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人際關係

職場中,價值交換是一個基本原則

現代職場中,價值交換是一個基本原則。人們可以依據這條原則,建立與他人互幫互助的友好關係,從而實現自身價值,擴充套件人際圈層。但我們今天要講的,不是如何實現價值交換。而是要說,價值交換關係如何促成人的非理性決策。

職場中,價值交換是一個基本原則

羅伯特·西奧迪尼在《影響力》這本書中,將價值交換形成的互惠關係放在了影響力武器的第一個。他認為,通過主動“吃虧”,可以影響對方做出利於自己的決策。也就是說,主動提供幫助能引起對方的價值回報,而這種回報往往可以超出你的成本。

商場裡“特價”兩個字是最吸引人的商場裡“特價”兩個字是最吸引人的

比如我們在超市中,經常可以碰到類似套路:滿100減20,9折8折大甩賣。算起來,商品比平常價格便宜了不少。於是很多人心血來潮,一次買許多,甚至會買超出實際需要的商品,最終省的錢還不如浪費的錢多。

乍看之下,這是人們貪小便宜的心理。實際上。這包含了更深層次的心理機制,就是我們說的互惠原理。當超市強調減價,相當於提出了一個友好的約定:無條件的給消費者一些優惠。當消費者接受這些優惠,在心理上產生一定負擔。因此他們大多不會把小便宜佔盡,而是投桃報李,多買一些東西。在這個過程中,互惠原理也就生效了。

長久以來的歷史社會因素,形成了人們的互惠關係

為什麼互惠原理在生活中這麼有效呢?這主要有三個原因。

互幫互助是人類重要的生物本能互幫互助是人類重要的生物本能

“互相幫助”是進化了數萬年的人類本能

100多萬年前,人類還只是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類猿生物,過著茹毛飲血的野蠻生活。那時的人類並沒有其他野獸的強壯體魄,也沒什麼特殊技能。集體生活漸漸成為人類主要的競爭力。而集體生活的核心,就是早期人類互幫互助的分工體系。

一開始的人類族群都是打獵為生。當人們發現植物性食物後,便出現了狩獵種植的勞動分工。豐富的食物種類繼續為人類的大腦和身體發育提供更多幫助。人類得以繼續進化,將自己的活動範圍和生活內容繼續擴大,逐漸演化出更復雜的組織形式和社會關係。

也就是說,當最原始的價值交換出現後,人類的群體性才開始與其他動物區分開來,從早期的勞動分工,慢慢生存進化,漸漸實現社會角色的分工。而在此過程中,人類群體才得以不斷髮展壯大,進化到現在的發達狀態。

有債必還是社會的普遍價值

有句老話是這樣說的: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其實這句話不僅僅是在中國流行,在全世界不同的地域和文化中,“欠債還錢”其實是一個普遍的價值取向。

《聖經·馬太福音》中也說:惡人借債不肯償還;而義人卻恩待人,賙濟人。他們不但把欠債這件事情看得很重,還給欠錢不還的人認為是惡人。美國也有一句諺語:許願欠債,欠債要清,許願如欠債,欠了便要還。

可以看到,不管是在哪個文化,人類都積累出了類似的還債觀念。當我們欠了別人的情,就理所應當要還。如果不還或者不按時歸還,就會被社會群體所唾棄,成為一個不受歡迎的人。當然,這不僅僅是指那些欠錢不還的“老賴”,更涉及了那些不識趣、不懂味,拒絕與形成價值交換關係的人。

那些一味索取的人,往往也是最不受歡迎的人那些一味索取的人,往往也是最不受歡迎的人

很多人在工作生活中常遇到類似的人。他們只會索取,卻從來不懂付出。比如天天蹭車的同事,卻從來不出一次油錢。天天吃別人零食的小姑娘,嘴裡卻總是調侃和嬉笑。總是向你請求幫助的人,卻很少對你伸出援手。他們總是認為,付出是別人的義務,完全不懂什麼叫價值交換。而這樣的人,大多會成為職場中被嫌棄、被厭惡的人。

有債必還,看似樸素,卻是從人類互幫互助的歷史中衍生出來的重要價值。

“吃虧”會讓對方產生虧欠感

在個體層面,互惠關係還會表現為一種虧欠感。比如說,今天早上我們到辦公室,發現鄰桌的同事主動在打掃衛生,給其他人打水泡茶。我們心中也會感激並記住同事的付出,在適當的時候自己也搞搞衛生,為別人服務。

當我們認識到對方已經為自己付出,而自己卻還沒有回報的時候。心裡就會產生一些歉疚,有的人覺得不想領別人的情,有的人覺得不好意思,也有的人想馬上回報一件差不多的事情。其實這本質上都是一種虧欠感,表面上看,這似乎是對方不求回報的無償付出。實際上已經形成一個情感包袱。包袱裡裝著對“不勞而獲”的虧欠,正因如此很多人會想通過各種方式,把這種虧欠找補回來。有時候這種虧欠感,甚至會讓人遠超對方的付出。

虧欠感會讓人不好意思虧欠感會讓人不好意思

比如我們在買東西的時候,銷售員往往非常熱情,又是端茶遞水,又是悉心講解,無一不做得精緻周到。他們對客戶細緻入微的照顧經常讓人覺得不好意思。很多人容易在這一套“微笑攻勢”下繳械投降,買一些超出自己預算的東西。但是我們回過神來考慮,這些東西真的是自己所需要的嗎?也許並不一定。但是很多人會著了魔一樣,覺得自己非買一些東西不可。這就是因為自己心中產生了虧欠的負擔。

人們不僅要為商品付費,還要為虧欠感買單。

所以說,互惠關係往往是價值交換的第一步,當人們主動提供幫助,展示價值,才能夠激起對方價值交換的經濟社會需求,進而達成溝通目的。

直接“打折”是最直接的互惠方式直接“打折”是最直接的互惠方式

如何在職場中主動“吃虧”

既然互惠關係作用這麼大,我們要怎樣運用呢?這裡主要介紹三種方式。

直接施惠

主動向對方提供幫助,形成互惠交換關係。也就是說,當我們和對方的關係比較陌生的時候,應該主動的提供幫助,建立關係。也許有人覺得只要兩個人價值吻合,建立關係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那麼我們可以思考一個問題:自己的價值是唯一的嗎?如果不是。那麼對方為什麼要跟你,而不是和別人進行價值交換呢?

因此直接主動地提供價值都是我們進行價值交換的第一選擇。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分析對方的價值需求和自身資源,看兩者是否匹配。如果不那麼匹配,我們可以退而求其次,當一個價值中介,成為一名“中間商”。

小販吆喝是典型的“主動施惠”小販吆喝是典型的“主動施惠”

舉例來說,我們走進一個市場,總會聽到小攤販吆喝:優惠大酬賓,買兩個送一個。這就是典型的主動提供價值。但是當我們過去以後,發現那裡並沒有自己想要的東西。這時小販往往會說:沒關係,我帶你去我的朋友那裡買,保準不讓你吃虧。聽他這麼一說,買家一般也就放心了,乖乖的跟著他走。實際上,這又中了小販的“後招”,讓小攤販當了一回中介,換個地方賺你的錢。

所以我們如果想要尋求老闆和同事的幫助,不如首先打聽,對方有什麼需求,然後對症下藥,先主動提供幫助,再提出自己的請求,這樣的價值交換才水到渠成。

以退為進

以退為進就是指提出稍微過分的要求,然後假意讓步,讓對方以為你吃了大虧,最後才想要補償你。這是價值交換的高階技巧。這種互惠關係可以顛覆人的理性判斷,甚至引起群體乃至國家的政權傾覆。

比如震驚世界的水門事件。尼克松以政府安全的名義,祕密派人在國會辦公室和一些辦事機構安裝了竊聽器。這件事被發現後,引起的國會乃至全社會的強烈抗議。事實上,事件的起因非常草率,甚至有些滑稽。尼克松的安全官員,提交了一個耗資100萬美元的政府安全計劃。那可是20世紀70年代,審議機構一看,這可是一個天價計劃,想也不想便把它駁回了。

美國前總統尼克松美國前總統尼克松

但這名安全官員不死心,又把計劃認真修改一遍,提交了一個50萬美元的安全計劃,辦公室一看但,這次價格好像靠譜了一些,但還是略貴,於是又把計劃打了回去。這次安全官員一不做二不休,乾脆把計劃又砍了一半,削減出了一個25萬美元的安全計劃。

辦公室一看,100萬變成了25萬,高興還來不及,馬上就通過了這條計劃。後幾個審議者,看到這個計劃也都很快的通過了。因為他們覺得:這個計劃可最開始可是要花100萬的呀,現在就已經變成25萬了,多少該給這個盡職盡責的安全官員一點支援吧。於是這麼一個包含了竊聽國會議員的專案在不斷“退步”中通過,最終引起軒然大波。

請求幫助可以先說一個“略大”的,再降低標準請求幫助可以先說一個“略大”的,再降低標準

所以說,當我們需要在工作中進行價值交換,不如首先提出一個過分一點的要求,再提出一個看似“妥協”的辦法,讓自己的真實目的顯得像妥協結果。比如當我們希望同事能幫助我們修改方案。不如先跟同事提一個更大的請求,比如請求同幫我們做一個方案。這麼重的工作,同事多半會拒絕。這時候我們就能“退一步”,請他們給我們修改方案,這樣多半能得到支援。

營造互惠場景

營造互惠場景,指的是營造出普遍產生虧欠感的氛圍和環境,讓人無條件付出。這種方式,把虧欠的感覺不斷放大,讓人覺得處在這個環境之中,如果不主動付出就對不起集體,對不起團隊。

比如一些傳銷組織,一進入組織,便以兄弟姐妹相稱。所謂的公司不僅包吃包住,還每天請人來給你上課。告訴你應該要怎樣成功,要怎樣推銷產品,要怎樣發展下線。而你的團隊,你的“兄弟姐妹”,你的公司為你付出了多少,現在是回報大家的時候了。這套虧欠式的培訓在很多傳銷組織屢試不爽,很多受騙者甚至以為自己找到了“家人”,彌補了平時生活中缺少的親情,殊不知這些都是套路。

所以當我們如果碰到這種情況,應該要提醒自己,自己在職場中到底有什麼價值目標。是要掙錢,還是做一番事業。而不要因為一些互惠和價值關係就忘記了自己的初心。

價值交換不僅會讓人產生獲得感,也會讓人產生虧欠感。當互惠關係的套路激發了人的虧欠感,非理性決策就變得自然而然了。因此,我們要懂得警惕並運用互惠關係。

畢竟價值在人的本身,而不在交換關係中。

標籤:職場 價值