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鳥》古詩教案5篇

我們需要不斷更新教案,以跟上教育領域的最新趨勢,教案的適切性還包括瞭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動機,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鳥》古詩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

《鳥》古詩教案5篇

《鳥》古詩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學會朗誦古詩,理解古詩的意境。

2、通過各種不同方法的學習,激發幼兒學習古詩的興趣。

活動動備:

三角形、圓形、長條形各一個,一幅古詩的畫面,古詩字卡。

活動過程:

1、猜拼圖

出示一個三角形提問:“小朋友這是什麼?”

出示一個圓形提問:這是什麼呢?

老師把它們拼成一幅圖猜一猜象什麼?(用三角形、圓形、長條形拼成一個人在釣魚的圖片)

老師看了這幅圖就想起了唐代大師柳宗元寫的`一首《江雪》你們想聽嗎?

2、老師有表情的朗誦古詩《江雪》

3、這首古詩還有一幅美麗的畫呢,我們一起來看。

(1)你看見了什麼?這幅畫上是什麼季節?冬天會怎麼樣?山上都是雪,小鳥怎樣了?(千山鳥飛絕)

(2)路上也沒有行人,天氣寒冷人們怎樣了?(萬徑人蹤滅)

(3)江面上有什麼?船上有誰呢?他穿著什麼?帶著什麼呢?(孤舟蓑笠翁)

(4)他在幹什麼?(獨釣寒江雪)

4、我們一起來看這首古詩(出示古詩的大紙)

(1)小朋友,請你找一找在這首古詩中你認識哪個字寶寶?

(2)幼兒跟老師朗誦古詩2—3遍。(不同的方法朗誦)

(3)老師把這首古詩編成了一幅節奏圖:這是幾拍子的節奏?幼兒練習打二拍子的節奏。看節奏一邊拍手一邊朗誦古詩。

(4)我們聽著音樂來唱一唱這首古詩。

5、幼兒操作:桌子上的小籃子裡也有這首古詩的字寶寶,請小朋友每人拿一份按古詩的順序排一排,排好了去給後面的老師檢查,你排的對不對,然後朗誦給老師聽,你會得到一顆五角星。

《鳥》古詩教案篇2

教學目標1、認識“促、憶、異”等7個生字。會寫“促、深、憶”等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背誦課文。

3、懂得熱愛家鄉,珍惜親情。

課前準備

1、課文插圖,及《夜書所見》詩句字條。

2、學生課前查閱這兩首古詩及作者的有關資料。

3、學生蒐集描寫秋景或表達思念家鄉的古詩,讀讀背背。

第一課時

一、交流資料,瞭解背景

1、學生交流課前所查閱的資料。

2、教師引述:我國宋代有個詩人叫葉紹翁。有一年秋天,他離開家鄉,獨自在外。一個傍晚,他外出散步,觸景生情,便提筆寫下了一首詩,大家想知道寫了什麼嗎?板書課題,理解“書”的意思。

3、看圖說話:(出示課文掛圖)瞧,這就是葉紹翁所見到的情景,請大家仔細看圖,說一說你們看到了什麼。

二、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放聲朗讀古詩,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2、同桌互讀:要求學生把這首詩讀給同桌聽、互相評議、互相指點。

3、自學古詩:藉助課後註釋或結合插圖理解字詞意思,劃出不理解的詞語。

4、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已讀懂的字詞、解決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巡迴指導。

5、課堂交流:小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決疑難問題。

三、再讀感悟,體會情感

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浮現畫面: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情景?

2、小組交流,組內成員互相補充。(要發散學生的思維)

3、指名描述畫面,教師可相機引導學生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4、體會情感:假如你就是這個離鄉背井、獨自在外的詩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會產生怎樣的心情?(根據課堂情況可讓學生寫一寫)

5、感情朗讀:帶著這樣的情感朗讀古詩。通過賽讀、評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讀好這首詩。

四、趣味活動

1、我說你讀。方法:

(1)老師描述詩句的內容,學生讀出對應的詩句。

(2)老師點掛圖上的景物,學生讀出對應的詩句。

2、字條連詩。

方法:老師出示某句詩的字條,學生接續後面一句詩(多連幾次,讓學生基本會背)。

3、情境背詩。

方法:學生可自由下位,把詩背給最要好的同學聽。

五、識字寫字

1、出示要寫的字:促、深

2、讓學生觀察範字,交流識字寫字經驗。

3、學生練習書寫生字。

六、拓展活動

你還讀過哪些詩人所作的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古詩,讀或背給同學聽聽。

第二課時

一、課前遊戲,複習匯入

1、說說自己知道的傳統節日,有哪些習俗。(春節、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也可以以連線的方式出現節日、日期和習俗。)

2、小組比賽背誦《夜書所見》。

3、揭示課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理解“憶”的意思。

二、小組合作,討論自學

1、根據學《夜書所見》的方法,小組討論確定本詩怎麼學習。

自學基本步驟:

(1)自讀:讀準字音,並藉助課後註釋或工具書理解詞義。

(2)自思:想想自己讀懂了什麼,並提出自讀中產生的疑惑。

(3)交流:讀讀、說說、問問。

2、學生按自己小組議定的方法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三、師生交流,解決疑難

1、每組讀詩,說說讀懂了什麼,並提出小組學習時所產生的問題及解決的結果。

2、其他組的同學與老師參與其中,或討論解決或補充己見。

四、感情朗讀,啟發想象

1、指名朗讀詩文。問:你們覺得這首詩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

2、引導以情促讀。問:你能用讀來表現出這種思想感情嗎?

3、引導以讀促發想象。問:同學們在讀時頭腦中產生了一種怎樣的情景,能交流一下嗎?

4、學生交流想象的景像,並再次有感情朗讀。

五、趣味活動

1、生字連詞背誦。

方法:請學生把生字按出現的先後順序在本子上或黑板上排列,再連起來,試著背誦。

2、詩句連對。老師說詩句意思,學生背相應句子。

3、情境練背。學生當小小詩人,或加動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讀再上臺表演,達到背誦。

4、賽詩會。

方法:(1)集體賽:每個小組背一、兩首古詩,一首課內的,一首課外的,看哪一組背得既響亮又流利。

(2)個人賽:每一小組派一名代表參加比賽,看誰背得最有感情。

六、識字寫字

1、出示要求寫的生字,組詞朗讀。

2、觀察生字,交流寫字經驗:怎樣既正確又漂亮地寫好這些生字?重點指導“異、插”的寫法。

3、書寫生字

七、拓展活動

1、你還讀過哪些描寫秋景的詩,背給同學聽聽。

2、有機會到公園或田野裡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點,想想自己心中產生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推薦相關的古詩:《舟夜書所見》(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雜詩》(唐?王維)三首古詩。

《鳥》古詩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4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3個字只識不寫。

理解詩句意思,並能用自身的話說說其中一首詩描述的景象。

3、抓住關鍵詞,理解詩歌意境,受到美的薰陶,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重點難點:抓住關鍵詞,理解詩歌意境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揭題,激發興趣

教師語言:同學們,俺們知道唐代有兩位著名詩人,一位享有“詩仙”的美稱,是----李白,另一位則被稱為“詩聖”,他是誰啊?----杜甫。李白、杜甫的詩歌藝術達到了唐代詩歌的頂峰,後人讚歎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今天,老師帶來了他倆的寫景詩各一首,想學嗎?有信心學好嗎?

二、初讀詩歌,讀通讀順

1、一讀,讀通讀順

要求:

讀四遍,前兩遍讀準四個生字及一個多音字“行”,認清“疑”的字形;後兩遍讀對停頓。

檢查自讀情況。

⑴指名讀詩,正音

⑵指名讀詩,指導正確停頓

2、再讀,讀懂詞意

⑴自由讀詩,根據註釋用自身的話說說詩的意思

出示註釋:

?望廬山瀑布》

①廬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俺國名山之一。

②香爐:指廬山的香爐峰。

③紫煙:指日光照射的雲霧水氣出現出紫色。

④銀河:又稱天河。古人指銀河系構成的帶狀星群。

⑤九天:九重天,形容極高的天空。

?絕句》

①.黃鸝:黃鶯。

②.白鷺:鷺鷥,羽毛純白,能高飛。

③.西嶺: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終年不化,故云千秋雪。這是想象之詞。

④.東吳:指長江下游的江蘇一帶。成都水路通長江,所以說長江萬里船。

⑵交流詩意,朗讀古詩

⑶教師範讀,指導方法

教師語言:讀詩詞文章,要理解作者,要理解作品,要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俺在讀書時有一個小竅門,就是把自身當成作者,快樂著作者的快樂,悲傷著作者的悲傷,然後通過誦讀的聲調、節奏等表達自身的情感。

三、想象畫面,體味意境,品味語??

(一)三讀,想象畫面,體味意境

1、此時此刻,你就是李白,你就是杜甫,輕聲讀詩,發揮想象,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

2、交流

3、再讀古詩,注意重音,把你們的感受讀出來。(壯美/秀美)

(二)四讀,品味語??

1、杜甫有詩云:“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偉大的詩人都很注意遣詞造句,默讀古詩,你覺得詩中哪些字用得妙?為什麼?

⑴品味“生”、“掛”、“飛”、“落”

⑵品味“含”。

① 你理解“窗含西嶺千秋雪”中“含”的意思嗎?

含就著銜著、鑲嵌的意思。

②同學們覺得這句詩中的“含”字用得好嗎?這樣俺們無妨用其他的字來換換,可以用哪些字來換?(有、裡、內、前……)

俺們選兩個字換上讀讀看,比較比較,體會體會。“窗有西嶺千秋雪”,你們覺得怎麼樣?(太一般了)“窗嵌西嶺千秋雪”,(嵌字寫出西嶺雪山像一幅畫鑲嵌於窗框之中,只是靜態的畫。)可是,俺們一般說人才含著什麼,這兒用了“含”字還好像把窗框寫活了,寫出畫面的動態之美,更有了動感,詩中靜動結合,充溢生機。這個“含”字用得真妙。

③讓俺們一齊讀第三句詩,突出“含”字。

四、再讀課文,背誦默寫

指名背誦,當堂默寫

五、安排作業,鞏固延伸

板書設計:

作業指導

1、有關習題的解題思路(答案)

2、同學作業情況摘記

3、作業評講與矯正性練習

《鳥》古詩教案篇4

本文中的兩首詩分別從不同的角度描繪和讚美了大自然的美麗景色,兩詩雖然都在寫景,但手法各異。《登鸛雀樓》寫詩人登樓遠望的所見、所思。第一、二句寫所見的壯麗山河;第三、四句抒寫詩人的感受,不僅道出了“登高才能望遠”的深刻哲理,也賦予了上兩句景物描寫以更豐富的內容。詩中的哲理能給人以深刻的啟示:只有不斷努力,不斷追求進步,人生的境界才會不斷昇華。《望廬山瀑布》語言簡潔,用詞精當,全詩採用極其誇張的浪漫主義創作手法,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可以說是一幅氣勢雄偉的寫意山水圖。

這兩首古詩讀起來朗朗上口,便於背誦,也許多數同學已經會背,但不一定理解詩意。教師必須在教學時進行點撥,之後讓學生去讀悟,去體會,去感受,去理解,最後讓他們串講詩意。要求不宜過高,不必字字落實,只要能說出詩意即可。

由於年齡較小,學生對古詩這種文學樣式並不是很清楚,對文字的感悟能力也有限,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課本中的插圖,再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他們在朗讀的同時,在頭腦中進行想象;理解了這首詩的大意以後,再通過逐步的引導,讓學生體會詩歌所蘊含的道理及情感。

【知識與技能】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過程與方法】

以讀為主,讀中悟情。看圖學詩,在看、讀、想象的過程中理解詩意,體悟詩情,並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中描述的畫面。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悟詩歌蘊含的道理及情感。

2.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重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想象畫面,背誦古詩。

難點

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中描述的畫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壯麗。

教師:

1.生字卡片、掛圖。

2.收集詩人的資料及古詩的寫作背景。

學生:預習生字新詞。

2課時

第一課時

1.學會生字新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古詩。

3.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中描述的畫面。

4.理解“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所蘊含的哲理,學習詩人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

重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古詩。

難點

反覆誦讀詩歌,理解詩的意境及蘊含的哲理。

一、創設情境引新課

1.同學們都讀過哪些古詩呢?古詩言簡意賅,十分有趣。今天我們要學一首古詩,看老師寫課題。

(板書課題)

2.講述鸛雀樓名稱的由來:鸛雀,是一種鳥,形狀像鶴。在山西永濟市的黃河邊上,有一座樓經常有鸛雀停在上面休息,所以人們給它取了個很好聽的名字叫鸛雀樓。大家看,這就是鸛雀樓。(出示掛圖)

二、初讀古詩識字詞

1.課件出示古詩。

2.要求學生藉助拼音讀懂字詞,讀通古詩。

3.教師範讀。

4.同桌一起讀讀詩句:你一行,我一行,一邊看圖一邊讀。說說讀懂了什麼,哪些地方還有疑惑。

三、精讀古詩知詩意

1.請同學們自由地讀詩。想一想:詩人王之渙登上樓以後看到了什麼?

(在交流過程中相機地教一些詞語幫助他們積累。如:連綿起伏的群山、奔流不息的黃河等。)

2.齊讀第一句詩。作畫:老師想要你們把看到的景物畫下來,一起來試試吧!(在師生共同作畫中達成一致:太陽要和山靠得近些,並且正在一點一點往下落,最後太陽躲在大山背後不見了。)

3.結合詩句猜一猜哪個字是表達太陽和群山靠得近的意思,再猜猜哪個字告訴我們太陽不見了。

(依;盡。)

4.引導學生聯絡生活發揮想象:同學們見過夕陽西下的景象嗎?(學生描繪)看到這麼美的情景,你想說些什麼呢?

5.教師動情地描繪:太陽漸漸收起耀眼的光芒,連綿起伏的群山披著夕陽的餘暉,顯得十分壯麗!(指導學生朗讀)

6.繼續作畫:我們在樓上還看到了黃河,黃河是怎樣的.一條河呢?(學生自由談)

想象黃河流向大海的景象,並指導朗讀第二句詩。

7.過渡:真是太美了!看著這樣壯觀的情景,詩人不禁思潮起伏,他在想什麼?(引讀——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8.從這兩句詩中你讀懂了什麼?

(要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必須要——再登上一層樓。)

四、教師小結

小結:是呀,不管什麼人,不管做什麼事,都需要更上一層樓,都需要再做一番努力!

古詩二首

登鸛雀樓

第二課時

1.學會生字新詞。

2.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詩歌的意境。

3.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中描述的畫面。

4.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讚美之情。

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讚美之情。

難點

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詩歌的意境。

一、談話激趣

同學們,我們見過歡快流動的小溪,也見過明淨清澈的湖水,那麼,你們見過瀑布嗎?今天,我們就同李白一起去欣賞廬山瀑布。

二、欣賞感受

1.同學們,我們的行程開始了,現在我們來到江西廬山,觀看從香爐峰頂流下的瀑布,看完後談談你們的感受。

2.放視訊,學生觀看。

3.學生各抒己見:你感受到的廬山瀑布是什麼樣的?

4.面對如此美景,唐代大詩人李白情不自禁地吟誦起“日照香爐生紫煙……”(誦讀後板書《望廬山瀑布》)

5.你們覺得詩中描繪的景色美嗎?你們也快快開啟書本,自由讀幾遍吧!

(個別讀,齊讀,指名讀)

三、賞析古詩

1.自由讀古詩,觀看插圖和回憶錄像中的情景,說說詩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小組內交流,先提出疑問互相解答,再說說詩的意思。

3.學生為錄影配解說詞。先練習再指名說。

四、朗讀、背誦古詩

1.同桌互助,練習朗讀古詩,讀出李白驚奇、讚歎的情感。

2.指名讀,評議。

3.齊讀古詩。

4.看錄影練習背誦古詩。

五、指導識記、書寫生字

1.播放寫有詞語的幻燈片,自由讀,指讀,齊讀。

2.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

3.指導書寫生字。

古詩二首

望廬山瀑布

飛流三千尺

銀河落九天

學生自由讀詩時,單憑詩句去感受詩人所描繪的景物是很困難的,因為二年級孩子對語言文字的感悟不深,他們很難從短短兩行詩文中認識到什麼。於是我就用插圖在學生與詩文之間構築一個平臺,將詩句與畫面相連線,去幫助他們理解和體會詩人所描繪的景象。

讀讀詩,畫畫圖,再讀讀詩。看似在做遊戲,其實課堂上許多知識點的理解全隱含其間而又不露痕跡。這種自然輕鬆的學習方式正是新一輪課改所倡導並追求的。這種教學方式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鳥》古詩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意,學習朗誦古詩。

2、感受古詩中朋友之間的友誼,學會和同伴友好相處。

3、通過閱讀小圖、上下圖的對比觀察,瞭解故事的情節,通過一組圖片排序,瞭解故事情節的發生和發展,培養細緻觀察和較完整表述能力。

4、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活動準備】

畫有古詩情節的圖片一幅,動畫視訊,配樂旋律一段。

【活動過程】

一、提問匯入。

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的好朋友是誰?你們一起做過什麼有趣的事情?

古代有個詩人叫李白,他和好朋友發生了什麼故事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二、欣賞古詩。

1、觀看動畫或ppt,初步感受古詩意境。

提問:故事中的兩個好朋友,他們在幹什麼?(幼兒回答)

教師小結:李白到好朋友汪倫家裡去做客。他們一起喝酒,作詩,兩人非常開心。幾天後,李白要乘船回家了,汪倫很捨不得李白,於是就在岸邊送李白。

2、教師有表情,有節奏的朗誦一遍古詩,請幼兒欣賞。

師:故事裡有一首小詩,請小朋友們豎起耳朵,仔細地來聽一聽。

提問:這首詩的題目是什麼?作者又是誰?

師:其實,這是一首贈別詩。是李白送給好朋友汪倫的詩。接下來,我給小朋友來解釋一下,這首詩的意思。

3、出示圖片或ppt,講解古詩大意(譯文口語化)。

李白乘著小船將要離開的時候,突然聽到了岸邊有人一邊唱歌,一邊用腳打拍子,告別的聲音。李白轉過頭去一看,原來是好朋友汪倫啊。李白非常感動,他覺得,這桃花潭的水即使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義深。

4、在初步理解古詩的基礎上,再次欣賞古詩。

師:意思明白了嗎?好,老師再來念一念,這一遍,請小朋友自己用心記一記,等一下,我們自己也要來學習這首詩。

三、教師指導幼兒學習誦讀。

師:你記住了哪一句詩?請你念一念。

1、教師指導學習單句古詩。

師:好,接下來,請你們跟著老師,整首古詩一起學一學,念一念。

2、請幼兒集體朗誦。

3、請幼兒分組朗誦。

4、請個別小朋友朗誦。

5、配樂齊朗誦。

四、聯絡生活,情感昇華。

提問:我們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那好朋友之間要怎樣相處呢?(幼兒回答)

教師小結:小朋友之間要友好相處,不可以打打鬧鬧,玩玩具要知道分享……

結束語:好了,請小朋友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我們一起友好地去外面戶外活動吧!

附古詩《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活動反思:

古詩教學對學生來說是比較枯燥、乏味的,學生能比較流利地背誦,但對古詩的背景、詩人的感受是很難理解的。對教師來說古詩教學不好把握,講解多了,學生不樂意接受,結果是把一篇篇充滿著深刻意蘊、豐富情感和詩情畫意的古詩文肢解得支離破碎。這次的古詩教學,一開課,我巧妙地利用學生喜歡的歌曲進行,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很快便進入了學習古詩的意境。學習古詩首先就要帶領學生看到詩人所感的那個場景,才能由此進入詩意的境界,誘發學生的情感。我運用故事引路,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本次教學中,我還藉助音樂、課件,讓孩子們進入了詩所描繪的景象之中;在此基礎上,引導孩子們去看、去想、去說、去聽、去悟。學生的思維在擴張,認知在深化,每個孩子眼中有畫,心中有景,此時此刻他們的情感也在不斷積澱、不斷昇華。“世間離別情萬種,多有詩人訴心聲。”課堂上我緊緊圍繞“離別”這一線索,去渲染、去感受,讓學生深深地去體會這離別之情。有人認為“詩歌是情感的藝術,多媒體的介入,由於師與機、生與機的交流,往往會削弱流動在師生之間的情感”。其實不然,假如教師能把握住“朗讀”這座橋樑,就能讓多媒體成為“情感交流”的媒介。所以本節課的教學,我把朗讀訓練貫穿教學的始終,第一步先自讀詩歌,懂得詩歌的大意;第二步進行解詞析句再品讀;第三步感情朗讀,最後熟讀成誦。

教學中,我努力的創設情境,“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淪送我情”這一詩句包含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如何讓學生體會?除了讀還是讀,我通過指名讀、引讀、範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想象畫面,在讀中體會情感,體會作者的內心世界——由難過轉為驚喜,再由驚喜轉為感動不已,通過朗讀表達出詩句蘊含的感情。不斷努力引導學生走進文字。送別是我國古詩一個永恆的話題,除了這首《贈汪倫》以外,還有許多感人肺腑的離別詩,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課上我還提供了幾首送別詩讓學生欣賞、感悟: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友人》、高適的《別董大》、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王勃的《送杜少俯之任蜀州》、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結合課前收集到的離別詩進行交流,最後我設計了“課外積累,個性飛揚”這一環節,讓學生進行課外拓展學習,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一節課下來,老師不能平復自己的情感,可惜的是情緒激動的不是那些學生。我不是學生,所以我不知道最後學生究竟有了怎樣的情感。是的,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有了情感的變化,在老師的指導下,也有了立竿見影的朗讀效果。那學生是不是就真的被打動了?看看學生的表情,聽聽學生的話語。歷史遙遠而又不遠,情同此心,心同此理,我想學生應該能夠被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