學生數一數正方體有幾個面?並且指出正方體的六個面有什麼特點?

3、出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圖。

4、辨認長方體和正方體。

5、認識球體和三角形也同樣列舉出一些道具,例如:乒乓球、籃球、三角尺等。讓幼兒在很直觀的辨認出各種圖形,並讓幼兒自己列舉出生活中都看見過哪些實物是什麼圖形?

二、鞏固練習

做練習十五的第1—4題。

三、小結

回憶長方體有幾個面,相對面一樣嗎?

正方體、球體、三角形呢?

課題10以內連加法第11周第4—5課時

活動內容:10以內連加法活動目標:1、學會連加法2、能夠準確計算

活動重點:學習計算方法,能準確計算活動難點:正確,快速的計算活動過程:一、口算練習

4+4 2+3 5+2 2+5 6+2 7+1 8+1 7+2 7+3 10+0 9+1 4+4 2+8 2+6 2+7 6+4 4+3 5+5二、新課學習

教室裡有2個同學,不一會來了3個同學,又來了2個同學,現在教室裡共有多少名同學呢?

人人教版上冊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讓學生學會建立規範表格的方法。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我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自我創新、團體協作的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求知慾,在不斷摸索中陶冶情操。

教學重點:

通過研究性學習活動,掌握規範表格建立的方法和文字格式設定的方法。

教學難點:

表格的設計和文字格式的設定。

教法闡述:

資訊科技的學科特點決定了在教學中必須“立足基本操作,滲透基礎知識”,從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資訊處理任務出發,引導學生由易到難完成任務,以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和意識,使學生具有獲取、傳輸、處理和應用資訊的能力,從而把資訊科技作為支援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

為了讓學生掌握本課的內容,我採用了情景導學法與任務驅動法,幫助學生消化本課的內容,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的求知慾,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教師的主體作用。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輔之以演示法、比賽法,並借用了藝術課的“三位一體(即欣賞、技能、情感)”教學法,以期達到教學效果的化。

學法指導:

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所強調的:以學生為主體,學生由知識的灌輸物件轉變為資訊加工的主體。在這節課中,我始終引導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與求知慾進行學習與操作,通過自主探索獲取知識與技能。把“自學—嘗試—創新”的思想滲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在明確目標任務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發現方法、解決問題,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學環境:

多媒體電子網路教室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匯入

首先提問同學們:你們什麼時候到校呀?為什麼你們會按時下課,按時來上資訊科技課呢?什麼時候你們回家呀?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引出學校運轉是有規律的,同學們按時上下課,按時放學回家。引導同學們找出學校是怎樣有規律的運轉的。

二、任務驅動,自主學習

任務一:建立表格

老師出示學校的作息時間表(電子版和列印版),讓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仔細觀察,看看我們學校的作息時間表有幾行幾列。老師提問同學回答,一致通過後,由同學們自己來製作12行3列的表格,老師巡視指導。

任務二:在表格中輸入文字

請同學們參照老師給出的學校作息時間表填寫表格。

任務三:設定表格中的文字格式

提問:同學們注意到沒有,老師製作表格中的文字和同學們表格中的文字位置好像不太一樣哦?同學們覺得哪一種更漂亮一些呢?

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自主探究如何使用“單元格”對齊命令。

設計意圖:通過老師的提示,讓同學們通過觀察找出不明顯的差異,以此來鍛鍊同學們的觀察力並且提高同學們的審美能力。

三、綜合運用,知識拓展

同學們既然會製作作息時間表了。那麼同學們能不能製作出你們班的課程表呢?希望同學們課下的時候證明給我看,下節課的時候展示給老師看好不好?

四、作品展示,知識鞏固

找出好的作品展示給同學們看。同一班的同學做出好的作品,對全班同學都是一種激勵,老師就是要以此來激發所有同學的學習熱情,認真的製作表格,向好的同學看起。

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已經掌握了製作規範表格的方法,但同學們有沒有發現,你們製作的表格相比老師在上課的時候展示給同學們的還不太一樣,是哪不一樣呢?這個問題留作課下討論,有能力的同學可以利用課餘時間自己動手解決一下,看能不能達到老師的水平。

五、設計理念

1、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並且通過多種學習方式(如自主學習、協作學習、自我創新),獲取資訊,掌握操作。

2、情景與任務驅動的融合。在每一個任務丟擲的時候,都創設了許多適當的情景,以此讓學生在不知不覺在情景中積極主動地接受任務。

3、分層教學的實施。怎樣照顧到學生個體差異性,使得每一位學生在教學活動都獲得個體的發展。

人人教版上冊教案篇7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比的認識》的第一課《生活中的比》的第一課時。下面我對這一節課作一個簡要的概述: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是教師的一項重要基本功 , 是教師備好課、上好課的前提。首先我們來分析??

下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學過分數的意義及分數與除法的關係、百分數的意義及應用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比在數學中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學生在理解比的意義上往往比較困難。於是教材並沒有採取給出幾個例項,就直接定義“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密切聯絡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設計了兩類情境——數學情境和生活情境,一類情境是同類量的比較,另一類是不同類量的比較,接著引發學生的討論和思考,並在此基礎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學生感受到需要刻畫兩個量之間的數量關係,體會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這一系列情境也為學生理解比的意義提供了豐富的直觀背景和具體案例。

(二)重點、難點與關鍵

在認真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礎上 , 還要根據教學要求和教材特點 , 結合學生實際 , 分析研究教材的重點、難點與關鍵 , 才能科學地組織教學內容 , 設計教學過程 ,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1、重點:

理解比的意義,瞭解比的各部分名稱。

2、難點:

理解比的意義,區分比與比值的區別。

3、關鍵:

提供多種情境,使學生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義的過程。

(三)教學目標

分析完教材的編寫意圖和確定教學的重、難點和關鍵點之後 ,我們才可以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

(1)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過程,理解比的意義,並能用準確的數學語言表述兩個量的比。

(2)能正確讀寫比,瞭解比的各部分名稱;理解比值的概念,能正確地求出比值。

(3)對比的應用有初步的感性認識。

2、過程與方法目標

結合具體的例項,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實際操作和合作交流中,感受“比”產生的背景,理解“比”的意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體會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和應用。

(四)教具、學具的準備

針對國小生的思維是以形象思維為主,逐漸轉向抽象邏輯思維的特點,我藉助一下幾種教具來輔助這節課的教學。

(1)多媒體課件

(2)每人兩張測量表格

(3)多張“生活中的比”的圖片。

二、教法分析

生活化的數學課堂就是要讓學生在“生活”和“數學”的交替中體驗數學,在“退”和“進”的互動中理解數學。通過“退回生活”,為數學學習提供現實素材,積累直接經驗;再通過“進到數學”,把生活常識、活動經驗提煉上升為數學知識。

本節課我主要使用情境教學法和引導發現法。首先通過創設系列情境,激發學生對比的知識的研究興趣,引導學生退回“生活”,由淺入深地獨立思考,在實際操作和合作交流中,體會生活中存在兩個數量之間比的關係,再通過自學課本知識理解數學概念——比的意義,及嘗試應用引導學生進到“數學”。最後則組織學生尋找生活中的比,引導學生把生活和數學有效結合起來。目的使學生對比有整體的認識,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到學習活動中。而練習形式多樣,使學生從多種方式理解比的意義。

三、說學法

主要採用觀察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和實踐操作法。首先通過系列情境讓學生親自動手測量和計算,找出兩個數量之間比的關係,通過觀察、討論以及自學課本內容後總結出比的意義及相關的知識要點,然後再通過“運用腳掌的長度與身高的比,來計算身高”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學習比的興趣性和積極性,並鞏固學生對“比的意義”的理解。這幾種學法讓學生能用數學視角來觀察和思考,親歷探索過程。尤其是通過動口、動手、動腦,使學生在多種感官的協調活動中積累感性認識,從而更好地理解比的意義,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四、說教學過程

國小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學習抽象的數學知識,必須在認識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形成經過表象達成理性認知的學習過程。為了全面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體現出學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我從如下幾個程式開展教學。

(一)創設情景,感知比較的方法

首先出示情境1。

給同學們來一場“選美”比賽。不過這次“選美”比賽的物件有點特別。(教師出示規格分別是a:6×4、b:2×3、c:8×3、d:8×12、e:2×12五張淘氣的照片,全班投票選出最美的幾張照片,結果大多數學生都選a:6×4、b:2×3、d:8×12為最美的照片。

然後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和思考,為什麼這3張照片最美,而其他兩張不好看呢?“這裡面有什麼奧妙?是否跟數學有關聯呢?”可貴的數學意識由此而生。如果沒有了學生親身的“選美”體驗和經歷,就不會有源自內心的思索和自問?就不會使學生將數學與生活審美的進行聯絡審視。

接著把這5張照片的形狀畫在方格紙上,引導學生探索這些長方形之間的關係,讓學生意識到僅僅依靠讓學生分組完成表1

通過表1請學生解答了長是寬的幾倍和寬是長的幾分之幾這兩個問題並列式,根據學生列的除法算式,從而發現長方形長寬之間的倍數關係,明確是長和寬兩個量在比,並使學生體會同類量比的意義。接著讓學生畫一個具有這樣倍數關係的長方形,進一步豐富例證。通過數形結合,使學生對“比”有一些體驗。同時,藉助圖形分類使學生體會引入比的必要性。

接著出示情境2。

情境2向學生提供了馬拉松選手賽跑的路程和所用時間的資料,以及某人騎車的路程和所用時間的資料,讓學生體會到比較誰的速度快,實際上就是要算出路程與時間的比,看哪個比值大。教學時,我先不出“比”這個詞。而是先引導學生弄清題意後,自己填表得出速度,再說一說,怎樣求速度,誰的速度快。

最後出示情境3。

情境3向學生分別提供了三個水果攤位出售蘋果的價錢的情況,使學生體會到比較哪個攤位的蘋果便宜,實際上就是要算出總價與數量的比,看哪個比值小。這裡也先不出“比”這個詞。而是先啟發學生想一想,能不能直接比較哪個攤位上的蘋果,怎樣才能比較?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完成填表,再讓學生說一說求單價的方法。

情境2和情境3,讓學生感受到在同一背景下,總價和它相對應的數量之間存在固定的倍數關係,使學生體會不同類量比的意義。

利用分塊式呈現資訊材料,一是滲透要學會用“全面”的觀點看待生活中出現的問題;二是創設不同背景下的數學問題情景;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在比較兩個數量之間的關係時,逐步體驗感悟出:單純從絕對量的多少(比差)來比較是不夠的,還要用相對量(比商)來比較。

(二)探究比的意義,揭示學習的主題

在以上3個情境的基礎上,接著揭示課題,引出“比”的概念。因為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於是,接下來就讓學生自學書本第50頁“認一認”中比的概念、比的讀法和寫法以及如何求比值,然後由學生彙報學習成果,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表達能力。在彙報比的概念的時候,我則著重引導學生尋找概念的重點詞、重點意義和條件來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記憶。而比的概念中,關鍵字就是“相除”。

接著組織學生回顧前面情境中的有關數量關係,鼓勵學生用比的方式說一說,寫一寫。先是由個別學生說,教師再對學生的表達進行規範,然後讓學生在小組裡互相說。然後,引導學生說出求比值的方法就是用前項除以後項。北京市教科院基礎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國家數學課程標準研製組、北師大(新世紀)版數學實驗教科書編寫組的成員陶文中教授給我們指出:學生是否是真的掌握了所學知識,要做到三清——想清、寫清和說清。“想清、寫清”,絕大部分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都是非常重視培養學生這一方面的能力,而“說清”卻往往被忽略。這樣不利於學生良好的數學素養的養成。於是,在我這節課中,我非常重視學生是否能用準確的數學語言表達3個情境中有關數量的比的關係,給予學生充分表達的機會與時間。

(三)鞏固新知、拓展運用,深化理解比的意義

在學生想清和說清的基礎上,為了讓學生進一步內化知識,形成紮實的轉化,發展能力,同時體現新課標倡導的“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新理念,我設計了以下三個層次的練習。

第一組:鞏固性練習

1、讀出下面各比,並求出比值。

(1)3 :12 (2)5/8 (3)6 :2/3 (4)1/5 :1/6

通過各種型別的比,使學生知道比的前項、後項的呈現方式是多種的,比值可以是整數、分數、小數。以及讓學生仔細觀察比與比值的區別,明確比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係,它是一個式子,而比值是一個數,這是很多學生往後比較容易出錯的一個知識難點。

2、找比。

六(1)班有男生25人,女生21人。

男生人數與女生人數的比是( )。

女生人數與男生人數的比是( )。

通過這一題讓學生弄清楚,究竟是誰與誰相比。

第二組:綜合性練習

判斷。

1、小強身高148釐米,小明身高12分米,小強和小明身高的比是148﹕12。

2、5÷4又可以說成5比4,又可以寫成5/4。

通過這兩道題,使學生明白兩個量之間的比要統一單位。

3、體育比賽中的“4﹕0”的意義是什麼?它是一個比嗎?(讓學生展開討論,然後回答。)

這一環節再次引起了學生思考的小__。在同學們的激烈的辯論之後有的同學指出:各類比賽中的比不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比,它只是一種計分形式,是比較大小的,是相差關係,不是相除關係。

還有的同學指出:從4﹕0這個比出發,根據求比值的方法,4﹕0=4÷0=?這個問題,根據除法中除數不能為0和分數中分母不能為0,得知比的後項不能是0,所以這個不是我們這節課所學的比。

第三組:發展性練習

1、從同學們非常喜歡的柯南破案故事入手。告訴同學們:(前不久,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某珠寶店發生了一起特大失竊案,偵察員接到報警後立即趕到現場,這時罪犯已經逃走,現場只留下一個腳印)這時柯南來了,他仔細觀察完現場後只是量了量腳印的長25釐米,就果斷地推算出疑犯的身高。你們知道這裡面有什麼奧祕嗎?你能算出這個疑犯的身高嗎?這個故事挑起學生探究的熱情和興趣,引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聯想和猜測,這可能與人的身高與腳印長(即腳長)之間的關係有關,於是緊接著鼓動他們展開研究和討論,以小組為單位從自己身上進行研究,量一量,算一算,並提示學生將發現的關係用剛學到的比的知識來表示。這樣教師就不用多費一句口舌,他們飽漲的熱情和關注使得他們立刻就發現了其中蘊含的規律。

彙報交流中:教師隨機板書幾位學生身高與腳長的比及比值,當寫到第5個時,下面就有學生喊了起來:“老師,我發現了一個規律:身高與腳長的比值都接近整數7!”

又有學生說:柯南就是用罪犯的腳印長度乘7來推算出疑犯的身高的。

剛剛學到的知識能馬上學以致用,自己也當一回“小柯南”,這帶給了學生強烈的探究的__、研究的樂趣和發現的激情,同時也讓他們感受到學習比的重要性以及比的廣泛存在和應用。

接著,教師隨即分別出示維納斯女神雕像圖片、芭蕾舞演員踮起腳尖的圖片、我國的國旗圖片及摔碎的古玩花瓶圖片,從而引出美學中的比、國旗中的比及考古學中比的應用,給學生帶來了一種新奇的體驗,一種清新的薰陶。此時教師適時接上:其實,生活中有趣的比還有很多,感興趣的話,可以去搜集蒐集。從而將學生由課內引到課外。

(四)歸納小結,質疑問難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還有什麼不清楚的問題嗎?

五、板書設計

生活中的比

兩個數相除,又叫做這兩個數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