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小班古詩教案8篇 “漫步古詩世界:小班古詩教學精華”

本次分享的小班古詩教案,旨在通過古詩詞的教學,啟發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審美能力,培養其文學素養。教案內容詳實,包括了詩詞背誦、賞析和創作等環節,適合小班級教師進行教學使用。

小班古詩教案8篇 “漫步古詩世界:小班古詩教學精華”

第1篇

1.讓他們初步理解古詩內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景象;

2.激發幼兒對古詩吟誦的興趣,讓他們初步學習按古詩的節律吟誦。

匯入:清明節又要到了,每年的清明節幼兒園都會組織小朋友們去革命烈士陵園掃墓,悼念我們那些未曾謀面的英雄前輩,是他們用鮮血和生命創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沒有他們的珍貴付出,不會有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通過本次幼兒園教案讓孩子們瞭解清明節的重大意義,讓孩子們記住清明節的'具體時間

1.剛才我們看了圖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節發生了什麼事啊?請幼兒討論。

2.現在老師要請幼兒再看一副圖片,你在圖片中都看到了什麼呢?他們在幹什麼呢?天上怎麼了?

1.教師講解: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春天)對,春天到了,小鳥們都飛回來了,花兒也都開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節,清明節人們都要幹什麼啊?(幼兒自由回答)

2.教師總結:清明節是人們踏春掃墓的日子,古時候啊,有一位叫做杜牧的詩人啊,就在這天寫了一首詩,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好不好?

4.教師向幼兒介紹那個老人就是行人,那個小孩就是牧童,剛才看的那首詩呢,就是描寫行人向牧童問路的情節。

3.教師請幼兒回答有沒有在詩歌中聽到什麼?教師朗誦第三遍,請幼兒可以慢慢的跟讀。

4.教師請幾個幼兒上來給下面的幼兒表演,可以邊念邊對照圖片。教師在一旁進行知道提醒,可以輪流請幾批幼兒。

請幼兒把學會的古詩在家朗誦給爸爸媽媽聽。或者在幼兒之間進行交流。

小班古詩教案8篇 “漫步古詩世界:小班古詩教學精華” 第2張

第2篇

2、通過欣賞畫面感受古詩的意境美,從而對古詩嘗試興趣。

一、結合現實生活,引導幼兒談論自己所看到的景象。

(1)小朋友們,春天的時候你們去山上玩過嗎?在山上你看到了什麼呢?

(2)大樹上住著誰呢?如果你過去抓它,小鳥會撲稜一下飛走嗎?

(3)小朋友們玩的地方可真多,有山有水有鳥有花,真漂亮!

1、今天老師也帶小朋友們去美麗的山上玩一玩,看看山上有些什麼?讓我們背上揹包出發了!

2、帶領孩子一邊開汽車一邊欣賞路上的風景(輕音樂起,欣賞圖畫作品)三、引導幼兒觀看圖片,並初步講解詩句的意思。

1、教師與幼兒圍在畫的'周圍,初步理解詩句的含義。

(1)小朋友看這個地方漂亮嗎?我們一起來找一找有哪些漂亮的東西?

(2)幼兒討論後教師小結:好漂亮的小花,春天過去了,可小花還依然開放的很漂亮(春去花還在)。

(3)有一座山,我們走遠一些看看山寶寶今天穿了件什麼顏色的衣服?

(4)幼兒討論後教師小結:很漂亮的衣服,有很多顏色(遠看山有色);

(5)(教師手指水)看山寶寶旁邊是誰呀?悄悄的走進水寶寶的身邊聽聽,它發出聲音了嗎?

(6)豎起小耳朵,再聽聽水寶寶真的發出聲音了嗎?(近聽水無聲)

(7)漂亮的小鳥,和小鳥打個招呼吧:嗨!你好。咦!小鳥怎麼不理我們?我們輕輕的走過去摸一摸,奇怪?小鳥怎麼不動的?(這是畫上的小鳥)哦!原來這是一幅畫!

(8)結:難怪小朋友剛才沒有聽到水的聲音,小鳥也沒有被嚇跑,這是為什麼?(因為這是一幅畫)在很久很久以前許多讀書人喜歡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有意思的事用簡單的好聽的話寫下來,變成詩讓別人朗誦。那麼古時候有位叔叔就因為非常喜歡這幅畫,所以寫了首詩,名字就叫“畫”。

2、兒再次靜聽錄音一遍:我們再仔細聽聽錄音機裡的叔叔是怎麼唸的,你聽他說到了什麼?怎麼說的?

?畫》是一首五言謎語詩,畫上有山、水、花、鳥,給人以鳥語花香、山水相襯的美感。本次活動扣住“畫”這個謎底,抓住畫的形象特點展開描活動教學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畫,讓幼兒先從整體再由遠到近觀察,知道這是一幅山水畫,畫上有山、水、花、鳥,感受景物的美。在嘗試朗誦古詩的時候我也採用了多種幼兒感興趣的方式,幼兒能在活動中保持興趣跟著整個活動的流程走,對古詩也有了初步的認識。

第3篇

3、鼓勵幼兒大膽地念古詩,培養他們專心學習的習慣。

1、出示圖片小朋友看一看,圖片中的詩人在什麼地方?做什麼?

2、幫助幼兒初步體驗古詩的意境。教師:這是一個離開家鄉的人,當天黑下來的時候,他就特別的'想自己的家,想家裡的親人。

床前明月光:明亮的月光從窗戶外照進來。疑是地上霜:把床前的地映得一片銀白,以為是一層白白的霜。舉頭望明月:抬頭仰望天空,一輪又圓又亮的明月高高懸掛著。低頭思故鄉: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了心中懷念的故鄉!

2、理解字詞。疑:懷疑,誤認為的意思。舉頭:抬起頭,舉是抬的意思。思:思念,想念。

3、幼兒學習古詩,教師指導。4、利用多種形式反覆練習誦讀。

5、為古詩創編動作,幫助幼兒進一步的掌握。教師:誰能給古詩編上動作呢?我們加上動作來念古詩。

三、結束“我是小詩人”誦讀比賽,鼓勵幼兒積極上臺表現。教師講評,為幼兒頒發獎品。活動結束。

整個活動語言凝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遠,這個活動我主要還是讓幼兒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中讀書古詩、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明顯增強。這個活動不僅增強了幼兒的興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幼兒的交際能力和創新能力,思念家鄉的情感態度得到了昇華。

第4篇

各種各樣的小樹葉、《大風和樹葉》、《葉子飛》磁帶和錄音機

1、(教室四周撒好了各種各樣的秋葉)放《大風和樹葉》音樂,幼兒隨老師扮秋葉飛進教室。

2、涼涼的秋風吹過來,許多小樹葉離開了大樹媽媽,有些小樹葉飄落到我們教室了,我們一起去拾小樹葉吧。請小朋友和你的好朋友說說你拾到的小樹葉是什麼樣子?

5、小樹葉累了,我們讓它飄落到小椅子下休息會兒吧。

1、有首好聽的兒歌說的就是葉子,我們一起來聽聽。兒歌的名字叫《葉子飛》

5、提問:詩歌裡的葉子是什麼樣的?它們飄落的`時候像什麼?引導幼兒學習詞彙:葉子、飛、吹、飄(鼓勵幼兒用肢體動作進行表演)

2、老師扮演大樹和風,幼兒扮演小樹葉,邊表演邊進行朗讀。

除了詩歌裡提到的小樹葉的形狀,你還能說出哪些形狀的葉子,它們像什麼?我們來把它編到兒歌裡去。

五、我們一起去外面看看還有什麼樣的葉子,也把它編進兒歌裡去好嗎?放《大風和樹葉》的音樂,幼兒學小樹葉飛出教室。

第5篇

1、欣賞並理解古詩,能初步發現古詩的語言結構特點。

2、理解古詩中“異鄉”、“異客““憶”、“遍插”、“遙知”、“茱萸”、等字詞的意思,初步掌握古詩的完整詩意。

讓幼兒預先知道九月九日是重陽節,瞭解一些節日民俗。

一、欣賞故事、引出古詩,幫助幼兒初步理解古詩所表達的內容。

提問:九月九日這一天,詩人在幹什麼呢?他想到了些什麼?

二、完整欣賞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初步發現古詩的語言結構特點,理解古詩詩意。

古詩和剛才的故事講的是同樣的事,你覺得它們有什麼不同?

小結:同樣是講一件事,剛才故事講了好多,古詩只用了四句就講完了。(明白古詩是用簡練的語言表達豐富的內容和深刻的.寓意的。)

欣賞古詩,理解故事中的字、詞及古詩所表達的含義。

(引導幼兒結合對故事的記憶,來理解古詩的字、詞,感受古詩整體的意境。)

②這首古詩告訴我們一件什麼事?(引導幼兒根據個人理解簡單概括詩意。)

提問:詩人在九月九日重陽節這天特別的思念家鄉的親人,寫下了這首有名的古詩,如果你一個人離開了家,到了陌生的地方,你會想些什麼呢?

第6篇

1、師:初夏時節,池塘裡的荷花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臉,讓人想起詩人楊萬里的名作《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說到池塘、荷花,你們還想到哪些詩句呢?

3、師:今天我們要學的一首古詩也是講的夏日池塘裡發生的事,它的題目就叫《池上》。(板書詩題:池上)理解題目含義。

(1)學生彙報自己知道的關於白居易的生平、詩作、詩風。

(2)教師小結: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從小生活清貧,生逢戰亂,對黑暗社會和人民疾苦有較深的瞭解,他寫了很多詩,揭露統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諷喻詩”。他熱愛大自然,寫了不少描寫山水景物的小詩。他的詩質樸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讀。白居易一生寫詩3600多首,是唐朝寫詩最多的詩人。

1、學生自由讀《池上》。要求:讀準字音,把詩句讀通順。

①讀準後鼻音:撐、艇、萍;指導“艇”字的寫法及結構。

②學習新詞:浮萍,白蓮,蹤跡,理解詞義,練習書寫。

3、學生再次自由讀古詩。要求:邊讀邊想詩句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1)學生結合前後句和插圖,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自己理解詩句含義。

5、集體交流,瞭解《池上》大意。(指名說自己對詩句的理解)

課標要求第二學段的學生要“能聯絡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本環節的設計通過學生藉助工具書理解“艇、浮萍、蹤、不解”的含義,聯絡上下文理解古詩的意思,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想象到的“蓮葉何田田”的美好畫面,喚起學生對荷花池和嬌嫩蓮蓬的嚮往之情。)

① 學生暢談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採白蓮圖。因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蓮蓬,而不經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撐船去採池中蓮蓬。

(“偷”,結合自己小時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惡作劇和頑皮之事,和詩中的小娃產生共鳴,體會孩子的無邪、可愛、純真與童年的快樂、無憂、自由。) ⑤配樂再次有韻味地誦讀前兩行詩句。

2、學生默讀後兩行詩,談理解。(小娃哪裡知道,小船一路劃開的一道浮萍已經暴露了他的“偷採”之事。)

3、抓住“不解”體會小娃純真、質樸,練習讀出情趣。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通過學生親身想象“偷採白蓮”兒童的心裡,使作者情,學生情,詩中激發共鳴。

2、《池上》賞詩會——各小組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表演式誦讀古詩。

課標要求第二學段的學生要能“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通過熟讀成誦,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

第7篇

—我們猜個謎語,看誰猜得又快又對:青竹竿,頂蜂窩,吃了肉,還有窩。(蓮蓬)

看看,圖上還有什麼呀?(有白蓮花、小朋友、小船、浮萍、水草……)

教師小結:小娃娃撐著小船,悄悄地去採白蓮玩,可是在回來的路上,不懂得怎樣掩藏自己的形跡,河面上。綠綠的浮萍一下子就被小船盪開了。這件事被白居易爺爺看見了,他就寫了一首詩,叫《池上》,“池上“——池塘上,下面聽老師來讀一遍(出示古詩)。

介紹古詩《池上》,指導幼兒理解重點詞句,幫助幼兒理解古詩內容。

五、啟發幼兒邊念邊用動作表達詩句含義。

小娃撐小艇, 偷採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 浮萍一道開。

由於在平時的活動中,我們比較多地和孩子們一起進行古詩,繞口令等一系列中國特有的民間活動,所以孩子們對於這樣形式的活動還是很感興趣的。同時為了便於他們的理解,我利用了自己畫的圖片,這樣便於他們的觀察和記憶。

古詩《池上》內容簡單,易懂,比較能夠激起孩子們學習的慾望。同時我利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層層遞進的.幫助孩子們進行鞏固和記憶,讓孩子們從小就受到中國古典文化的薰陶,這是我們民俗教育的內容,也是我們現在的每一個教師應該做的事情!

第8篇

1、通過朗誦詩歌,初步領略問答歌的結構特點和語言風格。

2、要求幼兒較有節奏地朗誦詩歌,讀出問句的語調。

3、課件:蜜蜂、蝴蝶、蜻蜓、螢火蟲的本領和生活習性。

1、遊戲《小蜂窩》。問:是誰飛走了?答:蜜蜂。瞧!蜜蜂又飛來了。

2、出示節奏卡片,引導幼兒按節奏拍手。出示四種飛蟲的圖片,引導幼兒按語言節奏說出:xx飛來了,歡迎xx的句子。

3、創設情景,理解詩歌內容。請小朋友說說都有誰?它們都有什麼樣的本領和特點。通過幼兒討論,教師總結四這種昆蟲的'本領。讓我們一塊來看看我們說的對不對。引導幼兒觀看課件。

4、遊戲《看誰飛的快》,按照飛蟲不同的特點飛到相應的圖片旁。

5、學習詩歌,教師結合圖片提問,幼兒用填空的形式回答提問。教師示範讀,教師注意讀出疑問句的語調。

8、創編:結合以上學習的形式教師引導幼兒創編兒歌《什麼圓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