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上司下屬

被領導批評真的是一件壞事嗎

如果說職場上最怕聽到領導說什麼話,那麼一定是“來我辦公室談談。”

被領導批評真的是一件壞事嗎

如果說有比這句話更讓人害怕的,那麼一定是當你工作失誤時,還要去領導辦公室談話,這時候可能就不是批評兩句,而是被臭罵一通。

就像我們小時候害怕老師說,

“讓你家長來學校一趟!”

回家後之後,輕則被罵,重則被揍。

我們之所以害怕被批評,主要原因在於成長過程中所接觸到的大部分人,沒有分清楚什麼是“批評”、什麼是“罵人”,以至於我們習慣性的將“被批評”和“捱罵”畫上等號

其次,被批評是一種負面反饋,意味著自己被別人否定了,打擊自信心,自然開心不起來。

固然被批評,是件不開心的事情,但不妨靜下心想想,被批評真的是一件壞事嗎?

正確對待批評的心態

我在大學畢業後從事培訓工作,學過不少團隊管理知識,接觸的也都是企業中高層的管理者,授課時,講的頭頭是道,我曾一度以為管理也不過如此。

直到有天,朋友跟我說:

“倫錦,你知道嗎,你現在講的所有知識、方法都是書本上的理論,你從沒有自己管理過一支團隊,也從未親身驗證過這些方法,將理論轉化成執行過程中的落地行為中間還有一段很長的距離,應用的效果能否達到預期你也沒有證明。

你說培訓授課的反饋很好,它給你帶來一種假象:彷彿你就是一個管理大師。

但你要知道臺下人對你的認同未必完全來自於你所傳遞的知識,而是你所處的位置。

如果你不能跳出這個假象,那麼將來你只能做一個理論上的大師而在實際的問題解決面前無能為力。”

這段話對我而言猶如醍醐灌頂,也讓我開始重新認識審視自己,從而開始改變自己的思路,開始進入業務領域嘗試並帶領團隊。

時及至今日,我依然對這段話記憶猶新並深懷感激,如果不是他的及時提醒,可能我現在依然沒發現這個盲點,滿足於已有的成就並沾沾自喜。

從個人成長的角度看,如果沒有對方的批評,我們或許很長時間內都看不見自身不足。

從這個角度去思考問題,即便對方語氣不善、態度不佳,你依然會覺得外部的批評,能夠幫助我們發現問題、糾正問題、提升能力,是推動我們前進發展的力量之一。

當你抱著這樣的心態去面對批評時,把批評當做成長提升,內心必然會釋懷許多。

不同情景應對批評的方式

除了心態的調整,在面對批評的過程中,我們還應做到以下幾點:

承認問題,不找藉口、不推卸責任

既然是對工作過程中的問題糾正,在問題被提出後,我們應該思考的是這個問題或錯誤是否存在?對方提出的批評是否合理客觀?而非找藉口去掩飾自身的錯誤或者推卸責任。

情景一:不合理的批評

如果對方提出的批評是真實存在的,並且客觀合理,那麼我們是不是應該向對方傳遞自身對錯誤的態度?主動去承認錯誤並承擔責任。

這並不會降低你在對方心目中的形象,相反,還能給人留下靠譜的印象。

但承認問題並不代表不分對錯全盤接收,職場中遇到的批評有兩種:客觀的與不客觀的。

不客觀的批評通常有兩種,一種是歸因的錯誤,將他人的問題歸為你的原因;另一種是問題本身的錯誤,比如問題本身並不存在或者已經糾正。

比如領導沒了解事情的具體情況,僅僅根據看到的片面資訊,就匆忙下結論而批評員工,就是屬於不客觀批評的典型。

當我們遇到不客觀的批評時,又應該如何應對呢?

即使對方的批評存在不客觀之處,但其出發點是希望能幫助你糾正錯誤,這個動機是好的。

那麼在交流之中不建議直接反駁對方的不客觀之處,倘若如此可能造成對方“我好心提出你的問題,你倒指責我有錯誤”的印象。認同對方的觀點同時委婉的指出批評內容的偏頗之處,通俗點說,就是“給對方一個臺階下”。比如下面這段對話:

領導:“小A,昨天不是跟你說過把報告重新修改下發給我嗎,怎麼到現在我還沒收到?交待你的任務要在說好的時間點前完成,養成習慣。”(實際情況是小A已經發給領導了但是他沒看到)

此時小A說,

“沒有啊,我昨天明明發給你了”

如果在私底下,大方的領導或許不介意,但公共場合有其他同事在場的話,領導難免會有些尷尬,甚至激化矛盾。

不管是那一種情況,給他人留下“負面印象”,總不是一件太好的事情。

如果小A是這麼說,

“好的,以後我會注意的。修改後的方案昨天已經發到您郵箱了,可能是郵件太多了你沒看到,我應該在傳送後給你一個資訊反饋的,是我的失誤。需要我重新發一份嗎?”

在這個場景中,領導提醒小A要有時間觀念,在預定時間內完成任務要求,這個出發點是好的。但確實是領導自身沒看到郵件,並不是小A沒發。

把原因歸為“領導收到的郵件太多才沒注意到”和“我沒提醒你是我的失誤”,既瞭解到事情的真相,又給出了一個對方錯誤批評行為的合理解釋,領導的感受自然好得多。

情景二:帶有情緒的批評

有些領導在批評他人的時候,帶著自身情緒,這時候最好的做法就是——保持傾聽,控制自己與對方的情緒。

當對方在表達問題、提出批評意見時,如果帶有憤怒的情緒,最好的應對方式是保持傾聽,不僅能緩解對方的憤怒情緒,也能控制自己的對抗情緒,為後續的對話開展保持良好的溝通環境。

在對方表達憤怒情緒時有三種應對方式:認同、反駁、傾聽。

之所以說傾聽是最好的應對方式,因為前兩種都有可能帶來憤怒情緒的升級。想象這兩種方式可能延伸開來的對話後果:

領導:“小A,我跟你說過多少次了,# * % &……”

認同領導:“領導你說的對,這是我的問題。”(領導內心OS:你都知道這是你的問題了為什麼還屢教不改?我看你分明就是態度有問題!)

反駁領導:“領導,不是你想的這樣的。”(領導內心OS:還找藉口,一個問題發生這麼多次還不知道錯!)

當然,不是所有的認同和反駁,都會使對話往這個方向發展,但是在對方表達憤怒情緒過程中,安撫情緒是第一原則,許多人都無法理性的分開“情緒”跟“是非”,既然如此,先安撫情緒,在發表意見,

保持傾聽,無疑是一種緩解情緒的有效措施,因為對方此時需要的是情感宣洩,堵不如疏,把對方情緒堵回去,只會造成情緒的升級。

情景三:因為過失導致對方的損失

如果你的錯誤給對方造成了不便,那麼在對方表達完批評內容時首先表示歉意:

“不好意思,因為我的錯誤給你帶來了不便”。

不僅僅是溝通禮儀上的需要,也是緩解對方情緒的一種方式。

在結束對話時,還能向對方提出批評這一行為表示感謝,因為他提出的批評讓你知道了問題所在,讓你意識到自身的不足,於情於理應表示感謝都不過分。這麼做的同時,還能給對方留下更好的印象,讓對方認為你是一個謙虛並且善於反思的人。

把批評變成前進的動力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亮點,也會有自己的不足之處,不論是你犯過的錯誤,還是你的某種行為習慣,這些都只是你身上的一部分。

我們不需要通過放大鏡把這些點放大,那樣就太過片面了。

同樣,我們也不能完全忽略,明明可以變得更好,為什麼要選擇放棄呢?

正確的看待批評,其實也是在接納不完美的自己,這是每個人成長的必經之路。

一個能夠以平常心應對批評,並將批評轉化為提升自我的人,才更可能取得進步,收穫成功的果實。

標籤:壞事 批評 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